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20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20篇

时间:2023-07-12 10:42: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1篇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安培力F=BIL;(注:L⊥B){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20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20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篇

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见第二册P155〕 {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2篇

反射定律α=i {α;反射角,i:入射角}

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n=c/v=sin /sin {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 :入射角, :折射角}

全反射:1)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sinC=1/n

2)全反射的条件: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3篇

1、电场

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磁场

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2m。

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电压瞬时值e=Emsinωt 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4篇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5篇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6篇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有用推论Vt2-Vo2=2as

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末速度Vt=Vo+at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位移s=V平t=Vot+at2/2=Vt/2t

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初速度Vo=0

末速度Vt=gt

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位移s=Vot-gt2/2 末速度Vt=Vo-gt (≈10m/s2)

有用推论Vt2-Vo2=-2gs 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速度:Vx=Vo 竖直方向速度:Vy=gt

水平方向位移:x=Vot 竖直方向位移:y=gt2/2

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V=s/t=2πr/T 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周期与频率:T=1/f 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本文来自高三网[]。

3)万有引力

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

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7篇

电压瞬时值e=Emsinωt 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 ;I=Im/(2)1/2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 I1/I2=n2/n2; P入=P出

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P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

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

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5)其它相关内容:正弦交流电图象〔见第二册P190〕/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见第二册P193〕。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8篇

1审题

每次审题出了问题,老师都会指着我的鼻子说:“你那俩大眼睛长那干嘛使的!这都能看错!”当然,审题错误并不仅仅是看错个数,还包括审题不仔细、不准确,考虑不周到,缺乏认真、全面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差,不按要求答题,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有些试题看似简单,但须认真审题,抓住题中的关键语句才容易得分。

举几个例子:

1、作图题,“要求画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一施加在杠杆上最小动力和力臂……”,部分考生只考虑前面的要求,没注意后面的条件“最小条件”而出现错误。

2、“……只有伏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一部分考生只答“36”而丢掉了“不高于”或“等于或低于”等的关键字。

3、“……坐在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景物,这是光的现象”,一部分考生只答“反射”,而丢掉了“慢”这个关键字。

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拿到试题后,急于完成试题,导致对题目的隐含条件挖掘不完全,造成解题错误。比如说:填空题“将一木块放在容器底,向容器中倒入一些水,木块受到的浮力是N”。有40℅考生由于受平时一些题目的影响,认为只要是木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必定与重力大小相等,这与学生做题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是很不开的。

2概念理解不到位

有些考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理解肤浅,死记硬背,迁移能力差,答题时凭着感觉回答,造成失分。

例如某一填空题的第一空标准答案是“电能(度)表”,但有不少考生却回答成了“测电表、电流表、电压表、计电表、电量表”等。

如某题是考核功率概念,很多学生由于对功率的物理意义没有真正理解,在比较不同功率的机器,都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做功情况时,出现了错误。选择“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多”的选项的考生较多。

学生的这些错误反映出一些老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不大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大重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物理意义,而应设置一系列的支撑点,这些老师采用简单的下定义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处在机械记忆的学习状态中,其教学效果低下。

从考试统计结果来看,有些学生由于对一些概念、规律理解不深刻,导致不能正确解决问题。如:一道填空题要求学生回答火箭升空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什么能。本题预测难度是,考试后统计结果其实际难度为。有不少考生答成是动能,还有的考生答成是势能,只有44℅的考生答出是机械能。说明考生对此问题并不是完全不懂,只不过是理解不够深刻。

3实验能力差

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认识模糊,综合实验能力差,实验设计能力不强。

如实验题要求学生写出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标准答案是“欧姆定律”。而很多学生居然写成了“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伏安法测电阻、控制变量法、改变电压和电流的比值等”。这么简单的题目,有这么多的答案,都出乎老师的意料。反映出物理实验教学还存在漏洞,没有把实验教学的重点放在实验的过程上。

近几年来,在实验题中常常采用新题型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根据提供的器材,选取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种测蜡块密度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同类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再根据蜡块不沉入水中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通过阅卷发现以下几个问题:①没选实验器材;②器材选多了;③试题中没给的器材选上了(如天平);④语言组织能力差,逻辑混乱;⑤没有考虑蜡块不能沉入水中特点。

4数学不过关

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得分率就相对较低。解答计算题时,常见公式不知道,不会变形公式,不会换算单位,各物理量张冠李戴。这反映出一些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基本计算不过关。

5弱成渣的识图能力

学生的识图能力不强,过失性失分严重。

如学生运动与力中的s—t图像、v—t图像中的点、线的物理意义不明确,导致错答题目。

如在作图题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在所画的重力上不标明符号“G”。

又如“根据电流方向,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和通电螺线管及小磁针的N、S极”。这道题可谓是“千锤百炼”,然而问题还是层出不穷:误把螺线管的N、S极认为是小磁针的N、S极,漏标螺线管的N、S极,漏标电源的+、-极,错标电源的+、-极,在电源上标N、S极。这说明有一部分学生的右手螺旋定则没有真正掌握,有一部分学生审题不仔细,非智力因素差。

6知识面过窄

学生生活经历不丰富,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狭窄。

如开放性试题要求“写出除爱因斯坦以外的另一位科学家及其在物理学中的主要贡献”,有的学生在写科学家的名字时居然写成了“马德堡”,还有的同学将科学家与他的主要贡献没有对应起来,如“物理学家”填“奥斯特”,“主要贡献”填成了“地磁场”;又如“物理学家”填“托里拆利”,“主要贡献”填成了“大气压的存在”等。

这说明了部分学生对重要的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了解得不够彻底。

7综合分析能力弱

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对于综合性题,很多学生都感到缺少解题的思路,心里感到害怕,往往是忙乱中出错。

如某动态电路分析题,这是一道考核学生电路动态分析能力和获得信息能力的综合题,要经过对图表的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虽然教师在这方面工夫下了不少,但反映出来的问题还是比较多。该题的标准答案应该是电流表的读数随着电阻的变小而“变大”,但有的同学却填成了“变小、不变”;电压表应并联在a、b两点间,却填成了“b、c或a、c”两点间,这就说明了学生对串联电路的规律理解还不够深刻,有的同学甚至是瞎猜,老师的训练还没有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8答题不规范

中考中常出现考试与自己所估算的分数偏差较大的情况,究其原因:

一是考生在解答的过程中语言表达不流畅、不合理、不科学、不规范,解题步骤混乱所造成的。如解答实验题不规范——不遵守测量工具的操作规则。如观察测量工具的数据不正确,连线电流表、电压表的接线柱出错;

二是作图不规范。如随手画图,作用点的位置画错,方向标反,虚线与实线混淆;

三是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书写不清楚,字母的大小写混淆,涂改严重;四是计算题的解答不规范。如未写出物理计算公式,只写出计算数据,计算结果不正确,代入公式中数字顺序不正确,单位没有统一单位,书写单位不规范等。

9发挥失常

身心过度疲劳,心里压力过大,在考场上答题时怯场,过度紧张,心理素质差,导致答题发挥失常。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9篇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 {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第二册P173〕;(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4)其它相关内容:自感〔见第二册P178〕/日光灯〔见第二册P180〕。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0篇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有用推论Vt2-Vo2=2as

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末速度Vt=Vo+at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位移s=V平t=Vot+at2/2=Vt/2t

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1篇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三、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2篇

一、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异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二、折射率

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介质的折射率.注意:指光从真空射入介质.

公式为

注:折射率总大于1

各种色光性质比较:红光的n最小,ν最小,在同种介质中(除真空外)v最大,λ

最大,从同种介质射向真空时全反射的临界角C最大,以相同入射角在介质间发生折射时的偏折角最小(注意区分偏折角和折射角)。

两种介质相比较,折射率较大的叫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叫光疏介质.

三、全反射

全反射现象: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界面上时,光线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全反射条件: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临界角公式:光线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或空气)时的临界角为arcsin(1/n),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3篇

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4篇

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5篇

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速度:Vx=Vo 竖直方向速度:Vy=gt

水平方向位移:x=Vot 竖直方向位移:y=gt2/2

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V=s/t=2πr/T 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周期与频率:T=1/f 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本文来自高三网[]。

3)万有引力

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

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6篇

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7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8篇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9篇

初速度Vo=0

末速度Vt=gt

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位移s=Vot-gt2/2

末速度Vt=Vo-gt (≈10m/s2)

有用推论Vt2-Vo2=-2gs

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20篇

本影和半影

(l)影:影是自光源发出并与投影物体表面相切的光线在背光面的后方围成的区域.

(2)本影:发光面较小的光源在投影物体后形成的光线完全不能到达的区域.

(3)半影:发光面较大的光源在投影物体后形成的只有部分光线照射的区域.

(4)日食和月食:人位于月球的本影内能看到日全食,位于月球的半影内能看到日偏食,位于月球本影的延伸区域(即“伪本影”)能看到日环食.当地球的本影部分或全部将月球反光面遮住,便分别能看到月偏食和月全食.

用眼睛看实际物体和像

用眼睛看物或像的本质是凸透镜成像原理:角膜、水样液、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当于一只凸透镜。发散光束或平行光束经这只凸透镜作用后,在视网膜上会聚于一点,引起感光细胞的感觉,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产生视觉。

三、光的反射

反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的界面上再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光线和人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分类:光滑平面上的反射现象叫做镜面反射。发生在粗糙平面上的反射现象叫做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光路可逆原理:所有几何光学中的光现象,光路都是可逆的.

四、平面镜的作用和成像特点

(1)作用:只改变光束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光束的聚散性质.

(2)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物和像关于镜面对称.

(3)像与物方位关系:上下不颠倒,左右要交换

推荐访问:知识点 归纳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20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推荐20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全总结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