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巧成语13篇

2023年巧成语13篇

时间:2023-07-12 14:36: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巧成语第1篇英语有15000多个成语,而且本族语使用者常常在不自觉的情况下频繁使用它们。这就造成了与本族语使用者的沟通不畅。Whatisanidiom?Anidiomisagroupofwordswh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巧成语13篇,供大家参考。

巧成语13篇

巧成语 第1篇

英语有15000多个成语,而且本族语使用者常常在不自觉的情况下频繁使用它们。这就造成了与本族语使用者的沟通不畅。

What is an idiom? An idiom is a group of words which, when used together, has a different meaning from the one which the individual words For example:

什么是成语呢?一个成语就是一组词,当结合在一起使用时,其意与单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均不相同。例如:

-How do you know that Sid and Nancy have separated

你怎么知道席德和南希分手了?

-I heard it on the

我是从小道消息听到的。

Of course, the second speaker does not mean he heard the news about John by putting his ear to a grapevine! He is conveying2 the idea visually of information spreading around a widespread network, similar to a

当然,第二个谈话者并不是说,他把耳朵贴在葡萄藤上才听到这个关于约翰的消息的!他只是在形象地表达一种意味,即这个消息通过一个类似葡萄藤的巨大网络传播开来。

We use idioms to express something that other words do not express as clearly or as We often use an image or symbol to describe something as clearly as possible and thus make our point as effectively as For example, "in a nutshell" suggests the idea of having all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within very few Idioms tend to be informal and are best used in spoken rather than written

我们使用成语是要表达其它词语无法如此清晰或如此巧妙表达的东西。我们经常会运用比喻和象征以便尽可能清晰地描述事物,因而可以尽可能有效地阐述我们的观点。比如,“in a nutshell”表明的意思是,用很少几个词来涵盖所要表达的全部意思。成语往往是非正式的,最好用于口语,而不要用在非书面表达中。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learn an idiom is by looking at the context3 in which it is This can be done by concentrating on the rest of the sentence and try to guess the Many idioms are not tha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when considered in their For example:

学习成语的最好方法之一是查看它所在的上下文。而这可以通过通读句子其它部分来实现,并试着猜测其意。当把许多成语放在上下文中考虑,理解起来就不那么难了。例如:

We are going to have a surprise party for Tom It"s a secret so please don"t let the cat out of the

明天,我们要给汤姆举办一个惊喜聚会。这是一个秘密,因此请不要泄露秘密。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is an Imagine you don"t know what this idiom means; by looking at the words preceding4 it should be easy to guess that the speaker does not want you to tell Tom about the surprise Therefore,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must mean something like" reveal5 a secret" or "tell a secret".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是一个成语。设想你不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如果看看之前的单词,就会很容易地猜出,讲话者是不想让你跟汤姆谈及惊喜聚会的事情。因此,“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一定是“揭露秘密”或“泄露秘密”之类的意思。

Other examples:

其它例子:

He was on the carpet last week for being late to work three

上星期,他由于迟到三次而受到批评。

It was a very long It took me three hours to wade6

那是一个很长的报告。我花了三个小时才总算读完它。

Let"s call it a I"m very tired and I think we have covered the main points of the meeting

我们今天就到此为止。我很累,而且我认为,我们已经处理了这次会议的主要问题。

巧成语 第2篇

巧夺天工

[qiǎo duó tiān gōng]

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元赵孟《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

巧立名目

[qiǎo lì míng mù]

为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而编造理由定出一些名目。

巧舌如簧

[qiǎo shé rú huáng]

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巧取豪夺

[qiǎo qǔ háo duó]

用欺诈的手段取得或凭强力夺取(财物、权利)。

巧妙绝伦

[qiǎo miào jué lún]

伦:类,辈;绝伦:独一无二。灵巧高明,无与伦比。

巧伪趋利

[qiǎo wěi qū lì]

巧:奸诈。伪:虚伪。趋:追求,靠近、趋向。奸诈虚伪,唯利是图,唯势是从。

巧言利口

[qiǎo yán lì kǒu]

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巧发奇中

[qiǎo fā qí zhòng]

发:射箭,比喻发言。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后能为事实所证实。

巧作名目

[qiǎo zuò míng mù]

指巧立名目。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巧思成文

[qiǎo sī chéng wén]

巧思:灵活、精巧而又高妙的构想、设计;成文:写成文章。用灵活精巧而高妙的构思,写成一部名作。。

巧言如流

[qiǎo yán rú liú]

巧言:虚伪的好话。虚假惑人的言辞像流水一样畅通。

巧能成事

[qiǎo néng chéng shì]

巧:灵巧、机敏。灵巧机敏能成就事业。

巧上加巧

[qiǎo shàng jiā qiǎo]

更凑巧的意思。有好运气的意思。

巧不可阶

[qiǎo bù kě jiē]

阶:台阶,引伸为赶上。指巧妙得别人无法赶上。

巧立名色

[qiǎo lì míng sè]

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同“巧立名目”。

巧捷万端

[qiǎo jié wàn duān]

巧捷:机灵敏捷。万端:变化极多。机灵敏捷,变化多端。形容动作或思维机敏,变化极多。

巧同造化

[qiǎo tóng zào huà]

巧:技巧,技艺;同:一样;造化:指宇宙的造物能力。形容人的能力很大,可与宇宙的造物能力相比。

巧言偏辞

[qiǎo yán piān cí]

巧言:浮华不实的话;偏辞:便巧的话。指花言巧语。

巧言令色

[qiǎo yán lìng sè]

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令:美好)。

巧成语 第3篇

【成语】:巧发奇中

【拼音】:qiǎo fā qí zhng

【简拼】:qfqz

【解释】:发:射箭,比喻发言。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后能为事实所证实。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

【示例】:而别出新意,往往~,然未能十全也。

宋·苏轼《东坡志林?单骧孙兆》

【语法】:作谓语、补语;
指善于判断而每能应验

巧发奇中 成语接龙

【顺接】:中书检正 中二千石 中产阶级 中人之姿 中俄密约 中兴三明 中冓之事 中冓之言

【顺接】:百发百中 尝在围中 待字闺中 当轴处中 堕云雾中 堕其术中 多言或中 感篆五中

【逆接】:逞工炫巧 逞工衒巧 雕虫小巧 竞新斗巧 刻楮功巧 伶俐乖巧 玲珑小巧 七夕乞巧

【逆接】:巧上加巧 巧不可接 巧不可阶 巧不胜拙 巧不若拙 巧伪趋利 巧作名目 巧偷豪夺

巧成语 第4篇

【出处】

《史记·孝武本纪》: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

西汉武帝时,迷信之风盛行。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以为求神祭神可以使子孙尊显,民可以益寿延年。有些以祠灶为业的人深得皇帝的尊崇。

当时,有一个叫李少君的人,被汉武帝召至宫中。李少君无妻无子,他隐匿自己的"年龄,装神弄鬼,自言能用药物,使人长生不老。不少人很迷信他,争相馈赠。少君也确实有点小能耐,常常能说出上百年以前的事实而且准确无误。有一次,他和武安候田蚡在一起饮酒,座中有一位九十余岁的老人。李少君对这位老人说,我曾经和你的祖父共游过某地。这位老人在孩子时曾随祖父到过此地,举座都为李少君的话而惊奇不已。还有一次,汉武帝召见李少君,说有一件旧铜器,问他认识否。李少君说:“这是齐桓公十年时放在柏寝的那件铜器。”后来证实就是此物,宫中诸人大为惊骇,都以为李少君是个神人,可能已是数百岁的人了。司马迁把李少君这种时时发言有所中的才能称之为“巧发奇中。”

后人用“巧发奇中”来形容善于发言而能适合人意。

巧成语 第5篇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gǔn)、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é)”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 chà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ó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ù)”,比干被挖心、萁(qí )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后两位也有说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15、“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í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6、鼎逝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17、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年,复仇雪恨灭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18、范蠡(lí),蚀践成霸业的主要谋士,跟随勾践20多年,殚精竭虑。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美人计)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勾践成霸业后,尊其为上将军。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19、“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家分割而亡。

20、商鞅变法:商鞅(yang),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鞅“作茧自缚”。

21、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22、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23、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于是“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便“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连横”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4、屈原投江,屈原名平,楚国王室贵族,我国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因遭谗言被流放,后因不忍看到国家(楚国)沦亡,抱石自投汨( mì)罗江,百姓乘舟寻尸不遇,为防鱼儿蚕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为赛龙舟、包粽子,后演化为端午节。屈原著有《离骚》、《天问》、《九章》等爱国诗篇,被后人整理为《楚辞》流传至今。

25、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 pō)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26、赵括纸上谈兵: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据守,秦无策,后秦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赵国任赵括统兵,此人只识纸上谈兵,并无实战之能,被秦将白起打败,40万赵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杀于长平,长平之战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惨案。

27、毛遂自荐:毛遂,赵国平原君赵胜门客,因秦攻打赵国时,说服楚国合纵抗秦,而“锋芒毕露”且“脱颖而出”,“颖”指锥子的柄。

28、信陵君窃符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毛遂),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国威胁未允,信陵君窃取兵符,假魏王将令出兵救赵,事成后留在赵国未归。

29、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刺杀未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

30、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山东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同时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为抵御匈奴的侵犯,修筑了西起临洮( táo)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另一方面又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后不久便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31、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hai)篡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的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兵夫屯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

32、西楚霸王项羽:陈胜、吴广被害后,反秦声势以南方会稽郡最大,其首领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侄子项羽,北上进军沿途收编了刘邦、英布、吕臣的反秦武装,并在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反秦战局。

33、鸿门宴:反秦义军刘邦攻下秦都咸阳,秦王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从范增之计预设鸿门宴铲除刘邦,刘邦携张良、樊( fán)哙( kuài)赴宴,席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在项伯、樊哙的养护下得以逃脱。

34、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刘邦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吕后(刘邦妻)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35、霸王别姬: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擒获了刘太公和吕雉([zhì),刘邦求和,范增未允,刘邦用反间计离间了范增,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诱救回老小,后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困在垓(gāi)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损。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其退回江东称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拔剑自刎,“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36、吕氏之乱:吕雉,刘邦结发之妻,其子刘盈即位,吕氏便执掌大权,进入了吕后时代,吕后为人阴险毒辣、残酷无情,残害刘氏家族,欲将刘氏天下改为吕氏天下,其中,将刘邦爱妾戚夫人,砍手足、挖出双目、熏聋耳朵、弄哑喉咙,扔进猪圈,做成“人彘(zhì)”。吕氏执政16年,死后,刘氏势力消灭吕氏家族势力,迎立刘邦之子刘恒为帝,恢复了刘氏家族的统治。但吕氏继承了汉高祖开创的“与民休息、无为而治和对外和亲”政策,是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一面。

37、飞将军李广:汉朝猛将,一生抗击匈奴,赢得飞将军美名,后被卫青陷害引剑自刎。有唐诗人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说的就是李广。

38、卫青和霍去病:均为西汉时期抵抗匈奴的将军,“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是霍去病一生的写照,霍去病病逝年仅23岁。

39、张骞通西域:西汉张骞是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二次出使西域,对开辟丝绸之路卓有贡献。

40、司马迁写《史记》:西汉司马迁秉承父志编写《太史公记》(《史记》),因替大将李陵求情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忍辱含垢(gò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6年出狱后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史记》,历时10余年,共130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1、昭君出塞:王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名王嫱(qiáng),字昭君,因未行贿画师毛延寿而被丑化,不得宠幸。后汉室与匈奴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艳,南飞大雁为之驻足,故有“落雁”之称。从此,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60余年,王昭君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42、王莽改制:汉成帝时大司马,公元8年,王莽篡汉位称帝,该国号“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均未成功,公元25年,汉宗氏子弟刘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东汉王朝。

43、马援老当益壮:东汉大将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其以“堆米为山”分析战局也是战争史上的创举。

44、班超弃笔从戎:班超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探险家,通军事,有胆气。40岁出使西域,71岁回洛阳,历经31年,招抚了西域鄯(shàn)善、于阗( tián)、龟兹等50余国再度隶属于东汉统治。

45、党锢(gù)事件:指东汉汉桓帝时期,以李膺(yīnɡ)、陈蕃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为首的太学生结成朋党,抨击宦官的黑暗统治。官宦依靠皇权,两次向党人发动迫害,史称:“党锢之祸”,时光荏( rěn)苒(rǎn),党人“杀身以成仁”的气节为历代文人所推崇。(ABC微课堂:abcweiketang)

46、黄巾军起义:东汉晚期,官宦和外戚两大集团交替专政,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冀(jì)州巨鹿人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举行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规定义军以黄巾缠头,故称“黄巾起义”,后被官军镇压,余部作乱了20余年,使得东汉王朝奄奄一息。

47、董卓专权:黄巾起义后,各地豪强以镇压黄巾为名,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割据一方。凉州军阀董卓以铲除宦官为名进京驻守,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董卓自封相国,独揽大权。骁(xiāo)骑校尉曹操,联络冀州袁绍,聚集各州郡人马,选袁绍为盟主,进军洛阳。董卓得知,迁都长安,烧毁洛阳城。

48、袁绍尽灭宦官:东汉末年,宦官当政,大将军何进召前将军董卓进京协助诛灭宦官,反被宦官谋杀,袁绍、袁术引兵入宫,大杀宦官两千多人,宦官张让、段珪(guī)挟帝出逃,后被逼投水自尽。

49、王允巧诛董卓:董卓挟天子专横当道,发展到“董卓不除,国无宁日”的地步,司马王允将义女貂蝉同时许给吕布和董卓(义父子关系),使之反目,并挑唆吕布将董卓诛杀。(正史中未有貂蝉的记载,只说是吕布与董卓婢妾私通,二人终至反目)

50、挟天子以令诸侯:王允定计诛董卓,执掌朝政,董卓部将郭汜(sì)帅大军攻陷长安,吕布出逃,王允被杀,郭汜当政,国舅董承及部将杨奉护汉献帝出逃,被曹操接至许昌为都,曹操自封大将军,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51、官渡之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北方的袁绍产生了冲突,公元200年,袁绍派军10万进军,先是大将颜良、文丑被暂降曹操的关羽所杀,形成了官渡对峙。袁绍谋士许攸(yōu)献计不被采用,且家人被拘捕,弃袁投曹,并向曹操献计火烧袁绍粮营乌巢,一战将袁绍击败,两年后袁绍忧愤而亡。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而后曹操各个消灭袁绍残余,统一了北方。

52、华佗:汉末注明医学家,外科技术尤为精湛,首次将全身麻醉(酒服麻沸散)应用于外科手术。并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禽兽创编了“五禽戏”。

53、三顾茅庐:袁绍败北,刘备投靠刘表,屯驻新野小县,访襄阳水镜先生司马徽(huī)知: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卧龙”诸葛亮,字孔明,刘备三访襄阳隆中,求得诸葛亮出山辅佐,并按照《隆中对》“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业。

54、赤壁之战:曹操消灭袁绍统一北方,欲南下扫平刘表和江东孙权,刘表病故,次子刘琮( cóng)继位,向曹操递了降表,刘备腹背受敌,撤往江陵,被曹军在长坂坡追上,幸有赵云、张飞奋力拼杀得以脱险,退至江夏与刘琦汇合;同时,孙权接到曹操檄文,劝其投降,鲁肃献计联合刘备抗曹,任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领兵五万赤壁下寨抗曹。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曹操采用庞统之计将战船连在一起,孙刘联盟设反间计(蒋干中计)、苦肉计(周瑜打黄盖),并巧借东风,火烧连营,曹操败走华容道,被关羽所放(曹操对关羽有救命之恩),逃回江陵。赤壁一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注:来自《三国演义》,非正史)

55、孔明巧取荆襄: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后,诸葛亮乘周瑜和曹仁周旋之计,略施小计,兵不血刃,巧夺南郡、荆州和襄阳。刘备丧偶,周瑜生计,用孙权的妹妹向刘备招亲为由,欲将刘备骗到南徐,以换回荆州。刘备协同赵云如约而至,在诸葛亮三个锦囊的帮助下,带着妻子安全回到荆州,所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注:来自《三国演义》,非正史)

56、建安七子:在曹操统治集团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幹(gan)、阮瑀(yǔ)、应玚(yáng)、刘桢(zhēn)主导文坛发展。

57、公元220年一月,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在洛阳病逝,十月,曹丕称帝,建魏,东汉灭亡。

58、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59、关羽大意失荆州,公元222年,刘备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出兵三峡,进攻东吴,在彝(yí)陵猇(xiāo)亭被陆逊打败,于次年病逝。

60、自蜀汉建兴5年起,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后主刘禅(shàn),六次出兵北伐,史称“六出祁山”。在最后一次北伐,至五丈原,终因心力交瘁(cuì),病逝,年仅54岁。虽然没有实现统一中原的愿望,但他的智慧和品格万古流芳,他为蜀汉的巩固和发展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1、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迁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62、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件”,杀曹爽、何晏(yān)等,司马氏至此专权魏国。

6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máo),曹丕之孙,公元260年,因司马昭权势日重,危及帝位,声称司马昭代魏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卫士、僮仆讨伐司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后,司马昭立曹奂(huàn)为帝,即魏元帝,自己独揽大权。

64、三国归晋:司马昭立了魏元帝后举兵进攻蜀汉,蜀汉后主刘禅昏庸透顶,是扶不起来的天子,在奸佞(nìng)宦官黄皓( hào)的唆使下负荆而降,刘备、诸葛亮千辛万苦开创的蜀汉政权从此灭亡。蜀汉灭亡不久,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为晋武帝,建立了晋朝,公元279年,起兵灭吴,三国归晋,全国统一。

65、公元290年,晋武帝病重,弱智太子司马衷即位,为晋惠帝,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贾后)阴险毒辣,先后除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 wěi),废太子(后毒杀),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囧(jiǒng)废除贾后,司马伦称帝,之后各诸侯为争夺皇位展开了厮杀,有: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 yóng)、长沙王司马乂( yì)、东海王司马越,加上被贾后所杀的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史上称“八王之乱”,持续16年,独剩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毒死晋惠帝,立司马炽(chì)为帝,即晋怀帝,西晋王朝从此衰落。

66、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国号汉,十六国开始,公元316年汉军大举进攻西晋都城长安,晋愍帝赤上身,乘羊车出城请降,西晋灭亡。次年东海王司马越侄司马睿(ruì)在南方建业正式称帝,为晋元帝,建立东晋王朝,任王导为宰相,共同执掌朝政,实为“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亦因不满“王马共天下”的局面,最终抑郁病死。

67、十六国:从刘渊的后汉开始,北方的一些民族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史上称为“十六国”,南方由东晋统治。十六国与东晋并立百余年。

68、南北朝:公元420年,东晋将领刘裕登基,国号“宋”,统治南方,晋恭帝退位,东晋灭亡;次年刘裕毒杀晋恭帝,开了杀“禅让退位者”的先例。北方的北魏灭掉北方的几个小国,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公元439年统一了北方。南方的宋和北方的魏分统天下,并立百余年,历史上把这段时期叫“南北朝”。

69、科学巨匠祖冲之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家和机械制造家。他所创制的《大明历》,确定一年为天(与现代科学确定的只差50秒),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祖冲之是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7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祖冲之还和他的儿子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后人称之为“祖氏原理”。于公元500年逝世,享年72岁。

70、淝水之战:十六国时期,前秦苻(fú)坚讨伐东晋,其先锋被晋军击溃,秦晋两军夹淝水对阵。晋军要求秦军后撤,以便渡河一决胜负,在秦军撤退之际,秦军中有人疾呼:秦军败了,秦军大乱,晋军乘胜出击,大获全胜。侥幸逃脱者丢盔弃甲,连听到“风声鹤唳( lì)”也以为是晋军到了。这就是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71、顾恺之:东晋时期绘画卓越的代表人物,是我国早期绘画理论家,代表作《洛神赋图》。

72、公元581年,杨坚灭北周,称帝,国号隋,为隋文帝,建都长安。杨坚登基后以“节俭”、“杀贪官污吏”稳定了政权,后进行了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功绩是,废除了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创了科举制。公元587年,隋文帝举兵南下,消灭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270年(东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73、公元604年,杨坚次子杨广夺取皇位,是为隋炀(yáng)帝,公元617年,晋阳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攻入长安,立代王侑(yòu)为帝。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被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杀于江都,五月李渊在长安废隋恭帝侑,称帝,国号唐,建元武德,是为唐高祖,隋朝灭亡。

74、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长子太子建成、次子秦王世民、四子齐王元吉。长子建成、四子元吉因惧怕李世民的势力,屡次设计谋杀李世民,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八月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75、房谋杜断:指唐太宗的两个得力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能断大事,二人默契配合共同辅佐唐太宗,唐太宗视为自己的手臂。

76、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与吐蕃(bō)王朝松赞干布和亲,为加强藏、汉两族的友好作出了贡献。

77、玄奘( zàng)西游取经:公元627年,陈玄奘孤身西行取经,历经大小110各国家,到达佛教圣地—天竺,公元645年返回长安,历时18年,带回佛经600余部,著《大唐西域记》。

78、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间“偃(yǎn)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繁荣,国力鼎盛,史称“贞观之治”。

79、女皇武则天:公元655年,唐高宗废皇后王氏,册立武则天为皇后,自此,武氏独揽内宫大权,660年,因高宗患风眩,目不能视,下诏委托武则天协理政事,武则天从参政步入执政;674年武则天与高宗同殿听政,共受朝拜,天下称“二圣”,公元683年,高宗卒,武则天立三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自为皇太后临朝听政,次年,武后废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公元690年,武则天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下,登临大宝,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其掌理朝政的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80、请君入瓮(wèng):武则天称帝,平定徐敬业叛乱后,为除掉反对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国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因此出现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礼、周兴、来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办案严刑逼供、手段残忍,害死了许多无辜的人,后来有人告密周兴造反,来俊臣“请君入瓮”将其治罪,周兴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杀;索元礼因害人太多,民愤太大,被武则天处死;来俊臣预谋害当时势力强大的武则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后者先发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则天处死。

81、狄仁杰桃李满天下: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凡事均仰仗他的决断,尊称“国老”,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了很多人,后来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张柬之,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皆出自狄仁杰的门下,故称“桃李满天下”。

82、公元705年,武则天重病,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杀张易之、张忠昌,唐中宗李显复位,恢复国号唐,十一月武则天去世。

83、唐中宗复位后,让其妻韦后当权,公元710年,中宗卒,唐睿宗的儿子李隆基起兵杀韦后,拥其父戴睿宗复位,两年后,睿宗传位给李隆基,是为“唐玄宗”。唐玄宗在宰相“姚崇、宋璟”辅佐下,吏治不紊、纲纪有条,再次出现了“天下大理”的中兴局面,史称“开元盛世”。后来被奸相李林甫(fu)、杨国忠(杨玉环的同族哥哥)破坏殆尽。

84、公元713年,高宗之女(武后生),太平公主谋反被玄宗赐死,其党羽及儿子们尽数被诛杀,同党窦怀贞被改姓“毒”,王晋改姓为“厉”,以作为惩罚。宦官高力士因诛逆有功被破格提升,官宦之盛从此开始。

85、公元718年,日本遣使中国,受唐皇帝接见,获赠大量朝服。次年,日本天皇下令,举国仿衣隋唐,遂成为和服基础。

86、公元713年,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随遣唐使团来到中国,考中进士,在唐朝政府担任官职,唐玄宗赐名:晁(cháo)恒。同期唐朝和尚鉴真东渡日本,将中国丰富的文化传到日本。两位中日友好的使者最终都客死他乡。

87、李白和杜甫是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李白,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继屈原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后人称为:“诗圣”,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公元744年,两位文学巨匠在洛阳相遇,成为历史佳话,闻一多曾把二人的相遇比喻成太阳和月亮的相碰。

88、安史之乱:唐玄宗执政后期,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攻陷洛阳,安禄山自立为帝,号大燕皇帝,之后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唐军乘机收复长安、洛阳。不久安禄山部下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史朝义所杀,此次叛变持续了8年,史称“安史之乱”,也是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89、杨贵妃,小字玉环,“姿色冠代”,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公元745年被唐玄宗册为贵妃,深得宠爱。安禄山叛乱攻陷潼关,唐玄宗携杨贵妃逃离长安,至马嵬(wéi)驿,将士杀奸相杨国忠,玄宗被逼缢杀杨贵妃,卒年38岁。

90、唐代两位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后人并称“颜筋柳骨”来形容书法风格。

91、唐末,公元875年,王仙芝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黄巢率众响应,公元880年黄巢义军攻克长安,唐僖宗南逃,黄巢称帝,改号大齐。公元884年,唐李克用、朱全忠击败黄巢义军,黄巢至狼虎谷自杀,起义失败,唐朝也迅速走向衰亡。

92、唐朝末期,经过藩镇混战,官宦专权,朋党之争,以及农民起义,唐王朝已处风雨飘摇之中,于公元907年被朱全忠所灭,唐高祖李渊创立的大唐近300年(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基业退出历史舞台。

93、唐王朝灭亡以后的53年中(公元907年至960年),中国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公元960年后周“点检”(职位名称,相当于皇家司令)赵匡胤(yìn)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拜呼万岁”,夺取周政权,即位皇帝,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建都开封。

94、南唐后主李煜( yù)是历史上有名的作家,其王国后的词写的很好,最著名的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5、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的兵权,不久用同样的方式罢免了个藩镇的节度使,加强了中央集权。

96、寇准抗辽:寇准是北宋名相,宋太宗时期入朝任职,因刚正不阿被贬;宋真宗即位后,再次被启用任宰相。对北宋抗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公元1004年,契丹大举南下攻宋,兵至澶州,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挫败契丹前锋,双方议和,订立“澶州之盟”。

97、王安石变法: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宋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上万言书给宋仁宗,名为《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主张变法,未被仁宗采纳;宋神宗即位,任参知政事开始变法,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公元1085年神宗病逝,守旧派执政,新法全部被废除。王安石一生著述颇多,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98、靖康之耻: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钦宗二帝被金人俘获,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赵构在临安(南京)即位称帝,是为宋高宗,南宋开始。

99、岳飞抗金:南宋著名将领。公元1126开始抗金卫国的戎马生涯,公元1140年金人背盟,大举南侵,岳飞、韩世忠、张俊等率领宋军奋起抵抗,在郾(yǎn)城之战中,岳飞破金兀术“拐子马”,大败金军,在岳飞乘胜追击,收复失地之时,被宋廷召回,“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100、公元1271年,蒙古建国,国号为元,并于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后来,南宋光复势力陆秀夫、文天祥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崖山之战失败后,走投无路的南宋终于在1279年3月19日随着陆秀夫负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灭亡。

巧成语 第6篇

游辞巧饰→饰智矜愚→愚不可及→及宾有鱼→鱼溃鸟散→散兵游勇→勇而无谋→谋臣武将→将功赎罪→罪有应得→得道多助→助边输财→财不露白→白白朱朱→朱衣点头→头面人物→物在人亡→亡羊得牛→牛角书生→生龙活虎→虎头蛇尾→尾大不掉→掉臂不顾→顾盼生姿→姿意妄为→为民除害→害人不浅→浅尝辄止→止暴禁非→非同寻常→常年累月→月晕而风→风风雨雨→雨打风吹→吹灰之力→力倍功半→半筹莫展→展翅高飞→飞蛾扑火→火耕流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豆蔻年华→华冠丽服→服牛乘马→马革盛尸→尸鸠之平→平白无故→故旧不弃→弃车走林→林栖谷隐→隐约其词→词穷理绝→绝处逢生→生灵涂地→地狱变相→相习成风→风暖日丽→丽句清辞→辞不达意→意气自如→如日中天→天地诛灭→灭门绝户→户曹参军

巧成语 第7篇

【成语】:巧偷豪夺

【拼音】:qiǎo tōu háo duó

【简拼】:qthd

【解释】:豪夺:强抢。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出处】: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诗:“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示例】:弹丸小邑,僻陋自惭,盖不得不为此~之行也。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小县少古迹》

【近义词】:巧取豪夺、诈取豪夺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指夺取别人的东西

巧偷豪夺 成语接龙

【顺接】:夺人之爱 夺人所好 夺其谈经 夺席谈经 夺戴凭席 夺眶而出 夺胎换骨 夺锦之人

【顺接】:暴取豪夺 褒贬与夺 大节不夺 负乘斯夺 横抢武夺 横抢硬夺 魂丧神夺 魂消魄夺

【逆接】:逞工炫巧 逞工衒巧 雕虫小巧 竞新斗巧 刻楮功巧 伶俐乖巧 玲珑小巧 七夕乞巧

【逆接】:巧上加巧 巧不可接 巧不可阶 巧不胜拙 巧不若拙 巧伪趋利 巧作名目 巧偷豪夺

巧成语 第8篇

历史是一门有益、有趣的学科。如果说,诗歌能使人巧慧,数学能使人精细,那么,历史就能使人明智。因为人们能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看到各种经验教训,能从比较和分析中,更好地理解现在,创造未来。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历史呢?

第一,要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意识到学好历史的重要性,要把学好历史并考好历史当作一个目标,并在此目标的强力驱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渐培养出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一旦对学习历史发生了兴趣,你很快就会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第二,要掌握学习方法。

1、歌谣记忆法。

针对历史知识琐碎的特点,我们可以编些歌谣把它们连缀起来。比如,我国古代朝代很多,不便记忆,有人就编了个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又统一,南北朝来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2、谐音记忆法:

如1898年戊戌变法的时间,可记成要发就发。

3、联想记忆法:

如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可联想119火警。

4、符号记忆法:

建立一套符合自己认知的符号,如:在知识点上划横线,在重点知识下划波浪线或双曲线,在重点词语或概念处加星号,在断出的层次上标出1、2、3等,或将课文内容加以提炼,用几个字或一句话加以概括,标在旁边,加强记忆。

5、对比记忆法:

在记忆相关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这样记忆起来比较方便。比如讲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时,可从时间、地域、体质特征、征服自然能力、审美观念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记忆。

6、知识串联法:

一个一个历史事件可构成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所以运用知识串联法,将这些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如初一历史讲的是中国古代史,就可以用时间发展为线索,将每个时期每个朝代串联起来,形成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如初一上册知识串联:原始社会(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黄帝、尧舜禹)→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封建社会(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通过朝代串联法,将整个初一上册所学到的中国古代史分三种社会形态串联起来,线索简洁,方便识记。这一方法的特点是能化繁为简,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


巧成语 第9篇

小巧玲珑

弄巧成拙

心灵手巧

巧夺天工

能工巧匠

巧立名目

熟能生巧

巧舌如簧

投机取巧

花言巧语

巧取豪夺

偷奸取巧

巧妙绝伦

巧言令色

大巧若拙

奇技淫巧

百巧千穷

巧言如簧

慧心巧思

藏巧于拙

弄巧反拙

巧捷万端

取巧图便

巧不可阶

神工天巧

炫巧斗妍

因难见巧

良工巧匠

豪夺巧取

巧发奇中

巧成语 第10篇

I very like it

I like it very

这个价格对我挺合适的。

The price is very suitable1 for

The price is

Note:suitable(合适的、相配的)最常见的用法是以否定的形式出现在告示或通知上,如:下列节目儿童不宜。The following programme2 is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在这组句子中用后面的说法会更合适。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What’s your job?

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

Note:what’s your job这种说法难道也有毛病吗?是的。因为如果您的谈话对象刚刚失业,如此直接的问法会让对方有失面子,所以您要问:目前您是在上班吗?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接下来您才问:目前您在哪儿工作呢?Where are you working these days?或者您从事哪个行业呢?What line of work are you in?顺带说一下,回答这类问题时不妨说得具体一点,不要只是说经理或者秘书

用英语怎么说?How to say?

How do you say this in English?

Note:How to say是在中国最为泛滥成灾的中国式英语之一,这决不是地道的英语说法。同样的句子有:请问这个词如何拼写?How do you spell that please?请问这个单词怎么读?How do you pronounce this word?

明天我有事情要做。I have something to do tomorrow?

Sorry but I am tied up all day

用I have something to do来表示您很忙,这也完全是中国式的说法。因为每时每刻我们都有事情要做,躺在那里睡大觉也是事情。所以您可以说我很忙,脱不开身:I’m tied 还有其他的说法:I’m I can’t make it at that I’d love to, but I can’t, I have to stay at

我没有英文名。I haven’t English

I don’t have an English

Note:许多人讲英语犯这样的错误,从语法角度来分析,可能是语法功底欠缺,因为have在这里是实义动词,而并不是在现在完成时里面那个没有意义的助动词。所以,这句话由肯定句变成否定句要加助动词。明白道理是一回事,习惯是另一回事,请您再说几话:我没有钱;I don’t have any 我没有兄弟姐妹;I don’t have any brothers or 我没有车。I don’t have a

我想我不行。I think I can’

I don’t think I

Note:这一组然是个习惯问题,在语法上称为否定前置,这就是汉语里面说“我想我不会”的时候,英语里面总是说“我不认为我会”。以后您在说类似的英语句子的时候,只要您留心,也会习惯英语的说法的,

我的舞也跳得不好。

I don’t dance well

I am not a very good dancer

Note:当我们说不擅长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英语里面通常用not good at something,英语的思维甚至直接踊跃到:我不是一个好的舞者。

#p#

现在几点钟了?

What time is it now?

What time is it, please?

Note:What time is it now这是一个直接从汉语翻译过的句子,讲英语的时候没有必要说now,因为您不可能问what time was it yesterday, 或者what time is it tommorow?所以符合英语习惯的说法是:请问现在几点了?还有一种说法是:How are we doing for time?这句话在有时间限制的时候特别合适

我的英语很糟糕。

My English is

I am not 100% fluent3, but at least I am

Note:有人开玩笑说,全中国人最擅长的一句英文是:My English is 实话说,我从来没有遇到一个美国人对我说:My Chinese is 无论他们的汉语是好是坏,他们会说: I am still having a few problem, but I getting 当您告诉外国人,您的英语很poor,so what(那又怎么样呢),是要让别人当场施舍给我们一些英语呢,还是说我的英语不好,咱们不谈了吧。另外一个更大的弊端是,一边不停的学英语,一边不停地说自己的英语很poor,这正像有个人一边给车胎充气,又一边在车胎上扎孔放气。我坚信,先不谈别的,如果您现在就苦下功夫,把这本薄薄的《英语54321》吃通吃透,您的英语水平立即就会迅速的提高。所以您再也不用说:我的英语很 您可以实事求事地说,我的英语还不算十分流利,但至少我在进步。

你愿意参加我们的晚会吗?

Would you like to join our party on Friday?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our party on Friday night?

Note:join往往是指参加俱乐部或者协会,如:join a health club; join the Communist4 事实上,常常与party搭配的动词的come 或者go。如go a wild party,或者come to a Christmas Party。

我没有经验。I have no

I don’t know much about

Note:I have no experience这句话听起来古里古怪,因为您只需要说:那方面我懂得不多,或者这方面我不在行,就行了。I am not really an expert5 in this

我没有男朋友。

I have no

I don’t have a

他的身体很健康。

His body is

He is in good can also say: He’s

价钱很昂贵/便宜。

The price is too

The price is too high/ rather .

我们下了车。

We got off the

We got out of the
 



巧成语 第11篇

以“巧”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巧作名目] 指巧立名目。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巧语花言] 指一味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今多指虚伪而动听的话。

[巧言如簧]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巧言偏辞] 巧言:浮华不实的话;
偏辞:便巧的话。指花言巧语。

[巧言令色] 巧言:花言巧语;
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巧言利口] 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巧伪趋利] 巧:奸诈。伪:虚伪。趋:追求,靠近、趋向。奸诈虚伪,唯利是图,唯势是从。

[巧偷豪夺] 诈取与强抢。常用以形容不择手段获取财物或权利。

[巧同造化] 巧:技巧,技艺;
同:一样;
造化:指宇宙的造物能力。形容人的能力很大,可与宇宙的造物能力相比。

[巧舌如簧] 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巧取豪夺] 巧取:软骗;
豪夺:强抢。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巧立名色] 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同“巧立名目”。

[巧立名目] 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巧捷万端] 巧捷:机灵敏捷。万端:变化极多。机灵敏捷,变化多端。形容动作或思维机敏,变化极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巧发奇中] 发:射箭,比喻发言。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后能为事实所证实。

[巧夺天工] 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巧不可接] 指巧妙得别人无法赶上。

[巧不可阶] 阶:台阶,引伸为赶上。指巧妙得别人无法赶上。

“巧”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炫巧斗妍] 指夸奇竞妙。

[心巧嘴乖] 心思灵巧,能说会道。

[小巧玲珑] 小巧:小而灵巧;
玲珑:精巧细致。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无巧不成书]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无巧不成话]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同“无巧不成书”。

[外巧内嫉] 外貌乖巧,内心刻忌。犹言口蜜腹剑。

[取巧图便] 使用手段谋取好处,图得便宜。

[弄巧反拙] 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同“弄巧成拙”。

[弄巧成拙] 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大巧若拙] 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辞巧理拙] 文辞虽然浮华,但不能阐明道理。

[藏巧于拙] 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

[百巧千穷] 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

[百巧成穷] 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同“百巧千穷”。

“巧”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游辞巧饰] 用没有根据的话多方掩饰。

[舞文巧诋] 玩弄文字,诋毁构陷。

[深文巧诋] 罗织罪名,蓄意毁谤。

[能言巧辩]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言辩。

[能工巧匠] 指工艺技术高明的人。

[良工巧匠] 良工:手艺精良的工人;
巧匠:技艺精巧的匠人。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慧心巧思] 聪明的心地,精巧的构思。多用以形容女子某种技艺精巧,别出心裁。

[花言巧语] 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豪夺巧取] 豪夺:强抢;
巧取:软骗。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浮文巧语] 华丽而空泛的言词。

[便辞巧说] 指牵强附会、巧为立说。

“巧”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因难见巧] 因:由于某种缘故;
巧:巧妙。由于难而更显出技艺的巧妙。

[心灵性巧] 指心思灵巧。

[心灵手巧] 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多用在女子)。

[投机取巧] 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

[熟能生巧] 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使乖弄巧] ①耍手腕;
耍花招。②犹言卖俏。

[神圣工巧] 中医对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的别称。

[神工天巧] 形容建筑、布置的奇妙,非人力所能为。

[奇技淫巧] 指新奇的技艺和作品。

[伶俐乖巧] 伶俐:机灵;
乖巧:合人心意。形容人机警,让人满意。

[雕虫小巧] 犹言雕虫小技。

[逞工衒巧] 衒,同“炫”,夸耀。炫耀工巧。

[逞工炫巧] 指炫耀工巧。

巧成语 第12篇

【注音】qiǎo tōu háo duó

【成语故事】北宋末年,书画家米芾喜欢收藏书画真迹,他用尽一切手段去得到别人的`书画,先是借阅研究,然后赖着不还,最后是临摹一幅还给主人。宰相蔡京是书画家,同样爱好收藏,很多人去进贡。米芾想尽一切办法从蔡京儿子蔡攸出得到王羲之的字。

【出处】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诗

【解释】豪夺:强抢。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指夺取别人的东西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巧取豪夺、诈取豪夺

【同韵词】以身报国、你死我活、切瑳琢磨、鱼书雁帛、装死卖活、踵接肩摩、鱼书鴈帛、不假雕琢、欺君误国、善言暖于布帛、......

【示例】弹丸小邑,僻陋自惭,盖不得不为此巧偷豪夺之行也。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小县少古迹》

巧成语 第13篇

为人作嫁

巧夺天工

天衣无缝

扩展阅读:

谜面:急 (打一成语)

谜底:争先恐后

争先恐后zhēng xiān kǒng hòu:

【解 释】争:争着;先:前面;恐:唯恐;后:后面。比喻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英 译】strive to be the first and fear to lag behind.

【色 彩】中性词

【俄 语】старáться обогнáть других <наперебой>

【用 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人的动作等。

【同韵词】身操井臼、援笔立就、男妇老幼、指画口授、名门闺秀、揎拳拢袖、三节两寿、盛水不漏、大家闺秀

【近义词】你追我赶 虎跃龙腾 跃跃欲试 不甘人后 争胜好强 一马当先 力争上游

【反义词】畏缩不前[1] 缓不济急 蜗行牛步 姗姗来迟 慢条斯理

成语出处

原文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出自

明·屠勋《屠康僖公集·重建陡门桥记》

典故

春秋时代,赵襄子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久,与王子期比赛。他同王子期换了三次马却每次都落在了王子期的后面。[4] 赵襄王责备王子期,说:“你教我驾车,为什么不将真本领教给我呢?”王子期说:“驾车的技术,我已经都教给你了,只是你运用上有毛病。驾车最重要的是,协调好你的马和车,才能跑得快、跑得远。你在比赛中,只要落后就想着超过我;一旦超过就怕我赶上你。其实,在比赛中,有时会在前,有时会落后,都是很自然的;可是,不论领先还是落后,你的心思都在我身上,你又怎么可能去协调好车和马呢?这就是你落后的原因。”

成语辨析

争先恐后和“不甘后人”都含有“不肯落在别人后面”的意思。但争先恐后还有“争先”和“在公共场合不守秩序”的意思;“不甘后人”没有。

成语造句:

1 中饭时间到了,各个生龙活虎,争先恐后地奔向食堂。他们的速度可谓是“一阵风”,但在平时可见不到这种旋风的.速度。那时的场景可谓是万马奔腾。如果你也加入了,不时还会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感。

2 金黄的秋天是彩色的,其它的花都谢了,可只有菊花争先恐后的开放着,她们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黄的似金,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美丽,诱人。

3 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这些花虽然不名贵,但它们用自己的点点姿色点缀着这青春的草地。

4 梨花一朵紧挨着一朵爬满了整个枝头,好像是争先恐后地展开艳丽的花朵让我欣赏似的。

5 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

推荐访问:成语 巧成语13篇 巧成语(合集13篇) 巧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