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初中试卷热门12篇【优秀范文】

初中试卷热门12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7-12 20:4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初中试卷第1篇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5AACDC6——10AAAAA11——15DDCBC16——20ADDCD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60分)21、(1)√(2)×(3)×(4)×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试卷热门12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试卷热门12篇

初中试卷 第1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AACDC6——10AAAAA11——15DDCBC16——20ADDCD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60分)

21、(1)√(2)×(3)×(4)×(5)√(6)√

22、(1)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2分)

(2)但丁——《神曲》(2分)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2分)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和朱丽叶》(2分)

(3)西班牙、葡萄牙麦哲伦(3分)

(4)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分)

23、(1)《独立宣言》大陆会议(2分)(2)美国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2分)

(3)武力(2分)(4)《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3年元旦(2分)

(5)美国独立战争(1分)南北战争(1分)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24、(1)影响:成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线。(3分)

(2)结论: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3分)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参考答案要点:

不同意。(2分)理由: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联盟体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4分)

同意。(2分)理由:因为联盟体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4分)

只回答同意或不同意,没有说明理由。2分)

25、(1)工业革命(2分)(2)作文:题目(1分)

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1分)

重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发明轮船、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任选其二2分)

结束标志: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1分)

影响: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3分)

评价: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1分)(符合题意即可)

字数:史实完整准确,表述流畅,字数130字左右(1分)


初中试卷 第2篇

出题人都是按照一套思路来设计试卷的,先是理解词义,解释句子含义,最后总结作者写作意图。

《最后一课》的课内阅读:

此大题设置了四个考点:.有对词意、句意的理解题和对细节描写、神情举止的作用分析题。

第一小题“钟声”和“号声”对师生意味着什么?满分2分。5班平均分1.81分,得满分的有25人。许多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把“意味”写成“意为”,这半分丢的不应该。

第二题小弗朗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满分2分,5班平均分1.74分,得满分的有25人。此题回答角度不少学生不从小弗朗士角度出发,而是直接涉及韩麦尔先生。

第三题有三个细节描写题组成。满分6分,5班平均分3.47分,得满分的有2人。错比较多的是第一和第三小题。尤其是部分学生不从问题出发,就笼统地回答爱国主义。第3小题小弗朗士对鸽子叫声产生联想的含义,竟然有同学答成不让学德语,这些同学之所以这么回答,还是表明对此文理解存有问题。

第四题对韩麦尔举止和神情的理解。满分2分,5班平均分1.1分,得满分的有5人。此题应从两方面回答。一是对“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的书写没有准确表达出韩麦尔坚持必胜。二是要把韩麦尔为失去国土的沮丧和悲哀表达出来。

课内阅读题设计的分值是12分,5班此题总分平均分是8.12分,没有满分得主,最高分是5班的三位同学拿到了11分。其他同学距优秀线10.2分还有一定的差距。从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在平时学习中仍存在问题,根据平时课堂教学和作业情况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上课听讲仍有部分学生不专心,各别学生听讲需要老师得特别关注了。

2.课堂笔记经过抽查有不认真的问题,以后还要多督促各别孩子好好记笔记。

3.对学过的知识复习不及时,对待老师布置的复习作业不够用心。

4.读书读的不够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以后还要督促孩子多读这些名家名篇。

5.继续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表达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有话会说。

6.还要关注孩子写错别字的问题,尤其是每天布置的作业,要细细查看,严格杜绝别字。

初中试卷 第3篇

一、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

新知识的接受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开展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老师所讲的有哪些不同。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对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切忌不懂将懂,或将不懂的地方跳过。课后还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多记公式、定理,因为它们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和必备条件。

二、多做习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多做题并不等于搞题海战术。做的题目要有代表性,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碰到哪道题就做哪道题。有些题适合我们做,而有些题却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做这些题目只能是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不会达到任何效果。做的题要难易适中,通过做些有代表的题目,要力争能举一反三。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缜密的思维,解题要有条理,在做题的过程中学会熟练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掌握一些基本题型的解题规律。只有平时大量的训练,见多了、做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考试的时候就会应付自如,不至于乱了阵脚。

三、调整好心态,正确对待平时的考试

大家都知道,数学是个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要求有清醒的头脑,数学运算过程中的每个解题步骤都很重要,漏掉了哪个步骤都是不行的。因此,在做数学题的时候,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是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学会善于把握自己的情绪,要能及时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戒骄戒躁,千万不能一遇到解不出来的题目就焦躁不安。焦躁是学习数学的大忌。

四、要正确对待平时的考试。

平时的考试是对我们前阶段所学知识的一个检测,能够帮助我们查漏补缺,发现平时还没有掌握牢固的知识。因此,尽管分数很重要,但这不应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对一个高三的学生来说,学会分析试卷,从考试中找到自己学习中的漏洞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不能一味地去计较分数的高低,更不能因为一次考试分数得低了,就灰心丧气,就放弃对数学的学习。当然也不能因为一次考试分数考高了些,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的数学水平已经很不错了,从而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这也不对的。

初中试卷 第4篇

期中考试也已经结束,学生成绩已经揭晓,感觉试卷整体情况不是很难,但考下来的情况有些孩子的成绩却还是不尽人意,为此对我在物理教学的过程进行认真地反思为今后能更好进行教学奠定基础。

这次试卷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测试,评价形式灵活,体现了新课标的评价要求。在这次期中测试中,各班级学生的好坏两极分化情况很严重,班级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有50分,而这一部分学生无论对平均分还是班级稳定情况都有很大影响。从学生那里了解到:有的是粗心、不仔细,理解错题目意思。这关键是学生的技巧没有掌握。学生失分原因是做题时不认真,造成失误,说明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需要今后对个别学生加强教育。计算题是本次考试失分点最严重的问题,有个别孩子基本上不得分。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对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我们学生在过去学习的知识中掌握得不够牢固,遗忘率大,说明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加强反复记忆,落实基础,特别是后进生,因为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就关系到他们的及格与否。另外,部分孩子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实验能力急待提高。平时实验课开的不够好,加上教师本身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不大。所以在这次考试中涉及到的实验探究等题目,学生的得分率较低。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差。死记硬背是学生的通病,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运用不够,致使有些开放性题、信息类题,学生不敢放手做,失分严重。计算题的训练程度不够,导致本次考试失分较多。

为了全面提高每一个孩子的物理成绩,下阶段准备的做法如下:继续保持以前好的做法,课后在作业问题上下功夫,从学生字迹上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上和杜绝超作业上入手,课堂上多做一些与基础知识相关的练习,加强默写和抽查,以期来督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于一些程度相对来说较好的学生和想学的学生,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和能力的训练,以期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使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能让他们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进入自己满意的高中。课后加强辅导来帮助一些理解上不是较好的而又想学的学生,使他们的成绩有所突破。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这将是接下来我的工作重心,以及奋斗目标。同时希望在期末考试中有更多的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

初中试卷 第5篇

学生答题中暴露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以上试卷分析,结合平时听课调研所知,语文教学主要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阅读教学,方法不当。

语文阅读课时最多,但实际上一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并不强,考试中阅读理解也最拉分。究其原因就是教学方法不当。教师把教材当成唯一的教学资源,而不是将教材当成学材,当成很好的例子,真正用好教材,实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迁移。这势必导致学生没有学会阅读方法,当遇到一篇新文章时感到无从下手。而且教师上课有时死扣教材,就课论课,不能激活文章中蕴涵的人文性,不能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旁征博引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造成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习语文感到索然无味。

2、题海战术,缺乏指导。

在实际中,教师布置作业时无论练习册质量如何,往往是让学生将一本练习册从头做到尾,很多课堂练习也并未经过筛选。让学生跳进题海,而教师却跳出题海,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学生整天埋头大量做题苦练,甚至重复做题,磨掉了学习兴趣,失去自我,变成做题机器。

初中试卷 第6篇

一.选择题

某学者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你认为文艺复兴的实质应是()

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古典文化的复兴

封建思想的兴起宗教领域内的斗争

一次座谈会上,朱老师说“我刚从但丁和莎士比亚的故乡回来。”朱老师去的地方是()

意大利和英国英国和法国意大利和法国英国和-

打破地区间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

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

—17世纪,世界历史在欧洲的推动下,开始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下列相关的历史信息中,搭配不正确的是()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但丁

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新航路的开辟

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文艺复兴

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

“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园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打破这一观念的关键性历史事件是()

丝绸之路的开辟郑和七下西洋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小红在预习《新航路开辟》一课时,做了如下笔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主要国家:葡萄牙、西班牙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等

重大事件:哥伦布完成环球航行积极影响:世界开始走向整体等

7、早在100多年前环境污染就开始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密切关系()

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完成文艺复兴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8、三次工业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电子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9、下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中,最先出现的是()

核电站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

10、现在人们出行越来越方便主要得益于科技不断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瓦特改良蒸汽机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奠定了基础

世纪传入中国的汽船是以电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

爱迪生的发明为汽车的问世作出了贡献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为飞机的发明提供了技术支持

11、有人认为“它”的出现是人类智力解放的里程碑,“它”是指()

微软的诞生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多利羊的诞生基因工程

12、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火车、轮船、汽车、飞机、航天飞机

轮船、火车、汽车、飞机、航天飞机

火车、轮船、汽车、航天飞机、飞机

火车、飞机、轮船、汽车、航天飞机

13、在“工业革命成就图片展览”活动中,小明同学为图片制作了一些标签,错误的标签是()

史蒂芬孙与“旅行者”号火车机车莱特兄弟与“飞行者1号”飞机

亨利﹒福特和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爱迪生与电影放映机

14、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点灯同时熄灭一分钟以示哀悼。想想,这位发明家是()

瓦特爱迪生卡尔?本茨西门子

15、今天作为高档消费的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19世纪80年代现代汽车工业率先起步于()

日本美国英国德国

16、下列应用于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水力—电力—蒸汽水力—蒸汽—电力

电力—水力—蒸汽蒸汽—水力—电力

17、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错失了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下列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爆炸蒸汽机蒸汽火车螺旋桨飞机

(二)材料分析题

18、世博会是综合反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它以其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世界第一届工业世博会,……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天时、地利、人和催发了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的诞生

(1)英国之所以举办第一届世博会,是因为英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面,请列举这三方面的史实说明之。(3分)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国家争相举办世博会。1893年美国纽约取得了世博会的主办权。

(2)如果为第二次科技革命专设一个展厅,下列哪些最新科技展品可以展出?(3分)()

本茨汽车爱迪生电灯泡瓦特蒸汽机电报

材料三:1937年巴黎世博会,主办方意识到,他们所要展示的世界正经历着曲折;经济大萧条,失业状况加剧、通货膨胀、战争阴影笼罩……这一系列问题促使主办国对本届世博会寄托了更多的期望。……巴黎世博会在“和平与进步”的呼声中落下帷幕,它的巨大成功传达着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期盼。

(3)材料中的“经济大萧条”指什么?(1分)“战争阴影笼罩”的史实有哪些?(举两例)(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世博会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2分)

19、九年级2班组织一次活动,主题是《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请你参加。(9分)

步骤一:走进三次科技革命

(1)请你列举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1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的什么趋势?(1分)

步骤二:回顾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关系

(4)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英国用他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请问,《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1分)

(5)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0世纪初,《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请问该条约中什么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1分)

(6)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作出了无数探索,请写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次探索。(2分)

(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我国为了跟踪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发展高新技术,制定了“八六三计划”。实施这个计划后,我国取得了很多成就,请举出一例。(1分)

步骤三:反思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8)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分)

初中试卷 第7篇

语文阅读课时最多,但实际上一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并不强,考试中阅读理解也最拉分。究其原因就是教学方法不当。教师把教材当成唯一的教学资源,而不是将教材当成学材,当成很好的例子,真正用好教材,实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迁移。这势必导致学生没有学会阅读方法,当遇到一篇新文章时感到无从下手。而且教师上课有时死扣教材,就课论课,不能激活文章中蕴涵的人文性,不能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旁征博引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造成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习语文感到索然无味。

初中试卷 第8篇

一.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18、(1)政治上: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或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拥有辽阔的殖民地,成为“世界工厂”;科技上: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科技处于地位.

(2)ABD

(3)“经济大萧条”指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战争阴影笼罩”的史实有:德国法西斯上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等.

(4)答:促进了世界各国的交流;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突出了时代的主题;引领世界潮流。

19、

(1)蒸汽机车、蒸汽轮船。(1分)(答出一点即给分)

(2)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1分)

(3)经济全球化。(1分)

(4)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或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1分)

(5)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1分)

(6)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前期)(2分)(答出一点给1分)

(7)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嫦娥一号等。(1分)(答863计划前的不给分)

(8)封闭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是富国强民之路;要抓住历史机遇。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分)


初中试卷 第9篇

对于每年这个时候的九年级联考,我们都是非常重视的,从命题到评卷以及成绩的测算,都认真细致,所以也得到了广大基层学校师生以及家长们的重视与配合。

今年的中考考纲的变化主要体现为文言文阅读中增加了《出师表》一文,至此,课表规定的50篇需背诵的文言诗文,只有《孔子语录》(即《论语十则》)《杂说》(即《马说》)不做备考内容,其余48篇都在中考考试之列。命题时我严格遵照考纲规定编制试题,应该说做到了不超纲。

在评卷过程中,我在完成自己的评卷任务的同时,针对语文、汉语文两套试题的答题情况,分别按照城乡兼顾的原则抽出五本卷子进行了全卷的详细阅卷与测算分析。从抽样阅卷与测算结果来看,本次联考答题情况,可以说喜忧参半,成绩喜人,问题也不少。

1、对名著内容不熟悉,读名著的时间严重缺乏,教师没有有意识的引导。

2、这道试题有近百分之八十的得分率,说明在这方面学生掌握得较好。

3、大约一半的学生未能得分,说明在文言文实词方面,学生欠缺,在教学中应该加强。

4、古诗文默写近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得分达到5分以上,失分原因主要是字型错误,其次为脱字落字,部分同学背不准确,少部分同学不会。

5、失分率高达74.67%,说明学生们对课文内容掌握严重不扎实,我们应该注意踏实稳妥,不要贪多求快。

教学建议:加强基础知识方面教学,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拼写规则、汉字读音与字形、书写。

2、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掌握以及词语的运用。

3、成语的用字、本义引申义以及在语句中的运用。

4、句子成分的教学要重视起来,不能过于边沿化,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吃亏很大,应该引起我们教者的足够重视。

5、读名著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也是个人文化与文学修养所必需的,所以,我们教者不仅要自己读名著,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来读名著,以加强自身修养。

6、文学常识的教学方面也要加强,不要例行公事式的在学习一篇课文的时候介绍介绍,过后就束之高阁,要有必要的复习。

文言文阅读方面,问题较严重的还是存在于实词虚词的理解释义和文言句子翻译方面,这是基础,是我们万万不可忽略的,否则与没有学习文言文没什么两样。另外,我们的学生文言知识的学习非常呆板而不能够灵活运用(当然,现代文的很多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向课外延伸,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活起来,不能离开教材的篇目,就不知所云。

初中试卷 第10篇

一、试卷分析

总的来说,这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

二、学生答题状况分析

学生答题状况总体上不是太好,主要表现为尚未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基础知识有些薄弱;缺乏深入思考问题的潜力等。下面就各题状况做一简单分析:

第一大题选取题满分40分,学生一般得分在30-36。其中3、9、13小题错的学生最多。

第二大题简答题满分16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3-16分。总体上较好。

第五大题探究题满分16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0-14分。本题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学生的答题状况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其中,1、3问联系最为密切且分值均较大,学生要答对基本上两题都对,要错都错。这是造成两级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整改措施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问题导学,逐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潜力。

第二,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入手,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帮忙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第三,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帮忙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方便学生梳理知识。

初中试卷 第11篇

一.选择题

1-9 CADABADBC

10-18CCDBDCBAC

19-25CBDACDD

二、非选择题(35分)

(10分)

(1)司母戊鼎(后母戊鼎);三星堆(2分)

(2)越窑;冰裂纹瓷器(2分)

(3)号为冠天下(1分)

(4)广州(1分)

(5)紫禁城;嘉峪关(2分)

(6)宋应星(1分)

(7)手工业行业众多;部门分工细致;各行业创新特色显著;各行业成就突出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12分)

(1)广东国民政府;湖南、湖北(2分)

(2)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开始)(2分)

(3)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遵义会议(2分)

(4)抗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台儿庄战役;共产党: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3分)

(5)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淮海战役(2分)

(6)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突出了艰苦奋斗的品质;紧扣时代的主旋律;提升了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民族精神等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13分)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济大危机或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3分)

(2)国家计划;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3分)

(3)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对工业的调整;国家干预经济(3分)

(4)193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3分)

(5)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不断调整;法西斯势力猖獗;爆发了世界性大战等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初中试卷 第12篇

知识点一内能(重点)

1、分子动能:

(1)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停运动的,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分子动能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2、分子势能

(1)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具有分子势能

(2)分子作用越大,分子势能越大

3、内能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统称为内能

(2)内能的单位:焦耳(J)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4)内能大小与物体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

4、改变内能的方式:

(1)热传递如:蒸汽机

物体吸热内能增加,物体放热内能减少、

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传递过程(内能的转移)

条件: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转移方向:高温→低温结果:温度相同

(2)做功

如:冬天搓手、钻木取火

实质: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如:气体膨胀)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注: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知识点二热量(难点)

(1)定义:在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Q表示。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单位:焦耳(J)

理解热量的概念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物体本身没有热量。不能说某个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更不能比较两个物体热量的大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过程,有了能量(内能)的转移,才能讨论热量问题。

②热量是再热传递过程中,能量(内能)转移的数量。热传递的方向是能量(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能量(内能)转移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存在于热传递的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谈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不能说“某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③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能量(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推荐访问:热门 初中试卷 初中试卷热门12篇 初中试卷(热门12篇) 初中试卷大全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