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方法第1篇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实验步骤】记录凸透镜的焦距。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汇编12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第1篇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
【实验步骤】
记录凸透镜的焦距。
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使烛焰位于凸透镜的 2f 以外(u>2f),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的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清晰的像为止。此时像的情况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与凸透镜的 f、2f 相比较(f
使烛焰位于凸透镜 f、2f 之间(f2f)。
使烛焰位于凸透镜 f 以内(u
【实验结论】
表格.
凸透镜成实像时: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u﹥v 成缩小的像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u﹤v 成放大的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玻璃板、白纸、两支等大的蜡烛、火柴以及刻度尺
【实验步骤】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
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等大、未点燃的蜡烛B。
移动玻璃后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各个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B看上去好像点燃一样,这个现象表明了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虚像的位置。
测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
观察蜡烛A和蜡烛B的连线,发现:连线垂直于玻璃板。
若要判定所成的像的虚实,应该在像的位置放一块光屏,通过玻璃板观察上面是否成像来进行判断。
★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方便确定虚像的位置。
用两支等大的蜡烛:为了方便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实验中,眼睛观察到有2个像,它们分别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蜡烛A的虚像,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蜡烛B的虚像。
进行多次试验的目的: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
【实验结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初中物理试验方法归纳
一、控制变量法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
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
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
压强p=F/S p=ρgh 浮力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
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实验推理法
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五、等效替代法
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用自行车轮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用滚轮法处理: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六、类比归纳法
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
用“水压”类比“电压”。
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第2篇
1观察法
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
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
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蟋蟀知了鸣叫是的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2比较法
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有三种类型:1异中求同的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同点。2同中求异的比较。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异点。3同异综合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异点。
实例
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
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不同点是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
3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之,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实例
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需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阻,然后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材料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的关系,应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线。`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研究动能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采用此法。
4等效替代法
所谓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维方法,它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例
研究串联并联电路关系时引入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概念,在串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把总电阻称为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在并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都小,把总电阻称为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在电路分析中可以把不易分析的复杂电路简化成为较为简单的等效电路;在研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关系时引入合力的概念也是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5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实例
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一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马德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雾的出现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影子的形成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月食现象可证明月亮不是光源;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铅块实验可证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运动的物体能对外做功可证明它具有能等。
6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从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较难的物理知识。类比是一种推理方法,不同事物在属性、数学形式及其他量描述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就可以来用类比推理。类比法是提出科学假说做出科学预言的重要途径,物理学发展史上的许多假说是运用类比方法创立的,开普勒也曾经说过:“我们珍惜类比推理胜于任何别的东西”。
实例
电压与水压;电流与水流;内能与机械能;原子结构与太阳系;水波与电磁波;通信与鸽子传递信件;功率概念与速度概念的形成。在物理学中运用类比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有助于提出假说进行推测,有助于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向。类比可激发学生探索的意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使学生成为自觉积极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类比是科学家最常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由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虽然不一定可靠,但是,在逻辑中却富有创造性。
类比的事例很多这就需要平时多留心不断地总结找到比较恰当的事例做类比。
7建立模型法
建立模型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和形态用物理模型,用物理模型可以使抽象的假说理论加以形象化,便于想象和思考研究问题。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建立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代替旧的或不完善的物理模型的过程。
实例
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研究光现象时用到光线模型;研究磁现象是用到磁感线模型;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研究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用挂图及手摇发电机模型;研究内燃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用挂图及汽油机柴油模型。
8理想实验
所谓理想实验又叫“假想实验”“抽象的实验”或“思想上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理想实验虽然也叫实验,但它同所说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是有原则区别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而理想实验则是一种思维的活动,前者是可以将设计通过物理过程而实现的实验,后者则是由人们在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
但是,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首先,理想实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所谓的理想实验就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做出更深入一层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实验的推广过程是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为根据的,而这些逻辑法则都是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为实践所证实了的。
理想实验在自然科学的理想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理想实验的方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理想实验只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它的作用只限于逻辑上的证明与反驳,而不能用来作为检验正确与否的标准。相反,由理想实验所得出的任何推论都必然由观察实验的结果来检验。
实例
研究真空是否能够传声;牛顿第一定律等。
9放大法
实例
利用杠杆
利用平面镜观察微小物体的变化
音叉旁的通草球
10图像法
图象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很直观。由于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图象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验中,运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具有独特之处。如: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的沸腾情况的实验中,就是运用图象法来处理数据的。它形象直观地表示了物质温度的变化情况,学生在亲历实验自主得出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描点、连线绘出图象就能准确地把握住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液体的沸腾特点了。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第3篇
一 控制变量法
1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 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 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 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 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 图像法
1 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 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 P=UI
3 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
压强p=F/S p=ρgh 浮力 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 转换法的应用
1 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 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 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 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 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 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 实验推理法
1 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 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 “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五 等效替代法
1 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2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 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4 用自行车轮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用滚轮法处理: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六 类比归纳法的应用
1 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
2 用“水压”类比“电压”
3 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4 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5 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第4篇
一、控制变量法
1、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2、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3、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4、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5、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7、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8、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9、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理想模型法
光线、法线、磁感线都不是实际存在的,它们的引入采用的都是理想模型法。
三、转换法
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
7、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四、实验推理法
1、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2、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五、等效替代法
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如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替代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用滚轮法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六、类比法
1、研究电流时,用“水流”类比“电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第5篇
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
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形成密度的概念。
【实验器材】量筒、天平、水、体积不等的若干铜块和铁块。
【实验步骤】
用天平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体积。
要记录的物理量有质量,体积。
设计表格:
【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
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
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张硬纸板、细绳、剪刀等。
【实验步骤】
探究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两个力的关系;探究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
如图 a 所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直线,这二力才能平衡。
如图 b、c 所示,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物体上,这二力才能平衡。
【实验结论】
二力平衡的条件:
大小相等(等大)
方向相反(反向)
同一直线(共线)
同一物体(同体)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U 形管压强计、大量筒、水、盐水等。
【实验步骤】
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观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改变金属盒的方向,观察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这现象说明: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保持金属盒的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观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化,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种类)的关系。
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注意】
在调节金属盒的朝向和深度时,眼睛要注意观察 U 形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要保持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和细线等。
【实验步骤】
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值。(研究时必须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记录实验数据)
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位置或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所需记录的数据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把钩码挂在杠杆上,在支点的同侧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重复实验记录数据,需多次改变杠杆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多次实验,得出普遍物理规律)
【实验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异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注意】实验中先确定杠杆受的作用力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实验必须尊重实验数据,不得随意篡改实验数据。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第6篇
一、刻度尺用途:测量物体的长度。
使用前做到“三看”:看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量程、看清分度值。
刻度尺的使用时要做到“六会”:
会选:根据被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会放:应使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条(整数)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条边对齐,把刻度尺的一边尽可能与被测物体重叠或平行,不能歪斜;
会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垂直;
会读:除读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数字外,还应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毫无意义的)。
会算: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最终结果要和记录数据保持一致。
二、机械停表用途:测量时间。
构造:如图A是启动、停止按钮;B是回零按钮;C是分钟刻度:读取整分钟数(包括半分钟);D是秒钟刻度(读取秒数)
使用方法:使用停表前首先要上好发条,按压启动按钮,表启动,再次按下该按钮,秒表指针停止转动,按压回零按钮,分针与秒针都归零。
读数方法:首先读出小刻度盘中的整分钟数(包括半分钟),然后读出大刻度盘的秒刻度数,将两个读数统一单位后先后相加即得最后读数。
三、温度计用途:测量温度。
在使用温度计之前,应首先观察它的量程是否符合实际要求,否则需更换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其次要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以便于读数。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正确方法是:(l)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体的上表面相平。
四、托盘天平用途:测量物体质量。
托盘天平的构造:(1)底座 (2)标尺 (3)平衡螺母(4)横梁(5)托盘 (6)横梁刀口(7)指针 (8)分度盘 (9)游码。
另外,天平还有配套的砝码盒。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天平要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游码要归零。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3)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砝码要用镊子夹取,添加时从估计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减小。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至衡量平衡。物体的质量 =砝码+游码。
(4)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粉末时,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5)液体、潮湿的物品或具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五、量筒用途:测量液体的体积,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测量体积时,要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刻度垂直。若是凹液面,应以凹液面的最低处为准;若是凸液面,应以凸液面的最高处为准。
六、弹簧测力计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使用方法
(1)使用前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首先要“校零”,即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3)应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拉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4)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刻度板。
七、电流表用途: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使用前做到“两看清”—看清量程和分度值。实验室常用的电流表,它由两个量程(3A和),量程为“3A”时,刻度盘上的每个大格表示lA,每小格表示;量程为“”时,刻度盘上的每个大格表示,每个小格表示。
使用电流表时应注意:
(1)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否则,表针将反偏;
(2)被测电流值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实验室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分别是和 0-3A;
(3)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使用;
(4)绝对不能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上。
八、电压表用途: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大小。
使用前做到“两看清”—看清量程和分度值。实验室常用的电压表有“15V”和“3V”两个量程。量程为“15V”时,刻度盘上的每个大格表示5V,每个小格表示(即最小分度值是);量程为“3V”时,刻度盘上的每个大格表示lV,每个小格表示(即最小分度值是)。
使用电压表时应注意:
(1)电压表要与被测电路并联;
(2)要使电压表正接线柱靠近电源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负极;
(3)被测电压值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实验室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分别是0-3V和 0-15V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第7篇
一、建立“物理知识系统”!
采用物理思维导图形式,让系统化复习成为常态!采用睡前“过电影”的方法复习基础知识,从主干到细节,再从细节到主干,从而让独立的知识形成网状结构,永不忘记。采用做思维导图的方法,以点带面,让知识条理化、无一遗漏!
二、建立“物理错题集”!
通过物理错题反思错因,通过错题归类方法,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让错题集发挥出最大效力!有关做错题集的方法和好处我之前已经写过多篇相关文章,这里就不再累述了。
这两种方法只要一经采用就会立刻出现效果,因此,任何时候开始用这两种方法都不会晚。而且不单是物理,其他各科都是可以借鉴采用的。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第8篇
1
控制变量法
当某一物理量受到几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如: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2
理想模型法
在用物理规律研究问题时,常需要对它们进行必要的简化,忽略次要因素,以突出主要矛盾。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
如: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3
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如: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4
等效替代法
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例如: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块等效替换大象,效果相同。
5
类比法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
如: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6
比较法
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如:比较发电机和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异同。
7
实验推理法
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如: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实验;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等。
8
比值定义法
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其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
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
9
归纳法
从一般性较小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归纳法。
如: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反复做了三次实验来验证F1 L1=F2 L2
10
估测法
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或数量关系,可以不精确计算,而经分析、推理或进行简单的心算就能找出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需要精确计算,只要对数据进行租略估计或模糊计算,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1)解答时应了解一些常用的物理数据:家庭照明电压值220V、每层楼高3m左右、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成人身高约~、人体的密度约为×103kg/m3、人的心跳约1分70~80次、人体电阻约为几千~几百千欧、人正常步行的速度、自行车一般行驶速度约5m/s、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30g、一张报纸平铺在桌面产生的压强约等。
(2)记住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水的密度、水的比热容等。
11
图像法
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像实际上反映了物理过程(如熔化图线等)和物理量的关系(如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等)。运用图像知识来解物理试题的方法,叫"图像法"。
运用此方法时应做到:
(1)识别或认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
(2)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
12
放大法
把测量量按一定规律放大后再进行测量的方法, 称为放大法。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
比如音叉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 化。
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累积放大法。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积累法来完成。
13
分类法
分类法是指把大量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种类的方法。其一般步骤为:
(1)确定分类依据;
(2)选择分类方法;
(3)正确进行分类。
如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导体和绝缘体。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
14
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
如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也是观察法。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第9篇
(1)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目的】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将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在未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选择 0~3A 量程。
闭合电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流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流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 A。
(2)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目的】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压表、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 量程。
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压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 V。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开关、电池组、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测定性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R=U/I
【实验步骤】
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
移动滑片到三个不同位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根据公式计算三次的电阻,最后通过求平均值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测定小灯泡电功率
【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电键、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P=UI
【实验步骤】
记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电源电压要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移动滑片,使得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下此时的电流表示数,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改变滑片的位置,使得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大于或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电功率,并观察记录小灯的发光情况。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分担一部分电压,从而改变小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的电流。
探究性
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器材】若干节干电池、电键、电压表、电流表、两个不同导体、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将导体甲连入 M、N两点,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闭合电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改变电池的节数,再记下两组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
用乙导体换甲导体,重复上述实验。
本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试验,得出普遍的物理规律。
【实验结论】
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同一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为定值。
不同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同。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中作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第10篇
想要学好物理,一定要记住四个“多”。
1多看
物理研究的是物质的结构和相互作用,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时常能见到,要学好物理,首先就要学会多观察。多留意身边的各种现象,比如闪电,彩虹,灯泡的发光,镜子的反射……如此种.种,都是物理学研究的问题。只有多去观察,才能对这些现象的细节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下面的方法打好基础。
除了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观察课本中和老师在课堂上给出的物理现象,如课本中提出的问题、给出的图片、实验及教师的演示实验等。仔细观察当中的物理现象或事实,产生的条件,表现的形式(如运动、变形、温度变化等)以及结果。
2多思
物理作为自然学科,其内在逻辑十分严谨,这就要求我们多去开动脑筋,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的过程,是不断解决疑问,同时不断产生新的疑问的过程。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从本质上理解观察所得的物理现象及其成因,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物理学的逻辑理顺。
“多思”更要注意学习和总结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自己逐渐提高思维能力。我们的课本在讲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时,是按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进行的。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等步骤进行的。因此,在整个物理学习过程中,在学习课本中解决问题步骤的同时,还要注意思考,看自己能否想出与课本中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这样,就能在学习继承前人思维成果的同时,又能锻炼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多记
虽然物理作为理科,与文科相比,需要记忆的东西不算太多,但基本的公式、定理、现象都需要进行适当的记忆,才能融会贯通,同时在考场上应付自如。大家可要注意了,物理的记忆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这就要建基于前面的“多思”上了。只有理解了再进行记忆,才能在自己的知识体系内形成完整的逻辑,才能真正抓住物理的精髓和本质。
记忆时要注意找规律、找特点,还要准确。要准确记住各种定义、定律的文字表达和各种物理量的“单位”,这有利于帮助我们形成物理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物理计算公式与数学计算公式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公式的每一项因子都带有“单位”。所以,在记忆物理公式表达式时,一定要记住各项因子的物理单位。
4多用
物理是一个应用型学科,学以致用才是关键。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上,用到实验上,用到解答练习题上,都大有裨益。在运用的过程中,知识会进行新一轮的固化,这样记得更牢;在运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想法,推动知识体系的革新。
“多用”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重视实验。做实验时,应当按老师要求的实验步骤和方法认真实验、反复练习。对老师和课本中给出的有关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探索性小实验、小制作都要积极想办法动手做,这对增强动手能力、强化知识体系是非常有利的。另外,还可以自己主动设计实验。如对课本中插图、习题里隐含的实验内容,就可以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这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第11篇
专心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首要途径。要注意老师讲解、演示、板书、表情、动作,纠正思想开小差的不良习惯。课堂上的内容都是老师根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认真体会老师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以及知识脉络,为将来知识形成系统化打好基础。
不懂就问的习惯
独立思考和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对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将来进一步学习都很重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纠正懒于思考,依赖老师同学或单纯死记、模仿等习惯。
记笔记的习惯
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摘记工作,比如说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
独立做题的习惯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并且限时完成。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有时书写不规范等等,但这些都是正常的,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暴露问题,这样才可以解决问题。另外,时刻关注自己作业和试卷中的正确率和速度。
整理学习资料的习惯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资料等等。作记号是把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阶段性复习,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珍惜时间利用时间的习惯
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大致粗略地回忆,这样重复再现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第12篇
观察法
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
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
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蟋蟀知了鸣叫是的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
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
凸透镜成像;
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比较法
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有三种类型:
(1)异中求同的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同点。
(2)同中求异的比较。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异点。
(3)同异综合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异点。
实例:
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与压力;
电功与电功率等。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之,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实例:
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须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阻,然后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材料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的关系,应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线。`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研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研究动能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
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的关系;
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采用此法。
等效替代
所谓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维方法,它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例:
研究串联并联电路关系时引入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概念,在串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把总电阻称为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在并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都小,把总电阻称为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在电路分析中可以把不易分析的复杂电路简化成为较为简单的等效电路;
在研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关系时引入合力的概念也是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实例:
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一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马德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雾的出现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影子的形成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月食现象可证明月亮不是光源;
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
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铅块实验可证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运动的物体能对外做功可证明它具有能等。
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从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较难的物理知识。类比是一种推理方法,不同事物在属性、数学形式及其他量描述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就可以来用类比推理。类比法是提出科学假说做出科学预言的重要途径,物理学发展史上的许多假说是运用类比方法创立的,开普勒也曾经说过:“我们珍惜类比推理胜于任何别的东西”。
实例:
电压与水压;
电流与水流;
内能与机械能;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
水波与电磁波;
通信与鸽子传递信件;
功率概念与速度概念的形成。在物理学中运用类比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有助于提出假说进行推测,有助于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向。类比可激发学生探索的意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使学生成为自觉积极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类比是科学家最常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由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虽然不一定可靠,但是,在逻辑中却富有创造性。
类比的事例很多这就需要平时多留心不断地总结找到比较恰当的事例做类比
建立模型
建立模型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和形态用物理模型,用物理模型可以使抽象的假说理论加以形象化,便于想象和思考研究问题。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建立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代替旧的或不完善的物理模型的过程。
实例:
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研究光现象时用到光线模型;
研究磁现象是用到磁感线模型;
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
研究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用挂图及手摇发电机模型;
研究内燃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用挂图及汽油机柴油模型。
理想实验
所谓理想实验又叫“假想实验”“抽象的实验”或“思想上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理想实验虽然也叫实验,但它同所说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是有原则区别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而理想实验则是一种思维的活动,前者是可以将设计通过物理过程而实现的实验,后者则是由人们在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
但是,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首先,理想实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所谓的理想实验就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做出更深入一层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实验的推广过程是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为根据的,而这些逻辑法则都是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为实践所证实了的。
理想实验在自然科学的理想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理想实验的方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理想实验只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它的作用只限于逻辑上的证明与反驳,而不能用来作为检验正确与否的标准。相反,由理想实验所得出的任何推论都必然由观察实验的结果来检验。
实例
研究真空是否能够传声;
牛顿第一定律等。
放大法
1、利用杠杆
2、利用平面镜观察微小物体的变化
3、音叉旁的通草球
图像法
图象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很直观。由于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图象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验中,运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具有独特之处。
例如
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的沸腾情况的实验中,就是运用图象法来处理数据的。它形象直观地表示了物质温度的变化情况,学生在亲历实验自主得出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描点、连线绘出图象就能准确地把握住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液体的沸腾特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