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数学上册五年级第三单元集锦8篇(2023年)

数学上册五年级第三单元集锦8篇(2023年)

时间:2023-07-15 15:24: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数学上册五年级第三单元第1篇一、填空。(35%)(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40平方分米=()平方米75厘米=()米350千克=()吨(2)表示(),还可以表示()。(3)的分数单位是(),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上册五年级第三单元集锦8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上册五年级第三单元集锦8篇

数学上册五年级第三单元 第1篇

一、填空。(35%)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40平方分米=( )平方米75厘米=( )米 350千克=( )吨

(2)表示( ),

还可以表示( )。

(3)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在下面的○里填上“>”、“<”或“=”符号。

○0。125○14○36。5千米○6千米

(5)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是( )个 0。875===

(6)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7)8和9的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2和72的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8)一个数3、5、7分别除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 )。

(9)一项工程必须在30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全部工程的。7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9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10)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80,公因数是30,其中一个数是90,另一个数是()。

(11)一个最简分数,如果能化成有限小数,它的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

(12)a和b是互质数,它们的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小数五年级(四)第1页(共4页)

(1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14)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数。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里。(6%)

(1)米表示的意义是把()平均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4份。

①4米 ②1米 ③单位1

(2)一个分数,分子不变,分母扩大4倍,这个分数值就( )

①不变 ②扩大4倍 ③缩小4倍

(3)甲每小时做7个零件,乙每小时做8个零件,做一个零件( )

①甲用的时间多 ②乙用的时间多 ③两人用的时间同样多。

(4)把一个分数约分,用分子和分母的( )去约,比较简便。

①公约数 ②最小公倍数 ③公因数

(5)12是36和24的( )

①最小公倍数 ②公因数 ③公倍数

(6)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的时候,它们的商可以用( )来表示。

①分数 ②循环节 ③余数

数学上册五年级第三单元 第2篇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习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中体现了以下“五个注重”,让学生对“倍”的认识倍加深刻。

一、注重知识迁移,找准认知起点

“倍”的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知识后进行演化学习的,它是依据乘法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来的。简单地讲就是“几个几就是几倍”,是乘法意义的进一步发展。课前,充分利用学生“鼓掌”,然后教师拍2下,要求学生拍2个2下;
老师拍3下,要求学生拍2个3下……通过简单的拍掌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新旧知识(几个几和倍)联系起来,从而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倍”,初步形成倍的概念,为新知的转化做好铺垫。

二、注重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在探究新知教学中,充分创造机会,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比一比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眼、脑、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倍”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做中学”,这样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了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了“倍”的概念,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注重拓展教材,帮助理解知识

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和扩展教材资源,通过创设连续的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的重要性,要明确谁比谁,再找出倍数关系。在例1教学后,设计动画情境,改变白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如,小兔又拔了2根白萝卜,先让学生比较白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
小兔又拔了1根胡萝卜,再让学生比较红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
然后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改变3根胡萝卜或10根白萝卜的根数,使白萝卜是胡萝卜整数倍;
最后,引导学生认识“谁是谁的1倍”。又如,学生完成巩固练习“做一做”第1题后,引导学生比较蓝色圆片和黄色圆片的数量。再如,学生完成“做一做”第2题后,进行拓展:如果第二行摆12根小棒,要使第二行是第一行的2倍,第一行要摆几根?”这是对“倍”的逆运用,是“倍”到“份”的回归,从而让学生加深了对“倍”的认识和理解。

四、注重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创设的拍掌游戏、课中探究红萝卜、白萝卜分别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课尾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倍”以及有关“倍”的小故事“成倍增长”的威力等,都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数学离不开生活”,让学生“倍”感亲切。

五、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在这节课中,注重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看到摆、画,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在探究新知时的拓展,改变比较量(白萝卜的根数)或改变标准量(胡萝卜的根数),在巩固练习时的拓展都渗透了“变与不变”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紧扣“倍”的本质,在变化的倍数关系中探寻不变的“几个几就是几倍”的本质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同时,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课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用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比一比等学习方法研究了倍的有关知识,并把旧知(几个几)转化成新知(倍),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懂得了数学学习的方法。

数学上册五年级第三单元 第3篇

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倍”,对倍感到很陌生,对倍的"认识而言几乎就是一个0的开始。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在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先来复习认识“份”(几个几),份学生生活中接触的较多,由份引出新概念倍,鼓励学生想办法求简单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汇总学生的想法,找出最简单的办法是圈一圈。接着跟老师说,自己说,在说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让学生借助主题图圈一圈,动手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导,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因势利导,科学评价,实时点播,让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刚开始上课进行了拍手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主要复习旧知“几个几”,强调了份数和每份数;
,在动态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这些复习内容与新知“倍”形成了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接下来新授时,我选择使用书中的主题图,主要意图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连贯性。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先出示2根胡萝卜、6根红萝卜,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提出比多少的问题,也有提出倍的问题。学生顺理成章地理解了3倍的概念,然后引学生回到教材中10根白萝卜与胡萝卜的比较,自己动手圈一圈、填一填,得出5倍的结论,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连贯性。通

过教师的不断追问:如果白萝卜的数量有6个胡萝卜那么多呢?有7个胡萝卜那么多呢?9个呢?让学生明确“有几个胡萝卜那么多就是它的几倍”。然后用5个红色的磁体代表红萝卜,再拿白萝卜与之进行比较,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认识到此时白萝卜的根数是红萝卜的2倍、。接着让学生观察、思考:白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5倍、为什么白萝卜的数量是红萝卜的2倍呢?白萝卜一样多吗?胡萝卜和红萝卜一样多吗?以此引导学生舍弃各种不相干的因素,在变中抓不变,更为深入地揭示现象的本质,加深了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第一题练习从三色图片开始,让学生去、动手圈一圈,自己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亲手摆一摆第二题,增强感官体验,顺利解决问题。第二题再让学生同桌合作摆图片,只要摆出两种图片的倍数关系即可。并让学生做裁判评比。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第三题“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只出示红花的朵数,让学生发现倍数是两个数的关系缺一不可,让学生猜一猜标准量可能是多少?这些练习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变式练习,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式,在辨析中深化学生对倍的认识。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倍的认识,我始终抓住“把什么当成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这个数理来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并且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过于强调的方法,而应注重对倍的意义的理解,学生在说说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时,应让学生多说

加深对倍数的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倍”的概念,但不会表达,导致教学环节不够紧凑;
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教师讲的多显得学生的主体性不够明显。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

数学上册五年级第三单元 第4篇

一、填空题(18分)

1、小明身高138厘米,比哥哥矮a厘米,哥哥身高( )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米,它的周长是 米,面积是 米。

3、一堆煤有a吨,每车运b吨,运了5车后,还剩()吨。

4、在自然数中,与数a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它们三个数的和是( )

5、当5x=11时,x=( ),4x=()。

6、2.8比( )的5倍少1.2。

7、已知x4是方程ax186的解,a的值是(),6a=()。

8、小丽买了5个笔记本,每个x元,付出了20元,应找回( )元。

9、某班有学生40名。女生有40-b名,这里的b表示( )。

8、当a=10时,b=15时,3a=( ),b÷a=( )。

9、解1.7x=8.5时,需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 ),x=()。

二、判断(10分)

1、方程9x-3x=4.2的解是x=0.7。( )

2、一批货物a吨,运走b吨,还剩a-b吨 。( )

3、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看到2个面。()

4、如果盒里有8个白球,2个黄球,小明先摸一个,一定是白球。( )

5、同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一定相等。( )

三、选择题:(10分)

1、下面()说法是正确的。

①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②a2一定大于a。

③方程4÷x=0.2的解是20。

2、爸爸今年a岁,比妈妈大3岁,表示妈妈明年岁数的式子是()。

① a3 ② a3 ③ a31

3、(ab)cabac表示()。

①乘法结合率②乘法交换率③乘法分配率

4、下面各式不属于方程的是()。

① 3a>2b ② x31③ 82b13

5、已知△+△+○=19 △+○=12,那么:△=( ) ○=( )。

A、9、8B、7、6 C、7、5

四、计算(35分)

1、口算:(5分)

0.34×5= 16×0.01= 1.78÷0.3=0.27÷0.003= 0.01÷0.1=

3a+a= x-0.4x= 5d-2d=3.6÷0.4=

2、解方程:(12分)

x6.751.68 4(0.3x)4.8

1.8×20=

0.7x6537 1.2x0.8x4.8

3、用简便方法计算(18分)

0.125×0.32×0.25 9.6+9.6×99

2.8×7.6+1.4×2.8 +2.86.3×10.1

15.58÷8.2-0.724.5×1.2 -3.15÷15

五、解决问题:(用方程解下列各题)27分

1、水果店运来15筐桔子和12筐苹果,一共重600千克。每筐桔子重2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4分)

2、图书室科技书的本数比文艺书的3倍少75本,科技书有495本。文艺书有多少本?(4分)

3、小东买6本笔记本,付给营业员16元,找回1.6元。每本笔记本是多少元?(4分)

4、小红和小明共有126张邮票,小红的邮票是小明的2倍,小明和小红各有多少邮票?(5分)

5、北京和上海相距1320km。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北京和上海相对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5分)

6、李明到书店买了4本连环画和3本故事书,一共付了29.7元,连环画每本4.8元,故事书每本多少元?( 5分 )

7、甲乙两个村养的.羊数相等, 甲村卖出50只,乙村买进30只,现在乙村的的羊数是甲村的3倍,两村原来各有多少 (提高题)(附加10分)

数学上册五年级第三单元 第5篇

一、填空每空1分,共23分

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

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叫做它的表面积。

3.物体所占 叫做物体的体积。

4.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份,每份长是米,每份占全长的 。

5.0.375=3 = 16=9 =12÷

6.在分数AB中,当 时,分数值是1;当 时,它是一个假分数;当 时,它是一个真分数

7.把一个长110厘米,宽是50厘米,高是30厘米的长方体锯成一个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8.3070毫升= 升= 立方分米

0.09立方米= 立方分米= 升

9.如果A=2×3×4,B=3×4×5,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0.一根方木长10米,底面为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1.大正方体的棱长是小正方体棱长的3倍,小正方体的体积是大正方体的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7分

1、大于25且小于45的分数只有一个。

2、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后,体积和表面积都扩大4倍。

4、假分数都大于1,真分数都小于1。

5、两个体积相等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它们的表面积必然相等。

6、能被2、5、3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100。

7、一条路修了km,还剩没有修。

三、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1、分子是5的假分数有 个。

A、5 B、6 C、7 D、无数个

2、和的 相同。

A、分数单位 B、分数大小 C、表示的意义

4、在56、0.833、45和8.3中,的是 ,最小的是 。

A、56 B、0.833 C、45 D、8.3

5、棱长4cm的正方体,切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 。

A、16cm2B、32cm2C、96cm2

6、把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就扩大 。

A、2倍 B、4倍 C、8倍

7、王老师每天上班6小时,占全天时间的 。

A、23 B、 C、45

8、甲数的13等于乙数的14,那么

A、甲数=乙数 B、甲数>乙数 C、甲数<乙数

9、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2倍,分母缩小2倍,分数的大小 。

A、扩大4倍 B、缩小4倍 C、不变

四、计算。38分

1、口算。每小题1分,共6分

34-0.25= 56-12=8-47=13+14=

13+16=35-18=12+19=12-16=

1-20132014=6+49=18-0.125=1-27-57=

2、计算下面各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5+56+23 524+14+23+-

3、用简便方法计算。15分

34+49+14+29 2-27-37 38+27+18+57

--+-+

4、求下列无盖长方体的表面积。单位:cm2分

4表面积:

6

五、解决问题。共22分

1、某学校五年级有184人,其中女生有82人,男生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4分

2.一条公路全长10米,修路队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5,第二周修了后,还剩全长的一半没有修。第二周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5分

3.把一个棱长20cm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长25cm,宽16cm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有多高4分

4、一个长方体水缸,从里面量长60厘米,宽50厘米,高45厘米,现水深40厘米,水缸里原有一块石头,把石头拿出来后水的深度为30厘米,问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5分

5、一根绳子,剪去m,比剩下的多m,这根绳子一共长多少m4分

数学上册五年级第三单元 第6篇

本节课主要教学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倍的含义,并帮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学生活动,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引出倍,使新旧知识联系的更加紧密,使他们加深对倍的认识。由于倍的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得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情境贯穿整节课的教学。

对于第二个重点,我先提出问题: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引导学生根据图中对的已知条件把2朵蓝花和8朵红花分行排列,并按照此前的样子,试着把这些花2朵2朵的圈一圈。然后引发他们思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要求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可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明确。

总之,本节课比较抽象,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的形成倍的概念。

数学上册五年级第三单元 第7篇

这一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
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对倍的认识与解决问题科学分割,进行分层教学,力求实现“追求真实的课堂,体现课堂的有效性”这一目标。

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在学生原有学习基础上得到有效的发展。

对《倍的认识》一课,学生的数学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倍”,对倍感到陌生,对倍的认识而言几乎是一个0的开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如何教学呢?

先看看倍的字面解释(字典中的意思),抽象的意义学生难以理解,那么我们就给学生指明一个学习的方向---摆一摆。体验—经历—积累,让学生真正从不会到学会。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倍的认识》一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悟一悟--试一试--做一做--练一练,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倍的意义,由浅入深的理解倍的概念。第一次操作——“香蕉和梨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在摆中悟一悟,初步体验倍的意义;
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操作中经历对倍的认知过程,逐步积累加深对倍的表象建立。这时从直观操作上升为抽象的线段图,实施了课堂的一次理性的飞跃,真实展现了学生从不会到学会的求知过程。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将课本中主题图的萝卜改成了水果,本意是怕学生说萝卜弄混,但是换成水果之后水果的单位不容易分清楚以至于学生在说的时候比较拗口。也说明老师没有深刻认真研读教材不能够把握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用意。

2.对于课堂的生成把握不好,不能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并将其利用起来服务于课堂。

3.授课过程中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较少,教师不能够及时地进行指导。

数学上册五年级第三单元 第8篇

《倍的认识》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开始接触“倍”的概念,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具体的活动,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引出“倍”,把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紧密。因为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注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动手参与、直观体验,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为此,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一)成功之处

1、游戏导入,连接新旧知识。

在本节课的开始,通过拍手接力,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几个几和倍),从而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倍”,初步形成倍的概念,为新知的转化做好铺垫。且拍手接力容易操作,费时少,为后续的新知学习和练习留出更多时间。

2、情景教学,提高参与兴趣。

结合教材中小兔子吃胡萝卜的情境,借助直观操作--胡萝卜贴片和利用电子白板的移动功能,指名学生移动萝卜,摆出白萝卜的数量是红萝卜的5倍。这样让学生加深对新识的理解。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与同桌讨论交流的过程既加强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又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最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学生学习热情更高了。

3、利用好动手操作活动。

当学生在理解倍的意义有困难时,动手操作是比较好的学习活动。“做一做”第2题,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然后得出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4、在“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

本课的“变化”分为两类,一是标准不变,被比较的量变化;
二是被比较的量不变,标准变化。

5、拓展延伸,留出思考余地。

(二)不足之处

为避免情景太多的混乱感,最后的拓展还是回到小兔子吃胡萝卜的情景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个数中有几个几”是“倍”的概念,还要让学生能反过来思考“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样也为后一节课的教学做了铺垫

认识“倍”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帮助学生逐渐抽象,最后领悟本质的过程。而要抽象,就必须进行比较,没有比较就无法找到共同的部分。因此可以说比较是抽象的前提,抽象是比较的目的。而学生的比较应该在操作活动中进行,学生正是在动手操作中不断对比与抽象中掌握概念“倍”。但这节课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还不够多。

推荐访问: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