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阅读答案第1篇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郎中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
郎中阅读答案 第1篇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8.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日落时分,江边送客,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闻猿猴悲啼,唯见江水茫茫。(3分)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悲戚又无奈的思想情感。(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9.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分),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2分)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2分)(手法答想象,能够合理解释,也可得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郎中阅读答案 第2篇
阅读刘长卿的《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一诗,完成小题。(6分)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诗题“重送”,是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开元(713-741)进士,曾任长州县尉,遭贬后出。
【小题1】想象首句画面,写出该句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人自伤心水自流”用语精妙,请赏析其精妙之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结合全诗,分析诗歌蕴含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点出送别时间、地点,渲染悲凉凄清的氛围。
【小题2】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小题3】旅途的孤寂,恋恋不舍的深情。
郎中阅读答案 第3篇
[宋]文同
公字君瑜,世居关中。少举进士,授扶沟县主簿。民狃悍猾,务不直以乱治,亡所尊畏,侮慢骄狠。公至,不能耐,绳以国律,无所借宥。久之,恶少相教敕避去,曰:“是不如他人,慎无犯,入即齑汝肉矣。”令尝间语公,谓寰内之治,难以比诸外,当少宽,取无事以去;
不尔,忽失虑,中其奇,安可悔?公曰:“用法有内外之异,非朝廷所以待天下之意也。愚职在奉助,惟知以殉公为称,不知其余矣。”
改知虹县。虹俗尚杂恶,昧利而嗜讼。公初来,谒守。守视公少年,易之。撼以虹治,留公假州局。公曰:“奉诏书,不敢私自免,试往临之。苟有可以上关,愿府无见爽相庇赖,事不枝柱,政无难为矣。”守颔之,曰:“然。”既至,严肃闭默,众莫测其端涯。但密记奸桀,疏捕几辈,白府逐他所。自是一境平静,以善誉闻。
富人责租,使其奴殴逋者。公曰:“奴罪当然,教之者主耳。”并录之。主惧,匿不出;
捕急,其徒计赂人代焉。至廷下,公曰:“是富人耶?衣冠则尔,其质乃贱隶。”袒视之,肤革皲瘠,果其家役仆也。杖去,直得其主而坐之。自是强宗大姓,俯首蹑地,谓神为公矣。
移绵州罗江县,蜀人柔良畏事,索摩抚,公易虹治,一用清简。未逾时,县事已告无所设。簿书凝然,械杻积蠹,庑下徒吏,偃居门宇终日。居甿不识追胥之扰,尽力田事。新黉舍,聚良子弟,置师教之,亲为讲说义训,使循服,其父兄感泣入谢。
迁屯田郎中,宰相方将汲用,而公遂病至不起,享年五十二。呜呼!公为人器宇傥荡,望之魁崛伟人也。喜大节,善论议,于世务纤悉无不该究,听之灼灼,皆可立施用者。与人款曲,接以恩决,无一不相能,故死之日,上下咸嗟悼之。
(选自《全宋文》卷一一○七,有删节)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绳以国律,无所借宥 借:宽容B.富人责租,使其奴殴逋者 逋:拖欠
C.居甿不识追胥之扰 胥:差吏D.迁屯田郎中,宰相方将汲用 汲:引导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石公认为朝廷立法的用意是天下无别,所以治理京城近处不应与外地有所不同,执法不可稍加宽松。
B.虽然虹县难以治理,石公并不畏缩,毅然赴任,他希望如有政务需要禀报,州府不要对自己的差失加以庇护。
C.有富人教唆奴仆催租伤人,为逃避治罪,逼迫奴仆冒充自己去顶罪,被石公识破,最终被抓捕到案,依法治罪。
D.石公善于品评人事是非,洞悉世情时势,分析问题清楚明白,处置方法切实可行,他对人殷勤应酬,与人亲善相处。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尔,忽失虑,中其奇,安可悔?(4分)
译文:
▲
(2)簿书凝然,械杻积蠹,庑下徒吏,偃居门宇终日。(4分)
译文:
▲
9.石公治理虹县与罗江县,施政方略主要有哪些不同?为什么?(4分)
答:
▲
答案:
6.D(3分。汲:提拔)
7.C(3分。不是逼迫奴仆冒充他去顶罪,而是他的党羽谋划收买别人来代他顶罪)
8.(1)不如此,一旦考虑疏忽,中了他们的诡计,哪里还有后悔的机会呢?(4分。每句1分)(2)公文簿册静置不用,刑具都生了蛀虫,堂下厢房中的差吏们,整天闲居在屋里。(《报任安书》有“受械于陈”句)(4分。每句1分)
9.治理虹县打击奸邪与豪强;
治理罗江县无为而治,兴办教育。因为两县民风不同,虹县民俗驳杂而邪恶,蜀人柔弱驯良,胆小怕事。(4分。每问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石公字君瑜,其家世代在关中定居。年轻时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扶沟县主簿。当地百姓习于凶悍、狡猾,做非法的事来破坏法治,心中无所敬畏,轻侮散漫,骄横凶狠。石公到任之后,不能容忍,以国法来制成他们,绝无宽恕。一段时间之后,那些卑劣胡为的年轻人相互商量决定要逃离,他们说:“这个官员和别人不一样,小心不要触犯他,一旦被他抓住,那就粉身碎骨了。”县令曾经私下对石公说,认为京城近处的`治理,难以和外地相比,执法应当稍加宽松,争取能平安无事地离任。如果不能这样,一旦考虑疏忽,中了他们的诡计,哪里还有后悔的机会呢?石公说:“执法如果京城近处和外地有所不同,这不是朝廷用来公平对待天下人的用意。属下的职责在于辅佐上级,我只知道为国家利益而献身,不懂得还有其他的选择。”
改任虹县知县。虹县的习俗多驳杂而邪恶,贪图利益且嗜好诉讼。石公初到任,拜谒知州。知州见石公年轻,轻视他,就以虹县难以治理来动摇他,要留他暂且辅助处理州府事务。石公说:“我奉朝廷诏令,不能为个人考虑不去赴任,我想尝试前往。如果有需要向上禀报的政务,希望州府不要因见我有了差失就庇护我。事情如果没有抵触,政务就没有难办的了。”知州同意他的意见,说:“好的。”到任之后,他态度严正庄重,不与外界往来,保持缄默,那些挑衅闹事的人无法揣测他的底细。他只是秘密地查清了那些奸邪暴横的坏人,搜捕了几批,上报州府将他们驱逐到别处。从此全县境内平安无事,他因政绩优异而闻名。
有一个富人催逼租粮,让他的奴仆打伤了拖欠租粮的人。石公说:“奴仆的罪责应当惩处,然而教唆者是他的主人。”下令一并抓捕审讯。主人害怕,藏匿不出。官府追捕得很急迫,他的党羽就谋划收买别人来代他顶罪。人犯被抓到了公堂,石公说:“这是富人吗?衣服和帽子的确是富人的,但本人却是个低贱的奴仆。”剥下衣服一看,这个人皮肤皴裂,身体瘦弱,果然是富人家的奴仆。石公对他处以杖刑后把他赶走,直到最后抓捕到了他的主人,依法治罪。从此豪门大族,对石公低头蹑足,认为石公真是神人。
调任绵州罗江县令,蜀地百姓柔弱驯良,胆小怕事,需要安抚,石公改变了在虹县的治理之道,全都采用清静简单的方式。不久,县府已没有多少政务布置。官府公文簿册静置不用,刑具都生了蛀虫,堂下厢房中的差吏们,整天闲居在屋里。百姓都没见过有催交赋税的官吏来骚扰,都尽力于耕作。石公新建了学校,招集了良家子弟入学,任用良师教诲他们,并亲自给他们讲授道义,让他们遵从,他们的父兄为此感动流泪,前来致谢。
升任屯田郎中,宰相正要提拔任用他,可是石公却卧病不治,享年五十二岁。呜呼,石公器宇轩昂,洒脱不羁,看上去魁梧高大。他重气节,善于品评人事是非,对于世情时势的精细之处无不分析得完备详细,让人听得明白清楚,都可以立即实施使用。他对人殷勤应酬,以恩意待人,没有人不能亲善和睦相处。所以他逝世的时候,所有的人们都嗟叹悼念他。
郎中阅读答案 第4篇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刘裴二人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此前诗人已写一首同题五言律诗,是为“重送”。
试题
(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4分)
(2)“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内涵丰富,请分析这一句表达出了哪些思想感情。(4分)
(3)试分析“人自伤心水自流”一句中两个“自”字的妙处。(4分)
(4)尾句以景作结,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5)本诗第二句中的两个“自”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析。(3分)
(6)请结合全诗,赏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5分)
(7)简要描述诗歌第一句所描写的画面内容,并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5分)
(8)诗歌第四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简要赏析。(6分)
(9)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0)“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①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或渲染:以猿啼、客散、暮色等景色渲染了送别环境的萧条凄清)②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③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手法2分;
联系诗句分析,2分。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若答情景交融,最多可得2分)
(2)①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流露出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
②同时也表达出了恋恋不舍的惜别深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两个“自”字表现出诗人有情而流水无情,更衬托出诗人别离时的伤感之情。
(4)末句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艘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体现了友人别离后的孤寂,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5)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2分)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1分)
(6)以景作结,(1分)“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照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2分)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2分)
(7)(5分)内容:第一句描写的是江边送别的情景。日落时分,江边送客,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
诗人独立江边,只见茫茫江水,耳畔不时传来猿猴的啼声。(2分)作用:画面呈现出落寞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2分)点题,“客散”照应题目中的“送”,表明与友人的分别,同时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1分)
(8)(6分)(1)诗歌第四句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1分)写一孤舟漂泊在万里青山之中,表达友人的孤独处境(2分)
(2)万”与“一”以数量上的巨大反差构成强烈的对比(答“反衬”亦可)。(1分)“万”字写出关山重叠、路途遥远(环境险恶,前途渺茫);
“一”字写出远行之人的孤单,表达出作者对友人远谪的担忧以及同病相怜的痛苦之情。(2分)
(3)借代,以“孤舟”代“人”,舟的孤单实指人的孤单,(1分)表达出作者对友人远谪的担忧以及同病相怜的痛苦之情。(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9)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日落时分,江边送客,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闻猿猴悲啼,唯见江水茫茫。(3分)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悲戚又无奈的思想情感。(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10)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分),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2分)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2分)(手法答想象,能够合理解释,也可得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1)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
B.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
C.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
D.第四甸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B.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C.表达了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D.写眼前景,道离别情,自然而巧妙,很耐人寻味。
11.D
12.B
二:
1、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4分)
答案:“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氛围(1分);
“客散暮江头”,“暮江头”点明时间地点(1分);
暮霭沉沉,朋友扬帆远去,营造了清冷凄切的送别环境。(2分)
2.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1分)人之有情,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别之情(1分)。
3、最后一句在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写法:以景结情(1分),寓情于景(1分),;
好处:营造意境,含蓄蕴藉(1分)。
“青山万里一孤舟”用辽阔的万里青山与孤舟的对比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恋恋不舍的深情(1分)。
三:
(1)首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要赏析。
(2)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锤炼修饰)”,试就这首诗对此作简单分析。
【参考答案】
(1)在内容上,交代送客的时间、地点,送客的情状。“暮”点明时间,“江头”点明送别地点。“客散”点明情状,营造了凄清悲凉的氛围。在结构上,照应题目,为下文抒发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和同情作铺垫。
(2)第一句描写氛围,“猿啼客散”将送别的环境衬托得黯然销魂;
第二句以水的无情反衬人的有情,第三句在“远”前加一“更”字,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第四句与第二句“水自流”相对应。全诗无论哪一句都紧扣江边的景物抒情,将写景和抒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诗人锤炼语言的深厚功力。
四
⑴找出诗中点明伤心原因的词语。由伤心可以联想到杜甫《登高》中直抒悲凉之意的哪个句子?(2分)
⑵一、二两句诗中“猿啼”、“水自流”表达了同病相怜的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⑶最后一句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⑴逐臣万里悲秋常作客
⑵“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氛围,主客双方心境悲凉;
(2分)“水自流”以水的无情反衬人的有情,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别流放之情。
⑶借景抒情、对比。(2分)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万里路上,同情对方更不幸的遭遇。(2分)
五
1.诗人在第一句中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是如何营造的?
答:凄清、惨淡的氛围,以暮色、哀猿、席终客散来营造朋友分手、同时被贬官的凄惨氛围。
2.第二句中描写“水自流”的目的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
3.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回答。
答:用诗人和友人的贬谪之途进行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又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流露出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翻译
猿猴啼叫,送行的人已散尽,落日挂在了江头。
我独自伤心,而水也自顾自的流。
同是被贬的臣子,而你却走得更远。
青山过后万里,只有一叶孤舟。
鉴赏:
诗题“重送”,是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感情真挚动人。
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也不都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日落西山,暮霭沉沉,旅人扬帆,送者星散,此时尚留在江头,即将分手的诗人与裴郎中又不禁更加动情。
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乳交融之妙。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三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
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对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孤舟”写出了作者旅途的孤寂。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也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
从通篇来看,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此诗写得如此清新自然,正见他的“炼饰”功夫。
郎中阅读答案 第5篇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刘裴二人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此前诗人已写一首同题五言律诗,是为“重送”。
试题
(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4分)
(2)“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内涵丰富,请分析这一句表达出了哪些思想感情。(4分)
(3)试分析“人自伤心水自流”一句中两个“自”字的妙处。(4分)
(4)尾句以景作结,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5)本诗第二句中的两个“自”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析。(3分)
(6)请结合全诗,赏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5分)
(7)简要描述诗歌第一句所描写的画面内容,并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5分)
(8)诗歌第四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简要赏析。(6分)
(9)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0)“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①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或渲染:以猿啼、客散、暮色等景色渲染了送别环境的萧条凄清)②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③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手法2分;
联系诗句分析,2分。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若答情景交融,最多可得2分)
(2)①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流露出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
②同时也表达出了恋恋不舍的惜别深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两个“自”字表现出诗人有情而流水无情,更衬托出诗人别离时的伤感之情。
(4)末句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艘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体现了友人别离后的孤寂,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5)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2分)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1分)
(6)以景作结,(1分)“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照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2分)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2分)
(7)(5分)内容:第一句描写的是江边送别的情景。日落时分,江边送客,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
诗人独立江边,只见茫茫江水,耳畔不时传来猿猴的啼声。(2分)作用:画面呈现出落寞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2分)点题,“客散”照应题目中的“送”,表明与友人的分别,同时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1分)
(8)(6分)(1)诗歌第四句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1分)写一孤舟漂泊在万里青山之中,表达友人的孤独处境(2分)
(2)万”与“一”以数量上的巨大反差构成强烈的对比(答“反衬”亦可)。(1分)“万”字写出关山重叠、路途遥远(环境险恶,前途渺茫);
“一”字写出远行之人的孤单,表达出作者对友人远谪的担忧以及同病相怜的痛苦之情。(2分)
(3)借代,以“孤舟”代“人”,舟的孤单实指人的孤单,(1分)表达出作者对友人远谪的担忧以及同病相怜的痛苦之情。(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9)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日落时分,江边送客,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闻猿猴悲啼,唯见江水茫茫。(3分)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悲戚又无奈的思想情感。(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10)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分),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2分)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2分)(手法答想象,能够合理解释,也可得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1)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
B.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
C.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
D.第四甸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B.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C.表达了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D.写眼前景,道离别情,自然而巧妙,很耐人寻味。
11.D
12.B
二:
1、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4分)
答案:“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氛围(1分);
“客散暮江头”,“暮江头”点明时间地点(1分);
暮霭沉沉,朋友扬帆远去,营造了清冷凄切的送别环境。(2分)
2.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1分)人之有情,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别之情(1分)。
3、最后一句在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写法:以景结情(1分),寓情于景(1分),;
好处:营造意境,含蓄蕴藉(1分)。
“青山万里一孤舟”用辽阔的万里青山与孤舟的对比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恋恋不舍的深情(1分)。
三:
(1)首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要赏析。
(2)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锤炼修饰)”,试就这首诗对此作简单分析。
【参考答案】
(1)在内容上,交代送客的时间、地点,送客的情状。“暮”点明时间,“江头”点明送别地点。“客散”点明情状,营造了凄清悲凉的氛围。在结构上,照应题目,为下文抒发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和同情作铺垫。
(2)第一句描写氛围,“猿啼客散”将送别的环境衬托得黯然销魂;
第二句以水的无情反衬人的有情,第三句在“远”前加一“更”字,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第四句与第二句“水自流”相对应。全诗无论哪一句都紧扣江边的景物抒情,将写景和抒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诗人锤炼语言的深厚功力。
四
⑴找出诗中点明伤心原因的词语。由伤心可以联想到杜甫《登高》中直抒悲凉之意的哪个句子?(2分)
⑵一、二两句诗中“猿啼”、“水自流”表达了同病相怜的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⑶最后一句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⑴逐臣万里悲秋常作客
⑵“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氛围,主客双方心境悲凉;
(2分)“水自流”以水的无情反衬人的有情,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别流放之情。
⑶借景抒情、对比。(2分)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万里路上,同情对方更不幸的遭遇。(2分)
五
1.诗人在第一句中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是如何营造的?
答:凄清、惨淡的氛围,以暮色、哀猿、席终客散来营造朋友分手、同时被贬官的凄惨氛围。
2.第二句中描写“水自流”的目的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
3.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回答。
答:用诗人和友人的贬谪之途进行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又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流露出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翻译
猿猴啼叫,送行的人已散尽,落日挂在了江头。
我独自伤心,而水也自顾自的流。
同是被贬的臣子,而你却走得更远。
青山过后万里,只有一叶孤舟。
鉴赏:
诗题“重送”,是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感情真挚动人。
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也不都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日落西山,暮霭沉沉,旅人扬帆,送者星散,此时尚留在江头,即将分手的诗人与裴郎中又不禁更加动情。
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乳交融之妙。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三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
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对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孤舟”写出了作者旅途的孤寂。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也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
从通篇来看,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此诗写得如此清新自然,正见他的“炼饰”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