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复习七年级下册21篇【精选推荐】

复习七年级下册21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7-18 17:18: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复习七年级下册第1篇第一单元cuán()成小球ǎo()过去确záo()菜qí()桑shèn()轻jié()yōngzhǒng()xīshuài()脑suǐ()收liǎn()相yí()书shú()fān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复习七年级下册21篇,供大家参考。

复习七年级下册21篇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1篇

第一单元

cuán( )成小球 ǎo( )过去 确záo()

菜qí() 桑shèn () 轻jié( ) yōng zhǒng( )

xī shuài( ) 脑suǐ( ) 收liǎn( ) 相yí( )

书shú ( ) fāng ( )正 bó( )学 bǐ( ) 谷

蝉tuì( ) 人迹hǎn( )至 人声dǐng( )沸 tìtǎng( )

chán luò( ) sù rú( ) 竹shāi( ) jiàn( ) 赏

mì( )食 kuī( ) 甲 zhǒng zhàng( ) 叮zhǔ( )

恐jù( ) lí( )歌 花pǔ( ) 鸡毛dǎn( )子

玉zān( )花 nuó( )窝儿 抽chù( ) 铁zhà( )栏

抽tì( )丑lòu( ) shàn( )笑 jí dù( )

来势xiōngxiong( ) 吐shòu( )鸡 líbā( )

木jī ( ) 冷风sōu sou( ) 湖pō( )

Shùn( )息 幽jì( ) yán( )绵 荒草qī qī( )

shè( )足 zhù( )立

第二单元

diān( )峰 péng pài( ) 狂lán( ) 屏zhàng( )

bǔ( )育 九qū( )连环 hàohào( )荡荡

zhuó( )流 zī( )长 gěng yè( ) ào( )悔

qí dǎo( ) xuān( )闹 逼xiá( ) qíqū( )

阻yì( ) 回huán( )曲折 yì( )复如是

cóng( )山叠岭 奇趣héng( )生 chì( )痛

háo( )鸣 bān lán( ) lán( )语 怪dàn( )

gèn( )古 默qì( ) 田lǒng( ) zhà měng( )

污huì( ) fàn làn( ) 土rǎng( )

第三单元

Zǎi( )割 chóu( )划 pánghuáng( ) yǎng( )慕

可歌可qì( ) xiǎn( )为人知 当之无kuì( )

锋máng( )毕露 家喻户xiǎo( ) 妇rú( )皆知

马革guǒ( )尸 jū gōng( )尽cuì( ),死而后已 元xūn( )

yān( )红 dàn( )生 jiū( )纷 选pìn( )

难kān( ) shuò( )果 知人之míng( ) 地qiào( )

jié( )然不同 见dì( ) céng( )出不穷

zhì( )友 yān( )然勒功 jiào( )补

Shuāi( )微 hè( )然 dié( )起 gāobiāo( )

qiè( )而不舍 Wùwù( )穷年 lì( )尽心血

qián( )心贯注 心会神níng ( ) Jiǒng( )乎不同

一反jì( )往 kāng kǎi( ) 群蚁排yá( )

lín lí( ) mí( )高 气冲dǒu( )牛

重hè( ) chóu( )苦 深suì( ) chóu chú( ) bā( )望 suǒ( )闭 pán( ) 石 rě( )人注目

suǒ( )事 杂乱无zhāng( ) 不jiàn( )天日 门kǎn( )

厌wù( ) 喧xiāo( )博学多shí( ) 一拍jí( )合

xún( )欢作乐 wàng( )乎所以 义愤填yīng( )

下kē( ) niē( )弄 cháo( )笑

轮kuò( ) bèng( )发 荒miù( ) 脚huái( )

零乱不kān( ) 戏xuè( ) 滑jī( )

第四单元

归xǐng( ) háng( )辈 不dàn( ) cuān duo( )

fú( )水 mí( )散 yùn( )藻 wǎn( )转

漂miǎo ( ) 旺xiàng( ) zhào( )着 船jí( )

duó( )步 dài( )慢 家juàn( ) jiǎo( )洁

méng lóng( ) jiū gé ( ) yōu( )扬

xù dao( ) hè( )彩 xū( )气

kàng ( )奋 huì( )暗 jī bàn( ) mò( )然

rǒng( )杂 叹为观zhǐ( ) jiá( )然而止 飞jiàn( )

bó( )击 烧zhuó( ) bēn( )突 大chè( )大悟

磅bó( ) tián( )静 耳pàn( ) kēng qiāng ( )有力 lín lí ( )尽致 惊心动pò( )

piě( )开 zhàn( )颜料 qiè( )意 口头chán( )

cēn cī( )不齐 眼shāo( ) chéng( ) 凉

pái huái( )不前 水门tīng( )

pín cù( ) càn( )然 chēn( )视 yīyā( ) 静mù( ) xuàn( )丽 chóu chàng ( )

端níng( ) chú( )凤 zhě( )裙 模nǐ( )

gòng( )奉 笑jiá( ) 柔rèn( ) chì zhà( )风云 尽态极yán( )变huàn( )多姿 本色háng( )当

离hé( ) 悲欢 低回wǎn( )转 浑身xiè( )数

高视kuò( )步 xīxī( )相通 花开瓣chàn ( )

jí( )飞惊跃 如火如tú( ) rú( )动

第五单元

zhuài ( )出来 wú nìng( ) 吞shì( ) léi( )弱

告qìng ( ) 无yín( ) 战lì( ) zūn xún ( )

充pèi ( ) qīn( )佩 è( )运 diān( ) 狂

lǐn liè( ) xiāo shí( ) 步lǚ( ) 遗shuāng( )

niànniàn( )有词 鲁mǎng( )大胆

坚持不xiè( ) 千xīn( )万苦 风cān( )露宿

liàng qiàng ( ) 夜不成mián( ) 毛骨sǒng( )然

yàngyàng( )不乐 语无lún( )次

精疲力jié( ) mènmèn( )不乐 耀武yáng( )威

yángyáng( )得意 畏suō( )不前 忧心chōng chōng( )

Shānshān( )来迟 疲惫不kān( ) jing( )打细算

冻饿之yú ( ) zhuó( )痕 qiú( ) 水 作jiàn( )

jǔ( )丧 dài( )方 gē( )浅 抵yù( )

zhà( )栏 gū( )立无援 闻所未wén( ) zhèng( )重其事

zhí( )足安命 不máo( )之地 不可思yì( )

liáo( )以自慰 书jí( ) 夺kuàng( )而出 与世gé( )绝

biān( )骨 lǚ jiàn( ) cuīwēi( ) 养精xù( )锐

齐心xié( )力 头yūn( )眼花 腰suān( )背疼

yǒng( )往直前 余xiá( ) 哀dào( ) xūn( )章

不xiǔ( ) pú fú ( ) zhi( )息 轮kuò( )

zhì( )留 liáo rào( ) zhǎn( )钉jié( )铁

阴mái( ) 疆yù( ) pò( )不及待 zīzī( )不倦

刚毅不qū( ) 梦mèi( )以求 tū( )如其来 声情并mào( )

战lì( ) 力不cóng( )心 chuí( )炼 qiè( )而不舍

恶liè( )

第六单元

斑斑bóbó( ) 生意cōng lóng( ) 眼睑( ) móu ( ) 子

xiā( )了一口 鸟cháo( ) chǒu( )了一眼 垂màn ( )

流xiè( ) 细腻 nì

进退wéi( )谷 苍qióng( ) 悲chuàng( ) xián( )熟

略胜一chóu( ) jī jiàn( ) chěng( )能 huǎng hū( )

甜nì( ) 一chén( )不染 眼花liáo( )乱zhì xù( ) 井然

bān lán( ) jiǒng( )然不同 如梦初xǐng( )

抽chù( ) 石pò( )天惊 不jī( ) jiǎo( )掉 胆qiè( )

劝yòu( ) 沟hè( ) 叽叽zhāzhā( ) páo xiào( )

piāo hàn( ) 慷kǎi( )以赴 kuī sì( ) jī bàn( )

chuāng yí( ) 阔chuò( ) 观zhān ( ) 项liè ( ) dù jì( ) qiú( ) 劲 bì yìn( ) 对zhì( )

面面相qù ( ) 相得益zhāng( ) xùn( ) 良 è( )骨

jī( )形 yán( )丽 guǎng( )野 充pèi( )

驾 yù( ) 有过之无不jí( )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2篇

世界上面积的国家,面积为1707万平方千米。跨亚、欧两洲,是传统的欧洲国家。跨东、西半球,东西长1万多千米

总人口亿,俄罗斯人占80%。由130多个民族组成,有100多个民族通用俄语。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平原占一半

地形区:四大地形区(欧洲部分主要是东欧平原,亚洲部分叫西伯利亚地区)

东欧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 中西伯利亚高原 冬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⑴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显著

⑵特点: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温暖

⑶寒极:奥伊米亚康(北半球寒极)

河湖 ⑴伏尔加河:全长3600千米,注入里海,俄罗斯的“母亲河”,世界最长内流河

⑵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的淡水湖

资源:
煤:库兹巴斯

铁:库尔斯克

石油:第二巴库,秋明

世界上亚寒带针叶林分布最广的国家

四大工业区 ⑴莫斯科工业区:全国工业最发达区

⑵圣彼得堡工业区:造纸、纺织工业最发达

⑶乌拉尔工业区:石油、机械、钢铁

⑷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煤、油气、电力、钢铁

发达的交通 ⑴海运 五海通航(通过运河,伏尔加河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

圣彼得堡——港(波罗的海沿岸)

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冻港

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沿岸港口

⑵铁路——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

⑶管运——货运量的运输方式

首都莫斯科是全国的城市、综合工业中心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这里有的红场、克里姆林宫和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和重要的港口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东

重要的交通地位——中东沟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非、欧三大洲,位于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内陆湖)、黑海之间,还有海峡(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和运河(苏伊士运河)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连接了印度洋和太平洋;土耳其海峡(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峡、达达尼尔海峡)是黑海通向地中海的门户;曼德海峡是印度洋进入红海的要道;霍尔木兹海峡是石油运输的通道

地形以高原为主

范围:埃及(北非国家)+除阿富汗以外的西亚地区

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西亚生产的使用90%以上供输出,石油输出量约占世界石油总输出量的60%。主要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东的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伊拉克

中东石油输出路线(见P53图)

波 海运 霍尔木兹海峡 阿拉伯海 向东 印度洋 太平洋 日本

斯 向西 红海 苏伊士运河 地中海 直布罗陀海峡 大西洋 西欧

湾 印度洋 好望角 大西洋 美国

管道 从波斯湾用管道直接输送到地中海沿岸

中东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不少国家因为境内没有河流经过成为无流国(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上)。中东水资源匮乏,而且大部分河流为多国共有,有限的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成为中东地区的又一个焦点

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犹太教和其他宗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被伊斯兰教尊为圣城。

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

犹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犹太教

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在巴勒斯坦地区 第二节 欧洲西部

欧洲现共有44个国家和地区,按地理方位分为:东欧、西欧、南欧、北欧和中欧

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位于亚洲西面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是亚欧大陆向大西洋伸出的一个大半岛;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35N-60N,属北温带

欧洲海岸线曲折多港湾,主要内海有南部的地中海和北部的波罗的海;主要的海峡有西南端的直布罗陀海峡和西部的英吉利海峡(能在地图上填注)

欧洲主要半岛有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南部的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主要岛屿有大西洋中的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和冰岛,南部的西西里岛和撒丁岛。地中海是世界上的内海、直布罗陀海峡是欧、非两洲的分界线(能在地图上填注)

地形以平原为主(两大平原:以莱茵河为界,以西是西欧平原,以东是波德平原),占全洲面积的2/3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主要的山地: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南部的年轻褶皱山系、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欧洲有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中心的大陆冰川和阿尔卑斯山脉为中心的山岳冰川,冰川地形广布

气候:西欧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向东过渡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欧洲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北冰洋沿岸为苔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⑴大部分地区位于35°N-60°N之间属温带气候;

⑵西临大西洋,深受海洋影响,大陆轮廓破碎(为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各地距海近,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⑶中部为平原,阿尔卑斯山脉东西延伸有利于海洋温和湿润气候自西部海洋向东深入内陆;

⑷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增温和增湿作用

主要河流:欧洲河网密布,水量丰富。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

多瑙河是欧洲的第二大河,也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性河流,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

欧洲西部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本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洲联盟(简称欧盟)。目前,欧盟共有15个成员国,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欧盟加强了本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目前也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欧洲西部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制造业是指把原料进行加工,制造成各种各样产品的工业部门。本区许多国家从国外进口原料、燃料、粮食,向外出口机械、汽车、化学物品和食品等工业制成品。

欧洲西部工业主要分布在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到意大利之间。主要的工业区有: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巴黎盆地、英国的伦敦地区及英格兰中部地区等

欧洲西部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形成大面积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而且境内以平原为主的地形使得这里草场广布,这些对畜牧业的发展很有利。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足见他们对畜牧业的重视。

在英国,畜牧业产值占全部农业产值的70%以上。法国和德国的农业产值中,畜牧业比重也略高于种植业。荷兰、丹麦等国是世界上的乳畜大国。火腿、熏肉、香肠、乳酪是主要的出口产品

国家和居民:欧洲的居民绝大部分属白色人种,语言属印欧语系,分拉丁语、日耳曼语、斯拉夫语三个语族。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一个大洲

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欧洲的南面,东临印度洋及红海、西面和北面临大西洋和地中海,非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纬度位置:大致上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横穿中部,大部分位于热带,有“热带大陆”之称

概况

非洲海岸线平直,西面的几内亚湾是非洲的海湾,东南面的马达加斯加岛是非洲的岛屿,东面的索马里半岛有“非洲之角”之称。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东部和南部分布着埃塞阿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山脉有阿特拉斯山和德拉肯斯堡山分布在西北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峰是乞力马扎罗山。纵贯东非高原和埃塞阿比亚高原的东非大裂谷带经红海延伸到亚洲的约旦地沟,长约6000千米,带内多连串湖泊和火山、地震,东非裂谷带有陆地表面“的伤疤”之称。北非分布着面积达770万平方千米的撒哈拉大沙漠

本区有6亿多人,其中90%以上都是黑种人,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黑非洲”之称。沙漠以北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地,在南部非洲有欧洲移民的后裔

主要河流:非洲有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和赞比西河四大河流。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的淡水湖

境内的世界之最:最长的河流尼罗河、的盆地刚果盆地、的大裂谷东非大裂谷、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大型野生动物最多的地区。热带高级哺乳动物,如大猩猩、河马、非洲象、斑马、长颈鹿等是非洲珍奇动物

非洲有“富饶大陆”的称号,非洲的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南部非洲盛产黄金和金刚石;撒哈拉区和几内亚湾沿岸盛产石油;扎伊尔和赞比亚毗邻处有举世闻名的“铜带”

经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落后(南非除外),很多国家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

概念:单一商品经济是指过分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

初级产品是指矿产、木材、牲口、经济作物产品等工业原料和半成品。

不利之处:工业制造品的价格要比初级产品贵得多,因此这些国家卖出初级产品、买进工业制造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另外,“单一商品经济”,只依赖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采购,出口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波动很大。

原因:由于殖民者长期占领和疯狂掠夺(现在,黑非洲的国家都已独立)

出路: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农业,发展加工工业、旅游业、水产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增长率世界,由此带来了粮食问题,过渡开荒有引发了环境问题。

解决途径: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的问题 第四节 澳大利亚

大洋洲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南临印度洋、东面同南、北美洲遥遥相对

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以及散布在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三大群岛,共一万多个岛屿。许多岛屿在国际交通上具有重要地位。大洋洲的岛屿按成因分大陆岛、火山岛和珊瑚岛三类。

地理位置: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南回归线横贯中部。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的一些岛屿,是世界上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面积与人口:地广人稀的国家。是大洋州面积、人口最多的国家

地形:东部山地——大分水岭;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西部高原

特有的动物:袋鼠、鸸鹋、考拉(树袋熊)、鸭嘴兽

澳大利亚有这么多古老物种的原因:其一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环境单一,没有大型的野生食肉动物,这些古老物种就没有大型天敌,物种进化缓慢;其二,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所以南极洲大陆没有)

澳大利亚是世界是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为羊特别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主要出口产品还有牛肉和小麦

澳大利亚是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矿产有煤(东南沿海)、铁(西部)、铝土矿(东北部)——澳大利亚是世界是铝土矿最多的国家。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澳大利亚的采矿业、冶金和机械制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有人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原因:这里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

主要城市:首都堪培拉,悉尼是全国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概述:

北美洲位于西半球的北部。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东北隔丹麦海峡、格陵兰海与欧洲相望,南以巴拿马运河同南美洲分界。范围主要包括北美大陆、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为世界第三大洲

北美洲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半岛和海湾。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一大岛,东南部的西印度群岛环绕形成的加勒比海是大西洋经巴拿马运河通往太平洋的要道

北美洲的地形明显地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世界上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为低缓的高地

北美洲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东西两岸的气候有明显的差异性:太平洋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墨西哥湾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中美地峡及印度洋群岛为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北冰洋沿岸为极地气候。寒潮与大西洋上的飓风是北美洲的灾害性天气

北美有广阔的温带草原和温带森林。中部平原有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安大略湖、伊利湖五大湖,是世界是的淡水湖群。发源于美国北部的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长的河流

北美洲有三亿六千多万人口,种族成分复杂,有白、黄、黑三大人种,也有混血种人。白种人占80%以上,印第安人是北美的土著居民,欧洲殖民者到达之后,对印第安人进行屠杀,现在仅有几十万人。北部寒冷地区居住着因纽特人,南部中美洲以黑人和混血人种为主

北美洲有37个国家和地区,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是其中面积较大的国家

位置:北接加拿大、南临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跨寒、温、热三带

领土组成:本土有48个州,一个首都所在的特区,还有两个海外州:一个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太平洋、北极圈穿过)一个夏威夷州(位于太平洋中、北回归线穿过、属大洋州领土)

美国的面积是93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人口亿,其中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都是在近200多年的时间里移入美国的,是个移民大国。

美国的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石油、铜、铅、锌等

农业:

农业地区专业化: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要,美国农业生产可分为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和灌溉农业区等主要农业带或农业区

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机械化和专业化。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到全国的3%,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耕种、灌溉、施肥、锄草、收割、脱粒、贮藏、运输全部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

美国是农业大国。它生产的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乳肉等都居世界前列,不仅那能满足本国需要,还大量出口粮食,成为世界是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工业:美国工业现代化程度很高,工业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钢铁、汽车、宇航、飞机、石油、电子、化学等工业都居世界前列。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是输出工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的国家,也是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美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

美国工业的分布:

工业区 工业部门 发展条件 工业中心

东北部地区 钢铁、汽车、化学

⑴阿巴拉契亚山区丰富的煤、五大湖西部大量的铁矿

⑵大西洋沿岸有许多优良港口,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

⑶平原肥沃的土壤 纽约:美国的工商业中心,和人口最多的城市

华盛顿:首都

芝加哥:中部交通、工业中心

南部地区 石油、飞机、宇航、电子

⑴墨西哥湾西北是美国主要的石油产地⑵环境好

休斯敦:美国南部石油化工、宇宙研究和发展中心

西部地区 宇航、电子、飞机制造

环境好 旧金山:新兴电子工业中心(硅谷),西部大港口

洛杉矶: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

好莱坞:美国电影、电视工业中心

加利福尼亚:西部经济最发达地区 美国是世界上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三高”:高生产、高消费、高浪费。因此,在世界环境治理和维护世界可持续发展当中,应承担主要责任。

第二节 巴西

南美洲位于西半球南部,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加勒比海,西北角与中美地峡相连,南隔德雷克海峡同南极洲相望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五大国。

巴西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居民是由白种人、黑白混血种人、黑种人构成。在这个民族的大熔炉里,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文化融合的例子:桑巴舞、足球、狂欢节)。巴西通用语言为葡萄牙语,其他的拉美国家通用西班牙语

巴西境内的世界之最:的平原亚马孙平原、的高原巴西高原、流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亚马孙河、有世界面积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世界热带面积的国家

主要地形区

主要地形区 面积占全国的比重 气候类型

巴西高原 2/3 热带草原气候

亚马孙平原 1/3 热带雨林气候 巴西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东南部是铁矿石主要分布地区,伊塔比拉露天铁矿石巴西的铁矿山。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巴西是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由巴西和巴拉圭合资修建的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水电站中规模的一座

农业是巴西重要的经济基础部门。热带经济作物,如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咖啡豆、蔗糖、橘汁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木材、调节全球气候。

受破坏的原因:修路、砍伐优良木材、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垦荒。

带来的后果:亚马孙地区的开发,引起了深刻的环境问题。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措施:巴西政府在1990年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了《巴西环境报告》,表明了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的决心。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念被世人接受,并开始付诸实践

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人口过渡集中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

主要城市:圣保罗是巴西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首都是巴西利亚;的港口城市是里约热内卢 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是指南纬(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即使在暖季(11月—次年3月)也非常严寒。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储存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源。南极地区还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是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地区和风速的地区。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北极地区是指北纬(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北极地区虽然不像南极地区那么寒冷,大部分地区却也是终年冰封;降水普遍比南极地区高得多;风速远不及南极大。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

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洲,因为:A纬度 B南极洲是陆地,北冰洋是海洋,陆地散热快 C南极洲的海拔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D南极洲终年冰雪覆盖,冰雪对光热的反射强

1985年2月,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在南极洲乔治王岛建成。1989年2月,建立中山站

和平利用和保护极地地区:

南极洲无定居居民,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其重要内容是: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国际合作。禁止进行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冻结队南极领土要求等。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3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3.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4.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4篇

1、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不等号主要包括:
> 、 < 、 ≥ 、 ≤ 、 ≠ 。

2、在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3、不等式的性质:

①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 不变 。

用字母表示为:
如果 ,那么 ; 如果 ,那么 ;

如果 ,那么 ; 如果 ,那么 。

②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 正数 ,不等号的方向 不变 。

用字母表示为:
如果 ,那么 (或 );如果 ,那么 (或 );

如果 ,那么 (或 );如果 ,那么 (或 );

③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 负数 ,不等号的方向 改变 。

用字母表示为:
如果 ,那么 (或 );如果 ,那么 (或 );

如果 ,那么 (或 );如果 ,那么 (或 );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1 。这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在解时要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步骤。

5、不等式组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组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使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组的解,一个不等式组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简称不等式组的解)。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6、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①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得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没有公共部分,则这个不等式组无解 ( 此时也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为空集 )。

7、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后,确定不等式组的解的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处找。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5篇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618年)

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③长度和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④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⑤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⑥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

①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②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③发展(明朝):八股取士

④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2)推动教育发展。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时间:618年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首创于隋朝);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三、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和武举,亲自面试考生,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1)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3、商业:长安城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有市:商业区和坊:居民区)。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藏族的祖先)赞普松赞干布。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唐玄宗时,将金城公主嫁尺带珠丹。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特点: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①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唐朝最的书法家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3、画家:唐朝最的画家是阎立本和吴道子。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与日本的交往

(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唐朝最富影响的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

二、与天竺(印度)的交往

(1)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三、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

A、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C、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D、唐朝海陆交通发达。

四、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

对我们今天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对于国外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

1、原因:A、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

3、结果和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结果:被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但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三、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我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四、五代十国: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影响: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6篇

理解地理教材

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做到初中地理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初中地理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综合运用

第一个层次是以地图学习为核心,适合低年级学习;第二个层次是以规律的理解为核心,适合低年级像高年级的过渡;第三个层次是把规律和地图结合起来学习,是对高年级的要求。一次做好这三个层次,我们就一定能学好地理。

梳理知识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7篇

初中相较于小学,最大的改变就在于,小学可能会有算不出的答案,但上了初中以后不会再有。

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到了初中以后依然有用,数学不难,不要觉得哪道题一定做不出,不会做就是算不出来。

有些学生不想做很多题。其实学习不在于做题多少,而在于做题的质量如何。

会做的题,做一百道做一千道,你也还是会做,不会做的题,还是不会做,但决定你成绩的往往都是这些不会做的题。

所以,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多做自己不会做的题,多思考,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做难题肯定很痛苦,但过了第一次就会发现,以后学习或做题都会轻松不少。

但是第一次不想去尝试,那么之后的学习还是会和第一次一样,往后成绩越来越差,不会做的题越来越多。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8篇

《重塑生命的人》

1、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依恋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

2、文章记叙了作者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对温柔慈爱的蔡老师的挚爱。

3、

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老师真的要打我吗?大家为什么都笑了?)不是真的要打,“笑”表现了蔡老师爱学生,师生关系亲密、融洽。

2、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这里为什么用“狡猾”一词?)

文中的“狡猾”是调皮、机灵的意思,是贬义词褒用。他形象的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

3、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的看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表现了我们怎样的情感?)“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表现了我们对老师,急于与老师亲近的情感。

4、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本文全篇用第三人称,这里改用第二人称,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情感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思念,崇敬的思想情感。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我的早年生活》

课文第一段:

1、使用了什么修辞,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句话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比喻;萤火虫的特点:虽然弱小但在黑暗中顽强地发出光芒。

这句话是丘吉尔的直白,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它体现了自信,蕴涵着努力。

2、思考丘吉尔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自己在哈罗公学的处境?

吉尔以一种坦然乐观的心态来对待自己在哈罗公学的处境。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是能清醒客观的认识自己,对眼前形势作出判断,并保持一种谦逊、乐观、坦然的心态,化劣势为优势,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如他能一字不漏地背诵麦考利的1200行史诗即说明他并不是比别人差,只是不符合当时教育机制下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3、“至于别的事情,那只有靠自己去探索实践和学习了。”如何理解?

呼应开头,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且矢志不移的去做,每个人都是有其自己的闪光点。

总结全文,希望我们抱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实践自己的生活。

《再塑生命的人》

1、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

海伦是一个聪明、好学、坚毅而又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女孩。

2、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的人”为题?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

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2.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这表达了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3、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全文真诚地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4.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聪明的`海伦不仅对“水”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使她对世界万物都有了新的认识。“水”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好的感受。

5.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无形的线条”就是“爱”,正是人们相互之间有了爱的关心,爱的温暖,才使得生活充满了阳光。

6、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品味:

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反面说明了受教育的重要性,接受了教育的人,生活航船才能冲破阻碍旅途的大雾,找到准确的航向,从而靠近理想的人生港湾。

7、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品味:

这句话表面看来说的是文字的神奇,实则暗示的知识的力量。是知识使“我”这个盲聋人看到了快乐,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幸福,因而,“我”觉得世界充满了花香,洋溢着美丽。

8、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

品味:

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总是出现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有了它,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没有它,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

9、文中探讨“爱”的句子有:

“爱是什么?”

“爱是花的香味吗?”

——在海伦看来,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

“爱是不是太阳?”

——在海伦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热力使万物茁壮生长。”爱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显然,小海伦对爱又深入了一步。

《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小结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能够、许可

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1.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

3.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4.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9篇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周边的海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大洲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6个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着重了解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如东亚:中国、日本等

亚洲地势特点: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比利尔湖);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

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各种气候的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

分旱季和雨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

全年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洲,约40亿。占世界61%。

亚洲人口稠密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其中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日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6个国。

世界各大洲或地区按人口数的多少排序为: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和大洋洲。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排序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

亚洲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产生了沉重压力

亚洲大小民族有1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有发源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华夏文化;

发源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流域文化;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因其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击而成,故又称“两河流域”)的古印度文化。

人类文明发祥地形成原因:因其适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经济发展的差距:亚洲除日本是发达国家外,其余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除日本外,各国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工业基础一般较薄弱。从20 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经济发展较快。

三类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

领土组成:由本州、北海道、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及上千小岛组成,统称日本群岛。b—太平洋、a—日本海,c—濑户内海;A—北海道、B—本州岛、C—九州岛、D—四国岛人口亿多,面积平方千米

自然环境:日本地形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3/4。关东平原为最大的平原。最大的岛屿为本州岛,最高的山峰为富士山,富士山为活火山。著名的海港神户和横滨。多火山、地震。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北部)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主要城市:首都—东京,两大港口—横滨和神户;名古屋 、 大阪 、 广岛、北九州、长崎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交界的地方,地壳活动频繁。

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产生的背景: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有优良港口方便运输,所以形成了以出口加工为主的经济。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等

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分布的原因:
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②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③产品主要出口 ④沿海多平原 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消费地。主要工业区:(由北至南)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发展工业的条件:

有利:(1)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2)科技力量雄厚;

(3)多优良港口,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不利:(1)日本地域狭小,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2)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3)多火山、地震;

渔业: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北海道渔场为四大渔场之一

日本的文化特点:东西兼容,民族为大和族

第二节 东南亚

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A—中南半岛、B—马来群岛。

东南亚是地处亚洲与大洋洲、D—太平洋与E—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hx—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最短的海上通道,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

(2)农业生产:粮食作物:水稻,泰、越、缅为主要稻米出口国;

经济作物:橡胶、油棕、椰子和焦麻。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其中泰国是世界上最大天然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棕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矿产主要有锡和石油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1)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2)中南半岛主要河流:自西向东,伊洛瓦底江(注入印度洋)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湄南河(注入太平洋)湄公河(注入太平洋),红河(注入太平洋)

(3)东南亚最长的河流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

(4)中南半岛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原因:游平原及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易于灌溉,交通便利人口分布稠密

(5)中南半岛国家、首都及附近大河

国家 首都 大河

越南 河内 红河

老挝 万象 湄公河

泰国 曼谷 湄南河

柬埔寨 金边 湄公河

缅甸 内比都 伊洛瓦底江

(6)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华人华侨比重最多国家是新加坡。其次是马来西亚。盛行佛教。

第三节 印度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人口超10亿居世界第二位。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压力。

(2)位置:①大部分位于100N—300N之间,主要位于热带。②海陆位置:亚欧大陆南部,印度洋以北,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印度洋三面环绕。

(3)邻国:西北邻巴基斯坦,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邻孟加拉国和缅甸,南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4)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5)印度地形 :特点:以平原、高原为主

主要地形区:北:喜马拉雅山地—— 狭长崎岖;中:恒河平原—— 低平宽广;南:德干高原—— 低缓广大

河流: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侧,由西北向东南注入孟加拉湾

南亚有三大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水旱灾害频繁

图一 图二

图一 图二

两种季风对比

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多,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干旱少雨,为旱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风的不稳定造成的(一般西南季风风力弱,来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灾;反之,则形成水灾)。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1)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上游)和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恒河平原和半岛两侧的沿海平原),二者产量居世界前列。“绿色革命”后粮食能够出口;(2) 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德干高原中西北)黄麻(东北恒河下游平原)茶叶(东北山地);(3)印度黄麻产量世界第一位,棉花产量世界第二位;(4)印度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水旱灾害频繁 人口增长过快

发展中的工业:(1)殖民统治时期,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现在,工业部门齐全,特别是原子能、航天、计算机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成就;(2)印度主要的矿产资源:煤、铁、锰、石油等;

(3)印度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

(4)工业中心分布特点:工业中心靠近工业原料产地

(5)主要城市:

首都C—新德里。加尔各答——印度最大的城市和麻纺织工业中心。

孟买D—印度最大港口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班加罗尔A—印度的信息产业中心,印度的软件出口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6)印度——泰姬陵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第四节 俄罗斯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欧洲部分虽然面积只占1/4,但人口占3/4,工业、农业、首都、主要城市都位于欧洲,历史上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历来被公认为欧洲国家。

北A2—北冰洋、东A3—太平洋、西A1—波罗的海。

俄罗斯主要地形区:B1—东欧平原、B2—西西伯利亚平原、B3—中西伯利亚高原、B4—东西伯利亚山地。

主要分界线:C6—乌拉尔山、C2—叶尼塞河、C3—勒拿河。C1—伏尔加河,欧洲第一长河。

河流与湖泊:俄罗斯有四大河流

"母亲河"伏尔加河位于东欧平原,自北向南注入里海,是欧洲最长的河,也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它流量丰富,水流平缓,航运价值很高。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主要湖泊有: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俄罗斯主要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温暖。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

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重工业发达。(标题)

(1)自然资源: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丰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煤:库兹巴斯煤矿 铁:库尔斯克铁矿

石油: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俄罗斯最大油田)

世界上亚寒带针叶林分布最广的国家 e、水能资源丰富

(2)自然资源分布特点:不平衡,东部多,西部少。

(3)工业特点: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

(4)四大工业区:①莫斯科工业区:全国工业最发达区,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

②圣彼得堡工业区: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航空航天、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

③乌拉尔工业区:石油、机械、钢铁

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煤、油气、电力、钢铁

(5)农业: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因气候严寒,不适宜发展农业)

发达的交通 书46页图

(1)海运 :五海通航(通过运河,伏尔加河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圣彼得堡——最大港(波罗的海沿岸);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冻港;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沿岸港口(海参崴)

(2)铁路——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欧洲部分铁路网密集,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稀疏。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亚欧大陆桥)。

(3)管道运输——货运量最大的运输方式

(4)俄罗斯客运以公路、铁路为主,货运以管道、铁路为主

主要城市和港口:图中序号1—莫斯科(首都莫斯科是全国最大的城市、综合工业中心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这里有著名的红场、克里姆林宫和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2—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3—海参崴(太平洋沿岸的港口),4—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但却是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

俄罗斯文化:交响乐和芭蕾舞。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东

二洋三洲五海之地:中东处在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记忆五海分布)

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绝大部分运往西欧、美国和日本。

石油输出路线:

C:运向日本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A:运向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B:运向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匮乏的水资源:中东气候干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河流稀少。

文化差异: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但多数民族在这里汇集,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中东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  、犹太教和其它宗教;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犹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犹太教。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主人信仰伊斯兰教;e、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城。伊斯兰教、  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在巴勒斯坦地区

第二节 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本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欧盟)。

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位于亚洲西面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是亚欧大陆向大西洋伸出的一个大半岛;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35N-60N,属北温带

欧洲海岸线曲折多港湾,主要内海有南部的地中海和北部的波罗的海;

(2)主要的海峡:有西南端的直布罗陀海峡和西部的英吉利海峡(能在地图上填注)

(3)欧洲主要半岛:有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南部的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

(4)主要岛屿:有大西洋中的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和冰岛,南部的西西里岛和撒丁岛。

(5)地形:特点:地势低平,以平原、山地为主,南北多山,中部平原广大。两大平原:以莱茵河为界,以西是西欧平原,以东是波德平原,占全洲面积的2/3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6)主要的山地: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半岛上。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东部喀尔巴阡山。西南比利牛斯山。南部亚平宁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呈东西走向,有利于大西洋暖湿流深入内陆。

(7)主要河流:

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多瑙河是欧洲的第二大河,也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性河流,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

气候:书63页图

西欧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向东过渡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欧洲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冬暖夏凉,全年降水均匀。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⑴大部分地区位于35°N-60°N之间属温带气候;

⑵西临大西洋,深受海洋影响,大陆轮廓破碎(为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各地距海近,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⑶中部为平原,阿尔卑斯山脉东西延伸有利于海洋温和湿润气候自西部海洋向东深入内陆;

⑷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增温和增湿作用

欧洲西部的工业——制造业为主 (制造业是指将原料进行加工,制造成各种各样产品的工业部门。)

欧洲西部的农业——畜牧业为主。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 荷兰、丹麦等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乳畜大国

畜牧业发展的条件:

(附: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和多雨;平原为主的地形——中部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欧洲西部旅游业:欧洲著名的三大旅游国: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

英国——伦敦塔桥 荷兰——风车和郁金香花

挪威——峡湾风光和午夜阳光 瑞士——阿尔卑斯滑雪

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 西班牙——斗牛

意大利——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 古罗马斗兽场 水城威尼斯

法国——埃菲尔铁塔 凯旋门 巴黎圣母院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本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本区的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撒哈拉以南的地形以高原为主。90%以上是黑人,是黑种人的故乡。

气候:

(1)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

(2)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

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1)单一商品经济是指过分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2)初级产品是指矿产、木材、牲口、经济作物等工业原料和半成品

(3)非洲的矿产:

黄金和金刚石—非洲南部 石油—撒哈拉沙漠和几内亚湾(尼日利亚)

铜矿之国——赞比亚 出产铅土最多的国家——几内亚

原油和木材——刚果

(4)非洲的热带经济作物:可可、咖啡

可可——科特迪瓦 咖啡——乌干达 活牲畜——索马里

(5)不利之处:工业制造品的价格要比初级产品贵得多,因此这些国家卖出初级产品、买进工业制造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另外,“单一商品经济”,只依赖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采购,出口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波动很大。

(6)原因:由于殖民者长期占领和疯狂掠夺

(7)解决办法: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农业,发展加工工业、旅游业、水产等

单一商品经济的弊端:资源及利润的流失。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动的、被剥削的不利地位。工业得不到快速发展。国力薄弱。

人口、粮食与环境

(1)人口、粮食和环境为非洲三大问题。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增长率世界最高,由此带来了粮食问题,过渡开荒有引发了环境问题。

(3)解决途径: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的问

严重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①人口问题 ② 粮食问题 ③ 环境问题

非洲境内之最:

马达加斯加岛——非洲最大的岛屿

几内亚湾——非洲最大的海湾

索马里半岛——非洲最大的半岛

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的湖泊

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的湖泊

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的山峰

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

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盆地

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的沙漠

东非大裂谷——世界最大的裂谷

莫桑比克海峡——世界最长的海峡

第四节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地理位置:

(1)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南回归线横贯中部。

大部分处于热带,南部小部分处于南温带。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2)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的一些岛屿,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面积与人口:地广人稀的国家。

是大洋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地形:东部——山地(大分水岭)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地势最低处有艾尔湖。) 西部——高原

主要的河流:

(1)全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从大分水岭西则发源,向西南注入印度洋;(2) 达令河;(3) 东北部沿海有世界著名的大堡礁。

气候:

(1)类型: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分布特点:呈半环状分布。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特有动物有袋鼠、考拉、鸭嘴兽、鸸鹋等。(袋鼠、鸸鹋位于国徽上)有很多古老生物的原因:①几千万年前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存在,演化缓慢;②无豺狼虎豹等大型天敌;③气候温和,生存条件没有大的改变;④人类开发晚,人口稀疏。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澳大利亚是世界是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为羊特别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 主要出口产品有羊毛、牛肉和小麦

(3) 澳大利亚农牧业带的分布 书74页图

(4) 地形与农牧业:西部海拔不足1000米的广阔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肉食动物,适合露天围栏放牧。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主要矿产:煤、铁、石油、铝土、(储量世界首位)等

(2)分布:煤(东南沿海)铁(西部、南部)铝土矿(东北部)

(3)澳大利亚是世界是铝土矿最多的国家。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澳大利亚的采矿业、冶金和机械制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有人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4)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人口与城市:

(1)分布: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原因: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交通便利;英国移民首先到达这里,开发早;资源丰富,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

(3)主要城市:首都——堪培拉 悉尼——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全国第二大城市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一、移民国家

美国地理位置:

① 经纬度位置:

美国本土大部分处在北温带和亚

热带,只有阿拉斯加属寒带和

亚寒带,夏威夷州在热带,

美国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② 海陆位置:美国本土三面临海,

东临大西洋②,西临太平洋①,东南临墨西哥湾③,美国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临太平洋。

领土组成:本土由48个州和一个特区组成,海外州有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地形:

(1)特 点:呈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

(2)地形区: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山脉是落基山脉;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地。

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1)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美国最大的河流,由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

(2)五大淡水湖群:

苏必利尔湖——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密歇根湖——完全位于美国境内,五大湖通过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

降水分布特征: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居民:(1)人口:超3亿(2)土著居民:印第安人;(3)人种:白、黑、黄;(4)移民国家,华人华侨约有160万,比较集中的城市为: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5)美国华人最多的城市为:旧金山、洛杉矶

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美国农业生产特点:机械化和专业化

农产品产量世界第一:玉米、大豆、牛奶、鸡蛋

农产品出口量世界第一:玉米、小麦、大豆、棉花、肉类

主要农业带及成因

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① 地理位置: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②地形: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

③气候: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美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落基山以东地区降水量在500mm以上,水分条件较好。

④美国河湖众多,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它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许多家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主要是由于美国农业具有两大特点:机械化和专门化。

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强国有一关键因素,美国始终注重发展知识经济,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硅谷"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美国居世界第一第二的工业产品

(1)第一:合成橡胶、轮胎、铝、载重汽车、发电量、拖拉机、磷肥等

(2)第二:煤炭、新闻纸、原油、家用冰箱

三大工业区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10篇

纲要记忆法

初中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

联想记忆法

根据初中生物学科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11篇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581年-618年)

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

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3、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朝的强盛: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等。

*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数量垦田大幅度增长、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③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④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⑤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⑥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

(1)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2)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武则天:首创殿试。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三、隋朝的灭亡

背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概况:山东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灭亡: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国)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思想上:吸取隋速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重用魏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

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军事方面。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 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朝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3、评价唐太宗: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

4、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

(1)主要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2)共同原因: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B、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如:制度的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C、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D、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 3)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5、现实意义:(1)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2)合理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快发展。(3)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4)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

三、女皇武则天

称帝: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后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统治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影响: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背景:唐玄宗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措施(1)重用贤能,出现贤相姚崇和宋璟。

(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耕作工具)和筒车(灌溉工具),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2、手工业:①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蜀锦(四川地区)冠于全国;②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南方的代表: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秘色瓷是青瓷中的精品;北方的代表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陶器)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最为著名;③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

3、商业繁荣: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城内市坊分开(东市西市为商业区,坊为居民区),既是当时中国政冶、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思考:唐朝采取了哪些方式,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①设置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

②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③册封制度:唐玄宗册封回纥、靺鞨和南诏的首领

④军事进攻:唐太宗打败东西突厥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特点: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①李白的诗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特点: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品《颜氏家庙碑》)和欧阳询(特点:方折峻丽,笔力劲健,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碑》)。

3、画家:唐朝最著名的画家是阎立本(善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品《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特点是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和吴道子(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特点是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

含义: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

时间:贞观初年。

过程: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贡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思考: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

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背景: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原因:

(1)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2)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黄巢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评价: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时代特征。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措施

(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措施

(1)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1)积极影响:①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消极影响: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失利。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族

(1)生活区域: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

(2)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3)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党项族

(1)生活区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2)建国: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统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二、辽、北宋、西夏的和战★★★★

1、北宋与辽──澶渊之盟

(1)背景:宋真宗时,澶州之战,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评价:①“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②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③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④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损失亦很大。

(2)议和: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和战交错,但“和”始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2)辽宋、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它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易混辨析

“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有哪些?

异: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夏向宋称臣。

同: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女真族的崛起

生活概况: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统一:11世纪末,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

建国: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都城会宁。

措施: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势力迅速壮大。

二、金灭辽及北宋

灭辽:1125年,辽被金灭亡。

灭宋: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三、南宋的偏安

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抗金:岳飞等抗金将领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议和:(1)原因: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2)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3)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思考:岳飞永远受到后世人民怀念的原因是什么?★★★★★

(1)金军南下攻宋,烧杀抢掠,给人民带来灾难。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正义的。

(2)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屡败金军,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3)岳飞抗金战功卓著,却遭投降派的诬陷而被害,更得到人民的深切同情。因此,岳飞受到人民的永久怀念。

总结:两宋时期的民族政权建立的情况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

②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国家根本,仰给江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

2、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②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③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⑤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经济中心南移的启示:

①要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科技的发展。②要采取积极发展经济的政策③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④要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二、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的发展

(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2、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3)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河北的定窑、河南的汝窑比较出名。(注意和唐朝的比较)

(4)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

3、商业贸易的繁荣

第一组:市镇发展:(1)地位: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2)表现: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城市可以沿街开铺;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第二组:海外贸易:(1)地位: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2)表现: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3)作用: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组:纸币出现:(1)原因: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2)时期、地点、名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交子。(3)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南宋货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思考:宋朝海外贸易为何发达?

(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3)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4)两宋时期,北方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碍,政府转而大力发展海上贸易。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背景: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时,部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人们盼望草原统一,结束战争。

统一: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灭夏: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灭西夏。

灭金:1234年,蒙古灭金。

攻宋:金灭亡后,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建立: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后定都大都。

统治: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

统一: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抗元英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从分裂割据到大统一的朝代:秦朝、 西晋、隋朝、元朝)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1、行省制度的建立▲▲▲

(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路、府、州、县。“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比较:战国时期建立县制,秦朝时建立郡县制,元朝时设立行省制。

2、元朝对边疆的管辖措施:▲▲▲

(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2)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影响: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比较: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事务。影响:标志着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释疑解难

简述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1)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割据和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大江南北的统一。

(2)元朝行省制度的设立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对后世行政区划影响很大。

(3)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4)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这是中国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标志。

(5)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主管全国的佛教事宜和西藏的军政要务。从元朝开始,西藏地区已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都市生活

(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2)瓦子

①背景: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②表现: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即“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形成于宋代

,元朝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

(4)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一些节日习俗,如春节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节日习俗,流传至今。

二、宋词

出现: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成为_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特点: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即词牌,如《念奴娇》《_满江红_》《蝶恋花》等。

代表

(1)苏轼:北宋文学家,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2)李清照: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前期描写真挚的夫妇情感,后期反映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

(3)辛弃疾:南宋人,词风豪放,具有报国情怀,词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元曲

组成: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名家

(1)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补充

1、史学: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史学上的“两司马”

2、艺术绘画:

3、书法:宋元时期,盛行行书。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书法家是 赵孟頫。

◆释疑解难

如何看待瓦子?

(1)从起源上看,瓦子的产生,是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

(2)从内容上看,瓦子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

(3)从趋势上看,宋代市民文化生活的趋势:——商业化(以营利为目的,有专门以此为生的艺人)、通俗化(内容接近百姓生活)、大众化(市民参与的普及性)。

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1)高起点,是在隋唐文化基础上的继续发展。

(2)宋元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宋朝城市空前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疆域空前辽阔,对外海陆交通空前发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1、造纸术

①西汉早期出现麻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②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蔡侯纸”)。

③意义: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2、印刷术:

①雕版印刷术:
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刷术。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泥活字),后来又出现了木活字,到元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③意义:印刷术的发明,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指南针

①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司南”,这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②北宋时,人们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③意义: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4、火药

①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②宋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元朝发明了火铳。

③意义:火药的发明和西传,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5、历史意义(四大发明整体的意义):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代表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概况:宋代由于航海技术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元朝建立后,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陆路: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发达,元代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海路

(1)航线:宋代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拓展。

(2)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作用

(1)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2)中国的创造发明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

◆释疑解难★★★★★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什么历史意义?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和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时代特征。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明成祖时迁都北京);他就是明太祖。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

1、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3、军事上: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5、思想上: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的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考试的内容: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考试的形式:严格规定,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

八股取士的影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三、明朝经济的发展

1、农业 明朝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最为著名)。

3、商业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明代对外关系两件大事:

交往:郑和下西洋 冲突:戚继光抗抗倭

一、明朝的对外开放和交流:郑和下西洋▲▲▲

(1)目的: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主要目的)。B、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西洋:明朝时期,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叫做西洋)

(2)条件:①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②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船上配备有航海图和罗盘针。③明朝政府的支持;④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3)概况:时间:1405~1433年;次数:七次;经过: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泉州灵山圣墓内的郑和行香碑上,记载了郑和第五次航行前来此处行香的史实。)

(4)意义: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明朝的对外冲突:戚继光抗倭▲▲▲

(1)倭寇:明朝初年,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掠夺和骚扰,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

(2)概况:16世纪中期,戚继光奉命抗倭,组建“戚家军”。“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前往福建、广东配合当地明军剿灭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

(3)性质: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4)意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155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正义之举,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2)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联合作战。(4)戚继光的军事指挥才能。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明朝的科技名著

1、李时珍: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宋应星: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农业著作《农政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二、明朝的著名建筑

1、明长城

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作用:明代的长成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我们今天看到的长成城主要是明长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比较(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一万多华里,秦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进攻修建的)

意义:它已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坚韧刚毅和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2、北京城

明清两朝的都城。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又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由蒯祥等人设计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明朝的小说和戏剧

1、明朝的小说

A、《三国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描写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战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C、《西游记》:明代中期,吴承恩,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化小说,歌颂了孙悟空的正义精神和反抗精神。

2、明代戏剧

最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1、明朝后期的腐败

政治腐败,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2、农民起义的爆发和明朝的灭亡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建立政权,国号大顺,以作号召。

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1368年-1644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3、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1636改国号为清。

镇守山海关吴三桂降清,引清兵人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 退回北京,最后失败。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

一、收复台湾和加强对台湾的管理(东南) ▲▲▲

1、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清朝),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1683年清军攻入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2、1684年(康熙时)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3、结合史实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②隋唐时,称台湾为流求,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③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

④清朝时,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政府进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二、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西南)▲▲▲

1、确立册封、班禅制度。清初,顺治帝接见五世,赐予“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雍正帝时(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常驻西藏,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4、请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唐朝:与吐蕃是友好关系接受唐朝的册封。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②元朝: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一部分,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③清朝:册封、班禅,设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三.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西北)▲▲▲

1、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蒙古贵族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2、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维吾尔族居住在新疆天山南路,信仰伊斯兰教,清朝称之为回部。)

3、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驻军设哨,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4、请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西汉:
汉武帝派张骞两通西域,使得此后新疆地区与内地往来日益密切; 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②唐朝: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

③清朝: 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蒙古贵族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雅克萨之战: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1685和1686年康熙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1689年,中俄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通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归纳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和方法:①抗击外来侵略: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镇压分裂势力: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③加强行政管理力度:如设伊犁将军、驻藏大臣,设台湾府。④确立册封制度:清朝确立了对历代、班禅的册封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5、清朝的疆域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

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原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得到恢复并有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概况

(1)耕地面积增加;对黄河、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治理。

(2)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3)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商业: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徽商。

3、人口的增长

原因: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情况:康熙时人口亿,乾隆末年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政治上: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

1、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的表现)。

2、大兴文字狱(兴盛的时期:康熙、雍正、乾隆)

目的:为加强君主专制

危害: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补充:封建社会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

3、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表现: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

二、 对上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清政府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③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表现:

① 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②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出海。③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对来船的数量、通商口岸地点等都有严格的规定。④只留广州一地为通商口岸,只准广州十三行经营管理贸易。

1、 影响:

①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②消极:清政府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认识启示: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闭关锁国是一种消极的政策,只能导致落后乃至最后的挨打。

细节提示:
“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交流,而不是绝对禁止。

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例子:①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②唐朝时谴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体现了唐代对外开放的政策;③明朝郑和下西洋加强对外交流。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红楼梦》★★★★

地位: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作者:前80回,作者曹雪芹,后来经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

问世: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

内容: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特色:《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价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二、昆剧与京剧艺术

昆剧

(1)发展: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明朝时,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2)代表: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清朝前期,政治历史剧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3)衰落:清朝中期以后,逐步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由于脱离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京剧

(1)乾隆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为乾隆帝祝寿献艺。

(2) 徽调吸收其他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12篇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2、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3、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4、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5、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6、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7、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1、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3、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解剖图

2、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3、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在体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4、在肺循环中,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动脉血。

5、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注意: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静脉中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静脉)。

6、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1、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德斯坦纳把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

2、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3、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

4、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5、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6、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13篇

61、人称“宋四家”指苏轼、黄庭坚、米(fU)、蔡襄。

62、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3、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进行对臣民的监查、侦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64、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称帝。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65、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成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的伟大航海家。

66、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67、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

68、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69、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1644年迁都北京,对全国的统治。

70、为了加强君主-,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最为严重。

7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7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73、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被迫投降。

74、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75、顺治帝接见x藏的佛教首领-五世赐予“-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x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76、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班禅共同管理x藏事务。-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77、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族小和卓与大和卓。清朝在x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x疆地区进行管辖、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78、1771年初英勇的扈特部众,在杰出的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毅然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乾隆帝先后接见了渥巴锡并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众。

79、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成为亚洲的国家。

80、明代从外国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81、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畅销海内外。

8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83、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84、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85、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86、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87、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朝中期的《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占有重地位。

88、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有顾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出《牡丹亭》。清朝中后期以微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89、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明末画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图》,清朝的“扬州八怪”,其中郑板桥《兰竹图》最为有名。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相关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14篇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 继续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的良好习惯,能准确读写汉字。

2 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

3 让学生获取观察人物、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几种品读作品的方法,逐步养成品读作品的良好习惯,为形成个性化阅读打下基础。

4 感受五位或平凡或伟大的人物身上所散发的独特精神魅力,形成对人物风采的正确认识,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5 能仔细观察、生动描绘人物鲜明的个性,提高写作及修改作文的能力。

6 掌握采访人物的基本技巧,尝试进行人物采访,提高自己的活动组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 、单元课时安排:
(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童年的朋友》 (2课时)

《一面》 (2课时)

《我的老师》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2课时)

《赵 普》 (1课时)

写 作 (1课时)

读书交流活动 (1课时)

三、 单元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并交流各自的兴趣点。

2了解人物风采的含义,了解单元教学目标。

3与学生一起制订课外阅读及交流计划。

课前学习:

1 查词典,了解风采的含义。

2 浏览第一单元内容,想一想:其中最吸引自己的是什么?

课堂学习:

一 导课

1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完成一个组词游戏:
人 (要求:在横线上填一字,与人组成词。)

2 学生活动:上黑板组词。

3 教师导入语:有言道:世界因你而精彩,可现在我却更能感觉到世界是因人而精彩。形形色色的人汇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他们各显风采、各领风骚。翻开第一单元,我们将一起走近其中的几位人物,他们是 (让学生一起说)。走进第一单元,最吸引你的视线的是什么呢?

二 学生交流自己的兴趣点。

(教师认真倾听,从中了解学生在人物描写方面已经具备的知识,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可让学生尽情发挥,并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语文知识与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有新的收获。)

三 教师组织学生理解人物风采的含义。

1 教师紧承上面学生的回答过渡,引出思考:本单元专题是人物风采,你能结合课前预习及本单元的几位人物,说说你对风采的具体理解吗?

2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四 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1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张显了各自的阅读个性,又互补了缺漏。不过,同学们现在的阅读还是浅层次的,如果同学们想要从中发现、获得更有价值的东西,还需仔细品读课文,积极参与课内课外的学习活动。

2 出示单元教学目标:(略)

五 围绕单元专题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商量读书成果汇报活动方案。

1 过渡语:对于语文来说,课堂是一个小天地,课本里的人物固然精彩,但外面的世界更有无穷魅力。如果你不想错过更多更美的风景,那就让我们一起畅游书海,感受大千世界更多独具风采的人物形象。

2 与学生共同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商量成果汇报活动方案。

时间:三周

内容:自选(人物通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等)

汇报方式:(从学生方案中选取)

六 师生自我反思、评价。

(侧重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及能力的提高、本堂课的表现等方面)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15篇

61、人称“宋四家”指苏轼、黄庭坚、米(fU)、蔡襄。

62、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3、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进行对臣民的监查、侦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64、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称帝。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65、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成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的伟大航海家。

66、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67、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

68、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69、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1644年迁都北京,对全国的统治。

70、为了加强君主-,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最为严重。

7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7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73、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被迫投降。

74、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75、顺治帝接见x藏的佛教首领-五世赐予“-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x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76、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班禅共同管理x藏事务。-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77、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族小和卓与大和卓。清朝在x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x疆地区进行管辖、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78、1771年初英勇的扈特部众,在杰出的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毅然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乾隆帝先后接见了渥巴锡并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众。

79、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成为亚洲的国家。

80、明代从外国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81、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畅销海内外。

8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83、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84、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85、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86、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87、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朝中期的《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占有重地位。

88、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有顾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出《牡丹亭》。清朝中后期以微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89、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明末画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图》,清朝的“扬州八怪”,其中郑板桥《兰竹图》最为有名。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16篇

【教学目标】

1、揣摩景物描写的方法,领会修辞的作用,从而增强语感,领悟写景技巧。

2、欣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并有意识地将其引入自己的作文。

3、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过程】

一、课堂检测

上课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请拿出检测本,看大屏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嚷( )嚷

穗 ( )

舱( )

绽 ( )

凑( )

酿( )

迸(  )溅

伫(  )立

笼(  )罩

伶仃(  )

忍俊不禁(  )

盘虬(  )卧龙

2、解释下列词语。

⑴迸溅

⑵繁密

⑶伶仃

⑷挑逗

⑸忍俊不禁

⑹仙露琼浆

⑺盘虬卧龙

3、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

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无数个体生命的汇合,构成群体生命的永无休止。所以一个人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要被一时的不幸压倒,因为生命的存在是美好的,永恒的,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应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同桌互相批改,全对的请举手。同学们完成的非常好。

二、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要达到以下目标:

1、揣摩景物描写的方法,领会修辞的作用,从而增强语感,领悟写景技巧。

2、欣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并有意识地将其引入自己的作文。

3、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三、揣摩品味语言,领会修辞的作用,领悟写景技巧。

上节课,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进行分析。

看这幅图,是什么?瀑布。望着眼前的瀑布,我不禁想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瀑布的著名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好一幅飞流直下的景象,好一派一泻千里的气势。再看这幅图,是什么?另外一种瀑布,那就是紫藤萝花的瀑布。盛开的紫藤萝真是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真像一条瀑布。难怪作者说是紫藤萝瀑布。

那么,作者以紫藤萝瀑布为题有什么好处呢?

作者以紫藤萝瀑布为题,既点出了文章描写的对象,将藤萝花喻为“瀑布”,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生长繁盛的特点,而且也隐含着生命的长河无休无止的意蕴,既点出了文章的内容,又包含了文章的主旨。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宗璞以极为精细的工笔,为我们描绘了紫藤萝花独具美韵的风貌,以至那色泽、那神采、那气味都、鲜明可感,画出你最欣赏的佳句,按照“我欣赏的佳句是———————,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这样写的好处在于——— —”的句式说话。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一下。展示交流成果。

1、我欣赏的佳句是:“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它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以“欢笑”“挑逗”将瀑拟人化,仿佛盛装的少女在欢歌笑语,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比喻手法,把紫藤萝花比作“紫色的大条幅”,十分贴切,用“水花”比喻“银色”,增加形象感。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银光”是紫花最浅淡的部分,由深而浅,可见作者观察非常仔细,笔触细腻。把紫藤萝花比作“紫色的大条幅”,十分贴切,用“水花”比喻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增加形象感。

2、我欣赏的佳句是:“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们在开花!”它们在笑。“我们在开花!”它们嚷嚷。

运用了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的表现了花的勃勃生机和烂漫情趣。以动态写静态,把一朵一朵,一串一串的花拟化为人,甚至是一群小孩子在相互推挤,玩闹,生动地写出花的多,也就是他开得很茂盛。充满了童稚和欢乐。反复手法的运用,强调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喜悦之情。

3、我欣赏的佳句是:“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生动地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表现了花的形态之美,显得生机勃勃;
比作笑容,突出花的情态之美,更显花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之情,给人丰富的联想。

4、我欣赏的佳句是: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且“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用的好,它们使静态的花色跃动起来。表现出花的生趣盎然。

5、老师最欣赏的佳句是:“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这里作者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香气化作可见的紫色,把嗅觉形象用视觉形象表现出来,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巧妙的写出了花香的清幽淡雅和看花人的心醉神迷。

通感:是一种修辞手法,也叫移觉,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从而起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作用。

在文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从整体到局部,从颜色、动作到情态、香味对紫藤萝花进行了描绘,有序、有情、有法。

有序,文章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从整体到局部,从外象到内致,顺序清楚。有情,描绘盛开的紫藤萝花时,选取的词语“欢笑”“活泼”“笑容”等都是极富感情彩的词语,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喜悦之情,对生命的赞美之情。有法,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对比、通感等修辞手法来写景,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在作者细腻的描写下,全文刻画了一个鲜明的紫藤萝形象,辉煌的淡紫色——色,像张满的帆——形,浅紫色的芳香——味,活泼热闹——态,甚至还有不幸的过去——情,这样多层次、全方位、立体的描绘,塑造出紫藤萝的生动形象,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艺术魅力,竭力展现它的美丽形象和勃勃生机,从而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但最让作者产生感悟的却是紫藤萝命运的变迁,十多年前它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作者触景生情,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况和人生际遇,思想感情也随之涌动:不幸的过去毕竟过去了,重要的是现在,紫藤萝重新盛开,开得那么美,那么有生机,我也要加快脚步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至此,作者的感情因之升华,对人生意义有了深刻的理性的认识。

这种写法上称之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指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能表达的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作启发)

学生发言后,明确。

①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要想把景物描写的细腻,就要细细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抓住特点就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善于捕捉和发现景物的特征,从而使所写的景物有特色,使景物的特点突出。自然界的颜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我们在观察时,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颜色和姿态。本文中,作者既写一树,又写一穗一朵,可以想见她观察得多么周到仔细。紧紧抓住紫藤萝花的茂盛,美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点,柔美的“淡紫色”弥漫全文,富有诗情画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在我们自己平时的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特征生动的描写下来。)

②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描写顺序。作者从花瀑写到花穗再写到花朵,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到个体,描写景物有条不紊。

③要想把景物描写生动,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本文作者发挥出色的想象力,在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细腻传神地描绘紫藤萝花,突出了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语言生动、形象、鲜活。(对,要注重用词和修辞。古人在写景时尤善字斟句酌,他们留下的许多句子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他们炼字的结晶。那么,我们在写景的时候,不妨也学学古人,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尽量地选用那些最能表现景物特点的词或句来描绘景物。)

④对景物要有感情。一树紫藤萝在作者心中,像瀑布,像人,它在流动,它在欢笑,它在和阳光挑逗,作者对盛开的紫藤萝花充满了喜爱之情,她把这种感情融入了描写之中,所以笔下的花就显得分外美好可爱。

⑤要有感悟。能让自己从无数的感悟中领会生活的真谛,从而成为生活的主人。也可将其视为心灵的成长历程。并把这种感悟提炼成为精辟的语句,使之成为全文的点睛之笔,这样全文就有灵性了。

那么本文在写作上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⑴含蓄的表达感情。作者对感情的宣泄很注意分寸,没有表现得慷慨激昂、大悲大喜,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折磨,她也是淡淡地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吟,表达自己的感受,对那时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更是不着一笔,用“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自己悲痛欲绝的感情。作者这样含蓄地表现自己的感情,并不是感情不深沉、不真挚。作者出身、性格、教养使她能节制、含蓄,使她能理性地、深刻地洞察到生命的本质。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2)首尾照应,结构完整。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同学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
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相信你也能写出像《紫藤萝瀑布》这样精美的文章。

学生讨论、交流,用一句简洁的话说出学习本文最深的感受。

A.生,就是美。

B.荡起生命的双桨,在生命的长河里搏击。

C.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珍爱生命吧!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E.走向低谷,再创新高。

F.挫折人生,才是最富有的人生。

G.花总会绽放,人应该向上。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17篇

澳大利亚

1、地形: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形不同。东部有自北向南纵贯的大分水岭。全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从大分水岭西则发源,向西南注入印度洋。东北部沿海有世界著名的大堡礁。西部广阔的低矮高原,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左右。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势最低处有艾尔湖。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在平原中部地势低的地区凿井,地下水可以自动流出地面,成为自流井,因此人们也把那里叫做“大自流盆地”。

2、地形与农牧业:西部海拔不足1000米的广阔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肉食动物,适合露天围栏放牧。

3、气候与农牧业: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地区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样的气候特点既适宜畜牧业也同样适宜耕作业,因此这些地区发展了混合农业。

4、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5、澳大利亚养羊地区差异大的自然原因: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地带,其它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因为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形较为平坦,西南部地区气候适宜,降水相通对于其它地区较为丰富,东南部地区虽然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但引水灌溉可以满足其小麦种植和畜牧业的利用,因此这个地区发展混合农业比较有利。

6、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面积76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同其它大陆分离,孤居一方,独立发展。长期以来,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演化缓慢,又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的侵扰,许多珍奇的原始动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特有的动物有:袋鼠、鸸鹋、树袋熊、鸭嘴兽等。

7、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矿产资料十分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如西部的铁矿;东部沿海的煤矿和东北部的铝土矿。澳大利亚矿产品的开采和出口也是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18篇

一、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1859年世界的进化论建立者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提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 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是非洲迁徙过来的。

3) 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4) 由猿到人进化关键的第一步是直立行走,后由于语言的产生终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

5) 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
起源森林古猿 运动方式使人的形态发生改变:臂行 半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

劳动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不会使用工具 使用天然工具 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 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生活习性以及语言的产生:赤身x懂得御寒、遮羞。

2、人的生殖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男性主要的性器官)

内生殖器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

阴茎:排精、排尿

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的性器官)

内生殖器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精子进入,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精子: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球形,人体内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2)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输卵管。

3)一个人的发育起始于受精卵的形成。

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

4)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睾丸 精子 输卵管 输卵管 子宫内膜 子宫 分娩

+ 受精卵 胚乳 胚胎 胎儿 婴儿

卵巢 卵细胞 结合 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分化 继续发育

5)胚胎的营养: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8周成胎儿(出现人形)40周(280天)分娩

3、青春期——人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青春期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

功能特点 心脏 结构、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性发育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3、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

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内膜坏死、脱落 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卫生保健:(课本16页)

4、计划生育的目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其中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二、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课本26页表2)维生素A:。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干眼症

维生素B1: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

维生素C: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缺乏时,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水能溶解和运输营养物质及废物。

无机盐:
如:钙:儿童缺乏导致佝偻病,鸡胸,O型腿,中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磷:缺乏导致厌食、肌无力、骨痛。

铁:构成血红蛋白,缺乏导致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或者儿童智力发育障碍

缺锌: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2)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点滴葡萄糖液,这是因为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3)病人几天吃不下东西,身体明显消瘦了,这是因为储存在体内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消耗多而补充少。

4)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为什么多吃一些奶、蛋、鱼、肉?原来,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系统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分泌消化液。

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可以通过乳化作用增大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长; (2)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4)有各种消化液,消化液的含量最多。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 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肝脏) 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物质)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环)吸收;其他从小肠绒 毛的毛细血管吸收。被吸收后,随即由内壁毛细血管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运往全身。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

2)食品安全

(1)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2)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购买鱼肉时,看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买肉时还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3)食用蔬菜水果之前,应该浸泡、冲洗,或削皮;发芽的马铃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19篇

复习目标:

一、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生字词、作家作品、名言名句、文言文字词的识记等。

二、提高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三、能熟练地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

四、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复习重点:

提高语文应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复习方法:

学生在自主中与同学合作地完成。

一、掌握一些生字词

《风筝》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瘦弱。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诀别:多指不再见面的离别,分别。笑柄:可以拿来取笔的资料。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

什物:泛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的用品。惊惶:惊慌。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宽恕:宽容饶恕。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的样子。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忆读书》

悬念:持念,惦记。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

无聊:这里是精神无所寄托的意思。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消遣:用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来消磨时间。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无病而呻:没有病却发现痛苦的声音。这里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来比喻堆砌词藻、内容空泛的行文。自已: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山中避雨》

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趋,小步急走。寂寥:寂静空旷。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尤,责怪。嘈杂:声音杂乱,喧闹。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这里是持续不断的意思。

工尺: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发出。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煞费苦心:费尽心机。

滑稽:(语言、动作)引人发笑。

猝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恶作剧:指戏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六神无主:形容十分惊慌或着急,没有主意。俗不可耐:趣味低下,令人无法忍受。奸笑:阴险的笑。

心血来潮: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

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乳臭未干:奶腥气还没有去掉。指人年幼或年幼无知。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谈。

趾高气扬: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大动肝火:大发脾气。

二、知道一点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

冰心(1900~1999),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有诗集《繁星》和《春水》等。

丰子恺,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江苏省桐乡县石门镇)人,号称“中国漫画之父”。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

三、课文内容梳理

《风筝》第一部分(1、2),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引出回忆。

第二部分(3、4),“我”回忆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了小兄弟的风筝的事情。

第三部分(5~11),到了中年,“我”才意识到自己弄坏小兄弟的风筝非常不应该,于是心中充满忏悔,但当面道歉时才发现他已忘却,“我”心情更加沉重。

第四部分(12),看着眼前北京的风筝,“我”的心情十分悲哀沉重。

《忆读书》全文为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读书好。这一部分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⑴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发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⑵能扩大知识面。

⑶对写作有帮助。

⑷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第二部分:多读书。涉猎古今中外。

第三部分:读好书。要会比较挑选。

《山中避雨》第一段:记叙山中避雨于小茶店。

第二段:记叙心情的转变:由扫兴而感趣味。

第三段:记叙茶博士的琴声难以解闷而向他借琴。

第四段:记叙作者学琴经过及琴声使苦雨荒山活跃起来。

第五段:抒发自己的体悟作结。

课文按作者所记内容的因果联系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

⑴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⑵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⑶给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脚注。

第二部分:写“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

⑴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

⑵使报纸销量大增。

⑶使周围的人对作者刮目相看。

四、积累一批优美的语句或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

1、“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因而“久经逝去的春天”与“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不相矛盾。

2、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音乐的趣味。”这句话如何理解?

这次作者是在山中小茶店的雨窗下拉琴,环境与往日截然不同,有一种天然之美。人物除作者和两个女孩外,都是山村中的年轻人,大家素不相识,是琴声、歌声把大家结合在一起,有一种和谐之美。大家的歌唱都是发自内心,感情十分真挚,有一种真挚之美。大家一起歌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气氛热烈,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有一种氛围之美。以上种种趣味之中,最主要是作者感受到这次拉琴与歌唱,十分自然真挚,是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大家相处得如此和谐,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这是作者以往没有体会过的。所以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音乐的滋味。

五、理解各篇文章的主题

《风筝》本文回忆了“我”的一件少年往事,并由此抒发了自己忏悔自责的思想感情。也表示了对封建的教育思想的伦理道德的否定和深恶痛疾,并启发人们思考,从而有所觉悟。

《忆读书》课文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展开,其中“读书好”是全文的重点,可从四个方面来看:

⑴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⑵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⑶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⑷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山中避雨》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加和谐。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本文通过撰文讽刺希金斯投河、嘲笑两位知名人士以及挖苦一个新来外乡人这三件事,叙述了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它们发表在报纸的同一期上,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而且使这一期的报纸销量大增,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作者刮目相看。

六、学习一种妙想

《风筝》文章开头两段与结尾一段都是总写的段落,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在内容上作用相同吗?

文章开头两段与结尾一段都是总写,起到了前后呼应,使结构完整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开头由北京的春天写起,写了北京春天中“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引起对故乡的“风筝时节”的回忆,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同时奠定了怀念的感情基调。结尾一段是对风筝事件的总结,有总结全文的作用。与此同时,字里行间里表明了自己深深的自责。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本文叙事详略得当。

叔叔外出,让“我”编一期周报,“我”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是讽刺和《汉尼巴尔周报》对立的一家报纸编辑希金斯,这件事写得很详细,文章标题、插图内容及“我”当时的心理状态,都有交你。第二件事情,是撰文讽刺两位名人,概述,一笔带过。第三件事是讽刺新来的外乡人——一个雇工裁缝,起因、经过,甚至原文都写出来了。三件事情,两详一略,疏密有致,重点突出。“我”的这次尝试,产生了很大反响,文章一一道来,使我们从而面了解到作者语言的讽刺力量,读来妙趣横生。

七、重温一个阅读语段

(1)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笋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4)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1、概括这段选文的内容。

2、用横线画出选文第(1)(2)段中景物描写的语句,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选文第(2)段中的加点词语“荡漾”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4、选文第(3)段的画线句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弟弟怎样的感情?

5、你说弟弟知道哥哥讨厌风筝吗?为什么他还要做风筝呢?

6、选文第(4)段中,加点词“傲然走出”写出“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7、想像一下,绝望地站在小屋里的弟弟,想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参考答案

1、由冬天在北京看到放风筝,回忆起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了小兄弟风筝的事情。

2、第(1)段环境描写渲染肃杀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第(2)段写故乡放风筝时春天的温和,与严冬的肃杀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3、“荡漾”用得好。因为这里的春天指小时候故乡的天空中飞荡风筝的春天,现在看到冬天北京天空的风筝,就联想到故乡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世界,所以用荡漾。

4、神态、动作,表现弟弟的天真活泼和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5、知道。因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6、写出“我”当时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弄坏小兄弟风筝为胜利的骄傲心理。

7、略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20篇

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二、人的生殖

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

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40周。

精子→在输卵管内→受精卵→胚泡(子宫内着床)继续发育→胚胎→胎儿→分娩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三、青春期

青春期身体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大脑、心脏结构、功能完善化肺功能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 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 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3、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内膜坏死 脱落 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3)心理卫生: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很师长密切交流

四、计划生育

晚婚:晚育:少生:(控制人口数量)优生:(提高人口素质)

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21篇

一、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小学,学生普遍不重视预习环节,对课文中字、词、句的掌握及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是在老师教学过程中完成的。进入初中后,从学习第一篇课文起,就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预习呢?

第一步:阅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扫除字词障碍,对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词典弄清楚,难懂的句子划上特定的符号,在老师的讲解中理解或向教师请教。

第二步:精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课后练习及一些语法知识等。

二、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

初一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掌握答题技巧的重要途径还是在于每天的45分钟课堂学习。所以,提高45分钟课堂的听课效率对提高语文成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听课效率必须遵循“五到”的原则: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老师要求背诵课文,只要课上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应该见缝插针地争取在课内基本背会,尽量不要把问题留到课后去解决。上课时精力要高度集中,遇到分析题时,要积极动脑筋思考,积极参与发言,这样才能使能力大大地增强。“听”就是要听老师讲解知识点,听结论得出的方法。如果你能把课堂上的知识复述80%-90%,你就是课堂的赢家。课堂笔记可以用笔记本记,也提倡在语文书上记,这样翻阅起来更方便。课堂记录什么呢?记四个内容:

1、每节课中的新知识新见解。

2、语文术语及知识规律。

3、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

4、实用价值很大的方法类知识。

推荐访问: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