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14篇【完整版】

2023年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14篇【完整版】

时间:2023-07-19 13:24: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第1篇一、复习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二、复习目标:1、探索轴对称图形及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14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14篇

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 第1篇

一、复习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

二、复习目标:

1、探索轴对称图形及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及旋转图形。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展开图,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4、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6、认识众数及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解决简单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

(一)复习重点

1、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以及整数、小数的互化,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把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

4、体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和算。

(二)复习难点

1、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实际运用。

3、生活中的某些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4、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5、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

四、复习安排:

(一)归类复习。

对本册内容进行系统归类、整理,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在归纳中,要让学生有序、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而系统地思考各类问题,同时对该类型知识进行整合。

1、因数和倍数()

知识点:因数倍数意义,找一个数因数倍数的方法,2、3、5倍数特征,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6月5、6日)

知识点: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假带分数,假分数和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的最大公因数,互质数意义,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最简分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分,小数和分数的互化方法。

3、长方体和正方体(6月7日)

知识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长、宽、高,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体积的意义、单位、公式,容积的意义、单位、进率、计算方法。

4、图形的变换、分数加减法、统计、数学广角(6月8日)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将一个图形旋转90度,分数加减法简算,区分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二)综合训练(6月11、12、13日开始)

综合所学知识,重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能灵活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五、复习措施:

加强知识梳理、重点易错题训练、综合练兵试卷、学困生个别辅导。

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 第2篇

一、学生情况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从现有情况看,本人所任教的五年级(2)班优等生开始增加,落后面缩小,其中有8名左右的学生,数学学习还需加强辅导,有4名学生数学学习难度很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自学、观察、操作、分析、表达、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学习中的发现能力还需培养。

二、复习内容

1、图形的变换;

2、因数与倍数;

3、长方体和正方体;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6、统计。

三、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1、进一步掌握以下基本知识。

①掌握图形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特征和变化,正确认识这三种图形。

②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
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概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掌握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③掌握长方体(含正方体)的特征;
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
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求长方体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方法(公式)。

④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含带分数),掌握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掌握最简分数、约分和通分的意义以及约分、通分的方法;
掌握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⑤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⑥掌握“众数”的意义及其与“平均数”、“中位数”的联系,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2、形成以下基本技能。

①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②能正确找出一个自然数的因数、倍数,正确判断100以内自然数中的质数和合数,会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含立方体)的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含容积)。

④能正确进行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约分和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⑤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⑥能从一组数据中找出众数,能半独立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3、能正确分析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①生活中与“因数、倍数、质数、合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②关于长方体(含立方体)的稍有变化的实际问题:无盖(无底)、侧面积(通风管道)、涉及计量单位不同的、转化为质量的、展开图及其设计制作的、拼搭式的、具有等量转化性质的等。

③关于求“分率”与分数大小比较的实际问题。分数加减问题(以两、三步为主)。

④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相关分析。

4、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与自我探究能力。

5、培养学生树立合作、互帮、集体等观念,引导学生养成自觉、认真复习的良好习惯。

四、复习形式

1、结合课本“总复习”分单元复习,适当沟通有关的知识。

2、对分单元复习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组织针对性复习。

3、适度综合练习,查漏补缺。

五、时间安排

1、分单元复习:6—8课时。

2、针对性复习:2—3课时。

3、综合练习:6—8课时。复习时间总体上安排2—3周。

六、相关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依靠学生主动复习相关知识,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复习交流、讨论,尽可能引导学生自行解决基本知识的复习。

2、教师针对学生实际,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如有关容易引起审题错误的、一题多法的等。

3、复习中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但注意不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练习中着重培养学生认真答题的态度和一丝不苟解题的习惯。

4、对于“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学生”,准备继续通过互帮小组,为其补习最基本的“双基”,不搞“一刀切”,以免影响他们的“心理”。

5、适当编制一些“发展题”,用以开发学有余力学生的“创造思维”。

6、重视解题策略的训练,引导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策略能力。

7、注意调动学生积极的复习热情,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复习

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 第3篇

一、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

3、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

二、复习课设计理念

以教学新课标为指导,以教材内容为纲,以各种练习卷为辅,扎实基础,拓宽思路,以求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复习内容:

(一)总复习

1、倍数与因数

认识自然数、整数、倍数和因数;
知道2、3、5的倍数的牲;
知道质数和合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知道奇数和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分数与分数的加减法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认识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正确地约分和通分。能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3、图形的面积

能运用平等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能估计一些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4、可能性

知道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并能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二)专题训练

1.基础知识训练:

侧重“面积的计算”、“用字母表示公式、常见数量关系、数量。”

2.简算训练:

内容:求最小公倍数与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应用题训练:

内容:三步应用题、少量两步应用题、图形面积综合题、用方程解应用题。

四、复习措施:

1、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渗透必要的复习方法、数学思想,注重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2、精心设计练习题,注重练习题的综合性和层次性,做到练习适量、适度。

3、加强口算基础题目的练习和易错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减少计算的错误,增加练习的次数。

4、针对学生集中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复习试卷,采用先做后讲再强调,再反复、变化练习,提升学生解题的能力,注重复习的反馈验收。

5、找准问题,分类辅导,分层练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做基本练习,优异的学生尝试拔高练习。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6、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审题、思考的习惯,逐步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

五、学困生辅导安排:

为了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要特别关注学习后进生,对待他们应该从思想上不歧视,语言上不讽刺,行动上不放弃。教师要针对每一名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个别辅导。认真分析他们的后进的原因,查漏补缺,注意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五年级数学学科的后进生,最主要的缺欠是思维方式不灵活,因此在复习中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利用最基础的题型进行变式练习。在练习中多说一些解题的思路,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以达到提高的目的。

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 第4篇

期末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习过的知识材料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使五年来所学的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要重视知识的系统化,避免盲目做题,搞题海战术,确实抓好复习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1、查漏补缺,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

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复习时间

三、复习形式

五月二十号----考试

按知识领域复习、综合复习相结合。

四、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经历对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知识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5、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复习措施

1、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

提纲挈领式的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本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语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本阶段复习主要以数学金钥匙检测题训练为主。

2、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

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本阶段复习主要以数学报检测题训练为主,通过报纸习题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提高。

3、多做综合训练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

用作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本阶段复习主要以县数学检测题训练为主,对各类习题进行精讲,确保每一位学生掌握。

4、学生自主命题,提高复习的兴趣与效率。

学生每人每天根据每天的复习内容,结合平时训练的情况自主命题5道,次日交“复习组长”汇总、筛选;
每组在筛选的基础上上交5道训练题给老师,共计20小题(其余训练组内交流解决)。教师根据学生的命题,设计并安排训练。提高学生在复习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复习针对性,凸现学生在复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对以前所做过的试题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筛选、整理后,让学生再做一次,达到全体掌握,查缺补漏。

5、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

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采取一对一式的复习。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巩固知识,缩小落后面。注重对个别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补差与思想补差双管齐下;
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差,开好“小灶”,让他们有进步。

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 第5篇

一、复习内容:

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

二、复习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

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4、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画出看到的图形,能用正方体拼搭出相应的图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重、难点:

1、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分数大小比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以及整数、小数的互化。

3、体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和计算。

四、复习措施:

1、对本册内容进行系统归类、整理,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在归纳中,要让学生有序、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而系统地思考各类问题,同时对该类型知识进行整合。

2、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复习知识的覆盖面要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强。

3、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的体系,分层、分类,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要深钻本册教材,仔细领会编者意图,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知识现状,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

4、加强作业设计,进行分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学习到不同层次的数学知

识。但绝不搞题海战术,不加重学生负担。复习中的练习设计,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每天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让学生尝试做智力冲浪式的题目,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五、复习课时安排:

1、观察物体......................................................................1课时

2、因数和倍数..................................................................1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1课时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课时

六、复习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重视查漏补缺。要根据所教班级的情况,确定班级的复习计划,对相对比较薄弱的内容要加强复习和练习。

2、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复习题的设计中要十分注意层次性。

3、要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复习过程中去。可采用的一些形式:学生自己出题目练习,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
学生与学生之间去交流与合作。

4、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建立一个优生与一个学困生结对的互帮小组,对学困生的作业尽量进行面批。

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 第6篇

一、复习内容

本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圆和统计的有关知识。复习时建议按各知识点所属领域进行归类,充分利用同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复习,复习时注意纵向深入、横向沟通。具体分类如下:

1、数的世界——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等概念,结合概念的理解练习解方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图形王国——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和圆的相关知识。

3、统计天地——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4、应用广角——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整、测量和简单的实验,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比如简单覆盖现象中的规律、“倒过来推想”的解决问题策略等。

二、学情分析

1、数与代数

本学期数的概念知识较多。如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真分数、假分数、通分、约分等概念,在单项练习中学生完成的正确率相对较高,一旦综合运用错误就较多。计算方面主要学习了解方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其混合运算。由于新教材中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主要介绍的是列举法,对口算和记忆的要求较高,所以导致学生(尤其中下生)在计算时不能很快的找到最小公分母,有时简单地将两个分母相乘,但计算的结果又不约成最简分数。许多同学简算的能力不强,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能把整数中的简便算法灵活的迁移到分数中。

2、空间与图形

本学期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学生能所学的知识进行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进行基本的计算,能计算比较简单的组合图形面积。但是对图形面积以及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统计与概率

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学生掌握比较好。

4、实践与综合运用

本学期主要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
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及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有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不够,有待于在复习过程中加强。

三、复习重难点

1、重点:概念的清晰,如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

2、难点:

(1)提高异分母分数加减及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2)灵活计算图形面积的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课时安排(建议留2周左右时间进行复习)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1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课时

分数加减法…………1课时

圆和统计…………1课时

应用广角…………1课时

综合练习…………2至4课时

查漏补缺……………2课时

五、复习建议

1、重梳理,形成知识脉络

比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与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
分数基本性质与约分、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等的应用;
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的共同本质:即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

2、重应用,提高综合能力

如公倍数与公因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区别,通过画图等方法弄清要求的问题与公倍数还是公因数有关,不可片面的找关键词,如最多、最少等,重在理解。

3、重提高,纵向深入、横向贯通

复习的最后阶段,在各单元知识基本过关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练习,(如书本上117页的第20题)将各单元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自主选择、收集信息,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重反馈,因材施教

(1)精心设计练习题,注重练习题的综合性和层次性,做到练习适量、适度。

(2)加强口算基础题目的练习和易错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减少计算的错误。

(3)针对学生集中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单项练习。(比如约分,由于缺少互质关系的教学环节,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短,练习量少,个别分数不易看出倍数关系要集中练习;
再如分数的意义,学生对“分数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及“分数表示具体的量”容易混淆,可收集这类题型进行专项练习,一一攻克,加深理解;
再比如,求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要注意的是所有练习应该先做后讲,切不可简单地核对答案或先讲再做,在复习阶段要充分暴露问题,找准问题根源,通过变式练习来加深理解。

(4)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做基本练习,优异的学生尝试拔高练习。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建立“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5)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审题、思考的习惯,尤其是后进生更要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比如,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实际应用,个别教师喜欢通过找关键词来暗示学生,如有“最多”二字就是求“最大公因数”,这种方法可能做题的正确率较高,但容易脱离生活实际,一味套题型,一旦问题或条件有变化就无从下手;
再比如,找规律,虽然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式来表示规律,但公式的得出源于实践的发现和数学化提炼,而不能强加于学生,一旦遗忘可通过画一画或操作来重新发现,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再比如,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重点在于通过分数的大小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有的学生比大小后却不能根据所比的内容灵活地解决问题,比如:同样是比较工作效率的大小,若比时间,越少越快;
比工作量,越多越快。)

(6)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和方法。(比如:方程的检验,即要重视书面检验的方法,更要重视口头检验习惯的养成,避免“假检验”,即没有通过计算,直接抄得数;
再比如分数的化简和加减,化简前是真分数但化简后成了假分数,两个大于二分之一的分数相加,结果却小于二分之一等,诸如此类的目测法应该教给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检查。)

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 第7篇

一、学情分析:

我校五年级有两个班,一班22人,二班21人,共43人,其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较强,只有个别学生学习困难。

二、总体目标:

通过期末的复习,把学生本学期所学知识系统梳理一遍,把学生遗忘的知识找回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本学期的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具体目标: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图形的变换、简单统计、长方体和正方体、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图形的变换》复习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及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固定度数后的图形。

2、《简单统计》 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数据算出平均数。

3、《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目标: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休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4、《因数和倍数》复习目标:

(1)使学生系统掌握因数和倍数有关概念,进一步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熟练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各种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3)进一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四、复习内容及要点:

1、因数和倍数:

复习时,要抓住数的整除特征以及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公倍数、互质数等一些重要的概念,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这些内容是以后学习分数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好。

2、分数和意义和性质

复习分数和意义和性质,要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叫做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知道,分数可以表示一个量,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表示;
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在复习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弄清分数与整数、小数的联系,以及分数单位、因分和通分等重要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学习分数的计算和应用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注意使学生弄清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另外,还要注意使学生掌握在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怎样算比较简便,真正提高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计算是复习中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训练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势在必行的。

4、长方体和正方体

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及容积时,除了要掌握好它们的外在特征之外,还要根据已有的空间观念,分清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概念,然后再做习题。在复习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很重要。

5、统计

在复习中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新内容。二是注意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和方法的价值。进一步扩大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6、图形的变换

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及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固定度数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旋转是本节内容的难点内容,应进一步加强学生旋转方面的讲解与动手探索,争取让学生都掌握有关旋转的内容。

五、复习措施:先单元复习再分类性复习

1、认真看书,牢记基础知识,背会理解基本概念。提高做填空,选择,判断题的分析,思考能力!

2、细心计算,格式完整,书写认真!

3、认真读题,审题,按步骤完成图形计算和应用题。认真检查!

4、查漏补缺,数学书上的重点题,争取全部掌握!

5、抓紧时间,做分项和综合试卷,提高学习能力!

6、整理这学期所有的试卷和练习题,强化应试能力。

7、帮助学困生:

(1)组织一帮一的学习合作小组。一个优等生对应一个学困生。

(2)对个别学生单独进行指导。

(3)用课外时间进行辅导

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 第8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期末两个星期的复习,把学生本学期所学知识系统梳理一遍,把学生遗忘的知识找回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本学期的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知识整理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简单统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约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简单统计》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数据算出平均数。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目标: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休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约数和倍数》复习目标:

1.使学生系统掌握约数和倍数有关概念,进一步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熟练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约分、能、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各种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3.进一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三、过程与方法:

1、单元过关,每单元上一节相关知识点的复习课,做适当练习,测验一次,据测验情况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

2、综合复习,考前3—4天的模拟考,使学生适应题型,提高综合能力。

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 第9篇

一、复习大致情况分析

本学期是教学内容比较多而时间又有点比较紧张的一个学期,新授课的教学任务一般要在第17周才能完成,实际只剩不到10天的复习时间。如此情况就更要制定好短期的复习计划。在这之前的新授课学习中,我已考虑到这学期的特殊性,已穿插或渗透一些零散的复习,时不时的让学生自己整理某单元知识点,加深学生记忆印象。或发一些练习题给学生做做操练。总之,学生已经七七八八复习一些。

二、复习指导思想

系统梳理学习内容,抓住重难点复习,实施针对性复习。

三、复习策略:

1.按书本设计基本程序,适当调整,由前到后;
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展开有条不紊的系统梳理;

2.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复习,主要针对第一步复习发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纠正、补救等方面的复习工作

3.综合复习、分层练习,做到在练中复;
在复中练,纵横交错混杂进行。

四、复习进程大致安排:

以下复习安排,只是初步的计划。如果在复习进程中遇到不科学或不合适,会做相应的调整。总之,一切根据学态动向实施复习进程。

五、复习知识要点和注意点

第一部分:复习因数和倍数。教材抓住数的因数特征、质数与合数、公因数、公倍数、互质数这些重要的概念,以判断的形式为主进行复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弄清概念,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这些内容是以后学习分数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知识,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好。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数目不太大的,比较常用的为主,以便于今后进一步学习时应用。

第二部分: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使学生清楚地掌握分数的意义很重要。143页第5题通过几个小问题来复习有关分数意义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什么叫做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要能举例说明。分数可以表示一个量,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表示,例如,4/5米;
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例如每段钢筋是全长的1/5。这些小问题都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144页第6题和练习三十三第4题,是为了使学生弄清分数与整数、小数的联系,以及分数单位。约分和通分以及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都是今后学习分数计算的重要基础,教材通过144页第7、8、9题进行复习,以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教学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1)扩展对单位“1”的认识。

(2)概括分数的意义。

(3)理解“分母”、“分子”、“分数单位”的含义。

第三部分: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注意使学生弄清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另外,还注意使学生掌握在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怎样算比较简便。

第四部分:复习几何和统计。教材在复习几何知识的内容时,着重复习最基本的概念和计算,同时也适当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注意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除了要掌握好它们的形体特征之外,还要根据已有的空间观念,分清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然后再做习题。为了使学生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时,弄清三组长方形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还可以补充一些求一个面或两个面的面积的习题,让学生练习。

第五部分:复习时的注意点: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主要任务: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应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3)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数表示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结果。

(4)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从整数的等分除入手 ,再补充一个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题目作为铺垫,再研究把3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题目。

对一个分数的意义的理解,也得到扩展。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可以有两种说法了。

例如:
3/5吨

(1)把1吨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是 3/5吨。

(2)把3吨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1份,是3/5 吨。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教材安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不能用整数表示时,用分数表示商。P91的例4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P92的例5

●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虽然在第八册中出现过,但是那时主要是要求学生看图根据 数的意义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现在要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 分数大小的比较,并总结出方法。教学时,可从直观图入手,先根据分数的意义,根据所

需分数单位的多少、分数单位的大小,比较出分数的大小,再归纳概括出法则。

(1)要向学生说明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都是在单位“1”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的,单位“1”相同是比较分数大小的前提。

(2)要重视算理的理解,把理说透,在明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法则。教学时,不要急于概括规律,要通过分数大小的比较,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分数单位的理解。

●真分数和假分数

学生在第8册认识的分数基本是真分数(还有分子分母相等的假分数),通过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可以使学生对分数有更全面的理解。

教学可分为以下几步:

① 看图(直观图)写出各分数,其中包括真分数和假分数。(普通教材98)

② 建立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举例、说意义)

③ 通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

④ 观察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倍数关系,认识假分数的两种情况,

把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时,注意帮助学生理解图意。

看图写分数时,P98页的例2的第二个,这种形式的题目比较易错,学生往往写成2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的意义,理解图意。认识到这里是把1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有这样的8份,是8/4 ,不是2 。如果这两个圆没有分份,就用2表示。

关于假分数、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教学时,应让学生尝试探索,通过不同的途径得出结果。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主要途径:

① 根据分数的意义,画图表示结果。

②根据分数单位的个数进行推导

③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计算结果

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也应让学生自己探索,在明理的基础上总结方法。

●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关于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分数大小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分子、分母变化的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使学生在变化中找出规律,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设计逻辑层次:

第一层: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三个分数,并比较大小。

第二层:根据分数意义(直观、操作)或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计算),确定三个分数大小相等。

第三层: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它们的大小却相等? 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

第四层: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观察――两个分数一组;
有序观察:左→右,右→左 (联系――商不变的性质)

第五层:总结概括,完善结论。(补充:0除外)

第六层:沟通联系。(商不变的性质)

●关于约分。

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是分数计算中必须掌握的技能。这一节的知识点主要有2个,一是建立最简分数及约数的概念,二是掌握约分的方法。教学“约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约分之前,应复习有关互质数、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公约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概念,为约分的学习打下基础。

(2)要让学生掌握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概念。约分是一个过程,是把分数化成同原分数相等的、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的过程,最简分数则是一个结果,约分的结果一般是最简分数。但是这不是说只有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才算是约分。

4/12 ―→2/6 的过程也是约分,只不过没有约成最简分数。(约分的结果部不一定是最简分数)

(3)要让学生掌握约分的依据、方法及书写格式。

约分的格式不同于以往的计算,约分时要把分子、分母的公约数记在脑子里,把用公约数除分子、分母所得的商分别作为分子和分母,继续约分,直到约成最简分数为止。

初学约分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就约成最简分数,可逐步约分,熟练后再一次到位。初次练习时,不要提“又对又快”的要求。

●关于通分。

比较分数的大小、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都要用到通分的知识。通分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最小公倍数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这一小节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同时通过通分的教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 第10篇

一、复习内容

本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圆和统计的有关知识。复习时建议按各知识点所属领域进行归类,充分利用同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复习,复习时注意纵向深入、横向沟通。具体分类如下:

1、数的世界——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等概念,结合概念的理解练习解方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图形王国——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和圆的相关知识。

3、统计天地——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4、应用广角——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整、测量和简单的实验,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比如简单覆盖现象中的规律、“倒过来推想”的解决问题策略等。

二、学情分析

1、数与代数

本学期数的概念知识较多。如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真分数、假分数、通分、约分等概念,在单项练习中学生完成的正确率相对较高,一旦综合运用错误就较多。计算方面主要学习了解方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其混合运算。由于新教材中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主要介绍的是列举法,对口算和记忆的要求较高,所以导致学生(尤其中下生)在计算时不能很快的找到最小公分母,有时简单地将两个分母相乘,但计算的结果又不约成最简分数。许多同学简算的能力不强,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能把整数中的简便算法灵活的迁移到分数中。

2、空间与图形

本学期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学生能所学的知识进行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进行基本的计算,能计算比较简单的组合图形面积。但是对图形面积以及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统计与概率

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学生掌握比较好。

4、实践与综合运用

本学期主要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
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及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有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不够,有待于在复习过程中加强。

三、复习重难点

1、重点:概念的清晰,如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

2、难点:

(1)提高异分母分数加减及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2)灵活计算图形面积的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课时安排(建议留2周左右时间进行复习)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1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课时

分数加减法…………1课时

圆和统计…………1课时

应用广角…………1课时

综合练习…………2至4课时

查漏补缺……………2课时

五、复习建议

1、重梳理,形成知识脉络

比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与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
分数基本性质与约分、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等的应用;
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的共同本质:即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

2、重应用,提高综合能力

如公倍数与公因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区别,通过画图等方法弄清要求的问题与公倍数还是公因数有关,不可片面的找关键词,如最多、最少等,重在理解。

3、重提高,纵向深入、横向贯通

复习的最后阶段,在各单元知识基本过关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练习,(如书本上117页的第20题)将各单元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自主选择、收集信息,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重反馈,因材施教

(1)精心设计练习题,注重练习题的综合性和层次性,做到练习适量、适度。

(2)加强口算基础题目的练习和易错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减少计算的错误。

(3)针对学生集中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单项练习。(比如约分,由于缺少互质关系的教学环节,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短,练习量少,个别分数不易看出倍数关系要集中练习;
再如分数的意义,学生对“分数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及“分数表示具体的量”容易混淆,可收集这类题型进行专项练习,一一攻克,加深理解;
再比如,求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要注意的是所有练习应该先做后讲,切不可简单地核对答案或先讲再做,在复习阶段要充分暴露问题,找准问题根源,通过变式练习来加深理解。

(4)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做基本练习,优异的学生尝试拔高练习。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建立“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5)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审题、思考的习惯,尤其是后进生更要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比如,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实际应用,个别教师喜欢通过找关键词来暗示学生,如有“最多”二字就是求“最大公因数”,这种方法可能做题的正确率较高,但容易脱离生活实际,一味套题型,一旦问题或条件有变化就无从下手;
再比如,找规律,虽然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式来表示规律,但公式的得出源于实践的发现和数学化提炼,而不能强加于学生,一旦遗忘可通过画一画或操作来重新发现,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再比如,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重点在于通过分数的大小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有的学生比大小后却不能根据所比的内容灵活地解决问题,比如:同样是比较工作效率的大小,若比时间,越少越快;
比工作量,越多越快。

(6)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和方法。(比如:方程的检验,即要重视书面检验的方法,更要重视口头检验习惯的养成,避免“假检验”,即没有通过计算,直接抄得数;
再比如分数的化简和加减,化简前是真分数但化简后成了假分数,两个大于二分之一的分数相加,结果却小于二分之一等,诸如此类的目测法应该教给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检查。)

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知识点罗列

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

D、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

G、作答。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8、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9、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

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12、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3、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14、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

15、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小数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16、我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第一、二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邮电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

17、身份证编码规则:1-6位数字为行政区划代码,其中1、2位数为各省级政府的代码,3、4位数为地、市级政府的代码,5、6位数为县、区级政府代码。

7-14位为您的出生日期,其中7-10位为出生年份(4位),11-12位为出生月份,13-14位为出生日期,15-17位为顺序码,是县、区级政府所辖派出所的分配码,其中单数为男性分配码,双数为女性分配码。18位为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照统一的公式计算得出来的,其取值范围是0至10,当值等于10时,用罗马数字符X表示。

第四单元:认识分数

18、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19、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

20、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

2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23、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2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a/b(b≠0)

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2.

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还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23、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24、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
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不作要求。

25、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重点在于通过分数的大小来解决实际问题:

如:同样是比较工作效率的大小,若比时间,越少越快;
比工作量,越多越快。

26、一些特殊分数的值。

第五单元:找规律

27、平移的次数+每次框出的个数=方格的总个数

28、平移的次数+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

29、一共有多少种贴法=沿着长的贴法×沿着宽的贴法

30、中间的数×框出的个数=框出的每个数的和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3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

32、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3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34、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

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

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35、比较异分母分数的方法:

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

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

36、球的反弹高度实验的结论:

(1)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2)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第七单元:统计

37、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38、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

①描点;

②标数;

③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④统计时间。

第八单元:分数的加减

39、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计算后要验算。

40、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

41、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
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
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42、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43、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

第十单元:圆

44、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45、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6、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
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
要旋转一周。

47、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48、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49、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50、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画法:

(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

(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51、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画法:

(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

(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52、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53、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54、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读pài)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

55、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 = 2πr

56、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圆÷π r= C圆÷ π÷2

57、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 πr+2r C半圆= πd÷2+d

58、常用的3.14的倍数

59、圆的面积公式:S圆=πr2。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π倍。

60、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圆);
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
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πr)。即:S长方形= a × b

↓ ↓

S圆 = πr × r

= πr2

S圆 = π r2

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长方形=2πr+2r=C圆+d

61、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半圆=πr2÷2

62、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2

63、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
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64、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 第11篇

一、复习内容

本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圆和统计的有关知识。复习时建议按各知识点所属领域进行归类,充分利用同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复习,复习时注意纵向深入、横向沟通。具体分类如下:

1、数的世界——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等概念,结合概念的理解练习解方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图形王国——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和圆的相关知识。

3、统计天地——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4、应用广角——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整、测量和简单的实验,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比如简单覆盖现象中的规律、“倒过来推想”的解决问题策略等。

二、学情分析

1、数与代数

本学期数的概念知识较多。如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真分数、假分数、通分、约分等概念,在单项练习中学生完成的正确率相对较高,一旦综合运用错误就较多。计算方面主要学习了解方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其混合运算。由于新教材中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主要介绍的是列举法,对口算和记忆的要求较高,所以导致学生(尤其中下生)在计算时不能很快的找到最小公分母,有时简单地将两个分母相乘,但计算的结果又不约成最简分数。许多同学简算的能力不强,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能把整数中的简便算法灵活的迁移到分数中。

2、空间与图形

本学期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学生能所学的知识进行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进行基本的计算,能计算比较简单的组合图形面积。但是对图形面积以及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统计与概率

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学生掌握比较好。

4、实践与综合运用

本学期主要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
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及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有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不够,有待于在复习过程中加强。

三、复习重难点

1、重点:概念的清晰,如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

2、难点:

(1)提高异分母分数加减及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2)灵活计算图形面积的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课时安排(建议留2周左右时间进行复习)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1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课时

分数加减法…………1课时

圆和统计…………1课时

应用广角…………1课时

综合练习…………2至4课时

查漏补缺……………2课时

五、复习建议

1、重梳理,形成知识脉络

比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与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
分数基本性质与约分、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等的应用;
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的共同本质:即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

2、重应用,提高综合能力

如公倍数与公因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区别,通过画图等方法弄清要求的问题与公倍数还是公因数有关,不可片面的找关键词,如最多、最少等,重在理解。

3、重提高,纵向深入、横向贯通

复习的最后阶段,在各单元知识基本过关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练习,(如书本上117页的第20题)将各单元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自主选择、收集信息,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重反馈,因材施教

(1)精心设计练习题,注重练习题的综合性和层次性,做到练习适量、适度。

(2)加强口算基础题目的练习和易错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减少计算的错误。

(3)针对学生集中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单项练习。(比如约分,由于缺少互质关系的教学环节,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短,练习量少,个别分数不易看出倍数关系要集中练习;
再如分数的意义,学生对“分数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及“分数表示具体的量”容易混淆,可收集这类题型进行专项练习,一一攻克,加深理解;
再比如,求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要注意的是所有练习应该先做后讲,切不可简单地核对答案或先讲再做,在复习阶段要充分暴露问题,找准问题根源,通过变式练习来加深理解。

(4)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做基本练习,优异的学生尝试拔高练习。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建立“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5)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审题、思考的习惯,尤其是后进生更要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比如,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实际应用,个别教师喜欢通过找关键词来暗示学生,如有“最多”二字就是求“最大公因数”,这种方法可能做题的正确率较高,但容易脱离生活实际,一味套题型,一旦问题或条件有变化就无从下手;
再比如,找规律,虽然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式来表示规律,但公式的得出源于实践的发现和数学化提炼,而不能强加于学生,一旦遗忘可通过画一画或操作来重新发现,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再比如,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重点在于通过分数的大小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有的学生比大小后却不能根据所比的内容灵活地解决问题,比如:同样是比较工作效率的大小,若比时间,越少越快;
比工作量,越多越快。

)(6)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和方法。(比如:方程的检验,即要重视书面检验的方法,更要重视口头检验习惯的养成,避免“假检验”,即没有通过计算,直接抄得数;
再比如分数的化简和加减,化简前是真分数但化简后成了假分数,两个大于二分之一的分数相加,结果却小于二分之一等,诸如此类的目测法应该教给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检查。)

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知识点罗列

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D、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8、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9、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

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12、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3、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14、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

15、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小数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16、我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第一、二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邮电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

17、身份证编码规则:1-6位数字为行政区划代码,其中1、2位数为各省级政府的代码,3、4位数为地、市级政府的代码,5、6位数为县、区级政府代码。

7-14位为您的出生日期,其中7-10位为出生年份(4位),11-12位为出生月份,13-14位为出生日期,15-17位为顺序码,是县、区级政府所辖派出所的分配码,其中单数为男性分配码,双数为女性分配码。18位为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照统一的公式计算得出来的,其取值范围是0至10,当值等于10时,用罗马数字符X表示。

第四单元:认识分数

18、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19、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

20、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

2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23、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2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a/b(b≠0)

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2.

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还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23、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24、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
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不作要求。

25、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重点在于通过分数的大小来解决实际问题:

如:同样是比较工作效率的大小,若比时间,越少越快;
比工作量,越多越快。

26、一些特殊分数的值。

第五单元:找规律

27、平移的次数+每次框出的个数=方格的总个数

28、平移的次数+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

29、一共有多少种贴法=沿着长的贴法×沿着宽的贴法

30、中间的数×框出的个数=框出的每个数的和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3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

32、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3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34、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

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

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35、比较异分母分数的方法: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

36、球的反弹高度实验的结论:

(1)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2)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第七单元:统计

37、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38、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①描点;
②标数;
③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④统计时间。

第八单元:分数的加减

39、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计算后要验算。

40、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

41、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
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
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42、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43、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

第十单元:圆

44、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45、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6、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
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
要旋转一周。

47、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48、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49、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50、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
(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51、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
(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52、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53、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54、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读pài)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

55、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 = 2πr

56、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圆÷π r= C圆÷ π÷2

57、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 πr+2r C半圆= πd÷2+d

58、常用的3.14的倍数

59、圆的面积公式:S圆=πr2。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π倍。

60、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圆);
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
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πr)。即:S长方形= a × b

↓ ↓

S圆 = πr × r

= πr2

S圆 = π r2

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长方形=2πr+2r=C圆+d

61、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半圆=πr2÷2

62、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2

63、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
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64、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 第12篇

一、复习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

二、复习目标:

1、探索轴对称图形及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及旋转图形。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展开图,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4、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6、认识众数及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解决简单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

(一)复习重点

1、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以及整数、小数的互化,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把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

4、体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和算。

(二)复习难点

1、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实际运用。

3、生活中的某些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4、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5、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

四、复习安排:

(一)归类复习。

对本册内容进行系统归类、整理,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在归纳中,要让学生有序、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而系统地思考各类问题,同时对该类型知识进行整合。

1、因数和倍数

知识点:因数倍数意义,找一个数因数倍数的方法,2、3、5倍数特征,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6月5、6日)

知识点: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假带分数,假分数和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的最大公因数,互质数意义,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最简分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分,小数和分数的互化方法。

3、长方体和正方体(6月7日)

知识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长、宽、高,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体积的意义、单位、公式,容积的意义、单位、进率、计算方法。

4、图形的变换、分数加减法、统计、数学广角(6月8日)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将一个图形旋转90度,分数加减法简算,区分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二)综合训练(6月11、12、13日开始)

综合所学知识,重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能灵活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五、复习措施:

加强知识梳理、重点易错题训练、综合练兵试卷、学困生个别辅导。

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 第13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圆和统计的有关知识。

1、数与计算:本学期数的概念知识较多。如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真分数、假分数、通分、约分等概念,在单项练习中学生完成的正确率相对较高,一旦综合运用错误就较多。计算方面主要学习了解方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其混合运算。因为新教材中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主要介绍的是列举法,所以导致学生在计算时不能很快的找到最小公分母,计算的结果也常不能约成最简分数。许多同学简算的能力不强,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能把整数中的简便算法灵活的迁移到分数中。

2、空间与图形:本学期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学生能所学的知识进行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进行基本的计算,能计算比较简单的组合图形面积。但是对图形面积以及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统计与概率: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学生掌握比较好。

4、实践与综合运用:本学期主要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
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及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题。有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不够,有待于在复习过程中加强。

二、复习内容:

(一)数与代数 认识分数

(二)空间与图形 圆

(三)统计与概率 复式折线统计图

(四)实践与综合运用确定位置

三、复习重难点:

1、复习重点:概念知识的灵活应用。

2、复习难点:

(1)提高异分母分数加减及混合运算的正确率,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2) 灵活计算图形面积的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复习措施:

1、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渗透必要的复习方法、数学思想,注重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2、精心设计练习题,注重练习题的综合性和层次性,做到练习适量、适度。

3、加强口算基础题目的练习和易错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减少计算的错误,增加练习的次数。

4、针对学生集中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复习试卷,采用先做后讲再强调,再反复、变化练习,提升学生解题的能力,注重复习的反馈。

5、找准问题,分类辅导,分层练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做基本练习,优异的学生尝试拔高练习。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6、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审题、思考的习惯,逐步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

7、建立“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五、复习课时安排: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1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课时

分数加减法…………1课时

圆和统计…………1课时

应用广角…………1课时

综合练习…………5课时

查漏补缺……………2课时

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 第14篇

一、学生情况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从现有情况看,本人所任教的五年级(2)班优等生开始增加,落后面缩小,其中有8名左右的学生,数学学习还需加强辅导,有4名学生数学学习难度很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自学、观察、操作、分析、表达、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学习中的发现能力还需培养。

二、复习内容

1、图形的变换;

2、因数与倍数;

3、长方体和正方体;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6、统计。

三、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1、进一步掌握以下基本知识。

①掌握图形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特征和变化,正确认识这三种图形。

②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
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概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掌握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③掌握长方体(含正方体)的特征;
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
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求长方体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方法(公式)。

④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含带分数),掌握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掌握最简分数、约分和通分的意义以及约分、通分的方法;
掌握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⑤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⑥掌握“众数”的意义及其与“平均数”、“中位数”的联系,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2、形成以下基本技能。

①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②能正确找出一个自然数的因数、倍数,正确判断100以内自然数中的质数和合数,会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含立方体)的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含容积)。

④能正确进行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约分和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⑤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⑥能从一组数据中找出众数,能半独立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3、能正确分析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①生活中与“因数、倍数、质数、合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②关于长方体(含立方体)的稍有变化的实际问题:无盖(无底)、侧面积(通风管道)、涉及计量单位不同的、转化为质量的、展开图及其设计制作的、拼搭式的、具有等量转化性质的等。

③关于求“分率”与分数大小比较的实际问题。分数加减问题(以两、三步为主)。

④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相关分析。

4、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与自我探究能力。

5、培养学生树立合作、互帮、集体等观念,引导学生养成自觉、认真复习的良好习惯。

四、复习形式

1、结合课本“总复习”分单元复习,适当沟通有关的知识。

2、对分单元复习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组织针对性复习。

3、适度综合练习,查漏补缺。

五、时间安排

1、分单元复习:6—8课时。

2、针对性复习:2—3课时。

3、综合练习:6—8课时。复习时间总体上安排2—3周。

六、相关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依靠学生主动复习相关知识,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复习交流、讨论,尽可能引导学生自行解决基本知识的复习。

2、教师针对学生实际,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如有关容易引起审题错误的、一题多法的等。

3、复习中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但注意不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练习中着重培养学生认真答题的态度和一丝不苟解题的习惯。

4、对于“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学生”,准备继续通过互帮小组,为其补习最基本的“双基”,不搞“一刀切”,以免影响他们的“心理”。

5、适当编制一些“发展题”,用以开发学有余力学生的“创造思维”。

6、重视解题策略的训练,引导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策略能力。

7、注意调动学生积极的复习热情,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复习

推荐访问: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