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电算化论文14篇【完整版】

电算化论文14篇【完整版】

时间:2023-07-19 14:36: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电算化论文第1篇一、前言目前,财务管理工作是决定很多领域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工作,随着社会各界对电算化会计工作认识的增强,很多领域都使用电算化技术进行了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处理,并将电算化作为提升会计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算化论文14篇,供大家参考。

电算化论文14篇

电算化论文 第1篇

一、前言

目前,财务管理工作是决定很多领域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工作,随着社会各界对电算化会计工作认识的增强,很多领域都使用电算化技术进行了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处理,并将电算化作为提升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方法。

二、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1、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程度

目前,很多财务管理工作在缺乏规范性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在透明度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使得很多的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在规范化建设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

此外,在很多财务管理工作的设计依然依靠行政性体制的运行特点加以设计,非常需要通过会计电算化的方式进行规范程度的提升。将会计电算化的模式和技术引入会计工作领域,可以使会计工作在运行的过程中得到规范性程度的有效提升,并且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应对管理模式的优化。

财务管理工作规范程度的提升还能使工作人员有效的避免受到人为因素的不利影响,使很多的人情问题可以使用电算化技术的运行特点进行规避,避免财务管理人员出现人情和业务难以兼顾的尴尬局面。

2、提升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质量

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即需要依靠会计业务的效率,也需要保证全部的会计工作都能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得到制度的优化,使财务管理业务可以凭借技术优势提升实践价值。

此外,要结合当前计算机体系运行过程中的技术特点,对所有的记账体系和转账体系进行完整的分析,使全部的管理性质的业务都能在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带动下进行管理业务的完善,提升会计工作的整体价值。

三、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工作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存在不足

目前,很多会计人员在执行业务的过程中,并没有对电算化工作进行完整的学习,使得很多会计电算化领域的最新理念和技术不能在电算化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得到完整的贯彻。造成很多的新型电算化工作并没有在会计团队内部得到完整的执行。

还有一些会计工作团队的老员工对传统的会计工作技艺具备很强的自豪感,并不希望会计工作在技术层面被更新的体系模式所取代,最终导致很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推进难以在财务管理团队内部获得较为完整的支持。

此外,一些会计工作的人力资源方面并不十分紧张,使得很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执行并不能在人力资源紧缺的危机倒逼之下得到快速推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理念的普及。很多会计电算化的改革工作需要在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各个方面消耗一定的经济成本。因此,在会计电算化尚未在成本控制方面形成较大优势的情况下,很难引起财务管理团队全体成员的重视,也无法推进会计电算化普及质量的增强。

2、会计领域工作人员存在素质不足问题

会计岗位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的人员的素质建设水平。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很多会计工作人员很难在电算化业务的执行过程中得到专业技能的正规培训,使得工作团队的培训工作很难得到全面的完善。

此外,一些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对会计电算化创造的高效率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很多的会计工作很难在进行培训制度设计的过程中进行信息资源价值的有效控制,最终使得很多的会计工作难以在经济利益的带动下实现培训机制的完善,无法切实增强全体会计工作人员在电算化工作领域的综合素质。

3、会计工作存在基础薄弱问题,缺乏足够资金支持

目前,很多会计工作团队的进行电算化技术改革的过程中,即需要对电算化工作执行过程中的诸多硬件设置进行购置,也需要对电算化工作过程中的诸多原有资源进行处理。

因此,在分析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的过程中,诸多业务都有可能在会计制度的影响下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且造成很多会计工作难以按照规范的方式进行会计机制的构建。

还有一些会计工作在资金方面需求较少,而资金支持依赖上级主管部门的拨付,如果会计工作并不能保证在资金方面具备足够的独立性,则会影响会计工作的电算化技术引进过程中的资金保障,不利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全面普及。

四、会计电算化实际应用的建议

1、提升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识程度

首先,所有的会计工作人员要从现有的工作环境中探索构建交流机制,使会计电算化的执行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保障下进行会计工作者思想认识的提高,以便全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可以在高水平的思想认识保障下实现各项改革工作的有效执行。

另外,要从财务管理团队内部的绩效考核体系出发,将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力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项重点内容,使全部的工作人员都能在会计电算化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进行工作内容的设计,并且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在电算化模式的有效带动下实现电算化体系的逐步深化。

2、科学调整财务管理岗位,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要在会计工作团队内部实施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机制的构建,使全部的财务管理人员都能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将理论知识更好的使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细节当中。

另外,要在企业内部实施财务管理工作岗位的科学设计,使具备较高管理职权的工作岗位能够在管理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制约,以便全部的管理工作都能在相关风险性因素的影响之下实现管理质量的提高。要按照当前的数据分析机制构建情况,对财务风险方面的防控机制进行完善,并将会计工作者的培训机制同风险防控机制进行对接,使会计电算化工作可以更好的进行经营成本的控制,并保证相关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在决策机构的影响下进行有效的运行,提升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应用质量。

另外,要在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中进行延伸性制度的设计,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岗位能够有效的进行优秀工作人员的选择,并使更加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在相关优越制度的引领下率先选择财务管理工作岗位,以便全部的管理岗位都能在社会范围内进行人力资源的供给,使财务管理团队构建能够同专业会计领域相媲美。另外,要按照现行激励机制的具体价值,对各个管理岗位进行选拔机制的科学构建,使所有的工作都能在良好的管理机制下实施运作,增强会计管理团队的人力资源管控质量。使会计管理岗位的设置可以在制度的调整过程中实现优化处理。

3、巩固会计工作基础,增强资金支持

首先,会计工作团队的领导人员要加强对电算化业务的关注,使一切工作设计方案都能在执行的过程中将电算化技术的引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保证所有的会计工作都可以在领导层的有效协调之下实现运行质量的提升。

其次,要从会计电算化工作执行过程中的资源特点出发,对所有的会计工作体制基础进行设计,保证所有的会计工作都能在良好的体制支持下实现运行质量的有效控制。要从当前的资金需求入手,对会计工作团队在技术改良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具体资金处理方案进行设计,以便后续的资金支持体系能够在资金体系的有效支持下实现会计工作环境的完善。

此外,要结合现有的会计工作制度建设特点,对全部资金支持机制进行制度层面的设计,使会计电算化能够凭借明确的制度实现资金的有效供给。

五、结论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执行,不仅可以使会计工作得到运行效率的提高,也能使会计工作的准确度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强。因此,对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完整的分析,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设计研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执行质量。

电算化论文 第2篇

摘要:财务报表是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信息的重要载体。编制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用友UFO报表管理系统能帮助用户及时、方便地编制需要的各种会计报表,为报表使用者和分析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会计信息。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一直是个难点,我们可加以探究和分析,依据财务软件提供的项目核算辅助功能以及现金流量项目函数,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较快地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尽可能发挥软件最大效用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
会计电算化;
用友ERP财务软件;
UFO报表

1现金流量表的理论背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布了《第7号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由此,编制现金流量表已成为国际通行的惯例。我国于1998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准则》规定公司除了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外,还要以现金流量表来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并在2006年重新颁布了新的现金流量表准则(即会计准则31号)。现金流量是指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数量。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公司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产生影响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对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为债权人和投资者提供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外更加真实有用的财务信息,使公司的财务状况更加透明。财务分析者通过结合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才能对企业经营资产真实效率和创造现金能力做出准确全面的判断及预测。[1]

2用友ERP财务软件的UFO报表

用友财务软件的UFO报表管理系统提供了设置各种报表格式的功能和种类丰富的专用函数,用户可以方便地从总账系统、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等各子系统提取数据生成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UFO报表管理系统业务处理流程。用友财务软件的UFO报表管理系统虽有现金流量表模板,但很多电算化的教材或相关书籍都未提及相关的操作步骤,造成很多软件操作者对这部分的软件应用较茫然。下面结合用友U8.61版软件操作,探究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3利用UFO报表管理系统模板编制现金流量表

3.1总账系统的基础设置

3.1、1设置(或指定)现金流量科目

只有先设置(或指定)现金流量科目,系统在数据处理时才能予以识别和正确归集,将相关的科目发生额记入现金流量表。其设置(或指定)过程为:进入总账“会计科目”界面,点击“编辑”中的“指定科目”菜单,选择“现金流量科目”,把“待选科目”列表中需要进行现金流量登记的科目(如“库存现金”现金科目、“银行存款”银行科目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科目),选到右侧的“已选科目”列表中。

3.1、2设置现金流量项目

进入总账“项目目录”界面→“项目档案”,在“项目大类”处选择(或增加)“现金流量项目”大类,把“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设置成现金流量项目的核算科目,然后进入“项目目录”的“维护”界面,可以使用“增加”、“删除”功能对项目进行维护。用友软件对此内容已做了基本的预置,我们可以根据新会计准则进行增减处理。

3.1、3总账参数设置

进入总账→设置→选项→凭证界面,勾选“”选项,这样我们在填制凭证涉及现金流量科目时,务必将现金流入流出信息录入到现金流量项目中,否则系统会提示凭证不能保存,给操作者(制单人)一个警示,这样就避免了系统数据信息归集的遗漏。[3]

3.2日常核算业务处理

我们对日常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的时候,需要进行现金流量的指定。如果事先进行了取数关系定义,那么系统会自动归集填入现金流量项目。如果没有事先进行取数关系定义,那么当我们录入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时,系统会弹出现金流量录入界面要求我们进行现金流量的指定。我们以一个典型业务为例:企业于2014年1月16日销售一批产品80000元,增值税率适用17%,款项转账收讫。制单人对此业务进行凭证录入处理。

3.3启用用友UFO报表模版编制现金流量表

我们在完成上述设置和所有业务凭证录入后,就可以启用用友UFO报表系统来编制现金流量表了。我们可以直接使用预置好的报表模板,也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定制报表模板,并可以将自定义的报表模板放入系统模板库中,以备随时调用。[4]用友UFO报表系统虽然提供了现金流量表模板,但并未给出完整的取数公式,需要我们用户自行定义。[5]具体操作步骤:

3.3.1建立现金流量表在UFO报表系统中,执行“文件—新建”命令,进入报表“格式”状态窗口,打开“报表模板”对话框。在“您所在的行业”和“财务报表”栏,选择“2007年新会计制度科目”及“现金流量表”。

3.3.2设置关键字关键字应采用系统提供的定义关键字功能定义,而不是在“格式”状态下直接录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调用的U8。61版软件系统中的报表模板,在A3单元已经录入了“编制单位”,所以应该先做删除而后定义关键字。在报表格式状态窗口中,选中A3单元,执行“数据—关键字—设置”命令,打开“设置关键字”对话框,把“单位名称”设置成关键字(“会计期间”系统已默认关键字设置)。

3.3.3在报表“格式”状态窗口中定义项目取数公式,取数公式fx的函数格式为LJXJLL。

3.3.4在报表“数据”状态下录入关键字(单位名称及会计期间),并做好关键字偏移,然后重算表页。至此,一张计算完毕的XX公司X年(月)的现金流量表即可生成。

4结语

财务报表是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信息的重要载体。编制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用友UFO报表管理系统能帮助用户及时、方便地编制需要的各种会计报表,为报表使用者和分析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会计信息。[6]在三大财务报表之中,相对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一直是个难点,我国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甚至对此不做考核要求。我们可以探究和分析,依据财务软件提供的项目核算辅助功能以及现金流量项目函数,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较快地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尽可能发挥软件最大效用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电算化论文 第3篇

摘要:相对于传统会计专业来讲,当前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讲,由于传统教育理念、模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其教育水平,其教师必须要探索出更科学、新颖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
实践教学;
创新思路

前言: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综合素养要求的逐步提升,也给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挑战和契机。而怎样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会电人才也是目前各中职院校应考虑的首要问题。另外,再加上各高校的不断扩招,不仅导致中职生源的大量流失,生源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为了全面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必须要探索出更加适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一、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结合当前市场需求,以及会电专业各层次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通过修订、完善教学计划于课程标准,来进一步优化其课程内容与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应注重专业培养与素质教育的有机整合。中职院校在教育培养人才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与其相关知识内容相适应的道德理念、情操,以及基本素养的培养发展。为了更好的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与技能,应适当开展一些经济政治、职业道德,以及数学、体育等一系列关于职业道德、学习能力素质的课程。其次,应结合工作过程来进行课程设置。会电专业课程体系来源于企业,又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中职院校应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适当的融入一些基本、专业,以及岗位方面的技能课程,以此来确保学生能够在走入岗位后,以最短时间适应企业工作需求。再者,科学安排课程课时。在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过程中,各中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现有条件,适当的增加一些实验课程,并尽可能的将其与理论课程的比例维持在1:1,以此来增强实践教学,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技能练习时间,从整体上提高中职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应对市场需求做出全面调查,尤其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要考虑到当前行业人才知识、技能结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整合其培养方案与具体岗位需求,从而建设出科学、完善的会电展业实践教学体系。其教学体系主要可划分为综合实训与分阶段实训。首先,综合实训,主要涉及到校内模拟实训,以及社会与顶岗实习,校内综合模拟主要是将企业实际经济业务作为实训资料,而在企业会计环境中,主要是结合会计职业岗位分工,从审核原始凭证一直到登记账簿,以及报表的编制开展较为完整,且综合性较强的会计业务处理训练。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岗位方面的合理分工,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需承担的业务,进而对会计业务的整个流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掌握,加深其对相关知识的深刻理解,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核算能力。其次,分阶段实训。这方面的实训内容主要设包括认知、会计电算化,以及手工会计等方面的模拟实训,其中主要涉及到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的学习探究。认识实训主要是带领学生前往具体工作、理论知识场景进行体验,让其在此过程中,对会电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也对该专业的整个实践操作流程,及其在单位经济活动中的所处地位有更准确、全面的认识。手工模拟实训着重培养的是学生掌握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告等方面的基本方法,从而对相关基本理论概念、方法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会计电算化实训着重培养学生的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对各种会计软件的熟练运用。

三、注重会电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应注重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中职院校的教师通常都是在毕业后直接上岗授课的,大多都没有实践教学经验,这也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水平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的关键原因之一。对此,必须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通过学历提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形式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或者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来为教师提供更多挂职锻炼的机会,以此来促进其业务水平的逐步提升。其次,应积极聘用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来本校进行兼职。中职会计专业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着很高要求,为此,学校可以着重聘一些技能过硬,且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来充实师资队伍,并以此来对师资队伍结构进行不断优化。

四、加强实训与实习基地建设

首先,应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室。校内模拟实训室的建立主要是将企业各种业务、管理活动有机整合在某实训室内,进而让学生在实训室中,利用较短的时间来对财会专业知识、技能进行全面学习与掌握的环境。其建立内容主要涉及到硬件、软件两部分内容。结合财会工作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各中职院校在设立模拟实训室时,可以为学生模拟出当前各企业的实际办公环境,并进行分岗设置,以此来让学生对具体的工作流程、规范有更准确、全面的认识。而在实训室外围可以进行税务局、银行等财务会计工作中可能会接触到的一系列外部环境,以此来培养、锻炼学生对外业务的操作水平。其次,注重校企合作,构件校外实训基地。各中职院校应结合自身教育发展需求,不断加强各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准确把握企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进而对当前的教育培养模式做出适当调整,也为学生传授更加新颖、适用的专业知识,以此来不断增强学生未来就业中的专业价值。另外,学生也可以获得更多顶岗实习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实践操作、处理业务的经验。

结语:

综上所述,各中职院校及其会电专业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实践教学创新研究,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推动会电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新颖、丰富理论知识的开发与传授,还应注重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模式等方面的设计与创新,进而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在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培养出更多新颖、优秀的会电人才。

参考文献

[1]石林艳.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8):283-284.

[2]冯洪江.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3):46.

[3]李玉建.中专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施[J].学周刊C版,2013,(4):11

电算化论文 第4篇

摘要:在网络经济时代,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账的基本方式。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人们的思想上、法制上、软硬件上及安全措施等方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研究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在这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通过财政部认可的软件就有40多种,加上各省财政部门认可并使用的,总计达200多种,再加上各企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更是不胜枚举。许多会计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轨道,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还很低,约80%的企业还处在手工记账阶段的实际情况下,这就迫切要求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从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单位的经验教训及将要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来看,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充分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尚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重要性。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二)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

近几年不少财务软件厂商基本是一套软件使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考虑不够,导致不少施行电算会计的单位,仍要会计人员做大部分的辅助工作,致使一些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处于观望之中。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体积大, 企业难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等等,而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看,其材料、工资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另外,一个公司购买的会计软件是不能与从另一个公司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的,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不能与企业内其它管理子系统(库存、销售、人事等)集成融为一体,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三)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很多时候,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例如成都某公司计算机被盗,内存价值百万元的资料而无任何加密防范措施,该公司的损失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本身的价值。而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难如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 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四)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许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从而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会计数据盘的备份和清理不规范。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应及时备份硬盘数据,并且每次备份不少于两套,分两地存放,按时清理磁盘备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除过期数据。但一些单位对会计数据备份管理未形成制度,随意性大,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将无法恢复。

(五)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制度没有作相应的修改。

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账户设置、账户登记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系统设计、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财务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由于会计电算化的运用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大多数单位把主要精力放在软件使用上,财务会计制度的滞后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六)会计软件的开发没有考虑国际化。

随着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对外贸易不断增加,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强,而我国财务软件还不具备有多国语言、多种货币处理能力,而且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有些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还有更深层次的会计文化问题,使得我国会计软件不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

(七)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偏低。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

二、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及理论认识。

会计电算化,顾名思义就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我们应当而且是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二)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并与市场细分相结合。

财务软件协议可以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譬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使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以被识别、被接受,这样不同软件系统下的数据可以直接使用,不必再作处理,这样可降低对操作员的要求,也可使不同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建议按农业、工业、商业、外贸、金融、行政机关、科研单位的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这些行业的不同的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如银行的流动资产、施工企业的产成品等,分别根据其行业不同或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模块。

(三)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安全要建立必要的防护措施。

在财务软件中增加安全功能,建立预防病毒的安全措施及必要的技术防护措施。会计电算化软件各层数据处理应层层设防,在软件功能上增加必要的提示功能、检验功能和限制功能,要防止操作失误造成数据破坏,操作人员进入系统要设置口令和密码,以防无关人员非法进入。在系统中应建立起操作日志,记录所有人员对系统所做的操作,包括操作的时间、操作人员姓名、操作内容等,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可以依据操作日志所提供的线索,对有关人员进行核查。为了防止病毒的.侵袭,要坚持使用正版软件,不能使用盗版或来路不明的软件,对外来的软盘要先进行病毒检测,方可在计算机中使用,在计算机中装入防病毒软件,这样在开机时进行时实控制,对硬盘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并杀死病毒;定期备份数据和文件;不打开和阅读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等。此外,要建立必要的技术防护措施。为了防止非法用户和黑客的侵入,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采用身份识别系统等技术防护措施,将非法用户拒之网络之外,面对重要商业秘密泄密的问题,可以对软件的重要信息采用加密技术,以防重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泄露。

(四)要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应做好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还要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工作,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同时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即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在长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我们所调阅的会计档案会有下述两种情况,即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或不一致。前一种情况只需将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后一种情况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五)建立一致的会计电算化协议。

应由相关的上级组织部门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协议,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同时,企业管理电算化软件的良好运行,不仅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有效应用系统,还需要生产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高层领导参与和配合,特别注意企业管理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衔接,以保证数据的共享。

(六)使系统开放并使软件具有国际水准。

这就要加强自身软件的更新和完善,使得我国会计软件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研究如何从我国会计文化的传统出发,兼顾西方会计文化,开发出适应全球范围的会计软件。

(七)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要求财会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各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施行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能有效的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使他们能从简单复杂而又枯燥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精力从事更主要的管理和决策工作,从而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使会计的两个主要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能更有效地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等等。

但如果我们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上诉问题不重视或不及时解决,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实践中的作用和发展;如果重视并及时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必然会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更远层次的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为提高各级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参考文献:

1朱爱亚.谈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J].财务与会计,2003,5

2毕树俊.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3,9

3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燕惠兰.经济信息概论[M].成都:西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5黄正端.会计信息系统[M].济南:济南大学出版社,2004

6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袁树民.电算化会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电算化论文 第5篇

摘要:管理会计兴起于十九世纪早期,在为企业提供管理信息、预测资金需求、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以及倡导人本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凭借其特有的优势,仍将继续推动企业管理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管理会计;
企业管理;
作用改革

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这与我国长期坚持的市场经济发展战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市场经济的活跃和发展在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不断的发展、壮大、增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掌控,管理会计便是顺应这种经济大背景的需要应运而生并发展起来的。

1、管理会计概述

从管理会计的起源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早期当时的企业管理层对于内部计量的运用,那时的企业管理层对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已经非常鲜明,并且这种认识已经波及到了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这便是后来业界常说的所谓“管理运动”。业界一般认为管理运动是发生在美国的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管理运动对市场经济的贡献在于为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构建了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科学框架。科学管理是管理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科学管理在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机会的同时,也为成本会计实务及技术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比如当时的一些企业为了能够衡量出内部生产过程的效率,在市场交易信息之外对企业内部的特定管理信息也提出要求。从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情况来看,大致是发生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此后我国便进入了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新的经济建设时期。

由此看来,我国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经历了市场环境下的激烈的企业竞争阶段。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经济建设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企业管理层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管理会计的概念来看,所谓“管理会计”,也叫“内部报告会计”,英文称之为“Management Accounting”。管理会计的主旨在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管理会计试图借助一些专门的方式方法,把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和其他资料糅合在一起予以加工、比对、整理和报告,从而借此为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各种经济活动的实施、规划与控制提供依据,并借此也为企业决策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可见,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管理会计是企业实现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最有效的工具。因此,无论是对于企业管理还是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都越来越重要了。当管理会计的作用在企业得到有效的发挥时,就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资源实施最优配置,实现对企业对各项经济目标(如利润目标、收入目标、成本目标等)的预测与确认,调动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进而帮助企业管理者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管理会计采用的是一种分析性的工作方法,运用的是一种动态化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方法对于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1提供管理信息

管理会计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为其内部管理提供综合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中有经过加工改造后的财务信息也有特定的非财务信息;
有会计工作的信息也有统计工作的信息;
有可量化的信息也有非量化的信息;
有精确的信息也有粗略的信息;
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信息也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信息;
有技术方面的信息也有经济方面的信息;
有有形的信息也有无形的信息;
有资本的信息和非资本的信息以及实际的信息和预计的信息等等,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就可以为企业的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2预测资金需求

经济决策是影响企业管理绩效的重要环节,科学的经济决策要求应事先对企业的经营资金有一个明确的预测,以防止因资金流的不畅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如果企业的资金运作出现失误,那么后期的管理风险必将大增,而这恰恰是管理会计的长处。管理会计在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处理计算后,具备了预测企业资金总需求量、追加需求量以及增长趋势的功能,这样一来企业领导层就可以借助管理会计的这种功能对企业的资金需求变化情况及早做好应对准备,从而为企业争取到调配资金所需要的时间,保证企业资金流的稳定持续,保证企业市场运营的不被影响。

2、3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是关系到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课题,是企业维系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依托,同时成本也是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成本管理的目的是要为企业实现总体经营目标提供服务,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各种所需的成本信息,使经营决策者能够在经营管理中实施对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不同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成本目标也各不相同,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成本目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密不可分。当前市场环境下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中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会计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其设计出恰当的投资规模,为其找到投资的最佳切入点,这样企业就可以在现有条件下争取到最好的投资回报和最低的成本支出。

(二)管理会计可以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为企业设计出恰当的生产规模和销售规划,这样就避免了企业不必要生产成本投入现象的发生,并且管理会计还可以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帮助促进企业产品功能的改进,提高产品的市场应用价值,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三)管理会计可以在对内外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基础上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性导向,让企业的研发目标更加明确和清晰,让企业的研发成本更加贴近实际需要,使企业研发带来的收益大于企业研发成本的支出,这就既避免了企业盲目增加成本投入又避免了企业盲目压缩成本支出。

(四)管理会计可以利用其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的优势帮助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优配置,有助于企业在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配置之间做出最佳的选择,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企业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

(五)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出发点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把企业在市场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降至最低,因而需要企业决策层在降低风险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良好的风险管理策略有利于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作出正确的决策,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通常情况下企业在风险管理工作中都会以组合式的投资方式的来分散可能发生的投资风险,这与我们常说的“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同出一辙。管理会计依据其对企业内外部经济信息强大的处理分析能力,能够很好的帮助企业分析其组合投资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1)表现为管理会计能够对企业的潜在投资意向进行分析和预测;

(2)表现为管理会计能够计算出企业潜在的投资组合中的各种期望值及其关系;

(3)表现为管理会计能够规划出企业各种投资组合中的最佳方案;

(4)表现为管理会计能够帮助企业规避竞争激烈的项目,规避投资中的盲目性,降低企业组合投资中的风险。这一点是由于管理会计的市场分析功能使然。除了上述重要作用,管理会计在企业人本管理方面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管理会计在企业人才管理方面表现为侧重于对员工价值的研究,这就为企业的人才需求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信息,也使企业人才的优势得到最佳发挥,从而充分调动起了企业员工为企业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得到光大。

参考文献:

[1]杨利红,杜丽丽.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状分析[J].财会通讯,2012,(9).

[2]苏鹏.对如何发挥管理会计在经营决策中的作用探讨[J].商,2015,(32).

[3]庞剑华.管理会计为企业经营创造价值的问题探索[J].财会学习,2016,(21).

电算化论文 第6篇

提要:蓝海战略管理会计在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的同时,要实现价值创新的目标,必须改变原有的指导思想、思维方式,遵循新的程序重塑管理会计体系。蓝海战略管理会计是蓝海战略与战略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它贯穿创意经济全过程,是战略管理会计的新发展。

关键词:蓝海战略;
战略管理会计;
创意;
价值创新

21世纪创意经济在全球蓬勃发展,并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词汇。创意经济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明显的主导地位。它不仅为企业提供创新发展思维和模式,也为企业实现价值创新开启了广阔的蓝海。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就曾大胆预言:主宰21世纪商业命脉的将是策划,因为资本时代已经过去,策划时代正在来临。而会计管理作为经济策划的一部分,是创意经济所不能够缺少的一种科学方法与手段,对创意经济的成长和增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蓝海战略及其管理会计理论

(一)蓝海战略的价值创新内涵。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钱金和勒妮莫博涅教授于2005年出版了《蓝海战略》一书,在战略管理学界与企业界获得巨大反响,被誉为“为全球的企业界寻求新的战略手段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范式”。该书将市场分为“红海”与“蓝海”。“红海”是一种市场竞争者战略雷同、市场趋于饱和、平均利润率极低的行业,企业在其中进行着你死我活的竞争。而“蓝海”则是指未被开发的行业,其中竞争对手很少,平均利润率很高,能给企业带来迅速而高效的价值增长。蓝海战略的基石是价值创新,蓝海在创新的同时,以提升企业价值和客户价值,并实现企业自身价值飞跃为目标。

(二)蓝海战略管理会计。蓝海战略管理会计是蓝海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是战略管理的延伸和发展。因此,蓝海战略管理会计将会因蓝海战略与管理会计的结合应运而生,构建蓝海战略管理会计模式是未来管理会计发展的重要领域和方向。

1、构建蓝海战略管理会计模式的现实意义。蓝海战略管理会计是蓝海战略深入发展的结果,它有利于企业创造经营管理新模式,有利于企业树立战略管理新理念。蓝海战略管理会计能促使企业进行价值创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2、蓝海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蓝海战略强调企业应通过价值创新,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实现持久的获利性的增长。因此,蓝海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是管理人员在价值创新和不断创意的基础上运用专门的方法帮助企业进行战略分析,制定战略规划,评价战略业绩,从而实现企业持久的、获利性的增长。

二、创意经济———开启企业“蓝海战略”的钥匙

(一)创意经济的概念。

自从英国政府1998年正式提出“创意经济”的概念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创意立国或以创意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创意产业已经被提到了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战略层面。所谓创意,是经济主体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而获得的,对某种潜在获利机会的原创性识别与认知。这是一种原创性的知识,它既可以是某种点子、想法,也可以是某种策划、思路或解决方案。而创意经济是指在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新阶段,以人的创造力即创意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平台,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并把创意物化,形成高文化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以提升经济的竞争力和生活质量为发展方向的新型经济形态。

(二)连接创意经济和蓝海战略。蓝海战略的基石是价值创新,蓬勃兴起的创意经济,不仅为企业提供创新发展思维和模式,也为企业实现价值创新开启了广阔的蓝海。从研究“创意”本身,逐渐延伸到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组织和生产活动,即“创意产业”、“创意资本”,又拓展到以创意为基本动力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组织,逐渐聚焦在具有创意的人力资本。

1、创意经济创造观念价值。价值创新要通过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价值元素来实现。价值是与需求联系的,需求是推动价值形成的原动力。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产品价值系统由功能价值和观念价值两个部分构成。功能价值是消费者为满足自己基本需要时愿意支付的价格部分。观念价值是主观的、可以体会和感受的无形附加物,因文化创意渗透而生,是附加的文化观念。于是生产者让产品成为文化意义的承载者,也就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观念价值,开辟了企业产品价值提升的蓝海。

2、创意经济创造新市场。创意经济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广泛的融合性,即它能与各行各业相互融合、渗透。这种融合就把技术、文化、制造和服务融为一体,既有利于产业的延伸,又大大拓展了产业的发展空间,同时还能够创造新的市场。特别是文化创意为产品和服务注入新的文化符号要素,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价值元素,从而也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市场蓝海。

3、创意经济创造新产业。创意经济开辟“蓝海”中的功能还体现在,由于创意经济发展能够打破传统产业界限,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价值的新型产业群重塑了现代产业体系,不仅产业价值倍增,也为区域品牌价值的提升打开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创意经济的发展告诉我们,“人类的认识不仅能够改变财富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人类的思维还能够创造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把规划变策划,把创意变生意,把智慧变实惠。

三、基于创意经济基础上的蓝海战略管理会计

(一)创意经济中管理会计的运用。

创意经济中管理会计的运作始于项目周期的第一阶段,并随着项目的进展不断延伸,贯穿创意项目整个过程。在创意经济过程中创意策划人员通过对创意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对创意活动的整体战略和策略进行运筹规划,从而对提出决策、实施决策、检验决策的全过程作预先的设想。以便充分运用自有资本,巧妙利用社会资本和国内外风险投资,在资本运动的时间、空间、结构三维关系中选择最佳结合点,以获得满意与可靠的投资回报。这本身便具有蓝海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

(二)创意经济基础上的蓝海战略管理会计

1、创意项目可行性研究。

创意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按照投资决策程序要求,在投资决策前对与项目有关的市场、资源、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所进行的全面分析论证和综合评价,是一种选择最佳投资项目或投资方案的科学方法。一个好的创意项目不仅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更要分析其经济上是否可行。首先,分析项目形成的相关成本,如研发过程中成本、投资成本等;
其次,分析项目未来可能带来的收益;
最后,将收益与成本进行比较,估算出净收益,作为项目取舍的标准。不仅如此,一个创意项目可行性研究必须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从技术、经济角度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科学预测,为项目决策提供公正、可靠、科学性的投资意见。

2、构建具有商业可行性的蓝海管理会计战略。

在价值创新蓝海战略下,管理会计必须改变原有的指导思想、思维方式、工作程序等一系列内容,遵循“评估买方信用———制定战略价格———确立目标成本——排除接受的障碍”的程序重塑管理会计体系。首先,满足购买者的特别效用。运用蓝海战略,视线将超越竞争对手移向买方需求,跨越现有竞争边界,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并重新排序,从给定的定位选择向改变市场结构本身转变。其次,价值创新挑战了基于竞争的传统教条即价值和成本的权衡取舍关系,让企业将创新与效用、价格与成本整合一体;
通过改变产业结构重新设定游戏规则,面向潜在需求的买方,合并细分市场整合需求。再次,为了将蓝海创意的赢利潜力最大化,公司从价格中减去合理的利润边际就得到目标成本,以目标成本来提供服务并获得一个稳健的利润空间。最后,从一开始就了解并消除理念中将面临的各种障碍,才能采取措施确保理念的成功地实施,蓝海战略的设计流程才是完整的。

四、结束语

产业发展史告诉我们,市场空间从来就不是既定的常数,没有永远卓越的企业,也没有永远常青的产业,企业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有效的战略行动。蓝海战略的价值创新是一种中长短期战略创新。其战略优势存在于被模仿之前。随着其他企业跟随战略的推进,蓝海也会慢慢变成红海,因此蓝海战略行动也要随之改变,一步步升级,不断进行下一循环蓝海战略的部署,动态地应用蓝海战略。

主要参考文献:

[1]周霞,冯文红.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蓝海战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3.

[2]林万祥,符刚.基于蓝海战略的管理会计重构[J].会计之友,2006.10.15.17.

[3]王慧敏.创意产业与“蓝海”战略[J].经济咨询,2008.5.37.38.

电算化论文 第7篇

[摘 要] 本文讨论了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分析了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对策,并总结出一些相关的解决办法,从而使会计电算化更适用于我国的会计行业,使会计工作变得轻松,会计数据变得准确,会计管理变得安全。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优势;
问题;
及对策

1 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数据处理形式发生了改变,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财会工作效率。在手工会计系统中,数据的处理要经过分类、计算、过账和登记,会计工作需要由许多人共同完成。其特点是工作量,运算和记录速度都很慢,并且有很多都是重复抄录,这样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费人力资源。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数据都是自动进行的,其处理过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3个环节,会计工作人员只需输入会计凭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就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结账、出报表等工作。对于重复出现的抄录工作,系统则可以根据模式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由原来几个人需要几天共同完成的任务,现在可以由一个人用电子计算机在很短的时间完成。把会计人员从简单重复且枯燥乏味的记账工作中解放出来,去更充分地发挥会计的职能。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数据查找方式,使数据查找更加准确、及时和实效。会计核算工作数据量大,要求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会计信息时效性。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会计人员查找数据是要翻阅各种凭证、账本、报表,查找速度慢。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信息处理程序比较集中,能够长时间大量储存数据,会计人员可以随时查询获取相关数据,对于会计数据的 汇总排列、存储分析和查询等方面,其操作速度是手工会计难以比拟的,并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会计电算化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加强了会计的管理职能。当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电子计算机能够长时间储存大量数据且易于储存和调用,可以随时提供详细和全面的会计信息,从广度上极大地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整个数据处理过程可以全部由计算机完成,会计人员只需做一些辅助性的输入工作, 可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风险分析、预测和与财务工作相关的日常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可以获取更加准确、及时和详细的会计数据,将会计信息有效及时地反映给相关部门,以便更好地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工作。

2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普遍存在不足。①部分企业领导没有意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重视计算机的设备更新,而忽视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②部分财务人员忽视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只局限在会计核算上,对其他的风险分析和预测等作用和功能不加以使用推行。③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并且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比较大的难度。

缺乏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会计知识, 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就更严格,不仅需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需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信息知识等。尽管会计从业人员经过计算机培训,但与实际要求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从业的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很了解,但是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要使会计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存在问题与不足。企业的财务数据是企业的核心机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是目前的财务软件都有着安全性和保密性的问题。企业面临系统易受病毒侵袭、造成系统瘫痪、泄密和网上黑客攻击的风险,如果不能解决和防范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和普及。

3 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1)加强企业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企业领导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是大势所趋,其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同时改变了传统手工会计的核算方式、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方式,扩大了会计数据的领域,增强会计的管理职能。会计电算化推动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引发和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

(2)加大培养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力度。企业应该加大对精通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的人员培训, 并着重对会计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此类的培训工作必须是经常性和持续性的,可以使会计人员在培训中进行经验交流,确实提高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和财务知识的有机结合。

(3)增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由于目前市面上的会计软件普遍存在安全性和保密性的问题。所以,①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实施和完善会计制度,为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查处和严惩,并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宏观控制。②企业内部要建立电脑病毒和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明确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人员职责分工,对进入系统的工作人员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并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控制。③企业所有的会计信息数据都要进行定期多级备份,且异地存储。当电算化系统崩溃后,备份的数据可以继续支持系统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赵芳.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7).

[2]张莹.浅析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比较[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电算化论文 第8篇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下,各种经济资源由市场来发挥决定性配置作用的经济模式。会计信息透明度是关系社会资源在各市场活动主体间有效配置的一项重要机制,保障整个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

关键词 :会计信息;
透明度

一、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概念

会计透明度作为一个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整体性概念,包含有会计准则的制订和执行、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信息披露与监管等内容。

会计透明度的两层含义:有一套完善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体系,并且所有的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相协调,不会产生大的偏差;
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都能够严格遵循其相应的会计准则,并能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高频率、高质量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经营风险水平的信息。

二、会计信息透明度的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透明度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承担公共受托责任的会计主体,只有及时、完整、准确、真实的向公众报告其会计信息,才能使公众了解国家财政状况和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行政事业部门所提供的服务的效率与效果,实现现代文明社会中宪法所赋予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这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透明度,可以及时发现遇到的问题并调整相关政策,使决策更加科学、有效,并且可以降低政府代理成本,避免暗箱操作中失败行为的发生,是打造廉洁、高效、法治、阳光政府的有效途径。

(二)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的作用。

会计信息透明度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在要求,对于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和整个资本市场的规范运行都有重要作用。提高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依据比较确定,减少对资金投入的风险溢价要求,从而使融资企业资金使用成本率下降。也可让资本市场中交易双方理性决策、合理估价,从而使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运行更加高效。此外,会计信息透明度有效的缓解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经营者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行为问题发生,降低了股东对公司经理的监督成本,促使其不断提高公司经营业绩。

三、我国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状况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透明度状况。

二零一四年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播发系列报道,追问数以亿计的“土地出让金、民航发展基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办理公交卡的押金、涉农资金、科研项目经费、水电油附加费、高速公路费、道路停车费、彩票”等十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或政府基金的去向。调查发现许多的资金被挪用、截留、套取、挥霍、和中饱私囊,而相关部门的回应,不是“仍在进一步研究中”,就是“尚无规定和具体办法”,留给公众的是一笔笔“收得爽快,用得糊涂,去向成谜”的“糊涂账”。可看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透明度远远不能满足公众所应享有的知情需求。

(二)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状况。

信息披露所遵从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是保证证券市场健康生存、有序发展的基本条件。然而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仍存在不充分、不及时和不真实的状况。对本应该客观真实披露的内容采取有选择性和倾向性的披露,对好的信息进行披露,而对不好的信息进行隐藏或屏蔽。

四、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要素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要素。

一方面是缺乏刚性的法律规定,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所应予以公开的范围、对象、时间、方法、及途径,而政府收支信息在我国以往属于国家机密,导致相关单位不能很好地理顺公开会计信息与保守国家秘密之间的关系,无法给公众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
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没有主动公开会计信息的意识及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了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匮乏,也使立法机关和公众无法行使监督权,造成资金分配不公、使用效率低下。

(二)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要素。

一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未能达到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一般都拥有绝对话语权,不仅可以决定公司合并、分立等重大事项,而且对独立董事的选聘、监事会成员的产生、高级管理人员的任用、会计师事务所的选定,以及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利润分配都可施加重要影响,使原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位一体相互制衡的体系被消弭于无形,也就使得会计报表为符合大股东利益最大化要求而发生失真成为可能;
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服从于某些权威部门“特殊要求”,再加上部分注册会计师受专业水平所限、职业道德自律性差等原因影响,导致其难以客观按照审计准则行使监督职能;
三是对违法乱纪行为惩处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远远小于获得的收益,使得不少上市公司铤而走险,利用虚假信息谋求超额利益;
四是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本身就需要借助于假定和估计方法,一些会计人员为屈从于管理层的意志而利用“活动空间”进行会计操纵。

五、如何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探讨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方法探讨。

一方面要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公开行为纳入法治化轨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明确其会计信息公开的义务、具体范围、程序、内容以及法律责任等,同时也要加强各级人大机关对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另一方面要积极转变政府作风,理顺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利用多种媒体和平台自觉自愿地公开作为社会共享资源的会计信息,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

(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方法探讨。

一是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强化董事会功能,真正发挥独立董事的职责,利用多种技术条件保障广大中小投资者在公司重大经营决策上能够拥有足够的参与权,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和维权水平,健全监事会人员激励机制,真正发挥监事会作用,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选聘优秀管理人才,对财务总监和会计人员实行委派制,从多方面来监督和制约大股东的行为;
二是改变现在由被审计的上市公司向会计师事务所支付报酬的模式,减少会计师事务所经济方面的顾虑,有利于其审计上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
三是要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制定信用评分体系,对上市公司信用档案进行公布,对信息披露不利及违规者要加强监管力度,运用法律法规、媒体舆论力量等多种手段进行惩戒,做到惩前毖后,使失信者在市场上永无立足之地;
四是建立健全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不断完善和修正会计准则在实践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减少现有会计准则的漏洞,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有效,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电算化论文 第9篇

摘要:在网络经济时代,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账的基本方式。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人们的思想上、法制上、软硬件上及安全措施等方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研究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在这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通过财政部认可的软件就有40多种,加上各省财政部门认可并使用的,总计达200多种,再加上各企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更是不胜枚举。许多会计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轨道,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还很低,约80%的企业还处在手工记账阶段的实际情况下,这就迫切要求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从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单位的经验教训及将要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来看,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充分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尚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重要性。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二)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

近几年不少财务软件厂商基本是一套软件使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考虑不够,导致不少施行电算会计的单位,仍要会计人员做大部分的辅助工作,致使一些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处于观望之中。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体积大, 企业难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等等,而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看,其材料、工资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另外,一个公司购买的会计软件是不能与从另一个公司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的,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不能与企业内其它管理子系统(库存、销售、人事等)集成融为一体,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三)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很多时候,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例如成都某公司计算机被盗,内存价值百万元的资料而无任何加密防范措施,该公司的损失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本身的价值。而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难如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 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四)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许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从而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会计数据盘的备份和清理不规范。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应及时备份硬盘数据,并且每次备份不少于两套,分两地存放,按时清理磁盘备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除过期数据。但一些单位对会计数据备份管理未形成制度,随意性大,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将无法恢复。

(五)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制度没有作相应的修改。

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账户设置、账户登记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系统设计、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财务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由于会计电算化的运用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大多数单位把主要精力放在软件使用上,财务会计制度的滞后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六)会计软件的开发没有考虑国际化。

随着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对外贸易不断增加,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强,而我国财务软件还不具备有多国语言、多种货币处理能力,而且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有些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还有更深层次的会计文化问题,使得我国会计软件不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

(七)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偏低。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

二、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及理论认识。

会计电算化,顾名思义就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我们应当而且是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二)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并与市场细分相结合。

财务软件协议可以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譬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使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以被识别、被接受,这样不同软件系统下的数据可以直接使用,不必再作处理,这样可降低对操作员的要求,也可使不同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建议按农业、工业、商业、外贸、金融、行政机关、科研单位的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这些行业的不同的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如银行的流动资产、施工企业的产成品等,分别根据其行业不同或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模块。

(三)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安全要建立必要的防护措施。

在财务软件中增加安全功能,建立预防病毒的安全措施及必要的技术防护措施。会计电算化软件各层数据处理应层层设防,在软件功能上增加必要的提示功能、检验功能和限制功能,要防止操作失误造成数据破坏,操作人员进入系统要设置口令和密码,以防无关人员非法进入。在系统中应建立起操作日志,记录所有人员对系统所做的操作,包括操作的时间、操作人员姓名、操作内容等,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可以依据操作日志所提供的线索,对有关人员进行核查。

为了防止病毒的侵袭,要坚持使用正版软件,不能使用盗版或来路不明的软件,对外来的软盘要先进行病毒检测,方可在计算机中使用,在计算机中装入防病毒软件,这样在开机时进行时实控制,对硬盘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并杀死病毒;
定期备份数据和文件;
不打开和阅读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等。此外,要建立必要的技术防护措施。为了防止非法用户和黑客的侵入,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采用身份识别系统等技术防护措施,将非法用户拒之网络之外,面对重要商业秘密泄密的问题,可以对软件的重要信息采用加密技术,以防重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泄露。

(四)要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应做好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还要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工作,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

同时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即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在长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我们所调阅的会计档案会有下述两种情况,即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或不一致。前一种情况只需将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后一种情况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五)建立一致的会计电算化协议。

应由相关的上级组织部门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协议,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同时,企业管理电算化软件的良好运行,不仅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有效应用系统,还需要生产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高层领导参与和配合,特别注意企业管理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衔接,以保证数据的共享。

(六)使系统开放并使软件具有国际水准。

这就要加强自身软件的更新和完善,使得我国会计软件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
研究如何从我国会计文化的传统出发,兼顾西方会计文化,开发出适应全球范围的会计软件。

(七)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要求财会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各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施行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能有效的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使他们能从简单复杂而又枯燥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精力从事更主要的管理和决策工作,从而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使会计的两个主要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能更有效地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等等。

但如果我们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上诉问题不重视或不及时解决,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实践中的作用和发展;
如果重视并及时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必然会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更远层次的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为提高各级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参考文献:

1朱爱亚.谈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J].财务与会计,2003,5

2毕树俊.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3,9

3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燕惠兰.经济信息概论[M].成都:西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5黄正端.会计信息系统[M].济南:济南大学出版社,2004

6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袁树民.电算化会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电算化论文 第10篇

1、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影响

(1)内部控制的范围发生变化。

(2)内部稽核机制发生变化。

实行电算化后,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自动化、控制的程序化,各种手续都由计算机自动处理统一执行,会计工作的分工、岗位职责、权限也发生了变化,许多业务处理程序被大大简化,会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和控制,一些内部牵制措施无法执行,其审查、稽核机制被削弱。

(3)内部控制的重点有所转移。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的重点转移到对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控制、会计信息的输出控制、人机交互处理的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的控制等几个方面,尤其是原始数据的输入方面。

(4)会计信息存储介质、存储方式的改变。

(5)内部控制的形式发生变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由原先的单一人工控制转变为人工控制和程序化控制相结合。会计电算化的程度不同,程序化控制的数量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电算化程度越高,采用的程序化控制要求也越多。

(6)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了变化。

在电算化环境下,除了人这个执行控制的主体外,许多内部控制方法主要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因此,在计算机会计中,控制的重点已不再仅仅是人,还包括人工处理控制、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控制、会计信息输出控制、人机交互处理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控制等多方面。

2、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的管理特征

(1)操作授权口令化。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操作员的口令和密码是进入会计系统的唯一通道,与手工会计系统授权人员签章不同的是,口令和密码更容易被丢失和盗取,引发不易察觉的会计资料失真。

(2)系统失控的隐蔽性。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许多应用程序本身就带有内控的功能,如果企业在初期设置时没有考虑周全,由于程序运行的重复性,往往会使失控情况长期不被发现,造成很大的损失。

(3)系统缺乏交易痕迹。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文件记录的控制功能大大减弱,一旦企业发现错误,由于部分交易几乎没有痕迹,难以追查出错源头。比如每一笔会计分录的录入系统都会要求借贷平衡,可是如果录入的会计科目错误而审核时又没有及时发现,将会使查找非常困难,可能最终需要查找每一张记账凭证。

(4)控制范围扩大。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不仅要对交易处理控制,还要对系统权限控制,修改程序控制,网络安全控制等等。

(5)信息存储安全风险增大。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容易丢失或损坏,如果没有及时存储,甚至需要全面恢复系统。

(6)电子商务的应用增加了网络风险。网上银行、网上报税、远程报表、远程审计等新功能的出现,必须要求相应的内部控制程序。

3、完善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控制。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控制主要是在单位内部建立起一套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完整的规范化数据格式。

(2)具体控制电算化下的会计处理操作。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严格的指计算机业务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如: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
数据录入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
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编制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的凭证加以改正;
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场;
要做好日备份数据,同时还要有周备份、月备份等等。

(3)加强对会计资料的管理。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会计资料管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应采取各种安全保证措施,做好防消磁、防火、防潮和防尘等工作,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的,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所有的软件文档资料、数据结构形式、程序说明书和源程序清单均应按机密文件管理,报废的计算机,应将其硬盘彻底格式化,以防数据泄密。

(4)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地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5)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对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审计,审查电子数据与打印存档资料的一致性,审查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出现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对电算化系统运行的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任何形式的漏洞存在。

电算化论文 第11篇

一、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对比

规范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强调演绎方法对会计理论进行研究,并由此形成规范会计理论。规范研究方法所强凋的是世界应该如何来运行,而不关心世界是如何运行的,它试图判定“应当是什么,应当不是什么”。它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即从已有的科学结论、原理和定律出发,推知另一个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演绎方法。演绎法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一类事物共有的属性,其中每一个事物必须具有,所以,从一般必然推知个别。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要求其前提正确,推理严密。只要前提是经过实证的科学事实,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可靠的逻辑关系,那么,所得的结论就一定是正确有效的。规范会计理论体系就是以建立会计目标为起点,一旦目标被界定,就必须描述某些关键性的定义和假设。基于这些定义和假设,便可展开对会计目标实现过程的逻辑结构研究。因此,规范性会计理论主张不应受会计实务的影响去发展会计理论,强凋会计理论应当高于会计实践并指导会计实践。规范会计理论下的会计模式都是先假定会计目标再继而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由于目前人们对会计目标认知上的差异,根据单一目标建立起来的会计模式,在会计信息已成为公共信息的今天,其有效性正越来越受到怀疑。

实证研究方法的出发点是指以事实结果为标准,验证与衡量理论或观点、假说的正确性。它是指通过确认假设,以事实、实际的情况,由观察数据产生的相互关系等为对象,经过实验而求得近似的正确性的一种方法。实证研究被引入会计领域是时代的要求,是会计学发展的必然。现代社会中,为决策服务的预测成为焦点性的问题,会计领域必须适应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向决策部门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上世纪60年代末,由于对会计信息的利用者提供有实用价值的信息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尤其对有效市场假设进行的大规模实验验证的结果给规范会计理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为这些经验结果表明,规范会计赖以生存的某些假定条件实际上并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实证经济理论引入了会计领域,实证研究逐渐引起会计界人士的重视。其具体背景是,1976年,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詹森在斯坦福大学主持会计讲座期间,首先提出应以实证方法从事会计研究。1978年,美国会计学家瓦茨和齐默尔曼合作发表了“关于决定会计准则的实证理论”一文,1979年,两人又合作发表了“会计理论的供给与需求”一文,这是最早关于实证会计研究的论文。此后,这一理论逐渐系统化。1986年,瓦茨和齐默尔曼出版了《实证会计理论》一书,提出了这一理论的基本框架,并把它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两位教授所在的罗彻斯特大学也因此脱颖而出,实证会计研究硕果累累,因而人们将实证会计学派称之为“罗彻斯特学派”。

二、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

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解释所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并寻找出这些会计现象发生的原因。它是以经验与实证法为基础,以数学模型为工具所形成的新理论。实证会计理论认为会计实务是发展会计理论的基础,从所观察到的会计实务现象中推导出隐含的会计理论。因此,实证会计研究总是既将理论作为终点,又将理论作为起点。实证会计研究的过程一般是:确立研究课题→寻找相关理论→提出假设或命题→使假设或命题可操作化→设计研究方案→搜集数据资料→分析数据以检测假设或命题→分析研究。实证会计研究的内容,在瓦茨和齐默尔曼的《实证会计理论》中,大致可概括为:

(1)提出了有效假设与资本资产计价模型;

(2)研究会计赢利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

(3)对竞争性假设的实证检验;

(4)对会计信息与破产风险的相关性进行验证;

(5)对会计人员及管理人员所运用的会计程序与报酬计划、债务契约进行实证检验;

(6)对会计与政治活动、会计政策的选择等进行实证检验。

在以上实证研究的内容中,提出了契约成本、代理成本、政治成本等概念,进一步论证了契约理论和各种最佳选择的必要性。实际上,在我国目前的会计理论研究中,存在大量的可作实证研究的课题。比较经常性的有:

(1)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时间、内容、文字风格、方式等受何种因素的影响;

(2)公司为何要用某一信息披露策略;

(3)公司信息披露策略和战术的选择与变更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及对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公司职员的影响;

(4)选择和变更会计方法的制约因素;

(5)会计方法选择和变更对企业、投资者及管理人员的经济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后果;

(6)会计方法选择和变更对企业股票价格的影响;

(7)会计法规和准则的社会经济后果;

(8)会计信息使用者如何使用公司的会计报表等。

另外,集中研究同一课题或将同一课题细分之后加以分别研究,也是实证研究的一个倾向。为了使企业经营趋于合理,必须对特定的课题集思广益,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思维方式进行探索;
或者将同一课题划分为一个个子课题,分别进行深入研究。

本篇文章共2页,此页为首页 下一页 目前,实证研究在中国方兴未艾,是比较热点的会计研究方法,尤其是随着财务会计实证研究内容的泛化。传统财务会计中的会计报告部分占整个会计实证研究的第一位。同时,关于会计准则等会计制度的研究也占重要地位。概括起来说,跨学科研究的广泛展开,对实务课题研究的重视,即反映会计环境的课题增多也是明显的例证。今后对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数据预测、信息利用者的决策、行动方案的选择等进行实证研究,仍将是一个主要的方向。

但是,在应用实证法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1)选题的适应性;

(2)实证会计研究的规范性;

(3)数据的质量;

(4)模型和方法的适应性;

(5)验证结果的客观性;

(6)避免研究对象过于集中。

三、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局限性

当前,我国会计界,实证研究异军突起,并得到许多人的极力推崇,对规范会计研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绝大多数属于规范会计研究,会计理论往往注重于假说与推论,缺乏应用价值。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会计研究领域内新的问题不断涌现。一方面,企业自主权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经济利益关系日趋复杂,企业内缔约各方受经济利益驱动而对会计行为施加的影响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公司制企业日益增多,资本市场日趋复杂,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倍受关注。因此,为弥补传统会计理论的缺陷,推行实证会计研究十分必要。但是,应当明确,两大会计研究各有其优缺点,因重视一方而偏废另一方极不可取。实际上,实证会计理论的局限性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粗略的替代变量来表示契约成本与政治成本。

由于对所采用的一些概念还不能予以明确的解释并加以量化,验证模式中的契约成本、政治成本等只好以“替代物”来表示;

(2)限定的线性模型缺乏依据,在所假设的模型中,预测能力较低;

(3)契约中的变量都是线性的,忽视了相互之间存在着共线性。这样,要独立分析各个变量的影响就很困难;

(4)大部分实证会计理论进行的研究多限于某一时点上的对比。这种对比,究竟有多大的代表性,尚值得怀疑。

因此,实证研究在选题方面大都集中于可以取得经验数据的一些财务会计问题,但对一些会计基本理论问题却很少、甚至从不涉及,同时它很注重某些经济现象与会计的关系的研究,却常常有意或无意回避财务会计的技术方法。在实证会计理论中,一些模型中相关参数可能是言过其实的,以致有时直接和用被修整的会计信息进行不实的实证,这样产生的实证结果,就会显得过于勉强。例如,企业行为的改变究竟应归因于会计准则的变化,还是归因于经济环境的变化等。这是实证研究包括实证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中固有的缺陷。此外,由于实证会计研究难以计量企业行为的影响尤其是会计选择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因此,从统计角度而言,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即使已试图用其它变量进行替代,也无法回避其方法论上的缺陷。

以上分析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并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规范研究的结论需要实证研究加以验证,实证研究需要规范研究的结论作为基础和前提。只重视一方面忽视另一方是有失偏颇的。归根到底,会计研究是为了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取得对社会有价值的成果,其研究结论要能解决会计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会计实践所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采用相应的研究方法。

电算化论文 第12篇

[摘 要]关于会计电算化的几点思考,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在会计工作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工作

一、会计电算化形成与现状

会计电算化其本质是在会计工作过程中以当前计算机技术及网络软件信息技术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并对会计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融合、分析、预测及企业未来战略规划的信息综合应用,是企业整个经营活动过程的始终;
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会计软件为辅助,以网络技术为基础,融会计、统计、计算机技术及网络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学科、会计电算化是通过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的,其实质是将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具有速度快、储存方便、信息共享、便于检索、便于编制报表、快速数据分析等特点。

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是社会自发性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阶段、第二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是会计电算化发展推动管理的快速普及发展阶段、第三阶段,90年代末以后会计电算化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进入商品化、市场化自由大发展阶段。

2、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随着计算网络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信息经济时代对会计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当前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需求,会计所涉及的信息领域有了质的改变,一方面要把过去的企业经营状况了解,还要预测未来战略经营部署,不管深度还是广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会计信息与企业所有部门息息相关,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会计信息离不开各个部门的信息综合,都是为企业经营状况服务,会计信息涉及的领域主要是整体规划和发展,已经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及企业未来投资发展的经营领域、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所涉及的信息必然是将企业会计、财务、统计等各个部门的信息相互融合,将产、供、销各个环节相互渗透,扩大会计的视野,开拓会计的空间,加大会计的服务工作,提高会计的信息作用。

随着以信息为主导的今天,计算机技术成为处理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会计信息原有的手工操作将会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日趋成熟的网络技术,更方便于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财务信息更方便于沟通、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小企业仍然是手工记账;
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许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是由原来的出纳、会计等人员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这就需要大批的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财务软件的信息采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很难尽如人意,影响会计软件的使用效率、目前国内许多著名软件公司都在进行软件升级。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管理知识等、为满足会计电算化的需求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1、会计电算化能够使企业财务真正做到统一规范、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可以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数据一进入系统,记账、对账、汇总编制会计报表等,都是在一个一体化处理过程中、取代了在传统会计中的手工记账,编制报表、人工审核等,减少了实际工作中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方便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

2、便于对会计资料的管理、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对会计资料管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许多的会计资料可以存贮在硬盘当中,可以有效的以软件文档资料、数据结构形式保存会计档案,便于查找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将信息打印到纸上、磁盘可以进行备份,使会计数据的保存更加安全。

3、会计电算化便于加强财务内部审计、会计电算化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必须具有真实性、正确性、准确性、可靠性,是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企业未来战略规划提供真实数据参考,否则将会为企业未来规划提供一个错误的参考数据,将会影响到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具有真实性,这部分审计至关重要、审计过程中应用计算机会计审计软件功能辅助完成审计工作,通过各种控制对策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性,降低审计风险。

4、强化了财务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和特点,提高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以及会计分析活动,从而真正实现会计的管理职能、保证领导更加快捷方便的掌握财务运行情况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很多时候,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会计软件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当前会计软件无法满足会计数据保密性的要求许多企业只是以机代帐,有的用户伙同软件开发商一起进行反结账、反记账等违反会计制度的活动、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

2、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当前很多企业单位人员由于大部分都是经过短期培训而成为企业会计的,大多数接触的计算机很少,即便接触微机也很少对计算机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以前那种技术水平已不能满足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应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工作范围和要求,切实做到人人有责,人人有事做,加大对会计人员复合型人才培养势在必行。

3、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滞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打破了手工记账的传统的会计分工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会计档案管理等电算化会计岗位。

电算化论文 第13篇

内容提要: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手工审计工作造成了冲击,迫切要求现有的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改变、补充和完善。如何适应新形势保证审计方式、方法的科学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搞好电算化审计工作已成为当前审计工作的重心。笔者从目前我国审计工作现状入手,就如何搞好审计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我国审计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算化审计,审计线索

人才培养21世纪,人类全面进入了信息社会,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是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传统的手工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迫切要求现有的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改变、补充和完善。目前,由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电算化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就如何做好审计工作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记账条件下,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各种账簿和编制的会计报表都是以纸张的形式进行存储,审计的线索即为纸质的账簿资料,审计人员通过调阅这些纸面信息,加上自己的经验判断,来获取审计信息。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完成,会计信息集中存贮在磁性介质上,只留下肉眼看不见的线索。对于长期进行手工审计的人员来说,过去那种习惯应用的审计方法,已不能适应现有的审计工作的要求。虽然他们对审计方法的思路非常熟悉,但针对财务软件所提供的复杂的核算功能、多种软件不同的操作界面,他们却无从下手,面对这种情况自然会影响到他们寻找漏洞、揭露矛盾、查错防弊、获取证据等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财务软件的高效性对审计方法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带来高效率,原来手工条件下对凭证的审核、记账、结账和编制报表工作需很多天才能完成,而且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不是很高。实行电算化工作以后,这些工作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全面完成,工作效率之快,准确性之高是原来不可想象的。在这种记账条件下,一方面,如果继续采用手工审计的方法,由于其在操作技术上存在局限性,效率不高,越来越难以胜任国家提出的审计工作应准确、时效、全面的各项要求;
另一方面,由于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账簿进行大幅度调整,而且可以不留痕迹,所以,如何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审计工作的时效性,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进行审计,已成为审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由于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审计的对象不再是手工处理的会计资料,而是变成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一方面,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是否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其次,使用会计软件程序质量是否满足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软件程序是否具备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最后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说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对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进行测评、对会计电算化会计系统程序的审计、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数据进行的审计。

(四)会计电算化的技术性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影响

由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处理的信息系统更为复杂、技术性要求较高,使得审计内容和范围也更为广泛和复杂。传统手工审计下,从事审计工作的多为掌握丰富会计知识与审计方法的专业人员,但面对会计电算化,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和表述能力,还要求其对电算化会计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对其输入输出的控制、数据处理的过程以及有可能发生的舞弊情况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但就目前我国审计工作中,由于电算化审计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滞后,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匮乏,审计人员对以磁性介质存放的账表数据不适应,难以开展有效的电算化审计,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二、搞好电算化会计审计工作的新思路

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方面的问题,通过以上对各种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不论是对审计线索、审计内容还是审计方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

在过去的手工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往往更多重视的是事后审计,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广泛开展,为了保证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的真实可靠性,审计工作应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

1、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事前审计

在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单位采用的会计系统软件的适用性进行审计,软件中提供的各项核算和管理功能是否满足单位对会计信息提供的要求。对于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审计人员应参加信息系统设计和评审验收,针对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强调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审计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审计所需线索。通过事前审计,保证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系统的合法、安全可靠,在整个系统评价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的一点是可审计性。

2、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事中审计、事后审计

在会计电算化应用于会计工作以后,要保证计算出的会计数据正确无误,应该重视对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数据处理程序、自动转账公式的设置和会计报表公式的定义进行事中审计,防止核算单位恶意篡改系统程序。当然也要做好会计电算化过程的事后审计,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算结果与软件提供的核算功能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继而保证审计工作的正确性。

(二)适应新形势,实行审计工作电算化

从1979年会计电算化引入我国以来,相继经历了缓慢发展、自发发展和稳步发展三个阶段,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成绩。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起步较晚后,使得电算化审计的研究相对落后,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这一记账工作的新形势,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我们应该借鉴推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重视对审计软件的开发研究,大力发展审计软件市场,组建一批既懂财会审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公司,使电算化审计软件广泛地应用到审计工作中,不断吸取电算化审计的工作经验,逐步改进和完善审计工作,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电算化的迅速发展。

(三)结合会计电算化高效率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

实现电算化以后,会计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几个人几天的核算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用很短时间就可以完成,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也正是由于电算化会计这一高效性,给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了挑战。由于利用会计软件更正账簿数据可以做到不留痕迹,会计人员可在审计前对会计数据做随意更改,所以审计部门应调整常规下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的工具可采用审计软件和借助一些辅助审计软件;
审计的方法也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审计前,可不用预先通知审计的时间、目的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有效防止人为调账、账外账的现象发生。

(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养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

在会计电算化工作广泛应用的今天,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工作能否满足现代信息时代的要求,审计方式是否采用现代技术,审计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其关键在于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笔者认为,审计人才的培养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注重对高校学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中,电算化会计专业的开设已普及化,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但是,由于人们对电算化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应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工作还没有广泛开展。所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的培养问题,我国高等院校应逐步开设电算化审计专业,这样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为社会输送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2、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利用高等院校进行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对于处于审计工作岗位中的审计人员来说,应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方式,着重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操作技能和电算化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采用这种短期培训的方式也是解决审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看到,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的广泛应用,虽然造成了对传统手工审计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审计工作改革的进程。我们相信,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运用,电算化审计条件也将在电算化会计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会计工作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也会因电算化审计工作的开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电算化论文 第14篇

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对各会计主体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会计。

环境会计是在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威胁的背景下,人们在分析了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的。

一、时代呼唤环境会计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又将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要求从自然界取得的资源越来越多,同时排放到自然界中的废物也越来越多,超过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会计作为一种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反映环境问题,并使环境信息最大限度地影响人们的行为,但是传统会计模式存在种种局限性,并不能适应这种需要。

二、克服传统会计的局限,建立具有创新特色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

(一)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和逻辑起点,是会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联结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桥梁。

传统会计的目标是借助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为经营管理提供财务信息并考核经营责任,全面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环境会计的目标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企业以理性的观念,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远大目标,否则经济利益也会成为无源之水。

(二)会计假设

环境会计研究和反映的对象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为了使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有统一而稳定的前提,必须依据人们对环境资源的认识,作为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判断。环境会计假设继承了传统会计假设,同时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是建立环境会计理论的前提。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采取的立场及活动范围的界定,如果主体不明确,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就难以界定,环境损益便无法衡量等等,因而环境会计中依然要有会计主体观念。

环境会计主体具有宏观会计的显著特点,其空间范围已经大大扩展。这是由生态资源的特点所决定的,任何生态资源都既对当地产生影响又会对全局产生影响,如江河上游森林状况影响下游的水流量,内蒙的草场退化造成北京的沙尘暴等等,使得对生态资源开采的影响、生态成本的补偿、生态收益的确认都大大超过了地理属性的范围。

2、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它所持有的环境资产将按原来的目的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它所承担的环境负债也将按原来的承诺如期清偿。只有在此假设下,才能建立起环境会计计量和确认原则,解决环境资产计价等问题。

当然,为了充分发挥环境会计管理的作用,及时提供环境信息,必须认真的把持续经营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间距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确定和分析会计主体的环境责任履行情况。

3、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假设是指环境会计核算要通过货币来计量和反映。货币计量作为环境会计计量的基本单位,同时也要用实物计量,在货币计量中,既要用历史成本,又可采用其他计量属性,对企业经营中重大的、且不能用货币计量的环境信息,还需要在环境会计报告中用文字或附注的方式予以揭示。

(三)会计对象

传统会计对象注重的是资金运动,也就是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一般只包括资金进入企业、资金周转和资金退出企业三个部分,并不考虑生态环境,但从长远来看生态环境是企业资金周转的支持系统。

环境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不断损耗和不断补偿的循环过程。从整个经济系统看,环境向经济系统提供原材料和能源,同时原材料和能源在生产过程中以污染或废弃物的方式回归大自然由自然环境消化吸收,倘若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污染超过环境的再生能力和吸收净化能力而又不给予足够的补偿,就必然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生态系统的失衡。失去环境系统的有力支持,也就是丧失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会计原则

环境会计原则不仅建立在传统会计原则基础之上,而且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社会性原则。传统会计核算的是与企业个体利益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而环境会计则要揭示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与义务,评价环境对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影响,因而必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衡量企业的业绩,以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环境利益的协调和融合为最佳标准。

2、强制性原则。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应对所耗费的资源和破坏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如果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多数环境表现不良的企业不会为减轻生态环境的破坏而自觉增加支出,目口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也不乐意主动向社会披露此项信息,担心损害企业的环保形象。因而,政府会计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扩部门必须对企业最低限度的环境信息披露作出明确和强制的规定,支持并鼓励企业披露尽可能多的环境信息。

3、推定性原则。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不一定要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义务,而只需存在推定义务企业就应自觉履行。

4、最小差错原则。环境会计在计量上具有极大的模糊性,所以环境会计计量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但应遵循最小差错原则,做到相对准确。

(五)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传统会计按照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只有交换的商品,其价值才能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对于非交换、非人类劳动的物品,传统会计不对其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环境会计的对象大多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而是自然界千百万年长期演变的结果。按照劳动价值理论,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交换形成的价值和价格,因此,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传统会计,难以对环境会计诸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可以建立在边际价值理论与劳动价值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于包含劳动结晶的环境诸要素,按劳动价值理论建立的计量方法计量,不是劳动结晶的环境要素,按边际价值理论建立的计量方法计量。环境会计计量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市场价值法、恢复费用法、替代成本法、机会成本法、边际成本法等等。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中,还未建立与环境保护相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仅涉及“管理费用‘和”预计负债“两个科自。在企业”管理费用’科目中设置了“排污费”和“绿化费”两个项目,前者是指企业按规定缴纳的排污费用,后者是企业对厂区进行绿化发生的费用,“预计负债”科目可以用来反映企业因环境污染等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但这些环境信息远不能满足利害关系者的需要。

我国企业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环境报告模式呈报环境信息。一是补充报告模式。补充报告模式指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和报告内容的方式报告企业环境信息。因此,补充报告模式可以起到弥补现行财务报告中环境披露不足的作用,使现行财务报告日益完善。二是独立报告模式。这种报告模式要求企业对其承担环境受托责任进行全面的报告。独立环境报告模式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企业简介与环境方针、环境标准指标和实际指标、废弃物、产品及其包装物等污染的排放、再循环使用等信息、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业绩信息、环境审计报告。在目前我国环境会计具体准则空缺的情况下,企业应首先考虑采用独立环境报告模式报告环境信息,待将来我国制定和颁布环境会计具体准则后,再采用补充环境报告模式。

应该看到无论是环境会计的理论还是实务,在我国仍处于摸索阶段,但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环保法规的进一步健全,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各方面的专家和新闻媒体等对环境会计的进一步的关注与支持,环境会计一定会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专门学科,从而实现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

推荐访问:电算化 论文 电算化论文14篇 电算化论文(集合14篇) 电算化论文1000字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