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反思第1篇今天,我上了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课后,有以下的教学反思:1、我能把“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通过就知的迁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识。在学习新课时,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反思汇编14篇,供大家参考。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反思 第1篇
今天,我上了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课后,有以下的教学反思:
1、我能把“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通过就知的迁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识。在学习新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地高,完成了教学目标。
2、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从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以及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利用好小组交流互学活动,在交流中做到以优带差,讨论氛围热烈活跃。
4注重培养学生的算理能力。比如:10+20等于几?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算法:
(1)直接用1+2=3,再在后面添一个0
(2)用相同数位相加: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也可算出得数是30。
(3)数的组成: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所以…
从上面可以体现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也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了算理,开阔了思路。
5、教学中,我能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对比,从中发现规律:明确理解几个一与几个十之间的区别,使学生能抓住这个突破点迅速、正确地进行口算,计算正确率也较高。
6、高效的处理了教学中的生成问题。
我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组数的特点,从而引出竖着做会既快又准的做题方法,但是课堂上却有学生说横着做快。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我灵机一动说:那我们就比一比,看看到底怎样做更好。通过比试证实了竖着做既快又准,这样既有说服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生成不仅没有影响到我的课题教学效果,反而为这节课增添一抹艳丽的色彩。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反思 第2篇
这节课是在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的计算课。上完后发现学生的兴致不是很高,静下来想有几点做得不够:提到计算,就很容易和“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相联系起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虽然在课上让学生操作,可能很多小孩觉得很简单,没必要,而我组织的也不好,所以没起很大作用。对后进生的帮助不是很大,小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
课后思考,为了防止单调,我觉得可以试试利用善意而恰倒好处的激励语,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的火花,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当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当学生认真倾听时,“你听得最认真!”“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而且说得也好!”当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时,“你的发现让大家做这一题简单多了,谢谢你!”“你的眼睛真亮,连这个秘密都被你发现了!”适时地给予表扬。同样,当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时,“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你有进步,加油!”及时地送上鼓励。
这样,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照顾后进生方面,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例题是一道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道整十数减整十数,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理解了算理,但对于后进生来说,要直接进行独立的练习仍有一定的苦难。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个说计算过程的练习,通过指名说、男女生说、全班说等形式,使计算方法得以加深巩固以及拓展,让后进生也能跟上步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反思 第3篇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创设了具体生动的情境和一系列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我在教本节课时重视了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明白算理。
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
如为了在加法教学中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明白算理。我引导学生使用摆小棒的方式。边摆边说,再摆、说给同桌听,再全班摆说交流。然后进行算理的研究。明白10+20就是1捆小棒加2捆小棒得3捆小棒,也就是1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练习时注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习的形式;
b、多进行口头练习;
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差。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练习设计成一系列富有情趣的练习,如:通过闯关练习,进入游戏环节(钓鱼游戏;
摘苹果游戏;
找家家游戏)。目的是既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连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让学生以无比愉悦的心情投入练习活动,同时也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也有不足,如在讲授过程中我对于算法的探究部分,还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让他们也能够掌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反思 第4篇
今天刚刚结束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的教学以后,静下心来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有很多反思,记录如下: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我认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老师应该重视。但是“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教学活动。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在本节课中运用了生动的多媒体和一系列游戏活动并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再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了有意义的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因此,本课的练习设计注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习的形式;
b.多进行口头练习;
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4、存在的问题
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学习目的最终也完成了,但是有问题还是值得深思,当堂检测没有在课堂上完成,可能是中间过程我说的话多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弱,引导上挤占了时间,能够再挤出来5分钟就好了。课下又延长了3分钟进行了课堂检测,从检测情况来看,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计算。
做对比练习,看珠子图写算式这道题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比较了一下,因为怕时间不够,就没有重点说明3和30各表示什么意思?应该让学生明白计数单位不同不能进行相加或相减。整十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只能加在整十数的个位上;
整十数加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只要整十数十位上的相加就可以了,个位不变,仍然是0。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但是不敢表达。说明了学生说的少了,应该让学生多说。
我自己的语言还需要精炼,还需要规范,要挤出时间还给学生。通过我们教研组对课堂练习形式的多样性的研究,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练习的形式,方法的指导,都应好好设计,练习是为了巩固新知的,精心的练习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练习的设计,我会更好的吃透练习的目的,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习中来,在欢乐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反思 第5篇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人们常常把“计算”和“枯燥”“机械重复”联系起来,这是由传统的数学教学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们长期的生活实践逐步发张起来的,应该是非常生动的教学活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是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
老师常设立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活动,激励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以合作交流中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让学生在分层练习中巩固深化。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练习力求紧扣重点,做到新颖、多样、层次分明,有坡度,这样不仅能照顾到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而且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反思 第6篇
成功之处:
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使情境具有“数学性”。数学一开始以“春游”的问题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在探索“30+40”、“70-30”的方法时,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集体交流,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足之处:
1、在例题算法优化上做得不够,没有明确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没有将最简单的方法凸显出来。
2、同桌交流不够激烈,跟平时训练不够有关,以后要多让学生讨论交流,并且要做到收放自如!
3、在一个问题出来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仍有点少,也没有多让学生充分说,对学困生的提问过少。
4、对学生的语言评价不够丰富,学生积极性调动得不够好。今后努力完善自己的课堂!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反思 第7篇
一、如何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组织得好不好关系到这一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很明显,组织得好,效果则好,反之则差也。如何驾驭课堂呢?如何在课堂教学是游刃有余呢?我想到的第一点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时应专心听讲,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发言时声音要响亮等等。第二点是老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奇心强。上课时,老师就应该多多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有就是要合理设计一些游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激情饱满,但是学生激情不够,积极性不够高,说明引导做的还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持久注意力的培养,努力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短短的 40 分钟一节课中思维能充分的动起来,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计算课如何引导学生说明算理
在教学这一课时时,也就是当讲到 10+20=30 时,你是怎样算的?当学生讲不明理时,该如何引导呢?听了好几位“前辈”的指导,让我有所悟。也就是当学生讲不出来时,千万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一是可以利用情境图来说明理。二是可以借助小棒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不要老是想着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来教学,应重视课堂的生成资源,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教学。
在巩固练习中,同样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但是不敢表达或是表达不清楚。这就说明了这节课教师包办代替的太多了,学生说的少了,应该让学生多说。
三、细节问题
在教学算法的过程中学生表述不清时,出现了教师抢话的现象,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不应过分着急。
本节课教学的速度还是有些慢,密度小,在练习中应该完全放开学生,让学生自由练,自己游戏,作为低年级的教师,声音应该在柔和些,语速在慢些,评价性的语言应该在丰富些。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我会多加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这些问题,积累经验,努力加以改正,争取做好每个细节,使我的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实用性。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反思 第8篇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这节课是我回归上数学课后的第一节公开课,得到通知的时候有点紧张,毕竟是一年来的一次公开课。教学过后,我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有以下的教学反思:
1、我把“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我认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在本节课中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得以完成。
2、利用小组交流互学活动,在交流中做到小组个别汇报,学习氛围热烈活跃。
3、注重培养学生的算理能力。比如:10+20等于几?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算法:
(1)、摆小棒:先摆1捆小棒,再摆2捆,合起来是3捆,所以10+20=30。
(2)、用计数器:先在十位拨1个珠,再拨2个珠,一共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
(3)、数的组成: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
(4)、用相同数位相加: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也可算出得数是30。从上面可以体现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也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了算理,开阔了思路。
4、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对比,从中发现规律:理解掌握几个一与几个十之间的区别,使学生抓住这个突破点,迅速、正确地进行口算,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5、存在的问题。
(1)、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学习目标最终也完成,但是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深思的,当学习检测没有在课堂上完成时,我想是在开始和中间学习过程中,时间分配不均先松后紧,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弱。但95%的学生是能够正确计算的。
(2)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做但是不会表达。说明了学生平时说的少了,应该让学生多说。通过课多样性的课堂练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练习的形式、方法的指导、都应好好设计,练习是为了巩固新知的,精心的练习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练习的设计,我会更好的吃透练习的目标,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学习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欢乐中学习和巩固的新知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反思 第9篇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将本课教学目的落到实处,我在教本节课时尤其重视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练习时注意到了这样几点:
a、讲究练习的形式;
b、多进行口头练习;
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松愉快,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反思 第10篇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已有两位数加减法算理的基础上学习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本想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前准备是让学生在复习整百、整千数的概念
让学生熟悉整百、整千数,从而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减法的算理之上进入新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可以轻易的进入状态,让他们觉得新知识的学习其实就是在他们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就可以解决,打消他们惧怕学习疑虑,消除心理恐惧。
第二、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内在联系,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表象,选择解决问题的决策与方法,能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去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提倡学生在知识的分解过程中迁移。
而这种迁移和推理体现在许多知识点上。在计算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计算法则也有着十分相似或十分密切的联系。有的还可以统一起来。在教学新的计算法则时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类推出新的知识方法。本课中我想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然后类比推出其他相同的计算方法。当学生探讨出1000+2000=3000的算法时,让学生发1+2=3和1个千加2个千之间的联系,1+2=3这种方法来解决我们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在学生汇报完算法后,老师进一步的追问,是否还有别的计算方法,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路,知道一题多解的算法和思想。同时让学生体会各种算法的思想,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这样不仅使他们明白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去思考,而且通过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比较容易记忆。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第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节课的引入处理不当,没有能让学生感觉到,从旧知到新知的自然性,因为引入时应该是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新知,而我是在开始就呈现课题,违反了自然过渡的原则。
2、由于我在语言的组织方面的基础功不够扎实,不够精炼,所以很难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性,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够,导致课堂气氛不太令人满意。
3、对于课堂的时间方面把握不够,导致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一堂课的教学所具备的环节。
第四、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1、应该充分理解和分析教材,合理的备好课;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把握《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能达到要求的同时新知识的教学的得以解决;
3、注意自己的语言组织,加强语言方面的修炼;
4、多听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多向他们学习和交流,多做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反思 第11篇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这节课是我回归上数学课后的第一节公开课,得到通知的时候有点紧张,毕竟是一年来的一次公开课。教学过后,我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有以下的教学反思:
1、我把“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我认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在本节课中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得以完成。
2、利用小组交流互学活动,在交流中做到小组个别汇报,学习氛围热烈活跃。
3、注重培养学生的算理能力。比如:10+20等于几?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算法:
(1)、摆小棒:先摆1捆小棒,再摆2捆,合起来是3捆,所以10+20=30。
(2)、用计数器:先在十位拨1个珠,再拨2个珠,一共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
(3)、数的组成: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
(4)、用相同数位相加: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也可算出得数是30。从上面可以体现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也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了算理,开阔了思路。
4、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对比,从中发现规律:理解掌握几个一与几个十之间的区别,使学生抓住这个突破点,迅速、正确地进行口算,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5、存在的问题。
(1)、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学习目标最终也完成,但是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深思的,当学习检测没有在课堂上完成时,我想是在开始和中间学习过程中,时间分配不均先松后紧,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弱。但95%的学生是能够正确计算的。
(2)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做但是不会表达。说明了学生平时说的少了,应该让学生多说。通过课多样性的课堂练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练习的形式、方法的指导、都应好好设计,练习是为了巩固新知的,精心的练习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练习的设计,我会更好的吃透练习的目标,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学习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欢乐中学习和巩固的新知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反思 第12篇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我把本课的教学设计大体分三个层次:
第一,以实际情境启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第二,让学生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
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激情导入新课
抓准了本课知识的切入口,自然地引入对于“整十数”概念的理解,同时引入课题。
2、放手让学生探究
(1)问题的发现:由春天的公园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相信学生一定能“行”,留些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材料的提供者。
(2)问题的解决: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在“试一试”中进行算法的有效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3、鼓励思考,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破了以往“用十作单位计算”的唯一思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在教学10+20时,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而不是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在总结评价时,不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劣,而是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比如:在一个孩子提出的数学问题是:红花.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三步计算的问题时,我及时表扬了他;
当孩子叙述得不全面时,我说:“你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帮帮他,再补充。”在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时,“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而且说得也好!”正是在这种具体而又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评价中,使孩子们既获得了成功的的体验,又使他们明确了自己在哪方面还需要努力,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很高。
3、在重视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更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本课的练习设计注意到了这样几点:
a.讲究练习的形式;
b.多进行口头练习;
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练习设计生动有趣,充分激活学生参与的热情,及时组织学生对算法进行探讨交流,观察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感悟,促进了学生不断地进行算法优化。学生在不断感悟、体验的基础上,锻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形成了优化意识。
这节课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1.语言上要更加的简练为好。不要替孩子说话。
2.班大人多,个别孩子注意不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反思 第13篇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已有两位数加减法算理的基础上学习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本想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前准备是让学生在复习整百、整千数的概念。
让学生熟悉整百、整千数,从而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减法的算理之上进入新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可以轻易的进入状态,让他们觉得新知识的学习其实就是在他们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就可以解决,打消他们惧怕学习疑虑,消除心理恐惧。
第二、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内在联系,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表象,选择解决问题的决策与方法,能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去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提倡学生在知识的分解过程中迁移。而这种迁移和推理体现在许多知识点上。在计算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计算法则也有着十分相似或十分密切的联系。有的还可以统一起来。在教学新的计算法则时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类推出新的知识方法。本课中我想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然后类比推出其他相同的计算方法。当学生探讨出1000+2000=3000的算法时,让学生发1+2=3和1个千加2个千之间的联系,1+2=3这种方法来解决我们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在学生汇报完算法后,老师进一步的追问,是否还有别的计算方法,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路,知道一题多解的"算法和思想。同时让学生体会各种算法的思想,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这样不仅使他们明白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去思考,而且通过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比较容易记忆。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第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节课的引入处理不当,没有能让学生感觉到,从旧知到新知的自然性,因为引入时应该是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新知,而我是在开始就呈现课题,违反了自然过渡的原则。
2、由于我在语言的组织方面的基础功不够扎实,不够精炼,所以很难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性,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够,导致课堂气氛不太令人满意。
3、对于课堂的时间方面把握不够,导致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一堂课的教学所具备的环节。
第四、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1、应该充分理解和分析教材,合理的备好课;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把握《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能达到要求的同时新知识的教学的得以解决;
3、注意自己的语言组织,加强语言方面的修炼;
4、多听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多向他们学习和交流,多做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反思 第14篇
整十数的加、减法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将其教学目的落到实处,教学本节课时要力争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本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应该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因此,本课的练习设计要注意这样几点:a.讲究练习的形式;
b.多进行口头练习;
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总之,我感觉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