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一轮化学复习24篇【优秀范文】

2023年一轮化学复习24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7-22 12:48: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一轮化学复习第1篇生成氧气的反应(1)、氯酸钾热分解(二氧化锰催化)(2)、高锰酸钾热分解(3)、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催化)(4)、电解水(5)、氧化汞热分解(6)、浓硝酸分解(7)、次氯酸分解(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轮化学复习24篇,供大家参考。

一轮化学复习24篇

一轮化学复习 第1篇

生成氧气的反应

(1)、氯酸钾热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2)、高锰酸钾热分解

(3)、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4)、电解水

(5)、氧化汞热分解

(6)、浓硝酸分解

(7)、次氯酸分解(光)

(8)、氟与水置换反应

(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10)、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11)、光合作用

以上1-3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但一般所谓“实验室制取氧气”是指1、2两种方法。工业用氧气主要来自分离液态空气。

有氧气生成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2H2O= 通电= 2H2↑+ O2 ↑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MnO2 △= 2KCl + 3O2 ↑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加热氧化汞:2HgO =△= 2Hg + O2↑

一轮化学复习 第2篇

高考化学考察的内容一般都比较基础,所以高三学生应该特别注意一些细节,在平时练习的是时候要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让自己在平时写作业的时候就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其次就是在答题的时候尽量避免一些通俗化的语言,尽量写一些专业术语。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应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自己学会总结和归纳知识点,按化学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如果有时间的话,在考试之前多花一点时间在真题的训练上面,通过做习题加强高三学生审题的意识,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如何精力允许就多做复习一些化学练习题,严格按照要求答题,还有及时总结自己的错误和反思的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之后,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时候同学们就可以多花一点时间在自己不懂的化学专题上面。这样有助于我们避免自己过多的劣势。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中同学们要把自己不在行的知识点全部找出来,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争取把每一个基础的概念都弄懂。更起码化学方程式上的知识一定要清楚。有些同学在刚刚上高中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高一高二的课程都落下了。所以这个机会大家一定要把握好。

一轮化学复习 第3篇

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

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并按概念和理论(一)——无机元素化合物——概念和理论(二)——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的主线形成单元,进行复习。并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在整合教材组成单元的过程中,注意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有25条:(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3)分子结构、晶体类型(4)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电解质溶液(PH、离子方程式、水解、电解等)(7)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8)典型的非金属卤素(9)氧族元素(10)氮族元素(11)碳族元素(12)碱金属(13)镁铝铁(14)同分异构(15)烃及其衍生物(16)糖类、蛋白质、油酯(17)有机合成材料(18)物质的量及计算(19)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20)方程式计算(22)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23)实验室制法(24)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25)化学实验设计

学大教育老师指出,因为化学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为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要训练和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三、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复习中可以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严格按照要求答题,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落实到位。

学大教育专家还指出,第一轮复习应根据掌握知识的情况,多穿插一些小专题,侧重训练、提高某种单项能力,如: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推导、化学计算基本方法(一、二、三、四)、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设计、仪器设计、操作方法设计、有机同分异构体推导(限制条件与不限制条件)、有机分子式确定、有机官能团推导等等。对于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第一轮复习不可涉及过多,以免要求太高,一时达不到,会挫伤学习积极性。

一轮化学复习 第4篇

1、金属钠投到硫酸铜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 2↓+ Na2SO4 (先冒气泡再蓝色沉淀)

2、金属钠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2Na+2HCl=2NaCl+H2↑

3、氢氧化钠方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10H2O=Na2CO3·10H2O

4、金属钠放在空气的氧化:4Na+O2=2Na2O (银白色变暗)

5、金属钠在空气燃烧:2Na+O2=Na2O2 Δ (生成淡黄色粉末)

6、过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7、过氧化钠与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

8、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9、氧化钠与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

10、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2Na2O+O2=2Na2O2 Δ

2

11、氯气与铁的反应方程式:2Fe+3Cl2=2FeCl3 点燃 (红棕色的烟)

12、氯气与铜的反应方程式:Cu+Cl2=CuCl2 点燃 (棕黄色的烟)

13、氯气与氢气的反应方程式:Cl2+H2=2HCl 点燃 (苍白色火焰,生成白雾)

14、氯气与钠单质的反应方程式:2Na+Cl2=2NaCl 点燃 (淡黄色的烟)

15、工业制漂白粉:

2Cl2+2Ca(OH) 2=CaCl2+Ca(ClO) 2+2H2O (为Ca(OH) 2石灰乳)

16、氯气与水的方程式:Cl2+H2O=HCl+HClO

17、消毒 、处理多余的氯气、制84消毒液:

Cl2+2NaOH=NaClO+NaCl+H2O

18、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

2NaClO+CO2+H2O=2HClO+Na2CO3

NaClO+CO2+H2O=HClO+NaHCO3

19、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Ca(ClO) 2+CO2+H2O=CaCO3↓+2HClO

20、 次氯酸见光分解:2HClO=2HCl+O2↑ 光照

2

21、氯化铁通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

FeCl3+3H2O=Fe(OH) 3 (胶体)+3HCl Δ

22、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

Na2CO3+2HCl(过)=2NaCl+CO2↑+H2O

Na2CO3+HCl(少)=NaHCO3+NaCl

23、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24、碳酸氢钠与碱反应方程式:

NaHCO3+NaOH=Na2CO3+H2O

NaHCO3+Ca(OH) 2=2H2O+Na2CO3+CaCO3↓

25、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 Δ

26、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Na2CO3+CO2+H2O=2NaHCO3

27、浑浊石灰水变澄清:CO2+CaCO3+H2O=Ca(HCO3) 2

28、碳酸氢钙受热分解:Ca(HCO3) 2= CO2↑+CaCO3+H2O Δ

29、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

4Fe(OH) 2+O2+2H2O=4Fe(OH) 3(由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再变成红褐色沉淀)

30、保存氯化亚铁溶液:

2FeCl3+Fe=3FeCl2 2Fe3++Fe=3Fe2+

3

31、制造印刷线路板:

2FeCl3+Cu=2FeCl2+CuCl2 2Fe3++Cu=2Fe2++Cu2+

32、2FeCl2+Cl2=2FeCl3 2Fe2++Cl2=2Fe3++2Cl-

33、Fe2O3+3CO = 2Fe+3CO2 高温

34、Ba2++SO42+=BaSO4↓ Ag++Cl-= AgCl↓

35、Zn+Cu2+= Zn2++Cu Zn+Fe2+= Zn2++Fe

36、溶洞的形成:

CO2+CaCO3+H2O=Ca(HCO3)2

Ca(HCO3)2=CO2↑+CaCO3+H2O Δ

37、NaHCO3+BaCl2 ➜不反应 (一般情况下,强酸才能制弱酸)

38、工业上制取水煤气:C+H2O(g)=CO+H2 高温

39、自然界通过放电把氮气转化为一氧化氮:N2+O2

2NO 放电 (NO无色、难溶于水) 40、工业上制备氨气:N2+3H2

2NH3 高温、高压、催化剂

4

41、一氧化氮在常温下被氧化:2NO+O2=2NO2(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

42、工业上制取硝酸、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3NO2+H2O=2HNO3+NO

43、氨溶解于水:NH3+H2O

NH3·H2O(一水合氨、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44、一水合氨的电离:NH3·H2O

NH4++OH-

45、氨与盐酸的反应:NH3+HCl=NH4Cl

46、工业上制备硝酸需要的一氧化氮的方程式:4NH3+5O2=4NO+6H2O 高温 催化剂

47、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CO2↑+H2O Δ (密封保存在阴凉处、施肥时埋在土下)

48、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 Δ

49、铵态氮肥不能与碱(如草木灰)混合施用:NH4++OH-=NH3↑+H2O Δ

50、实验室制氨气: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Δ(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5

51、硝酸受热分解:4HNO3=4NO2↑+O2↑+2H2O 受热或见光 (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阴凉处)

52、铜与硝酸的反应:

Cu +4HNO3(浓) =Cu(NO3)2+2NO2↑+2H2O (遇浓硝酸生成二氧化氮)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遇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

53、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4HNO3(浓)+C=CO2↑+4NO2↑+2H2O Δ

54、硫单质铁的反应:Fe+S=FeS Δ

(硫单质的氧化性、S黄色或淡黄色固体,不溶水、微溶酒精、易溶CS2)

55、硫单质与氧气的反应:S+O2=SO2 点燃

(硫单质的还原性、SO2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

56、硫粉遇碱发生歧化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H2O Δ

57、黑火药的化学方程式:S+2KNO3+3C=K2S+3CO2↑+N2↑

58、二氧化硫被氧气氧化:2SO2+O2

2SO3 催化剂 Δ

59、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发生归中反应:SO2+2H2S=3S↓+2H2O (H2S臭鸡蛋气味)

60、浓硫酸与铜加热发生反应:2H2SO4(浓)+Cu=CuSO4+SO2↑+2H2O Δ

6

61、浓硫酸与木炭加热发生反应:2H2SO4(浓)+C=2SO2↑+CO2↑+2H2O Δ

62、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SO2+Ca(OH)2=CaSO3↓+H2O

63、二氧化硫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64、酸雨的形成:2SO2+O2

2SO3 粉尘等催化

SO3+H2O=H2SO4

SO2+H2O

H2SO3

2H2SO3+O2=2H2SO4

65、海水提镁第一步:Mg+2H+=Mg2++H2↑ (盐酸、稀硫酸)

66、镁与氮气的反应:3Mg+N2=Mg3N2 点燃

67、镁与二氧化碳反应:2Mg+CO2=2MgO+C 点燃 (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68、海水提溴单质:2Br-+Cl2=Br2+2Cl-

69、半导体硅与氧气的反应:Si+O2=SiO2 Δ(自然界没有游离态的硅)

70、工业上制粗硅:SiO2+2C=Si+2CO↑ 高温 (光导纤维、沙子和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

7

71、硅与氟气的反应:Si+2F2=SiF4

72、硅与氢氟酸的反应:Si+4HF=SiF4+2H2

73、制作黏合剂:Si+2NaOH+H2O=Na2SiO3+2H2↑

74、玻璃与烧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的水溶液称为水玻璃)

75、二氧化硅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SiO2+CaO=CaSiO3 高温

76、刻蚀玻璃:SiO2+4HF=SiF4↑+2H2O

77、工业制玻璃:

CaCO3+SiO2=CaSiO3+CO2↑ 高温

Na2CO3+SiO2=Na2SiO3+CO2↑ 高温

78、金属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2Al2O3 点燃

79、铝热反应:2Al+Fe2O3=Al2O3+2Fe高温

(铝粉与氧化铁粉的混合物称为铝热剂,用于焊接钢轨)

80、金属铝与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8

81、金属铝与碱的反应: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四羟基合铝酸钠)

82、实验室制氢氧化铝:AlCl3+3NH3·H2O=Al(OH)3↓+3NH4Cl(白色沉淀)

83、氢氧化铝溶于强酸中:Al(OH)3+3H+=Al3++3H2O

84、氢氧化铝溶于强碱中:

Al(OH)3+OH-=[Al(OH)4]- (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

85、氧化铝溶于强酸:

Al2O3+6H+=2Al3++3H2O (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

86、氧化铝溶于强碱:Al2O3+2OH-+3H2O=2[Al(OH)4]-

87、碱式碳酸铜的制取:2Cu+O2+H2O+CO2=Cu2(OH)2CO3 (绿色)

88、铜与氧气的反应:Cu+O2=2CuO Δ

89、铜与硫粉的反应:2Cu+S=Cu2S Δ

90、4CuO=2Cu2O+O2↑ 高温 (黑色物质变为红色物质)

9

91、CuSO4·5H2O=CuSO4+5H2O↑ Δ (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92、氯化铝与少量的氢氧化钠反应:Al3++3OH-=Al(OH)3↓

93、氯化铝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Al3++4OH-=[Al(OH)4]-

94、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与酸的反应:[Al(OH)4]-+H+=H2O+Al(OH)3↓

95、实验室制取氯气:

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Δ (黄绿色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

9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

一轮化学复习 第5篇

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

我是氦,我无赖,得失电子我最菜;

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

我是铍,耍赖皮,虽是金属难电离;

我是硼,黑银灰,论起电子我很穷;

我是碳,反应慢,既能成链又成环;

我是氮,我阻燃,加氢可以合成氨;

我是氧,不用想,离开我就憋得慌;

我是氟,最恶毒,抢个电子就满足;

我是氖,也不赖,通电红光放出来;

我是钠,脾气大,遇酸遇水就火大;

我是镁,最爱美,摄影烟花放光辉;

我是铝,常温里,浓硫酸里把澡洗;

我疏,色黑灰,信息元件把我堆;

我是磷,害人精,剧毒列表有我名;

我是硫,来历久,沉淀金属最拿手;

我是氯,色黄绿,金属电子我抢去;

我是氩,活性差,霓虹紫光我来发;

我是钾,把火加,超氧化物来当家;

我是钙,身体爱,骨头牙齿我都在;

我是钛,过渡来,航天飞机我来盖;

我是铬,正六铬,酒精过来变绿色;

我是锰,价态多,七氧化物猛;

我是铁,用途广,不锈钢喊我叫爷;

我是铜,色紫红,投入硝酸气棕红;

我是砷,颜色深,三价元素夺你魂;

我是溴,挥发臭,液态非金我来秀;

我是铷,碱金属,沾水烟花钾不如;

我是碘,升华烟,遇到淀粉蓝点点;

我是铯,金黄色,入水容器破;

我是钨,高温度,其他金属早呜呼;

我是金,很稳定,扔进王水影无形;

我石,有剧毒,液态金属我为独;

我是铀,浓缩后,造原子弹我最牛;

我是镓,易融化,沸点很高难蒸发;

我是铟,软如金,轻微放射宜小心;

我是铊,能脱发,投毒出名看清华;

我是锗,可晶格,红外窗口能当壳;

我是硒,补人体,口服液里有玄机;

我是铅,能储电,子弹头里也出现。


一轮化学复习 第6篇

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一)钠的反应

钠跟氧气常温下一般认为生成氧化钠,加热(或点燃)生成过氧化钠.(钠的保存)

钠跟硫研磨能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钠跟水反应(现象)

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钠跟乙醇反应(与跟水的反应比较)

(有机物中的醇羟基、酚羟基、羧基都跟钠反应生成氢气,但剧烈程度不同。)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都是固态物,颜色不同。氧化钠是白色,过氧化钠是淡黄色;

氧化钠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跟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都符合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电子式,阴阳离子个数比)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用作供氧剂):※作呼吸面具上述两个反应均存在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强氧化性)

(三)氢氧化钠的性质

白色固体,易潮解,溶解放热,强腐蚀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称量时应注意哪些)

强碱,具有碱的通性: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实验中制取氨气用消石灰)

氢氧化钠跟两性氧化物(Al2O3)反应;跟两性氢氧化物[Al(OH)3]反应

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腐蚀玻璃、陶瓷等硅酸盐制品,特别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时间过长;熔化氢氧化钠的容器选择等)

氢氧化钠跟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用NaOH溶液吸收残余氯气);实验室制得的溴苯有红褐色(溶有溴单质),可用氢氧化钠除去。

氢氧化钠跟苯酚(酚羟基)反应(用于苯酚与苯等有机物的分离)(醇羟基没有酸性,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酯的碱性水解;油脂的皂化反应(制肥皂)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①、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镁盐

②、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常见为铝盐

③、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亚铁盐

④、加盐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逐渐消失—偏铝酸钠

⑤、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银或硅酸钠或苯酚钠

⑥、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或黑褐色沉淀—氧化银)继续加,沉淀消失—硝酸银(制银氨溶液)

⑦、加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铁盐;生成蓝色沉淀—铜盐

⑧、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能生成沉淀,继续通时沉淀逐渐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⑨、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沉淀能逐渐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继续通二氧化碳时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钠溶液,苯酚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四)、既跟酸反应又跟碱反应的物质小结

金属铝

两性氧化物(氧化铝)

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

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

弱酸弱碱盐(如(NH4)2S;NH4HCO3等)

氨基酸、蛋白质


一轮化学复习 第7篇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指导

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高考知识体现高中化学课本内容,高考的最终落脚点是课本,而课本、《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特别是《考纲》已明确的传达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和“组卷原则”等重要信息。认真研究“两纲”就会把握高考的“脉”。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这必然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特别是在新教材使用后考试内容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两纲把握更显重要。

根据两纲要求,找到各个考点在高中化学课本中的“根”,并落实到位,做到以课本、两纲为依托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并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上升到两纲要求必备的能力。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教辅轻教材。要充分认识到“《大纲》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高中化学复习过程中,不可盲目探测不确切的高考信息,把精力浪费在猜题上,不可大大超过课本而随意拓宽和加深知识范围,也不可刻意地为某些多次练习而被强化的题型去增加某些“规律”或特殊解法。要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从而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这一命题指导思想。做到瘦身减肥、扔掉包袱、轻装上阵。

高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1、只能将强电解质(指溶于水中的强电解质)写出离子形式,其它(包括难溶强电解质)一律写成分子形式。如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2H+=Ca2++CO2↑+H2O 因此熟记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强电解质能溶于水是写好离子方程式的基础和关键。

2、不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反应,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如铜与浓H2SO4的反应,浓H2SO4与相应固体物质取HCI、HF、HNO3的反应,以及Ca(OH)2与NH4Cl制取NH3的反应。

3、碱性氧化物虽然是强电解质,但它只能用化学方程式写在离子方程式中。如CuO与盐酸的反应:CuO+2H+=Cu2++H2O

4、有酸式盐参加的离子反应,对于弱酸酸式根离子不能拆成H+和酸根阴离子(HSO4-除外)。

如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HCO3-+OH-=CO32-+H2O不能写成:H++OH-=H2O

5、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首先写好参加反应的离子,然后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再用观察配平并补齐其它物质即可;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先写好发生水解的离子,然后确定产物,再配平并补足水分子即可。

6、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即离子方程式不仅要配平原子个数,还要配平离子电荷数和得失电子数。如在FeCl2溶液中通入Cl2,其离子方程式不能写成:
Fe2++Cl2=Fe3++2Cl-,因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应写成:2Fe2++Cl2=Fe3++2Cl-。

7、不能因约简离子方程式中局部系数而破坏整体的关系量。如稀H2SO4和Ba(OH)2溶液的反应,若写出为:Ba2++OH-+H++SO42-=BaSO4+H2O就是错误的,正确应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一轮化学复习 第8篇

想要在一轮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成绩,除了平时的积累付出外,还要在考试中注意审题、答题两大环节,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审题

1)观察试卷整体情况。考生拿到试卷后,先看试卷是否有明显的印刷错误,如果没有,那就看一下试卷总计是多少页、多少题,避免漏答。

先看该试卷是不是本堂考试的试卷,再清点试卷页码是否齐全,检查试卷有无破损或漏印、重印、字迹模糊不清等情况。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监考人员处理,然后根据监考人员指令,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写上本人姓名和考号,第Ⅱ卷还要在卷面右上角的“座位号”栏里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在开考铃响之前如有时间,可浏览试卷,大致估计哪些题熟悉易做,哪些题生疏难做。

2)看清题目要求。拿选择题来说,题干就有正确和不正确的选项这个一定要弄清楚,此外,计算题的单位、化学方程式一定要看清,不能马马虎虎,一定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3)会理解题意。想要明确题意,就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字、关键问题;
此外还要注意各物质的单位、题目中隐含的条件等。

2、答题

1)保持平稳的心态。这需要通过一次次磨炼以及自己不断的调整来实现,只有答题的时候从容不迫才能让思路更加的清晰、有条理。

2)时间要分配合理。要学会“量体裁衣,看分花时”,分值小就少花时,分值大就多花时。千万不要在分值少的题目上花过多的时间,因为最后,你会来不及做分值高的题目。

3)答题要有原则。答题要按照从前至后、从易到难、不留空白的原则走,这样做,即不容易漏题,又能让分数最大化。这里重点要说说不留空白,很多学生说我不会,不留空白怎么办,那么大家可以把已知条件抄一遍也有可能得分。

4)答题要注意细节。答题过程中要把该标注的符号、条件都要标注好,如:可逆符号、“△H“、沉淀、气体符号等;
还要注意错别字,很多同学都是脂与酯、铵与氨戊与戌等分不清,导致丢分;
此外,在描述化学实验时也要注意用标准的书面语和准确恰当的描述。


一轮化学复习 第9篇

一、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x。

⑦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易液化的气体:NH3、Cl2,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定都是金属?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二、结构

1、半径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且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一轮化学复习 第10篇

化学用语

原子结构图、元素符号、结构式、电子式、分子式、结构简式。

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电离式(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尤其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和氢氧化铝两式电离)

电池(两极反应式、燃料电池式)

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

PS:必须做到正确书写(客观事实、符号正确、微粒守恒、条件完整等)

元素化合物(金属、非金属)

碱金属

(物理、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分析相似和递变;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转化、关系,从氧化还原角度了解过氧化钠)

几种重要的金属

(铁、铜、铝、镁;活泼性;冶炼方法、合金应用、合金的应用和性质与原来金属的比较)

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检验

(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特殊性质;铁、二价铁、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氧化性和还原性)应用、制备、检验

非金属

(无机非金属材料碳、硅的性质。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碳族在周期表的位置;一氧化碳的污染;硅酸盐工业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殊性;一般反应需要高温的条件)

海水—氯、溴、碘卤族元素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对环境的污染;卤族的相似和递变性、工业提取溴、碘的方法;海水淡化的方法、海水综合利用---氯碱工业、制金属镁)

硫的氧化物、硫酸及其氧族元素

(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过氧化氢的性质催化剂对它的反应速率的影响;二氧化硫的污染、三氧化硫的状态;它们之间的转化、硫酸的性质应用、硫酸盐的性质)

氮、氮的氧化物、硝酸、铵盐、氮族

(氮的稳定性和性质、氨气、铵盐的性质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原理和方法、检验;硝酸的性质和应用;氮的氧化物和含磷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氮族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一轮化学复习 第11篇

某些有色物的颜色

红色:铜、Cu2O、品红溶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液溴(深棕红)、红

磷(暗红)、苯酚被空气氧化、Fe2O3、(FeSCN)2+(血红)

橙色:溴水及溴的有机溶液(视溶液浓度不同,颜色由黄——橙)

黄色(1)淡黄色:硫单质、过氧化钠、溴化银、TNT、实验制得的不纯硝基苯、

(2)黄色:碘化银、黄铁矿(FeS2)、工业盐酸(含Fe3+)、久置的浓硝酸(含NO2)

(3)棕黄:FeCl3溶液、碘水(黄棕→褐色)

棕色:固体FeCl3、CuCl2(铜与氯气生成棕色烟)、NO2气(红棕)、溴蒸气(红棕)

褐色:碘酒、氢氧化铁(红褐色)、刚制得的溴苯(溶有Br2)

绿色:氯化铜溶液(蓝绿色)、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硫酸亚铁溶液或绿矾晶体(浅绿)、氯

气或氯水(黄绿色)

蓝色:胆矾、氢氧化铜沉淀、淀粉遇碘、石蕊遇碱性溶液、硫酸铜溶液

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碘(紫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紫红)、碘蒸气

有色物质的溶液为什么会有颜色?

从光学角度,是说溶液对某一种或几种颜色的光的吸收能力很弱,而其余的可见光都被溶液吸收,因此我们看到的溶液的颜色就是除掉被吸收的光后剩下的光的混合颜色.比如说硫酸铜溶液,就是将除蓝光以外所有光都吸收了,只剩下蓝色光,所以我们看到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另外,从物质角度考虑,对于离子型的溶液(如硫酸铜溶液),是溶液中的某些离子(如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合铜离子)的d轨道能级分裂成高、低两部分,而这两部分的能量之差恰好为某种颜色光的能量(如硫酸铜溶液中,水合铜离子3d轨道的分裂能恰好为某种蓝色光的能量).在这种情况下,当高能轨道上的某个电子跃迁到低能轨道上时,释放的能量便将以这种颜色的光的形式释放。

一轮化学复习 第12篇

一、整合教材 科学安排

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形成单元,按概念和理论(一)无机元素化合物 —— 概念和理论;(二)有机化学 —— 方法与技能(强化)的主线组织单元复习,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此整合教材组成单元复习的方法,能有效地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 落实细节

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要突出教材。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特别是选修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如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实验或同一方法完成不同实验、一题多解和变式练习等),进行深入地理解、应用,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如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往往死记硬背,不易掌握),复习时应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为知识主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

三、训练思维 培养能力

思维能力是化学学科能力的核心,复习教学要注重发展思维。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创设复习教学的情景,积极思维,对知识的梳理、归纳、总结要按知识结构的框架自己完成;对例题的分析、讲解,要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分析思路,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要精心选择记忆模仿、迁移应用、推理创新、空间想象、评价最优、快准计算的练习题,训练和发展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层次。

四、研究“纲”“题” 把准方向

“纲”是理综高考化学《考试大纲》,“题”是理综高考化学试题,要加强新课程理科综合《考试大纲》和理综高考化学试题的学习、研究,用《考试大纲》和高考化学试题指导复习,把准方向,增强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

要明确新课程理科综合考试化学科的特点、内容和要求,对新课程不作要求的内容(如电离度、二烯烃、平衡常数、卤化氢和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硫化氢的性质、实验室制法等),复习不要涉及;对新课程增加的内容(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臭氧、过氧化氢、常见的生活环境污染和防治、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等),要特别关注。


一轮化学复习 第13篇

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经过第一轮复习,许多同学认为自己已经能够很好地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点了,第二轮复习只要多做做习题就可以了。其实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点仅是高考复习的一个方面,还应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

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人崇尚“题海战术”,各种各样的练习资料浩如烟海,相似的习题反反复复地训练,教师和学生都不堪重负,但复习的效果却不如人意。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把大量的化学概念、性质、用途等知识,让学生在主动思考、积极理解的基础上,应用化学思想、化学方法,构建知识网络,理清其中的内在联系,就能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例如在对有机化学《烃的衍生物》这部分内容的复习时,可以“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化合物时可以“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转化→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各类衍生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将烃的衍生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光有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网络,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所以在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确立好专题

高三第一轮复习对所学知识已进行了充分的回忆和加工建立了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要注意主干知识的重新梳理,将对基础知识的单纯记忆转化为理解和应用,要做到概念准、规律清,准确理解化字概念和原理的意义及适用条件,以教材为立足点,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第二轮复习我们将化学分为五大块:化学实验,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有机化学。具体安排如下见附表。

专题确立后,组织本专题知识内容时,不能简单重复一轮内容,而是要突出主干知识的整合,把握主干知识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抓住每一专题中的最基本原理及方,二是要抓住非常容易与日常生活中相结合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复习本专题内容时,会很自然地用其所掌握的基本原理去联系现实进行分析,为后面热点专题复习打下基础。

重视实验,提高探究性能力

每年高考题中实验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题型。实验试题有利于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考查,从更深层次看,实验试题还能对考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试。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给实验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必要时可以以实验为主线来带动其他知识块的复习。

①紧扣课本,深挖实验材料内涵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多源于教材,实验方案的“根”都植于教材中。教材是根本,是每一位师生都有的“资料”,出自教材的实验对考生具有公平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回顾近几年高考实验题,可以发现,要么是几个基本实验的组合或基本实验与操作的组合,要么是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②注意开放性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是解题的条件和所要求的结论都比较抽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开放程度高,思维空间大,灵活性强。

从近年高考化学实验题来看,最为典型的命题思路是通过提供开放性实验情境,包括给出多余的实验条件、不限定实验条件、不限定实验方法等。由于不同条件的组合或选择,不同考生视角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就会得到不同的实验过程和结论,从而考查了考生的思维水平和实验能力。因此探究性实验题必然成为命题的热点。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药品→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研究考题,把握高考脉搏

分析近两年来的高考试题,总的变化规律是变中求稳、变中求新,并且命题将会逐步与课程改革接轨,开放性和学科内综合是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原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溶液中离子的电荷守恒等,试题也都是常规试题,考生大都比较熟悉,而且难易适中。第Ⅱ卷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实验题、双基题(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平衡、原子结构、周期律等)、元素化合物题(如框图推断或填空题等)。在二轮复习中,对这几种题型的特点、考查方式、考查角度、考查重点、能力层次要求要做细心的研究。

关注重点和热点知识,增加时间、精力投入

分析近两年化学学科的试题,可以发现:氧化还原反应、阿伏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与电化学等仍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对这类重点、热点知识,必须增加时间、精力投入,将基本理论理解透彻、应用熟练。

加强反思,提高学习效率

反思的内容可以是方方面面的,如命题者有什么意图?题目设计的巧妙处何在?此题的关键何在?题目有何规律?是否可推广成一类题型?此题为什么这样做?做题过程中暴露了哪些弱点?这个问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另外,可以对一道典型习题反思,可以对一套试卷反思,也可以对学习环节反思。通过反思,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反思,把问题的前因后果想清楚,从而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

规范答卷,减少无谓的失分

纵观多年的高考试卷,不难发现,答题不规范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考生的失分情况分析,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因为“低级错误”而失分,主要表现在化学基本用语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等。这都是由于平时学习要求不严格,基础训练落实不到位所造成的。

强化审题:一是强化审题的态度,看完题再做题;二是强化审题的方法,抓重点词、标重点字、理解题意后再做题;三是抓审题的能力,从大量信息中概括出重点信息、关键信息。

因此备考要从细节入手,强化规范意识,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提高运用化学用语的准确性,克服答非所问的现象,尽可能减少因答题不规范造成的失分。

一轮化学复习 第14篇

1、低价态的还原性:

6FeO+O2===2Fe3O4

FeO+4HNO3===Fe(NO3)3+NO2+2H2O

FeO+4H++NO3―=Fe3++NO2↑+2H2O

2、氧化性:

Na2O2+2Na2Na2O(此反应用于制备Na2O)

MgO,Al2O3几乎没有氧化性,很难被还原为Mg,一般通过电解制Mg和

Fe2O3+3H22Fe+3H2O(制还原铁粉)

Fe3O4+4H23Fe+4H2OCuO+H2Cu+H2O

2Fe3O4+16HI==6FeI2+8H2O+2I2

2Fe3O4+16H++4I―=6Fe2++8H2O+2I2

Fe2O3+Fe3FeO(炼钢过程中加入废钢作氧化剂)

FeO+CFe+CO(高温炼钢调节C含量)

2FeO+Si2Fe+SiO2(高温炼钢调节Si含量)

3、与水的作用:

Na2O+H2O==2NaOH

Na2O+H2O=2Na++2OH–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H2O=4Na++4OH–+O2↑

(此反应分两步: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H2O2的制备可利用类似的反应:BaO2+H2SO4(稀)===BaSO4+H2O2)

MgO+H2O===Mg(OH)2(缓慢反应)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Na2O+SO3==Na2SO4Na2O+CO2==Na2CO3MgO+SO3===MgSO4

Na2O+2HCl==2NaCl+H2O

Na2O+2H+=2Na++H2O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2SO4(冷,稀)===Na2SO4+H2O2

MgO+H2SO4===MgSO4+H2O

MgO+2H+=Mg2++H2O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2O3+6H+=2A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Al2O3两性氧化物)

Al2O3+2OH―=2AlO2―+H2O

FeO+2HCl===FeCl2+H2O

FeO+2H+=Fe2++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6H+=2Fe3++3H2O

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Fe3O4+8H+=2Fe3++Fe2++4H2O


一轮化学复习 第15篇

第一章 物质的量

本章综述

本章内容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应用特点可分为三部分:一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量之间的关系及其计算应用;二是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有关推论;三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本章内容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涉及面广。

本章知识概念多,与学科内知识联系较多,牵涉到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计算问题,以及物质的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等的计算。

本章不仅是化学计算的核心,也是数、理、生、化等相关学科计算的“桥梁”,比如物理学中的气态方程、分子质量的计算,分子直径的数量级的估算等。

鉴于本章知识是历年高考之热点,复习时应予以特别重视: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的概念,加强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二是要建立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化学计算体系,正确灵活地运用以物质的量为枢纽和其他量的转换关系。

第一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知识理解:

(1)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掌握技能:

(1)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气体体积、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

(2)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命题趋向

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问题是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热点。从高考试题看,此类题目多为选择题且题量和题型保持稳定,命题的形式也都是: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判断和计算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粒子数的多少。具体涉及以下内容:①已知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体积求粒子的数目或比较其粒子的数目大小;②已知溶液的体积和浓度求溶液中溶质的粒子的数目或比较其粒子的数目大小;③已知粒子的数目求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粒子的浓度或溶液的浓度;④物质在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时电子转移的数目。试题在注意有关计算关系考查的同时,又隐含对某些概念的理解的考查,试题虽然计算难度不大,但概念性强、区分度好,预计今后会继续保持。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题型常以选择题为主,命题的热点通常是:已知同温同压(或同温同容)下不同气体的某些条件,推断或比较其物理量的大小;或者根据反应原理、阿氏定律推断气态产物或反应物的化学式。

考题荟萃

(20XX·全国·7)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1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

原子数 密度

质量 质子数

(20XX·上海·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碳酸钠中NA个CO32-

OH-含NA个电子

重水(D20)中含NA个中子

标准状况下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

(20XX·苏粤·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常温常压下,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的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常温常压下,48g 0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20XX·广东)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烷所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NA

常温常压下,4g氦气所含有的中子数目为4NA

标准状况下,单质溴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

电解食盐水若产生2g氢气,则电子转移数目为NA

(20XX·广东)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3H6

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20XX·广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气体含有×1023个O3分子

常温常压下,气体含有×1023个NO2分子

·L-1CuCl2溶液中含有×1023个Cu2+

标准状况下,含有×1023个H2O分子

(20XX·苏粤·25)取一定量的Na2C03、NaHC03和Na2S04混合物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标准状况),然后加入(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溶液中过量的碱用 mol/L盐酸恰好完全中和。计算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20XX广西理综8).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NA

标准状况下,所含的分子数为

所含的电子数为1NA

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1NA

(20XX广西理综)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0XX全国理综9).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cm-1,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300mL该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20XX重庆理综7).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mol/L的盐酸与醋酸溶液中氢离子均为

标准状况下,氦气与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NA

重水(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20XX江苏6、)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1023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L-1CH3COOH溶液中,CH3COOH分子数为×1023

与H2O反应生成(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1023

S8单质中含有的S—S键个数为×1023

S8分子结构

N2中所含的分子数为×1023

(20XX上海)某非金属单质A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B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以下对B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有1个氧原子 有2个氧原子

有1个A原子 有2个A原子

(20XX上海)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NA

中含有的离子数为2NA

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4NA

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0XX广东)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3H6

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答案

一轮化学复习 第16篇

初步搭建整体知识框架

对不少考生来说,高三化学知识量大、琐碎,记忆负担重,试题综合性强、变化多且新颖,复习难度较大。一轮复习的重点就在于对整体知识框架的建构。有了知识体系结构的支撑,才能进入第二阶段解决综合问题。

建构知识框架要自下而上进行,落实到每一个知识点。对知识层面与方法层面的内容要有所区分,要用方法性内容统领知识层面的内容。

联系实际,将知识网络化、情境化

以元素化合物复习为例,考生要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元素化合物之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反应原理。二是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从分类的角度对转化关系进行二维图的记忆。三是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例如,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微粒探究;浓硝酸与木炭加热过程中的反应分析等。

重在落实,充分运用每道练习题

考生要用好练习题。在使用这些题目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对照知识的复习蓝图将练习题分类,找到每个练习题对应的知识结构;反复强化与犯错内容相关的练习题;不断加强对于该类型试题的理解,逐渐将相关知识吸收、消化;设立专门的改错本,定期将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这样不但能加深印象,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内化知识,提升分析问题的速度与效率。

一轮化学复习 第17篇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有无升降,这是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2、氧化还原反应各概念间的关系

可用以下两条线掌握概念

3、物质有无氧化性或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⑴物质有无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判断

元素为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如Fe3+、H2SO4分子中+6价硫元素;元素为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如Fe、S2—等;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Fe2+、SO2、S等。

⑵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判断

① 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如下列四种阳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g+>Cu2+>Al3+>K+。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单质氧化性的增强而减弱,如下列四种卤素离子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I->Br->Cl->F-。

② 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反应条件越易,氧化性越强。如F2和H2混合在暗处就能剧烈化合而爆炸,而I2与H2需在不断加热的情况下才能缓慢化合,因而F2的氧化性比I2强。

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反应条件越易,还原性越强,如有两种金属M和N均能与水反应,M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而N需在高温下才能与水蒸气反应,由此判断M的还原性比N强。

③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

还原剂A+氧化剂B氧化产物a+还原产物b,

则:

氧化性:B>a 还原性:A>b

如:由2Fe2++Br2=== 2Fe3++2Br-

可知氧化性:Br2>Fe3+;还原性:Fe2+>Br-

④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可根据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不同来判断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一般规律是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同理当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如氯气、硫两种氧化剂分别与同一还原剂铁起反应,氯气可把铁氧化为FeCl3,而硫只能把铁氧化为FeS,由此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

【注意】还原性的强弱是指物质失电子能力的强弱,与失电子数目无关。如Na的还原性强于Al,而Na

Na+,Al

Al3+,Al失电子数比Na多。同理,氧化性的强弱是指物质得电子能力的强弱,与得电子数目无关。如氧化性F2>O2,则F2

2F-,O2

2O2—,O2得电子数比F2多。

4、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

原理:氧化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或得电子)的数值与还原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失电子)的数值相等。

步骤Ⅰ: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并列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简称标价态)

步骤Ⅱ:分别列出元素化合价升高数值(或失电子数)与元素化合价降低数值(或得电子数)。(简称定得失)

步骤Ⅲ:求化合价升降值(或得失电子数目)的最小公倍数。配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步骤Ⅳ: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系数。

一轮化学复习 第18篇

是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

是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

是气态氢化物与其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元素。

是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元素。

是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可以雕刻玻璃的元素。

是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对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元素。

是既能在CO2中燃烧,又能在N2中燃烧的金属单质。

、Na、F的单质在常温下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

一轮化学复习 第19篇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考点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考试要求:

1、能记得常用仪器的名称、认识图样、了解用途及使用请注意事项(试管、烧杯、酒精灯、水槽、量筒、托盘天平、锥形瓶、长颈漏斗等)

2、能进行药品的取及(包括物质的称量、液体的量取)、连接仪器、给物质加热等

考点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考点二、药品的取用规则

考点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考点四、液体药品的取用

考点五、固体试剂的称量

考点六、加热

考点七、仪器的装配

考点八、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考试要求:

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考点一、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考点二、空气的主要成分

考点三、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考点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考点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课题2 氧气

考试要求

知道氧气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能识别化合反应

认识氧气与与常见物质(碳、磷、铁、蜡烛、硫)的氧化反应

考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考点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考点三、氧气的用途

考点四、反应类型

课题3 实验室制取氧气

考试要求

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

能识别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考点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考点三、催化剂

考点四、分解反应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考试要求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化学变化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

考点二、分子

考点三、原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考试要求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

课题3 元 素

考试要求

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化学元素

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了解元素的分类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

注意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和区别

考点一、元素

考点二、元素的分类

考点三、元素符号

考点四、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考点五、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考点一、原子结构图

考点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考点三、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考点四、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资源的保护

考试要求

认识废水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处理的原则

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考点一、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考点二、水污染

课题2 水的净化

考试要求

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到常见的净水方法

初步学会使用过滤对混合物的分离

考点一、水、纯净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都是混合物。

考点二、净化水的方法

考点三、硬水与软水

课题3 水的组成

考试要求

认识物质的三态变化

认识水的组成

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单质和氧化物

考点一、水的组成

考点二、物质的分类

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

考试要求

能用化学式正确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要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及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

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能看懂常见商标中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初步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或根据质量比求化学式、计算指定元素的质量分数。

考点一、化学式的含义

考点二、分子个数的表示方法

考点三、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的含义

考点四、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

考点五、化学式的书写

考点六、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的含义

考点七、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

考点八、小结微粒个数的表示方法

考点九、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考点十、必须背熟的离子符号

考点十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考试要求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考试要求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考点、书写的步骤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考试要求

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初步学会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考点一、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考点二、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④列出比例式,并求出未知数;⑤答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考试要求

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等

考点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考点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考试要求

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认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和水的反应

能区分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到常见气体

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

考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考点二、用途

考点三、常见气体的鉴别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考试要求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的条件及其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考点一、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考点二、爆炸

考点三、常见灭火的方法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考试要求

认识燃料燃烧的重要性;

知道石油的组成,了解石油加工厂的产品(液化气、汽油、煤油)

考点一、化石燃料

考点二、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课题3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考试要求

了解氢气、酒精、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汽油、和煤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认识综合自用资源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考点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考点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一轮化学复习 第20篇

一.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又称缺氢指数(Degreeofunsaturation),是有机物分子不饱和程度的量化标志,用希腊字母Ω表示。规定烷烃的不饱和度是0(所有的原子均已饱和)。不饱和度是计算有机物的分子式和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式的相当有用的工具。

不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时

(1),对于一般的只含C、H、O的有机物,可利用公式

Ω=(碳原子数×2+2—氢原子数)/2,式子的意义为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或醇的氢原子数与该有机物中氢原子数之差的一半,即将该1mol有机物完全加氢还原成烷烃或醇所要消耗的H2的物质的量;

(2)对于含有N、P等三价原子的有机物(不包括硝基化合物或磷酰基化合物),可将其补成(NH)或(PH),然后便可应用公式;

(3)对于有卤原子取代的有机物,可先将卤原子化为氢原子再应用公式;

(4)对于碳的同素异形体(如C60),可将氢原子数视为0,然后应用公式。

已知有机物的结构时

(1)Ω=双键数+叁键数×2+环数,即一个双键和一个环都缺一个氢,一个三键缺两个氢。苯环可看作一个双键加上一个环,其不饱和度为4;求出不饱和度后,利用公式的变形氢原子数=碳原子数×2+2—不饱和度×2可算出氢原子数;

(2)结构中含有N、P等三价原子(不包括硝基或磷酰基),计算出不饱和度后,应在得到的氢原子数后再加上N、P原子的数目;结构中含卤原子,得到的氢原子数应减去卤原子的数目。

二.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推导

推导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一般步骤为:

确定有机物的碳原子数并求出有机物的不饱和度。根据所得到的不饱和度作出大致判断。

分析已知的条件,确定有机物的基本类型。一般来说,一个不饱和度能对应一个碳碳双键、一个羰基(醛基)或一个环;而当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大于4时,首先考虑苯环;然后再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如“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消耗的NaOH的量等”,确定有机物中的官能团。

确定碳链的结构和取代基的位置。尤其要注意分子中的对称因素,如题目中给出的“有几种一卤代物”“有几种不同环境的C、N原子”等,从而确定异构体的结构。

对得到的异构体进行检验,确认其分子式与原有机物相同且满足题目中的条件。

三.基本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substitutionreaction)

定义:有机化合物物受到某类试剂的进攻,使分子中一个基(或原子)被这个试剂所取代的反应。

说明:一个取代反应的必然满足A(+B)=C+D的形式,即反应物不一定有多种,但生成物至少有两种;高中阶段所学的卤化、硝化、磺化、酯化、各种水解、氨基酸成肽键、醇的分子内脱水等反应都是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additionreaction)

定义:有机化合物中的重键被打开,两端的原子各连接上一个新的基团的反应。

说明:加成反应中有机物不饱和度一般会减少(双键异构化成环的反应除外),常见的加成反应有:加氢、加卤素(注意二烯烃的1,2加成与1,4加成)、加HX、加水等。

消去反应(eliminationreaction)

定义:使反应物分子失去两个基团或原子,从而提高其不饱和度的反应。

说明:消去反应的生成物必然多于两种,其中的一种往往是小分子(H2O、HX)等。高中阶段里所学的两种消除反应(醇、卤代烃)都属于β-消除反应,发生反应的有机物必然存在β-H原子,即官能团邻位C上的H原子。注意不对称化合物发生消去反应时往往会有多种反应的取向,生成的化合物是混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oxidation&reductionreaction)

定义:有机反应中,得氢或失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失氢或得氧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

说明:与无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同,有机物的氧化还原一般只针对参与反应的有机物,而不讨论所用的无机试剂,因而在有机反应类型中二者是分开的。常见的氧化反应有:加氧气催化氧化(催化剂为Cu、Ag等)、烯烃、苯的同系物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烯烃的臭氧化和环氧化、醛的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的反应等。高中阶段所学的还原反应有醛、_的催化加氢反应、硝基还原成氨基的反应。

聚合反应(polymerization)

定义:将一种或几种具有简单小分子的物质,合并成具有大分子量的物质的反应。

说明:高中阶段所学的聚合反应包括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前者指不饱和化合物通过相互加成形成聚合物的反应;后者指多官能团单体之间发生多次缩合,同时放出低分子副产物的反应,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

一轮化学复习 第21篇

在化学一轮复习中,通常要从三个方面来做整体规划,分别是:

1、整合教材、构建网络

因为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高考出题的依据,所以,对教材的熟悉就是对高考题的熟悉,教材越熟高考题才越发觉得简单。

除了要弄懂课本,还要把课本的知识进行整合,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这样就能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有利于提升综合解题能力。

2、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化学学科中,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操作、化学题计算都要求非常严格,一个符号、一个格式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所以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很多学生每次考完试都是拍大腿——后悔,但是,为时已晚。

因此,在一轮复习中,就要养成注重基础、落实细节的好习惯,从方程式配平到对实验的准确描述都要求步骤清晰,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3、训练思维,培养能力

化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开拓思路,养成灵活解题的习惯,掌握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强化审题方法、不断拓宽解题思路、不断掌握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才能在高考中严格按照要求答题,也才能在高考中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一轮化学复习 第22篇

1、宏观层面

不同知识模块间的相互关系及表现(学科内综合)

(2)同一知识模块内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

如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转换,有机化学“醇醛酸酯一条线,有机辐射一大片”等。

建议:首先,阅读课本各章小结,了解本章及相关章节知识点间联系。其次,在白纸上自行回忆及书写知识脉络图,尤其是各无机元素化合物间、重要有机物间转化关系必须熟练书写。

2、微观层面

(1)落实基础知识,收获新的一年

①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分类:

(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单质、酸、碱、盐、氧化物、同素异形体)应用概念辨析和判断、应用类比的方法和观察法完成概念的应用如:分散系:悬浊液、乳浊液、胶体(性质、鉴别、分离、应用、制备)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应用---利用信息书写未知离子反应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电子转移数目、氧化剂、还原剂、能力的判断)应用---利用信息书写未知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量:

(NA、n、C、v、P、N、M、m、VB、D)概念应用、单位、计算或换算、判断。应用:灵活应用公式和方法计算推断

化学能与热能:

(燃烧热、反应热、焓、焓变、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盖斯定律、焓变的判断和计算、放热、吸热与能量的关系、化学键与热量的关系)实际应用

②基础理论

平衡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定义、平衡的标志、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和书写、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推断、速率与方程式之间的关系、速率平衡图像、速率快慢的影响因素T、P、C、催化剂、接触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判断

电离平衡:

(强弱电解质判断、电离式书写、实验证明强弱的方法、导电性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促进和抑制电离的方法和措施、以水、醋酸、氨水为例、平衡移动的因素、溶液的酸碱性判断、PH的测定、水的离子积与影响因素、强弱电解质与浓稀溶液导电性的关系)实际判断和应用

水解平衡:

(盐水解的规律、水解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水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三个守恒的关系推断和应用、溶液酸碱性、溶液浓度、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判断、水解的应用)实际应用

难溶物的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大小的影响因素、溶解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沉淀转化的方法、沉淀溶解的方法、KSP与溶解度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族、周期的书写、判断、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半径、化合价、单质、化合物、反应激烈程度、熔沸点、颜色、得失电子)、代表物质通式、特殊性质)实际判断、应用确定元素或位置,应用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

原子结构

(元素、核素、同位素、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中子、核外电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质量数、以上书写方式、原子结构图、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键

(化学键概念的应用、共价键、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的判断、电子式的书写键的断裂与生成和能量的变化关系)

化学能与电能

(学会区分判断两极;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电极名称判断和电极反应式;根据电极的变化判断金属的活泼性;根据电解时电极的变化判断电极材料或电解质种类;新型电池的电极反应及应用;电解产物的判断和计算)应用、判断、书写

③化学用语

原子结构图、元素符号、结构式、电子式、分子式、结构简式。

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电离式(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尤其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和氢氧化铝两式电离)

电池(两极反应式、燃料电池式)

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

PS:必须做到正确书写(客观事实、符号正确、微粒守恒、条件完整等)

④元素化合物(金属、非金属)

碱金属

(物理、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分析相似和递变;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转化、关系,从氧化还原角度了解过氧化钠)

几种重要的金属

(铁、铜、铝、镁;活泼性;冶炼方法、合金应用、合金的应用和性质与原来金属的比较)

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检验

(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特殊性质;铁、二价铁、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氧化性和还原性)应用、制备、检验

非金属

(无机非金属材料碳、硅的性质。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碳族在周期表的位置;一氧化碳的污染;硅酸盐工业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殊性;一般反应需要高温的条件)

海水—氯、溴、碘卤族元素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对环境的污染;卤族的相似和递变性、工业提取溴、碘的方法;海水淡化的方法、海水综合利用---氯碱工业、制金属镁)

硫的氧化物、硫酸及其氧族元素

(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过氧化氢的性质催化剂对它的反应速率的影响;二氧化硫的污染、三氧化硫的状态;它们之间的转化、硫酸的性质应用、硫酸盐的性质)

氮、氮的氧化物、硝酸、铵盐、氮族

(氮的稳定性和性质、氨气、铵盐的性质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原理和方法、检验;硝酸的性质和应用;氮的氧化物和含磷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氮族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⑤有机化学(烃、烃的衍生物等)

有机化合物的碳成键的特征

典型有机物(甲烷、乙烯、乙炔、苯)主要的化学性质

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在化工生产的作用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官能团等基本概念辨别

重要有机物(乙醇、乙酸、乙醛、乙酸乙酯、卤代烃、酚)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羟基、羧基、醛基、酯基的性质检验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红外光谱、质谱图法、核磁共振氢谱、根据结构特点推断有机化合物、根据性质确定有机物、根据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共平面、共线问题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基本营养物

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淀粉、油脂;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其它:纤维素、酶、酸性与碱性食物

高分子合成

有机反应:

取代、缩聚、加成、加聚、消去

氧化、还原(裂解、裂化)

PS:主要结构简式的书写形式(体现结构、易于识别),缩聚产物的书写形式(以现行教材为主,写出链端。部分参考书给的范例及答案沿用老课改写法,没有写出链端!)

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计算(根据相对密度或者标下密度、根据水、二氧化碳、根据商余法)

根据仪器的测定(红外光谱、质谱法、核磁共振氢谱)

根据性质确定、根据框图信息确定

⑥实验基础(常见的仪器使用、物质的制备)

乙酸乙酯、甲烷的取代、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乙醇的检验、乙醛的检验、乙酸的检验、淀粉的性质、淀粉溶液与食盐的分离、肥皂的制取-----

建议:无机实验根据教材必修1相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梳理,兼顾必修2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相关实验。

(2)深入思考问题,积聚综合实力

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及原理的定义,能有条理地复述重点知识的形成过程,能结合所学准确阐述其本质,能清楚地分辨和比较相似或相关知识点,能发散联想类比相似甚至不同模块的知识点,等等。

如: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的“拆”与“不拆”的含义及本质是什么?

如:由金属活动性顺序推知简单金属阳离子氧化性顺序,即得失电子为对立统一的过程,而物质得失质子(H+)也是对立统一的过程,这又对应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如:工业流程生产中所谓的“调pH”,用NaOH(aq)和用CH3COONa(aq)效果是否相同?其原理是否相同?用CH3COONa(aq)调pH是利用了溶液中CH3COO-的水解作用,还是因为CH3COO-与H+结合成了弱电解质CH3COOH?两方面都要考虑还是一者占主导地位?(25℃,,CH3COOH溶液中,α≈1%)

如: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使氯水褪色?原理分别是什么?(可以结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反应原理思考)

如:参考书中所云“Fe3+与S2-”或“Fe3+与SO_3^(2-)”优先考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考虑水解或沉淀反应,其依据是什么?是否可靠?如何设计实验验证?(须控制变量了,但变量是什么?)

建议:充分利用好复习的笔记和测试题,对记不清、不会、不理解的地方再次思考和询问,筛查出知识遗漏点及盲点的同时,更要深入地认识概念原理的本质。理解不透彻、认识有偏差,不但一轮复习的效果达不到,而且还将影响到二轮综合问题的解决,以及考前心理。

3、学科思想方法层面

连续两年的《高考说明》中对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要求:

“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结构决定性质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分类与比较;假说、模型与实验;以及定性与定量、宏观和微观、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分与合等相结合”的哲学方法始终贯穿与中学化学知识建立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必须与化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

如:中学化学所介绍的浓盐酸、浓硝酸“易挥发”,而浓硫酸是“高沸点酸”——“难挥发”——即难成为气态分子逸出液面。试问:物质变化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浓硫酸常温下难挥发,是否说明其永远不可能产生酸雾?“发烟硫酸”又是怎么回事?20XX年北京高考化学实验题中的白色酸雾可能是什么?(浓硫酸沸点约330℃,挥发一般指液体成分在没有达到沸点的情况下成为气体分子逸出液面。)

如:原电池工作原理中“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是否必须“活泼性不同”?电解质的作用是什么,是否必须为“电解质溶液”?高中化学学过的原电池模型有哪些,其原理与装置如何结合以实现能量转化?

如:复习物质性质时,以SO2为例,先从物质分类入手,分析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其次是氧化还原的角度,S处于中间价态,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最后,其个性为漂白性。

如:有机化学的核心问题是结构问题,结构决定性质,我们在分析物质性质时,着手点为碳骨架(链状、环状)—官能团(种类、数量、位置)—基团间影响,而在处理有机推断或有机合成问题时,也同样关注的是碳骨架与官能团相关的知识,如骨架的构建、官能团的形成、转化、消除等。

如:学习及复习难溶物的溶解平衡时,我们可以“习惯性”甚至“本能”地接受沉淀的生成(包括易溶—微溶—难溶—更难溶)和沉淀的溶解过程,但我们依然无法从逻辑上接受BaSO4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可转化为BaCO3的事实,即使用Qc与Ksp比较以“半定性”地解释,我们心里“依然很别扭”。量变引起质变的问题,看得见、易感知的,我们用心去接受;而更多看不见、较抽象甚至与“常识”相悖的结论,我们更要用脑、用逻辑思维去对待,这也是人越往高端发展时,产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方面。(已知:同温度下,Ksp(BaSO4)BaCO3的溶解度)


一轮化学复习 第23篇

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

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或FeS2

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 (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黄色(AgI、 Ag3PO4)、 白色[Fe(OH)2、CaCO3、BaSO4、AgCl、BaSO3]

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特征反应现象:Fe(OH)2→Fe(OH)3,白色到灰绿到红褐色

一轮化学复习 第24篇

有关水的反应

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

(1)、水作氧化剂

水与钠、其它碱金属、镁等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碱:

水与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铁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铁):

水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煤气”:

铝与强碱溶液反应:

(2)、水做还原剂

水与F2的反应:

(3)、水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水电解:

(4)、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水与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水参与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1)、水合、水化:

水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酸性氧化物化合成酸。(能与二氧化硅化合吗?)

水与氧化钠、氧化钙等碱性氧化物化合成碱。(氧化铝、氧化铁等与水化合吗?)

氨的水合、无水硫酸铜水合(变色,可检验液态有机物中是否含水)、浓硫酸吸水、工业酒精用生石灰吸水然后蒸馏以制无水酒精、乙烯水化成乙醇

(2)、水解:

卤代烃水解、乙酸乙酯水解、油脂水解(酸性水解或皂化反应)、水与碳化物——电石反应制乙炔、盐类的水解、氮化物水解、糖类的水解、氢化物——氢化钠水解

推荐访问: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