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教学论文体育汇编22篇

教学论文体育汇编22篇

时间:2023-07-22 15:0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教学论文体育第1篇一“、友情式”分组“友情式”分组的特点是学生之间心理相容、志趣相投。因为这种分组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之间坦诚相待地说出“心里话”。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因教师组织形式的失当而导致学生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论文体育汇编22篇,供大家参考。

教学论文体育汇编22篇

教学论文体育 第1篇

一“、友情式”分组

“友情式”分组的特点是学生之间心理相容、志趣相投。因为这种分组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之间坦诚相待地说出“心里话”。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因教师组织形式的失当而导致学生评价失控的现象屡见不鲜。如随机分组因操作简便使用率较高,教师倘若缺少必要的指导,学生互评往往演变成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总在不停地训斥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场面。这种现象在分组竞赛之后尤显突出。这样的学生互评如果教师不加以有效地干预,发展下去势必会造成两极分化。当然,严格地说,“友情式”分组只是更适合于对话式互评的教学实施,并非不可变通调适。具体而论,以这种分组方式组织互评通常容易显露学生之间相互吹捧、言过其实的弊端。因此,对话式互评时的分组方式要求体育教师依据教材的特点与班级具体学情等方面而定。

二、体育课堂心理氛围

体育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集体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所形成的一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它包括师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师生间的相互关系等。体育课堂心理氛围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它是逐步形成的,而其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积极的体育课堂氛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信息与情感畅通交流,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此可见,学生意义对话式互评既需要“友情式”分组的“心理小环境”,更需要积极的班集体课堂心理氛围的“大气候”。

三、身体自尊

身体自尊是学生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敏感的组成部分。如果在体育教学中由于不正当的评价伤害了学生的身体自尊,那么学生就很难具有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好感。学生正确评价的态度与能力的有效形成也是新时期考量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艺的基本要求之一。笔者在教学中创设了一种“学习卡片”的评价手段,从而有效规避了互伤身体自尊的教学评价现象。“学习卡片”的评价手段是指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要求学生在体育课后针对同伴在课中的学习态度、拼搏精神、任务完成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不伤身体自尊的书面评价。实践表明,学生经过长期的评价训练,正确的评价态度与能力得以提升,反映在课堂中的相互评价也逐步趋于规范和精彩。

四、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行为总是体现于不断的身体练习中,同时也是被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评价着。学生之间的互评具有很强的外显性和即时性。因此,这一评价特点容易造成“体育差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到难堪,也是这类学生畏惧体育课的原因之一。总之,意义对话式互评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设计评价标准时要坚持多样性。学生只有明确了不同的评价标准,才能认清自己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这也为学生对话式互评提供了具体的量评依据,从而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评价的意义。

教学论文体育 第2篇

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说,学生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认识、推动自身求知并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内在力量。小学生活泼好动,有着好玩的本性特征,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体育教师利用学生兴趣进行教学能够提高上课效率,增强学生兴趣。学生兴趣具有倾向性、广阔性、效能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若教师使用恰当的体育教学方法,便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恰当的体育游戏教学是小学生兴趣形成的重要动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游戏教学与兴趣之间的联系来看,体育游戏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精神品质的发展。

教学论文体育 第3篇

一、幼儿园小班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无论是在小班教学的导入环节还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环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并找出改善策略才是硬道理。

1.体育教学的导入环节被忽略

在小班幼儿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导入这个环节。部分教师在上课时,开门见山,直接让小伙伴们做游戏或者自行玩耍。笔者认为,这种教学的方法对于刚上小班的幼儿来说,并不是十分科学的。因为幼儿此时的年龄尚小,很多东西我们应当循序渐进地去引导,让他们慢慢地对体育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知,而不是让他们误以为体育课就是游戏课。

2.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不恰当

幼儿的体育训练要掌握好“度”,这是由幼儿的身体条件决定的。同样,体育教学活动也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组织和计划。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组织不恰当,导致幼儿既达不到训练体能的目的,又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比如,有的幼儿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和进度,不考虑幼儿接受能力和身体承受能力,一味地只知道让幼儿不停地反复练习,中途也不注意让幼儿适时进行休息或保留恢复体力的间隙,频率和次数让幼儿根本无法接受,更有甚者,站在成人角度来组织开展相关体育活动,其强度远远超出幼儿身体所能承受范围。如此这般,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幼儿园小班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组织策略的好坏决定了一堂课的质量和效率。在幼儿园小班体育教学中,如果能够紧密结合幼儿的身心特征,适时地设置教学各个环节,巧妙地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就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导入教学活动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的,这是教学活动组织中的第一步,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这里的导入就是体育活动的开头,笔者认为,以下三种方法还是较适合小班幼儿的:

(1)游戏导入法

小班幼儿的体育课堂很大部分是游戏组成的,这使得体育课堂的游戏导入更具优势。教师可先在课前组织幼儿玩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幼儿首先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情境。这样既能引导他们上好整堂体育课,又能提升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1)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就是以幼儿教师所提出的具有引导意义的问题为中心,以使幼儿产生疑虑并积极思考为目的的课堂导入方法。这种方法在小班体育教学中同样适用。比如在开展《小白兔拔萝卜》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问:“小白兔去拔萝卜时要经过小河,还要经过什么地方呢?”通过这样简单的提问,从而激发幼儿想像,又引出体育活动的下一个环节,使幼儿对体育活动更加有兴趣。

(3)表演导入法

事实上,小班幼儿的体育教学中也含有一定的表演成分,如果能够通过直观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表演方式来导入课堂的话,就可以刺激幼儿的神经,使幼儿的注意力得到高度的集中,还能增加教师与幼儿的参与度。如《小鸡捉虫》体育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模仿表演小鸡怎样从蛋壳中钻出来,吸引幼儿兴趣,然后通过出壳的小鸡捉虫此本领进行体育活动,大大提高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幼儿在这样有兴趣的活动中,就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

2.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活动

在小班幼儿体育课堂上,教师应当做到有的放矢。一是当幼儿在自由练习时,教师可以多鼓励一些做得好的,借助榜样的力量,激发幼儿之间互相学习的欲望。比如,在幼儿学习双脚行进跳的时候,随时提醒幼儿观察同伴的动作是否正确?如有错误的,就及时指出,互相纠正。二是教师要注重对幼儿细节的观察和引导。在观察幼儿动作的过程中,还不能忽视了对所有幼儿的全面观察,不然会造成良莠不齐的效果。三是要特别注意训练的密度和强度的分配,避免幼儿肢体疲劳,影响身体发育。例如,在教幼儿学习蛙跳动作时,教师就应当及时地考虑幼儿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和总体强度。

3.及时开展课后的评价工作

教学活动的组织除了课前和课中,还包括课后。课后的评价工作是收获效果反馈信息的关键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不容忽视。一堂体育课下来,幼儿教师应当主动地与幼儿倾心交谈,问幼儿在活动中你学会了什么,玩得开不开心,等等,当幼儿作出回答后,教师应当及时回应,同时,教师还要多鼓励幼儿,让幼儿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及不足的地方,教师的语言要温婉,以表扬激励为主,如此才能激发他们下次上体育课的浓厚兴趣。

三、结语

总之,幼儿园小班体育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与组织环节都至关重要,我们的幼儿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与时俱进,积极创新,这样我们的小班幼儿体育教学质量才会显著提高。

教学论文体育 第4篇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形成终身运动的良好意识。学生最初接触的体育活动是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选择适当的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而将情境教学融入体育教学中能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从情境教学的基本概念与作用、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策略这两个方面来阐述问题。

关键词:情境教学;
小学体育;
应用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教授学生技术动作,忽视学生情感、心理、生理上的感受。仅仅让学生牢记动作,这样枯燥的教学方式极易引起学生厌倦,使学生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低下。而将情境教学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到运动的魅力,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一、情境教学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以教学需要与教材为基础,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和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其情感体验,激起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从而快速地理解体育教学的内容,使体育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表现自己。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情境教学法主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同时情境教学应用于体育教学,再将多媒体引入课堂,为学生呈现一个美好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策略

1.运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天性爱玩,所以,为了体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激起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玩耍中掌握体育动作的要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障碍跑的教学时,学生一般对障碍跑有抗拒心理,害怕摔倒等,使体育教学活动无法顺利进行。所以,教师可以根据障碍跑的内容让学生做一个作战打仗的游戏,把障碍物当做敌人的防线,想要最终取得胜利,就必须跨过障碍物。在游戏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表扬,最好给一些积极正面的评价。这种创设游戏情境的教学方法能够较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学生恐惧心理,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掌握障碍跑步的动作要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一地采用一种游戏,因为极易引起学生枯燥。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学习动机,提升自身的体育素质。

2.运用音乐创设教学情境

要提高情境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率,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置课堂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课上会有不同的学习感受,从而保障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在体育教学中应用音乐能够维持学生的热情。并且,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练习大量的动作,反复地练习记忆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心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配合音乐有利于改变无聊的动作练习状况,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体育动作的练习。例如,在体育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充满动感的音乐,激起学生的热情,然后,在音乐的指导下,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动作练习。播放音乐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当学生感到疲倦时,也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钢琴曲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音乐创设的轻松的氛围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3.运用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运用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运用语言的魅力,用充满艺术的语言形式,将体育教学的内容、过程、情节等情况描述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充满艺术的语言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语言的内涵,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改变体育教学的枯燥与乏味性。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如何运用语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总之,情境教学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寻找正确的教学方法,促使情境教学的价值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实现。

教学论文体育 第5篇

中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体育教学观念落后、体育方面的经费不足、教学方式落后、体育师资力量不足都严重制约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村地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要让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于中小学生的重要意义,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也要让农村中小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促进身体发育和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其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

二、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方面的投入

要促进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就必须确保一定的资金投入、设备投入等。针对当前很多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落后的情况,教育部门要加大重视,设置专项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设施,确保农村中小学拥有完善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能够顺利地进行体育教学。

三、培养合格的农村体育教师队伍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都没有受到过专业的体育师范教育,其在体育技能和教学水平上与专业的体育教师都有着明显的差距,难以有效地组织体育教学,既无法在体育课堂上为学生进行规范的动作示范,又无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要培养一支合格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就要对当前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在体育课程标准理念、体育项目开发、体育技能提高等方面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另外,也要积极引进年龄较小、综合素质较高、专业程度较高的体育人才加入到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队伍中来。

四、开发农村本地的体育资源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体育课堂。例如,利用农村随处可见的竹竿来排练竹竿舞,或进行攀爬、跨越障碍训练。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教学资源,提高农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解决很多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总之,我国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农村教育工作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的特色,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全面推进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教学论文体育 第6篇

摘要社会适应能力是学生在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对于社会环境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等方面的适应能力。我国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当前对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并不是很重视,对此还需要积极的加以改进。本文主要对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践培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由于长时间的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在校园内进行学习,对于社会实践能力较为缺少。正是由于这样的问题导致学生在面对社会岗位的时候无法真正的满足现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现阶段高职院校一定要积极的改变体育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升。下面将对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践培养进行详细讨论。

1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作用

1.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凝聚力

团队凝聚力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尤为重要。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很多的团队协作项目,例如足球和篮球等等。在这些合作项目当中,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任务,而目标却是一致的,这与社会当中的很多工作都相似。通过体育项目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协作能力培养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1.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体育课程当中,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来布置相应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一个个小组,很多的学生之间甚至是不认识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使他们之间形成团队合作的关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将在他们的未来发展中产生重要的作用,是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3有助于强化学生自身管理

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会存在着一定的规则和制度,学生需要在这样的制度规定下来开展各项体育内容,促使自我的能力得到发挥。例如在足球运动中为了能顺利的完成比赛就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否则就会被罚下。社会本身是一个大型的赛场,当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则,学生如果能在体育项目中不断的规范自我,那么在未来的职场上也势必能逐渐的规范自我,使自己在社会中更加顺利的发展。

2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实践措施

2.1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高职的体育教学内容应当与他们的职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此,应当将受学生欢迎以及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长久影响的体育项目和内容积极的引入到高职的体育教学当中去。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体育学习一定要保持与未来岗位之间的适应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具有更高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此外,教师应当积极的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促使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能得到丰富,以便于学生的积极性能得到提升,为未来发展和职业需求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2.2模拟社会场景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应当认识到体育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缩影。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社会当中的一个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是合作者也可以是竞争者。对此,在体育竞赛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直接的进行划分,促使学生能担任其自己的责任,并完成不同的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促使学生更加直接的与社会之间进行对接,从而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做出贡献。

2.3积极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

在高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所进行的各项体育项目势必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身体锻炼作用,同时学生也需要从心里和身体上进行付出,从而得到最终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品质和心里的承受能力等方面就会得到相应的锻炼。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会经常的举办一些体育竞赛活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的会得到成功的体验,有的则需要经历失败,那么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将给学生的心理素质带来一定的锻炼作用,帮助他们逐渐的得到成长。因此,为了能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应当积极的在教学中尽量多的给学生一些支持和帮助,促使他们能在体育技巧上和心理素质上得到上升,并且要积极的帮助他们将一些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促使他们能在未来社会中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职院校在当前已经是我国教育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近年来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和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更加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那么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就更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一定要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从体育教育的方向来逐步的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做出保障。

教学论文体育 第7篇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促使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

关键词:教学方式;
综合素质;
课堂活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多数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通常以示范型的教学方法进行体育教学。具体地说,教师利用肢体语言进行体育教学,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自己的动作进行模仿和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的本质是一种强行的灌输,学生获得的认知并不深刻,所学习的姿势与动作也容易混淆和遗忘。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与摸索,在获得更深层次认知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小学短跑教学为例,教师不再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而是在简单的讲解与示范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并通过分组合作进行短跑训练。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够通过相互的竞技、比赛和合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短跑姿势与动作,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成绩。在自我的探究以及合作互助的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无疑更大,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以趣味性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就是要增加小学体育教学的生动趣味性,使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地面对教学,并主动配合教学工作。

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打空降特务”的体育游戏,要求学生手持沙包击中从空中抛下的“降落伞”。教师以游戏为载体,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这就能够吸引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变得更加主动,达到维持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总的来说,教师要对小学体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学的趣味性,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与交流,提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推动小学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教学论文体育 第8篇

一、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学校教师重视程度不足。不可否认,在现在相当比例的农村小学及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工作重视程度存在问题。校长认为体育学科不是应试科目,在师资力量安排、教学投入以及课程执行等方面存在着不够重视的现象,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能够完全对照课程标准开展教育,认为体育学科是一门副科,教学中随意性较大。从学校与教师重视程度不足方面来看,体育教学工作难以高效开展。

2.必备体育教学器材匮乏。在许多农村学校,教师在体育课上能够使用的合格器材较少,不仅品种少,而且数量少。由于办学经费等方面的制约,部分学校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语数学科相关教学器材设备的购置上,对于体育等学科兼顾不足,导致现有的教学设施无法完全满足体育教学需要。

3.教学研究活动成效不高。在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活动陷于停滞状态,学校在整体教学安排中,只是象征性地安排一些体育教研活动,没有深入开展和精心组织,教师对于体育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有限,导致整个教学研究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切实发挥出对教学活动开展的促进作用。

4.教学课时出现挤占现象。在农村小学,语文、数学学科随意挤占体育教学时间的现象层出不穷,部分教师在任教语术学科的同时,还兼任体育学科教学,有时直接就将体育课变为了语文、数学的练习课,这一现象在期中考试前后、期末考试前后表现尤为突出,导致体育教学活动没有充足时间。

5.特长学生发掘培养不力。在每一个群体中都有着特长生,体育学科也是一样。在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缺乏对特长生进行发掘与培养的能力,部分教师半路出家,缺乏过硬的教学技能,即使发掘出了特长生也难以开展有效性的训练,导致这一工作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二、有效突破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困境的思考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诸多薄弱环节,教师以及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其开展深入思考,结合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与提升,主要应当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重视程度。无论是学校管理层还是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学科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将其与学生增强体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结合起来,并上升到全民健身、全民族素质提升的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学校要尽可能地为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在教学师资力量安排上尽可能安排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任教,在教学设施上想方设法满足教学要求,强化对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力度,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以科学严肃的专项考核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规范化发展。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够在行动上有效落实,各学校及体育教师应当将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作为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抓手,为教学成效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2.加大体育投入,满足教学实际需求。作为学校管理层,应当在整体投入安排中统筹兼顾体育教学设施,可以采取对外购置、内部修缮等途径,满足体育教学工作需求。学校还应当积极向上级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反映本学校办学条件状况,争取他们的支持,在财力扶持方面予以照顾,将体育教学设施投入纳入教育经费预算范畴。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改善体育教学设施匮乏的困境,为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基础。

3.加大教研力度,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都应当强化体育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可以按照区域划分的方式,构建结对、辐射两种类型的教学研究团体,以地区龙头校体育教研组牵头,向本区域其他农村小学进行辐射,牵头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活动,以研讨会、座谈会、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让广大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开阔眼界,拓展思路,进一步汲取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先进经验。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体育教师驾驭教学工作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4.严格执行标准,不得随意挤占课时。学校应当强化对体育课教学的管理工作,严格禁止各学科随意挤占体育教学时间,尤其是在复习环节,更要保证学生体育课能够正常上起来,做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与身体的适当放松相结合,有张有弛,保证学生身心得到调节。同时,严肃课时执行标准也是保障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任务得以完成的重要基础,只有保证了教学课时这一基础性条件,教学目标才能够顺利完成。

5.加大培养力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农村小学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应当做有心人,通过运动观察、项目考核等方式,发掘出所任教班级的体育特长生,在教学中予以有意识的培养,如适当提高训练难度、加大训练量等等,并在征得学校、家长与学生同意的前提下,对体育特长生开展专门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体育特长生得到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器材匮乏、教研活动肤浅、教学课时随意挤占以及特长生培养不力等薄弱环节,学校与教师应当开展针对性分析研究,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突破措施,切实有效提升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成效。

教学论文体育 第9篇

摘要: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是必须得到重视的,尤其是低学段的学生,教师要采取激趣式的教学策略,在导入课堂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等方面渗透游戏教学法,使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小学体育;
游戏教学法;
运用策略

小学生正处在天真烂漫的年纪,他们爱玩爱闹的天性决定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以趣味性为主。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游戏教学深得宠爱,在体育课堂教学策略中占有一席之地,学生喜闻乐见,教师也受益匪浅,因为小孩子天生就爱做游戏,游戏使体育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也使他们的体能在无形中得到锻炼。不仅如此,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及创新能力方面都能够取得显著成效,让学生乐在体育中,戏在体育中,逐渐升腾起对于体育的热爱之情,也可以使他们在体育精神和品质的影响下培养出健康人格。

一、游戏教学的意义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曾经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儿童天生就好动,很多学生都在体育课上呈现出散漫状态,更有甚者,无惧教师的管束,乱跑乱跳。游戏教学法契合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让他们在体育学习中真正参与进来,动起来,尤其是低学段学生,一旦他们对游戏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迅速投入其中,思维和动作也会很快就跟着课堂动起来,尤其是一些竞争性强和娱乐性强的游戏更能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采取游戏教学法更能使学生产生参与课堂的欲望,各种灵活多变的游戏形式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使学生整节课都精神饱满地参与课堂,不仅课堂有效性得到提升,而且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都得到发展。游戏本身还具有激励性和竞争性,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比如说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等。

二、游戏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的运用策略

游戏虽然有趣味性强、多样化等多种优势,教师要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寓教于乐的同时也要关注每个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力求做到全面教学,设置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形式激发他们的实践欲望。

1.采用趣味教学导入课堂教学,还给孩子快乐的课堂。现在的孩子们大都是娇惯长大的,他们在体力上有明显不足,所以学生会对体育活动产生畏难情绪,故而在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的时候教师应该采取游戏教学引入,这样学生便可以轻松走进陌生的技能学习中,而且会迅速产生一种高亢的情绪,激发他们参与这项活动的欲望。在学生这样强烈的学习欲望下,教师定会收获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训练孩子们的奔跑能力的时候,由于很多孩子没有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在一个班级中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肥胖的孩子,这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而这些学生恰恰对于跑啊跳啊没有丝毫兴趣,教师便可以在上课开始的时候设置一个小游戏使他们消除对于跑的恐惧心理,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如“往返击鼓”这个游戏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锻炼奔跑的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式的游戏,爱竞争的学生迅速加入其中,完全忘却那种跑动起来的苦恼。

2.精心的进行教学设计,着力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体育课承载着的不仅是要锻炼孩子们的体能,更重要的是让体育品质影响学生自身的品质。现在的小学生大都娇生惯养,在他们中出现很多偏激的心理情绪及不良的思想品质,比如自私、孤独、胆怯、懦弱等,体育游戏同样可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品质的提升,学生在游戏中更容易袒露最真实的自我和真切的情感,这样就为教师提供了培养学生品质的机会。例如,在消除学生的孤独感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团队精神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采取“同走天涯”的游戏,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个长长的垫子,垫子上有三对环形的脚套,在游戏的时候需要三个成员一起动脚才能移动垫子向前走,最先到达指定的地点的一组学生获得胜利,让学生自愿结组,看哪个小组更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这项游戏学生在进行的时候既专注又紧密地与本组同学配合,对于团队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体育游戏中不仅要博得教师和学生的笑声,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优秀的品质,在游戏中挖掘出那些正面的影响因素,使其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塑造,这对于实现课堂有效性大有裨益。

3.关注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差异性,科学评价中促发展。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性,用一种赏识的眼光看待每小学生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条件,尤其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特别渴望被赞美。赞美是他们前进的动力,也是他们获得体育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保障,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个体,人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孩子们也是如此,教师要在把握每个闪光点的同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可供别人去学习的优点,而这些优点的把握则要靠教师的慧眼去挖掘。例如,在学生的立定跳远训练中,教师便可以采取小兔子跳及青蛙跳引入课堂,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用绳子摆成小河,互学互练,一人跳,一人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是否双脚起跳,是否双脚落地,是否跳过河。在这样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按自身能力调整小河宽度,体验动作。有的学生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能跳到自己和教师满意的小河的宽度,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度评价,不要挫伤学生跳远的积极性,体育教学的评价不能以知识技能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体育品质方面都应该纳入其中。尽管有的学生在跳的技能上掌握得不是很好,但是他们的参与程度及不放弃的精神是值得教师赏识与表扬的。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综合地看待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发展,以期收获长远的教育效果。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是必须重视的,尤其是低学段学生,教师要采取激趣的教学策略,让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投入课堂教学,在体育精神的指引下塑造自我的意志品质,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体育课堂才会有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张静艳.小学体育游戏的作用与选择[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xx(01).

[2]杨攀,刘乐安.如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考试周刊,20xx(14).

[3]李荣娟,覃林.游戏化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J].教育与职业,20xx(24).

教学论文体育 第10篇

随着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培养和形成残疾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途径,是残疾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该如何发展,让残疾学生恢复残疾肢体,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人群,成为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研究改革的重要课题。

《学校教育行动纲领》明确指出以全纳为导向的学校教育是反对歧视态度,强调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一种没有分类,排斥及歧视,注重集体合作,容纳所有有教育需求的学生,满足不同需求的教育新模式。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是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基本途径。

1 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残疾人体育教学目的

由于特殊体育教学对象特殊性,残疾人体育教育肩负重要责任。发展残疾学生的身心潜能,增进残疾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残疾学生残缺肢体的发展,培养残疾学生良好的从事体育锻炼的态度与习惯,促进残疾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残疾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使其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2 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残疾人体育教学宗旨

在体育教学中让每个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及体质水平得到最大的提升及发展,构建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体育教学模式,最终使各种残疾类别的残疾学生都拥有适合他们的体育教学形式。

3 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残疾人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应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教育需求,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与不同的授课方式,根据残疾学生具体情况及残疾程度,实施分类教学,实行个别性差异教学。

(1)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基于这个目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在发展及进一步促进残疾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

(2)残疾人体育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特殊教育体育教学内容的全纳性。实现残疾人体育教学内容的全纳性,实施分层教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即对残疾学生个性特点,知识水平、身体机能、运动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进行体质健康检测评估与评价,考虑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与要求,对每个层次的残疾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样残疾学生就能顺利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习惯。

(3)营造和谐特殊教育体育教学氛围。在残疾人体育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相互协作,排除残疾学生在运动参与与体育学习中的各种障碍,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对残疾学生多用激励性语言,运动无难事,没有人参与不了的运动等。

4 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原则

4.1 平等性原则

关注所有有健康需求的残疾人群,平等的对待每一个残疾学生,为他们创造公平平等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机会。通过调整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等,满足残疾学生健康发展需要,使残疾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达到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目的。

4.2 主体性原则

在全纳教育环境下,体育活动中加强师生互动,以残疾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设计以培养发展残疾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为主,放手培养、正确引导,技能锻炼与培养体育兴趣相辅,最终形成残疾学生终生体育的目标。

4.3 个别性原则

在全纳教育环境下根据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通过调动残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个别指导,教师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每一个残疾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体育兴趣、健康状况,在搞好全纳教育的前提下,面向整体、照顾差异,通过班级授课,分组学习、个别教学,对残疾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全纳教育,整体控制体育教学。

4.4 发展性原则

在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体育教学课堂,残疾学生的类别、程度、运动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发展。但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水平的学生,更新教育观念,坚信学生发展的必要性,不管残疾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发育水平、心理障碍、技能迟滞发育等因素,通过积极的引领作用,减少消除排斥,采用采取特殊的运动形式和锻炼方法,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发展。

5 落实全纳性评价标准

针对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标准应以绝对性评价标准、个体化评价标准、相对性评价标准相结合的全纳性评价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考虑残疾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等个性区别,最终确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6 结语

充分关注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集体与需求,强调参与、拒绝排斥,只有这种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才可以引导残疾学生最终形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习惯。

知音励志·教育版 2016年3期

教学论文体育 第11篇

初中体育课程明确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健康第一”。随着 “健康第一”这一指导思想的普及渗透,其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接受而加以落实;
加上已经把体育课纳入中考必考科目,其成绩计入中考成绩,更引起人们对于初中体育课程的学习训练愈发关注、愈发重视。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也较之以前更加重视。在这一背景下,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怎样发挥引导作用,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强化对学生的体育训练,不断提高学生体育水平呢?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平时的一些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激发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都不假。作为教师,我们对此更有切身的体会。参加体育项目的训练,是苦的。每个人都有惰性,这是人的本性。所以,每节课的体育课教学,往往有些学生会偷懒,没有学习兴趣,没有训练的兴致。咋办呢?这就是体育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必须迈过去的一个“门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职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一“兴趣”被激发了被唤醒了,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我们上体育课就会轻松了许多,就能让体育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树立主体意识,关注每位学生

初中体育课教学,无论学生人数多少,传统的初中体育课教学很多时候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转动,围绕教材转动,围绕课堂转动,教师教得乏味,苦不堪言;
学生学得辛苦,怨声四起,课堂教学效果低下。而新课程提倡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因此,体育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哪种学生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通过指导训练,让每一位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育技能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进步与提高,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那么,要怎样关注每一位学生呢?笔者认为:一要关注差异——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二要关注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比如说,学生都爱“出风头”,这并不是说他们的坏处,中学生上体育课都很喜欢跟人家比一下,比谁跑得快、比谁跳得远、比谁扔得远,教师就要利用好学生这些心理特征的“心理需求”,在上课中加一些对抗性的练习。通过这些教学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就连平时上课不爱上的人,积极性都会高涨。所以,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一点,那教学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一个宽松的环境,可以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更加乐于从事某项活动或工作。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宽松环境的创设也是不可小觑的,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落实。比如在教排球移动时,我没有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用绳子绑住球,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排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

3. 多用激励语言,强化学习信心

学习的兴趣,需要信心的支撑。没有信心,也就没有兴趣。学生的成长需要鼓励,对体育课的兴趣,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激发,才能让兴趣永葆青春活力,长盛不衰。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有时会遭到一定的挫折,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般从不会到会,这其间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甚至会出现反复(有进步,也会有波动;
有成功,也会有失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在教学中,我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如有些学生在练习排球时,垫球很差,产生不想练的想法,我就说:以你的条件一定能够练好的,注意动作节奏和方法,根据老师所教的方法去尝试一下,别人能行你为什么不行呢?在我的鼓励和激励下,那些不想练的学生又恢复了信心,提高很快。

二、构筑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

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强弱或高低直接影响着初中体育课教学的效果。因为大家都清楚,人的意识决定着人的行动。一切人的行动都是由人的意识支配着的,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目前,初中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已经被广大师生所接纳。但体育训练是会有波折的,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构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而这一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要立足于平时的不断强化、不断训练,才能逐渐形成并构筑起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这个意识是主人翁的意识,可以改变先前那种“我不参与,是别人硬逼我要参与体育”的被动状态,变成“我要参与体育活动训练”的活跃、生机勃勃的盎然景象。在平时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二步法加以落实,强化学生参与体育课堂训练活动的意识的。

一是讲解“灌输”。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虽然不乏体育技能的训练,但一切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通过讲解“灌输”,能让初中学生明确参与体育训练的目的,从而端正学习体育、积极参加体育的态度。态度一旦转变,体育课的学习就有了一个落脚点。比如说,人教版第八册“快速跑”的学习,教师通过讲解快速跑的目的要求以及作用,然后再进行训练,学生就有了一个训练的“意识”,学习起来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

二是测试强化。一些规则或要求,虽然教师讲过了,但学生有时会出现“这耳入那耳出”的情况,把老师的讲解很快化作一缕青烟,跑到九霄云外去了。怎么办呢?笔者会通过事先告知学生要通过测试,强化他们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这样,很多学生就会更加注意,积极参与一些体育活动训练,从而推动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展开与落实。

三、引导参与体育活动的探究

初中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学习,成绩的好坏、水平的高低,跟学生个人对于教学内容的探究程度的深浅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同样要积极提倡探究性的学习,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一些知识技能,从而达到体育课的教学目的。那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探究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问题,对体育课逐一展开,逐渐深入。在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知道必须要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来生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篮球基本技术:运球、传球》一课的学习训练中,要怎样运球?要怎样传球?有哪些基本动作与要领?要达到这些要求及要领,应该怎样训练?……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在观看老师的示范中思考,在倾听老师的讲解中揣摩,通过不断思考、揣摩,逐渐掌握动作要领,不断提高体育训练的技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总之,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热情,注意构筑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训练的问题探究,真正把初中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教学论文体育 第12篇

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性人才是教学宗旨和教育目标,体育是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文章论述了小学体育趣味教学的意义,阐述了趣味教学应坚持的原则,最后以50米跑为例,具体论述了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趣味

体育是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没有健康的体质、强硬的身体素质做基础和后盾,德、智、美、劳等的发展会成为空中楼阁。然而,应试教育的沿袭,体育教学不容乐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推进,随着“素质教育”的唱响,“阳光体育”、“终身体育”等理念,为体育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和希望。笔者对小学体育的趣味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这里和同仁们交流几点趣味教学的体会。

一、小学体育趣味教学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总力求创造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深刻说明了趣味教学的意义,也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指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出路———构建趣味课堂,为孩子们营造轻松、愉快的乐学氛围,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小学生天性活泼,喜欢动,喜欢新鲜有趣的东西。玩更是孩子们的天性,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玩乐中而得到的。体育锻炼也如此,应该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注重激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体育运动的欲望,使学生对体育运动形成积极的情感,感受到体育给身心带来的愉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趣味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莎士比亚说:“游戏是孩子们的工作。”孩子们的学习活动应建立在游戏之上,游戏使孩子们乐在其中,主动参与。小学体育教学应立足于体育游戏,但体育游戏的选择和使用应坚持以下原则。

1.适用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等而选择适当的游戏,所谓适当,难度系数应适中。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的游戏应情节简单、难度系数尽可能小,因为6岁~10岁的儿童骨骼发育不完全,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肢体协调能力弱,游戏的要求不容易真正把握和领会,游戏的规则很难遵从,往往“我行我素”。因此,游戏除了简单易行外,教师的示范和参与也是必要的。常用的游戏有击鼓、赶鸭子、梅花斗艳、割麦子、信鸽放飞、欢乐的小矿工、追兔、跟踪追击等,都可以选择使用。中高年级段的体育游戏难度系数可以适当增大,除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外,游戏的真正目的以考验肢体平衡能力为主。“适用才是最好的”。因此,小学体育游戏的选择务必注重适用性。

2.安全性原则。小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差,往往在游戏中,容易“忘形”、“忘我”,如果不注意安全,随时就会有一些安全隐患发生。体育游戏的安全应关注以下两点:(1)活动前,排除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确保环境的安全。(2)游戏中,关注学生的动态,游戏规则、游戏方式应详细审核。体育游戏旨在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但如果不能保证游戏的安全系数,趣味教学就会意义全无。

三、趣味性教学的具体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1)观念落后。体育课上,教师们为了“关注”学生的“安全”,将学生要么关在教室里自习,要么给孩子们讲讲笑话、说说故事,要么带到操场上跑两圈而散放羊在操场上三五成群打闹嬉戏、三三两两坐在一起闲聊,体育课成为真正的“放松课”、“解放课”、“自由课”。体育教师们认为体育课在小学是一门小科、副科,上不上无所谓等观念的左右,致使小学体育教学的缺失。(2)方法滞后。部分教师不注重体育游戏的开展,喜欢“单刀直入”,训练什么项目,就绝不“混淆庞杂”。如训练50米跑,就从预备、到起跑、到加速、到冲线等各个环节介绍得细致入微,简直就是专业理论课。然后,反复跑、反复训练,再测成绩等,学生的训练除了疲劳外,谈不上身心的愉悦,与新课改的愉快训练失之千里。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强化注重体育的思想意识,掌握教学前沿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应变能力,以趣味教学为导向,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实现三维目标,让游戏、趣味与体育课不分手。

2.合理设计游戏,构建趣味体育课堂。50米快速跑是小学体育水平二的主要训练项目之一,50米跑是枯燥、单调、乏味的体育项目,因此,在教学中,选用合适的游戏,使枯燥变有味,让学生乐此不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环境中,掌握50米跑的动作要领,发展快速奔跑的能力。(1)“踩尾巴”游戏。准备活动就是“热身”运动。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圆形慢跑,既热身,又与教材的快速跑相呼应。然后做关节操活动,在鲜明、欢快的音乐声中,学生由静到动,逐步热身。之后,采用“踩尾巴”游戏而导入50米跑的学习训练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2)“跳绳”游戏。在基本部分,首先让学生“前脚掌跑”,与之相适应的是“跳绳”游戏,让学生用掌声作为跳绳的节奏,这个游戏,既激发了活动的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前脚掌跑的作用,达到提高前脚掌跑的游戏效果。(3)“石头、剪刀、布”游戏。快速跑是50米跑的核心和关键。在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石头、剪刀、布”游戏,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引进课堂,既活跃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为课堂增添了生活化的色彩,更兼具趣味化。总之,小学体育教学应本着“健康第一”的思想,有序开展趣味课堂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释放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寓教于乐,让操场成为孩子们神往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阮安生.发挥小学体育的特色优势,激发小学生的运动热情———浅析小学体育学科的趣味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4(18).

[2]周伟华.寓教于乐,开展阳光体育———谈小学体育学科的趣味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7).

[3]徐张恒.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趣味性因素[J].中国校外教育,2015(2).

教学论文体育 第13篇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后频频发生猝死等问题,引发了专家对身心健康领域的高度关注。亚健康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国人体育锻炼意识的落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当下迫在眉睫的一项待解决的课题。

2.体育教学在高等院校的发展近况

我国的高等院校在国家和教育部门等大力支持下,相关的体育教育配套设施以及课程内容的安排都有了较大的改进,但依旧没有突破固有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能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和习惯,以至于,学生毕业之后就基本告别了体育锻炼。体育教育的理念也没有被学生所深入掌握,相关的体育技能及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与训练。

3.我国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3.1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近些年来,高校体育教科书的内容枯燥、乏味,内容在安排上不合理,在重复问题上尤为凸出,如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体育教材的里都有跑、跳以及投等基本项目,这些项目的学习都是从头开始,这种重复问题让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内容在衔接上也不是很好,内容里没有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和铺垫进行描述,一个学期的体育教学在逻辑上和衔接性等问题上没有在课标里阐明,致使每个学习的体育教学内容变的孤立。从而使得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无法把各个阶段的体育内容衔接起来。此外,体育教材内容无法与时俱进,枯燥的学习内容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得学生失去了耐心和兴趣,让学生把体育当作一种应付态度来对待,体育锻炼技能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就更无从说起[1]。

3.2体育教师专业水平有限

当前,由于各大高校一味地重视自然科学上的经费投入与研发,而忽略了体育等学科的发展。体育教学教师资源分配上的良莠不齐会导致很多体育老师得不到培训和外出会议交流的机会。其专业水平还停留在学校时掌握的知队伍。

4.结论

总之,创新改革高校教育模式是满足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摒弃传统的竞技意识而强调强身健体的意识。要想培养当前国民的基本身心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就要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的国民体育意识,在完成高校教学任务的同时,把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作为当前创新体育教育模式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为人类身心健康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各大高校要结合自身高校的办学特点及在校生的素质等方面,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教学论文体育 第14篇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也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即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影响学生的是教师,没有课堂上的指导和影响就没有了教学过程。总之,体育教学的根本所在就是教师要教正确和讲明白。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
方法

怎样教正确、讲明白呢?就一节课而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技术动作要正确、规范,讲解的内容既要简明扼要,又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之听得懂、易理解。教育界有“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说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实现教正确、讲明白的教学目标,并非轻而易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质和技术素质。具体地说就是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技术动作的结构机理,能完成规范准确的示范动作,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技巧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

1、熟悉教材

教师不但要对自己所教年级的教材内容了如指掌,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相邻年级同类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个学段同类教材的演化和要求,也就是说要把握教材的纵横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教者安排教学进度,吃透教材的精神实质,准确地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实行宏观控制。在这个基础上安排一切课的教学内容,就容易做到重点突出难度度适当,讲授内容也容易贴切得体。例如,二年级一节跳远新授课的教学内容是这样安排的;

①复习跳单、双圈练习;

②教学跳远的落地方法;

③教学全程技术(三至五步助跑);

④在一区域内踏跳。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说明教师熟悉二年级跳远教材内容和要求,同时明确二年级的跳远教材是由一年级立定跳远(落地技术)和跳单、双圈(单跳双落技术)演而成的。教师的教学意图也很明确,通过二年级跳远教学,形成急行跳远技术的基本雏型,为顺利地过渡到七至九步助跑区内踏跳(三年级教学内容),铺平了道路,同时为小学阶段学习和提高跳远技术奠定了基础。

2、了解学生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素质不仅和运动能力有关,而且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变化,随着性别和发育水平的不同也各不相同,所以身体素质的发展也有早晚,快慢之分,有忆速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稳定阶段、下降阶段。而快速增长阶段又叫做敏感期,敏感期只说明在一定年龄或年龄阶段,身体素质增长较快或者成绩提高较快,上升幅度较大。通过调查,在13岁以前可以多做一些动作频率快和反应速度较快的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技巧、游戏等等,以发展儿童的平衡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与其相关的运动能力。了解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共同的特征,还要掌握这班学生的某些特殊情况,这样才能根据教学对象的身心性和实际水平,采取最佳教学方案,有效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

3、灵活运用教法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说明动作名称、方法、过程、要领、要求,以及总结、评价等诸多内容,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确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后,钻研教材教法便是上好课的关键一环。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教材,课型、教学对象等具体情况,科学地灵活安排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程度、生理反应、情绪变化,及时捕捉反馈信息,采取措施随时调节课堂教学,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4、技术规范、讲解正确

技术动作的示范,并不在于跑得快、跳得远,能完成惊险动作,而是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完成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视觉表象的规范动作。同样,讲解不是照本宣科,也不需要过细的剖析技术机理,更不能夸夸其谈,而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知识经验,将讲解内容预先加工成学生听得懂好理解的制成品。小学阶段是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时期,因此,讲解示范要成为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统一体。一般地说低年级要多示范,多模仿,讲解内容要简洁要直观。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抽象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讲解的内容要逐渐递增,知识面也要相应地拓宽。讲解示范都力求准确地把握最佳时机和最佳位置,这样才能产生最佳效应。

5、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小学体育教学中以轻松愉快的游戏、舞蹈、徒手操等,形成群体活动的环境。在活动中让他们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确认,让他们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游戏作为小学低年级教材是非常受儿童喜爱一种活动形式,它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把游戏贯穿于体育的始终,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基本技能,完成教学任务。如“运球接力”“看谁传得快”等,让孩子们从兴趣出发,培养特长生。集体荣誉是一种团体精神,团体精神对团体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予一定难度的活动,如“冲过火力网”,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以后又多次分组,打乱学生的组合,使多数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在为小集体努力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集体团结气氛感染。在同伴的鼓励和影响下,当发现自己的小集体处于不利地位时,那种渴望胜利和荣誉的心理及做出努力的过程,学生不知不觉就会对活动产生兴趣,也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教学论文体育 第15篇

教育是一个平台,是实现“参与,发展,平等及共享”的条件。近年来,在我国,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中教育平等理念的关注和提升,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深入,越来越多身体上或是心理上存在缺陷的儿童,在教育机会均等且公平的时代大背景下,跨入了他们梦想的校园。近几年来,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降低,国家加强了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关注度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与普通学校的适龄学生有所不同,他们是特殊也是弱势群体,他们在生理或者心理上是存在缺陷的,因此,对于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学校3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1]。

伴随着义务教育,素质教育,阳光体育等政策措施的全面推进,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的课程改革也进入一个不断发展改进的阶段,但是特殊学校的体育教育对象,都是一些身体和心理存在某些障碍的特殊群体,所以在进行教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因此,相比较普通学校的体育课课改情况来看,特殊学校则明显滞后,很少取得有效经验和成功案例。与此同时,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也在进行不断调整,希望从中探索出更适合特殊学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内容和评价方法。但是在这次调查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体质检测标准,我国并没有符合特殊儿童的。导致有些特殊教育学校只能另想办法,在普通学校学生的体质检测标准中选取比较符合的数据来进行特殊儿童的体质检测,有很多教师对特殊学校中的体育教学特点缺乏规范的认识,在教学方法,教材和评价形式中照搬普通学校的,这些大多由于对特殊学校的体育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2]。

特殊教育学校是区分与普通学校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特殊教育也是根据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而言的,其教学方法,内容,手段都与普通学校的教育不同,所以称其为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在加拿大,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的西欧国家发展较早。在中国,对特殊儿童的教育经历了4个阶段,从前教育照搬苏联的办学模式,一直发展到如今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办学模式。

特殊教育学校是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教学场所,而其中体育课程的教程是特殊学校内进行特殊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和内容。体育课程通过在特殊学校中开展,能够更好地培养特殊学生对生活的兴趣和勇气。同时也能够增强特殊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检测他们的健康状况,尽可能地把他们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同时这也体现了社会对弱者的帮助和关注。从目前来看,尽管党和政府很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重视体育教育,在特殊体育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综合来看,特殊学校课程发展情况还是落后于普通学校,在这个时期,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根据自身情况 依据国情得到更好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或是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

特殊儿童指的是与正常儿童在各个方面有明显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具体表现在感官、智力、、肢体、语言或情绪行为等方面,其中包括低于正常发展的儿童和发展上高于正常的儿童。1987年4月1日,我国残疾人第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残疾人口有5 164万,其中0~18岁残疾儿童的数量是1 074万,0~14岁残疾儿童就有817.5万,约625万的6~14岁残疾儿童在义务教育学龄阶段。当时中国大陆总人口约为10亿, 1998年如果按人口有12亿计算的话,我国大陆残疾人约有6 200万,约1 289万0~18岁的残疾人群,约750万6~14岁残疾儿童是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其中15.1万视力残疾儿童,96.6万儿童有听力语言障碍,智力障碍儿童513.6万,肢体障碍儿童57.8万,1.4万精神残疾儿童,65.9万综合残疾儿童。如此算来,如果出现率按照10%来计算,我国就约有2 000万的“特殊教育需要”学龄儿童,人口相当于两个北京市。特殊儿童是弱势群体,他们的童年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愉快,可能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融入外界 可能他们向往的活动由于自己的缺陷无法完成,作为一名体育人,笔者深刻地了解体育运动可以给活动者带来身体的锻炼和内心的放松[4],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是非常值得调查的一项内容。

石家庄瑞智儿童康复中心目前是专门针对特殊儿童比较完善的康复中心,对于特殊儿童来说,除了平时知识的学习,心理的辅导,户外的体育锻炼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体育锻炼分很多类,针对特殊儿童来说,很多运动可以带来康复的效果,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可以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石家庄瑞智儿童康复中心的调查,可以研究出特殊儿童日常的体育活动开展情况,针对其存在的不足予以改进,其做得好的地方予以提倡和推广。

康复中心里多是患有唐氏综合症、自闭症(孤独症),多动、语言障碍、发育迟缓、感觉统合失调的特殊儿童,他们深受社会的关注。造成孩子自闭症的原因除了一些先天的因素之外,还有后天的原因,例如在儿童发育早期家庭的溺爱,面面俱到的帮助反而阻碍了儿童正常的发育成长,长期与家人缺乏沟通,久而久之可能会陷入自己的世界不愿与外界接触,户外活动是最好地释放孩子天性的一种方法,在与大自然或同伴接触时可以充分和同伴进行配合和沟通,也能使孩子在运动中找到快乐。而一些语言障碍,发育迟缓的孩子他们本身不与外界为敌,可是由于这些不可抗拒的因素使他们变得与其他孩子不同,可能无法正常地参与锻炼,但是笔者相信在他们的内心是渴望户外运动的,这也是他们应该享有的快乐,虽然这些孩子统称为特殊儿童,但是他们的特殊各有不同,这就要求他们在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也应该因人而异,参加的运动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发展,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笔者想通过调查,看到这些特殊儿童平时的户外运动情况,以及运动对他自身的康复情况,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作为一名体育人,笔者希望其所从事的专业可以给特殊儿童带来不一样的快乐,这也是我们学习体育知识的价值。

结论

伴随着义务教育,素质教育,阳光体育等政策措施的全面推进,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的课程改革也进入一个不断发展改进的阶段,但是特殊学校的体育教育对象,都是一些身体和心理存在某些障碍的特殊群体,所以在进行教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因此,相比较普通学校的体育课课改情况来看,特殊学校则明显滞后,很少取得有效经验和成功案例。

教学论文体育 第16篇

一、增加游戏活动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学生的重视越来越高,优越生活使得绝大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的考验和锻炼,相对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心理问题普遍偏高。据有关调查显示:热爱体育游戏的人产生懦弱、焦虑、恐惧等心理的机率大大低于那些不喜欢体育游戏的人。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学生通过体育游戏教学可以体验到胜利或者失败的感觉。一方面,经历过多次游戏比赛后,学生对比较的胜负表现出平常的心态,他们的情绪不会受结果的影响而过于激动或产生自负,自信心也不会受很大影响,他们通过游戏的方式调整自我心理素质,养成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得失的习惯,有利于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体育游戏教学不同于传统体育教学,它摆脱了枯燥、单一的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技术动作,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学习兴趣,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比如,在篮球教学的“运球折返跑游戏”中,教师若单纯的针对学生在原地进行篮球拍球训练,肯定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达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相反,教师如果把学生分成几队,采用竞争的锻炼方法对运球进行折返跑比赛活动,必然增加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通过提高学生的活动量,增加学生积极参与的动力与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随着体育教育的改革和更新,初中体育教学的课程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新型教学模式下的新课程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初中体育教学为了实现课堂内容的多样化可以借鉴高等院校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授课内容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取决于初中体育教学能否对俱乐部授课方式进行良好的应用。例如在平时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外,可以鼓励男同学自发组织篮球俱乐部、女同学积极组建健美操俱乐部等,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之下,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之间交流俱乐部组建成果,沟通俱乐部体育项目训练成果,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体育教学效果,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浓厚的体育锻炼兴趣,还能够增强其身体素质,为文化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实现体育游戏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排球、兵乓球、足球、篮球以及健美操等体育相关课程。另外,社团式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体育活动课平台将学生进行组织,不仅有利于整体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初中体育教学课堂的整体规划,学生可以接触和进行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促进体育教学的规划和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学活动是广大的体育教师们公共关注的问题,将创新理念贯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参与,需要学校和老师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革。因此,关注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积极创新体育教学活动,对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教学论文体育 第17篇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即在体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文化的教授。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在目前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往往仅注重技术实践教学以及短期的体育锻炼,而对学生在体育理论教学方面的教学课时明显不足,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及能力均较为低下,远期效益相对较小。因此就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创新与优化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据此,本文将基于对目前体育理论课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创新及优化措施。

一、当前体育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时不足

依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对理论课程的教学课时应当不低于总课时的12%。曾有研究对我国56所高等院校的体育理论课程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有9所高校的课时达到了14.61%,5~8学时的占到了78.12%,5学时以下的占到了4.12%,未开设的占到了3.15%,这表明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对体育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2.内容陈旧

当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在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所采用的教材内容往往过于陈旧且简单化,难以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了解需求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忽视了对体育人文及与体育锻炼有关的人体科学及知识的教授。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所选用的大部分教材内容,尽管在名称上看似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然而却经不起仔细的推敲,其中所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寥寥无几。并且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填鸭式”的情况依然十分普遍,理论讲解往往也仅是浅尝辄止,难以有较深的探讨。

3.效果不佳

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体育理论教学的不满集中体现在教学效果差,难以引起学习兴趣上。依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在体育理论课堂当中真正认真听讲的学生不足三分之一,不认真听讲、做与课堂无关事情的学生占据了绝大部分,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旷课。产生这一现实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人们普遍认为体育课程就是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理论学习无关紧要,并未认识到体育理论课程的价值所在。

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创新与优化

1.突破传统观念

体育教学因其教学形式独特,具有十分丰富且积极的教育价值,同时也是其他学科项目所难以替代的,具有十分显著的优越性与独特性。同时体育教学活动还存在极强的实践性,通常是将室外教学与室内教学相结合,促使学生一方面锻炼身体,另一方面提高知识见识;同时体育还具备有及时性的特征,无论何时何地,在开展相关的体育项目之时均可为学生穿插理论教育,进而给予学生培养健康人格的良好的先决条件。因此,突破传统观念是开展好体育理论课的基础与核心。

2.改进教学方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想开展好体育理论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首先便需要鼓励教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于目前体育理论教学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教师在开展实践技术教学课程时可适当加入一些理论教学,以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反复性的联系,从而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之时,还能够促使学生技术技巧的提高。此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相关的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积累,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依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教学对象等现实状况,精心挑选理论知识点,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2)人格培养与技术教学相结合。注重对学生人格培养与技术教学的有机结合。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可加强对学生优秀意志品质的培养。例如在田径运动之中的中长跑理论教学课程中,可培养学生刻苦拼搏的顽强意志,以及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在体操一类的理论课程教学中,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及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美感;在各种球类理论课程教学中,可重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促使学生能够拥有大局意识;在武术理论教学课程中可培养学生敏锐、机智的思维方式,促使学生的胆识、表现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还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活动,可要求学生自主开展体育比赛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体育比赛中建立起不畏艰难、拼搏进取的竞争意识与集体主义思想,同时还可在比赛的组织过程中促使学生的组织协调、秉公办事的能力得以有效的锻炼。体育并非单纯教授学生知识技能,更为关键是的要促使学生能够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3.强化质量考核

(1)考核教师教学效果。就教师在开展日常体育理论教学中的手段方式,以及学生的实际听课情况进行考核,及时掌握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知识内容的实际理解情况,注重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具体可通过制订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来予以实施,其具体内容可涵盖以下几个方面:设立校级教学督导员、安排各部门领导听课、跨学校同行教师听课、学生打分评价等。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之中要切记将“以人为本”作为底线原则,重点是要查找出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原因,并进一步指出相应的改进建议。(2)提高教学科研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应当提高教学科研要求,以促使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升。教师必须将自身的日常教学实践工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起来,并基于这一基础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此,针对不同职称的教师可提出具体的科研目标:教授一级在三年内至少要在核心期刊发表2篇以上论文,主持省厅级别的课题至少1项;副教授一级在三年内至少要在核心期刊发表1篇以上论文,主持校级课题至少1项;讲师一级在三年内至少要在正式期刊发表2篇以上论文,同时参与相关的课题研究;助教一级在三年内至少要在正式期刊发表1篇以上论文。总而言之,在开展体育理论课教学之时应以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为前提,而不应一味追求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之中需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对象及设施等状况,运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等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及方法。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需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确保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

教学论文体育 第18篇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各地、各校以及教师都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在这个广阔的空间内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耕耘、去创造,以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需要。

一、追求开放多样的教学内容

1、做到教学内容多样化

根据儿童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要多样化,一般不少于三个项目,各项目的时间安排不宜过长,组织教学要紧凑。即使同一内容的教学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例如,在30米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变换跑的形式,如往返跑、各种姿势的起跑、抢物跑、折线跑、过障碍跑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

2、做到教学内容游戏化

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没有较难的技术,是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把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的改造,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如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时进行游戏化改造,学大雁排排队、推火车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3、做到教学内容循环化

教学内容的单一重复有利于掌握一定的动作技术,但是也易引起学生厌烦,我们可以对多个内容进行一定的循环,每节课可以从不同的点切入,每节课的切入点要有一定的联系和提高。这样每节课渗透一点新的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4、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

许多的教学内容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内容设计的主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一次郊游,走在平路上——慢跑;
爬山——原地高抬腿跑;
过独木桥——两手侧平举,足尖跳;
盘山道走——曲线行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引用学生日常玩耍中对教学内容有帮助的活动,如,打沙包,跳皮筋等。

二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完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教学形式要多样,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 、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例如,分组轮换、小组合作、竞赛、展示互动、探究讨论等,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 教学主题要多角度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故事,针对这一点进行情景教学,课上先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童话意境中,再渗透教学内容,可以使单调的学习变得有声有色。主题还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电影,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等。

2、 教师言行要有魅力

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通过一节课,学生就能判断这位教师是不是自己所喜欢的,而教师形象主要靠自己的言行举止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采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的组织方法。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和挖掘其中的内涵,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贴近学生,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魅力。

三、丰富教学手段以激发兴趣

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就像舞台上的道具对于演出效果所起的作用一样,多种教学手段的介入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

1、 视觉的刺激

图片是最直接的视觉刺激,它具有逼真、形象、美观、新颖等特点,多变的图片不断地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刺激学生活动的欲望。我们还可以把活动场地安排画在纸上,来帮助小学生理解授课的意图。

2、多媒体的运用

适当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这个课件可以是有关技能学习的,或者是体育常识方面的,也可以是体育欣赏方面的,那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优美的艺术造型、简明的文字显示加上生动的语言解说总能给学生以深深的触动。

3、听觉的变换

除了哨音,可以通过音乐、小号、鼓声来对学生产生刺激。如学动作时,播放点有节奏的音乐,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取得好的效果;
比赛时,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气氛,用小号和鼓声来加油助威,所有的学生都会身心愉悦的

此外,在场地和器材方面也要多下功夫,注意开发设计,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总之,只有抓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需求,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体育课,就抓住了新课程的本质,也必能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我们的体育课也因此而永葆生机。

教学论文体育 第19篇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各地、各校以及教师都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在这个广阔的空间内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耕耘、去创造,以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需要。

一、追求开放多样的教学内容

1、做到教学内容多样化

根据儿童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要多样化,一般不少于三个项目,各项目的时间安排不宜过长,组织教学要紧凑。即使同一内容的教学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例如,在30米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变换跑的形式,如往返跑、各种姿势的起跑、抢物跑、折线跑、过障碍跑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

2、做到教学内容游戏化

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没有较难的技术,是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把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的改造,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如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时进行游戏化改造,学大雁排排队、推火车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3、做到教学内容循环化

教学内容的单一重复有利于掌握一定的动作技术,但是也易引起学生厌烦,我们可以对多个内容进行一定的循环,每节课可以从不同的点切入,每节课的切入点要有一定的联系和提高。这样每节课渗透一点新的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4、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

许多的教学内容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内容设计的主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一次郊游,走在平路上——慢跑;
爬山——原地高抬腿跑;
过独木桥——两手侧平举,足尖跳;
盘山道走——曲线行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引用学生日常玩耍中对教学内容有帮助的活动,如,打沙包,跳皮筋等。

二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完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教学形式要多样,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 、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例如,分组轮换、小组合作、竞赛、展示互动、探究讨论等,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 教学主题要多角度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故事,针对这一点进行情景教学,课上先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童话意境中,再渗透教学内容,可以使单调的学习变得有声有色。主题还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电影,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等。

2、 教师言行要有魅力

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通过一节课,学生就能判断这位教师是不是自己所喜欢的,而教师形象主要靠自己的言行举止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采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的组织方法。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和挖掘其中的内涵,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贴近学生,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魅力。

三、丰富教学手段以激发兴趣

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就像舞台上的道具对于演出效果所起的作用一样,多种教学手段的介入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

1、 视觉的刺激

图片是最直接的视觉刺激,它具有逼真、形象、美观、新颖等特点,多变的图片不断地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刺激学生活动的欲望。我们还可以把活动场地安排画在纸上,来帮助小学生理解授课的意图。

2、多媒体的运用

适当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这个课件可以是有关技能学习的,或者是体育常识方面的,也可以是体育欣赏方面的,那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优美的艺术造型、简明的文字显示加上生动的语言解说总能给学生以深深的触动。

3、听觉的变换

除了哨音,可以通过音乐、小号、鼓声来对学生产生刺激。如学动作时,播放点有节奏的音乐,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取得好的效果;
比赛时,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气氛,用小号和鼓声来加油助威,所有的学生都会身心愉悦的

此外,在场地和器材方面也要多下功夫,注意开发设计,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总之,只有抓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需求,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体育课,就抓住了新课程的本质,也必能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我们的体育课也因此而永葆生机。

教学论文体育 第20篇

一、音乐选择与韵律活动

韵律活动在体育学科教学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表现,在《体育与健身》教材大纲上指出:韵律活动有生动、活泼、形象和精神感染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提高自信心。可见,韵律活动意义和作用之重大,不容教师的忽视。小学阶段的韵律活动包括:节奏练习、韵律操、器械活动、集体舞等等。因此,在韵律活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成为教师思考的问题。通过实践发现,音乐给韵律活动带来无限的操作空间。它可以不断地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从而带来美的享受。在接受音乐熏陶的同时,可以使疲劳的身心得到缓释、产生心旷神怡的放松效果。因此,捷韵律活动的教学中必须对音乐的运用动一番脑筋。节奏练习与器械活动的教学,就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对于不同节奏的辨别能力,通过节奏来落实每一个动作,并且逐步体验动作交换的规律,在音乐的运用上,可以考虑节奏清晰拍点较重的音乐。在练习中,让学生尽情体验,循序渐进,不断地适应音乐节奏的来回变化,使动作与音乐相互融合。也可充分利用学生音乐课上学过的节奏乐曲,让他们在熟悉的节奏中来进行体育动作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和学习的兴趣。集体舞教学即将全面铺开,对于教师来说,利用配套教学资源的音乐是理所当然的,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教学准备的时间和难度,让教师能专心的研究技术动作的教学,而不是扎在音乐堆里去寻找。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和适应性,在除了运用配套资源的音乐以外,还要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更多地适应所学集体舞节奏的音乐,让学生不断理解肢体动作,从中慢慢明白音乐与舞蹈是相通的,不同的音乐所表达的舞蹈也同样有着艺术的表现力。使学生充分地去适应各种音乐,提高实践与运用的能力。

二、科学与技术知识与模仿活动

在小学阶段,攀登与爬越教材有一部分是以模仿活动为主,它是发展学生平衡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身体灵巧性、协调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在落实攀爬教材时,特别要重视学生的模仿能力的培养。模仿是指:照着现成的样子做,以达到逼真的效果。因此,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进行较为有型的模仿活动。在小学低年级科学与技术教材中就有关于小动物的外形、习性以及特征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后就有了一个较为初步的理论知识基础。如果,此时来进行体育学科教学中模仿动物爬行的教材,将会达到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模仿小动物爬行这一教材,是让学生模仿自然界的一些动物的爬行动作,来提高模仿和身体的协调的能力,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充分体验爬行获得的乐趣。在科学与技术课上所学的小动物的知识就会被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到体育课中。并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爬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简单的科学的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脑中会形成一些动物的形态、动作、习性的初步表象。从而,来指导他们的肢体行动。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片、听小动物的叫声以及引导学生自己区分动物爬行的特点,大胆表现肢体动作。

三、结语

由此可见,把科学与技术知识的辅助作为铺垫,抓住教学的时机,这对于体育教学就产生了“如鱼得水”的推动作用。也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进一步的地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学得快乐、学得有意义。协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工作还在不断地进行,要使各学科教学协同的有序、协同的有效、协同的完美,还需要每一位第一线的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在实施协同教学的同时,更应该展开充分的反思和研究,扬长避短,使协同教学能扎扎实实地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

教学论文体育 第21篇

摘要: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是我国现今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目前,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如何真正落实体育新课标,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字:小学体育农村素质教育

体育课的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因此,体育教育工作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人才,如果没有很强壮的身体,就不能担当起如此重任,所以,搞好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是一个事关重大的问题,各级领导及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重视这个问题,要让广大农村青少年从小健全地发育身体,成为祖国建设的合格人才。

一、目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重多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了很大的比例。那么,农村小学的体育课教学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对体育课的教学以如何开展“素质教育的呢?这个问题我作了一些调查和了解。首先谈谈我们学校的情况:相比而言我校领导对体育课的教育教学十分重视,而绍兴20xx年又将举办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在刚刚结束的全县中小学生我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相比上年总分翻了一番,位列钱清学区同类学校中位列第一,名次也有大幅度的提升,还有去年的全县广播操比赛勇夺桂冠。尽管这样,我认为我们学校的体育师资力量仍然比较差,没有一个体育专业毕业分来的教师,所以,在体育教育教字上还有一定的困难。经过深深地思考,我总结出如下几点当前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

1、场地器材落后不实用

学校体育方面投资少,存在着器材品种及数量不足的状况。使用的体育器材,基本上是旧式器材,而且大多数器材的品种和规格成人化不适合中学生使用。有的器材体积又大又重,学生搬运困难,长期不使用像跳箱、山羊,只能充器材数量,即使有些器材能使用,个别体育教师又怕麻烦或出现伤害事故,也不使用。器材的短缺,致使体育教学不能很好的执行,直至影响教学质量和锻炼效果。另外,场地设施影响也很严重,除了篮球场,其它的活动场所都是黄土地,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弱。上体育课又都集中在同一时间,几个班挤在一起,场地小,器材少,教学很困难,效果自然就差,久而久之老师的积极性也没有了,学生的兴趣也淡化了。

2、教师治学不严谨,态度不端正

由于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还把学科分成“三六九”等,每个学科的工作量不同,补贴待遇也差很多。体育教师除承担正常的体育课外还要组织每天的“两操”课外活动及兴趣小组活动,工作量大责任多,钱少地位底。有时学生还不好管理,长年超负荷运转,倍感压力很大。工作得不到重视,前途一片渺茫,日积月累教学态度就会发生改变,上课不再积极,备课不再认真,教学不再探究。更有甚者人生消极,对待学生态度冷漠,不闻不问,上课“放羊”,教案不写,课不备,误人子弟,混日子。

3、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宣传力度不强,普及不够广泛,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升学考试也停留在表面,单一的体育考试项目选择不能激起运动热潮,反而遏制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繁重的学习任务挤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身心疲惫的学生已无运动的心情和活动的兴趣。

二、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针对这些因素,我觉得农村的体育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开展:

(一)、转化提高领导和体育教师思想,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学校领导者要更新观念,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尺来衡量学生,而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舍得在体育设施上加大投入的力度。着力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而广大的农村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就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扩大活动空间

场地和器材对于体育教学,就好比一位家庭主妇离不开柴米油盐一般,进行体育教学,场地首要条件。但摆在许多农村学校面前的现实情况却是活动场地小,不规范,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基本需要。这样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尽量在场地问题上多想办法,如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有些教材内容,能在校内进行的,就安排在校内,校内不具备教学条件的,就安排在校外,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条件,有计划的组织教学:如利用乡间公路或小道,根据教学内容和运动量,改变路线组织越野跑;
利用周围的小山组织蹬山、爬山等教学;
利用小河的石块投掷手榴弹、铅球等教学。这样做,既解决了场地器材短缺问题,也完成了教学任务,更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要创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律、自控、自评的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例如斗鸡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揉道的情景,学生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燥的斗鸡活动会令学生们感到乏味。如在立定跳远活动中,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跳圈活动,学生就会感到今天上的新的内容,会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等等。农村中小学学生非常喜欢游戏,所以游戏应该是我们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游戏式体育来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根据不同的游戏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来全面地发展学生。通过活动和游戏去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比空洞的说教,枯燥的文字、抽象的理论更有教育实效。

农村体育教学工作的成功开展非一日之功,我们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经验还很欠缺,工作还不够扎实,我们在体育教学工作方面仅仅是站在了起跑线上而已。今后,我们一定会更努力地去工作,立足农村,把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刺。

(四)、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

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
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
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
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时作好课堂的小结。

总之,学校应按国家教委的规定开设课时,培养每个学字自我锻炼、自我保健能力、良好的耐力、速度、力量、灵巧、柔韧等体能素质及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应深钻教材,认真备课,明确教材的要求;
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身体发育情况以及已有的操练基础,把每一节课都准备得很充分,很周密,同时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大春:《体育(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教学论文体育 第22篇

一、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现代化的游戏方法之一、是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手段之一,以锻炼身体为最基本的目的,最终实现改善体质、身心愉悦、陶冶情操的目标。俄国伟大的教育家玛卡连柯曾经说过,与成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及活动相比,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游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其以后在生活中的表现。这正好也验证了我国的一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知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游戏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是影响巨大的。体育游戏是游戏中的一种,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游戏也分成了新兴体育游戏,即一种让玩家可以参与专业的体育运动项目的电视游戏或电脑游戏和传统体育游戏,即实打实的亲自参与其中,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传统的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具有娱乐、健身、普遍和易参与的基本特征。体育游戏的高级阶段就是竞技游戏,较低的就是活动性的体育游戏。

二、体育游戏的作用

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的体育游戏,它即包括了为热身后面课程做辅助的前期活动性的体育游戏,还包括专业性较强的与专项运动相关的专项游戏。因为体育游戏存在众多优点包括: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等,深受广大的中学生的喜爱。

1、培养情操,塑造优良品质

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动机、需要、意志等因素是贯穿学习活动的主导因素,而教学活动对于以上学习因素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兼具趣味性和竞技性的体育游戏也符合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需求与生理发育需要。因此采用体育游戏这一创新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可以令中小学生主动融入角色,并在游戏中实时规范自我行为、培养集体意识,并通过游戏的方式领略体育的精神,塑造勇敢、坚强、果断等良好的个性特征。除此之外,游戏的组织与参与方式多属于集体参与,游戏的胜利需要学生发动集体的智慧,并且需要学生之间紧密配合。

2、发展智力,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教学中贯穿些许体育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例如,在体育教学中使用“组词接力”这个游戏,将学生分组并各自围圈,各组推荐一名监督员,来监督其他小组有无违规行为。首先由各组第一个学生绕本组所围成的圆圈跑步一圈,完成后回到原位并说出一个词语,第二名学生同前名同学一样跑圈,并接上名学生所说词语的末字作为其所说词语的开头,组词,小组其余学生以此类推,直至全部学生轮完,早者胜出。这种游戏是一种智体共同发展的游戏。

3、辅助教学,巩固专项技术

体育游戏通常被安排在体育教学的准备阶段。体育专项运动之前,由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一些体育游戏可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身体各器官的生理惰性,使机体较快进入运动状态,以便进一步进行某些专项技术的教学。

三、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开始阶段

好的开始是成果的一半,好的开始可以让学生快速的兴奋起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快速的进入到课堂的节奏中。因为是刚开始,所以在此阶段教师尽量采用简单、短小的体育游戏。教师在此阶段教学时宜采用“反口令”、“姿态比赛”、“听觉”、“视觉”等类型的体育游戏。

2、准备阶段

完成全部必要的准备活动,使身体内各部位器官得以预热,为后面开始的体育游戏做好适应性准备。在准备阶段,主要通过反复的游戏,来加深学生们对新学的体育技巧的掌握。同时也为基础阶段的体育练习打下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完成初级基本的内容学习后,可以加大学习内容,扩大学习的范围,使学生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全面的练习,学生的身体器官与机能快速融入接下来的练习学习环境,进而做好心理与生理的准备以迎接基本阶段的教学内容。

3、基本阶段

基本阶段的教学是一堂课程的关键主要部分,其内容与目的是学生学习相关的技能知识、锻炼身体和培养思想道德水平的过程。在基本阶段中,应该通过运用体育游戏来满足学生对本堂课的需求。在体育游戏的选择上更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加的科学、合理。这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择才能使选择出来的体育,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才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与此同时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本堂课核心内容的了解和掌握。课堂气氛会达到高潮。

四、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注意事项

要想充分的发挥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组织

体育游戏的组织要求一定要科学,既要考虑到参与游戏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身体素质能力以及年龄性别,还要考虑到游戏的趣味性、安全性以及全面性。体育游戏安排组织应该从浅到深、由易到难慢慢过渡,根据性别年龄差距合理的安排。

2、注重纪律性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课堂上要有课堂的纪律,学生们要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只有这样老师在课堂上安排的体育游戏才能顺利的完成。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老师在课堂上的要求也不一样,学生只有认真的听从老师的安排,保障游戏过程中按照步骤井然有序的进行,认真去做,才能正确的完成游戏,获得收获带来胜利。

3、公平公正

体育游戏能否顺利完成,除了参与者和组织者以外还需要裁判员的存在。虽说体育游戏重在参与,但是离开了裁判员公开公正的执法判决,体育游戏就会失去原本的娱乐性。一般情况下裁判员的工作由上课老师担当,有时也可让上课的学生担当,锻炼独立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通过分析,我们应该将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体育游戏以及体育教材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来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中学生体育技术、技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以及中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更好地完成课题的教学任务,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上要合理、科学的选择体育游戏,来帮着完成体育教学,所以在游戏的选择时不能只听从学生的喜好,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更具课堂的要求、所学课程的内容,再结合选课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只要教师们严格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并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具体情况,善于总结,深入探索,勇于创新,锐意突破,相信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会越来越合理,越来越有成效。

推荐访问:汇编 教学论文 体育 教学论文体育汇编22篇 教学论文体育(汇编22篇) 体育教学论论文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