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第1篇一、班级环境分析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学糊口动力特别强,活跃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习惯还处于自由散漫型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惟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集锦13篇,供大家参考。
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第1篇
一、班级环境分析
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学糊口动力特别强,活跃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习惯还处于自由散漫型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惟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糊口、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材分析
1、低年段教科书将课标提出的三经四纬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纬,即:健康平安地糊口,愉快积极地糊口,负责任、有爱心地糊口,脱手动脑、有创意地糊口,用三篇课文和一个单元体验勾当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亲近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糊口场域,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4个糊口方面学习、勾当、汲引,用空间逻辑取代了原教材的糊口事务和时间逻辑的编排。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低年级段每册都由四大场域构成,4册教材纵向看,相同场域的主题单元内容螺旋上升,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构成儿童习得道德涵养与法治意识的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糊口画面。
2、彰显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入在勾当主题中。国度层面价值目标:强盛、民主、文明、协调。体现的课文有:《我爱爸爸妈妈》、《幸福一家人》等;
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道、法治。体现的课文有:《我和伙伴一路玩》、《游乐园里真开心》、《与规则同业》、《红路灯在站岗》等;
小我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的课文有:《我的新伙伴》、《可爱的校园》、《教员,您好》等。
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良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门生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学礼无以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获得滋养。
③法治意识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阶段目标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糊口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度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营造儿童文化,增加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践行的乐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糊口中的德育要素,着力营造浓郁的儿童文化,使之更加适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需求,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新教材重塑了两个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圆圆,他们是教室里儿童的同龄人,不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与教室中的儿童互动交流。
同时重塑了四个卡通动物: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形象活跃可爱,巧妙地出现在勾当场景中,穿针引线,富有情趣地引导儿童健康平安地糊口、愉快积极地糊口、负责任有爱心地糊口、脱手动脑有创意地糊口。
新教材中的勾当小栏目,活跃形象,指向明白,起着规范教学内容、引领教学勾当的作用。如故事屋、游乐场、音乐厅、观察哨、碰碰车、宝典箱、诵读台、法治窗、实践园、体验馆、小论坛、加油站等。栏目内的勾当形式丰富多彩,如故事、游戏、下跳跳棋、小竞猜、小辩论、小制作、小养殖、诵读、特长展示、歌曲赏识、童话剧表演等等,让儿童喜闻乐见,有乐趣积极参与到教学勾当中来。
新教材尝试创作或改编了“微绘本“故事。配图活跃明快,文字言简意赅,富有童趣,启迪智慧。新教材华夏创、改编或选用儿歌童谣和歌曲,让教材为儿童的欢喜世界。
绘本故事举例:请翻开一上讲义:P6《兔妈妈和兔宝宝》P28《孤独的小猪》P42《大耳朵和小眼睛》P62《七只小猴去旅行》
儿歌举例:请翻开一上讲义:P14《唱儿歌感受爱》P26《找朋友》P29《一颗星》P40《刷牙歌》
教材这些浓浓的儿童文化的呈现,传递童心、童音,激发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有效地让低年级学心理解和接管,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把讲堂变成了暖暖的儿童乐园,使儿童获得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操与法治意识的熏陶。
4、倡导现代学习体例,引领儿童在体验勾当中汲引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观察哨”、“碰碰车”、“实践园”、“体验馆”等勾当栏目,通过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思辨、践行中,帮助儿童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培育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儿童供给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主题鲜明的勾当栏目推动主题学习勾当,以前辈的学习体例激发儿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精选了良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门生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学礼无以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获得滋养。
三、教学进度
略。
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第2篇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因而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交往,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家乡的名称、位置、知道自己居住的小区,用观察和体验的方法感知自己家乡独有的环境和风土人情。
2、了解班集体的含义以及人员组成情况增强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产生对班集体的热爱之情。
3、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为此而高兴。知道如何化解自己的烦恼,懂得别人遇到烦恼时要积极帮助。
4、初步了解夏天植物生长、动物生活的变化规律,感受自然的美好,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教材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事件,采用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如: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可以是唱、跳、画、说等多种形式,这也符合学生的年龄层次特征。培养学生的多种表现能力、分析能力。
2、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三、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
2、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3、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4、初步了解各种自然现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四、教学措施
1、转变教师角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教案,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2、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3、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同学们养成爱思考爱生活的习惯。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
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第3篇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学生活动力特别强,活泼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习惯还处于自由散漫型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材分析
1、低年段教科书将课标提出的三经四纬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纬,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用三篇课文和一个单元体验活动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4个生活方面学习、活动、提升,用空间逻辑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时间逻辑的编排。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低年级段每册都由四大场域构成,4册教材纵向看,相同场域的。主题单元内容螺旋上升,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构成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生活画面。
2、彰显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透在活动主题中。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课文有:《我爱爸爸妈妈》、《幸福一家人》等;
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课文有:《我和伙伴一起玩》、《游乐园里真开心》、《与规则同行》、《红路灯在站岗》等;
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体现的课文有:《我的新伙伴》、《可爱的校园》、《老师,您好》等。
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③法治意识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阶段目标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营造儿童文化,增加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践行的乐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着力营造浓郁的儿童文化,使之更加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需求,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新教材重塑了两个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圆圆,他们是教室里儿童的同龄人,不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与教室中的儿童互动交流。
同时重塑了四个卡通动物: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形象活泼可爱,巧妙地出现在活动场景中,穿针引线,富有情趣地引导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新教材中的活动小栏目,生动形象,指向明确,起着规范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如故事屋、游乐场、音乐厅、观察哨、碰碰车、宝典箱、诵读台、法治窗、实践园、体验馆、小论坛、加油站等。栏目内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如故事、游戏、下跳跳棋、小竞猜、小辩论、小制作、小养殖、诵读、特长展示、歌曲欣赏、童话剧表演等等,让儿童喜闻乐见,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新教材尝试创作或改编了“微绘本“故事。配图活泼明快,文字言简意赅,富有童趣,启迪智慧。新教材中原创、改编或选用儿歌童谣和歌曲,让教材为儿童的欢乐世界。
绘本故事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
P6《兔妈妈和兔宝宝》
P28《孤独的小猪》
P42《大耳朵和小眼睛》
P62《七只小猴去旅行》
儿歌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P14《唱儿歌感受爱》P26《找朋友》P29《一颗星》P40《刷牙歌》
教材这些浓浓的儿童文化的呈现,传递童心、童音,激发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有效地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把课堂变成了暖暖的儿童乐园,使儿童获得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操与法治意识的熏陶。
4、倡导现代学习方式,引领儿童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观察哨”、“碰碰车”、“实践园”、“体验馆”等活动栏目,通过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思辨、践行中,帮助儿童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儿童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主题鲜明的活动栏目推动主题学习活动,以先进的学习方式激发儿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第4篇
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制定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如下:
一、加强学生小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是教师工作的小助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让他们当好班级的小主人,班级集体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建立小干部例会制,每个月组织学生干部开一次例会,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辅导和总结。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
二、开展德育系列活动
1、充分利用晨会、班会的时间强调《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们将在班级设立“值日班长”,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班主任每天在放学前进行一日总结,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加强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3、深化爱国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狠抓养成教育。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是加强校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养成教育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从守纪律、站好队、做好操、扫好地、讲卫生、有礼貌等基础行为入手,狠抓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确保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品德优良率为99%以上。
5、开展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的同时,要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6、抓好主题教育。根据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又要根据每个月的工作重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行为规范宣传周”活动、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开展“学习革命先烈,争做党的好孩子”活动、心理健康和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勤奋学习和国防教育活动等。
三、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美化班级环境。班级环境做到美化、教育化,组织学生全员参与,主题要突出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动手能力。
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我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认真上好思想品德、晨会、班队活动课并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总之,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用很大,本学期将会按照计划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第5篇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学生活动力特别强,活泼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习惯还处于自由散漫型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材分析
1.低年段教科书将课标提出的三经四纬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纬,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用三篇课文和一个单元体验活动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
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4个生活方面学习、活动、提升,用空间逻辑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时间逻辑的编排。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低年级段每册都由四大场域构成,4册教材纵向看,相同场域的主题单元内容螺旋上升,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构成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生活画面。
2. 彰显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透在活动主题中。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课文有:《我爱爸爸妈妈》、《幸福一家人》等;
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课文有:《我和伙伴一起玩》、《游乐园里真开心》、《与规则同行》、《红路灯在站岗》等;
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体现的课文有:《我的新伙伴》、《可爱的校园》、《老师,您好》等。
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③法治意识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阶段目标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 营造儿童文化,增加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践行的乐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着力营造浓郁的儿童文化,使之更加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需求,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新教材重塑了两个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圆圆,他们是教室里儿童的同龄人,不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与教室中的儿童互动交流。
同时重塑了四个卡通动物: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形象活泼可爱,巧妙地出现在活动场景中,穿针引线,富有情趣地引导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新教材中的活动小栏目,生动形象,指向明确,起着规范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如故事屋、游乐场、音乐厅、观察哨、 碰碰车、宝典箱、诵读台、法治窗、实践园、体验馆、小论坛、加油站等。栏目内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如故事、游戏、下跳跳棋、小竞猜、小辩论、小制作、小养殖、诵读、特长展示、歌曲欣赏、童话剧表演等等,让儿童喜闻乐见,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新教材尝试创作或改编了“微绘本“故事。配图活泼明快,文字言简意赅,富有童趣,启迪智慧。新教材中原创、改编或选用儿歌童谣和歌曲,让教材为儿童的欢乐世界。
绘本故事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
P6《 兔妈妈和兔宝宝》 P28《孤独的小猪》 P42《大耳朵和小眼睛》 P62《七只小猴去旅行》
儿歌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P14《唱儿歌 感受爱》P26《找朋友》P29《一颗星》P40《刷牙歌》
教材这些浓浓的儿童文化的呈现,传递童心、童音,激发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有效地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把课堂变成了暖暖的儿童乐园,使儿童获得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操与法治意识的熏陶。
4.倡导现代学习方式,引领儿童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观察哨”、“碰碰车”、“实践园”、“体验馆”等活动栏目,通过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思辨、践行中,帮助儿童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儿童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主题鲜明的活动栏目推动主题学习活动,以先进的学习方式激发儿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
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三、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课时
第一周 入学教育 1课时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8课时
第二周 开开心心上学去 2课时
第三周 拉拉手,交朋友 2课时
第四周 我认识您了 2课时
第五周 上学路上 2课时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共8课时
第六周 我们的校园 2课时
第七周 校园里的号令 2课时
第八周 课间十分钟 2课时
第九周 上课了 2课时
第三单元:
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共8课时
第十周 玩得真开心 2课时
第十一周 吃饭有讲究 2课时
第十二周 别伤着自己 2课时
第十三周 早睡早起 2课时
第四单元:
天气虽冷真温暖共8课时
第十四周 美丽的冬天 2课时
第十五周 健康过冬天 2课时
第十六周 快乐过新年 2课时
第十七周 新年礼物 2课时
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第6篇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学生活动力特别强,活泼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习惯还处于自由散漫型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材分析
1.低年段教科书将课标提出的三经四纬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纬,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用三篇课文和一个单元体验活动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
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4个生活方面学习、活动、提升,用空间逻辑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时间逻辑的编排。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低年级段每册都由四大场域构成,4册教材纵向看,相同场域的主题单元内容螺旋上升,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构成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生活画面。
2. 彰显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透在活动主题中。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课文有:《我爱爸爸妈妈》、《幸福一家人》等;
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课文有:《我和伙伴一起玩》、《游乐园里真开心》、《与规则同行》、《红路灯在站岗》等;
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体现的课文有:《我的新伙伴》、《可爱的校园》、《老师,您好》等。
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③法治意识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阶段目标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 营造儿童文化,增加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践行的乐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着力营造浓郁的儿童文化,使之更加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需求,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新教材重塑了两个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圆圆,他们是教室里儿童的同龄人,不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与教室中的儿童互动交流。
同时重塑了四个卡通动物: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形象活泼可爱,巧妙地出现在活动场景中,穿针引线,富有情趣地引导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新教材中的活动小栏目,生动形象,指向明确,起着规范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如故事屋、游乐场、音乐厅、观察哨、 碰碰车、宝典箱、诵读台、法治窗、实践园、体验馆、小论坛、加油站等。栏目内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如故事、游戏、下跳跳棋、小竞猜、小辩论、小制作、小养殖、诵读、特长展示、歌曲欣赏、童话剧表演等等,让儿童喜闻乐见,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新教材尝试创作或改编了“微绘本“故事。配图活泼明快,文字言简意赅,富有童趣,启迪智慧。新教材中原创、改编或选用儿歌童谣和歌曲,让教材为儿童的欢乐世界。
绘本故事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
P6《 兔妈妈和兔宝宝》 P28《孤独的小猪》 P42《大耳朵和小眼睛》 P62《七只小猴去旅行》
儿歌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P14《唱儿歌 感受爱》P26《找朋友》P29《一颗星》P40《刷牙歌》
教材这些浓浓的儿童文化的呈现,传递童心、童音,激发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有效地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把课堂变成了暖暖的儿童乐园,使儿童获得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操与法治意识的熏陶。
4.倡导现代学习方式,引领儿童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观察哨”、“碰碰车”、“实践园”、“体验馆”等活动栏目,通过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思辨、践行中,帮助儿童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儿童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主题鲜明的活动栏目推动主题学习活动,以先进的学习方式激发儿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
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三、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课时
第一周 入学教育 1课时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8课时
第二周 开开心心上学去 2课时
第三周 拉拉手,交朋友 2课时
第四周 我认识您了 2课时
第五周 上学路上 2课时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共8课时
第六周 我们的校园 2课时
第七周 校园里的号令 2课时
第八周 课间十分钟 2课时
第九周 上课了 2课时
第三单元:
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共8课时
第十周 玩得真开心 2课时
第十一周 吃饭有讲究 2课时
第十二周 别伤着自己 2课时
第十三周 早睡早起 2课时
第四单元:
天气虽冷真温暖共8课时
第十四周 美丽的冬天 2课时
第十五周 健康过冬天 2课时
第十六周 快乐过新年 2课时
第十七周 新年礼物 2课时
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第7篇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学生活动力特别强,活泼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习惯还处于自由散漫型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材分析
1。低年段教科书将课标提出的三经四纬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纬,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用三篇课文和一个单元体验活动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4个生活方面学习、活动、提升,用空间逻辑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时间逻辑的编排。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低年级段每册都由四大场域构成,4册教材纵向看,相同场域的主题单元内容螺旋上升,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构成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生活画面。
2、彰显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透在活动主题中。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课文有:《我爱爸爸妈妈》、《幸福一家人》等;
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课文有:《我和伙伴一起玩》、《游乐园里真开心》、《与规则同行》、《红路灯在站岗》等;
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体现的课文有:《我的新伙伴》、《可爱的校园》、《老师,您好》等。
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③法治意识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阶段目标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营造儿童文化,增加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践行的乐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着力营造浓郁的儿童文化,使之更加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需求,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新教材重塑了两个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圆圆,他们是教室里儿童的同龄人,不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与教室中的儿童互动交流。
同时重塑了四个卡通动物: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形象活泼可爱,巧妙地出现在活动场景中,穿针引线,富有情趣地引导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新教材中的活动小栏目,生动形象,指向明确,起着规范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如故事屋、游乐场、音乐厅、观察哨、 碰碰车、宝典箱、诵读台、法治窗、实践园、体验馆、小论坛、加油站等。栏目内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如故事、游戏、下跳跳棋、小竞猜、小辩论、小制作、小养殖、诵读、特长展示、歌曲欣赏、童话剧表演等等,让儿童喜闻乐见,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新教材尝试创作或改编了“微绘本“故事。配图活泼明快,文字言简意赅,富有童趣,启迪智慧。新教材中原创、改编或选用儿歌童谣和歌曲,让教材为儿童的欢乐世界。
绘本故事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
P6《 兔妈妈和兔宝宝》 P28《孤独的小猪》 P42《大耳朵和小眼睛》 P62《七只小猴去旅行》
儿歌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P14《唱儿歌 感受爱》P26《找朋友》P29《一颗星》P40《刷牙歌》
教材这些浓浓的儿童文化的呈现,传递童心、童音,激发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有效地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把课堂变成了暖暖的儿童乐园,使儿童获得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操与法治意识的熏陶。
4。倡导现代学习方式,引领儿童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观察哨”、“碰碰车”、“实践园”、“体验馆”等活动栏目,通过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思辨、践行中,帮助儿童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儿童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主题鲜明的活动栏目推动主题学习活动,以先进的学习方式激发儿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三、教学进度
略。
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第8篇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学生活动力特别强,活泼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习惯还处于自由散漫型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材分析
1、低年段教科书将课标提出的三经四纬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纬,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用三篇课文和一个单元体验活动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
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4个生活方面学习、活动、提升,用空间逻辑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时间逻辑的编排。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低年级段每册都由四大场域构成,4册教材纵向看,相同场域的主题单元内容螺旋上升,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构成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生活画面。
2、 彰显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透在活动主题中。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课文有:《我爱爸爸妈妈》、《幸福一家人》等;
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课文有:《我和伙伴一起玩》、《游乐园里真开心》、《与规则同行》、《红路灯在站岗》等;
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体现的课文有:《我的新伙伴》、《可爱的校园》、《老师,您好》等。
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③法治意识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阶段目标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 营造儿童文化,增加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践行的乐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着力营造浓郁的儿童文化,使之更加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需求,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新教材重塑了两个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圆圆,他们是教室里儿童的同龄人,不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与教室中的儿童互动交流。
同时重塑了四个卡通动物: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形象活泼可爱,巧妙地出现在活动场景中,穿针引线,富有情趣地引导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新教材中的活动小栏目,生动形象,指向明确,起着规范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如故事屋、游乐场、音乐厅、观察哨、 碰碰车、宝典箱、诵读台、法治窗、实践园、体验馆、小论坛、加油站等。栏目内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如故事、游戏、下跳跳棋、小竞猜、小辩论、小制作、小养殖、诵读、特长展示、歌曲欣赏、童话剧表演等等,让儿童喜闻乐见,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新教材尝试创作或改编了“微绘本“故事。配图活泼明快,文字言简意赅,富有童趣,启迪智慧。新教材中原创、改编或选用儿歌童谣和歌曲,让教材为儿童的欢乐世界。
绘本故事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
P6《 兔妈妈和兔宝宝》 P28《孤独的。小猪》 P42《大耳朵和小眼睛》 P62《七只小猴去旅行》
儿歌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P14《唱儿歌 感受爱》P26《找朋友》P29《一颗星》P40《刷牙歌》
教材这些浓浓的儿童文化的呈现,传递童心、童音,激发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有效地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把课堂变成了暖暖的儿童乐园,使儿童获得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操与法治意识的熏陶。
4、倡导现代学习方式,引领儿童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观察哨”、“碰碰车”、“实践园”、“体验馆”等活动栏目,通过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思辨、践行中,帮助儿童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儿童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主题鲜明的活动栏目推动主题学习活动,以先进的学习方式激发儿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
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三、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课时
第一周 入学教育 1课时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8课时
第二周 开开心心上学去 2课时
第三周 拉拉手,交朋友 2课时
第四周 我认识您了 2课时
第五周 上学路上 2课时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共8课时
第六周 我们的校园 2课时
第七周 校园里的号令 2课时
第八周 课间十分钟 2课时
第九周 上课了 2课时
第三单元:
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共8课时
第十周 玩得真开心 2课时
第十一周 吃饭有讲究 2课时
第十二周 别伤着自己 2课时
第十三周 早睡早起 2课时
第四单元:
天气虽冷真温暖共8课时
第十四周 美丽的冬天 2课时
第十五周 健康过冬天 2课时
第十六周 快乐过新年 2课时
第十七周 新年礼物 2课时
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第9篇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学习本学科的知识水平、习惯、能力、兴趣等)
本班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这些大部分聪明好学,上进心强。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较认真,能比较有兴趣的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由于学生年龄小,也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本学期,主要是在课堂内开展教学,以儿童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操作、探索、调查、游戏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通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但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讨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各单元主题解读)
整册教材的编写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实效性。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严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关系,精选有教育价值和生活典型意义的案例作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教科书内容在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同时,力求反映现代社会对公民素养的要求。全册内容共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开开心心每一天;
第二单元让我的身体更棒;
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
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第五单元我爱绿树,我爱蓝天。这四个单元既有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又有掌握自然规律和生活中所需基本生活常识的体验、探索、调查的实践机会。
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
1、尊重儿童的生活和需要,以学习主题构建教科书体系。
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就是强调要加强品德教育的生活性和活动性,本教材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生活时间和空间发展为线索,选取儿童生活必须的、感兴趣的、真实的、对儿童发展意义的内容设计主题活动,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对所选内容进行精心的安排,引导儿童到真实世界中去体验、感受、领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教材以儿童生活为主线,把课程标准中的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的内容精心组合起来,打破学科界限,按照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原则,结合时令、节假日等合理安排。单元内部各主题相互联系,每个主题中的各个活动之间也具有良好的逻辑性、顺承性,由此突出了单元内容结构的严谨性。
2、重视主题活动和游戏中的体验感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题活动和游戏是教和学的载体,因此,本教材特别注重儿童活动的设计。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各种活动的过程,旨在充分发挥教科书的对话功能,引发儿童的兴趣,并引导儿童体验和感悟,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主题活动和游戏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方式,让他们在实践和体验中提高。这种设计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单元内主题构建模式多样化。
单元主题构建形式灵活多样,有效的体现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式在教科书中的统一。各主题的呈现由主题的性质、内容来确定:有的以体验方式为主,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提升;
有的以问题解决为主,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和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的以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一问题的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方式探求知识。书中留有空间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不再是教科书的旁观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对话者。
4、注重活动中的个性评价,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评价不仅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更是课程的内容资源。教科书引导学生学会鼓励、尊重、欣赏,在活动中善于发现,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进一步促进他们发展。教科书中的评价是即建立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基础上的,强调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加强人文性教育引导,促进学生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的和谐发展。
三、教学措施
小学品生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品社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品社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1、以趣激情,导入新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以趣激情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2、知中生情,学文明理。学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认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爱之切”,因而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在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3、渲染课堂气氛,产生情感共鸣。小学生善于直观体验,侧重形象思维、易受感动。我要力求将课文中的道德知识点与学生情感上的激发点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媒体手段,把静态的文字、抽象的术语、干巴的数字变成形象生动的语言或画面。让学生在具体认知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起敬慕道德榜样行为的情感。
4、精心设计问题,增强心理体验。要让学生理解课文、明白道理,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比、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5、情理交融,辨析导行。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知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辨析导行”十分重要。
6、要注重感情的评价标准。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
7、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第10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到上学时候,到学校里见到同学或者老师等要说什么
2、了解文明礼貌用语有哪些,了解我们的学校的情况
3、能够用文明礼貌用语说话,感受到学校的美丽,感受到上学真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文明礼貌用语的运用
难点:通过感知学校的美丽,认识到上学真快乐
三、学情分析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到了一个新环境是有点拘束,要引导学生课上发言要大声,讲文明礼仪,了解我们的学校,感受到学校的美丽无比,感受到上学的乐趣。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学习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呀,从今天开始起我们都是小学生了,先请把你的《道德与法制》的“课堂练习”拿出来我看你们都带来了吗,就这样步步引导最终问“把它打开到3页,把书放下来,”“请问,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
新授:请同学们,先看看“课堂练习”第三页吧。同学们一起先在下面写一写吧,老师把这些问题(同时老师也在黑板上写字噢)。
1、连一连
妈妈送你到学校门口 老师好
课间玩耍时看见老师从身边 同学你好
早晨起来去上学见了老师 老师早
2、写一写
我们的学校一年级有~~个班
我们的教室在~~楼,我们班有~~个学生,我在~第几组,第几列?
3、布置作业
课后在《刻绘我们学校最美丽的地方》下周一上交
4、小结
今天这节课,今天下午你学到了什么?_?
课后反思
本节课导入部分语言有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2生有学习的`激情,这一点最重要。其次,本节课在中间,重在让学生多练习体现了练习课的本质,让学生多练胜过与老师的讲解。最后教师作以总结,从而圆满的结束全课时,较好的一节课!我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尽量争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
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第11篇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学生活动力特别强,活泼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习惯还处于自由散漫型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材分析
1、低年段教科书将课标提出的三经四纬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纬,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用三篇课文和一个单元体验活动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4个生活方面学习、活动、提升,用空间逻辑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时间逻辑的编排。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低年级段每册都由四大场域构成,4册教材纵向看,相同场域的主题单元内容螺旋上升,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构成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生活画面。
2、 彰显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透在活动主题中。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课文有:《我爱爸爸妈妈》、《幸福一家人》等;
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课文有:《我和伙伴一起玩》、《游乐园里真开心》、《与规则同行》、《红路灯在站岗》等;
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体现的课文有:《我的新伙伴》、《可爱的校园》、《老师,您好》等。
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③法治意识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阶段目标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 营造儿童文化,增加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践行的乐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着力营造浓郁的儿童文化,使之更加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需求,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新教材重塑了两个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圆圆,他们是教室里儿童的同龄人,不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与教室中的儿童互动交流。
同时重塑了四个卡通动物: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形象活泼可爱,巧妙地出现在活动场景中,穿针引线,富有情趣地引导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新教材中的活动小栏目,生动形象,指向明确,起着规范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如故事屋、游乐场、音乐厅、观察哨、 碰碰车、宝典箱、诵读台、法治窗、实践园、体验馆、小论坛、加油站等。栏目内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如故事、游戏、下跳跳棋、小竞猜、小辩论、小制作、小养殖、诵读、特长展示、歌曲欣赏、童话剧表演等等,让儿童喜闻乐见,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新教材尝试创作或改编了“微绘本“故事。配图活泼明快,文字言简意赅,富有童趣,启迪智慧。新教材中原创、改编或选用儿歌童谣和歌曲,让教材为儿童的欢乐世界。
绘本故事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
P6《 兔妈妈和兔宝宝》 P28《孤独的小猪》 P42《大耳朵和小眼睛》 P62《七只小猴去旅行》
儿歌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P14《唱儿歌 感受爱》P26《找朋友》P29《一颗星》P40《刷牙歌》教材这些浓浓的儿童文化的呈现,传递童心、童音,激发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有效地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把课堂变成了暖暖的儿童乐园,使儿童获得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操与法治意识的熏陶。
4、倡导现代学习方式,引领儿童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观察哨”、“碰碰车”、“实践园”、“体验馆”等活动栏目,通过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思辨、践行中,帮助儿童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儿童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主题鲜明的活动栏目推动主题学习活动,以先进的学习方式激发儿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
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三、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课时
第一周 入学教育 1课时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8课时
第二周 开开心心上学去 2课时
第三周 拉拉手,交朋友 2课时
第四周 我认识您了 2课时
第五周 上学路上 2课时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共8课时
第六周 我们的校园 2课时
第七周 校园里的号令 2课时
第八周 课间十分钟 2课时
第九周 上课了 2课时
第三单元:
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共8课时
第十周 玩得真开心 2课时
第十一周 吃饭有讲究 2课时
第十二周 别伤着自己 2课时
第十三周 早睡早起 2课时
第四单元:
天气虽冷真温暖共8课时
第十四周 美丽的冬天 2课时
第十五周 健康过冬天 2课时
第十六周 快乐过新年 2课时
第十七周 新年礼物 2课时
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第12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还在整理之中,目前只为大家整理到了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分析,教学计划随后会跟上,希望对你制定计划有所用!
1:适应新生活
一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
“养成好习惯”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本册的核心教育主题。这里的生活,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与大自然、家人、同侪共在的好习惯。好习惯,是一个美好自我形象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化,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为学生追求美好自我启航。
循着这一发展阶段学生的心理亲近程度,本册的单元设计分为儿童与自我(日常生活与学习)、儿童与大自然、儿童与家人和伙伴。之所以把儿童与大自然的话题安排在第二单元,是因为这一时间我国多数地区正值春天,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中的生命与成长,可谓“学逢其时”。
在“养成好习惯”这一教育主题下,本书体现了“共在”这一核心的价值观。共在,是一种与自己、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所在的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状态。“共在”的观念,贯穿于整套教材中,是本套教材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渗透这一价值观,目的是要引导孩子逐步超越自我中心、单子式个体的思维与存在方式,成为与所在世界和谐共处的主体。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使用建议
1:主要的道德学习方式及建议
向生活学习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这是21世纪以来德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路,日渐成为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共识。因此,向生活学习,也是本书主导的道德学习方式。向生活学习,包括生活的三个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
教材中有很多环节,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人过去的生活情境。这样的设计不只是为了导课的需要,也不只是因为从已有经验出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其中有道德价值的东西,学会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对错时,能想一想自己过去的经验、同学的经验,从中找到当下的出路。这是一种生活的反刍,而道德意义正是在这种反刍与回味中呈现的。
教材中也有很多现场的活动体验,包括表演、游戏、制作等,这都是引导学生向当下生活学习的设计。向当下的生活学习,包括着用心生活的引导,即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每一个当下,发现生活中内在的道德意蕴,理解道德对于生活的构成性影响。
教材中还有一些设计,主要安排在学期结束前或某个课程的结尾,引导学生规划与设计未来,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生活的教育。未来生活是理想的代称,是经由过去与当下而连接的,是以未来作为目标,与过去一起规定当下的存在状态。
由上可见,向过去的生活学习,服务于当下问题的解决,服务于当下儿童的道德困惑,服务于对更美好的未来的憧憬。对儿童当下生活的指导,也不是与过去与未来割裂的,而是统一的,是为了儿童道德意义生活的持续成长。而未来总是出现在当下的话语中,出现在对过去的反思中。就这样,道德的意义在儿童对生活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反思、学习和向往中呈现出来。
在活动中领悟生活是日常的,是很难完全按照计划生成的。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在于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教育和教学活动,使儿童通过所设计的活动体验而获得成长,这是教育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特性。因而,本教材通过多样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作为低年段儿童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现场教育体验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儿童的道德成长。
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第13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刚刚上学,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很陌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教材分析 :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
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自己成长的变化。
2、认识同学和老师,愿意与他们交往。了解学校概况,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生长的基本情况,手的作用及保健。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3、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学校生活。知道规则在学校生活中的作用并自觉遵守。热爱集体,乐于与他人合作,生活中有自己的创意。
4、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
按时上学,不迟到;
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
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
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5、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策划、创意的能力和交往、合作的意识。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充分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
五、教学措施: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推荐访问:教学计划 集锦 法制 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集锦13篇 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集锦13篇) 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