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启发式教学法优秀8篇(精选文档)

启发式教学法优秀8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10-10 13:16: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启发式教学法优秀启发式教学之我见启发式教学之我见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他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之通而未得之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启发式教学法优秀8篇,供大家参考。

启发式教学法优秀8篇

启发式教学法优秀篇1

启发式教学之我见

启发式教学之我见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他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之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其意思是说,教师启发学生时,要首先造成一种“愤”、“悱”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这种教学方法就是科学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主要方法和规律是:

1.以明确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形成启发式教学的思索主线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突出重点,而突出重点就不能不有所舍弃。因此,中学语文课文的深层次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强调“一篇一得”或“一篇两得”,不搞面面俱到。并且在教学时以教学重点贯串整个 讲述,让所有的讲述紧扣教学重点,努力把重点讲深讲透。这样,由于教学的口子开得比较小,就使学生在集 中突破中获得强烈的效应;还由于每篇课文的个性与教学重点各不相同,使得每一篇新的课文的讲述吸引着学 生进入新的思维天地。

我们在讲课文时虽是“一篇一得”“一篇两得”,但这篇是按计划安排的这“一得”,那篇是按计 划安排的那“一得”,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确定教学重点很有讲究。例如教学初中语文第一册《小桔灯》一课:从初中语文教材的整体来看,第一册 重在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而《小桔灯》所在的第三单元的五篇课文,描绘了不同时代的社会 生活,刻画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因此此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就应定在“如何通过描绘社会生活,刻画性格 鲜明的人物”上。还有《小桔灯》所在的第三单元,以“说话要有条理”作为本单元教学语文知识的重点,因 此结合课文的实际,此课第二个教学重点就应定在“如何巧妙地以物作为贯串线索组织叙写、刻画人物”上。 只有这样确定各课的教学重点,才能使各篇课文的“辐条”指向了单元的“轴心”,使各个单元的“辐条”指 向了整个教材的“轴心”。

2.借助导读提纲建立起师生共同的思维空间

深层次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思索接收知识,而学生的思索必须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合到一 块去,这就需要借助提问进行引导。但提问不能是乱问,必须有合理而科学的安排;并且由于学生对课文的教 学目的及内容重点常不能很好把握,必须使学生对讲课的思路有所了解。为此,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常借助导读 提纲去建立师生共同的思维空间。确定课文的教学目的,这是要求教者善于抓出总的问题,以此去总领课文的 讲述与学生的思考;编导读提纲,则要求教者善于分解问题,有步骤地在各部分讲述前把小问题提出来,以此 统领一个部分的讲述与学生的思考;总的问题与各部分的问题合起来,就形成了一条科学的思路,从而使学生 的思索合理而有效。

例如《小桔灯》一课,就可根据前述教学目标编出以下导读提纲:(1)课文通过小姑娘的故事描绘了什么样 的社会生活?它反映了哪两个方面的社会情况?(2)课文怎样从所叙说的社会生活内容中刻画出小姑娘镇定、勇 敢、乐观的性格?(3)课文中有一个怎样的物在连接着整个记叙?它是怎样巧妙地贯串在记叙中的?(4)作者细 致描写这个物的。用意是什么?它怎样对表现小姑娘的性格发挥着作用?由于有这样一个导读提纲,师生就能纽 结在一起进入共同的思维空间,并且能使学生在这种思考的反复训练中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教学的落脚点应放在把思考引向规律性的认识 上。

初中语文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范文,因此课文本身不应是目的,目的在于讲清课文 是如何很好地起到示范的作用。这种示范作用是通过规律性的认识来显示的。语文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现象, “文成而法立”,“法”即规律,优秀的文章显示着语文规律,找出这种规律,并按规律办事,这是语文学习 的根本。一篇课文的讲述成功与否就看是否把这种规律性的认识讲清,让学生通过思考真正掌握,并进而能在 实践中运用从而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因此教师的所有讲述都要求紧扣这种认识,而学生进行的思考核心也就是 认识这种规律性东西。

怎样从所教的课文找出规律性的认识呢?(1)要能透过课文中具体材料的现象与过程,把决定着事物面貌的 本质的东西抓出来;(2)既是规律就不仅只存在于这一篇课文中,在同类的其它课文中也能得到验证,它也不仅 停留在已有的课文中,它将能在未来的语文实践中得到验证。在深层次启发式教学中总结规律性的认识,要求 :(1)紧扣前面的课文讲述(特别是已有的板书)得出;(2)着眼于总结课文所显示的艺术创作经验;(3)采用“ 条述式”,一条条地把规律性认识的要点讲清楚。

例如《小桔灯》一课,就可紧扣主板书的内容由前面的讲述总结出以下的规律性认识:一、怎样通过描绘 社会生活刻画性格鲜明的人物?(1、把人物置身在典型环境中;2.细致地描写人物的行动;3.从人物的故事与 行动中显示出人物的鲜明性格。)二、怎样巧妙地以物作为贯串线索组织叙写、刻画人物?(1.在记叙中自然 巧妙地引出物;2、在记叙中具体生动地描写物;3、运用象征手法由物抒发出深刻的感情。)深层次启发式教 学就在对这种举一反三的规律性的讲述与思考的过程中,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地达到教学目的。

中学语文课文启发式教学是一门高妙的教学艺术,要 根据具体的课文与教学对象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教师的创造性思索本身就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索,而学会这 种创造性思索正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所在。

启发式教学法优秀篇2

启发式教学反思

篇一:启发式教学反思

启发式教学是当前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 ,只有通过启发才能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黎世法教授说:“启发本身不直接解决问题 ,而是为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认识条件” 。启发应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时机,适时点拨,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认识条件。

笔者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7课《捞铁牛》这节课上,关于怀丙和尚: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让水把它送回来。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启发:为什么铁丙和尚这样说呢?水真有这么大的威力吗?然后让学生自己读,回答这个问题。

在随后的学生回答中,我发现回答:浮力这个名词的非常多!学生大多通过复习知道了这个概念,但是还不能用口头直接进行解释。在接下来的回答中,同学们好象找到了灵感,发散性思维大大开放!问题越来越多啊!其中最多的问题是:如果船上的沙子已经用完了,铁牛还没被捞出来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确实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但是从教学目标来看,是偏离了主题的!文中主要是讲捞铁牛的主要过程和浮力这个只需要简单明白的问题,没想到学生回考虑这么的问题!

我在想:启发式教学到底怎样最适中呢?这样看来把握“度”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是不能泯灭的。语文课文启发式教学是一门高妙的教学艺术,要根据具体的课文与教学对象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教师的创造性思索本身就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索,而学会这种创造性思索正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所在。

篇二:启发式教学反思

新课改后,打着素质教育旗帜,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多如牛毛了,层出不穷。但我总觉的这些教学方法不是过“左”就是过右,总是在走向极端,或者更多的是在追求形式,而没有真正去讲究实效。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学等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作用是新课改下最为流行的教学方式。归纳起来这些教学方法的特点就是由教师讲变成学生讲。以至于今天的课堂,大家一致认为只要是老师在讲而非学生讲就不是新课改课堂。

其实,这都是错误的理解了新课改,新课改并不是追求课堂形式,而在于探索课堂教学的本质,新课改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打破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不是要去否定甚至废除教师的讲授。()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如何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这是新课改要探索的关键问题。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我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是比较现实和有效的教学法。所谓启发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一连串总是让学生思考作答,逐渐导向预定的结论,这样来促进学生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

苏格拉底说过:传授知识和道德的方法,不直接地向学生传授他认为是真理的科学知识,也不直接地向学生讲述现成的科学原理和结论,而是用“问答法”进行教育,启发听众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他还说:“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苏格拉底的伟大学生柏拉图就是这种教学方法的产物,而且此后,柏拉图及其学生亚里士多德也坚持这种教学方法。可见,启发式教学法是由来已久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已知去探索未知,既能够使学生克服对知识掌握的畏惧,又能使学生探寻知识联系,并能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思绪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避免学生所谓自主学习,漫无目的,毫无效果的“热闹”的伪新课改课堂出现。

但启发式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没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只能会是在预先设计的轨道上直行,而不敢有半点偏差。启发式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需要在师生互动的交流中,不断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需要教师在课堂的美妙生成中把握学生的智慧灵感,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知识的魅力。

只不过这种出现在古代民主盛行的希腊社会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应中国古代的专制社会。与苏式启发式教学法相似的孔子的教学方法,也在中国大一统的教育思想下,悄然消失几千年,直到现在也难以真正实现。

启发式教学法优秀篇3

启发式教学是当前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 ,只有通过启发才能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黎世法教授说:“启发本身不直接解决问题 ,而是为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认识条件” 。启发应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时机,适时点拨,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认识条件。

笔者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7课《捞铁牛》这节课上,关于怀丙和尚: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让水把它送回来。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启发:为什么铁丙和尚这样说呢?水真有这么大的威力吗?然后让学生自己读,回答这个问题。

在随后的学生回答中,我发现回答:浮力这个名词的非常多!学生大多通过复习知道了这个概念,但是还不能用口头直接进行解释。在接下来的回答中,同学们好象找到了灵感,发散性思维大大开放!问题越来越多啊!其中最多的问题是:如果船上的沙子已经用完了,铁牛还没被捞出来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确实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但是从教学目标来看,是偏离了主题的!文中主要是讲捞铁牛的主要过程和浮力这个只需要简单明白的问题,没想到学生回考虑这么的问题!

我在想:启发式教学到底怎样最适中呢?这样看来把握“度”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是不能泯灭的。语文课文启发式教学是一门高妙的教学艺术,要根据具体的课文与教学对象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教师的创造性思索本身就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索,而学会这种创造性思索正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所在。

启发式教学法优秀篇4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启发式案例教学法研究论文

1 引言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部分高校对本科教育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修订和改革。工科院校作为高等院校中培养工程应用人才的一支重要力量,与时俱进的不断推进教学创新与改革十分重要,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更是重点所在。除去部分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电气类的专业课程大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此类课程,如何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将所学习知识有效发挥出来将是未来培养创新性应用人才的核心课题,本文的研究工作正是围绕此课题展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后,各工科院校对电气类专业课的教学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教学效果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综合现有的教学文献并结合作者所在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现有电气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案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理论和实践教学容易脱节。对于电气类的专业课,目前大多数院校仍是采用课堂理论授课和实验室实践体验分开进行的教学办法,由于都是独立的课程安排,学生在课堂接受理论学习之后一般都要滞后一段时间才能进行对应的实验,容易出现遗忘、应付交差的现象,导致课堂理论学习和实验学习出现脱节。

(2)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衔接不够紧密。一方面,实验课的内容受实验器材的限制(器材较为固定或者数量偏少),某些实验内容难以开展,另一方面,由于实验课程和教材是单独设立,实验教材和理论授课教材在内容上很难做到无缝衔接,这两方面都导致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的内容不能做到精确、全面的配套覆盖,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偏弱。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典型应用案例为纽带,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实验或是在实验室进行小班授课,使理论讲授和实验动手同步展开,在课堂中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无缝融合。此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课堂讲授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本文剩余部分的内容安排如下:首先,针对上文指出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介绍一种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案例式教学法;其次,介绍如何在案例式教学中融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最后,就所提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进行了总结

2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案例式教学

对于工科专业课程,案例式教学的主要思路是,把工程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适当调整,使之与当前教学内容更加契合,再将其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案例进行授课,使学生对与案例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其实践应用有较为清楚的理解和深刻记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看出,案例的选择和如何围绕案例进行授课是案例式教学的关键环节,下面将从这两环节入手介绍本文提出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案例式教学法,先介绍围绕案例展开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法,再介绍如何选择适合这种教学方法的`案例。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围绕案例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实验”,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步展开。针对上文指出的当前理论和实验教学衔接不够紧密,容易脱节的问题,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法主张在课堂上将理论和实验教学同时展开。具体来说,围绕某一个应用案例,先讲述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然后在课堂上马上进行实验,让案例在实验中复现,在实验过程中,将之前讲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验再次进行讲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经过两次讲述后,学生对本次授课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一般会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和较好的理解深度,并知晓专业知识主要的应用场景和方法。

教学团队经过分析,认为上述教学法效果较好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课堂上现场进行实验,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结合实验和案例的讲述,可以让学生非常清楚地明白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这对他们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帮助很大(目前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学习的课程所为何用,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3)理论教学之后立刻进行实验,具有较好的连贯性,可以避免学生在实验时已经遗忘相关的背景理论知识;4)理论和实验教学都是围绕案例展开,内容结合十分紧密,避免了原来理论和实验课程单独设置导致的内容衔接不好的问题。

配套教学设施。上述教学方法由于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实验,因此对配套的教学场地和实验设备有一定要求,对于需要利用大型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的专业课程,如“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电力系统分析”等,直接在实验室进行授课;对于仅需要一些小型便携式实验设备的课程,如“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等,可将单片机开发板、嵌入式开发试验箱等实验设备带至教室,仍在普通教室授课。案例选择。案例选择通常所采用的原则是:首先,要选择能够包含课程相关知识的内容与形式,然后进行课件的编排,使得学生在案例学习时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和相关应用的操作方法;其次,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的案例,以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最后,选择一些能代表社会发展趋势的案例,以使学生跟上知识变更的速度。

综上所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案例式教学的主要思路是:根据现有的实验设备选择契合教学内容的案例,围绕案例讲述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然后马上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实验,结合实验再次讲述专业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无缝融合。

3 在案例式教学中融入启发性思维

启发式教学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根本。教学实践中发现,在上文介绍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案例式教学中融入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式教学与案例式教学结合的一般思路是:首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其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需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运用学生熟悉的知识、事物进行论证,增强他们追求新知识的欲望;最后,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启发式教学才能在案例式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发挥作用。

除了上述要点之外,教学团队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案例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凝练出了自己的特色。1)在第一遍讲述案例背景理论之后,学生对本次所讲案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就接下来的实验方案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展开讨论,如果课时允许,可以先让学生上台进行实验;2)在现场实验过程中,可以一边做实验一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的思路始终沿着设定的方向前进,如果课时允许,可以让个别学生上台和老师一起进行实验,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3)在现场实验结束之后,可以就整个案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并以此为课后作业。

4 总结

针对当前电气类专业课理论和实践教学衔接不紧密、容易脱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启发式案例教学法。该方法根据现有的实验设备选择契合教学内容的案例,先讲授案例的背景理论知识,然后马上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实验,结合实验再次讲述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验前、中、后三个阶段针对案例的工程背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案等方面的内容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启发式互动,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无缝融合。教学实践中发现,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和较好的理解深度,并知晓专业知识主要的应用场景和方法,现场实验和启发式互动更是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一个较高的专注度。

启发式教学法优秀篇5

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高校声乐教学也要在旧的教学模式上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新颖高效的教学方式,从而从上层结构上改变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而启发式教学法因其在教学的过程中侧重于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探究其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高校;声乐教学

现今的高校声乐教学,仍沿用传统音乐教学形式,即以老师传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是采用机械重复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的理念相悖,而且从长远来看也不能促进学生声乐学习的发展。而声乐学习作为高校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音乐教学水平,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采用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加深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认识,切实通过应用,能够提升教学实效性,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一、为何采用启发式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以及情景,从而利用感染式教学法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产生探究欲望,最终在相对集中的精力下最大程度掌握所学的内容。(二)声乐教学内在需求。声乐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发音技巧以及情感控制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是教学的第一步,而启发式教学法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因此两者在理念上深度契合。另外,声乐教学内容偏向理论化,对于学生而言,很多教学术语非常抽象,因此,作为教师,需要运用更为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从而将枯燥的内容转化为形象可理解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最后,启发式教学法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提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切实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高校声乐教学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舞蹈以及角色扮演等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现今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需求,只是大班化的传授歌唱技巧,对于声乐教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也只是念念书本上的内容,对于发声方式以及歌唱技巧,没有从教学设计上对学生进行系统而准确的传授,因此从根本上无法完成现今声乐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

三、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

在声乐教学中,对于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应该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提出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教学设计,从基础出发,层层递进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效果,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训练歌唱发音。在声乐课堂中,对于学生声音的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声音这一部分教学而言,传统的声乐教学注重让学生通过模仿去掌握,选择一些旋律较为单调但容易模仿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机械重复让学生学习如何发声,教师对于发声原理以及技巧等知识的讲授非常少,这就导致学生只学会了单首歌曲的演唱,对于声乐整体的学习丝毫没有掌握,最终产生厌学等负面情绪。将启发式教学引入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进行声音训练时,通过设计有一定启发性的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发声的本领。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很多生活中的场景,菜市场的吆喝声,剧场里的京剧演唱等,通过不同场景的引入,让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通过不同的发声模式可以创造不同的艺术形式。而且教师在对发声技巧进行讲解时,可以引入课前播放的场景声音。比如在讲授如何演唱跳音时,教师可以通过传统的吆喝声,吸引学生的兴趣,以此为载体,让学生观察演唱跳音时的发声位置以及相应的技巧,最终让学生通过训练使得腹部肌肉更具弹性。启发式教学的引入将看似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以及掌握技巧。

(二)培养歌唱气息。教师在完成了发音技巧等知识的讲授后,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气”。因为在声乐教学中,气息调整是非常关键的。在歌唱过程中,其支撑点和动力都来源于呼吸,调节呼吸是各项训练的基础,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这一部分内容引起重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内容如果只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也会显得非常枯燥。而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其中,要求教师为学生设立一定的教学场景。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气息的训练与仰卧起坐这一运动相结合,给学生传授了一些仰卧起坐过程中调节气息的技巧,从而启发学生,使得他们对于调节气息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在获得基本认识后,再结合声乐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些对于调节气息非常有帮助的歌曲,如《花非花》等,结合歌曲的演唱,为学生讲解如何调节气息以及调节气息的技巧。这样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让学生对于调节气息有了基本认识,再加上专业讲解,就能够使学生对气息的掌控以及调节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三)传授歌唱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夯实了学生发音以及气息调控的基本功后,就要给学生传授声乐演唱技巧,很多歌唱技巧不仅有利于保护嗓音,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演唱。而对于技巧的传授更需要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逐步引入的方式让学生摸索掌握。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化记忆,那么,他们在表演过程中,就会忘记技巧的应用,导致这一部分知识没有达到应用的目的。在歌唱技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引导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在刚刚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歌曲演唱,在学生对于歌曲有了基本了解后,教师再给学生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歌唱技巧的应用,往往能将歌曲演唱得更好以及更省力气,这样就会引发学生对于技巧应用的渴望。教师结合学生以及自身演唱过程中的差异,给学生讲解技巧知识的运用,在完成技巧知识的讲授后,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不断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现,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使学生在训练以及纠错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歌唱技巧,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高效。

(四)培养歌唱情感。学生在歌曲演唱过程中,除了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从技术上能够把歌曲诠释得很好以外,对于情感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歌曲在编写的过程中,希望传递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如果只是机械化演唱,不能很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与内涵。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控制情感,也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前者在教学过程中更侧重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情感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讲授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思想感情等,从而启发学生对歌曲能够有更深的认识。在学生了解了歌曲创作背景后,往往对于歌曲能够有更为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诠释歌曲。例如在教授《小河淌水》等民歌的演唱时,要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因为只有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才能了解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使学生能够体会当时的情景,从而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倾注自身的情感,最终完美演唱歌曲。

(五)启发歌唱表演。学生在完成了个人歌唱基本功训练后,就要侧重于整体歌唱表演的训练了。因为在歌唱表演过程中,学生往往还需要克服一定的外界影响以及内心紧张等因素,从而能够将自身正常水平发挥出来。而在这一部分启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平常训练时给学生构建不同的场景。例如,将学生带到学校操场进行声乐演唱的训练等,让学生适应不同的演唱环境以及演唱场景,从而增加学生声乐表演的经验,让学生适应不同的场景,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训练对于学生整体适应性以及自身对于歌曲的掌握,都是大有帮助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启发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其能够从夯实学生发声、气息等歌唱基本功开始,进而培养学生歌唱的技巧,帮助学生懂得如何应用情感,从而最终掌握歌唱表演。切实提高了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轻松愉悦地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层层递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声乐演唱的技巧,以及歌唱训练的方式,最终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涛。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品鉴,2015(08).

[2]王丽春。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通俗歌曲,2015(05).

[3]王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

[4]武潇。浅析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

启发式教学法优秀篇6

新课改后,打着素质教育旗帜,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多如牛毛了,层出不穷。但我总觉的这些教学方法不是过“左”就是过右,总是在走向极端,或者更多的是在追求形式,而没有真正去讲究实效。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学等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作用是新课改下最为流行的教学方式。归纳起来这些教学方法的特点就是由教师讲变成学生讲。以至于今天的课堂,大家一致认为只要是老师在讲而非学生讲就不是新课改课堂。

其实,这都是错误的理解了新课改,新课改并不是追求课堂形式,而在于探索课堂教学的本质,新课改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打破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不是要去否定甚至废除教师的讲授。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如何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这是新课改要探索的关键问题。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我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是比较现实和有效的教学法。所谓启发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一连串总是让学生思考作答,逐渐导向预定的结论,这样来促进学生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

苏格拉底说过:传授知识和道德的方法,不直接地向学生传授他认为是真理的科学知识,也不直接地向学生讲述现成的科学原理和结论,而是用“问答法”进行教育,启发听众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他还说:“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苏格拉底的伟大学生柏拉图就是这种教学方法的产物,而且此后,柏拉图及其学生亚里士多德也坚持这种教学方法。可见,启发式教学法是由来已久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已知去探索未知,既能够使学生克服对知识掌握的畏惧,又能使学生探寻知识联系,并能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思绪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避免学生所谓自主学习,漫无目的,毫无效果的“热闹”的伪新课改课堂出现。

但启发式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没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只能会是在预先设计的轨道上直行,而不敢有半点偏差。启发式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需要在师生互动的交流中,不断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需要教师在课堂的美妙生成中把握学生的智慧灵感,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知识的魅力。

只不过这种出现在古代民主盛行的希腊社会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应中国古代的专制社会。与苏式启发式教学法相似的孔子的教学方法,也在中国大一统的教育思想下,悄然消失几千年,直到现在也难以真正实现。

启发式教学法优秀篇7

启发式教学之我见

启发式教学之我见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孔子。他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之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其意思是说,教师启发学生时,要首先造成一种“愤”、“悱”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这种教学方法就是科学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主要方法和规律是:

1.以明确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形成启发式教学的思索主线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突出重点,而突出重点就不能不有所舍弃。因此,中学语文课文的深层次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强调“一篇一得”或“一篇两得”,不搞面面俱到。并且在教学时以教学重点贯串整个 讲述,让所有的讲述紧扣教学重点,努力把重点讲深讲透。这样,由于教学的口子开得比较小,就使学生在集 中突破中获得强烈的效应;还由于每篇课文的个性与教学重点各不相同,使得每一篇新的课文的讲述吸引着学 生进入新的思维天地。

我们在讲课文时虽是“一篇一得”“一篇两得”,但这篇是按计划安排的这“一得”,那篇是按计 划安排的那“一得”,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确定教学重点很有讲究。例如教学初中语文第一册《小桔灯》一课:从初中语文教材的整体来看,第一册 重在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而《小桔灯》所在的第三单元的五篇课文,描绘了不同时代的社会 生活,刻画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因此此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就应定在“如何通过描绘社会生活,刻画性格 鲜明的人物”上。还有《小桔灯》所在的第三单元,以“说话要有条理”作为本单元教学语文知识的重点,因 此结合课文的实际,此课第二个教学重点就应定在“如何巧妙地以物作为贯串线索组织叙写、刻画人物”上。 只有这样确定各课的教学重点,才能使各篇课文的“辐条”指向了单元的“轴心”,使各个单元的“辐条”指 向了整个教材的“轴心”。

2.借助导读提纲建立起师生共同的思维空间

深层次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思索接收知识,而学生的`思索必须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合到一 块去,这就需要借助提问进行引导。但提问不能是乱问,必须有合理而科学的安排;并且由于学生对课文的教 学目的及内容重点常不能很好把握,必须使学生对讲课的思路有所了解。为此,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常借助导读 提纲去建立师生共同的思维空间。确定课文的教学目的,这是要求教者善于抓出总的问题,以此去总领课文的 讲述与学生的思考;编导读提纲,则要求教者善于分解问题,有步骤地在各部分讲述前把小问题提出来,以此 统领一个部分的讲述与学生的思考;总的问题与各部分的问题合起来,就形成了一条科学的思路,从而使学生 的思索合理而有效。

例如《小桔灯》一课,就可根据前述教学目标编出以下导读提纲:(1)课文通过小姑娘的故事描绘了什么样 的社会生活?它反映了哪两个方面的社会情况?(2)课文怎样从所叙说的社会生活内容中刻画出小姑娘镇定、勇 敢、乐观的性格?(3)课文中有一个怎样的物在连接着整个记叙?它是怎样巧妙地贯串在记叙中的?(4)作者细 致描写这个物的用意是什么?它怎样对表现小姑娘的性格发挥着作用?由于有这样一个导读提纲,师生就能纽 结在一起进入共同的思维空间,并且能使学生在这种思考的反复训练中收

[1] [2]

启发式教学法优秀篇8

教育作为培养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往往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锻炼学生在声乐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优秀人才,诸多的教育者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也致力于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的成效。但是,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想使学生能够在声乐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则必须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音乐等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感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步。而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的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和含义

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相关内容和客观的学习规律等诸多因素,采用多种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以此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借以实现教学效果的增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式教学往往更加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通过种种方法,促使或者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辅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启发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调动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当采取各种方法巧妙地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欲望,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提升教学的综合性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

声乐教学相对于其它科目的教学而言,其内容往往更加抽象,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及时理解并吸收相关的学习内容,教师应当采取更加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法生硬、死板的特点,能够用更加切合学生思维模式的途径,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等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知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

(二)提高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启发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往往都可以采取不同的具体方式,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同时,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采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将教师的教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理解,并进行吸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声乐的学习降低了难度,同时增加了成就感和满足感,更容易提起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此外,启发式教学也着重于强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够带给学生美好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激发学生对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拓展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对学生也具有主导作用,因此,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往往跟着教师走,容易形成固化的定势思维。而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思维不断拓展的过程中形成对于相关知识、技法等的正确理解,这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以更加多样化的思维面对学习的内容。这才是真正地“授之以渔”。

三、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善用形象的语言

声乐本身就是要用声音去表达自身的情趣、对生活的理解,并感染他人。因此,教师本身不仅需要具备较为深厚的声乐功底,还应当具备相当的语言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教学过程中比较生硬、专业化的语言转化为更加切合学生理解、提升学生兴趣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声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气息等的专项训练,其内容都比较枯燥,如果教师采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还容易使学生因为学习受挫而打消其练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更加应当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形象诙谐的语言,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于相关的教学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还有利于形成对于学生的启发作用,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刻认识。例如,在训练学生将声音靠前唱时,教师可以避免传统教学语言中的枯燥性,转而使用形象生动、诙谐有趣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说“让你的声音先向后画圈,然后再抛向前方”。简单的转化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训练的捷径,还能使教学过程充满乐趣。

(二)创造合理的情境

声乐是艺术的一种,往往有其产生的特定情境。而教师也可以将声乐教学的相关内容转化为与之相应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特定情境的氛围中受到引导和启发,并逐渐形成自身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情境的创造也有利于打造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思维方式的训练和拓展,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全面、具体。情境的创造不一定需要借助过多的道具,往往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等的指导就可以完成,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使其能够产生教师预期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师创造的情境收获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气息下沉的练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造,将刻板的练习方法用更加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训练的成效。为了避免学生用错误的方法将气吸到胸上,教师可以创造闻鲜花芳香气味的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做出相应的动作,继而进行正确、有效的气息练习。

(三)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表达,是声乐的一项重要功能,同时也是其艺术魅力所在。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要想达到启发式教学的良好效果,激发情感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只有受到相应情感的感染,学生在声乐中表现出来的`艺术才会具有更大的魅力。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不足,因此,教师往往需要在激发学生情感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情感的激发往往并不是一个直接的过程,甚至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要想使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和充沛的情感投入到声乐的学习和训练当中,激发情感的方式应当是多变的,或直接,或婉转,或激烈。只有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予学生不同的启发,才能使其情感的表达更加符合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曲目意境。例如,曲目《大海啊故乡》是一个质朴深情、平易亲切的曲目,在进行该曲目的训练时,教师应当激发学生对母亲、祖国、家乡、大海的感情。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母亲的影片等形式,以“母亲”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情感,并逐渐上升到对于家乡、祖国的情感,最终形成完整的情感层次,促使学生表达出浓厚的感情。

(四)组织多样的活动

声乐的学习并不是死板的,也不是仅属于个人空间的,应当严禁类似“闭门造车”的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来自于实践的启发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佳形式。无论是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还是声乐练习的教学,教师都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的举行,带给学生不同形式的启发。尽管学校的教学设施、场地、课时等都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作用,但是,教师仍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组织不同的活动,如竞赛、表演等等。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收获经验,还能使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更加主动的方式弥补自身的不足。例如,教师可以在民族音乐的学习进行到一定的阶段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民乐演唱大赛,使同班甚至同校的学生能够同台切磋技艺、进行交流。在这样的竞争氛围中,促使学生从他人的长处受到启发,并对自身的声乐技能形成更加完整的认识。

四、总结

声乐教学由于自身特点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现代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师应当更加认识到让学生发挥主体功能的重要作用,因此,启发式教学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启发式教学的模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其学习兴趣、锻炼其思维方式。但是,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多样的选择或者组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歌,王朝辉。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方法[J].北方音乐,(01).

[2]谭锡颐。浅析情感表达在声乐艺术中的价值[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01).

[3]周劲飚。开启声乐艺术大门的钥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22):160.

[4]杜慧,段维。启发式教学法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大观,2013,(09):178.

[5]俞子正。歌剧长河—从达芙妮到图兰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6]刘鑫。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率的方法探讨[J].黄河之声,2015,(1):26

推荐访问:启发式 教学法 优秀 启发式教学法优秀教学设计 启发式教学法优秀案例分析 启发式教学法优秀教学案例 启发式教学法案例 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 启发式教学法的含义 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有哪些基本要求 启发式教学法的种类有哪些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