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鼎《村居》欣赏【说教材】《村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组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组以“美丽的春天”为主题的单元。《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鼎《村居》欣赏11篇,供大家参考。
高鼎《村居》欣赏篇1
【说教材】
《村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组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组以“美丽的春天”为主题的单元。《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不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孩子们也把欢乐,把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学生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对春天已经有了较丰富的体验,教师应通过这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如诗般的意境及春天带给人的快乐。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内容短小精练,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兴趣。
本课的目标设为:
1、学会“村、居、醉、烟、童、散、忙”7个生字,会写“忙”字。
2、能通过图文结合、乐文结合、动静结合,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目标1、2、3是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提出的,目标2是依据单元的主题和学生喜欢用多种方式来学习的特点而提的。
四项目标中,我把目标1、2、3作为学习重点,因为一年级的教学重点始终是识字、写字、朗读。难点为目标4,这是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汉字不久,就让他们感悟语言之美,会有一定难度。
【说教法和学法】
一、创设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游戏激趣,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品味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三、自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课堂上让学生对词句质疑并借助图画去解疑,还有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读方式,通过自读自悟获取知识、情感的体验等环节都真正的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而学生回报你的将是惊喜。
以上的教学方法都将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
【说教学过程】
一、“摘苹果”游戏导入,激发学诗兴趣
小朋友,你们瞧!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让我们一起去摘下它们吧!但要摘下它们可不容易,得会背苹果背后藏着的一首诗。
游戏后小结:看来大家这次不仅是苹果丰收了,而且还是诗歌的大丰收。
导入:你们还想在自己的诗歌宝库里再添一首诗吗?那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歌《村居》吧!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充满童趣。课前通过游戏情境设置既复习了以往背过的诗歌,又激起了他们对学诗的愿望,真可谓“课伊始趣已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质疑问难
1、出示诗歌,自由轻声读,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读好了做个成功的手势。
2、出示7个生字:
① 练读;
② 指名读;
③ 猜读(请一生上台不让看到生字,师指定一个生字,他再转过看指着黑板上全部生字中的一个问:“是不是 x 字”猜对了大家就说:“是 x ”,他就回去,猜错了大家说“不是 x ”,这位同学继续猜下去,猜中为止);
④ 齐读;
⑤ 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3、指导书写“忙”字:
① 学生观察“忙”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试写;
② 师范写,强调“忄”的写法;
③ 生再练写;
④ 同桌互评,把认为写的好的字打上圈。
4、再读古诗在不理解的词句旁注上“?”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识字教学我坚持的是“多次复现”原则,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去识记字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写字环节我将教师的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一步把阅读和质疑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会疑,在疑中加强读。
三、诗之境,画中悟
刚才有的小朋友对有的词句不理解,现在请看看这幅图就会懂了,我把与古诗内容相应的一幅画出示后,学生便进入了自主探究之中。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当学生有了疑问后,能使大脑抑制转为兴奋,使他们把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自我需要”,教师则要为他们营造恰当的氛围,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每一行古诗对应的画面,学生就会指着草地和黄莺念“草长莺飞二月天”,指着杨树、柳树念:“拂堤杨柳醉春烟”;指着放风筝的儿童念“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句话很好地阐述了诗与画之间的关系。直观的图画能让学生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并且弥补学生思维不成熟的缺陷,填补了想像与联想的空白。
四、诗之韵,读中品
通过前一环节,学生已经初步进入了情境,此时是学生朗读的最好时机。我设计了读的三部曲:
第一步多种形式合作读,如表演读、分行读、比赛读、齐读、评读(有的读,有的评价),读的方式小组可以自主选择;
第二步展示读,教师要及时点评,并要穿插自己的示范读;
第三步闭眼想像读。
如果说一堂课是一部由师生共同演奏的乐曲,那么其主旋律应该是读。尤其是诗歌教学,一定要将读进行到底,韩愈在《讲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中”。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时还需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五、诗之趣,乐中吟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在学生充分地读诗后,如果出现一点音乐,可以增加气氛,加深记性,更重要的是能拨动人的心弦,我选用了一个悠扬的曲子《湖岸黛柳》,此曲的意境、情趣与这首诗相符。我相信当乐声响起后学生的身心一定都会沉浸其中,他们的读书声将与乐曲声融合在一起,我要把它录下来,让他们有成就感。
六、诗之情,玩中感
我想这时学生的心里早已按捺不住了,他们也多么想出去感受一下放风筝的乐趣啊!这一环☆☆节刚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我要带他们去附近一个景致相似的地方放风筝。
要感受到放风筝的情趣,必须让孩子去亲自放放风筝,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最好的情境就是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之中。将课堂与生活“链接”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一个更为开阔的天地,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气息,获得比教材本身更多的知识,更真的情感。
七、最后布置作业
回家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下节课举办诗歌朗诵会。
新课标前言里讲到要求学生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这一能力一定要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
高鼎《村居》欣赏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后7个生字,会写“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村居》,背诵《村居》。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 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春、烟、散、学、忙、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 ”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
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6、学习全诗:
⑴ 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
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⑵ 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
(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
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7、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高鼎《村居》欣赏篇3
【说教材】
《村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组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组以“美丽的春天”为主题的单元。《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不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孩子们也把欢乐,把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学生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对春天已经有了较丰富的体验,教师应通过这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如诗般的意境及春天带给人的快乐。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内容短小精练,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兴趣。
本课的目标设为:
1、学会“村、居、醉、烟、童、散、忙”7个生字,会写“忙”字。
2、能通过图文结合、乐文结合、动静结合,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目标1、2、3是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提出的,目标2是依据单元的主题和学生喜欢用多种方式来学习的特点而提的。
四项目标中,我把目标1、2、3作为学习重点,因为一年级的教学重点始终是识字、写字、朗读。难点为目标4,这是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汉字不久,就让他们感悟语言之美,会有一定难度。
【说教法和学法】
一、创设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游戏激趣,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品味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三、自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课堂上让学生对词句质疑并借助图画去解疑,还有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读方式,通过自读自悟获取知识、情感的体验等环节都真正的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而学生回报你的将是惊喜。
以上的教学方法都将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
【说教学过程】
一、“摘苹果”游戏导入,激发学诗兴趣
小朋友,你们瞧!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让我们一起去摘下它们吧!但要摘下它们可不容易,得会背苹果背后藏着的一首诗。
游戏后小结:看来大家这次不仅是苹果丰收了,而且还是诗歌的大丰收。
导入:你们还想在自己的诗歌宝库里再添一首诗吗?那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歌《村居》吧!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充满童趣。课前通过游戏情境设置既复习了以往背过的诗歌,又激起了他们对学诗的愿望,真可谓“课伊始趣已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质疑问难
1、出示诗歌,自由轻声读,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读好了做个成功的手势。
2、出示7个生字:
① 练读;
② 指名读;
③ 猜读(请一生上台不让看到生字,师指定一个生字,他再转过看指着黑板上全部生字中的一个问:“是不是 x 字”猜对了大家就说:“是 x ”,他就回去,猜错了大家说“不是 x ”,这位同学继续猜下去,猜中为止);
④ 齐读;
⑤ 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3、指导书写“忙”字:
① 学生观察“忙”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试写;
② 师范写,强调“忄”的写法;
③ 生再练写;
④ 同桌互评,把认为写的好的字打上圈。
4、再读古诗在不理解的词句旁注上“?”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识字教学我坚持的是“多次复现”原则,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去识记字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写字环节我将教师的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一步把阅读和质疑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会疑,在疑中加强读。
三、诗之境,画中悟
刚才有的小朋友对有的词句不理解,现在请看看这幅图就会懂了,我把与古诗内容相应的一幅画出示后,学生便进入了自主探究之中。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当学生有了疑问后,能使大脑抑制转为兴奋,使他们把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自我需要”,教师则要为他们营造恰当的氛围,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每一行古诗对应的画面,学生就会指着草地和黄莺念“草长莺飞二月天”,指着杨树、柳树念:“拂堤杨柳醉春烟”;指着放风筝的儿童念“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句话很好地阐述了诗与画之间的关系。直观的图画能让学生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并且弥补学生思维不成熟的缺陷,填补了想像与联想的空白。
四、诗之韵,读中品
通过前一环节,学生已经初步进入了情境,此时是学生朗读的最好时机。我设计了读的三部曲:
第一步多种形式合作读,如表演读、分行读、比赛读、齐读、评读(有的读,有的评价),读的方式小组可以自主选择;
第二步展示读,教师要及时点评,并要穿插自己的示范读;
第三步闭眼想像读。
如果说一堂课是一部由师生共同演奏的乐曲,那么其主旋律应该是读。尤其是诗歌教学,一定要将读进行到底,韩愈在《讲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中”。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时还需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五、诗之趣,乐中吟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在学生充分地读诗后,如果出现一点音乐,可以增加气氛,加深记性,更重要的是能拨动人的心弦,我选用了一个悠扬的曲子《湖岸黛柳》,此曲的意境、情趣与这首诗相符。我相信当乐声响起后学生的身心一定都会沉浸其中,他们的读书声将与乐曲声融合在一起,我要把它录下来,让他们有成就感。
六、诗之情,玩中感
我想这时学生的心里早已按捺不住了,他们也多么想出去感受一下放风筝的乐趣啊!这一环☆☆节刚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我要带他们去附近一个景致相似的地方放风筝。
要感受到放风筝的情趣,必须让孩子去亲自放放风筝,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最好的情境就是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之中。将课堂与生活“链接”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一个更为开阔的天地,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气息,获得比教材本身更多的知识,更真的情感。
七、最后布置作业
回家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下节课举办诗歌朗诵会。
新课标前言里讲到要求学生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这一能力一定要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
高鼎《村居》欣赏篇4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但是,由于古诗含蓄、讲求意境等特点,小学生一提古诗就望而生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想象古诗所特有的意境美,我们用”吟之、歌之、舞之”的方法探求古诗教学的新模式,现以《村居》为例,加以说明。
一、吟之
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最佳方法,当我们想起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的情景立刻浮现在我们眼前。在教学《村居》一课时,老师先把学生带入一个青草萋萋、百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教学情景中,在这美丽的春天里,老师采用了各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配上哑语吟诵古诗,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在自己的头脑中能模模糊糊地创造出古诗所特有的意境。
二、歌之
艺术之间总有相通之处,天然地形成一种特有的默契。音乐以它特有的节奏美、音律美、流畅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引人穿越时空,构建新形象。在古诗教学中,把古诗配上音乐,在音乐的优美旋律中,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编织美丽的故事。在执教《村居》一课时,老师配上了优美的民族音乐,学生边唱,边打手语。学生神情专注,完全投入到音乐与古诗结合创造的美丽形象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与古诗的理解,再创古诗新意境。虽然学生地这份创造无法外显,但是他们的思维的空间拓宽了,情感的倾注更真实,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的古诗艺术形象更具体了。
三、舞之
小学生的善于模仿、善于想象,又爱唱爱跳。他们善于永各种感官来表达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喜欢通过”编演“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天赋。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吟之、歌之以后,已经基本创建了一个美丽的艺术形象,老师就鼓励学生道:“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把自己头脑中创造的这幅美丽的画表演出来,让大家分享?”小朋友们立刻自由组合,拿着道具开始编排他们的舞蹈,在美妙的音乐声,有学生拿起柳枝当柳树,有的戴上头饰演黄牛,调皮的牧童吹着笛子,坐在”牛背“上。一会工夫,学生们就创造了几个《村居》的美丽意境。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没有让学生说说古诗的意思,没有一句一句地讲解古诗文,而是在让学生在吟诵中去感悟语言,在歌声中去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去创造图画。学生们学习兴趣盎然,课结束了,但是韵味永存。
高鼎《村居》欣赏篇5
教学目标
★理解词语的含义,学会会读会写生字。
★能通畅的背诵,熟练的读古诗。
★读古诗想象诗中情景,学会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几日呀?那是什么季节了?我们学过描写几首春天美景的古诗了,谁来背一背?(指名背《咏柳》等)
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解题:“村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农村居住。)
5.介绍作者:高鼎,清朝人。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过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二、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看……(放课件)
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所见。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你们喜欢这美丽的春景吗?同样,诗人陶醉了,他写下了这首有名的《村居》。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意
1. 出示要求:借助拼音分组自由读诗句,划出生字词,给生字找几个词语,再讨论诗句意思。
2.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识字。莺:后鼻音,中间是秃宝盖儿;趁:前鼻音。鸢:上面没有一撇。给生字找词语。
3.指名读诗句,如有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
4.齐读。再练读。
5.请同学们马上描生字。注意每一笔写在哪儿。
四、借助课件,加强朗读,感悟诗意
1.学习古诗一、二两行诗句
(1)师:同学们,春天到底在哪呢?其实就在我们的眼睛里。仔细看看图,再读读这两行诗句,从哪些字词可以找到春天呢?
(从 “草长”、“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可找到春天;从图上杨柳长出绿芽也可找到春天。)
“草长”是什么意思?“醉”呢?
师:谁能把这句诗读一读?
(指名读,如读得不理想,老师范读后再指名读)
师:读得太棒了。让我们看着图轻轻地、有感情地再读一读。
(生齐读一、二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美景呢?(学生发言,说诗意)
(2)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景物具体化。(如“草”是什么样的草?“莺”是什么样的莺?“柳”是什么样的柳?怎样地拂?
学生自由发言
(春光明媚,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自由地长呀长;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自己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
师:诗人用“长”、“飞”、“拂”、“醉”把明媚的春天写活了,沉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突然,“噢——”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宁静,原来是------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四人一小组读这两行诗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之后,讨论: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男女比赛读。
小组派代表说说。
(欢快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快!快!”一个扎小辫的孩子高高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鹰形风筝,跳着、叫着,一边跑一边放线。只见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不一会儿,天空中陆续飞起了许多纸风筝。在高高的云层中,各式各样的风筝似乎活了,纷纷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3.请同学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朗读,再背诵。
五、解“醉”,总结全诗
同学们,诗人看到这么迷人的春光,这么欢快生动的儿童竞放风筝的场面,他怎样?可用诗中的一个字来代表他这时的心情?(醉)
那诗中到底谁醉?
1、杨柳醉,醉在蒙蒙的春烟里。
2、堤岸醉,醉在柳枝的轻柔的抚摸里。
3、草儿醉,醉在痛痛快快的生长里。
4、黄莺醉,醉在自由自在的飞翔里。
5、儿童醉,醉在快快乐乐的放飞里。
6、诗人醉,醉在迷人的春光里,醉在孩童的欢乐里。
六、作业
同学们,你们能把这迷人的春景,儿童竞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写出来吗?赶快动笔吧,看谁写得生动,谁写出了诗人的“醉”。
高鼎《村居》欣赏篇6
长春版二年上册第一板块《快乐地玩》及《村居》教学建议
[板块分析]
玩,对于儿童来说有着不尽的魅力。刚刚结束了愉快的暑假生活的学生们,重返校园便能接受《快乐地玩》这样一份殊的礼物,这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一件再高兴不过的了。
本组教材正是抓住了儿童喜欢玩的天性,以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一首构思新奇的诗歌和一篇极其贴近学生实际的现代文呈现给了他们一方触手可及的游戏天地。同时,也让我们有机会回味起儿时的快乐。所以,我们应该带着一颗童心,与学生们一起去品其间的乐、感其中的趣。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同时要引导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去主动学习,了解同学们都喜欢玩什么,怎么玩会更有趣,也可以自己动脑创编适合自己的游戏。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把读书与积累结合起来,把读书与生活结合起来。
《村居》
一、教材分析
这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正在春光中陶醉。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绘出了明媚的乡村春景,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火”字旁,掌握两个多音字“散”、“长”。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四、学情分析
1、这是学生开学后要学习的第一篇课文,也许这个时候学生还沉浸在愉快的暑假生活中,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在假期里体验到的快乐,把学生带入古诗的意境之中。
2、刚刚开学,许多学生的写字姿势一定出现许多问题,在指导写字之前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姿势,为下一步的写字奠定基础。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读诗、背诗、识字,写“村、居”两个字。
第二课时:复习古诗和生字,写六个字,处理课后练习。
六、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生字卡片
七、几点思考:
1、关于古诗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有这样一个困惑,就是一、二年级教学重点是识字,对古诗的讲解究竟把握到什么程度?我的体会是,把握识字这个重点无可非议,但并不是说在识字的同时我们什么都不做了,像高鼎的这首《村居》,描写的是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情景,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一定要让学生跟诗人一起饱览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但是因为我们重点要完成识字任务,古诗的内容又不适合一句一句枯燥的讲解,怎么办,所以我在一开课,就以故事的形式直接把学生带入到古诗的意境之中。(寒冷的冬天终于被温暖的春风吹走,在浓浓的春意中,有一个人在悠闲的散步,享受着春天的美景,他就是诗人高鼎。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晴空万里,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高鼎被这千姿百态的春天所迷住,陶醉在美好的春光中。“啊------”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安宁,原来学堂早早地放学了,欢乐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快!快!”一个孩子高高举起一只风筝,跳着、叫着从高鼎面前窜过。高鼎的目光被吸引过去,那孩子拉着风筝线,另一个孩子展着风筝,只见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不一会,天空中陆续飞起了许多纸风筝,纷纷炫耀着自己的美丽。春天的气息与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春天的美丽与孩子们的身影融合在一起,使高鼎仿佛回到了儿时,情不自禁的笑了。)想象一下,老师绘声绘色的讲完这段故事,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接下来就向学生交代本节课的任务,就是学习高鼎的这首《村居》,同时认识“村、居”这两个字,并指导写这两个字。
2、关于识字
(1)建议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采用定位识字,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方法,但这个方法特别适合短小的韵文或古诗。(介绍韵语识字:韵语教学的全称为“韵语识字,尽早阅读,循序作文”(简称:韵语教学)。它是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辽宁省东港市实验小学校长姜兆臣同志于1982年在全国首创的一种快速、高效启蒙汉语教学法。韵语识字法是将同韵的字编写成简短有趣的韵文,让儿童容易掌握“整体”的语言环境,然后再在“整体”的基础上认识“部份”的生字。先整体后局部、先轮廓后内涵,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2)关注字义。在教学中老师们有一个误区,认为识字就是学生会读这个字的字音就行了,其实不然,了解字形,理解字义,这三者的结合才算真正认识这个字了。我们想想,学生的错别字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关注字义的理解,所以学生在运用汉字的时候,同音混淆的现象特别严重。尤其是在古诗中识字,因为古诗中的生字比较孤立,缺少具体、直观的语言环境,所以学生就更容易忽略对字义的理解。针对这一课的11个生字,怎么去关注字义,我的想法是主次分明,轻重缓急。像“居、拂、堤、醉、散”这几个字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结合诗的意境来理解,有的还可以结合字形来理解,如“拂、居”等,还要关注多义字,如“醉”。在这里是“陶醉”的意思,本意是喝醉酒的意思。多音字“散”可以用扩词法来处理。像“杨、烟、童”等字不用讲解,学生也明白。
3、自编短文,复现生字,巩固生字:
在一个小山村居住着许多人。春天到了,堤岸(àn)两旁的杨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摇(yáo)来摆(bǎi)去,像喝醉了酒。几个孩子因为放学很早,就趁着家家户户冒起炊(chuī)烟的时候,在一起散步。
4、关于写字:很多老师反映,要写的字在课堂上总是指导不完,有的就让学生回家自己去写,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做法是
(1)分散写字。把要写的字落实到两节课来写。第一节写“村、居”两个字,要注意“居”的里边写的要宽一些。
(2)重点指导,归类把握。指导“烟”,因为这里有一个新部首,“散”和“放”在一起指导,有相同的偏旁,但写法不一样,一个是左大右小,一个是左小右大。
(3)放手观察,自己摩帖。对于笔画少,字形比较简单的字,建议让学生在独立观察中完成,老师加强巡视。
还需强调的一点就是,写字的要求要高于一年级,不仅写对,要写美观。
5、关于课后练习:
增加成语积累:居安思危居高临下居心不良安居乐业后来居上因小失大前因后果。
高鼎《村居》欣赏篇7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二、教材说明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儿童处在人生早春,东风带来融融的暖意,纸鸢是放飞的乐趣,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几分希望。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教学挂图。
课文朗读录音带(光盘),或多媒体课件。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学会3个字,要求认识4个字。要在学生自学生字的基础上,用生字卡片检查指导,使所有学生读准7个生字的读音。
烟:要用形声字规律记字形和字音。
趁:翘舌音,声母不要读成“c”。
纸:翘舌音,声母不要读成“z”。
长:多音字,本文读zhǎng。
莺、拂、堤、醉四个字只识不写,要记住字形,读准字音。
2写字教学。
要一个一个指导学生把要求学会的字写好。注意字的各部分在田字格里的占位。
趁: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的捺脚要写长些,包住里面的“”。
纸:右边是氏字边,不要在下面多加一点。
(三)词句教学
村居:在农村居住。诗以《村居》为题,指诗所写的情景是在农村居住看见的。
拂:轻轻地擦、扫。
纸鸢:风筝。
春烟:春天蒸腾起的烟雾。
本课难理解的字词不多,大多数词句都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诗句的大意可根据词语意思和生活实际了解,以下描述供教师参考:
早春二月,草儿发了芽儿,黄莺唱起了歌,
烟雾里,柳树舒展枝条轻轻拂着长堤。
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
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不要让学生死记如上的句意描述,教师要引起学生的想象,开启思维,要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以帮助了解内容。
(四)朗读、背诵指导
朗读、背诵是小学低年级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学指导的重点。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读古诗,可先范读或放课文朗读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整体印象。再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把句子读流利,在练读中对词句有个初步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逐句了解大意,对诗中的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就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地朗读了。所谓理解地读,就是读出诗句要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要逐句地指导,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味。通过读加深理解诗的内容,加深体会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朗读,可参考如下示例。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可看图练习背诵。
(五)练习提示
课后1、2题,是教学重点内容,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课后第3题,是想象能力训练。为了做好此题,教学中应多方面着力渗透:借助课文插图(或投影、课件)引起学生的想象;结合词句意思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教师应适当描述诗中情境;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
在充分渗透的基础上,做诗情画意的想象和表达练习会变得容易。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导入新课。
1最近学习的几首古诗都是写自然景物的,谁来背一背其中写春天美景的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
2解题,引导看图。诗题《村居》,表示诗中写的情景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亲眼看见的。那么,诗人村居时亲眼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同学们看画面(出示挂图或投影),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二)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作者诗中是怎样描写所看见的景物的呢,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边听边看图。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正确、流利。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流畅。在文中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同桌互读生字。
2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3检查指导读课文,指导读流畅。
(四)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量,提出不懂的词句。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
(五)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1学生自己试读,评议指导。
2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3多种形式朗读比赛。
(六)看图练习背诵。
(七)指导写字。
(八)完成课后第3题:进行想象、口述训练。
高鼎《村居》欣赏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
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
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1、学习一、二句:
① 指名读第一句:
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② 指名说,老师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③ 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④ 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⑤ 全班读第二句。
⑥ 看课件师配音说:
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卷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⑦ 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⑧ 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⑨ 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河堤/杨柳/醉/春烟。
⑩ 全班齐读一二句。
2、学习三、四句:
① 指名读。
② 老师解释:
“纸鸢”就是指风筝。
③ 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
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④ 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⑤ 男女比赛读。
⑥ 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
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高鼎《村居》欣赏篇9
作者:冉茂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村居》一诗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以疑促思”的教学思路。先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并说说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喜欢“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这是意料之中的,孩子们爱放风筝嘛。也有学生说喜欢“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也不足为怪,草啊,莺啊,都是春天里美丽的景物。突然,一个学生说喜欢“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问他为什么,他却答不上来。于是,我引导他联系旧知,问:“这句诗和学过的哪首诗描写的同是春天的景物?”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咏柳》。”我不失时机地说:“《咏柳》写出了柳树之绿,这句诗写出了柳树的什么?”“柳树醉了。”“柳树为什么会醉呢?”“因为它陶醉在春天的美景里了。”“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吗?”顿时,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学生的潜能被激发了,学生对春天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若抓住一些片言只语,抓住一些稍纵即逝的感受,及时诱导学生放飞思维的空间,将会使课堂充满活力。
高鼎《村居》欣赏篇10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但是,由于古诗含蓄、讲求意境等特点,小学生一提古诗就望而生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想象古诗所特有的意境美,我们用”吟之、歌之、舞之”的方法探求古诗教学的新模式,现以《村居》为例,加以说明。
一、吟之
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最佳方法,当我们想起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的情景立刻浮现在我们眼前。在教学《村居》一课时,老师先把学生带入一个青草萋萋、百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教学情景中,在这美丽的春天里,老师采用了各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配上哑语吟诵古诗,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在自己的头脑中能模模糊糊地创造出古诗所特有的意境。
二、歌之
艺术之间总有相通之处,天然地形成一种特有的默契。音乐以它特有的节奏美、音律美、流畅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引人穿越时空,构建新形象。在古诗教学中,把古诗配上音乐,在音乐的优美旋律中,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编织美丽的故事。在执教《村居》一课时,老师配上了优美的民族音乐,学生边唱,边打手语。学生神情专注,完全投入到音乐与古诗结合创造的美丽形象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与古诗的理解,再创古诗新意境。虽然学生地这份创造无法外显,但是他们的思维的空间拓宽了,情感的倾注更真实,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的古诗艺术形象更具体了。
三、舞之
小学生的善于模仿、善于想象,又爱唱爱跳。他们善于永各种感官来表达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喜欢通过”编演“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天赋。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吟之、歌之以后,已经基本创建了一个美丽的艺术形象,老师就鼓励学生道:“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把自己头脑中创造的这幅美丽的画表演出来,让大家分享?”小朋友们立刻自由组合,拿着道具开始编排他们的舞蹈,在美妙的音乐声,有学生拿起柳枝当柳树,有的戴上头饰演黄牛,调皮的牧童吹着笛子,坐在”牛背“上。一会工夫,学生们就创造了几个《村居》的美丽意境。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没有让学生说说古诗的意思,没有一句一句地讲解古诗文,而是在让学生在吟诵中去感悟语言,在歌声中去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去创造图画。学生们学习兴趣盎然,课结束了,但是韵味永存。
高鼎《村居》欣赏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后7个生字,会写“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村居》,背诵《村居》。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 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春、烟、散、学、忙、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 ”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
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6、学习全诗:
⑴ 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
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⑵ 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
(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
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7、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推荐访问:欣赏 村居 高鼎的《村居》 村居高鼎作者简介 村居高鼎的诗意视频 村居作者高鼎是哪个朝代的 村居高鼎秒懂百科 高鼎《村居》的解释 村居高鼎解析 村居高鼎作者 村居高鼎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