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毕业论文优秀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也是企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仅将人力作为资源还不够,还应将人力变为资本,使其成为企业的财富,让其为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专毕业论文优秀13篇,供大家参考。
大专毕业论文优秀篇1
摘 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也是企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仅将人力作为资源还不够,还应将人力变为资本,使其成为企业的财富,让其为企业所用,并不断增值,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关键词:分析 招聘 使用
一、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本质区别。
首先,资源是先天自然形成,而资本却经过后天精心的开发和筹划、经营,从而成为企业产生利润的基础。
其次,资源和资本在使用方式、立足点上完全不同,仅是资源的话,所有人都想要最好的,最多的。
但作为资本,人们就会更多地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会在乎成本,会考虑利润,性价比是关键。
人力资本具有以下特点:(1)时变性。
人力资本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可以使知识老化而使人力资本贬值,也可以通过知识更新使人力资本增值。
(2)结构性。
人力资本有组合效应,组合不同获取的利润也不同,1+1可能小于2,也可能大于2.(3)能动性。
人是有思想的,工作积极还是消极,都对人力资本投入所产生的利润大小有着重要影响。
人力重要管理是人力资源转换为人力资本的桥梁。
提到资源人们第一反应是考虑寻求与拥有,而提到资本人们会更多地考虑增值生利,资源就是未经开发的资本,资
本则是开发利用了的资源。
1、人才的招募:很多企业的招聘广告都十分近似:xx岁以下,xx以上学历,x年以上相关经验等等,千篇一律,似乎这些话已经是固定格式。
难道有这么多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是一样的吗?还有的公司在招聘时要求能流利地用英语交流,为此,很多人被这个门槛挡住。
而通过面试并且工作之后的那些人发现,可能你在此工作十年,连一句“Hao do you do”都用不上。
这种招聘就是一味的追求高素质,不管自身需求与否,随波逐流,别人要求本科,我也要求本科,别人要求会几门外语,我就要求会几门外语……本质上是将人作为资源。
而这种招聘理念,免不了会增加企业人力成本,给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可以这样分析一下,一个人的能力不同,其对薪金和发展前景的要求就会不同。
当一个人具备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就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因此其不稳定性也高于他人。
大专毕业论文优秀篇2
试谈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完善策略
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社会和谐、国家发展意义重大,我国农业循环经济虽然在法律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是还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公众参与热情低等一系列的问题1本文旨在通过剖析现有法律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建设的一些对策1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对策
“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热点,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营耕作长期采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经营方式,资源高投入、污染高排放、农业循环利用效率低,片面追求农业产量增长,忽视农业质量提高1农业资源遭到掠夺式损耗,生态环境日益恶劣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确立&创新、开放、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所以,在农业领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1
一、现阶段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概况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初步形成以农业法为基本法,涵盖促进农业循环经济、保护农业要素资源、加强农业各方面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农业循环经济法律体系1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面,颁布$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规定在我国全面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循环经济法%确立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总体原则,增强节约农业资源意识,促农业消费合理化;$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以及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要实施清洁生产1保护农业要素资源方面,颁布$农业法%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循环再利用等做出详尽规定,宣传教育、奖惩结合;颁布$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土地管理规定,对土地保护问题专门做规定;颁布$森林法、#$草原法、,为保护森林和草地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1农业污染防治方面,$环境保护法%对环境污染监管问题及公众参与等作出详细规定;$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对农村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做了明确规定;$水污染防治法%对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明确规定,农业生产者应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1
二、现有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制定专门法,农业循环经济法律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国在农业循环经济法律方面虽有法律规定,但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的法律体系,没有制定专门的农业循环经济法1现有规定刚性实施机制规定少,法律不系统,各方面规定零星散布在多部法律法规中,立法滞后性严重法律空白多,致使一些法律不接地气#&落地难%1
(二)法律规定宏观,现有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可操作性差
现有立法规定宏观抽象,违法制裁规定模糊,只规定不履行职责或违反法律规定,应受到法律制裁,但无明确相应的操作程序,对违法者惩罚规定也不具体1原则化、理念化的法律规定势必会造成难以适用、难以操作、难以量化、难以执行等诸多问题,农业从业人员相应权利受到侵害时没有畅通的维权途径,没有方便操作的法律1
(三)公众参与不足,政府主体之外主体权力配置匮乏
现有立法局限于对政府主体的权力配置,赋予政府主体规划权、执法权,对政府主体之外的公众主体、社会主体、经济主体权利较少,其自主经营、参与决策、结社等权利不能及时有效予以保障,难以发挥治理主体的作用,多元主体参与的热情尚未激发1此外,还有农业循环经济思想意识缺失、核心保障制度缺失、法律手段单一、执法检查不严格、法律宣传不到位等多方面问题,在此不再一一赘述1
三、完善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法律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制定适合国情的农业循环经济法律
根据我国国情,合理借鉴农业循环经济立法发达国家经验,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专门农业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具体配套细则1确立农业循环经济基本考核制度,农业循环经济减排、量化制度、循环利用制度,并通过政府公共支持、财政转移支付、税收扶持、金融机构扶持等措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形成科学的循环经济法律1
(二)细化规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法律落地实施
将宏观的指导性规定详细化,以具体的制度规定,可操作的方式手段,立法明确,授权具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防止农业循环经济活动中法律&悬空’状态,保护农业生产从业者发展循环经济应有的保障,使农业污染者、浪费资源者、违反法律者受到应有惩罚1
(三)公众参与,多权利多手段激发各主体参与热情
赋予公众在社会生态化管理中进行参与和决策的资格,明确农民、社会组织、经济主体依法参与农业循环经济事务的主体地位,畅通意见表达、技术服务、公益诉讼渠道,为公众参与权行使提供法制并据此享有和承担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1总之,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我们应立足本国国情,全面深刻剖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有法律不足,扬长避短,完善法律、细化规定、公众参与,努力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的法律支撑。
大专毕业论文优秀篇3
(一)建立健全工商管理信息化网络系统
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立工商管理信息化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商管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另外也能够实现工商管理的监督职责。工商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健全完整的网络信息化平台,保证监督体系的完善。比如;有关企业部门在对工商管理部门信息化网络进行升级和改造时,也需要对公共服务领域的网络进行升级,从而保证优质的信息化平台,为工商管理监督体系奠定基础。
(二)建立健全信息化发展方式
通过上文可以看出,现如今制约着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先进的管理模式。为此就必须通过科学方式,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信息化发展模式。在构建完善的信息化发展模式时,需要充分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科学有效的方式。另外,需要在构建信息化发展模式的前期,需要进行以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充分了解工商管理部门的业务,从而明确发展的方向。对于符合现如今工商管理程序的模式有的放矢,更新工商管理的业务。还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作标准,加快工商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人员。为此,在现代化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从而保障信息化平台的正确实施。对此。工商管理企业需要定期的培养相关的工作人员,并积极地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制定完善的员工培养模式。另外工商管理部门还需要设立一定的激励制度,实行奖罚分明,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保证现代化工商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大专毕业论文优秀篇4
护理学大专毕业论文
【关键词】改良手术 慢性肛裂 疗效观察 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16例,其中男121例,女95例,年龄17~65(31±5.8)岁;病程1.5~9(4±1.5)年;肛裂位于后正中65例,前正中28例,前后正中83例,后正中、侧位40例;合并哨痔、肛乳头肥大108例。全部肛裂创面为棱形,底部有溃疡,深达肌层。
1.2 分期
ⅰ期:裂口新鲜,边缘齐无哨兵痔,肛门无疼痛,少量便血;ⅱ期:裂口边缘增厚、变硬,底部有溃疡伴哨兵痔,便中带血,或便后滴血,便后肛门疼痛持续1h之内;ⅲ期:除有ⅱ期体征之外还有肛乳头肥大,肛门狭窄,便时肛门疼痛、便后疼痛持续1h以上,可伴或不伴出血。本组均为ⅱ、ⅲ期患者。
2治疗和护理
2.1手术方法
采用长效止痛麻醉,用2%利多卡因20ml、生理盐水20ml、亚甲蓝2ml混合液。患者取俯卧臀高位,用二块宽胶布将肛门拉开,常规消毒铺巾,肛门局部麻醉,一般以裂口部见到蓝色为佳。消毒肛管,扩肛,检查肛裂分布情况,以裂口为中心行梭形切口,上至齿线、下至肛缘。将裂口连同哨痔,肛乳头肥大等合并症一并切除,左手食指插入肛管,先摸准括约肌沟,由食指引导,右手持11号刀片,在创口原位作一纵形切口,切断内括约肌,然后扩肛,以肛门完全松弛及引流通畅为度,检查无活动性出血点,创口不缝合,止血纱布填塞,
敷料固定,丁字带加压。术后用痔疮栓1枚塞肛,早晚各一次,常规使用3d抗生素,定期复查。
2.2 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因肛裂产生的长期性疼痛对预后缺乏正确认识而担忧,因此,应向患者介绍肛裂的形成原因,治疗方法,并耐心细致地给予解释和鼓励,以消除其顾虑,增强其信心,从而帮助其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2)疼痛的护理:由于肛门部位神经丰富,痛觉敏感,术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一般疼痛不需要特殊处理,若疼痛比较剧烈可口服止痛片,如系排便引起的疼痛则以软化大便为主,便前用开塞露助便,必要时用决明子汤口服,用以助便,从而减轻对创口的刺激。(3)创口的护理:指导患者合理休息,少活动,避免创口出血和出现肛缘水肿,嘱排便时不宜用力或久蹲,便后用痔痛安坐浴,以促进肛门血液和淋巴循环,缓解括约肌痉挛达到保护创面,防止感染和假性愈合,促使创面早日愈合。(4)坐浴护理:熏洗过程中要防止烫伤,控制好水温和时间,特别是老年、小孩等体弱患者,熏洗工具最好用瓷质痰盂,放到一定的高度,以患者坐着时舒适为止,严密观察熏洗过程中出现的头晕、胸闷等现象,谨防出现意外。(5)饮食护理:主要目的是保持大使通畅,既不能出现干硬大便,也不能大便次数过多,大便过硬或次数过多均会刺激创口,引起创口撕裂或感染,嘱患者多饮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禁食生冷辛辣、煎炸食物。
3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术后患者疼痛、便秘、便血等症状消失,创口愈合。好转: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排便通畅,但仍会有少量便血及轻微疼痛。创口愈合时间达30d以上,无效:创口长期不愈,疼痛、便秘、出血无明显改善。
3.2随访结果
本组216例均经专访或电话回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其中治愈203例,占94%,显效11例,占5%,无效2例,占有1%。无效2例均经第二次手术后治愈。裂口愈合时间:53例7d内愈合,127例12d内愈合,34例20d愈合,2例30d后仍未愈合。
4讨论
肛裂是肛门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原因上分型、分期各执已见,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既有肛管损伤又有感染学说,又有局部缺血,肛管内括约肌痉挛等多种不同的学说[1]。尽管学说众多,但最终还是肛管的皮肤全层裂开并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为主。临床上以周期性的肛门疼痛、便血、便秘为主要特征[2],患者常因疼痛而不敢排便,不排便时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吸干后变成干硬粗壮便,大便时愈加疼痛,愈痛愈不敢排便,如此恶性循环,患者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之中,久经不愈,又很难用药物治愈或自行愈合,绝大部分需手术才能治愈。而手术方法又很多,迄今为止尚无一种可靠的通用方法,但切开内括约肌能治愈肛裂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问题是怎样减少手术损伤、术后痛苦少,创面愈合快。作者认为,改良手术的优点在于:(1)1∶20的亚甲蓝直接加入麻药中使用,是利用其可逆性末梢神经灭活作用,破坏末梢神经髓质后延长麻醉时间达2周左右[3],实践证明该浓度镇痛效果确实,烧灼样剧痛反应明显减轻且不会导致组织坏死;(2)在原位用刀片切断内括约肌损伤极小,作用肯定,避免了其它部位不必要的损伤,使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3)术后用痔痛安坐浴,基本不再需要每天换药(从理论上来说,术后换药是必不可少的,但作者10多年来的临床验证,肛裂换药没有多大意义,也从未见过因不换药而导致创面感染的病例),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节约了患者来往医院的时间。
大专毕业论文优秀篇5
《 基于COMPACT模式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的发展研究 》
摘要:“伙伴关系”是20世纪末,在政府与民间社会关系发展中受到重视的模式之一。1998年英国政府首先签署COMPACT(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关系协定),将政府与民间组织的伙伴关系作为国家政策提出,并且在英联邦不同地区实践。
关键词:政府;非营利组织;合作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89-01
一、COMPACT概念界定
COMPACT是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关系协定(The Compact on Relations between Government and the Voluntary and Community Sector)的简称,它是英国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之间确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法律协议。具体由五个方面的准则构成,包括:资金与政府采购准则,咨询和政策评价准则,志愿准则,黑人和少数民族志愿及社区部门组织准则,社区准则。这些准则确定了政府和其他组织之间相关的合作原则和各自责任。
二、COMPACT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基本原则可以表述为五条内容:1.一个健康的志愿与社区组织是民主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2.与志愿和社区组织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将有利于制定更好的政策,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及取得更好的社区治理效果;3.合作伙伴关系需要较强的关系纽带,例如整合和开放的关系;4.政府可对志愿与社区组织扮演资助者的角色;5.充分尊重志愿和社区组织的独立性。
原则分别针对政府部门与社区组织提出各自需要承担的责任。政府为:1.在政府内部促进COMPACT的施行;2.尊重志愿与社区组织的独立性;3对志愿与社区部门的咨询要在足够早的时间进行,以便政策咨询是真正有效的;4.在资助公共服务时要意识到提供服务的成本。社区为:1.在志愿与社区内促进COMPACT施行;2.组织要以开放、负责的方式运作;3.使各种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充分参与,以实现包容多样性;4.对公共政策作出建设性贡献。
三、COMPACT的运作机制
(一)COMPACT参与方和政府志愿部门协作机制。COMPACT的落实,有一系列组织体系,至少包括四个层面:
第一,政府工作网络。各个部门内有专门的人员组成COMPACT协调领导小组,内务部具体负责政府部门内部的协调,类似于信息咨询服务,内务部向个政府部门传递COMPACT相关信息和动态。
第二,志愿部门网络。支援部门方面,由NCVO牵头组建了COMPACT工作小组,包括12个较有代表性的志愿组织的成员,代表志愿组织与政府签署协议,商榷有关事宜。
第三,COMPACT年度会议。年度会议是政府与志愿部门之间的协作平台。会议的目的在于:对国家和地方COMPACT的发展和实施进行评议;就行动计划达成一致意见以促进来年COMPACT发展。
第四,地方平台。地方层面,也有由地方自治政府、该地的志愿委员会、警察、全民医疗体系、其他志愿组织等共同组成的地方网络平台,作为地方COMPACT得实施机构。
(二)COMPACT动力来源。作为非法律性政策,之所以可以在全国开展起来,各个方面响应比较积极,一方面是因为其原则对政府的工作具有良性意义,以及较多的协作平台促进,另一方面也与资金激励的后盾分不开。作为国家政策的效力,是通过“建议+资金”方式变得行之有效的。
(三)COMPACT纠纷处理机制。在COMPACT的纠纷处理上,主要的机制包括:第一,COMPACT倡议组织,在志愿及社区组织感到政府部门或机构违背COMPACT协议或准则时提供帮助;第二,COMPACT仲裁方案,由独立仲裁机构—有效争端解决中心运作,在某一方面感到侵犯时,提供一个解决争端的机会;第三,地方政府调查员,可以调查地方政府的舞弊情况。
四、COMPACT效果和反思
从实施效果来看,有专家对地方COMPACT的五年实施了追踪研究。结果显示,在本来有政府和民间合作基础的地方,COMPACT的推行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增强的作用;而在本来没有合作基础的地方,即使文字上签署了COMPACT,也并没有真正启动这一合作模式。这充分说明了制度之下而上演进的必要性,一个政策可以很大力度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但是其绩效只有在与基层情况适应的基础上才会体现出来。
COMPACT的效力受到了专家的质疑,其中最主要的是认为在实施中,从一套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蜕变为简单地购买合同,如前所诉,资金激励是COMPACT推行的有利后盾,也是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推行的重要动力来源之一,正因如此,研究者发现COMPACT变得过于以金钱为中心。同时,COMPACT的购买被指出是不平衡的,例如在2001年,整个志愿部门有三分之一的资金来自于政府,但是只有10%的志愿组织享受到了他们。
推动者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努力关注资金以外的其他原则,以及政府在采购过程当中为志愿组织提供更平等的机会,不过这种建议与现实具有一定的张力,一方面,资金原则最容易操作,也是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重要动力,其他原则比较笼统,难以量化,不容易纳入官僚体系的日常运作惯性;另一方面,政府与志愿组织的长期伙伴关系建设很大程度上依赖信任资本,对于大组织和有合作基础的组织,就非常有利于进一步发展,而延伸到其他的新的组织,会有一定门槛和不确定性。
五、简要分析
(一)正确理解伙伴关系。“伙伴关系”最经常用于涉及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的时候,特别强调第三部门有着与政府相辅相承的关系,是政府部门不可忽视的伙伴。考察英国社会的公共治理,可以发现“伙伴关系”的意义要比政府民间协议广的多,至少包括以下伙伴关系:第一,政府与民间的伙伴关系,这是大家最为常用的伙伴关系,具体体现为“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关系协定”,包括全国和地方两个层次。第二,全国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伙伴关系。除了国家层次的政府机构,地方政府主要有全一制和两层制等模式,但是无论那种模式都建立在地方自治的基础上。第三,地方治理中的战略伙伴关系。地方作为一种自治体,更意味着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第四,政府各部门之间与公民的伙伴关系。
(二)志愿部门如何可能作为一个行动主体。伞状组织及志愿部门内部的各种联合组织发达,是英国以及其他志愿部门发达的国家所必然具有的特征,志愿部门组织之间的交叉、联合非常普遍,形式多样,构成多层次的体系,这种体系是志愿部门得以作为社会上一个部门作用和发声的基础。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因素值得注意,一个因素是大型的慈善组织自身倡导能力强,拥有雄厚的资金、广泛的社会基础、通畅的社会关系;另一个因素是伞状组织在志愿部门中的代表性是依靠自身能力建设、吸引会员而积累起来的,因而这种纽带虽然是松散的,确实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王名,李勇,黄浩明。英国非营利组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贾西津。国外非营利组织管理体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社会科学,2004,4.
大专毕业论文优秀篇6
摘要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
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
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
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健康 全面 身心并重
概述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
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
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
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 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
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 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
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
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 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 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
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
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
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
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
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
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
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 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
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
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
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
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 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
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因此,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 理保健的现象。
大专毕业论文优秀篇7
毕业论文的格式规范包括字体、字号、行距的规定及标点符号的运用。
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由四个部分构成,即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
每个构成部分的格式要求分别列述如下:
1、目录
采用四号黑体,设定为默认行距。
“目录”二字要求居中。
各个标题开头空两格并要注明在正文中的页码。
标题至少应列明至二级标题。
2、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采用四号黑体,设定为默认行距。
“内容提要”四字要求居中。
关键词要另起一行并空两格,以3—5个为宜。
3、正文
论文题目采用三号黑体,论文题目后另起一行,列示作者的学号与姓名,学号与姓名采用四号楷体。
正文中的主标题(主要论点,一级标题)和次标题(论据,二级标题)要求设定为四号黑体,其余各段落要求设定为四号宋体。
论文题目及作者的学号与姓名要居中,其余各个标题及每个段落的开头要空两格。
4、参考文献
采用四号楷体。
“参考文献”四字要顶格,无需居中。
具体到每个参考资料时要空两格。
毕业论文的参考资料应该注明其名称、出处、作者(或主编与编著者)、资料所属的时间等内容。
不同形式的参考资料的格式要求略有不同:
(1)教材与专著
要求注明名称、主编或编著者或著者、出版社、年月日。
(2)报刊及杂志
要求注明报刊及杂志的名称、所引用的文章名称及作者、年月日。
(3)论文集
要求注明论文集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年月日。
(4)网上资料
要求注明网站名称、所引用的文章名称及作者、年月日。
(5)内参
要求注明内参的名称、年月日。
5、其他相关事项
(1)论文定稿后,统一采用A4纸打印。
(2)按“目录——内容提要与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的顺序装订,这四个部分要独立成文,不要连在一起。
(3)毕业论文封页应遵照指导老师的意见填写。
大专毕业论文优秀篇8
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变革
3、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
4、论公职人员的身份保障与廉政建设
5、行政委托研究
6、行政授权立法研究
7、论行政自由裁量权
8、论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的脱钩和改制
9、政府行政执法研究
10、公务员考试评价机制研究
11、小城镇行政体制之我见
12、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13、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14、电子政务问题研究
15、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
16、我国当前依法行政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17、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18、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19、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研究
20、我国国家公务员培训研究
21、行政监督与行政效率
22、行政职能转变研究
23、论地方政策的决策模式
24、行政组织冲突研究
25、行政公开化研究
26、行政信息化研究
27、行政伦理研究
28、如何强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制度创新
29、中国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对策研究
30、新公共管理思想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影响与借鉴
31、论公务员与国家的关系
32、简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其保障
33、当代西方行政改革模式及其借鉴
34、电子政府建设的标准化参考模式初探
35、政府信息化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制约
36、行政监督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方式
37、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
38、公务员激励的模式研究
39、电子政府的内涵及对行政发展的影响
40、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思考
41、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
42、公务员管理与晋升问题研究
43、政府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对策研究
44、行政改革与行政体制创新
45、行政改革的动力机制
46、当前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的思考
47、论地方政府与公共管理
48、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成本研究
49、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关系
50、小城镇行政体制之我见
51、论公务员与政党的关系
52 、论政府行为能力
53、论政府的利益及其对行为影响
54 、当代中国政府利益的分析
55、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研究
56、 领导信用问题研究
57、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研究
58、市场经济发展与政府信用的关系分析
59、 政府与制度变迁
60 、政府行为失范及其约束机制建立
61、 现代科技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
62 、地方政府与市场化改革
63、中国行政管理运行机制问题分析
64、素质教育与政府教育体制问题分析
6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政府的监督意识
66、关于外来人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67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
68、地方政府治理中的政策运行机制
69 、中国地方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70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分析。
71、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改革
72、地方政府的决策机制研究
73、中国乡镇政府的干部责任制研究
74 、地方政府体制中的条块关系
75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共政策选择
76 、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与市场化改进
77、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与发展
78 、电子民主与电子政府研究
79、市场经济时代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探讨
80 、行政民主与行政公开研究
81、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革
82、试论行政管理中的两种监督 ——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
83 、乡镇政府经济职能探讨
84、论当代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
85 、论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传递中的作用
86、 论行政权力及其制约
87 、论管理信息系统在政府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88 、第三部门发展与政府改革
89 、试析公共政策分析中的人本原则
90、经济全球化与公共管理的变革
91、权力制约与反腐败机制问题研究
92、政治地理与行政区划问题研究
9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应用
94、公共行政绩效考评的研究与应用
95、激励理论在我国行政组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96、公共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人际技能培训的研究
97、行政人员评价技术应用的案例研究
98、行政管理心理学本土化问题的研究
99、政府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若问题的研究
100、公务员培训规律与管理制度的研究
101、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改革研究
102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03 、行政组织冲突研究
104 、进一步改革行政监督体制研究
105、当代中国行政文化研究
106 、行政公开化研究
107 、行政信息化研究
108、 行政改革动力系统研究
109 、浅议如何改革我国公务员的监督系统
110 、浅议知识经济时代公务员能力与素质的提升途径
111 、对强化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思考
112 、知识经济时代行政领导者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
113 、加强财政工作廉政建设的对策
114 、论构建完善的廉政建设德治体系
115、对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思考
116 、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与防范措施
117、对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分析
118、浅议公共行政系统的熵值效应与行政管理效率的改善
119、如何强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制度创新
120 、略论中国公共行政观念的发展与转变
121、 新公共管理思想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影响与借鉴
122 、公共选择理论的政策失败论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123 、试析行政权力与政府效能
124 、浅议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125 、城市公共物品的特点及其有效供给
126、浅议入世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127 、 简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其保障
128、当代西方行政改革模式及其借鉴
129 、 对行政许可危害的补救措施探讨
130 、WTO规则对我国现行行政审批制度的影响
131 、WTO的透明度原则与我国行政公开制度改革
132 、电子政府建设的标准化参考模式初探
133、政府信息化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134、制约政府网络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135、试论经济法与现代行政管理
136 、地方政府决策民主化内涵及实施方式问题研究
137、行政监督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方式
138、行政效率、效能原则与行政绩效考评
139、政府采购应把握的主要原则和实施监控问题研究
140、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职权划分的基本理论与准则
141、公务员激励的模式研究
142、电子政府的内涵及对行政发展的影响
143、 政府质量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144、 提高政府回应能力的研究
155 、公务员管理与晋升问题研究
156、 政府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对策研究
157、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158、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159、论政府行政管理的民主化
160、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
16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廉政建设问题
162、重塑中的社区与政府
163、论电子政府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发展
164、政府绩效管理
165、民意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166、国家公务员激励与保障制度。(考核、奖励、工资、保险、福利、回避等)
167、关于政府采购
168、公共行政中的生态因素研究
169、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制约和影响研究
170、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研究
171、政府职能发展趋势研究
172、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研究
173、我国编制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174、公务员考绩研究
175、公务员聘用制度研究
大专毕业论文优秀篇9
1.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的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2. 河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与发展探究---以X县为例
3.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人口政策调整分析》
4.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税务管理》
5. 《新媒体视角下网络舆论监督问题分析研究——以于欢案为例》
6. 《城中村改造中政府角色合理定位的研究》
7. 《河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问题探究》
8. 《县级民族区域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9.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出现的骗局和对策》
10. 《论行政监督视角下行政权力的防治》
11. 《浅析当前中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2. 《关于当前我国乡镇政府体制改革问题的探讨》
13. 《古城改造过程中百姓立场变化分析——以河南省鹤壁市为例》
14. 《"高考移民"问题及对策研究》
15. 《我国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的研究》
16. 《中国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 《人性与制度下我国问题之成因研究》
18. 《我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19. 《我国电子行政监督问题研究》
20. 《大数据时代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
21. 《村级干部选举问题研究》
22.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以A市为例》
23. 《我国政府在公共冲突治理中的困境及对策》
24. 《我国公益基金会运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5. 《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
26. 《二胎政策对农村养老模式的影响分析》
27. 《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公民参与》
28.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流动摊贩治理研究》
29. 《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职责探析》
30. 《郑州市网络问政问题研究》
31. 《中国古代御史监察制度对现代反腐的启示》
32. 《浅析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难”问题》
33.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款使用问题研究——以淮南市为例》
34. 《政府绩效“第三方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35. 《政府公共服务中的情绪劳动管理问题研究》
36. 《中学校园暴力成因及应对策略》
37. 《农村地区精准扶贫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38. 《城市管理中的问题研究》
39. 《论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及提升途径》
40. 《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
41. 《网络舆论监督对公共权力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42. 《农村精准扶贫部分问题及相关解决对策——以河北巨鹿县为例》
43. 《管理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44. 《我国网络慈善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探究——以“罗尔事件”为例》
45. 《新媒体发展下政府行政优化的变革与挑战——以雷洋案为例》
46. 浅析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及其对策
47. 我国公共自行车发展可持续性问题探究
48. 浅谈“拆二代”的社会问题及建议
49. 基于精准扶贫模式我国农村地区脱贫题探究----以某村为例
50. 关于我国城市征地拆迁补偿问题的研究
大专毕业论文优秀篇10
浅谈工业化时代法学教育
一、新型工业化时代呼唤法学教育模式创新
法学教育需以服务于社会发展为其导向,以法律人才培养和法学研究成果为更好的社会秩序体系提供智识支持。新型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性特征是信息技术在新一轮工业化中的关键作用,而人类社会信息底层结构的改变将引起法律、法律职业以及法学教育的转型。信息底层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有多少法律,法律有多复杂,法律的改变有多频繁,以及什么人有责任和知识上的能力就法律提供意见[1]。
法学院应研究和规划法律行业和法学教育的远景,至少思考以下两方面问题。首先,新型工业化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法学人才?近年来,我国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处于低迷状态,引发了法学教育界诸多思考,是不是我们法律相关职业的市场真的已经供大于求?还是我们培养的法学毕业生供不“应”求(此处“应”字作“回应”解,指我们向社会输出的法学毕业生难以回应社会发展对法律职业人能力的需求)。类似的问题在其他国家同样存在。有研究表明,目前世界各地的法学院都被批评,其录取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了法律职业所能录用的数量;研究者认为关注的重点并不在于法学院是否招生过度,而在于这些教育机构是否真正教了应该教的东西,在于法学院是否能够让法律学生对未来的法律市场做足充分准备[2]。
在新型工业化社会,具备以下两方面素质和潜力的法学人才在未来就业环境中会具有较强竞争力:一方面,能够应对信息社会给传统法律行业领域带来的挑战,对新环境下的新问题具有较强的应变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敏锐发现和及时把握新兴技术带来的机遇,使其为法律行业领域所要实现的核心价值(公正、平等、秩序、效率等)提供增量。据此,除了具备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和清晰的法学思维之外,法学毕业生在以下方面的能力会被强调:第一,实践能力,并非仅仅是传统42意义上的法律实务技能,而是包含着迅速感知并融入既有法律职业的新变化以及新兴法律行业领域的能力。
第二,创新能力,主要来源于其跨领域的知识结构。第三,持续学习能力,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正在以几何倍数急速增长,并且经常体现为学科的交叉,高等教育给予我们的知识储备很可能在毕业短短几年后便不再满足社会生存需要。我们不停歇地成为新的菜鸟[3]。所以,未来社会评价人才的标准并不仅仅关注其已经具备的知识体量,而是更为关注其持续吸收知识乃至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所以,在相当意义上,学习方法的讲授比知识本体的讲授更为重要。其次,培养上述人才需要法学教育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相关改革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观察。宏观层面包括拓宽专业口径和相关资源的结构性调整。前者,比如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尝试探索,而其法学院系也参与其中的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又如通过学科融合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后者则涉及解构并重新整合教育资源,继而重构法学人才培养框架,包括科研与教学资源共享、院系之间资源共享、高校与实务部门资源共享等。微观层面涉及法学院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等具体环节。近年来,国外法学教育界兴起的对信息时代法学教育的若干探讨便主要集中于微观层面的具体改革研究。
二、新型工业化时代法学教育模式的理念基础与具体建构
1、新型工业化时代法学教育模式的理念基础结合新型工业化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我们认为,新型工业化时代的法学教育在办学理念上至少应当呈现出三方面特点:第一,战略性。当前社会面临转型,社会转型时期的法学教育改革必须把握好战略大局,才能在转型的路口找对方向。具体来讲,便是需要紧密结合我国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背景,主动服从国家和社会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需求,打造体现信息时代特征的新型、卓越法学教育模式,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科研与教学,致力于智库建设与法学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二,协同性。新型工业化时代的法学院应当生长于一个关注和强化协同创新的教育环境之中。这里,既包括与本校其他学科之间的资源协同,也包括与校外相关实务部门的资源协同。第三,务实性。法学院应注重学生实践素质的培养,社会转型时期的实践素质教育不止步于传统理解上有关专业实务技能的培养,而是除此之外至少包括两方面要求:一是具备宽广的视野,了解发展中的社会对法律从业者有哪些需求,进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将关注点仍放在过去、倒行着走进未来;二是落实于扎实的行动,锻炼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近年来,北航法学院在推进教育改革过程中,始终秉持上述理念为指引。
战略性上,谋求“全球视野、长效发展”,逐步形成了“法学知识扎实、实践素质突出、瞩目于服务国家建设新型工业化法治战略需求”的法学人才培养定位;协同性上,充分融合北航现代科技教育战略优势,全面拓展“空天信融合、理工文综合、产学研结合”的学科发展生态,助力学校构建学科协同发展的世界一流大学;务实性上,“尚德务实、求真拓新”是北航数十年遵循的办学理念,“德才兼备、知行合一”是北航师生共同践行的校训。具体到人才培养目标上,北航法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法学专业基础扎实、兼具工业和信息化知识背景、公益素质突出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
具体体现为以下培养标准:第一,体现新型工业信息化法学教育特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了解领域前沿,具有交叉研究意识与能力;第二,坚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精神,公益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德才兼备;第三,专业基础扎实,思辨能力强,熟悉国情民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突出;第四,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律规则,能够参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2.新型工业化时代法学教育模式的具体建构在新型工业化时代,“与科技融合的法律教育”[4]已经从特色发展逐渐成为主流发展。依托独特的理工学科资源和浓郁的高科技氛围,北航法学院探索建立“标准化的常规培养”与“定制化的特色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培养具备新型工业化背景的“法学与科技产业结合”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机制。(1)课程体系结构性调整和教学方法改革经过“长城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教学改革,北航法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经历了结构性调整,目前的课程体系包括大一阶段的通识教育和书院制培养、大二阶段开设大多数核心专业课程、特色化选修课安排在大三大四高年级阶段。借助学校推进完全学分制的一体化改革平台,北航法学院与其他学院建立课程融合、课程互选机制。
体现科技与法律融合的课程分落于低年级通识课和高年级选修课之中,相关通识课程比如“法律与科技”“全球工业信息化法治思维”“航空航天概论”等,旨在拓展视野和思路,了解领域前沿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同时在高年级选修课中保持并增加空天信法学特色课程的比重,例如航空法、外层空间法、知识产权法与专利检索、信息法、科技证据、建设工程法等选修课程;此外,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中航工业集团、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等实务部门联合开展实践类课程。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必需的学分中,以下方面体现出新型工业化法学教育的指向:第一,学生需修满各类通识课共23学分。全校所有学院都可以开设通识课程,包括科技文明、社会科学、人文素养、经典研读四大板块,全校学生均可选择,其中有若干与自然科学、信息革命等内容相关的课程。第二,学生需修完高等数学3学分、计算机基础2学分,培养与科技特色融合的基本条件和能力。第三,跨专业课程至少修满2学分,比如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等。第四,数据库使用2学分,课程名称是“法律研究与法律写作”,列入法学专业核心必修课加以要求。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北航法学院近年来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信息化建设。具体教学实践包括课程中心、智慧教室等。
自2014年起,推行“全生命周期课程”管理模式,健全从课程申报、课程“上课”(满足开课条件,进入排课表)、课程评价到课程“下课”(评价结果不合格)的一整套管理实施方案。所有教师均需建设所教授课程的“课程中心”,课程全程在线化管理。二是在数据库之外,将教学软件平台引入实践类课程。例如法律实务综合模拟平台、法律诊所案件管理系统等,使学生通过软件平台上的电子案卷渐渐熟悉案件的电子化管理形态。国外若干法学院在课程中引入Hotdpcs等软件系统,其立意与此相似[5]。一两种软件的学习并不能够使学生掌握未来法律工作中所可能面对的所有技术软件,但教学操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感知法律行业正在信息技术驱动下发生重要转型,对未来工作环境有所准备,而且某些基本使用方法的通用性,使得学生未来在工作中能更快上手。
(2)协同多方资源,探索复合型人才联合培养北航法学院与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合作举办“网络安全高级人才班”,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覆盖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公共与经济管理、法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网络安全高级人才班”体现了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双轨并进的探索。空间法律与政策硕士项目的培训班由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主办,培训班以“空间技术应用与法律”为主题,培训内容涉及国际法与空间法、国际外层空间法44的基本框架与体系、国家空间立法、国家空间政策、外空软法、与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卫星通信有关的法律问题、空间资源开发的法律制度、空间商业发射服务卫星中的法律问题及空间环境保护等。2015年开始,北航法学院与计算机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毕业后学生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网络信息安全。目前相关培养有序推进,学生不但需要研习法学课程,还需要前往计算机学院完成相关课程学习;
与此同时,学生深度参与“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中两院联合开展的课题研究活动,为空天信行业实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平台。终身学习的政策导向与新型工业化社会发展下知识迭代和交叉增长速度激增的特点相契合,北航法学院通过为用人单位量身打造“定制培养”,助力空天信特色人才培养。(3)智库建设与教学改革联动跨领域协同培养需以师资团队、交叉科研成果等资源为基础,北航法学院通过智库建设平台将上述基础资源加以整合,科研先导、反哺教学、服务社会。目前,北航法学院拥有三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和战略智库,亦与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等实务部门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培养创新型高端法学人才,共同建设中国司法建设高端智库、决策建议信息港。
以智库建设为依托,一方面,加强与校外相关实务部门的联合科研、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加强与本校计算机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航空学院、航天学院、飞行学院在课程、培养项目和师资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协同师资力量,建设跨学科交叉研究师资团队,聘任跨学科研究专家加盟本基地教学科研团队。联合科研成效通过课程、讲座、论坛(比如北航互联网法治论坛、北航建设工程法律与金融论坛等特色论坛)等多元载体具化到人才培养领域,学生深度融入课题研讨。在2015年教育部法硕评估中,分析北航法学院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去向结构,就业于航空、能源、工程、电信等国家战略行业法务领域的,占法硕就业总人数的41%,体现出本基地培养新型工业化时代复合型法律人才的特色和优势,并获得校外评审专家认同。
三、新型工业化时代法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1、开放性的协同思路和战略规划布局早在2004年,我国便有法学教育专家指出,我们缺乏懂软件、懂网络、懂生物技术的法律人才,缺乏知识产权专家,更缺乏胜任法律全球化需要的人才;而有条件、有能力培养高层次法律人才的法学院系和师资又相对偏少[6]。十多年之后的今天,状况并未从根本上获得改善,前文已表,法学就业率近年来持续走低,也许并不能够完全归咎于招生。伴随新型工业化社会发展脚步日益加快,复合型高级法律人才需求与学校培养力度不足的矛盾愈发突显。信息技术不可阻挡地加速崛起,“信息处理变得越来越像是水、电一样的公共基础资源”[7],这一切使得法律人对若干问题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否则,可能我们是在把学生培养成二十世纪的法律职业人,而不是二十一世纪的法律职业人。我们认为伴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法学教育的出路在于“思变”,在于对法学教育体制进行结构性调整,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通过师资协同、课程资源协同等方式解决培养力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加强校内外实质化联合培养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当前的社会发展对法律行业的改变和人才需求。
2、以智库建设增效人才培养环境高校的科研与科研机构的科研之间较大不同在于前者以服务教育、引领教学、反哺教学为其重要目标之一。
北航法学院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人才培养和学术科研的重要指针,致力于国家智库建设,且所建均为交叉学科综合性战略智库。智库建设使得跨领域师资协同、交叉科研引领下的研究型教学成为可能,智库部分研究成果通过多元渠道进入人才培养领域,使得基地培养的法律人才政治敏锐性强,视野开阔,紧跟前沿,并且更加注重知识的转化应用,智库建设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互动互生的协同发展路径日显成效。有研究者认为法学院有机会在信息时代承担起“知识中心”功能,具体方法是借鉴自然科学学科的实验室建设,有效地将科研、教学和实务融为一体,每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都既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也创造新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8]。
这一理念与北航法学院近年来开展的智库建设不谋而合。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类型元素交叉自获批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基地以来,北航法学院一直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自身发展特色,在培养模式创新上进行新的尝试。我们探索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类型关键词“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加以元素交叉,亦即“做乘法”的思路,衍生出更为体现北航特色且更具有战略性、竞争力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新类型,即新型工业化时代下的“复合+应用”型法律人才、“复合+国际”型法律人才培养。“复合+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至少体现于两方面:一是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选择具有复合型元素的实务部门作为实践教学合作单位,比如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中航工业集团法务部、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等;二是所建交叉学科综合性战略智库的教学研究团队中不但有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也有来自实务部门的专家。“复合+国际”型法律人才培养主要体现于与国际相关组织合作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4.信息化元素体现于教学内容和形式北航法学院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均注意结合时代发展,融合工业信息化元素。
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至少已经影响了法学教育四十年,早期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LEXIS数据库使用,随后不断有科技创新并应用于法学教育和法律实务领域。曾经人们难以想象法律从业能力包括会使用计算机,也并不要求法学教育过程中把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但现在已经难以想象法律从业者不会使用计算机。如果说,计算机只是法律人日常使用的一般工具,法律从业者的核心技能并未在实质上发生太大变化;那么,当前某些技术兴起所带来的新型工具(比如e-discovery,documentassembly,legalprojectmanagement,predictivecoding,AItools等)却预示着科技将开始实质性地影响法律人的从业类型、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进而对其在能力上提出了新要求。如果这些工具如预想那样在未来法律服务中占据主导地位,法学院便有责任帮助学生做好胜任未来工作的准备。
参考文献:
[1][2]理查德•萨斯坎德。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M]。何广越,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凯文•凯利。必然[M]。周峰,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4]龙卫球。理工类院校兴办法学院的定位与目标[A]//徐卫东,赵海峰。理工类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C]。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5]Ron:A4%Solution,88Chi.-,2013.
[6]张文显。法学教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7]VernR.Walker,A.J.Durwin,PhilipH.Hwang,KeithLanglais,andMycroftBoyd.LawSchoolsasKnowledgeCentersintheDigitalAge,88Chi.-,2013.
大专毕业论文优秀篇11
(一)论述工商管理信息化的要素分析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工商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在工商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其突出最重要的特点是依赖性。工商管理的工作涉及的领域虽然存在相应的资源管理,但是为有效地开展信息化资源数据,就必须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此,工商管理信息化具有依赖性。工商管理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复杂程度。这种复杂程度的造成是根据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行及时调整,进而使得工商管理信息化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二)论述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方式
在现代化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需要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由于工商管理部门所涉及的工作较为广泛,为此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时,需要将管理工作和信息化水平相互结合,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时充分借助信息化发展的模式,保证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在现代化工商管理信息的发展中需要遵守理论结合实际的发展模式。工商管理部门工作涉及到各个领域,相关管理人员在建设工商管理信息化平台时,需要充分借助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进而借助现代化计算机网络平台,充分关注各个企业和商户的实际发展状况,并依次为依据做出个性化的网络服务体系。
二、论述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难点
(一)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体系存在不足
工商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能够积极的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设备,从而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工商管理部门的资金链存在严重弊端无法有效的保证工商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在资金领域上就限制了工商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发展。
(二)缺少先进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通过大量的调研数据表明,目前限制工商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现存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模式已经无法为工商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做出贡献。另外,通过使用不科学、不合理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降低工商管理部门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进而影响工商管理部门的形象。
(三)工商管理监督体系存在弊端
目前工商管理部门的。各项工作,需要信息化平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先进人才的培养方面,进而忽视了对工商管理信息化平台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相关的监督管理人员处于懈怠的状态,使得工作人员没有工作积极性,进一步限制工商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大专毕业论文优秀篇12
浅析高职生就业法律意识欠缺现状与对策
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他们面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由于用人单位处于强势地位,高职学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的纠纷时有发生。通过调研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较弱、社会阅历不足以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够深入细致等。从实际情况来看,保护好高职学生就业中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是我们当下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党的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和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环境”。我们高职院校应当为高职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法律方面的指导,使他们在就业中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对这类问题,我们对高职院校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有关“高职生就业法律意识”的问卷调查。对调查问卷,我们设计了若干问题。比如,对于进入单位工作后,是否要签订劳动合同,签订什么形式的劳动合同,只有15%的学生知道;在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和劳动保护方面,只有43%的学生选择会写入协议内容;在问到如果遇到侵权问题,如何保护自己利益、向哪个部门投诉时,只有21%的同学知道;还有21.5%的同学从来没有学习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通过前期的调研和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成因作了归纳总结,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法律意识的现实状况
通过分析,发现高职生对于就业有关的法律知识没有很好的了解和掌握,由于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导致他们在实践中不能很好的运用相关的法律知识解决就业中遇到的问题。
1、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准备不充分,法律意识比较模糊。通过了解发现非法学专业的高职生在校期间主要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所能掌握的法律知识有限,只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缺乏系统地学习。所以,不能汲取更多法律方的理论和精髓,学生仍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由于没有深入学习法的理论和精神实质,也就不能树立准确的法律观念。在调查问卷中,涉及到劳动就业中如何维权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这也说明了他们在这方面的法律意识淡泊,法律知识储备不足。
2、缺乏平等就业、择业意识,不能很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择业的权利。”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岗位选择机会较少的现实背景,劳动者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用人单位常常利用其强势地位忽略劳动者的合法权,没有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遭受过歧视的有45.95%。在择业、就业中出现的性别、院校、地域歧视的不平等现象时,很多毕业生缺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办法。
3、合同意识不足,导致维权时缺乏法律依据。据了解,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学生就业时需要签订一式三份就业协议。由于缺乏系统法律知识的学习,很多高职生不知道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不同。一方面,在签订固定格式就业协议后,没有及时补充签订用工合同。实践中,现行使用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对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很多实际问题没有体现,一旦发生劳动纠纷, 仅仅依据就业协议的内容,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切实的保护。另一方面,高职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很多学生对用人单位提供的格式合同没有认真阅读,就轻易签名。如果和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自身的合法权益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二、高职生就业法律意识欠缺的成因分析
1、高职生学习和掌握相关就业法律知识的途径单一。据了解,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里,与法律知识有关的课程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而这门课程涉及到法律知识所占篇幅不到三分之一,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更是篇幅有限。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得知,非法学专业的高职学生对《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与就业有关的法律知识学习的不够系统、掌握的不够充分。
2、就业指导课程中有关法律知识的指导较少。按照教育部门的相关有求,各高职院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而在实际的指导过程中,更多涵盖的是简历的制作、就业技巧的指导等方面内容,缺乏与就业有关的法律知识。此外,很多就业指导课仅仅对毕业班学生进行指导,没有贯穿于每个学年中。由于没有系统开设相关的课程,学生也没有机会全面的提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
3、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学生不敢大胆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高职生在应聘中不论是经济地位,还是信息掌握都处于弱势地位,而学生又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他们为获得一份工作,往往被迫接受不合理的条件或降低自己的要求,这就导致了高职学生在合法权益被侵犯时不敢去大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提升高职生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对策
1、全面拓宽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和提升法律意识的渠道。要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需要全面的强化学生的法律教育。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贯穿高职生就业中遇到法律问题的典型案例,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增强法律知识,比如,开展就业法律问题的专题讨论、典型案例的视频播放等。
另一方面,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有计划地安排就业法律方面的活动项目,也可以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来强化对就业法律意识的培养。另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网络、QQ、微信等各种传播媒体,向学生多角度宣传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
2、增设法律方面的选修课程。学校可以在每学期的选修课程中增设相关相应的法律课程,来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和系统的讲授《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课程,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的实践教学,也可以到法院观摩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实际庭审活动,以拓展学生的法律知识面,增强学生就业法律意识。
3、建立完善的就业法律指导。在高职生中开展以《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主线法律指导。具体内容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社会保险、劳动报酬、劳动合同的解除以及劳动争议解决等法律知识;对就业中可能会遇到的诸如平等权、 知情权、 隐私权、 财产权等问题,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展和实际案例等多种指导方式,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比较全面的就业法律指导。
4、建立完善的就业法律援助的网络体系。按照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各个学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学校可以在该中心建立学生就业法律咨询中心,并建立相应的网站,在网站宣传相关典型案例分析、政策法规查询、求职心理素质培养、在线法律咨询、相关司法解释等平台,这样就能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专业的远程法律指导和帮助。
维护高职生就业中的合法权益,事关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高校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政府、高校等多方的一致努力。把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的提升,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贯穿到系统法律课程学习,以及完善就业法律指导工作等措施中,切实营造和谐的就业环境,保障大学生就业的合法权益,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大学生就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丽萍。高职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职业教育,2010,(11)。
[2]钟艳红。对当前高职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黄蔡芹。浅议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1)。
[4]刘婷。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建议,中小企业理论与科技,2013,(22)。
[5]石素梅。高职学生法律素养现状探析,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大专毕业论文优秀篇13
多媒体辅助教学(即多媒体课件)是将计算机作为主要教学媒体,直接介入教学过程,为完成教学目标而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为一体,密度高,容量大,直观性和趣味性比较强,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多功能全方位地虚拟真实情境,为教学提供互动空间,同时还能对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多媒体技术为构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多种便利条件。
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还要不断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例如,我在制作课件时,对于计算机的硬件设施和在制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并不了解,为此也经常徒劳无功。后来我咨询了计算机老师,把这些在制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一解决 ,在以后制作中基本的操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表现出学科教师与计算机教师合作能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来提高课件质量。
推荐访问:毕业论文 大专 优秀 大专毕业论文优秀有什么用 大专毕业论文优秀总结范文 大专毕业论文优秀怎么写 大专毕业论文优秀范文大全 专科优秀毕业论文 专科优秀论文 大专论文优秀有奖吗 专科优秀毕业论文有什么好处 大专生毕业论文示范 专科优秀毕业论文有奖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