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对于课改一些思考【优秀范文】

对于课改一些思考【优秀范文】

时间:2022-05-29 11:42: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课改一些思考【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对于课改一些思考【优秀范文】

 

 关于课改的一些思考

 课改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了,我们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和“五学”课堂模式改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突破,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今天我在这里提几个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学习合作小组建立的思考 1.组长的挑选 目前各班级在学习合作小组建立时,大都时选择成绩好的同学来担任组长,希望通过他们的成绩来带动全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以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促兵”的目的。应该说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问题,经过实践检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有些组长虽然自己的成绩很好,可是由于个人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调动组员积极性等方面并不出众,往往并不能很好地带领全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以至于没有真正发挥出小组的作用和每个组员的能力,也导致了小组的学习秩序比较混乱,学习效果未能很好达成。今年初二(8)班对此进行了一个大胆的尝试,由小组成员推选组长,而不是由班主任来任命。通过推选,我们发现有的小组组长并不是由成绩优异的同学担任,而是由平时成绩并不出众,但组织能力较强、在同学中有一定号召力、有一定威信的人来担任。刚开始,我们老师对这些同学担任组长还是有一点担心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些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氛围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表现出色,课堂活动组织有序。由此看来,一个好的小组组长并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好,而是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小组的合作精神,挖掘出每个成员的潜能,形成合力的那个人。他要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能力以及服务同学的意识。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2.小组的文化建设 如今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新教育倡导大家缔造完美教室,各班都在拟定班标、班名,班级图腾,班级宣言等。其实合作学习小组也可以像班级文化建设那样进行小组的文化建设。通过学习小组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培养和激励学习小组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形成共同的追求和价值观。

 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以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同时还可以商定组训甚至组歌,以激励每一个成员。组员共同订立组规,就方方面面制定基本的规范要求,让同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课余时间由组长不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小组成员会、座谈、游戏、比赛等,以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今年的初一(7)、(8)有的小组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小组名称有“奋进组”、“雏鹰组”、“书香组”、“感恩组”、“快乐家族”、“成长部落”、“开心小队”等。他们还拟出小组口号,如“争当班级第一”、“雏鹰展翅,志在翱翔”、“荣誉来自努力,进步来自勤奋”、“有努力才有希望,有付出才有收获”等。他们还制定了小组目标,有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如“每天进步一小步,半期迈进前三名”、“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成为最优秀的小组”等。这些小组的文化建设有着自己的特色,同时有力地充实了班级文化建设。

 二、成长记录袋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去年,我们段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中,使用了“成长记录袋”,丰富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成长记录袋”主要用来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学,家长做出评价的有关资料,以及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发展状况。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好的评价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只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弊端,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记载学生的成长、发展、变化过程。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一些问题,需共同商榷解决。

 1.材料杂而乱,没有逻辑性。

 由于教师对此评价方式理解不够,考虑不周全,对学生的资料没有把好甄别关,收集资料多而且凌乱,消息琐碎,分类不清,达不到有效解释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果。所以,教师应该强化科学管理观念,对学生要收集的资料预先做好充分准备,用目录的形式明确告诉学生那些是必需的,那些是有用的,那些是长久的,那些是短期的,并采用档案管理的方法分门别类、理清思路,使得“成长记录袋”起到真实记录学生成长,评价学生进步的作用。

 2.资料偏而缺,评价不全面。

 在“记录袋”中,常见的资料是学生基础课的成绩、学校(班级)的奖励、参加比赛的名次,其他资料普遍缺乏,不能真实放映出学生成长、发展、变化的轨迹。所以,教师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不定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写出恰当的评价;要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教育研究,每一门课程都要积累资料,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积极家访联系家长,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有利机会做宣传,让家长的评价也存于档案。使得“成长记录袋”的资料齐全又充实,更利于对学生做全面评价。

 3.收集方法单一,加重班主任的负担。

 由于教师的工作量大,常身兼数职,建立档案袋并收集资料的任务自然落在班主任的肩上,学生的能力有限,对资料缺乏鉴赏识别的能力,整理不好自己的资料,更不能替教师分担一点,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所以,教师之间要团结互助,协作完成这项对学生评价有效可行的工作,让学生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同时积极培养教育学生,让学生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开展自评、互评,在整理充实自己档案资料的过程中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操作能力,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成长记录袋”的功效更全面。

 “成长记录袋”在学生学习评价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建立和使用好它,对学生人才观、教育观、世界观的改变,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三、导学案使用的一些误区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和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指南针”、 “方向盘”、 “导航仪”、“路线图”等。我们在进行课改过程中,许多学科都使用了导学案来提高课堂效率,去年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学科多多少少都用到了导学案,它确实有效地改变了课堂学习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导学案作为教学转型期的一个新生事物,教师在使用时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容易走入一些误区。

 1.满案是题海

  不少导学案受功利主义影响,信奉练出效益,错误地将“五学”课堂的“以学为主”,赤裸裸的变为“以练为主”,其导学案开篇预习题,再是自主探学,然后是展示题,最后又是检测达标题。如果把导学案的冠名去掉,俨然就是一张课堂测试卷。这样就把以往的考试战题海,变成了如今的天天战题海,堂堂战题海。确实我们现在有的学科的导学案不同程度存在这个问题,导学案如果变成了试题,那性质就变了。我们决不能允许应试教育的题海,重新出现在我们的“五学”课堂上。课堂原本是基于问题的解决,要实现从试题化向问题化的转型,正确地使用导学案。

 2.以案代本不可取 所谓“以案代本”,指的是在一些课堂上,以导学案代替教材文本的现象。这个现象不仅存在于教师对导学案的运用中,也是学生学习中常有的现象,很多学生根本不看书,只寄托于一页导学案。导学案就其实质而言,不妨理解为“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文本”。当然,我们不反对对教材文本的改造与整合,但是,我们依然要保持必要的对“教材文本的敬畏”。完全脱离教材文本,仅仅凭靠“一张纸”,甚至,宁信“纸”,不信“本”,可就本末倒置了。课本上有的东西不要再大面积的搬运到导学案上。导学案就是要打好“脚手架”,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教材进行学习。好好地解读文本永远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以上是我对一年多课改实践的一些思考,有不对之处,还请老师们指正,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课改 思考 优秀 关于课改的一些思考 课改的问题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