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观后感1 我曾经读到过这样的一句话,觉得用它描述电影《钢琴家》再适合不过——“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钢琴家》让我窥探到了被裹挟在黑暗的不可抗力中时人性的挣扎。 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钢琴家观后感,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钢琴家观后感1
我曾经读到过这样的一句话,觉得用它描述电影《钢琴家》再适合不过——“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钢琴家》让我窥探到了被裹挟在黑暗的不可抗力中时人性的挣扎。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波兰,飞机轰鸣、炮火连天,扬起的滚滚烟尘遮天蔽日,盘旋飞舞在这个中欧小国的上方,构成惨淡的灰色恐怖。这个时代的尘灰有千斤重,呛进鼻腔,落入肺里,压垮了百万条生命;而那些屹立不倒的人,有的被杀戮的恶念同化,也有的坚守着最后一丝纯良,在那个不堪的时代里依旧熠熠生辉。
主角席皮尔曼次次与死亡擦肩而过,像行走在万丈深渊上空唯一的独木桥上,在阵阵谷底袭来的狂风中颤颤巍巍地保持*衡。在那个存活比为1比12的可怖战争年代,作为一个被迫害的犹太人,他能活下来无疑是幸运的。是他对艺术永恒不灭的追求,让他从一个幸运值点满的普通人,升华为砂土中的金粒。或端坐在广播站,或带着袖标浸润在餐馆的油烟蒸汽里,或躲在狭小的屋中,或胡子拉碴地瘫坐在废弃医院的塑料椅上,或被笼罩在德国军官的峰芒下,他的目光始终虔诚,他对演奏钢琴的那颗真心始终热忱。多舛的命运没有把他打倒,他逆流向前,手中紧攥着的救命稻草,就是音乐。席皮尔曼的挣扎是故事的主线,像画卷般铺陈开来,被导演波兰斯基渲染得格外苍凉和悲壮。不过不得不提的是,也正是因为钢琴家的身份和其带来的社会影响力,他才得以在纷乱中生存。若没有它的保护,席皮尔曼早就被某次命运的烈火燃烧殆尽了。
就我听说的,更多人的意难*其实是德国上校霍森菲尔德。从电影展现的那面来看,他是个完全的好人——有教养、有良心,温文尔雅,为援助席皮尔曼不遗余力,与他残暴的同僚对比明显。暗中救下五十余个犹太人的他也的确值得这些赞誉。作为一名德国军官,他被委派的任务是攻击和杀戮,他无声的反击,是否也可被视为一种挣扎?他在对抗上司的旨意,更是在对抗出于迫不得已参与迫害犹太人的、过去的自己。他的挣扎,区别于席皮尔曼的,隐秘得无法见光,却同样伟大。遗憾的是,现实不是童话故事,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但是他的善意似黑夜中的繁星,在往后的数百年中将释放灿烂的光辉,润泽后人。
他们,连同被他们装点的这罪恶战争,将永远被记忆。
钢琴家观后感2
前几天闲来无事,便在某奇搜腾电影,翻看翻看着,便发现了《钢琴家》这样一部电影。
第一印象便是这朴实无华的片名,《钢琴家》,便不是说是一个钢琴家或者是一个关于钢琴的故事喽?怀揣这这样的好奇,我观看了这部影片。
142分钟的影片却让看后的我的心久久不能*静下来。可讲的地方太多了,以至于让人不知从何说起……
那就简单说一些吧。影片的开头是美好的,钢琴家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了自己心仪的女子,但突如其来的禁犹太令,让原本美好的人生被改写,所有的犹太人被迫搬迁到人为划分的犹太区,受尽侮辱,历尽险恶。犹太人仿佛牲畜一样被军官蔑视羞辱,也被世人所嫌弃。犹太人们被困在围墙中,他们失去了新鲜的面包,更失去了生而为人的自由。 而有些犹太人,不仅失去了自由,更失去了一个民族的节操,他们打骂同是犹太人的别人而来显得自己高人一等,但殊不知在别人眼里,他们是那低声下气的狗,是比那些失去了自由的人还可怜的人。
这部影片中最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的一幕,德国军官发现了藏身的男主,却没有杀了他,而是听着他的钢琴演奏陷入深深地回忆中,更甚于之后主动帮助男主给之于食物衣物。这位德国军官本性并不是坏的,而是由于战争的残酷而不得不去战斗杀戮,他不想死,所以在感受到钢琴家的求生欲后而引起共鸣。虽然最后他的确是死了,但这不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么?
战争,对于这个世界的危害是极大的,而对于一个家庭,对于个人,最痛苦的便是失去家人失去以前拥有的所有,而这些情况,在战争是最为常见的,活下来真的很不容易。影片极其深刻的以一个*常艺术家的亲身经历刻画出了战争的残酷,也表现出了一个人对生的渴望,让我们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厌恶战争而对生活抱以希望。总之,这是一部值得去看值得深思的影片。
钢琴家观后感3
《钢琴家》影片的开场是沉默的黑白,战争来临前的*静让我心生不安。从影片中我看到了国家间的战争、异族间的战争和心灵的战争,看到了懦弱与坚强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体内。两个半小时内,我感觉经历了一场战争那样的漫长。
第一眼看见主角,倒八字的眉毛,红润而又细长的手翩翩飞舞于琴键上,音乐温柔得让人想永远的沉睡于其中,正当我们沉浸于这样轻灵的音乐里时,忽而第一次炮声扑面而来,他没有惊恐,继续弹琴,眼神一如既往的充满柔情。而后又一次,剧烈且强硬,当我以为他会继续不为所动时,他被震动了,紧接着玻璃破碎的声音骤然响起,而钢琴声却继续缠绵,可是再一次的,当玻璃被炮火震碎,钢琴声也在一片杂乱中戛然而止。
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他躲过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他在一个个好心人的帮助下,,在纳粹的眼皮底下每天怀着恐惧生存。
电影的高潮是,钢琴家虚弱地挣扎着想把救命的一瓶罐头敲开,当罐头掉在地上,一位德国军官的脚随之出现。在那个德国军官命令下,他蹒跚的走向钢琴,手不停颤抖,因为饥饿和恐惧,可很快他就融入了音乐,一首小夜曲被他弹出了悲愤和激昂。德国军官被钢琴家的才华所震撼,后来,他将食物拿给钢琴家,坦然地说“我们投降了”,看到钢琴家瑟瑟发抖,便将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他。这一切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甚至还以为有机会再听到钢琴家的音乐。战争使人恐惧,然而人性却又让人看到希望。
对于生活在纳粹下的犹太民族,失去了作为人最起码的尊严,连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被纳粹处决,不需要任何理由。相比之下,能够生活在和*年代,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应该用一种更加知足、更加感恩的心去对待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推荐访问:钢琴家 观后感 菁选 钢琴家观后感 菁选3篇 钢琴家观后感1 钢琴家观后感1500字 钢琴家观后感100字 钢琴家观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