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表内除法二》教案设计3篇

《表内除法二》教案设计3篇

时间:2023-03-30 20:18:01 教案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表内除法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表内除法二》教案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表内除法二》教案设计3篇

《表内除法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运用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的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先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这个小朋友叫小聪,这个小朋友很聪明,也很好学,他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你们能喜欢他!

  他想先考考大家,看他带来的两个问题:

  1、12里面有几个6?

  2、把20*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要求学生将算式和得数写在答题纸上,点名学生回答,说说这两个小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1题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2题是把一些东西*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两个题都是用除法计算。

  这两个小题都是用除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就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情景引入,明确问题

  小聪觉得大家都特别聪明,所以想买一些玩具奖励大家,但是在买玩具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聪明的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教师展示42页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看到了有娃娃6元,地球仪8元,皮球9元。

  图片里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预设: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

  预设:需要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你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为什么用这个办法呢?小组讨论。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预设:用除法,因为是56里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

  师:怎样列式呢?

  56÷8(教师板书)

  师:我们想哪句口诀,得数是多少,单位名称是什么?

  预设:想七八五十六,所以得数是7,单位名称是个(教师板书)

  大家看到这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关于买东西的问题,在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新的知识,这里面,56元是我们用的总的钱数,8元是一个地球仪的价钱,我们给他的名字是单个的价钱,而我们计算得到的7是个数,叫做数量,谁能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关系?

  预设: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数量

  师:到了这里,这道题并没有结束,还记的老师总说做完题以后要干什么吗?

  预设:检查

  师:我们一般用乘法检验除法。

  师,在图片中我们还有个地方不知道,你发现了吗?

  预设:小汽车的价钱还不知道。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想一想,如果24元能买6辆小汽车,那么一辆多少钱呢?

  自己思考,在答题纸上写出你的办法。

  点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预设:把24*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24÷6=4(元)(教师板书)

  师,在这个问题中,你能找到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和数量吗?

  预设:24是总的价钱,6辆是数量,4元是单个的价钱。

  师:谁来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其他关系?

  预设:总的价钱÷数量=单个的价钱

  师:你算的对吗?怎样检验?

  四、当堂训练,强化训练

  小聪已经学会了,你们学会了吗?

  1、学校买来12本课外书,(1)*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2)每人4本,可以分给几个人?

  (这道题考察学生对于除法意义的更深一步的理解,要求有对比,会检验)

  2、

  (1)买6副手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3)42元买了7顶帽子,一顶帽子多少元?

  (其中2、3两个小题有对比,可以用两种想法解决,一个是除法的意义,一个是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

  师:这道题还有一个第4小题: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第4小题让学生们同桌讨论,一问一答。点名3到5组回答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问题,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看看你们可以回答吗?

  (5)买3副手套的钱可以买几顶帽子?

  我们做了这么多的解决问题,你发现了吗,都是我们列式来解决,现在我这里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实际情况说几个题吗?5×3=15和36÷9=4

  五、课堂总结,知识提升

  这节课结束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作业:练习九第2题和第3题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

  56÷8=7(个)

  24÷6=4(元)

  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应用除法的意义,同时还简单的介绍了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个不对学生做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最后的两个小练习题也充分的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不足之处还是学生实践少,对生活中的数学不是太敏感,还需要加强生活观察和实践。总的来说,全班同学对这节课的收获还是让人满意的,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但仍需课后的练习。

《表内除法二》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表内除法二》教案设计3

  一、教学内容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三、编排特点

  与原通用教材相比,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不再分3小节编排,而是集中编排,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思路与第二单元基本一致: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后,结合计算学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具体内容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主题图

  (1)展示了准备“欢乐的节日”情境,其中有三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会自然地想到相应的除法问题,以其中的做小旗的问题引出例1。

  (2)其他几个问题,教学例1之后让学生解答。

  例1(主题图的继续)

  (1)依次由其中的两个问题,引出除法算式56÷8、56÷7。

  (2)引导学生探索56÷8的解法,56÷7由学生独立计算。

  做一做(第49页)

  相关的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成组编排,揭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用口诀求商的算理。

  2.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在二级上册教学了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安排了两个例题:例2,通过实际操作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及解答方法;例3,解决实际问题。

  例2

  通过操作使学生看到“10根(2个5根)与5根”“15根(3个5根)与5根”的倍数关系,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和分析方法。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例3

  (1)脱离实物操作,利用文艺演出的情境,通过对话和舞台上清晰可见的跳舞人数,给出问题全貌:“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的几倍?”。

  (2)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做一做(第55页)

  呈现运动会的局部场景:三组学生(跑步、踢球、练武术)。

  根据各组人数的倍数关系,教材提出一个“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的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情境中提供的信息,继续提问题。

  3.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例4

  (1)以一群学生在公园里,先划船、再坐碰碰车为背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2)有序出示两幅图表示上面情景,第一幅图隐含的问题是第二幅图所需的信息。

  (3)两幅图有序出示,直观地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序思路。

  (4)自主探索,展示学生两种解法:分步、列综合算式。通过“你是怎样想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解法。

  五、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学生已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数目大了些。因此,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2.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由具体到抽象。例2及“做一做”,都是通过具体活动,直观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由抽象回到具体。当学生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有初步认识后,可让学生摆学具表示:12是3的4倍。

  3.加强基本练习。

推荐访问:除法 教案设计 《表内除法二》教案设计3篇 《表内除法二》教案设计1 表内除法2教案 表内除法二优秀教案 表内除法二教案备课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