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思品教案及反思(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上册思品教案及反思篇一
执教者:奉师附小 姚容
教学内容: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
2.通过图片、资料的收集等前期活动以及课中汇报交流活动,让学生认识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到国际声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养成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骄傲和自豪。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我国体育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成绩。透过运动员所取得的成就,感受祖国的发展和强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关注祖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发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祖国的日益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培养学生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让学生通过回忆、查询等多种方式收集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录像资料及多媒体课件,国旗等。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有一首歌,脍炙人口,他传遍世界的各个地方,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谁能说出这首歌的名字 ?(对,他就是《北京欢迎你 》)你知道北京在欢迎谁吗?
是的。你回答得很 好,世界各国的人们为什么在2008 年都会云集到北京呢?
大家说得真好,你还记得北京申奥成功那一历史性时刻吗?请看大屏幕,请你用一句话描述一下视频中的内容。相信此时大家的心情也是无比的激动,那就让我们怀着这种喜悦激动的心情阅读课本中58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把书放好。是啊,当申奥成功这一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请大家想一想全世界有那么多的国家申办奥运会,为什么世界会选择了北京呢?这又说明了什么?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北京申奥成功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告,今天的中国强大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全体起立,请大家齐读课题,读得真好,真是一群充满豪言壮志的中华少年。
二、信息共享,体验感知。1、小组交流:艰辛的奥运历程
是呀!今天的中国,正以自己独有的魅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和尊重,我们骄傲,我们自豪,但是回首中国百年奥运路,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感慨。百年前,我们被外国人讥笑为“东亚病夫”这得从1936年的奥运会说起:(出示课件)请你读一读课件上的内容,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心里很难受吧,把你心中的愤怒都说出来吧!
我们再追溯到更远的1932年,(播放视频)同学们,刘长春这位奥运先驱的奔跑速度当时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他却与奖牌擦肩而过,当时,他会有怎样的感受?是啊。比赛结束后竟没有路费回国,你说这样的比赛能赢吗?
从 1896 年到 1948 年,奥运会举办了 14 届,而偌大的中国仅参加了三次,同学们,根据你们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汇报一下,这三次比赛的情况。
资料中介绍了哪几届奥运会?都是在哪一年举办的?
每届运动会有多少运动员参加?结果如何?
刚才各组都能认真地进行交流,老师发现了,我们的同学收集资料的方式很多,而且还非常会倾听,这种学习方法真不错,谁愿意把自己的资料说给全班同学听。
从中国参加的三界奥运会情况,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在这几届奥运会中,在旧中国时期,中国派出去的运动员很少,而且奖牌都是零的记录。师板书:旧中国 旧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被讥笑为什么呢?
华夏儿女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这天盼来了光明和希望,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万众欢呼声中诞生了,从此,我们走向了独立自主,正如伟人毛主席所说,(出示课件)请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建国初期,中华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新,每位运动员,每一个中国人盼望着我们的祖国早日富强,希望在世人面前也能一展我中国体育健儿的风采,中国共产党继续引领全国人民奋勇向前,1984年,我们的金牌梦 终于变成了现实。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 ? 2、文本对话:强盛的中国国力
请同学们再次看书,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 59 页第二幅图的内容,读过后,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多吧,是谁实现了中国金牌零的突破?让我们一起喊出他的名字。
在这届奥运会上,我国共获得了多少枚金牌?位居第几?
这是在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运动员终于站在了最高的领奖台上,第一次奏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奥运赛场上第一次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是什么让我们祖国的体育事业发生着 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是啊,奥运会上这第一块金牌,凝结了几代人的梦想与自豪,只有新中国,(板书新中国)才能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站起来!、数据对比:中国的日益强大
日渐富强的祖国在奥运赛场上留下了许多辉煌的印记。你还记得中国运动员夺冠的场景吗 ?(播放视频)这位运动员是谁?此时此刻,我们肯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你,请你。你都记住了哪些奥运健儿的名字?
(大屏幕出示运动健儿的图片。)请同学们说出他们的名字和比赛项目?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都参加了哪几届奥运会?每一届的结果怎样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仔细阅读。结合课本中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这张统计表。从这张统计表的一组组数据中,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虎虎生威
三、课堂延伸,寓情于行。
今天我们从体育方面看到了我国不断增强的国力,也让世人看到了已经崛起的民族,中国用自己的实力感动了世界,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奥运赛场上升起。(出示:五星红旗,)。此时此刻,作为新中国的少年儿童,面对庄严的五星红旗,你对我们的祖国有哪些美好的祝福呢?
师总结:
多么美好的祝福,是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的明天将会更加绚丽多彩。面对五星红旗,我也由衷地祝福祖**亲更加繁荣昌盛,祝福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的“从东亚病夫“到到相约2008”这节内容,仅从体育方面了解到中国不断增强的国力,我国日益增强的地位还体现在其他方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年级上册思品教案及反思篇二
1.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抽烟、酗酒和泡网吧等不良习惯的危害,远离这些恶习。
2.学会利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不良习惯的影响。
课前准备 :
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并指导一个小组准备有关烟的模拟审判会,可由一人或多人扮演被告“烟”,其他学生扮演原告,控告“烟”有哪些危害。
2.学生了解抽烟、酗酒、长期上网冲浪的危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你是一个容易被诱惑的人吗?”)学生完成测试后教师做统计,了解全班学生的自制力的状况。
2.师:不良的行为习惯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的产生,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吸烟、酗酒、迷恋网络,这些都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有的甚至会构成社会公害。对处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而言,吸烟、酗酒、迷恋网络对身体的危害非常大,所以我们要有自控能力抵御诱惑,坚决加以杜绝。要珍爱生命,就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随机出示课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习
1.吸烟的危害。
⑴(教师出示“你了解烟吗?”)学生完成后全班分享。
⑵ 学生交流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⑶ 教师请课前准备的一个小组召开一个有关烟的模拟审判会,总结吸烟的害处。
⑷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页“烟的n条罪状”。⑸(教师播放 “烟草吞噬生命”)教师小结: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告诫人们:烟草吞噬生命,不论是何种香烟,对人体同样有害。让大家携起手来,共同抵制香烟吧!
2.酗酒的危害。
⑴ 什么是酗酒?就是没有节制地喝酒,酗酒不但伤身体,还容易滋事。⑵(教师播放“酗酒酿成的悲剧”)学生交流感想。
⑶ 学生自由讲述酗酒对身体的危害,然后填写教科书第7页“酗酒的危害”。
⑷ 教师引导学生辨别“适量饮酒”与“酗酒”的区别。3.迷恋网络的危害。
⑴ 师:人类社会正在迈入信息网络化时代,网络给人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缤纷的世界。但网络业存在着许多弊端。网络的开放性与隐蔽性使许多精神垃圾灌输到一个个单纯的心灵里。网络存在许多诱惑,自制力差的人就会沉迷于其中,特别是青少年更难以抵挡诱惑。(教师播放“从三好学生到少年犯的启示”)
学生交流从中得到的启示。
⑵ 全班交流:对于学生自身来讲,怎样才能正确上网呢? 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后出示“怎样才能正确上网?”)教师小结: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我们青少年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对网络有清醒的认识,在头脑中建起一道安全的“防火墙”!
三、拓展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怎样才能正确上网”的方法,并填写“我的上网计划单”。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1.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抽烟、酗酒、泡网等不良习惯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危害。
2.学会利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不良习惯的影响,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2.学生课前完成教科书第6页和第8页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珍爱生命,崇尚科学”)学生交流“我的上网计划单”,教师做出评价。
二、学习
1.拒绝抽第一口烟。
师:面对下列情境,你能逐一拒绝别人递上的烟,拒绝抽第一口烟吗?(教师出示“拒绝抽第一口烟”第1页)
师:当你在感知到同伴的吸烟压力时,可以在以下拒绝的方法中选择1-2种进行训练,还可在同学中征集其他的拒绝方法。请试一试。(教师出示“拒绝抽第一口烟”第2页)
教师请三四个志愿者上台表演如何拒绝。2.世界无烟日。
⑴ 学生说一说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然后交流教科书第6页“知识窗”,并上画一画“禁止吸烟”的标志,写一写“禁止吸烟”英文。(教师出示“‘禁止吸烟’的标志和英文”)
⑵ 学生读一读搜集到的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教师出示“1988-2009年‘世界无烟日’主题”)
⑶ 全班创作下一年“世界无烟日”主题。3.不良习惯小调查。
学生交流完成的教科书第8页的“小调查”,阐述调查结果和从中得到的结论。
4.教师小结:“万种烟草,同种危害”。不管你对自己的毅力和控制能力有多大的把握,都应有所畏惧。拒绝别人递过的一支烟,并非是一件坏事。我们应重视烟草和酗酒给身体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并以健康方式来抵制这种危害。网络让人在垃圾里找黄金。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请睁大识别是非的慧眼,把它变成助我们学习、成长、发展的一把利剑。莎士比亚曾说过,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珍爱生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刻不容缓。
5.(教师播放“珍爱生命”)学生齐读小诗。
三、拓展
1.调查有吸烟史的家长或其他长辈、亲友的“烟龄”,每天吸烟的量,平时吸烟的烟价;
计算他们已经有多少钱用于吸烟了;
若从现在起开始戒烟,按平均寿命70岁计算,后半生可以节省多少钱?若以300元/年可以资助一名贫困生读书计,这笔钱可以资助多少名失学的学生读书?
2.设计“禁止吸烟和酗酒”的宣传卡片,(课件展示网上收集的创作品)对周围的人进行宣传。
1.2向“白色恶魔”说不
第1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毒品的种类以及对人类的危害。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2.学生搜集关于毒品的一些知识和吸毒者的案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播放“罂粟花”)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回答:美)是的,大家刚才都对这些美艳的花赞叹不已,可它却正是被人们称为 “罪恶之花”的罂粟花。(教师板书)
2.师:罂粟花秋播春开,花并没毒,真正有毒的是低垂蒴果中的白色汁液,它是成为罪恶的白色粉末的源头。毒品,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白色恶魔”。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向“白色恶魔”说不!(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
1.了解毒品的种类和分类。
⑴ 学生自学教科书第9页,对各类毒品有大致的认识。
⑵(教师播放“毒品的种类”)学生观看录像,初步了解各类毒品的特点及危害。
⑶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了解毒品的分类。
⑷(教师播放“毒品的分类”)小结:当前,毒品的种类已达几百个,而且各种新型毒品层出不穷,对人体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2.了解毒品的危害。
⑴ 师:毒品对人体的危害真大,毒品这个“白色魔鬼”,正疯狂伸出罪恶的魔掌残害人类!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家破人亡,更有甚者染上这个“白色恶魔”,最后横尸街头。同学们,你搜集到了哪些真实故事,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1-2名学生讲述因吸毒而引发的悲剧。
⑵(教师播放“毒品的危害”)师:片中这些无知的人,本拥有社会的关爱、好友相伴和温馨的家庭,但他们却在好奇心的引诱下,一步步走入了黑暗与死亡的殿堂,带给他们的只有痛苦和家破人亡。对这些人,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学生交流感受。
3.了解染毒途径,树立防范意识。
师:毒品如此可怕,他们是怎么染上毒品的呢?请听听吸毒者的自白吧,让我们引以为戒。(教师播放“吸毒者的自白”)
学生归纳小结: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复杂多样,有的是因为无知好奇,有的是上当受骗,有的追求享乐,有的逃避现实,具有逆反逆反心理……
4.课堂小结:毒品是真正的“白色恶魔”,我们要坚决地向它说“不”,坚决地与它斗争。
三、拓展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中华之剑》。了解我国缉毒、禁毒工作的现状,认识公安干警工作的危险性和困难性,从而更深一步地去了解毒品的危害性,以便能很好地做到抵制毒品,检举与毒品有关的一切犯罪活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近年来禁毒严打的法律、法规。
2.做一名抵制毒品的宣传使者,让更多的人知道毒品的危害。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2.学生搜集本地禁毒战斗的硕果,以及瘾君子成功戒毒、获得新生的故事。3.学生查找“国际禁毒日”历年的活动主题。
4.教师指定两名学生准备“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演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推开沉重的历史之门,中国是近代史上深受毒品毒害的国家之一。(教师出示“虎门硝烟”图片)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一的“虎门销烟”。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在林则徐的指挥下的“虎门硝烟”,不但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的禁毒决心。
二、学习
1.了解我国政府的禁毒举措和力度。
⑴ 师: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进行禁毒斗争,积极参与国际禁毒合作,并在全国范围内围绕国际禁毒日的主题开展了广泛的禁毒专项斗争和群众宣传。(教师播放“禁毒行动”)
⑵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5页,感受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的硕果。⑶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本地禁毒战斗的硕果。2.“浪子回头”故事会。
⑴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瘾君子成功戒毒、获得新生的故事。⑵ 小组推荐比较典型的故事,进行全班交流。3.了解“国际禁毒日”的由来。
⑴ 师:毒品是世界范围的瘟疫,它与艾滋病、恐怖活动并称为当今人类社会的三大祸害。(教师播放“国际禁毒日”)学生交流:
a.“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
b.吸毒与贩毒会诱发哪些社会问题?
c.“国际禁毒日”成立于哪一年?联合国是在怎样一个形势下提出来的?当时的口号是什么? d.2008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什么?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认为要如何控制毒品泛滥问题?
⑵ 学生交流历年“国际禁毒日”的活动主题。(教师出示“国际禁毒日活动主题”)
4.“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演讲会。
⑴ 教师指定两名学生上台做“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的演讲会。学生交流感受。
⑵ 小结:2005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珍惜自我,健康选择”。为了无毒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来,抵制毒品,参与禁毒,一起向毒品宣战!
三、拓展
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项反毒、禁毒的宣传活动。要求:有活动对象、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形式等内容,注意活动的可操作性、安全因素。
2.创作一幅反毒、禁毒宣传画。
1.3向邪教宣战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邪教组织的犯罪事实,激发学生对邪教组织的憎恶感。2.知道宗教与邪教的区别,初步了解邪教的特点和危害。3.勇于抵制邪教的侵害,揭露邪教的罪恶本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反对邪教。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2.学生搜集“法轮功”在中国犯下的对社会和人类危害的滔天罪行。3.学生搜集主要国外邪教组织的名称及其罪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2008年8月,一个普通的河南农民,发自肺腑地说了他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教师播放“‘全能神’祸害家庭”)学生讨论:
1.“我”起初认为“全能神”是一种怎样的信仰?实际,它是个怎样的一个组织?像这样的组织你们知道中国还有哪些?
2.“妻子”在信仰了“全能神”后有哪些变化?
3.那么多村民在短时间内就被“全能神”蛊惑,信其真并深陷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学习
1.揭露邪教“法轮功”的罪恶本质。
⑴(教师播放“‘法轮功’集体自焚事件”)
学生交流:
a.他们为什么要自焚?
b.为什么天安门广场自焚的只有普通信众,而没有“法轮功”组织的高层人物?
c.围绕生命和家庭,你有何感想和认识?
⑵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8页“追求‘圆满’,投毒杀人”,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全班深入讨论:
a.陈福兆犯下了什么罪行?
b.他怎么会走上犯罪之路的?
⑶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8页“攻击卫星”,说一说“法轮功”给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⑷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法轮功”在中国还犯下哪些滔天罪行,对社会和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⑸ 全班交流讨论:“法轮功”组织者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教师播放“‘法轮功’的谎言”)
2.了解世界各种邪教组织。
⑴ 师:现在国外的邪教组织一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其中以美国和日本的邪教组织最多。现在主要的邪教组织有:美国的“人民圣殿教”“大卫教派”“上帝的儿女” “天堂门”,西欧和北美的 “太阳圣殿教”,韩国人文鲜明所创立的“世界基督教统一神灵协会”,产生于美国而流行于西方各国的“恶魔教”,以及日本的“奥姆真理教”等。(教师视频“国外邪教透视”)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填写教科书第19页表格。
⑵ 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出示“国外邪教组织及其罪行”)3.区分邪教与宗教。
⑴(教师出示“宗教场所”图片)你知道这些是什么建筑吗?
⑵ 师:宗教在我国流传了很久,它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仰,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这些宗教与刚才我们所介绍的“法轮功”等邪教有什么区别?学生自由交流。
⑶(教师出示“宗教宪法”)学生朗读。⑷ 学生讨论什么是邪教。
⑸ 小结:邪教是指冒用气功、宗教等名义危害社会秩序、侵犯人身权利的非法组织,应坚决予以打击、取缔。而宗教拥有悠久的历史,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因此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
4.如何防范、抵制邪教。
⑴ 学生讨论:作为青少年,如何防范、抵制邪教。
a.崇尚科学,大力加强科普知识的学习,科学理性地认识事物,自觉抵制迷信、伪科学和反科学的侵蚀健康生活。
b.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c.增强防止邪教的意识。对邪教歪理邪说做到不听、不看、不信、不传,绿色上网,拒绝网上邪教宣传。
⑵(教师播放“严林的事例”)学生交流:
a.如果碰到有人向你散发邪教组织的传单,你会如何做? b.如果在邮箱收到类似的邮件,你会怎样做?
c.如果发现身边的人参与邪教的活动,你该怎样做?
5.小结。
⑴ 世界上的邪教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有美丽的名称,打着动人的幌子,实际上却隐藏了罪恶的目的。⑵ 邪教的组织者和传播者会不失时机地诱骗善良的人们,我们应该时时提高警惕。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共同保护我们美好的生活。
三、拓展
1.制作一张宣传反对邪教的小报。
2.上网查询反对邪教的网站,完成教科书第21页“实践园”的练习。
1.4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能就法律条款中的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做出正确判断和评论。
3.在成长的过程中,知道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2.学生打印并预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播放“军军休学”)师: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觉得军军妈妈的做法对吗?军军应该休学吗?
全班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分成两队展开辩论:
⑴ 认为军军是个懂事的孩子,休学是帮家里解决困难,这样做是对的。⑵ 认为军军不能因此放弃学习的机会,这样做不对。
2.师:刚才大家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那我们该如何判断军军是否该休学,军军妈妈的做法对不对呢?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法律的依据吧。(教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受教育是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父母无权剥夺孩子的这一合法权益。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当我们遇到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问题时,是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
二、学习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概况”,全班学生讨论。2.案例辨析,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⑴ 社会上的网络是否能对在校学生开放? 参见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一条法规。
教师引导学生解读:很多未成年人缺少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这是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原因之一。完全禁止未成年人接触网络、与网络隔绝是不可能的,而适度、正常使用网络是符合未成年人心理需求的。根据目前的规定,经营性网吧禁止未成年人入内,可以说对它的政策是“堵塞”,而对健康公益性上网服务则是“疏导”,这样一“堵”和一“疏”的关系,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⑵ 家长是否可以在未经子女同意的状况下偷看他们的日记?老师是否能在未经学生本人的同意下公开他们的日记或电子邮件?(教师播放“孩子隐私须尊重”)
参见第三十九条法规。
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该条款突出了未成年人的平等主体地位,有利于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中父母将子女视为附属物的情况或学校、教师对学生的领导地位。具体来说,即学校、老师、家长都不可以偷看、披露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或电子邮件。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或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隐匿、毁弃;
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动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⑶ 家长是否能在周末的时间硬性要求子女参加才艺班或其他补习班? 参见第二十条法规。
教师引导学生解读:生命和健康最重要,这是未成年人保护的一个核心思想。如今,许多孩子平时放学后甚至周末的时间都被各种补习班占用,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未成年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充足的睡眠和一定的娱乐、锻炼时间非常重要。
⑷ 外出务工的父母能否将子女独自留在家中? 参见第十六条法规。
教师引导学生解读:“留守儿童”和“流浪儿童”问题,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话题。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很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对父母外出打工而对子女失去监护责任的“留守儿童”,新法做出了要委托成年监护人代为监护的规定,强调了监护人的监护责任;
对于“流浪儿童”,新法则规定由政府和民政部门实施救助,明确了救助机构临时监护的责任。
⑸(教师出示“扫描镜”)学生小组这两个案例。3.我用新法评旧俗。
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小组讨论下列做法是否正确,并发表相关评论,然后全班交流。
⑴ 棍棒底下出孝子。⑵ 不打不成器。
⑶ 私塾先生为了教育好孩子,经常用戒尺打学生的手掌。要是类似这样的事发生在今天,你有何感想?
4.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正当权利,未成年人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拓展
1.(教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试题”)学生集体完成。
2.观察周围是否有违反保护法的现象,如有,做出相应的劝告。
知识竞赛试题是为了巩固学生的法律知识,教师可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完成。
2.1 民风、民俗大观园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民风、民俗来源于民间,是民间世代相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了解民风、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初步感受民风、民俗及其文化的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的传说故事和民风、民俗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你知道下列图片和诗歌表现的是什么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有什么民风、民俗?(教师播放“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
2.学生自由讲述什么是民风、民俗。
教师归纳:民风、民俗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相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3.师:民风、民俗是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增进了老百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来逛一逛“民风、民俗大观园”。(教师板书:民风、民俗大观园)
二、学习
1.过“端午”。
⑴ 师: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三大节庆之一,与春节、中秋节并称。盛夏端阳,饶富趣味的习俗与各地热烈的庆典活动,把仲夏装点得更璀璨。而欢乐的节庆背后,往往还有一段代代相传、美丽动人的传说……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端午节的传说故事。(教师播放“话说屈原、钟馗”)⑵ 学生分组交流端午节热闹欢腾的民俗盛会和其他端午节特有的民风、民俗。a.雄黄祛毒,蒲艾斩妖。(教师播放“驱邪避灾”)b.五彩丝缕系香包。(教师播放“香包”)c.暑风微微飘粽香。(教师播放“粽子”)d.锣鼓喧天赛龙舟。(教师播放“赛龙舟”)
2.话“立春”。
⑴(教师出示“二十四节气歌”)学生齐读后说一说二十四节气有哪些。⑵ 师: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起源于黄河流域,在秦汉间已完全确立,是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你知道立春的定义吗?
学生自由说。
师:“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习惯将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立春后气温回升,农业生产应抓紧春耕准备和越冬作物田间管理。
⑶ 师:在民间,很多地区会在“立春”时开展一些有趣的民俗活动。你知道哪些?
学生自由说。(教师播放“立春民俗活动”)学生交流感受。⑷ 学生自由讲述对二十四节气中其他节气及其民风、民俗活动的了解。3.赶“集市”。
⑴(教师播放“赶集”)有赶集经历的学生讲述赶集时的见闻和感受。⑵(教师播放“赶‘集市’”)学生了解赶集是我国一种广为流传的民间习俗。
4.小结。
师:“民风、民俗大观园”,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这里娓娓道来。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民风、民俗,只是大观园中的一隅。可见,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多么的广博、精深!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有民风、民俗的痕迹。
三、拓展
学生搜集有关家乡的节庆习俗,如春节、元宵、除夕、清明、重阳等,也可以搜集家乡的服饰、民居、饮食等乡土文化习俗,还可以采集关于家乡的婚丧、寿诞礼仪、成长仪式等文化传统习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民风、民俗的绚丽多彩及丰富的内涵。2.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家乡的节庆习俗、乡土文化习俗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知识竞赛”)学生抢答。
二、学习
1.组内交流,资料汇总,分类整理。学生分工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方式准备展示家乡的民风、民俗。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汇报,如图文结合、介绍解说、实物呈现、模拟表演等。
2.各小组分类依次汇报家乡的民风、民俗及其文化内涵,全班一起畅游民风、民俗大观园并畅谈感想。
⑴ 节庆习俗。(教师随机播放“节庆习俗”中相应内容)春节习俗。元宵节习俗。端午节习俗。中秋节习俗。…… ⑵ 其他习俗。(教师随机播放“其他习俗” 中相应内容)
服饰习俗。民居风俗。饮食习俗。婚丧习俗。寿诞礼仪。成长仪式。…… 3.小结。
民风、民俗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而中华民族民风、民俗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味。传承千载的民风、民俗是老百姓情感的载体,是生生不息的一泓清泉,是中华民族千年不化的情结。
三、拓展
1.分组合作,编制一份介绍各地民风、民俗的小报,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一个延伸。
2.体验活动:我来学做香囊(做元宵、包粽子……)
2.2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饮食习俗、建筑习俗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间的密切关系。2.珍视祖国的传统文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分别就一个地域的饮食习俗和建筑习俗做调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前两堂课我们参观了“民风、民俗大观园”,了解了不少民风、民俗。如果让我们将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分类,你认为有哪些类别呢?
学生自由讲述。(教师随机播放“民风、民俗分类”)
2.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讨民风、民俗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民风、民俗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教书板书: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
二、学习
1.探究饮食习俗。
⑴(教师出示“农作物生产、饮食概况”)学生讲述不同地域主要盛产的农作物品种。
⑵ 学生自学教科书第36-37页,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地域会出产不同的农作物。
⑶ 学生按小组汇报课前搜集到的各地域的饮食习俗特色以及与居住地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全班交流分享。(教师出示并练习“连一连”)
⑷ 学生自学教科书第38页,然后交流吃饺子和过春节的关系。
⑸ 小结: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生活背景孕育出了中华大地异彩纷呈、姿态万千的饮食习俗。
2.探究建筑习俗。
学生先自学教科书第39-41页,然后按小组汇报建筑习俗,探究建筑反映的民间文化特征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室可引导学生从建筑材料、建筑布局、建筑外形、内部特点等方面来分析讲述。(教师随机播放“民居建筑”做补充)
⑴ 江南民居。⑵ 蒙古包。⑶ 湘西吊脚楼。⑷ 陕北窑洞。⑸ 福建土楼。⑹ 北京四合院。
3.小结。
在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相互适应、彼此作用的过程中,民风、民俗应运而生。民风习俗首先起源于人类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心理的活动,以满足生存的需要,它最初是人们适应自然环境、获取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的文化模式,民风、民俗来源于生活。与此同时,民风、民俗又反过来制约着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
三、拓展
进一步探究本地的饮食、建筑习俗与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的关系。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探究家乡民风、民俗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密切关系,以及在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珍视祖国的传统文化。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2.教师指导学生组织成立“探究小组”,分析研究自己家乡的文化活动习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过的一种印象最深的民俗活动的情境,并搜集关于这种民俗活动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自由讲述对孔子、孔庙和祭孔典礼的了解。(教师播放“孔庙与祭孔”)2.师:孔庙的祭祀延续至今,通常为每年两次,分别定在清明节和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的仪式非常隆重,到孔林上坟的孔氏后裔,除当地族人外,还有许多人从全国各地远道而来……我们来看看那盛大的祭祀场面。(教师播放 “孔庙祭典”)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祭孔活动有哪些意义。(有利于丰富人民生活,增添乐趣;
有利于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增强民族凝聚力;
有利于规范社会秩序;
有利于增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自觉奉献的责任感……)
二、学习
1.在充分展开研究的前提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分享成果。⑴ 列举家乡的几种有关文化活动方面的民风、民俗。
⑵ 搜集与所列举的民风、民俗相关联的他乡的有关资料,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所在。
⑶ 从差异入手,分析讨论、考证家乡的文化活动习俗与家乡的传统文化、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2.透视民风、民俗活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⑴ 师:秧歌舞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它通常是大型群众性娱乐、欢庆、宣传的主要形式。(教师播放“秧歌舞”)
学生感受秧歌舞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因为秧歌形式多样又富于变化,再加上扭秧歌舞蹈动态丰富,使看秧歌的人心花怒放,豪情倍增,因而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给广大民众带来了快活和欢乐,是舒缓身心疲倦的好方法。)
⑵ 师:除夕这天,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许多家庭都会在门上贴上春联。春联上的联语都是一些贺年的吉祥语。(教师出示“春联”)
学生感受春联这种民风、民俗活动在老百姓生活中的意义。(抒发了美好的愿望,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⑶ 学生分小组自由讲述自己参加过的一种民俗活动,然后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全班分享这些民风、民俗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并体会这些民俗活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⑷ 小结:在一定生活情景中形成的家乡习俗给人们的生活平添了乐趣,规范了人们的生活,加强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并起到了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作等作用。
3.如何看待传统节日的淡化和民风、民俗文化的消亡。
⑴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传统节日越来越淡化,一些民风、民俗也渐渐凋零、消亡,只有饮食保存下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
a.传统节日以及很多民风、民俗的起源与农耕文化有关,在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的转型过程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疏远了。
b.在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信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冲击,疏离了人们对传统节日和民风、民俗的意识和情感。
c.传统节日皆为农历,现在平日里使用的是公历,因此农历的概念也渐渐淡化了。
d.一些人缺乏历史和文化的情怀。……
⑵ 师:传统节日的淡化和民风、民俗文化的消亡会造成哪些弊端?我们该如何看待它们?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由于传统节日的淡化和民风、民俗文化的消亡,像充满中国民间文化气息的春节本是民族凝聚力与亲和力的体现,而我们现在却不知道该如何去过了!如今节日没有了文化的载体,文化内涵变得越来越空泛,人们也就对节日失去兴趣了,所以商家把春节叫“黄金周”,让人们都去旅游。以民风、民俗为代表的民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瑰丽之宝。对于这些情趣盎然、妙趣横生的文化珍宝,我们必须认真揣摩,仔细品味,才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无穷乐趣和艺术魅力。
⑶ 师:淡化的传统节日和日渐消亡的民风、民俗文化不是仅仅靠政府和专家的提倡便能改变的,更需要全民的自发参与。重建传统节日文化和民风、民俗活动,你有哪些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
a.要从小培养历史和文化情怀,有兴趣参与民风、民俗活动,感受民风、民俗文化的熏陶。
b.媒体要大力营造传统节日氛围。近年来,在恢复和弘扬民风、民俗传统文化方面,媒体以强烈的文化责任感做了大量舆论引导工作,应继续坚持和加大力度。
c.民风、民俗文化的创造,必须符合时代需求和艺术规律。营造民风、民俗文化氛围,重建传统节日文化,政府、学术界、文化界和商家必须齐心努力,联合打造。弘扬推广节日文化,公益可与市场结合,变成一个全民的自发性的民俗文化。……
4.总结。
民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永远是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基。民风、民俗对群体的每一个人释放出的是一种特有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是因为民俗文化具有那种统一群体行为与思想的潜移默化、约定俗成的无形力量。
三、拓展
1.积极参与民风、民俗活动,感受其魅力。2.阅读有关民风、民俗的书籍,进一步了解祖国各地的民风、民俗,进一步体会民风、民俗在生活中的作用。
2.3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
教学要求:
1.知道民风、民俗文化有其积极、健康的方面,也存在迷信现象和陈规陋习等不良因素。
2.能继承民风、民俗文化精髓,发扬优良传统,摈弃糟粕,自觉抵制各种迷信活动和陈规陋习。
3.具有社会责任感,为净化家乡民风、民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2.学生搜集家乡民风、民俗中的迷信活动和陈规陋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清明节的活动。(教师播放“清明节活动”)
师:你还知道哪些清明节的活动?你认为清明节的这些习俗都是积极、健康的吗?
2.师:民风、民俗经过了千百年的大浪淘沙,能够保存到现在的,必定有其闪光之处。但任何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其中既有积极、健康的方面,也存在着陈规陋习与迷信现象,即制约人类思想进步的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
二、学习
1.开设“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⑴ 聚焦爆竹。
a.(教师播放“绚丽烟花”)学生交流感受。
b.师: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爆竹让我们的节日显得更加喜庆。但每年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事故不计其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烟花、爆竹给人们带来什么危害呢?(教师播放“烟花、爆竹危害”)
c.师:烟花、爆竹带来的危害真不小呢!为了防止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噪音,减少空气污染,不少城市采取了改革旧习俗的措施,我们一起来听一段小广播。(教师播放“各地燃放烟花、爆竹新规定”)
d.学生讨论对燃放烟花、爆竹的看法并提出本地春节该如何处理燃放烟花、爆竹问题的建议。
⑵ “喜”“忌”数字。
a.师:我国的民间一向流传有一些“喜”“忌”数字。你能说一说民间是怎样认为“4”“6”“8”这三个数字的?
b.师:这种对数字的推崇与禁忌,虽然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但如果迷信于这些数字,有时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我们来听一个小故事。(教师播放“数字”)
学生交流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启示。2.交流家乡民风、民俗中的迷信活动和陈规陋习
师:家乡的民风、民俗五花八门,我们一定要崇尚科学,分清精华与糟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家乡民风、民俗中的迷信活动和陈规陋习,然后全班汇报,教师进行随机点评。
⑴ 相信科学不迷信。a.戳穿鬼把戏。
师:有些巫婆、神汉常常在大庭广众面前表演“油锅炸鬼”,将手伸进沸腾的油锅。这是怎么回事呢?(教师播放“油锅捉鬼”)
b.看看算命、测字先生的真面目。
师:街头的算命、测字先生自称能知旦夕祸福,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播放“古人算命”)
c.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一些浸透着原始蒙昧的封建迷信陋俗,对社会和人性都有着负面影响。迷信是盲目、愚昧的表现,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我们只有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事物,才能提高辨析能力,戳穿迷信的鬼把戏,并向周围的人宣传:相信科学,擦亮眼睛不迷信。
⑵ 陈规陋习需摈弃。a.换个方式来祭祖。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断开展着移风易俗的活动。我们一起走进安徽黄山新华乡去看看那里的变化。(教师播放“清明文明祭祖”)
学生交流“新华乡”现在的祭祖方式有哪些优越性,从中得到哪些启发。b.抵制铺张浪费。
师:敬酒送礼是中国人增进感情的传统习俗。小至压岁钱,大到结婚彩礼。如果过于铺张,那就适得其反了。(教师播放“送礼之风”)
学生交流观看了这则报道后的感受,并讨论应该如何抵制这种铺张浪费的习俗。
c.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羁绊着人们思想的进步、阻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的陈规陋俗我们应自觉抵制并规劝别人远离。净化家乡的民风、民俗,创建一种积极、健康的乡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期待。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民风、民俗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又要舍弃其落后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和丰富我们的社会主义民风、民俗新文化。
三、拓展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讨论拟定净化家乡民风、民俗声明,张榜或散发宣传单。这份声明的内容可包括:态度表明、行动计划、倡议展望等。(教师播放“小快板”)
2.受社会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民风、民俗正在悄悄地发生变革。课后做个有心人,关注家乡民风、民俗的新变化。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抽烟、酗酒和泡网吧等不良习惯的危害,远离这些恶习。
2.学会利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不良习惯的影响。
课前准备 :
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并指导一个小组准备有关烟的模拟审判会,可由一人或多人扮演被告“烟”,其他学生扮演原告,控告“烟”有哪些危害。
2.学生了解抽烟、酗酒、长期上网冲浪的危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你是一个容易被诱惑的人吗?”)学生完成测试后教师做统计,了解全班学生的自制力的状况。
2.师:不良的行为习惯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的产生,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吸烟、酗酒、迷恋网络,这些都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有的甚至会构成社会公害。对处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而言,吸烟、酗酒、迷恋网络对身体的危害非常大,所以我们要有自控能力抵御诱惑,坚决加以杜绝。要珍爱生命,就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随机出示课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习
1.吸烟的危害。
⑴(教师出示“你了解烟吗?”)学生完成后全班分享。
⑵ 学生交流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⑶ 教师请课前准备的一个小组召开一个有关烟的模拟审判会,总结吸烟的害处。
⑷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页“烟的n条罪状”。⑸(教师播放 “烟草吞噬生命”)教师小结: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告诫人们:烟草吞噬生命,不论是何种香烟,对人体同样有害。让大家携起手来,共同抵制香烟吧!
2.酗酒的危害。
⑴ 什么是酗酒?就是没有节制地喝酒,酗酒不但伤身体,还容易滋事。⑵(教师播放“酗酒酿成的悲剧”)学生交流感想。
⑶ 学生自由讲述酗酒对身体的危害,然后填写教科书第7页“酗酒的危害”。
⑷ 教师引导学生辨别“适量饮酒”与“酗酒”的区别。3.迷恋网络的危害。
⑴ 师:人类社会正在迈入信息网络化时代,网络给人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缤纷的世界。但网络业存在着许多弊端。网络的开放性与隐蔽性使许多精神垃圾灌输到一个个单纯的心灵里。网络存在许多诱惑,自制力差的人就会沉迷于其中,特别是青少年更难以抵挡诱惑。(教师播放“从三好学生到少年犯的启示”)
学生交流从中得到的启示。
⑵ 全班交流:对于学生自身来讲,怎样才能正确上网呢?
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后出示“怎样才能正确上网?”)教师小结: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我们青少年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对网络有清醒的认识,在头脑中建起一道安全的“防火墙”!
三、拓展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怎样才能正确上网”的方法,并填写“我的上网计划单”。
板书设计:
课后感: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1.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抽烟、酗酒、泡网等不良习惯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危害。
2.学会利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不良习惯的影响,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2.学生课前完成教科书第6页和第8页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珍爱生命,崇尚科学”)学生交流“我的上网计划单”,教师做出评价。
二、学习
1.拒绝抽第一口烟。
师:面对下列情境,你能逐一拒绝别人递上的烟,拒绝抽第一口烟吗?(教师出示“拒绝抽第一口烟”第1页)
师:当你在感知到同伴的吸烟压力时,可以在以下拒绝的方法中选择1-2种进行训练,还可在同学中征集其他的拒绝方法。请试一试。(教师出示“拒绝抽第一口烟”第2页)
教师请三四个志愿者上台表演如何拒绝。2.世界无烟日。
⑴ 学生说一说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然后交流教科书第6页“知识窗”,并上画一画“禁止吸烟”的标志,写一写“禁止吸烟”英文。(教师出示“‘禁止吸烟’的标志和英文”)
⑵ 学生读一读搜集到的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教师出示“1988-2009年‘世界无烟日’主题”)
⑶ 全班创作下一年“世界无烟日”主题。3.不良习惯小调查。
学生交流完成的教科书第8页的“小调查”,阐述调查结果和从中得到的结论。
4.教师小结:“万种烟草,同种危害”。不管你对自己的毅力和控制能力有多大的把握,都应有所畏惧。拒绝别人递过的一支烟,并非是一件坏事。我们应重视烟草和酗酒给身体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并以健康方式来抵制这种危害。网络让人在垃圾里找黄金。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请睁大识别是非的慧眼,把它变成助我们学习、成长、发展的一把利剑。
莎士比亚曾说过,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珍爱生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刻不容缓。
5.(教师播放“珍爱生命”)学生齐读小诗。
三、拓展
1.调查有吸烟史的家长或其他长辈、亲友的“烟龄”,每天吸烟的量,平时吸烟的烟价;
计算他们已经有多少钱用于吸烟了;
若从现在起开始戒烟,按平均寿命70岁计算,后半生可以节省多少钱?若以300元/年可以资助一名贫困生读书计,这笔钱可以资助多少名失学的学生读书?
2.设计“禁止吸烟和酗酒”的宣传卡片,(课件展示网上收集的创作品)对周围的人进行宣传。
板书设计:
课后感:
1.2向“白色恶魔”说不
第1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毒品的种类以及对人类的危害。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2.学生搜集关于毒品的一些知识和吸毒者的案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播放“罂粟花”)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回答:美)是的,大家刚才都对这些美艳的花赞叹不已,可它却正是被人们称为 “罪恶之花”的罂粟花。(教师板书)
2.师:罂粟花秋播春开,花并没毒,真正有毒的是低垂蒴果中的白色汁液,它是成为罪恶的白色粉末的源头。毒品,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白色恶魔”。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向“白色恶魔”说不!(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
1.了解毒品的种类和分类。
⑴ 学生自学教科书第9页,对各类毒品有大致的认识。
⑵(教师播放“毒品的种类”)学生观看录像,初步了解各类毒品的特点及危害。
⑶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了解毒品的分类。
⑷(教师播放“毒品的分类”)小结:当前,毒品的种类已达几百个,而且各种新型毒品层出不穷,对人体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2.了解毒品的危害。
⑴ 师:毒品对人体的危害真大,毒品这个“白色魔鬼”,正疯狂伸出罪恶的魔掌残害人类!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家破人亡,更有甚者染上这个“白色恶魔”,最后横尸街头。同学们,你搜集到了哪些真实故事,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1-2名学生讲述因吸毒而引发的悲剧。
⑵(教师播放“毒品的危害”)师:片中这些无知的人,本拥有社会的关爱、好友相伴和温馨的家庭,但他们却在好奇心的引诱下,一步步走入了黑暗与死亡的殿堂,带给他们的只有痛苦和家破人亡。对这些人,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学生交流感受。
3.了解染毒途径,树立防范意识。
师:毒品如此可怕,他们是怎么染上毒品的呢?请听听吸毒者的自白吧,让我们引以为戒。(教师播放“吸毒者的自白”)
学生归纳小结: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复杂多样,有的是因为无知好奇,有的是上当受骗,有的追求享乐,有的逃避现实,具有逆反逆反心理……
4.课堂小结:毒品是真正的“白色恶魔”,我们要坚决地向它说“不”,坚决地与它斗争。
三、拓展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中华之剑》。了解我国缉毒、禁毒工作的现状,认识公安干警工作的危险性和困难性,从而更深一步地去了解毒品的危害性,以便能很好地做到抵制毒品,检举与毒品有关的一切犯罪活动。
板书设计:
课后感: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近年来禁毒严打的法律、法规。
2.做一名抵制毒品的宣传使者,让更多的人知道毒品的危害。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2.学生搜集本地禁毒战斗的硕果,以及瘾君子成功戒毒、获得新生的故事。3.学生查找“国际禁毒日”历年的活动主题。
4.教师指定两名学生准备“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演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推开沉重的历史之门,中国是近代史上深受毒品毒害的国家之一。(教师出示“虎门硝烟”图片)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一的“虎门销烟”。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在林则徐的指挥下的“虎门硝烟”,不但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的禁毒决心。
二、学习
1.了解我国政府的禁毒举措和力度。
⑴ 师: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进行禁毒斗争,积极参与国际禁毒合作,并在全国范围内围绕国际禁毒日的主题开展了广泛的禁毒专项斗争和群众宣传。(教师播放“禁毒行动”)
⑵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5页,感受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的硕果。⑶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本地禁毒战斗的硕果。2.“浪子回头”故事会。
⑴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瘾君子成功戒毒、获得新生的故事。⑵ 小组推荐比较典型的故事,进行全班交流。3.了解“国际禁毒日”的由来。
⑴ 师:毒品是世界范围的瘟疫,它与艾滋病、恐怖活动并称为当今人类社会的三大祸害。(教师播放“国际禁毒日”)学生交流:
a.“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
b.吸毒与贩毒会诱发哪些社会问题?
c.“国际禁毒日”成立于哪一年?联合国是在怎样一个形势下提出来的?当时的口号是什么?
d.2008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什么?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认为要如何控制毒品泛滥问题?
⑵ 学生交流历年“国际禁毒日”的活动主题。(教师出示“国际禁毒日活动主题”)
4.“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演讲会。
⑴ 教师指定两名学生上台做“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的演讲会。学生交流感受。
⑵ 小结:2005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珍惜自我,健康选择”。为了无毒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来,抵制毒品,参与禁毒,一起向毒品宣战!
三、拓展
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项反毒、禁毒的宣传活动。要求:有活动对象、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形式等内容,注意活动的可操作性、安全因素。
2.创作一幅反毒、禁毒宣传画。
板书设计:
课后感:
1.3向邪教宣战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邪教组织的犯罪事实,激发学生对邪教组织的憎恶感。2.知道宗教与邪教的区别,初步了解邪教的特点和危害。3.勇于抵制邪教的侵害,揭露邪教的罪恶本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反对邪教。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2.学生搜集“法轮功”在中国犯下的对社会和人类危害的滔天罪行。3.学生搜集主要国外邪教组织的名称及其罪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2008年8月,一个普通的河南农民,发自肺腑地说了他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教师播放“‘全能神’祸害家庭”)学生讨论:
1.“我”起初认为“全能神”是一种怎样的信仰?实际,它是个怎样的一个组织?像这样的组织你们知道中国还有哪些?
2.“妻子”在信仰了“全能神”后有哪些变化?
3.那么多村民在短时间内就被“全能神”蛊惑,信其真并深陷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学习
1.揭露邪教“法轮功”的罪恶本质。
⑴(教师播放“‘法轮功’集体自焚事件”)
学生交流:
a.他们为什么要自焚?
b.为什么天安门广场自焚的只有普通信众,而没有“法轮功”组织的高层人物?
c.围绕生命和家庭,你有何感想和认识?
⑵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8页“追求‘圆满’,投毒杀人”,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全班深入讨论:
a.陈福兆犯下了什么罪行?
b.他怎么会走上犯罪之路的?
⑶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8页“攻击卫星”,说一说“法轮功”给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⑷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法轮功”在中国还犯下哪些滔天罪行,对社会和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⑸ 全班交流讨论:“法轮功”组织者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教师播放“‘法轮功’的谎言”)
2.了解世界各种邪教组织。
⑴ 师:现在国外的邪教组织一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其中以美国和日本的邪教组织最多。现在主要的邪教组织有:美国的“人民圣殿教”“大卫教派”“上帝的儿女” “天堂门”,西欧和北美的 “太阳圣殿教”,韩国人文鲜明所创立的“世界基督教统一神灵协会”,产生于美国而流行于西方各国的“恶魔教”,以及日本的“奥姆真理教”等。(教师视频“国外邪教透视”)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填写教科书第19页表格。⑵ 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出示“国外邪教组织及其罪行”)3.区分邪教与宗教。
⑴(教师出示“宗教场所”图片)你知道这些是什么建筑吗?
⑵ 师:宗教在我国流传了很久,它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仰,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这些宗教与刚才我们所介绍的“法轮功”等邪教有什么区别?学生自由交流。
⑶(教师出示“宗教宪法”)学生朗读。⑷ 学生讨论什么是邪教。
⑸ 小结:邪教是指冒用气功、宗教等名义危害社会秩序、侵犯人身权利的非法组织,应坚决予以打击、取缔。而宗教拥有悠久的历史,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因此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
4.如何防范、抵制邪教。
⑴ 学生讨论:作为青少年,如何防范、抵制邪教。
a.崇尚科学,大力加强科普知识的学习,科学理性地认识事物,自觉抵制迷信、伪科学和反科学的侵蚀健康生活。
b.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c.增强防止邪教的意识。对邪教歪理邪说做到不听、不看、不信、不传,绿色上网,拒绝网上邪教宣传。
⑵(教师播放“严林的事例”)学生交流:
a.如果碰到有人向你散发邪教组织的传单,你会如何做? b.如果在邮箱收到类似的邮件,你会怎样做?
c.如果发现身边的人参与邪教的活动,你该怎样做?
5.小结。
⑴ 世界上的邪教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有美丽的名称,打着动人的幌子,实际上却隐藏了罪恶的目的。
⑵ 邪教的组织者和传播者会不失时机地诱骗善良的人们,我们应该时时提高警惕。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共同保护我们美好的生活。
三、拓展
1.制作一张宣传反对邪教的小报。
2.上网查询反对邪教的网站,完成教科书第21页“实践园”的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感:
1.4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能就法律条款中的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做出正确判断和评论。
3.在成长的过程中,知道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2.学生打印并预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播放“军军休学”)师: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觉得军军妈妈的做法对吗?军军应该休学吗?
全班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分成两队展开辩论:
⑴ 认为军军是个懂事的孩子,休学是帮家里解决困难,这样做是对的。⑵ 认为军军不能因此放弃学习的机会,这样做不对。
2.师:刚才大家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那我们该如何判断军军是否该休学,军军妈妈的做法对不对呢?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法律的依据吧。(教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受教育是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父母无权剥夺孩子的这一合法权益。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当我们遇到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问题时,是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
二、学习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概况”,全班学生讨论。2.案例辨析,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⑴ 社会上的网络是否能对在校学生开放? 参见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一条法规。
教师引导学生解读:很多未成年人缺少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这是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原因之一。完全禁止未成年人接触网络、与网络隔绝是不可能的,而适度、正常使用网络是符合未成年人心理需求的。根据目前的规定,经营性网吧禁止未成年人入内,可以说对它的政策是“堵塞”,而对健康公益性上网服务则是“疏导”,这样一“堵”和一“疏”的关系,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⑵ 家长是否可以在未经子女同意的状况下偷看他们的日记?老师是否能在未经学生本人的同意下公开他们的日记或电子邮件?(教师播放“孩子隐私须尊重”)
参见第三十九条法规。
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该条款突出了未成年人的平等主体地位,有利于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中父母将子女视为附属物的情况或学校、教师对学生的领导地位。具体来说,即学校、老师、家长都不可以偷看、披露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或电子邮件。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或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隐匿、毁弃;
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动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⑶ 家长是否能在周末的时间硬性要求子女参加才艺班或其他补习班? 参见第二十条法规。
教师引导学生解读:生命和健康最重要,这是未成年人保护的一个核心思想。如今,许多孩子平时放学后甚至周末的时间都被各种补习班占用,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未成年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充足的睡眠和一定的娱乐、锻炼时间非常重要。
⑷ 外出务工的父母能否将子女独自留在家中? 参见第十六条法规。
教师引导学生解读:“留守儿童”和“流浪儿童”问题,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话题。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很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对父母外出打工而对子女失去监护责任的“留守儿童”,新法做出了要委托成年监护人代为监护的规定,强调了监护人的监护责任;
对于“流浪儿童”,新法则规定由政府和民政部门实施救助,明确了救助机构临时监护的责任。
⑸(教师出示“扫描镜”)学生小组这两个案例。3.我用新法评旧俗。
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小组讨论下列做法是否正确,并发表相关评论,然后全班交流。
⑴ 棍棒底下出孝子。⑵ 不打不成器。
⑶ 私塾先生为了教育好孩子,经常用戒尺打学生的手掌。要是类似这样的事发生在今天,你有何感想?
4.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正当权利,未成年人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拓展
1.(教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试题”)学生集体完成。
2.观察周围是否有违反保护法的现象,如有,做出相应的劝告。
知识竞赛试题是为了巩固学生的法律知识,教师可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完成。
板书设计:
课后感:
2.1 民风、民俗大观园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民风、民俗来源于民间,是民间世代相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了解民风、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初步感受民风、民俗及其文化的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的传说故事和民风、民俗活
六年级上册思品教案及反思篇三
1.《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能从各种媒体深刻感受当今中外交流的频繁,大致了解中国目前在国际舞台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瓷器、丝绸、青铜器、四大发明等)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历史上的中外交流了解有一些,如从图书中了解到郑和下西洋一类的故事,从网络和图书中能够查阅到相关资料来丰富这方面的认识。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如何走向世界,实现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知之甚少,只了解故事内容,没有深入思考这种交流的对于世界的意义,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历程没有形成清晰的线条,也就难以形成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的认同感。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古代中外交往悠久的历史,感受中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的历程,带来的共同发展。教学难点是: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1.从“丝路驼铃”到“海上交流”,地域范围的拓宽源于当时科技得到进一步发展;
2.不仅让学生感受古代中国在推进世界文明上的作用,也应看到世界文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感受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交融,相互交流源远流长。设计思路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学习,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教学,即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历史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事件及人物;
阅读法,即让学生联系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教材,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学习,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及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古今丝绸路,同为交流桥。第二课时:相似文化背后的思考、郑和下西洋,海上交流的巅峰。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代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为古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具有的独特魅力而骄傲。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外交流的历史,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主动收集整理资料,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中外交往悠久的历史,感受中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的历程,带来的共同发展。教学难点
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世界地图,标明丝绸之路线路;
《丝绸之路》视频;
《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以及 《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
学生准备:
收集古代中外物品、文化交流的资料;
网上查找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资料,共同准备:课前收集体现日本和韩国文化特征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郑和下西洋的相关材料。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p5页内容,话题为“丝路驼铃”。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6-p7页内容,话题为“海上交流”。教学过程
1.《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
第一课时
活动一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
1.(课件:出示教材p2《考古发现带来的惊喜》)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两则关于考古发现的报道,大家读一读,看看从这两则报道中,你有什么惊喜的发现?又有怎样的思考? 2.教师从以下方面相机点评:(中外交往时间久远、传播距离远、中国古代文化灿烂,优秀的纺织工艺得到世人的珍爱)
3.师:是啊,精美的蚕丝纺织制品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外国,让我们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而骄傲。同时也不禁思考:中国的丝绸为什么会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外国?它们是怎样到国外去的呢?
4.学生猜测,教师把握学生认知起点,对了解张骞出使西域或丝绸之路的学生给予肯定。5.小结: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路。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有一个人开辟了这样一条路,沟通了中国与欧亚的交往。这就是——中国古丝绸之路。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代,探访丝绸之路,去看看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出示课题: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丝路驼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资料,通过考古的报道,知道中外交往早在2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感受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古代,中华文明是通过什么渠道与世界进行交往、传播。】 活动二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
1.(课件:出示古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师:看,这2000多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对照地图找一找,它贯穿了哪些国家、地区?
2.(课件:出示照片“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牵着满载丝绸的骆驼队,正缓缓西行”。)师:大家看,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牵着满载丝绸的骆驼队,正缓缓西行。你们可知道,这个雕塑群是为了纪念谁的吗?就是纪念中国古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对于这个名字,你们有什么了解?
3.了解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
(1)阅读教材p2-3 页中外交流资料
(2)阅读自己搜集的“丝绸之路”上中外人物交流学习考察资料。
(3)学生反馈:在这条沟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上,中国与外国有哪些方面的交流?(4)(课件:播放视频《丝绸之路》)全班讨论: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给世界各国和人民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教师相机点评:经济发展 物质丰富 增进友谊 文化传播„„)
4.小结: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同时也是一条文化之路。丝绸之路更大贡献就在于它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航海技术无法实现海上往来时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世界的共同发展。(板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素材、学生收集以及文本的三方对话,点面结合,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历程,学生的合作探讨感受“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上的重要意义。】 活动三 古今丝绸路,同为交流桥 1.师:古老的“丝绸之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又焕发出新的活力。2.(课件:出示《古丝绸之路线图》与现代《亚欧大陆桥图》)学生读课文,思考:两者有什么异同有哪些异同?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3.小结:是啊,古老的丝绸之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了新的发展与飞跃,她展示着现代的中国以开放的胸怀,加强对外交流,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正如世人所说:世界上有无数条路,却没有一条像“丝绸之路”一样,承载者着千年古史,编织着四方文明,他让中国汉唐盛世焕发出丝绸般耀眼的光彩,并延续至今,她是一根纽带,让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在这里汇合。
【设计意图:了解古丝绸之路与亚欧大陆桥的异同,使学生感受到,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沟通作用,并领会历史与现实的融合,同时锻炼了学生分析对比能力。】 板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
——丝路驼铃 东西方文明的纽带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1.《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
第二课时
活动一相似文化背后的思考
1.(课件:出示日本和韩国的文字、服饰、插花艺术、茶艺、建筑等方面的图片)师: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2.学生展示在课前已经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3.师:一衣带水的邻邦为什么在这么多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4.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日本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资料,教师补充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有关资料。组内进行交流研讨。
4.全班深入探究:隋唐时期,日本为什么要派使者到中国来,还盛情邀请鉴真东渡?历经五次东渡失败的鉴真晚年双目失明,还要执着东渡日本?
6.师:当时隋朝的进步发展,唐帝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发达,成为东亚最强大的帝国,声名远扬,对亚洲各国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日本朝野对中国文化充满仰慕向往,出现模仿中华文化的热潮。中日间的交流,为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国对外影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不过,当时中日的交流和先前中国通过“丝绸之路” 陆上通道联系世界,有了不同,大家看地图,发现什么?(相机板题:海上交流)7.我国与日本仅一海相隔,较早的海上交流是从中日交流开始的。中国通过海路与世界的交流还有哪些?
(1)(课件:出示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中外海上交流涉及的范围。(2)师生相机补充介绍海上“丝绸之路”,理清中外海上交流的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中日韩文字、服饰等比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相似文化背后的成因,感受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同时,由点及面,了解中外海上交流涉及的范围,理清中外海上交流的历史。】
活动二郑和下西洋,海上交流的巅峰
1.师: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而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则让中外海上交流达到顶峰。
2.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意义。
(1)课本上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结合课文和《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以及《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说说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壮举”?
(2)师: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流传了许多故事。哪位同学来讲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小故事?
教师点评意义: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并且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3)探讨交流:郑和为什么能完成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你处于郑和同时代,要想组建大型船队下西洋,需要具有哪些条件?
教师点评归纳条件: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3.忆古思今,放眼未来
(1)师:2005年,我国纪念郑和下西洋活动主题为“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你是如何理解“这一主题?
(2)师: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为世界航海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既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也是全人类的自豪。今天我们纪念郑和,就是要大力继承和发扬郑和敬业献身、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伟大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增强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凝聚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为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就是要继续发扬崇尚和平、敦信修睦的伟大精神,巩固扩大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为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3)网上查找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资料,谈谈对交流促进发展的理解。4.小结:“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代名词,陆路通道沟通我国和亚洲、欧洲各国,海上通道则沟通我国和日本、韩国、东南来各国、非洲各国。古代的陆路和海上交流为交流各方面都带来了经济利益与文化发展,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设计意图:抓住郑和下西洋这一典型海路对外交流历史事件,感受中外海上交流历史对亚、非经济文化的影响。通过忆古思今,明白对外交流开放才能让国家走向的新的繁荣,才能实现世界的共同发展。】 板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海上交流
海上丝路:架起东亚、南亚、非洲、欧洲交流的桥梁
航海史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
和平的桥梁
民族昌盛的结晶
2.《飘扬的五星红旗》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城市中的小学生对联合国这一称呼有所耳闻,大致能够了解到这是一个国际性组织,但对联合国组织的历史及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知道得并不多。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渠道,六年级的学生也容易知道我国参与到一些国际事务中,如承办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界博览会,从而初步感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一定角色,占有一席之地。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的孩子会从不同渠道获得一些信息,但受年龄的限制、视野不够开阔,对中国外交及参与国际事务的大事件的关注较少,对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更少。孩子们很少会去思考:参与国际事务对中国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不容易感受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较难从此方面激发出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中国走入联合国的历程,知道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是:了解中国加入世界各种组织的情况和意义,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由衷地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力求选择一些让学生能感受、能理解、能进行比较的事、物,从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事物切入,让学生感受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注重教师补充相关信息的同时,让学生运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图表等信息资源,学会分析和判断,展开深入的思考,获得感悟和认识。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学生情感体验。首先我让交流资料,梳理我国的外交发展史,由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谈起,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恶劣的国际环境。其次集体讨论,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其在中国外交史上的意义。接着师生进行国事交流,整理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了解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历程与意义,进一步认识“弱国无外交”。再次用照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已经是国际社会中重要的一员,不仅完全有能力组织好大型的国际会议,而且能够在国际事务中与各国平等协商、发表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最后进行新闻发布,了解我国对外援助和接受国外援助的事例,深刻认识中国逐步为世界接受,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我国外交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第二课时: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新闻发布会、国事论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而自豪。
能力目标:关注中国外交史中的公共事件,培养收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能依据史实阐明自己观念和看法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的历史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和平外交,逐步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并最终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程。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走入联合国的历程,了解中国加入世界各种组织的情况和意义,知道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升,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由衷地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代背景资料,联合国这一国际性组织的历史及作用资料,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资料。学生准备:了解新中国第一份国书的大致内容,搜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各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信息资料,一年内我国对外援助和接受国外援助的事件报道。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8-p10页内容,话题为“从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谈起”。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11-p13页内容,话题为“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教学过程
2.《飘扬的五星红旗》
第一课时
活动一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1.(课件:出示图片“新中国第一份国书”)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说说你对它的了解吗? 2.师:这是60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国家元首在接受的前苏联递交的申请建立外交关系国书后所签署的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其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政府成立伊始,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首先愿与我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人民对此极感欣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热忱欢迎与其建立友好邦交。”(板书课题)3.(课件:播放视频“新中国与前苏联建交始末”)师:新中国建国初期恶劣的国际环境中,这份国书的递交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
4.小结:新中国第一份国书的递交,与前苏联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新中国新政府得以立足于世界。(板书:中国————)
【设计意图:了解新中国建国初期处于恶劣的国际环境中,有了第一个建交国家,才初步立足于世界。】
活动二我国外交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师:建国初期,与苏联建交后,我国还与哪些国家建立了友好邦交呢?
2.师: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及越南民主共和国等一批人民民主国家,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相继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到1950年初,我国同邻近的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锡兰、阿富汗先后达成建交协议。随后又先后与英国、挪威、丹麦、芬兰、瑞典、瑞士和荷兰等国进行了建交谈判。其中,英国基于利益权衡,在西方国家中最早承认新中国一。(板书:世界各国
建交)
3.学生读教材中介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说说周总理提出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思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放在五项原则首位意味着我国对外交工作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4.师:几十年来,新中国外交在五项原则的指导下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加强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团结和友谊,在一切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该原则历经四十多年国际政治风云考验,已成为举世公认的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板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课件:出示图片“中美关系发展历程”图片内容说明:(1)1971年双方以乒乓外交拉开了两国建交的序幕。
(2)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开始实质意义上的双边关系。
(3)1986年十一月,美国太平洋舰队访问中国青岛,中美双边关系有政治、经济领域向军事领域延伸。
(4)2005年8月,中美首次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双边关系向战略高度发展。
(5)2009年美国信任总统奥巴马上任不久,新任国务卿希拉里访问中国,以密切同中国的联系)
师:短短三十年,我国与美国建立了友好邦交,说明了什么?
6.小结:我国外交和平相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国家的迅速发展,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一个占人类1/4人口的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很快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设计意图: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强大生命力,体会其在中国外交史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感受到中国正在被世界各国接受。】 活动三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
1.学生阅读教材p9,思考:联合国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2.(课件:出示图片“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重返联合国历程”)师:五星红旗在联合国上空升起标志着什么?
3.学生填写并交流教材p10“中国与联合国大事记” 4.师:中国和联合国关系的发展历史说明了什么?
5.小结: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要第一位,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外交走过了五十年的辉煌历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感受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板书设计
从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谈起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世界各国建交
2.《飘扬的五星红旗》
第二课时
活动一 两张照片的对话 1.(课件:出示两张照片。第一张照片: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第二张照片:签订《辛丑条约》的照片)
师:请同学们来看这样两张照片,它们拍摄的时间整整相差了100年。第一张照片是2001年,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峰会的各个国家的首脑穿着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唐装,齐聚上海时拍摄的一张照片。亚太经合组织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一个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21世纪的第一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中国召开,为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而中国作为东道主,成功地组织了这次会议,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张照片则是一百年前的一张照片。它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时的画面。我们知道,1901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占领了北京。腐败的清政府不仅没有与列强展开英勇的斗争,反而放弃京城,仓皇逃往西安。为了维护自己的腐朽统治,清政府又迫不及待地与列强求和,被迫答应了列强提出的全部要求,最后与11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2.学生复述对照片的了解。
3.师:发生在两个世纪开端的事情,中国人的地位却截然不同。从这两张恰好相隔了100年的照片中,你发现了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4.小结:看着这前后相隔百年的照片,我们不仅感慨万千。腐败清政府的在列强入侵时,只能被迫签订屈辱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赔偿、割地等方式来换取一时的安稳。而10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是国际社会中重要的一员,不仅完全有能力组织好大型的国际会议,而且能够在国际事务中与各国平等协商、发表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板书:平等协商
发表主张)【设计意图:从两张照片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活动二 新闻发布会
1.学生交流:一年来我国对外援助和接受国外援助的报道。
2.小结: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积极参与各项国际事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注意身边的公共事件,我们对此将会有深刻的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深化学生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的了解。】 活动三 国事论坛
1.(课件:出示教材p12页四幅图,配下面文字。)师:中国的国际威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积极支持和参加各种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活动和组织,这样的报道越来越多了。2.教师介绍: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3.师:中国加入wto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什么这样说呢?
4.全班交流:说说我国还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教师可以随机说明重要性)5.师:从“国事论坛”活动中,你感受什么?(板书:发挥作用)
6.小结:从拒绝到积极参与,中国与世界各国组织之间漫长的融合之旅见证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今天的中国,已经真正屹立在世界东方,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际社会中有责任、负责任的一个大国。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际社会中有责任、负责任的一个大国。】 板书设计
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平等协商发表主张发挥作用
3.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我们的孩子所处的环境较好,生活在比较开放、进步的环境中,接触到进、出口商品的机会也较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在直观上有一定了解。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来看,孩子们难以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各方面入手,去了解中国的发展,感受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问题。
因此,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额快速增长,同时体会国际贸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是知道我国在贸易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和问题,从开放、多元、国际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认识和关注中国的发展。
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数据图表等,介绍中国商品进出口情况,提升学生的自豪感。还可多引导学生关注有关新闻和报道等,让学生明白中外之间的交流是多层面的,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并日趋频繁,使其真实感受到这种密切的联系。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我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让课堂符合生活实际,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如:采取讨论交流、做游戏、策划方案pk、情境表演等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洋”名字的来历、找找家中的“中国造”、中国制造的“第一”、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第二课时: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世界加工厂”、小小智囊团。第三课时:我们身边的进口商品、丰富多样的国际交流舞台。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知识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贸易领域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能力目标:探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额快速增长及面临的突出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额快速增长,同时体会国际贸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知道我国在贸易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和问题,从开放、多元、国际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认识和关注中国的发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cai、世界地图、红旗标签;
每组发一张小型世界地图、白纸;
收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个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收集并制作近年中国的有关进口和出口商品一展表;
广交会和世博会的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带“洋”子物品的相关资料;
利用多种渠道调查中国(包括本地)产品出口情况,在地图上找到所销往的国家或地区;
彩笔;
收集关于广交会和世博会的资料。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14-p15页内容,话题为《从“洋”货到“中国制造”》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16页内容,话题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17-p18,话题为《从广交会到世博会》 教学过程
3.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
活动一 “洋”名字的来历
1.(课件:出示《曾祖奶奶的“洋胰子”》)师:你还知道哪些带“洋”字的物品?(学生交流找到的物品名,教师将写有物品名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2.师:看到这一个个带“洋”字头的物品名,你有什么疑问产生? 3.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归纳:(1)这些物品是什么?(2)为什么都带“洋”字?(3)现在我们用的是什么?
洋炉:西式火炉。以煤作燃料,设置铁皮烟筒散发热量并通烟于室外。洋龙:旧指水龙。引水救火的工具;
洋行:外国的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也指专跟外国商人做买卖的商行。洋装:西服。
洋纸:旧时指从国外进口的纸张。
洋片:即西洋景。一种民间文娱活动装置。把若干幅画片左右推动,周而复始,观众从凸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大多是西洋画,故称洋片。洋面:指机制面粉。洋马儿:自行车
4.为什么这些被中国老百姓普遍使用的物品名都带“洋”字?
5.小结:说明了旧中国的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大多数东西都不能自己造,只能依赖外国进口的,所以带上了“洋’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带“洋”字的物品,让学生了解到旧中国的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大多数东西都不能自己造,只能依赖外国进口的】 活动二找找家中的“中国造” 1.师:现在我们的生活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课前我们同学们都就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等生活用品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谈谈他们是哪里制造的。2.学生们交流发言,教师相机板书
3.师:从同学们们的发言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是呀,如今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产品,我们国家都能自己制造。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到如今我们生活中的产品,中国自己能够制造】 活动三中国制造的“第一”
1.(课件:出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出厂的情景。)师:从人们欢天喜地的表情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相关的数据:1955年
第一款“五一”牌国产手表、1956年
第一架“七一”国产照相机、1956年
第一台“雪花”牌冰箱)3.小结: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业实现了“零”的突破。【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实现零突破时的喜悦与振奋由中国自己制造的工业产品从无到有。】 活动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1.师:中国工业迅速发展,各类由中国自己制造的工业产品从无到有,一位美国记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今年每一棵圣诞树下都可能有一个“中国制造”的玩具。(见教材p15文字)读了这段文字,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师:中国产品到海外已经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据你们调查了解,我们武汉乃至整个中国,哪些产品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4.比赛:请大家把你知道的和小组同学交流,然后分工合作,把远销海外的中国产品写在卡纸上,在这些产品销往的国家地区在地图上标出来。看哪个组了解得深入,合作得好,时间5分钟。
5.小组汇报:展示产品;
把出口地区贴上红旗,组长汇报。
6.师:看,这是的远销海外的中国产品,这是产品销售的地区,还有同学的介绍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1)种类多。
师:哪些类?(板书)
师:小到零食、针线,大到汽车、造船,五花八门,各种各样。
(2)分布广。
师:周边的—消费水平较高的北美、欧洲;
弹丸小国—超级大国。(3)受欢迎。
学生探究:据你所知,为什么这些中国产品会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
7.师:适宜的价格、过硬的质量、民族的特色,满足五湖四海千千万万人们的需要。这是我们现在的出口产品。中国产品到海外;
不仅满足自己,还出口满足世界的需要,祖国进步了。为什么这些“中国制造”的产品会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
8.小结:改革开放各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打开国门后的中国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设计意图:通过书上的资料和调查了解,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产品到海外;
不仅满足自己,还出口满足世界的需要,祖国经济发展迅速。】 板书设计
从“洋”货到“中国制造” 洋胰子
洋火
洋油
„„
农产品
工业
轻工业高科技
中国制造
4.《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对于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以及奥运赛场上的一切学生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对于奥运的基本情况、以及中华民族实现奥运梦想的艰辛历程却知之甚少。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可以从各种途径收集到关于奥运的相关知识,某些他们感兴趣的方面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搜集资料进行查询和了解,但是学生对于奥运的精神还缺乏深入的思考,所以没有较深的理解。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并感受中国主办奥运会这一盛事,激发民族自豪感;
了解我国全民健身运动,感受运动健身的意义。教学难点是:感受国人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历经的艰辛,理解奥运精神的真正内涵。
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拓展,用视频、文字资料来帮助学生感受国人为实现梦想所作出的努力,历届奥运精神。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课标为准绳,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起点,整合符合儿童需要的课程资源,探寻我国奥运历史渊源,传承奥运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参与国家事业的热情,为实现体育运动强盛而积极健身,增强体质。我选用了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故事、“东亚病夫”的漫画、“许海峰”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奖牌榜位居世界第一、申奥的激动时刻等素材引导学生追溯我国奥运的历史,感受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会国家和人民为奥运做出了各种努力,我们的圆梦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执着,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我还用知识竞赛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奥运的一些基本知识,用现场的健身大挑战体验健身的目的,为体育强盛而努力锻炼。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奥运寻根、奥运历程、百年圆梦。
第二课时:奥运知识大比拼、全民健身我知道、我与全民健身。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参加奥运会和主办奥运会的基本情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和参与公共事物的意识及收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奥运盛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理解奥运精神的内涵,感受运动健身的意义。教学重点
了解并感受中国主办奥运会这一盛事,激发民族自豪感;
了解我国全民健身运动,感受运动健身的意义。教学难点
感受国人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历经的艰辛,理解奥运精神的真正内涵。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北京奥运会的有关图片、视频资料;
全民健身活动图片 学生准备:收集北京奥运会的相关资料和全民健身的信息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19-p20页内容,话题为“百年奥运,中华圆梦”。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21-p22页内容,话题为“全民健身,人人参与”。教学过程 活动一奥运寻根
1.(课件:播放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视频录像、运动员夺冠的场景图片,配乐:《我和你》)师:这首歌,这些镜头你们一定还记忆犹新。是啊,2008年8月8日是个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让全世界人们都为之震撼的日子,北京奥运会成功主办。你们可知道,为了这一天,中国人整整盼了一百年。这是为什么?
2.师:现代奥运会创办于1894年,每四年举办一次,可是几十年过去后,却没有见到一个中国人的身影。1908年的《天津青年》杂志向国人提出了三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能得到一枚金牌?什么时候能举办奥运会?这三个沉甸甸的问号没人能够回答。你们能回答吗?
3.师:请你阅读教材p19,你有什么了解?(教师补充中国短跑第一人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资料和漫画《东亚病夫》。
4.师:了解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
5.小结:贫穷落后,国弱人衰,奥运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一直在追寻的梦!(板书:寻梦)【设计意图:从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故事说起,用一幅“东亚病夫”的漫画追溯我国奥运的历史,了解我中华民族有心却无力参与奥运的原因。】 活动二奥运历程
1.师:奥运历程你说我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奥运离我们不再遥远。说说你了解到的我国参加奥运会的情况。2.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资料。
3.师引导关注以下内容,并引起学生思考
(1)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夺得了第一枚金牌,从此打破了中国在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课件:许海峰夺冠画面,国歌响起)
师:这一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终于飘荡在了奥运会的会场上。这一刻,你想对许海峰说什么?
(2)出示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的奖牌榜(课件出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4.小结:祖国的繁荣,国运昌盛,我们的奥运健儿不断刷新着历史记录,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我们在不停地追逐。(板书:追梦)
【设计意图:从“许海峰”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2008年奖牌榜位居世界第一,感受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主办奥运已经不再是梦想。】 活动三百年圆梦
1.师:让我们再次回到2001年7月13日22时那庄严神圣的一刻吧。(课件:播放录像《北京,我们赢了》)当萨马兰奇走向主席台的那一刻,全世界都屏息凝神。„„世界选择了中国,奥运选择了北京。为了五环旗下的梦想,我们苦苦等待了一个漫长的世纪,在这一刻,北京赢了!全中国人的热情像火山般爆发,人们流着泪唱啊,跳啊,尽情释放心中的激情。1908到2008,百年奥运,中华圆梦!(揭示课题)从萨马兰奇向全世界宣布的那一刻,我们的政府和人民都在为奥运努力着,你们知道大家都为奥运做了些什么?
2.教师补充:我国对奥运的总投入达到了2800亿元人民币。出示“水立方” “鸟巢”的图片,师补充: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方案。“水立方”位于奥林匹克公园b区西侧,和国家体育场‘鸟巢’隔马路遥相呼应,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外围形似水泡的etfe膜,能为场馆内带来更多的自然光,他的内部是一个多层楼建筑,对称排列的大看台视野开阔,馆内乳白色的建筑与碧蓝的水池相映成趣。;
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鸟巢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座席。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赛时,场内还将提供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师:北京奥运会取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中国人民的承诺,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让我们再一起来听听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在奥运会闭幕式上是怎么说的吧。(课件:视频。)3.师:从“东亚病夫”到2008体育强国,我们经历了100年艰难历程,你想说些什么? 4.小结:百年中国,中华儿女由东亚病夫,走向世界运动的最高舞台,走向光荣与辉煌,这都是因为中华儿女心中有梦想和追梦路上的顽强与执着。百年之后我们终于圆梦。(板书:圆梦)让我们再次唱响那支歌,重温精彩瞬间吧。(课件:播放歌曲《我和你》、奥运会的图片。)
【设计意图:回顾申奥的激动时刻,体会国家和人民为奥运做出了各种努力,大家齐心协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的圆梦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执着,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板书设计
百年奥运 中华圆梦 寻梦――追梦――圆梦
4.《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第二课时
活动一奥运知识大比拼
1.(课件:播放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夺冠的场景图片,配乐:《我和你》)
师:同学们,北京奥运会上我中国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跻身世界第一。你知道我们中国代表团夺得了多少枚金牌吗?(金牌51枚,银牌21,铜牌28。)奥运会虽然结束了,可是关于奥运会的许许多多我们都印象深刻。下面我们来个奥运知识大比拼,看看大家关于奥运知多少。
2.学生先分组准备,然后师宣布竞赛规则进行小组比赛。(相关知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在何处?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是谁?奥林匹克会旗图案是什么?有什么含义?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是什么?有什么含义?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为什么选福娃做吉祥物?北京奥运火炬图案是什么?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哪一天?北京奥运会奖牌有什么特点?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历经了哪些国家?北京奥运主题曲是什么?能唱一唱吗?奥林匹克格言是什么?奥林匹克的口号是什么?最感动你的奥运故事是什么?„„)
3.师:奥运会是无数运动员成就梦想,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谁都想拿金牌。可是参加比赛得奖的总是少数人。(出示奥林匹克口号: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小组交流)
4.(课件:视频播放“牙买加运动员奥蒂的故事”)师:听了奥蒂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5.全班交流并阅读教材22页“小资料”。
6.小结:倡导和平,反对战争是奥运会的宗旨。在奥运会上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正如顾拜旦所说的一样“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更落落大方。”(板书:重在参与)【设计意图:“知识竞赛”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了解奥运的相关知识,并借助典型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奥运精神的内涵。】 活动二全民健身我知道 1.师:奥运会不仅仅是运动员的盛会,更是万民参与、展示自我的盛会。在我中华大地上也出现了万民参与奥运的热烈情景。大家从资料的收集中了解了哪些情况?(课件:播放画面“北京万民健身活动;
无锡万人健步走活动;
武汉万人长跑活动„„”)2.师: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这样一句话。(齐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了增强人民体质,国家体育总局在1995年开始开展全民健身周活动,这一活动深受群众的欢迎。同学们,今年的全民健身周活动也即将开始啦,请你谈谈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看法。
3.小结:全民健身,人人参与,让每一个人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奥运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个个身边的活动,一幅幅真实的画面让学生真正理解“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内涵。】 活动三
我与全民健身
1.师:大家平时也一定喜欢健身,你和家人参加过哪些健身活动?说说自己参加的体会。2.师:我们来个健身大挑战吧!组织学生开展跳绳、踢键子活动,分小队开展比赛。3.师:除了这些活动,其实还有许多健身活动。(课件:出示学校大课间、运动会上全员健身的照片。)师:刚才的比赛很激烈,我觉得不管胜败,你们都积极参加了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了体质。(板书:积极健身,增强体质)
4.小结:最后我送同学们一首健身歌,让我们在健康歌的伴随下,积极锻炼起来吧。(歌曲:健康歌)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现场大挑战,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自己都在参与健身,为了增强体质而积极锻炼。】 板书设计
全民健身
人人参与 重在参与 积极健身 增强体质
5.《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成长,战争离他们很远。他们只是在电视、报刊杂志中偶尔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战争的残酷,人民生活的苦难对他们来说是久远的历史,他们对战争缺乏体验,认识很肤浅。但是他们一旦看到或听到有关战争中人们困难生活的事例,极易去关注战争中的人们,体会他们饱受的困苦与艰辛,从而产生厌恶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在调动情感的基础上,更难的是引导孩子进行深一步思考、分析,从而感受战争带来的灾难,懂得和平的意义,由衷支持并歌颂为正义而战的人们。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教学难点是拉近战争与儿童生活的距离,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非正义战争的痛恨之情和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之心。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图片、数据、影视资料、生动的故事等直观的材料,强化学生的感受。如设计儿童在遭遇背离家园、战争受伤、等待家人时几个场景的心理感受,让学生通过体会同龄人的感受,更深入地认识战争的苦难。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站在战争受害者的角度,思考和感受战争给人们心灵带来的伤害。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情感体验。通过看图片、讲历史、新闻发布会、唱歌曲、讲故事、讲事例、谈体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认识到侵略战争的可恶、法西斯的野蛮残暴,感受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看到战争巨大的破坏力,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深远影响,懂得和平的美好,激发学生反对侵略战争、呼唤和平的情感,激励学生学习英雄们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精神,表达对战争中儿童的同情之心,热爱和平的情感。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对侵略别国、残杀无辜的罪行感到愤怒,同情在战火中饱受煎熬的儿童。
能力目标:提高观察、分析社会事件的能力和收集、归纳有关信息及资料的能力。
知识目标:懂得和平的意义,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关注与支持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安全被迫进行自卫性质的正义战争,歌颂为正义而战的人们。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人民必胜。知道二战后,世界也不太平,小规模的战争和局部冲突不断发生。教学重点
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教学难点
拉近战争与儿童生活的距离,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非争议战争的痛恨之情和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之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反映战争残酷的图片和事例,剪辑有关战争的影片、录像片段;
准备《共青团员之歌》音频。收集和平时代过着幸福生活的儿童图片和一些战乱中儿童的图片。学生准备:查阅有关战争的资料,收集二战中法西斯野蛮残暴的行径及战争中英雄的小故事。收集战乱中儿童的照片及他们的悲惨故事。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4-
25、p28-29页内容,话题为“不能忘记的战争苦难”。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26-p27页内容,话题为 “为正义而战的人们”。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30-p32页内容,话题为“战乱中的儿童”。教学过程
5.《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谈话揭示话题
1.师:说到战争,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同学们知道近百年来世界上发生过哪些重大战争?你有什么感受?
2.小结:世界并不十分太平,冲突和战争时有发生,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我们一定知道战争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苦难。(板书部分课题:战争苦难)【设计意图:引导孩子们发现,我们今天生活在和平安静的环境里,战争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但世界并不十分太平,冲突和战争时有发生。】 活动二 了解战争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1.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两次世界战争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相关问题:(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两次世界大战涉及了哪些国家?(3)两次世界大战结果如何?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2.结合课本24、25页的历史资料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统计表格。(参战国家、卷入人口、军民伤亡、财产损失)
3.师:这两次世界大战分别造成了多大的财产损失?我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是4.4万亿美元,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财产损失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课件:出示二战期间上海、伦敦、斯大林格勒、华沙等地被轰炸为废墟的一组图片)刚才的统计数据和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足以证明战争对财产的破坏让人触目惊心。(板书:财产的损失)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对比,以及补充的历史图片,让学生从经济损失方面认识战争带来的严重后果。】
活动三 深入探讨战争对生命的摧残
1.师:两次世界大战分别伤亡了多少人?总共伤亡了多少人? 2.(课件:出示南京大屠杀人们惨遭屠杀的场景图片)师:二战期间,仅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在短短的六周内,就杀害了我们30万同胞。
3.学生举例说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野蛮残暴的行径。
4.师:看到和听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场景,你对战争有什么看法?
5.小结: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且只有一次,可无论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都同样的残酷而惨烈,每场战争都轻而易举地夺走了双方士兵的生命,这是人类的灾难和悲哀。(板书:生命的摧残)【设计意图: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生命摧残,激发学生对法西斯的痛恨之情。】 活动四
认识战争后遗症
1.教师讲故事,教材p28《可怕的战争阴影》。学生谈听故事后的感想?(板书:战争后遗症)2.(课件:出示亲历炮火的伊拉克老人,文字说明:教材p28)学生读读文字,说一说感受。3.师:你还看过那些反应战争的电影或书籍?说说侵略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的事例。4.学生填写教材p29表格。5.师:“二战”后,一些小规模的战争发生了200多起,但是却没有引起世界大战,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6.小结:战争风云下的苦难让人们不能忘记,因此,全世界和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们相信,和平将永远铭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补充完成课题)
【设计意图: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影响,进一步认识战争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 板书设计
不能忘记的战争苦难
生命的摧残
财产的损失
战争后遗症
5.《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第二课时
活动一 血与泪的控诉 1.(课件:影片《辛德勒名单》大屠杀片段)引发学生对影片中人物命运的担忧与关注。2.讨论:如此的浩劫给我们什么启示?如果你不得不身处战争之中,你会是什么样的态度? 3.小结:赢得胜利、结束战争,这是每个身处战争灾难中的人最大的愿望,和平不仅是一种渴望,更是一种力量。
【设计意图:回顾战争浩劫,激发学生对和平的渴望,产生争取和平的意愿。】 活动二 英雄事迹的传颂 1.学生讨论:“二战”期间,面对法西斯的残暴侵略,人们是怎样为正义而战的?(板书课题:为正义而战的人们)2.(课件:播放《共青团员之歌》)教师介绍《共青团员之歌》的创作实践、意义。3.师:能谈一谈这首歌表达了当时苏联共青团员们什么样的情感? 4.学生读教材p27故事《夜莺的歌声》,交流小夜莺给自己留下什么印象? 5.小小故事会:讲一讲战争中涌现的许多为正义而战的感人故事。
【设计意图:了解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人们不向敌人屈服、热爱和平的心声,激励学生学习英雄们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精神。】 活动三 战争名称的探究 1.师:“二战”中反对侵略战争的各国、各地区的局部战争都有自己的名称,填填教材p26表格,谈谈从中可以理解什么?
2.小结:我们反对一切侵略战争,但同时我们又支持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安全被迫进行的自卫性质的正义战争,歌颂为正义而战的人们。我们也坚信,追求世界和平的人民必胜。(板书:反对战争
追求和平)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我们支持自卫性质的正义战争,树立人民必胜的信心。】 板书设计
为正义而战的人们 反对战争
追求和平
5.《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第三课时
活动一对比导入 1.(课件:视频本校“
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时快乐、幸福的情景)师:刚才看到了“
六、一”儿童节时的欢快情形,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 2.(课件:伊拉克战争中失去亲人,站在废墟中一个着上身大脑袋的儿童的照片和在被炸塌房屋边张着嘴嚎啕大哭的孩子的照片。)师:照片中的这个孩子为什么这样伤心难过?通过以上这两种情况的照的对比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世界上还有不少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许多儿童不得不在硝烟中度过自己的童年。(板书课题:战乱中的儿童)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关注到战争中的儿童。】 活动二
故事交流
1.师:看教材p30图,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收集到的战乱中儿童的照片,讲一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3.小结:战后到处是一片废墟,尸横遍地,无辜的儿童成了孤儿,他们无家可归,无学可上,饱受艰辛。这些情景是多么悲惨。
【设计意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较大范围地呈现出战乱中儿童的悲惨生活状态,激发学生深切的同情之心。】 活动三事例探究 1.(课件:出示图片失去双臂的伊拉克男孩)师:能讲讲看完照片后的心情。2.读读教材p31《失去双臂的呼唤》,说说战争给儿童带来的伤害。3.教师感情朗读《安妮日记》,引导学生体会一下安妮当时的心情。4.(课件:播放《阿富汗儿童向联合国特别大会的倾诉》心语摘录)师:如果你是战乱中的儿童,你会想什么?会说些什么? 5.小结:我们渴望和平。
【设计意图:从身体、心理等方面,深层次的感受战争给儿童带来的不可磨灭的伤痛,激发学生痛恨残酷战争,由衷地希望世界和平。】 活动四 赠送祝福
1.教师补充介绍国际儿童节的来历。
2.学生制作和平鸽,写上对战乱中儿童的祝福或对战争的谴责。(板书:企盼和平祝福平安)
3.小结:我们企盼世界上的儿童能远离战火硝烟,期盼世界和平。为此,人类在不断努力,以多种形式促进和平,做出了很多贡献。同学们课后可以进一步了解。【设计意图:让学生能真诚地抒发自己渴望和平的心愿,为战争中的祈祷。】 板书设计 战乱中的儿童
企盼和平
祝福平安
6.《和平来之不易》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孩子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于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苦难没有深刻的体验。在这样的和平环境里,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在一些学生的心中比较淡薄。然而当下的国际形势,虽然大战没有,但小战不断,和平年代并不和平。因此,有必要通过这一主题的教育,激发学生美好的国际主义情感,从小增强和平意识,为维护和平尽义务。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已经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初步认识,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到有关历史和战争方面的知识,但是还缺乏理性的分析。这一主题内容对身处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他们无法体会到和平对全世界人民的重要性,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么对人为了维和和平甘愿现出自己的生命。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维护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国际性维和组织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感受先辈们为了和平不懈拼搏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加入到热爱和平的行列。教学难点是:感受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学习先辈们为了和平事业不怕牺牲、不懈拼搏的精神。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应尽量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课件的展示形式,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以激发学生感受今日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渴望和平、维护和平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许多善良的人们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在上设计重视信息收集整理,充分利用图片资料、视频资料、文字资料等来综合表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教学设计贴近学生。所选事例都应该尽量来源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件,能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了解和平组织、感受先辈精神、我的和平书签。
第二课时:走进世界维和、我们的维和之师、维护和平人人有责。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今日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
了解为了争取和平,许多人为之奋斗了一生,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集成先辈们为了和平不怕牺牲、不懈拼搏的精神。
能力目标:了解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对“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做出的贡献,感悟他们维护和平、无私无畏的思想境界,从而用实际行动热爱捍卫和平的卫士们。
知识目标:了解热爱和平、维护和平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知道人们为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了诸如国际红十字协会、联合国等国际性组织,这些组织以多种形式促进和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教学重点
了解维护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国际性维和组织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感受先辈们为了和平不懈拼搏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加入到热爱和平的行列。教学难点
感受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学习先辈们为了和平事业不怕牺牲、不懈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国际和平组织、中国维和部队的相关资料和一些为 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贡献的著名人物的故事.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4-p36页内容,话题为“和平的天使”。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7-p39页内容,话题为“和平的卫士”。教学过程
6.《和平来之不易》
第一课时
活动一 了解和平组织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深刻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全世界人民都在渴望和平
六年级上册思品教案及反思篇四
1.地球什么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2.知道地球的形状。
3.知道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的比例,能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能够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教具准备】
1.地球仪;
2.世界地图。【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球。
1.自学教科书第三页内容。
2.讨论: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想象? 3.小结板书:两头稍扁,中间略鼓。
二、动手制作,合作探究
1.制作统计表:人类探究地球所做的贡献。2.小组合作。(按先后顺序排序再制作。)3.活动:学生介绍,教师适当指导。4.探究。
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证明地球是圆形的。5.议论,提高认识。
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不够正确,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的想象和推论?
引导明白:在当时的年代,是比较先进的。正是许许多多的人不断地探索、发现,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
三、观察探究,掌握地球真面目。1.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真面目。
2.多媒体出示地球在宇宙的照片,进一步掌握。3.师生探究。①地球的形状、面积、体积、周长。②计算:步行绕地球走,大约多少天? ③小组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带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
2.能够利用地球仪、东西两半球图,观察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增强观察力。3.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能够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教具准备】
1.地球仪;
2.世界地图。【教学过程】
一、听宇航员的心里话 1.激趣了解。
2.多媒体出示宇航员采访录。3.小结教育。
正是许许多多科学工作者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之谜,希望同学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为人类造福。
二、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 1.观察地球仪,了解海陆面积。
2.小结板书:海洋占71%;
陆地占29%。
三、竞赛
1.将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进行排序。2.查图比赛。
四、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2.能说出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分布及名称。【教学重难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能够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教学过程】
一、观察地球仪,说说地球的海陆分布
二、关于地球的名字 板书:蔚兰色的美丽星球
想:当时的人们为什么不叫它“水球”?
三、读图练习
1.了解“大陆””大洲”“岛屿”。2.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3.了解七大洲的分布。
4.世界上哪一块大陆的面积最大? 5.了解一些大洲的分界线。
原本亚洲的西南角和非洲的东北角是连着的,人们开凿了苏伊土 运河,这两大州被分割开了。北美洲和南美洲之间的部分非常狭窄,人们在这里开凿了巴拿马运河,它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四、识图活动
1.给七大洲和四大洋排序。2.查图比赛。
找出部分国家属于那个大洲。教后记:
2.世界大家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人口、种族和语言的基本情况。2.培养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的兴趣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知道世界上有关国家的人口、语言等。【教具准备】 1.世界政区图。2.世界不同肤色的人物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谁知道的国家多。1.一次连续说说国家的名字。2.国家名字接龙。⑴小组活动。⑵班中交流。
二、查图比赛
1.在规定时间里,查找熟悉的国家位于哪个洲。(说的最多的获胜)2.在地图上查找形状特别的国家在哪里。
三、制作人种分布图
1.分组查找不同人种的国家和地区班级交流。
2.在空白世界地图上将人种的分布区填上或做上标记。
四、总结
1.小结学习的主要内容。2.教育学生反对大国霸权主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的兴趣和能力。2.教育学生反对种族歧视和大国霸权主义。【教学重难点】
培养初步的阅读世界政区图的能力。【教具准备】 1.世界政区图。
2.世界不同肤色的人物头像。【教学过程】:
一、世界上的国家和人口
国家:220多个(独立国家:190多个)人口:64亿
领土面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梵蒂冈
二、世界上的人种和语言
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棕色人种 语言:200多种使用广泛
三、活动:向世界说一声“您好” 1.学生说说“您好”。
2.出示课件学说不同国家的语言“您好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的兴趣和能力。2.教育学生反对种族歧视和大国霸权主义。【教学重难点】
1.知道世界上有关国家的人口、语言等。2.培养初步的阅读世界政区图的能力。【教具准备】 1.世界政区图。
2.世界不同肤色的人物头像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让学生说一说根据肤色知道的人种有哪些? 2.归纳总结:
在世界居民当中,根据皮肤、毛发和眼睛等外表特征的不同,主要分为四大人种,它们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棕色人种。
二、学习新课 1.提出问题
提问: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知道世界上共有多少种语言吗? 2.学生讨论交流 3.归纳总结
3.异域风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
世界各国的人文遗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和生活习俗。【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了解“灿烂辉煌的人文遗产” 1.自学12-15页内容。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国家发表意见。3.制作墙报,在班级展出。
二、各具特色的建筑
分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图片在小组、班中交流。
三、世界自然风光欣赏
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和、谈感受。
四、总结
五、拓展作业
收集一些国家的服饰、生活习俗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创造的人类文化遗产。
2.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和建筑、自然风光、不同民族的服饰、饮食、礼仪及民族节日等状况。
【教学重点】
世界各国的人文遗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和生活习俗。【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了解“奇异的生活习俗” 1.不同的服饰特点。2.演示各国服饰特点。
3.课件观看:一些穿着不同国家、民族服饰的娃娃、木偶等。4.研究各国饮食文化。①小组研究。
②给大家介绍所研究的国家的餐具。(课件)5.模拟不同国家的见面礼仪。①师生示范自己所了解的礼仪。①学生表演一些不礼貌的见面方式进行纠正。
二、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1.说:外国有哪些重大的民族节日,人们怎样欢度。
2.了解许多国家的圣诞节、狂欢节、奔牛节。
3.搜集:法国人的稻草节、保加利亚玫瑰节、西班牙番茄节、美洲万圣节。
三、总结
世界各族人民,虽然服饰不同,饮食习惯不同,礼仪禁忌不同,但这些奇特迥异的民族习俗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在国际交往中,一定要尊重不同的国家民族和习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和建筑、自然风光、不同民族的服饰、饮食、礼仪及民族节日等状况。
【教学重点】
世界各国的人文遗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和生活习俗。【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提出问题
世界上有那些著名的自然风光? 2.学生讨论交流
二、学习新课 1.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
由于世界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地质结构不同,造就了许多壮丽的自然风光,如: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澳大利亚大堡礁,越南下龙湾,非洲乞力马扎落山。
2.奇特迥异的生活习俗
由于历史文化、生活环境、民族信仰的不同,世界各地的人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礼仪禁忌。(1)不同的服饰:欧洲人的西服,日本人的和服
(2)不同的饮食文化:欧洲人的西餐,印度人的手抓饭。3.归纳总结
三、课外布置,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文化遗产。教后记:
4.“国际组织”知多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宗旨、性质、主要机构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等基本常识,了解当今国际组织普遍的合作与发展的主题。
【教学重点】
了解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宗旨、性质、主要机构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等基本常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具准备】
国际组织的旗帜、徽记等图片。【教学过程】
一、出示联合国总部大楼图(课件)、旗帜认识,了解其含义。
二、自学34-35页内容,思考讨论:
1.联合国是怎样成立的,其目的是什么,联合国有哪些机构?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自己最深的感受。3.谈建议:联合国解决哪些重大问题,给联合国秘书长提个建议。
板书设计:
成立:
结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目的:
维护和平安全、发展友好关系、促进合作、解决问题
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当今世界各国要发展就必须进行国际合作的道理。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历程,了解中国红十字会在抗震救灾、疾病救助活动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宗旨、性质、主要机构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等基本常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具准备】
国际组织的旗帜、徽记等图片。【教学过程】
一、世界贸易组织
二、自学教材内容。
三、我的理解:
1.了解世界组织是什么,为什么被称为wto。2.观看课件。
四、我的调查:
1.媒体了解:我国同世界各国进行长达15年“复关”和“人世”谈判历程。2.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贸易额增长情况。3.我国进出口商品种类的变化。
五、我的发现:
1.说:说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就业、商品种类和价格、与世界各国商品交易等方面的变化。
2.写:将以上发现写下来。
六、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感受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感受社会的进步和生活的幸福;
激发学生参与奥运的热情,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宗旨、性质、主要机构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等基本常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具准备】
国际组织的旗帜、徽记等图片。【教学过程】
一、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1.活动:走进瑞士洛桑总部。
知道国际奥委会的总部所在地、组织机构、活动宗旨及奥林匹克精神。2.了解奥林匹克运动。
播放录像资料,帮助了解奥委会的来历、古代和现代奥运会的举办情况、现代奥运会的发展情况。3.活动:接过奥运会五环旗。① 出示五环旗图片,了解象征意义。
②查阅资料,关注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情况,激发民族热情。
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1.活动:认识红十字。2.了解红十字。
①说:说说红十字会在抗震救灾、难民援助、医疗救助等方面的贡献。②观:了解红十字发挥的作用。② 交流:搜集的相关故事图片。3.谈:参与红十字,成为志愿者。
三、其他国际组织
1.展示有关国际组织在一切召开的会议和开展活动的图片,或者是相关的旗帜、徽记,再现当时情景。
2.交流:丰富国际视野,走进世界。
四、总结
5.国际间的交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文和调查,引导学生了解在中国市场上的外国商品,以及在外国畅销的中国商品,清楚国际间贸易往来的好处。【教学重点】
1.清楚国际往来的好处。2.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教学过程】
一、国际间的商品贸易 1.了解中国市场的外国货。
① 讲一讲家里的外国货。
② 找一找外国制造的商品(课件)。
③ 交流自己做的小调查。
④ 说说自己的发现。2.世界各地的“中国城”。
① 了解外国市场上的中国货。
② 查阅资料:好多国家的中国城唐人街的人们在做什么。3.总结国际贸易的共赢点。
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1.我眼中的外国文化。
说说自己通过看书、读报、观看影片等的感性认识,并在对比、发现中提升对外国文化的了解。
2.我感兴趣的“文化年”。
引导了解:法国“文化年”、“俄罗斯文化年”以及各地的展出活动,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
3.我自豪的中国文化。
①理解中国的武术、京剧、杂技等享誉世界,电影屡获国际大奖。②体会国人自豪,世人敬佩。4.交流:国际文化。
5.小结:要求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对中外文化的兴趣和关注。
三、总结
1.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2.渗透思想教育:和世界各国友好往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外国的图书、影视作品及相关活动,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尊重和友谊。
【教学重点】
1.清楚国际往来的好处。2.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提出问题
在我国的市场上,都见过哪些外国商品?你家有哪些商品是外国制造的 2.学生讨论交流 二.学习新课 1.国际间的商品贸易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之间商品贸易的渠道越来越通畅,商品种类越来越丰富,特别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不仅外国的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中国的商品同样走出国门畅销世界各地。
2.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创建与1863年,它是独立的人道主义结构,是进行卫生救护和救济的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作用:坚持公正和不偏不倚的,监督落实国际人道主义法规,帮助受武装冲突和国家内部**影响的人们,努力保护和救助战争和内乱的受害者。
3.归纳总结
三、课外布置
国际间的商品贸易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文和调查,引导学生了解在中国市场上的外国商品,以及在外国畅销的中国商品,清楚国际间贸易往来的好处。2.了解外国的图书、影视作品及相关活动,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尊重和友谊。
【教学重点】
1.清楚国际往来的好处。2.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提出问题
看过哪些外国图书和影视?从中了解了哪些不同的外国文化? 2.学生讨论交流 二.学习新课 1.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只有促进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才能彼此之间理解,尊重和欣赏。
在众多的国际文化交流中,最为普遍的是图书和影视艺术的交流,通过看外国的图书和影视片,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同样,我国也有许多优秀的图书和影视作品走向世界,传播着中国的民族文化。
2.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的作用
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更易于增进彼此的理解、尊重和友谊,可以了解各国的文化,开阔思路,可以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扩大国际影响。
3.归纳总结
三、课外布置
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6.地球在哭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懂得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环境的深远意义。2.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和关注环境问题。
教学重难点:
懂得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环境的深远意义。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和关注环境问题。
教学准备:
1.关于世界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的最新数据。
2.体现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图片和资料。3.反映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的图片及相关环境网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地球,以它博大的胸怀和无偿的赐予,养育了我们人类。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环境的不断恶化,我们的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我们的地球已发出了沉重的呻吟。
二、算一算,读一读,想一想。
1.计算:根据教材51页“世界人口增长统计表”,计算每增加10亿人口用了多少年? 2.学生谈谈自己从中发现了什趋势?
3.让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人口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看看还有什么发现?
4.阅读教材52页资料卡《联合国粮农组织2004年报告为饥饿问题敲响警钟》和《全球相关数据》。
提问:资料卡中的哪些数据使你震撼?阅读完后你有什么感想?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世界人口基数大、增长过于快的现状,以及由此产生的吃饭、住房、教育、就业、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
懂得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环境的深远意义。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和关注环境问题。教学准备:
1.体现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图片和资料。2.反映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的图片及相关环境网站。
教学过程
一、阅读教材52、53、54页
思考: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然后派代表说一说,大家评议,教师小结。
吃饭问题 住房拥挤问题 给就业带来很大压力 各种资源能源出现短缺
给教育、交通、卫生、生活等各方面带来许多问题
二、了解环境污染问题
谈话:地球上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现在地球已经在环境上向我们提出“严重警告”。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人口基数大、增长过于快的现状,以及由此产生的吃饭、住房、教育、就业、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生活问题。
2.知道简单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的知识和危害。
教学重难点:
懂得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环境的深远意义。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和关注环境问题。
教学准备:
反映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的图片及相关环境网站。教学过程:
一、阅读教材55—61页
思考:破坏人类环境的三大公害的什么?大气污染可以导致哪些现象?水污染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大家评议小结:
三大公害:大气污染 水污染 垃圾污染
大气污染可以导致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酸雨现象等。
水污染面临着世界上有12亿人口无法得到清洁的饮用水,平均每小时就有400名儿童死于与水污染相关的疾病。
二、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三、小结
7.资源亮出黄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2.能区分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3.知道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资源现状。教学重难点:
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教学准备:
1.收集六种主要资源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收集关于矿物开采、砍伐森林、濒临灭绝生物的图片和录像,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的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但是人类却把地球当成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歇的百宝箱。贪婪的索取,使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少,资源已向人类亮出黄牌。
二、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
1.在小组内学生分别对淡水、森林、土地、生物种类、矿山和燃料这六种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的材料和相关资料展示与交流。
2.从展示与交流中而得出结论,这些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3.指派学生代表向大家说一说,大家评一评。
三、提问
1.人类要生存就要利用自然资源,他们利用这些资源做什么呢?
2.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整理资料,更细致地了解到了资源使用的哪些情况? 3.小组之间解决以上问题。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2.能区分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3.知道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资源现状。
教学重难点:
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教学准备:
1.收集六种主要资源的图片和文字资料。2.收集关于矿物开采、砍伐森林、濒临灭绝生物的图片和录像,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深度调查----森林资源的使用现状
提出问题供学生参考:
1.世界上现存的森林资源有多少? 2.这些森林资源是怎样生成了?
3.世界上森林资源消亡的速度怎样?它们是怎样消亡的? 4.以这样的速度计算,现存的森林资源还可以存活多久? 5.如果没有了森林,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6.人们砍伐树木用来干什么?
7.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用树木加工的产品?
8.这些产品是必须用木材加工能使用的吗?有没有替代的材料?
9.计算:一棵树木加工的纸浆大约可以制作400多张贺卡,自己学校的小学生一年使用的贺卡要消耗多少棵树?全市的小学生呢? 10.我们可以节约森林资源做些什么?
二、小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资源种类
给人类的警告
没有了他们的后果
人类应该怎样对待它们
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
土地资源
淡水资源
8.与地球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具有初步的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2.让学生能做一些保护环境的小事。3.让学生知道人类保护环境取得的一些成果。4.让学生知道一些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具有初步的环境保护的意识,能做一些保护环境的小事。
教学准备:
1.收集与世界环境保护有关的纪念日的资料。
2.收集人类在世界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做出贡献的资料和信息。
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生给地球写一封回信,既要写明人类对自己所作所为的思考,还要写清楚人类打算爱护地球的决心和举措。
2.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给地球的回信。大家听每个人的人类对地球所作所为有什么思考,对爱护地球有什么决心和举措。
3.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人类对地球所作所为的一些思考和爱护地球的行动和举措,然后进行归纳和总结。
4.派小组代表发言,听完后再进行归纳总结,理出几条在生活中可行的举措。
5.小组讨论地球对人类的几点恳请:放下你们手中的斧头和点锯,改掉你们乱扔垃圾的习惯,别把黑烟囱对者我的保护伞,与你们的兄弟姐妹------动植物和睦相处 6.小组代表说说对这几点恳请的理解。7.让学生记住与保护环境有关的这些日子: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 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
8.课外拓展:我们的家乡在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和资源方面,实行了哪些政策和措施,把你知道的写下来,和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地球和人类的对话
和地球和睦相处
保护我们的地球 教师后记:
9.战争的苦难
教学目标:
1.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争的一些情况。
2.知道战争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3.通过分析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懂得只有远离战争,保护和平,才有宁静的生活。4.能够关注战争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懂得只有远离战争,保护和平,才有宁静的生活。
教学准备:
收集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准备一张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新课。
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总有不间断的战争相伴。战争不仅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战争,远离战争,避免人间悲剧再度上演!板书课题。2.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1)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相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资料和图片。并交流自己知道的相关两次世界大战的情况。
(2)简单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师讲述:
20世纪初期,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相继发展变得强大起来。但是由于各国发展得不平衡,各自掠夺的殖民地多少不一样,所以相互之间发生了种种矛盾。德国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与匈奥帝国和意大利勾结在一起,组成“同盟国”。而英国为了保住世界霸主的地位,与法国、俄国勾结在一起,组成“协约国”。两个帝国主义集团积极扩军备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站爆发。
20世纪30年代,日本首先强占了我过东北省,并向全国推进;
意大利占领了东非的埃塞俄比亚;
德国进攻波兰。德意日法西斯集团又挑起了新的世界大战。
(3)小组交流总结两次世界大战的恶果,完成板书中的表格。
(4)学生自由阅读资料卡,简单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诺蔓底登陆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5)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资料。3.小组讨论交流:
(1)战争中儿童有哪些期盼?
(2)历史上的战争中有哪些是正义战争?有哪些非正义战争? 教后记:
10.热爱和平
教学目标:
1.珍惜和平的生活环境,热爱和平,热爱生活。2.能够为维护和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3.知道人民解放军为保卫祖国领土、保卫人民生命财产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人民解放军为保卫祖国领土保卫人民生命财产所做出的贡献,自己能够为维护和平尽一份力量。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人们的幸福生活。2.搜集解放军战士保家卫国的照片或故事。
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用七彩笔画一画身边的幸福生活的人们;
搜集人们快乐生活的图片,还可以用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人们快乐的瞬间
2.课堂上在小组内进行绘画、照片、图片展览。体会和平环境下人们的幸福生活。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描述在和平环境中人们的幸福生活。
举例:在和平的环境里,孩子可以安心读书,老人可以安度晚年;
在和平的环境里,家庭才能美满,国家才能安定发展。
4.小组讨论:人人都向往和平。你认为国家和民族之间应该怎样避免战争、和平相处呢?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
5.学生阅读小故事《关于鸽子和橄榄枝的传说》。想一想,为什么人们常用“橄榄枝”和“鸽子”来象征和平呢?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和平和橄榄枝的图案呢?说一说。(中国红十字会会标,联合国徽记,联合国旗帜等。
6.谈话:今天我们能够快乐地学习,我们的家庭美满幸福,我们的国家安定发展,不能忘记我们最可爱的人------人民解放军。你知道人民解放军在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的付出吗?
7.阅读课文,观看图片。思考:当你们在宽阔的操场上玩耍时,当举国欢腾、庆祝佳节时,你们知道我们的解放军在做什么吗?让学生描述。
在和平年代里,是解放军叔叔日夜守卫着祖国的边疆,才使我们有了安定、幸福、快乐的生活。
8.让学生看图阅读,了解解放军英勇扑火、奋力抢险等场景。用自己的话描述解放军的可爱之处。
解放军不仅在艰苦的环境下保卫着祖国的边疆,而且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解放军叔叔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无论是在边疆还是在内地,永远都是我们的最可爱的人。
板书设计:
战争年代 付出生命
解放军 守卫祖国
和平年代 排除危险困难 教后记:
11.回顾小学生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师生之间的情谊和童年生活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母校生活的热爱。
2、通过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集体荣誉感。
3、培养学生倾听他人发言以及乐于参与表达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创设氛围,以各种活动为载体,通过回顾交流,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板书设计:
难忘
老师 同学 集体
(五)教学环节:
活动一:点点滴滴忆过去。
教师活动:课件播放歌曲《红蜻蜓》
1、引言:同学们,刚才的歌曲你们熟悉吗?这是当年“小虎队”演唱的《红蜻蜓》。正如歌中所唱“童年就像追逐成长追来的风,轻轻地吹着梦想慢慢升空。当烦恼越来越多,玻璃弹珠越来越少,我知道我已慢慢长大了”。转眼间,六年的小学时光即将结束,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和交流难忘的小学时代吧!2.回顾这六年的小学生活,你最想说什么呢?想一想,用简单的一句话说一说。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整理思路后自由发言。
活动二:颂歌声声献老师。
教师活动:从自身体验着手,引导学生感激师恩。
1、谈话:我也有老师,每一次想起他们,我总是想起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小时候,我在讲台下跟着老师唱。今天,我虽然也站在了讲台上,但我总是不能忘记我在讲台下、座位上跟着我的老师学习、歌唱的情景。请同学们代表老师齐唱这首歌,把它献给你们老师的老师好吗?
学生活动:齐声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师活动:谈话:感谢同学们代表老师唱的这支歌。我深深地感谢每一位教我知识,教我做人的老师。这六年,同学们也都和许多老师一道学习生活。老师给你许多的关爱,最让你忘不了的是哪件事?
学生活动:畅谈师生情谊。教师活动:
1.谈话:老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常常默默地工作到深夜,有一支歌赞美了老师这种甘于奉献的品质。
2.课件出示歌曲题目《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请同学们把这支歌献给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在歌声响起之前,先请同学们心里默默地想想最想把这支歌献给谁。
学生活动:稍稍想一想,不要求发言,深情齐唱《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教师活动:课件展示语段,将师爱铭刻于心——“老师的爱,好像一缕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田;
老师的爱,恰似一缕春风,抚平了我们内心的伤感;
老师的爱,犹如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心间„„忘不了老师温暖的双手,忘不了老师亲切的话语,忘不了老师慈爱的眼神,老师的爱将伴随我们的一生!”
学生活动:多种形式朗诵。
教师活动:制作“心语卡片”——将心中最想感激老师的话写下来,可直接交给老师,也可以悄悄放在老师的教案中、或夹在作业本中交给老师。(布置课后完成)
活动三:细细品味同伴情。
教师活动:引言:陪伴我们一起度过六年小学生活的除了可亲可敬的老师,还有朝夕相伴的伙伴。我们不能忘记老师,也不能忘记同窗好友。请同学们先读一读课本86页中三位同龄人他们与同学之间难忘的相处经历,然后想一想你自己和同学的交往,也来说一说。
学生活动:读课本图文后结合自身实际畅谈同学情。
教师活动:谈话:还记得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唱过的《找朋友》这首歌吗?现在我们再一次唱响这首歌曲,让我们在歌声中回忆和同伴一起走过的这六年时光。
学生活动:齐唱歌曲《找朋友》。教师活动:组织交换课本,互赠留言。
学生活动:互换课本,在教材86页“友谊留言板”内真情告白。活动四:集体快乐说一说。
教师活动:引言:小学生活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参加集体活动了。运动场上大家欢呼雀跃,加油呐喊;
联欢会上,大家载歌载舞,快乐游戏„„这样有趣的集体活动,我们怎能忘记呢?说一说哪项集体活动给你带来的快乐最难忘?
学生活动:同伴自由地互相说一说,指名部分代表发言。教师活动:组织填写“快乐记忆卡”。
学生活动:填写卡片,把自己最快乐的记忆中的集体活动写下来。活动五:一句话感言。
教师活动:引言:我们用一节课回忆了这六年的小学时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想法、体会用一句话说出来,好么?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课后反思:
12.留下我们的纪念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六年来的进步好成长中,倾注了老师们的心血,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情。
2.珍惜纯真而深厚的同学友谊。
3.学会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真心告白和真挚祝福,珍藏记忆。
4.同学之间相互鼓励、相互祝福,将小学生活的收获与感受作为初中生活的动力,为共同迎接新的挑战作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
知道自己六年来的进步好成长中,倾注了老师们的心血,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情。
教学准备: 准备一本留言册,也可以有自己个性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给母校的留念 1.讨论交流之母校印象
六年来,学校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了改善我们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都做出了怎样的努力?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出谋划策之母校纪念
就要离开培养我们六年的母校了,我们该给母校留下什么样的纪念品呢?我们都出出主意吧,看看谁的想法最有创意?
3.匠心设计之给母校的留念
把你的设计或想法写下来吧,形成一个简单的方案,然后与大家交流,待班上同学们讨论通过再实施吧。
二、给老师的留念 4.讨论交流之老师印象
六年来,教过我们的老师可不少,他们都为我们的进步好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你知道老师们平时的喜好吗?他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5.出谋划策之老师纪念
就要与老师分别了,我们该给老师留下怎样的纪念呢?大家都是怎么想的?有哪些“高招”我们一起分享吧。
不仅要设计一张富有个性的心语卡片,还可以设计一歌礼物,或者开展一次感谢活动。用我们的双手和真心表达对老师的敬爱。
三、给同学的留言 1.讨论交流之同学印象
六年的小学生活转眼就要结束了,好像有很多话还没有说,好多事没有做。快要分手时才感到时间的短暂。我们应该如何珍藏这美好的记忆呢? 2.出谋划策之同学纪念
还是精心设计一本留言册吧。快要自制一本有个性的留言册,也可以到 商店买一本留言册,关键是要设计好留言册的形式和内容。你喜好怎样的表达方式呢? 3.匠心设计之给同学的留言
先把毕业感言写在教材的91页上,此刻的感受最真实、最深刻,作为小学生活宝贵的记忆吧;
然后设计你的留言册,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
板书设计:
给母校的留念 留下我们的纪念 给老师的留念
给同学的留念 教后记:
六年级上册思品教案及反思篇五
小学六年级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为党唱支歌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六年级下册的开篇,这一单元的历史跨度较大,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初,再到今天的全国人民奔小康,因此,教学中要占有大量的素材,要选用大量的事例进行教学,尤其要突出“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
根据课标,本单元分解为四课。第一个主题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二个主题为“改革开放奔小康”,第三个主题为“走进新时代”。这三个主题,按照时间先后的关系,反映了我们国家三个历史时段的社会变化,提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主要讲建国初期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建设热情;
“改革开入奔小康”反映的是社会主义不是贫穷,穷着思变带来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变化;
“走进新时代”讲的是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上建设全面小康的的幸福之路。
二、教学目标:
⒈知道新中国成立的基本概况及历史意义。
⒉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行使着当家作主的权利,能说出新中国日益发达强盛的事例。
⒊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国家走向富强、人民起向富裕;
知道我国正在从小康生活走向全面小康社会。
⒋深刻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激励学生树立为祖国发展而学习的志向。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⒈知道新中国成立的基本概况及历史意义。
⒉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国家走向富强、人民起向富裕;
知道我国正在从小康生活走向全面小康社会
难点: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行使着当家作主的权利,能说出新中国日益发达强盛的事例。
四、教学措施:
课前:《开国大典》的录像片段及《歌唱我们的祖国》歌曲。课中:充分利用图片、数据小典故引发讨论,突出新中国建设“快”。小学六年级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课后:可以指导学生查找建国初期的一些有关资料,加深对新闻中国的了解。
五、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及日益强大的事例;
②有关国旗、国歌的来历及象征意义。
六、单元实践活动:
此处的活动是一个问题讨论,即对“弱国无外交”的事实做出自己的理解。这一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强大之后,国际地位就会进一步提高,即使是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会承认历史,建立与我国的正常外交关系。
七、课时划分:8课时
课题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1课时
活动主题:
新中国的诞生 活动目标:
1、知道新中国成立的基本概况及历史意义。
2、了解五星红旗的来历及意义
活动准备:活动设计是一个讨论,讨论当时把炼油、火柴、自行车叫成“洋油”、洋火”、“洋车”,探究这个问题的价值在于让学生体会感受当时自己的国家没有最起码的生产能力,事事都要依赖进口的落后状况。
教师准备:《开国大典》的录像片段及《歌唱我们的祖国》歌曲。预习要求学生准备:收集与新中国建立相关的资料,图片等。
了解五星红旗的设计过程及感人故事。
活动过程:
⒈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⑴同学们,你们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为什么将10月1日作为国庆节? ⑵你们知道第一个国庆节是在哪一年吗?
⑶激情谈话:是啊,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的日子,也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国庆节。在隆重的开国大典仪式上,国歌高奏,天安门广场上万众欢腾。小学六年级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并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开国大典那庄重热烈的场面吗?
⒉观看影片,孕育感情 ⑴播放《开国大典》片段。
⑵看完了录像,让你最难忘的情景有哪些? ⑶开国大典上,人们为什么那样如痴如醉地欢呼呢?
⑷如果你就是开国大典中的一位群众,那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你会怎么做呢? ⑸小结:全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开国大典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因为她开创了古老中国的新纪元。
⒊读书讨论,了解史实 ⑴自由读一读课文第2页。⑵讨论:
① 你从这段文字中,知道了哪些史实?(预设: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仁义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及主要内容等)能说说具体内容吗?
② ③ 国旗图案是怎样构成的?说说国旗的底色及其五星排列的意义。
你知道这意义鲜明的五星红旗是谁设计的?能讲一讲五星红旗设计过程中的动人故事吗?
④ 先唱一唱国歌,体会人民当家作主的朴实而真挚的情感;
再议一议:国歌是谁创作的?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⑶小结:1949年9月,在北京隆重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空前盛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确定了国旗、国歌和首都,为新中国的诞生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
4、课堂小结 限时作业:
见限时作业本。板书设计:
新中国的诞生
第一个国庆节:1949.10.1 小学六年级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开国大典: 站起来了五星红旗设计人:曾联松
第2课时
活动主题:农民翻身得解放,废墟上的巨变
活动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行使幸存当家作主的权利,能说出新中国日益强盛的事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活动准备:活动设计一个讨论:有人说“弱国无外交”,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教师准备:课外收集资料重点介绍我国煤炭、石油等生产产量。学生准备:收集相关的资料,小组内相互讲讲。预习要求:从哪些方面说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活动过程:
⒈问题讨论,铺垫认知情感
⑴这节课,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工人靠做工掐钱而生存,那农民主要依靠什么而生存?(揭示“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意义)
⑵有谁知道,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是怎样的?你怎么知道的?(极不合理,看课本小字部分)
⑶那么多的农民,那么少土地,他们怎么生存啊!说说他们的生活有多么艰难。⑷小结:是啊,土地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解放前,大多数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饱受着地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长年辛勤劳作,却过着不饮、穿不暖的日子,他们多么希望有自己的土地,能过上吃饱饭的日子呀!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把土地分给了农民,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农民真高兴啊!
⒉读图学文,体验农民幸福
⑴读课文第三世界第3页插图,说说每一幅图画的什么。(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欢欣鼓舞,农民选举自己的代表,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⑵从这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说说农民有了土地,为什么那么高兴呢?(基本要点:农民自己种的粮食能自己吃了,不给地主交租了,而且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农民有了土地,就等于有了自己的生产经营权,就有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⑶为什么说农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就是“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你是怎么理解的?(农民选举自已信得过人当村官和代表,体现着广大农民的意愿和利益,所以说村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就是在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⑷农民翻身得解放的事例还有哪些?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资料?小组内相互讲讲,推 小学六年级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荐一名同学到班上讲。(有关土地改革、农村变化等)
⒊讨论交流,感知工业巨变
⑴启发谈话: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不仅体现在农民有了土地,当家作主了,而且还体现在工业巨变上。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⑵自主地读文读图(5,6页)⑶相互交流:
① 解放前,我国的工业基础是怎样的?
② 在工业发展上,从哪些方面说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提示:四个“第一”。第一辆汽车的制造成功、第一座长江大桥的修建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说说四个“第一”的具体情况。
⑷除此外,解放后,我国工业还取得了哪些成就?(课外收集资料重点介绍我国煤炭、钢铁、石油等生产产量)
⑸读一读第6页方框中的文字,谈谈自己的体会。(提示:中国人真伟大,真了不起;
中国工业发展之迅速,从工业发展情况再次说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
⑹小结: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工业是百废待举,几乎是从零起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工人和知识分子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煤炭、钢铁、石油产量直线上升,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汽车、飞机、核工业、人造卫星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第一。
限时作业:
见限时作业本。
板书设计:
农民翻身得解放
工业巨变(四个第一)小学六年级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3课时
活动主题:
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活动目标:
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活动准备:
收集我国与国际建立外交的事例和图片 教师准备:
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学生准备:
收集相关的资料 预习要求:
了解我国外交的成就 活动过程:
⒈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还应该在国际上取得重要地位,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⑵自主读课文(7-8页)
⑶相互交流基本要点。(废除了一切在华不平等条约,消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全部特权,确立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支持和支援国际正义斗争,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地位,中美正式建交等)
⑷延伸: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同19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⑸讨论:有人说“弱国无外交”,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⑹看到自己的祖国日益强大,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作为一个中国人,此进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又想说些什么呢?
⒉总结谈话,欣赏歌曲结束全课 ⑴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⑵除课文介绍外,你还从哪些方面看出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⑶结束语: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中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让我们带 小学六年级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着对伟大祖国的深深祝福,用我们的歌声结束全课的学习(歌唱我的祖国)限时作业:
见限时作业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弱国无外交”
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1.10.25 1972.2 尼克松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中美建交:1979 小学六年级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课题二:改革开放奔小康
第1课时
活动主题:国家走向富强 活动目标:
1、以改革开放的鲜活事例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树立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面努力学习的志向。活动准备:收集图片、照片、文字资料
教师准备:收集整理“小康生活”“全面小康社会”的相关资料,准备歌曲《春天的故事》;
邓小平的画像。
学生准备:
收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工业家业、笠技教育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成果画册,以及反映我国城乡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数据。
预习要求:调查了解和亲身感受自己家庭及周围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活动过程:
⒈歌曲导入,引导自主学习
(课前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会唱的同学一起唱,创设学习情境。上课伊始,师生谈话)
⑴引言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课前播放的这首歌的歌名吗?主要歌颂的什么?听着这首歌或唱着这首歌,你有着怎样的感受?
⑵小结揭题:是啊,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次会上,以邓小平爷爷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从此,中国走上了一条强国富民之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改革开放奔小康》(板书、读题)
⑶读了这个课题,你通过今天的学习,弄清哪些问题呢?(归纳主要问题,如什么是“改革开放”、什么是“小康生活”、“中国怎样致富奔小康”等。学生提到什么叫“改革开放”“小康生活”时,教师将随机引导解释)
⑷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学习问题,大家想用哪些好的学习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呢?(读书法、小组交流去、资料展示法等)(说明:本教学活动中的“2”“3”的设计,主要是为了突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意识。让每个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六年级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⒉读书交流,感悟发展之快
导语:同学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江南北,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那么,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带领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奔不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主读课文,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的。
具体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引领我们的国家一步步走向富强的?⒊拓展延伸,强化发展概念
⑴我们的国家发展之愉,除课文介绍的这些资料外,你还收集到哪结资料也足以说明我们的国家正在一步步走向富强?
⑵小结:同学们课外收集到的资料真多!从大家的交流介绍中,我们切实感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发展速度是非常之快的,我们的祖国正一步步步走向富强。
⒋感知家乡变化
小结。家乡变化可真大,昔日的小巷道,如含今变成宽阔的马路;
昔日低矮的平房,如今变成了高楼大厦;
昔日废弃物堆积的废墟地,如今变成了人们休闲的广场。家乡的变化正是我们国家发展的缩影。限时作业:
见限时作业本。
板书设计:
改革开放奔小康
国家走向富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改革开放: 小学六年级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2课时
活动主题:国家走向富强 人民走向富裕 活动目标:
1以改革开放的鲜活事例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树立为建设全国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3、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国家走向富强,知道我国正在从小康生活走向全面小康社会。
活动准备:
预习要求: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城市和乡村的巨大变化。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⒈歌曲导入,引导自主要学习
播放《春天的故事》,会唱的同学一起唱,创设学习情境。
⑴引言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课前播放的这首歌的歌名吗?《春天的故事》 主要歌颂的什么呢?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深圳是如何由贫穷小填变成繁华城市的。听着这首歌或唱着这首歌,你有着怎样的感受?中国正以飞快的速度一步步走向繁荣,走向富强。
小结揭题: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以邓小平为核心作用的党中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从此,中国走上了一条强国富民之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课《改革开放奔小康》
二、交流预习,初步感知。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弄清哪些问题呢? ⑴什么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就是改旧革弊,调整人民内部的矛盾, 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资本主义有它不好的地方,我们对外开放是为了学习资本主义国家成功的地方,吸引他们的资金,技术,人才,来加快本国经济实力的发展。
⑵什么是“小康生活”?
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小学六年级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小康”的引人:是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
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在温饱的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的阶段性标志,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宽余,精神生活比较充实,生活环境改善,人口素质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
三、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读书讨论,感受富裕景象
读课文第二部分第12-13页内容。
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我国人民正在走向富裕?(重点交流:①农民致富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③民营经济发展④向贫困地区学生免费提供教材)
读教材第15页内容,说说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富裕的表现。(鼓起民来的“钱袋子”,漂亮的住房,多起来的么人轿车,热起来的假日旅游等)
四、感悟践行,当堂检测。见限时作业
五、课后实践,拓展延伸。
我们切实感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得各业取昨的成就是巨大的,发展速度是非常之快的。我们的祖国正一步步走向富强。
板书设计:
改革开放奔小康
窗口:深圳
五大经济特区:(1980)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1988增)海南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私人购车 城市最低保障制度
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课题三:走进新时代
第1课时
活动主题:发展进入快车道
活动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激励学生树立为祖国发展而学习的志向。
2、深刻感受我国改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了以得的巨大成就
活动准备:
开展一次交流,交流的内容为探讨和介绍自己以及他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师准备:录制歌曲《走进新时代》《祝福你,中国》;
剪制《“神六”》回家实况录像片段。收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查工程图及有关祖国咫尺快速发展的资料。
预习要求:通过预习,感受祖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走进新时代》歌曲,营造新课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这是我国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太空行走的画面,2008年9月25日神七飞天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神
五、神
六、神七飞天,充分显示出我国强大的科技力量,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我们走进新时代》
二、交流预习,初步感知。
常言说,发展才是硬道理。驶入新世纪的中国,以前所示有的发展速度,在全面奔小康的大道路上迅猛前进,课文列举了这方面的很多案例。请同学先读一读课文,再说说我们的国家还在哪些方面驶入了快车道、走进了新时代。
三、加深体验,内化提升。
读书后交流。(要点揭示: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航天事业等)飞天的重要资料------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 小学六年级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航天科技进入了国际领先水平。
四、感悟践行,当堂检测。见限时作业本
五、课后实践,拓展延伸。
我国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声建成,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这一切都说明我国高新科技事业进入全新时代。
板书设计:
我们走时新时代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 航天事业:神
五、神
六、神七飞天 小学六年级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 2课时
活动主题:统一大业在推进
活动目标:了解我国香港澳门回归的情况及我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发生的巨大变化或内地支援香港、澳门的事例。预习要求:了解我国统一大业发展的情况。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导语: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我国在铁路建设、水利工程、航天技术等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让我们每个中国人为之自豪。其实,我们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成就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我国的统一大业确实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这也是教材中介绍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第二部分《统一大业在推进》。
二、交流预习,初步感知。
⑴请你举例讲一讲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发生的巨大变化或内地支援香港、澳门的事例。
⑶你还知道我国统一大业发展哪些情况?
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
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着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⑷小结:我们相信,在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同胞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海峡两岸新人团聚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三、加深体验,内化提升。
承接过渡:同学们,通过学习讨论,我们确实感到祖国在近些年以快速、稳步发展的步履,向世人展示了强大中国的综合国力。我想问大家:除了教材介绍的外,你们还知道我们的国家在哪些方面走向了新时代?
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 小学六年级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
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我们的金牌数是51枚,位列金牌榜第1位!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有足够的能力来承办这样花费巨大的体育赛事;
同时也证明了中国的总体体育水平达到世界的优秀程度。
四、感悟践行,当堂检测。见限时作业本。
五、课后实践,拓展延伸。
⒈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说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真正成为了世界强国。⒉是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发愤图强,开拓创新,伟大的祖国在世界发展史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此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让我们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年轻、永远蓬勃!祝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板书设计:
统一大业在推进
香港:1997.7.1 澳门:1999.12.20 台湾:三通
教学反思: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