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第1篇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收集有关端午的习俗或是龙舟竞技、或是诱人的香粽、或是悬于门上的艾草菖蒲等等,直观感受端午节的热闹与喜庆。2、通过这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学到了很多有关端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2,供大家参考。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1篇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收集有关端午的习俗或是龙舟竞技、或是诱人的香粽、或是悬于门上的艾草菖蒲等等,直观感受端午节的热闹与喜庆。
2、通过这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学到了很多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更是让学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二、活动时间:五月初五
三、活动地点: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盛大的节日来临之际,为了让学生们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利用班会课向学生们作了详细的介绍。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
又说人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草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挂香囊,赛龙舟,游百病等等。
活动二:收集端午节诗歌:
在“端午节”主题班会上,积极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诗歌,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端午节诗歌,感受屈原的民族气节。
活动三:心系灾区:
伴随着全国抗震救灾工作的不断胜利,在一年一度端午节来临之际,全班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亲手制作卡片寄托对灾区同胞的深切关爱和美好祝福。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端午节吃粽子等一些习俗,更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民风民俗,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培养了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热爱人民的情感。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2篇
活动目的:
1、让学生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各种传说。
2、通过活动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习惯。
3、在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活动准备:
粽子(学生自备)、橡皮绳
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
(一)活动序幕
女:今天真高兴,爸爸妈妈来到学校和我们一起活动。
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爸爸妈妈!(鼓掌)
女: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男:这可难不倒我!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边说边扳手指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立夏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都有一些习俗,要吃一些特殊的食品,举行一些特殊的活动。比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立夏节吃鸡蛋,清明节全家踏青扫墓,元宵节闹花灯……
女:看来你知道的还不少嘛。
男:先别夸我。我也来考考你:你知道哪个传统节日要吃粽子吗?
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让小朋友回答你吧!大家说什么节吃粽子?
(全班同学齐回答:端午节)
男: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在端午节里还有些什么习俗和活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端午节去了解一下吧。
女、男(齐说):话说“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女: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龙日”、“夏节”、“五月节”、“诗人节”“女儿节”、“小儿节”等等。
男: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大多相同的。
(二)端午故事
女: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下面就请大家听听故事大王赵员卉讲讲端午节的故事。
1、《屈原与端午节》
男:谢谢给我们讲的精彩故事!(鼓掌)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不过我还听说一个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孝女曹娥舍身救父》,请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大家欢迎!(鼓掌)
2、《孝女曹娥舍身救父》
女:讲的故事真感人,谢谢!(鼓掌)我也知道一个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就请李宗远来说一说。
3、《秋瑾舍身为革命》
男:看来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还真不少呢!
(三)端午习俗
1、悬艾叶、菖蒲
女: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同的习俗。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
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男:你刚才说的菖蒲、艾草是什么东西?
女:别着急,我马上给你介绍一下这两样东西。
大家欢迎!(鼓掌)
男:原来菖蒲、艾草还有这样的功能啊。过端午的时候,我一定要让妈妈买一些挂在家门口。
2、端午诗会
女: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几位同学给我们带来了端午节的诗篇。
男:那就请上来念给大家听一听(鼓掌)
(1)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2)竞渡歌(唐)张建封
(3)七律.端午老舍
3、赛龙舟
女: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
男:这还用说,就是赛龙舟嘛。
女:为什么比赛的船要刻成龙的形状呢?
(播放《赛龙夺锦》)
女:说了半天,我都有些心痒了,真想亲身经历一下。
男:别急,今天就让你过把瘾。下面我们玩个游戏叫“赛龙舟”。
(游戏:赛龙舟)
4、品棕乐
女: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
男: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女: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可见我国的粽子南北风味有别。
男: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女:说了这么多,我肚子里的馋虫都快爬出来了。
男:别急,别急。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所以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品尝美味的粽子吧。
女:等等,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来了。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分享粽子)
男、女:(齐说)话说“端午”主题班会到此结束,感谢爸爸妈妈参与我们的活动!(鼓掌)恭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节日。
2、初步了解一些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初步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提前了解学生对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认知状况。
(2)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活动等相关资料和情境图片。
(3)认真阅读、了解有关屈原的故事,思考和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屈原的故事,敬佩屈原的爱国精神。
2、学生准备
(1)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或特色活动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一项端午节的特色活动或者品尝一下粽子。
(3)准备制作工艺小粽子的原材料和简单工具。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俗民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端午节的故事
1、夏天天气炎热,但植物茂盛、瓜果飘香、蛙唱蝉鸣。在这美丽的季节里,还有一个传统节日呢。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2、你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吗?请你和同学们说一说吧。
3、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讲故事。
A出示屈原图像介绍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战国时楚国政治家,我国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写下了许多诗,遗留下来的只有二十多篇,其中《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最为著名……
B出示有关屈原故事的连环画。
C讲故事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二、端午节的活动
1你还了解端午节里的特色活动吗?赶快介绍给大家吧。
A播放赛龙舟的情景,若有学生了解有关内容可让学生自己介绍。
西湖的龙舟分为两种.其一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小孩装扮各种历史、神仙人物,下层载有鼓吹手,敲锣打鼓,两傍坐著划船的水手,这种龙舟较具表演色彩.竞赛用的龙舟则绕著大龙舟周围打转,待大龙舟上抛下物件,小龙舟上的水手便下水争抢.其中以钱、鸭两物最难抢得,因为钱币入水即沈,鸭子则会四处游窜躲避.
B挂蒲草和艾叶。
民间古来有门前悬艾、菖蒲之俗.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两者皆可入中药.艾叶可制灸条,是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燃点艾条可灸治多种病症.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其实,真正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两草的香气.中国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C做香包
D挂彩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
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E吃粽子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棕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简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棕叶包米代替竹筒。
F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2如今社会进步了,我们可以怎样继承这些传统文化呢?
A还向江河里投食物吗?为什么?
B你愿意参加龙舟赛吗?
三、作业回家学包粽子,下节课将自己的作品带来。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4篇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
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
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展示课件第二屏)
佩戴措施传颂尸体习俗疏远
诬陷爱戴粽子屋檐辅佐驾着
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2.组内交流。
3.代表反馈。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端午节的日期和习俗。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具体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第三段(第7自然段):至今人们仍保留在端午节那天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文章把人们纪念屈原的活动记录得十分详细。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感受屈原那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五、板书设计
30 端午节的由来
吃粽子 赛龙舟
(纪念屈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题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讲了什么?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二、学习第一、三部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展示课件第三屏)
(1)农历()月()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有()、()、()、()等。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国的()。端午节已有()年的历史。
2.学生自由读后和同桌讨论。
3.指名答。
4.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怀念?
指名读本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笔画出介绍屈原的有关语句。
指名答。(著名的诗人、有名望的官员、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就是这样一个爱国、有才干、深受百姓爱戴的人,却却受到了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这又是为什么呢?谁能在文中快速找出来。
指名答。(因为他们对屈原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满,这些措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3.权贵们是怎样对待屈原的?
指名答。(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有地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无中生有”?
想方设法:开动脑筋,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5.昏庸的楚王听信了谗言,把屈原流放到南方,即使如此,屈原依然热爱祖国,写下了许多广为传颂的诗歌。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屈原诗歌,读一读。
(1)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我擦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民的生活充满了艰辛。)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即使是身死,壮士们的灵魂也还在继续战斗着,那魂魄依然可以在鬼魅的世界中称雄。)
指名读;
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江?
默读本段,找出原因。
指名读。(楚国灭亡,屈原万分悲愤)
什么叫“万分悲愤”?(悲伤愤怒到了极点。)
2.出示文中插图,问: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些什么?
指名答。(国家的灭亡,百姓的苦难、自己报国无门)
3.指导感情朗读本段。
4.从屈原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指名答。(热爱祖国、不畏权贵、坚持正义、不怕艰难险阻、不怕迫害、不屈不挠斗争------)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屈原投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2.小组交流后派代表答。
3.比较句子。(展示课件第四屏)
指名答。(“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都十分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4.驾小船、投粽子这些活动,流传到今天,逐渐演变成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深深怀念。
展示搜集到的屈原诗歌并进行交流,通过诗歌中流露出的忧国忧民情怀,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屈原的爱国精神。
文中的插图表现的是屈原大义凛然地站在江边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屈原在楚国灭亡后万分悲愤的心情,为理解屈原的投江做了铺垫。
比较句子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如何把句子写得生动、感人。
复述课文,既加深了学生
四、复述课文
1.看板书,在学习小组内复述。
2.指名复述。
五、拓展延伸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是一个民族悠久文化的凝结,是维系着一个民族凝聚力的巨大精神力量。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在这些节日里有什么风俗?
指名答。
六、课堂小结
作为华夏子孙的一员,让我们缅怀先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民族精神延续和继承下去!
七、板书设计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5篇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举行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体验我国传统的佳节,让同学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
7.3教室
四、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
五、活动前准备: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由三名来自浙江、江西、黑龙江学生介绍。)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1)《端午》唐文秀
(2)《五月五日》梅尧臣
(3)《端午节的怀念》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6篇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来源、习俗以及关于端午诗词歌谣有更全面的了解。
2、能力目标:
通过搜集、分析、整理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觉、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通过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板书课题)有谁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那你们都想了解端午节什么知识呢?
二、小组汇报
1、师导语:上节课,老师要求同学们按设计好的活动方案去收集整理一些有关端午节的资料,老师将根据你们收集情况为你们小组加分,下面就请各小组为我们介绍吧!哪一组先来?
第一组
生:我们组收集了端午节的来历,我们组把它归纳以下三种:
(生1.纪念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自尽殉国,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生2.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生3.迎涛神伍子胥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尸首于五月初五这一天扔到钱塘江中,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师评价:这个小组同学以讲故事形式展现他们收集来的关于端午由来的传说,真叫我们大饱耳福。
师问:你们是去哪里收集这些材料呢?
师:老师相信这次的.查找中你们一定对端午节的由来,有更深的了解。做得不错给加一分。(板书:由来)
师:关于端午节的来历,除了刚才这一组同学说的纪念屈原、伍子胥和孝女曹娥,老师还知道另一种传说。
龙的节日(课件展示)
2、师导语:同学们,传说异彩纷呈,那么古往今来的人们又是怎样欢度这一节日的呢?下面请整理端午节的习俗的小组为我们介绍。
第二组
生:我们组收集的是端午节的习俗,我们把它做成了手抄报。
师:能为我们讲解一下你们收集的习俗吗?
(两张展示,一个学生进行介绍)
师:能说说你们都是哪里收集这些材料的?
师总结:看了小组同学精心准备的手抄报,真是大开眼界,他们不仅收集材料并用巧手展现给我们。做得很好给加一分。(板书:习俗)
3、师:还有其它习俗吗?
第三组
生1:我们小组也研究了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那天,人们还给小孩佩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扣成索,玲珑可爱。据说是为了驱毒避邪。
生2:除了佩香囊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有的小孩子不敢喝酒,父母就会以雄黄酒在他们额上画一个「王」字,以使百毒不侵。
师:能告诉大家你们怎么找到这些材料的吗?
(很多同学会说去网上查找的,这里教育一下善用网络,不要沉迷于网络)
老师把这些习俗总结一下:赛龙舟,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挂钟馗像,饮用雄黄酒,吃粽子。
3师导语:说到吃粽子,我们知道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有哪组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吗?
第五组
生:我们组为了了解粽子,我们特地去商场转了转,了解了粽子的价格和种类,除了肉粽还有黑米粽,八宝粽,五谷粽,碱粽,我们还在网上找到了粽子的做法。(视频)
师:老师似乎已经闻到粽子的香味了,你们做得很好,亲自去尝试,知道粽子的配料,种类,就连价钱都查到,太了不起了,给你们组加一分。
5师导语:端午节的习俗如些丰富,难怪就连历代的文人都喜欢在端午节留下自己的诗词佳句,收集端午诗词歌谣的同学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第六组
生1:我带来一首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生2:我也带来一首诗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生3:我带大家带来的是闽南童谣《扒龙船》
五月节,扒龙船,大人孩子哗哗滚。
海面一排四只。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7篇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体验端午节特有的习俗。
3.感受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活动的相关材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端午节的名称及时间。
1.出示粽子实物,引发幼儿兴趣。
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呢?
教师小结:五月五,是端午。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观看端午节的故事。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
2.提问帮助理解。
师:刚才故事里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忆屈原。
(三)集体感知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这两种主要习俗。
1.从幼儿自身经验来感知吃粽子的风俗。
从粽子的味道、形状、粽叶等方面让幼儿体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教师小结:看来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状和颜色也有很多种呢。
2.玩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赛龙舟的快乐。
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人们还要进行一项很热闹的活动。
幼儿玩赛龙舟游戏,并分享游戏的感受。
教师小结:看来呀赛龙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呢!
(四)自主探索,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一些习俗。
1.提供实物、录像等,幼儿分组探索端午节的`常见习俗。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着人们希望一家团聚,生活美满的心愿呢!
(五)结束活动,儿歌总结。
1.教师念儿歌总结。
2.去教室里继续寻找端午节的其他活动。
活动延伸:
美工区:用彩色纸折粽子,尝试编蛋网兜。
生活区:继续学习包粽子,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
语言区:讲讲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与传统故事。
教案反思:
课前,我先给孩子课前延伸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让孩子初步了解为什么会有端午节,端午节是干什么的。由于课前已经有了延伸活动,所以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
课上,我把重点放在了端午节的习俗上,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做香包、挂艾草等,以及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些习俗中,孩子们对包粽子比较熟悉,其次,对赛龙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其他的习俗在我们这里并不多见,所以就没有作为重点去讲。而且端午习俗较多,也都离孩子生活经验较远,只需孩子了解,所以没有讲得太细,以免内容深奥不便于孩子的理解。我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语言组织以及提问上,应该再贴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才会有更好的课堂气氛。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8篇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
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
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展示课件第二屏)
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2.组内交流。
3.代表反馈。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端午节的日期和习俗。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具体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第三段(第7自然段):至今人们仍保留在端午节那天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文章把人们纪念屈原的活动记录得十分详细。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感受屈原那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9篇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来源、习俗以及关于端午诗词歌谣有更全面的了解。
2、能力目标:
通过搜集、分析、整理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觉、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 交流的乐趣,通过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板书课题)有谁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那你们都想了解端午节什么知识呢?
二、小组汇报
1、师导语:上节课,老师要求同学们按设计 好的活动方案去收集整理一些有关端午节的资料,老师将根据你们收集情况为你们小组加分,下面就请各小组为我们介绍吧!哪一组先来?
第一组
生:我们组收集了端午节的来历,我们组把它归纳以下三种:
(生1、纪念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自尽殉国。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生2、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生3、迎涛神伍子胥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尸首于五月初五这一天扔到钱塘江中,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师评价:这个小组同学以讲故事形式展现他们收集来的关于端午由来的传说,真叫我们大饱耳福。
师问:你们是去哪里收集这些材料呢?
师:老师相信这次的查找中你们一定对端午节的由来,有更深的了解。做得不错给加一分。(板书:由来)
师:关于端午节的来历,除了刚才这一组同学说的纪念屈原、伍子胥和孝女曹娥,老师还知道另一种传说。
龙的节日 (课件展示)
2、师导语:同学们,传说异彩纷呈,那么古往今来的人们又是怎样欢度这一节日的呢?下面请整理端午节的习俗的小组为我们介绍。
第二组
生:我们组收集的是端午节的习俗,我们把它做成了手抄报。
师:能为我们讲解一下你们收集的习俗吗?
(两张展示,一个学生进行介绍)
师:能说说你们都是哪里收集这些材料的?
师总结 :看了小组同学精心准备的手抄报,真是大开眼界,他们不仅收集材料并用巧手展现给我们。做得很好给加一分。(板书:习俗)
3、师:还有其它习俗吗?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10篇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今年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因此围绕“我们的节日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二(8)教室
四、活动时间:20xx年6月7日
五、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目的:
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一、知识小竞赛。
1、端午节是哪一天?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2、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3、端午节的活动项目有哪些? (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二、请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三、大家说说怎包粽子?
亲历感悟:
【教师】:
我认为本次活动主题鲜明,通过知识小竞赛、师生讨论交流、游戏活动、作品展示,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与价值。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既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也符合我校对学生进行“欣赏性德育模式”的培育要求。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可是,就在2007年,韩国已经提前申请了端午节为东南亚文化遗产保护,这可给了我们极大的警示:各类中小学校应该多举行这样的主题活动,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习俗,让它们代代相传!
【学生】:
这是我第一次学包粽子,觉得特别新鲜,同学们也异常兴奋。大家都激动得跃跃欲试,齐齐望着社区的阿姨,就等她这老师发号施令:第一步将粽叶卷成三角形状,底部要严实合缝,不可留出小口。可是我卷来卷去卷不好,终于卷到无缝的要求,谁知手一动,好不容易卷好的形状又散架了,唉,重新来过。看看我的同伴们,也都在向“无缝粽叶”的最高目标行进,再看看社区的阿姨,却早已在教如何放糯米了。
包粽子最难过的一关恐怕就是这个“包”字,如何将米包住不漏出来,还要将粽子包成漂亮的立体三角形,这可是一门学问,在场的许多人就是倒在了这一个坎上啊,不少同学直到最后结束还是没有包出标准的立体三角粽,包啊、包啊、包出的都是被我们班主任戏称为“三明治” 的平面三角粽子。忙碌了半天,尽管到下课我也没有包出一个真正合格的“三角棕”,但我依然觉得这节课过的特别充实。因为:它让我更深一步地感受到了屈原炽热的爱国情怀,也激扬着我的爱国热情;它也让我更深切地懂得了做一件事(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事)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道理,启示我在学习上更应该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所收获。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11篇
一、选题背景
群龙飞渡,百舸争流,万粽飘香……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再次向我们走来,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端午并不是非常了解,对端午习俗中的文化现象更是知之甚少,想要了解的问题提了一大堆,多数学生提到端午节立刻想起了那美味的粽子,所以适时组织这次“粽情飘香话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思路
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安排
整个活动从20xx年4月开始到5月结束,历时6周。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一周)
2、活动实施阶段(两周)
3、活动阶段小结(两周)
4、成果展示阶段(一周)
四、活动目标
(一)活动总目标:
端午节快要到了,开展关于“端午”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端午的各种小知识,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在端午的欢乐气氛中,亦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孩子们形成乐观合群的心理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具体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由来、美食、习俗、庆祝活动、以及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2)通过活动,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有进一步的了解。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3、情感目标:
(1)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课题研究,增强学生对家乡、对人民以及渊源历史的端午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五、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一)活动目标:
选定主题,生成子课题,设计并完善方案,为实施研究作好设想。
(二)活动过程
1、产生主题,展开讨论
听听端午歌谣、欣赏端午漫画视频、说说过端午的情景,引起了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大家纷纷讲述以往过端午的情景,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粽情飘香话端午”。
学生展开激烈地讨论,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如: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有多长的历史了?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端午的传说故事?人们过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等。
2、归纳指导,将相关或相近的问题归在一起,生成子课题
① 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它是怎么来的?有多长的历史了?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相关的传说故事……
② 端午节食品的种类、所食东西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食品的制作材料、端午节食品的制作过程、端午节的食品是否受人欢迎……
③ 自己亲身体验一下,学习包粽子和制作香囊。
④ 古时候人们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现在过端午又有哪些习俗?保留了哪些,为什么会这样?……端午节的习俗引申出:挂菖蒲艾草、挂钟馗像、吃粽子、端午避“五毒”、划龙舟等。
⑤ 历朝历代有哪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歌谣;谁写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生成子课题,并引导学生根据研究的内容分别取出好听的名称:
子课题一:端午由来大探秘
子课题二:端午美食大荟萃
子课题三:端午才艺大比拼
子课题四:端午活动大搜索
子课题五:端午诗词大传唱
3、建立课题小组,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89人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兼顾同组异质。
② 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重点指导选题要近而小,既贴近生活,切入口小,易于实践。)
4、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a、各小组组长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教师指导评价
d、小组修改、完善,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5、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① 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安全;
② 准备好一些必要的设备;
③ 调查、采访或拍摄时要注意提前预约时间,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同时需提前设计好采访提纲;
④ 各小组需依据制定的计划,团结合作,共创佳果。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12篇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举行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体验我国传统的佳节,让同学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
7.3教室
四、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
五、活动前准备: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由三名来自浙江、江西、黑龙江学生介绍。)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1)《端午》唐文秀
(2)《五月五日》梅尧臣
(3)《端午节的怀念》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13篇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她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德娱乐活动中,我校以传统节日伟德娱乐为切入口,将其纳入学校伟德娱乐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开展传统节日伟德娱乐,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动的目标
围绕“独具匠心的端午节”这个主题,从“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你想怎样过端午节?”这三个部分入手,为学生提供研究方向,让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人人动手,各个参与,自主探究,培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活动目标可归纳为: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伟德娱乐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三、活动的内容
1、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询问、网上浏览等方法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及一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如:了解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人们为什么要给小孩子挂香包、戴手链和五彩线等有关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再畅想一下“我想怎样过端午节?”
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诗歌,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写一写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3、引导学生尝试设计“怎样过一个独具匠心的端午节”?
四、活动的步骤
1、提出问题
(1)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伟德娱乐端午节有哪些传说?
(2)在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你知道哪些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呢?
(3)你打算怎样度过今年的端午节呢?
这些问题的设计都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伟德娱乐只是为他们创设了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研究方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
2、探索与展开
(1)组织调查
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一个小组长,由组长组织调查了解有关部门端午节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整理成文,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在调查过程中是通过什么渠道调查的,碰到了那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2)网上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伟德娱乐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一些地方过端午节的习俗,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3)协作交流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伟德娱乐可以提议学生相互协作,学会自己想学会的一些风俗习惯的做法。例如:编手链、包粽子、折葫芦等。
3、应用与深化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了解了有关端午节的一些知识,让学生设计自己怎样度过今年的端午节?并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对有关端午节诗歌的搜集,鼓励学生培养善于搜集整理的能力与习惯。开展端午节赛诗会活动,让队员了解屈原的故事,培养他们爱国进取的精神。开展“与妈妈共同包粽子”等活动,体验父母持家的辛劳。
4、反思与拓展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比,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最后举行“我的端午节最快乐”或“吃粽子、话屈原”主题班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同时让学生爱护他人、珍惜生命。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14篇
活动目的:
缅怀先人,认识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强身健体,团结合作,弘扬民族文化。
活动过程:
一、知识小竞赛。
1.端午节是哪一天?(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2.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
3.端午节的活动项目有哪些?
(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
二、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三、撮五彩线
1.准备好各自的五彩线。
2.同桌两人合作,把各自准备好的五彩线拿出来,待班主任喊“开始”,自己动手开始撮,同桌合作把各自的成果戴到手上,举手示意成功。限时2分钟。
四、缝香包
先由班主任讲解缝香包的要领和针法,然后同桌两人一组,班主任宣布“开始”后,再动手,同桌可以互相帮助。时间为15分钟。比赛结束后,由班 干部推选出5个制作的精美的香包,制作人各自配戴自己的作品一块合影留念。
五、教师寄语。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可是,韩国已经提前申请了端午节为东南亚文化遗产保护,这可给了我们极大的警示: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习俗,让它们代代相传!
安全教育要点
——防震教育
所谓地震,简单说就是地动,即地球表面的振动。如果地震来临,应勇敢地采取积极的自救自护措施:
1.疏散准备:如果在地震前根据预报得到疏散的命令,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应该服从当地领导,教师或家长的指挥,井然有序地向开阔地带撤离。
2.室内避藏。地震发生时如果人在家中,应沉着镇静、就地隐蔽。明智的做法是躲藏在牢固的家具底下。或躲到空旷房间,特别是卫生间的墙角。
3.室外避藏。地震发生时人若在户外,应迅速远离高大建筑物、树木、桥梁、电线杆等,跑向空旷处。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15篇
端午的到来无疑是为夏日带来了新的欢乐,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段时间,我校为孩子们准备了各式的活动来让孩子们快乐的度过这个端午假期。
一、准备限量小礼品
向各班派发端午节海报,普及端午知识,派发端午节礼品。
其中包括:包粽子的方法学习纸条一张;
小粽子一个;
端午节贺卡一张,香囊艾叶菖蒲适量。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派发若干份,让同学们在端午收到惊喜,感受惊喜,从而加深同学们对于端午以及其他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认识,给端午增光添彩。
二、端午节知识竞赛
过端午,端午知识当然必不可少,我们准备收集一些关于端午的小常识,编集成海报,一份张贴于校门口,另外以班级为单位分发,让同学们过端午,知端午,过一个充满知识趣味的端午节。以抢答的方式对端午节进行知识问答,答对题数最多者可获奖品——粽子一个。
三、端午节问卷调查
根据海报编10道左右关于端午知识的知识问答题,在全校师生范围内进行调查,看看大家对于端午知多少,也可以由此向同学们普及端午知识。
四、号召有条件的同学端午观看赛龙船
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体坛盛事!
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
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
去看一次赛龙舟。看着一支支龙舟在湖面上激起层层的水花,鼓声震天,激动人心,桨手们以整齐划一的动作推动龙舟矫健地前行,似一条条真龙欲一跃而起,情不自禁的跟着龙舟的节奏心潮澎湃,那是民族的力量在激扬。
五、自制粽子
端午的主角粽子在东汉就已有出现,但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从前的粽子是以粟为主要原料,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有用白粽子、小枣粽、豆沙粽、八宝粽、鸡肉粽、鲜肉粽、椒盐豆粽、莲蓉粽、栗蓉粽、咸肉粽、蛋黄粽等。亲手用翠绿的粽叶包裹好一颗颗米粒,再用绳子扎起所有的祝福与希望。过去,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让屈原免受鱼儿的伤害,寄托他们对一个伟大的灵魂的哀思与纪念。在学校,可以利用社团活动时间,让同学们跟着指导老师学做粽子,知道粽子的原料和做法。联系好厨房的师傅,包好的粽子可以提前作为端午节的小礼品之一,送给同学,尤其是住在宿舍的同学们。
六、留下悬艾叶菖蒲,配香囊的风俗
端午在班级或者家中门上插一束艾菖蒲叶,配一个香囊,为自己祈福,保佑平安,也祝愿灾难中的人们早日振作,重建起美丽的家园。让每一个节日在中国人的心中扎根,让中华民族的精神不断延续。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16篇
一、选题背景
群龙飞渡,百舸争流,万粽飘香……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再次向我们走来,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端午并不是非常了解,对端午习俗中的文化现象更是知之甚少,想要了解的问题提了一大堆,多数学生提到端午节立刻想起了那美味的粽子,所以适时组织这次“粽情飘香话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思路
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安排
整个活动从2014年4月开始到5月结束,历时6周。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一周)
2、活动实施阶段(两周)
3、活动阶段小结(两周)
4、成果展示阶段(一周)
四、活动目标
(一)活动总目标:
端午节快要到了,开展关于“端午”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端午的各种小知识,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在端午的欢乐气氛中,亦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孩子们形成乐观合群的心理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具体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由来、美食、习俗、庆祝活动、以及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2)通过活动,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有进一步的了解。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3、情感目标:
(1)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课题研究,增强学生对家乡、对人民以及渊源历史的端午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五、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1周)
(一)活动目标:
选定主题,生成子课题,设计并完善方案,为实施研究作好设想。
(二)活动过程
1、产生主题,展开讨论
听听端午歌谣、欣赏端午漫画视频、说说过端午的情景,引起了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大家纷纷讲述以往过端午的情景,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粽情飘香话端午”。
学生展开激烈地讨论,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如: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有多长的历史了?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端午的传说故事?人们过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等。
2、归纳指导,将相关或相近的问题归在一起,生成子课题
① 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它是怎么来的?有多长的历史了?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相关的传说故事……
② 端午节食品的种类、所食东西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食品的制作材料、端午节食品的制作过程、端午节的食品是否受人欢迎……
③ 自己亲身体验一下,学习包粽子和制作香囊。
④ 古时候人们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现在过端午又有哪些习俗?保留了哪些,为什么会这样?……端午节的习俗引申出:挂菖蒲艾草、挂钟馗像、吃粽子、端午避“五毒”、划龙舟等。
⑤ 历朝历代有哪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歌谣;谁写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生成子课题,并引导学生根据研究的内容分别取出好听的名称:
子课题一:端午由来大探秘
子课题二:端午美食大荟萃
子课题三:端午才艺大比拼
子课题四:端午活动大搜索
子课题五:端午诗词大传唱
3、建立课题小组,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89人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兼顾同组异质。
② 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重点指导选题要近而小,既贴近生活,切入口小,易于实践。)
4、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a、各小组组长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教师指导评价
d、小组修改、完善,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5、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① 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安全;
② 准备好一些必要的设备;
③ 调查、采访或拍摄时要注意提前预约时间,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同时需提前设计好采访提纲;
④ 各小组需依据制定的计划,团结合作,共创佳果。
附1:小课题研究方案兼结题报告,方案设计只填写前半部分
略
第二阶段 活动实施阶段
一、活动时间:课外2周
二、活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参与相关
的实践活动、采访调查有关人员、或亲身体验实践。
三、活动过程:
1、实践过程的指导
上网查找资料、去图书馆翻阅图书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学生基本掌握,教师只需提出一些活动要求。本次实践活动的指导重点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访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明确采访的目的,按照预定的方案采访有关人员,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a确定采访内容,设计好采访问题;
b确定采访记录形式;
c提前与被采访的人预约时间;
d小组内分工合作,有需要地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参加。
2、学生实践活动具体情况:
⑴ 5月6日 学生到办公室采访学校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卞老师:
采访的主要提纲:(端午节由来大探秘组)
①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听说端午节是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怎么和屈原有关系呢?除了屈原说之外还有其他的传说吗?
② 端午节有重五节,端阳节之称,还有其他的别称吗?
⑵5月6日 学生到办公室上网搜查关于端午节的传说、相关视频及端午节的别称 (陈宇交其他学生怎样上网查找资料)
⑶ 5月7日 一组学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校部分学生关于端午节的知识,然后去学校图书馆翻阅图书,查找关于端午节的美食,了解粽子的品种、形状等。
⑷ 5月10日 在学生家采访学生戴超群的奶奶
采访的主要提纲:(端午节活动大搜索组)
① 奶奶,您知道端午节的习俗吗?您小时候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啊?
② 奶奶,您说的这些习俗,现在怎么不见呢?大家也只是在端午节的时候
会吃粽子而已 ,以前的习俗难道人们忘记了不成?
⑸ 5月11日 一组学生来到学生的邻居家,学习包粽子,认识苇叶,了解包粽子的方法与步骤,亲手学包粽子。
⑹5月13日 一组学生先去图书馆查找端午节的诗词童谣,后回到教室内举行童谣赛,并制作端午节的手抄报。
⑺ 5月14日 学生邀请美术老师在教师内指导学做香囊,了解香囊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材料,亲手制作并在小组内展览。
第三阶段 阶段小结
一、活动时间:2周
二、活动目标:整理并完善资料,做好成果展示前的准备工作。
三、活动过程:
1、各小组组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结论。
2、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
3、进一步完善好子课题研究的活动方案。
4、各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5、做好展示汇报时的人员分工,并认真做好汇报展示的准备工作。
第四阶段 成果汇报阶段
一、活动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协调精神,以及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等。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时间:
一课时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明确标准
同学们,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我们共同进行了《粽情飘香话端午》的研究性学习,今天是我们展示汇报的日子了。
下面我宣布:《粽情飘香话端午》实践活动展示会现在开始!有请主持人!
(二)小组汇报 展示成果
各组选出一名组长,组织汇报
第一小组:端午由来大探秘
1、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汇报:端午节的别称
端午节的传说
走近屈原
2、学生评价
第二小组:端午美食大荟萃
1、学生汇报:说明调查结果 了解五黄餐
了解粽子的发展变化及其形态、品种、营养
粽子赞
2、学生评价
第三小组:端午才艺大比拼
1、学生汇报:认识苇叶 打苇叶
包粽子 品粽子
交流活动日记
送祝福
2、学生评价
第四小组:端午诗词大传唱
1、学生汇报:诗词朗诵
童谣传唱
手抄报欣赏
2、学生评价
第五小组:端午活动大搜索
1、学生汇报:采访了解端午习俗
认识艾叶和菖蒲
赛龙舟
2、学生评价
(三)收获感言 点评小结
1、同学们在今天的展示汇报课接近尾声的时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收获吗?
2、师总结谈话:
同学们,看到你们出色的表现,老师真为你们而感到自豪!因为我们参与了,体验了,从而提高了,成长了。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所以,这节课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端午文化已经带领我们迈入了中国节日文化的大门,里面还有更精彩的内容等着我们继续去探究,让我们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得更为出色吧!
(四)作业设置 课外延伸
继续进行其他传统节日的研究。
(五)板书设计
粽情飘香话端午
四 活动评价
1、综合评议活动的实施情况,评选各类先进个人。反思活动的得与失,提出改进意见。
2、评价的主体:学生、教师、家长
完成评价表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17篇
教学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节日。
2、初步了解一些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初步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提前了解学生对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认知状况。
(2)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活动等相关资料和情境图片。
(3)认真阅读、了解有关屈原的故事,思考和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屈原的故事,敬佩屈原的爱国精神。
2、学生准备
(1)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或特色活动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一项端午节的特色活动或者品尝一下粽子。
(3)准备制作工艺小粽子的原材料和简单工具。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俗民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端午节的故事
1、夏天天气炎热,但植物茂盛、瓜果飘香、蛙唱蝉鸣。在这美丽的季节里,还有一个传统节日呢。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2、你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吗?请你和同学们说一说吧。
3、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讲故事。
A出示屈原图像介绍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战国时楚国政治家,我国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写下了许多诗,遗留下来的只有二十多篇,其中《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最为著名……
B出示有关屈原故事的连环画。
C讲故事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二、端午节的活动
1你还了解端午节里的特色活动吗?赶快介绍给大家吧。
A播放赛龙舟的情景,若有学生了解有关内容可让学生自己介绍。
西湖的龙舟分为两种.其一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小孩装扮各种历史、神仙人物,下层载有鼓吹手,敲锣打鼓,两傍坐著划船的水手,这种龙舟较具表演色彩.竞赛用的龙舟则绕著大龙舟周围打转,待大龙舟上抛下物件,小龙舟上的水手便下水争抢.其中以钱、鸭两物最难抢得,因为钱币入水即沈,鸭子则会四处游窜躲避.
B挂蒲草和艾叶。
民间古来有门前悬艾、菖蒲之俗.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两者皆可入中药.艾叶可制灸条,是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燃点艾条可灸治多种病症.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其实,真正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两草的香气.中国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C挂彩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
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D吃粽子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棕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简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棕叶包米代替竹筒。
E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三、作业回家学包粽子,下节课将自己的作品带来。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18篇
一、选题背景
群龙飞渡,百舸争流,万粽飘香……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再次向我们走来,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端午并不是非常了解,对端午习俗中的文化现象更是知之甚少,想要了解的问题提了一大堆,多数学生提到端午节立刻想起了那美味的粽子,所以适时组织这次“粽情飘香话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思路
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安排
整个活动从xx年4月开始到5月结束,历时6周。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一周)
2、活动实施阶段(两周)
3、活动阶段小结(两周)
4、成果展示阶段(一周)
四、活动目标
(一)活动总目标:
端午节快要到了,开展关于“端午”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端午的各种小知识,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在端午的欢乐气氛中,亦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孩子们形成乐观合群的心理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具体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由来、美食、习俗、庆祝活动、以及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2)通过活动,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有进一步的了解。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3、情感目标:
(1)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课题研究,增强学生对家乡、对人民以及渊源历史的端午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五、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1周)
(一)活动目标:
选定主题,生成子课题,设计并完善方案,为实施研究作好设想。
(二)活动过程
1、产生主题,展开讨论
听听端午歌谣、欣赏端午漫画视频、说说过端午的情景,引起了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大家纷纷讲述以往过端午的情景,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粽情飘香话端午”。
学生展开激烈地讨论,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如: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有多长的历史了?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端午的传说故事?人们过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等。
2、归纳指导,将相关或相近的问题归在一起,生成子课题
① 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它是怎么来的?有多长的历史了?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相关的传说故事……
② 端午节食品的种类、所食东西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食品的制作材料、端午节食品的制作过程、端午节的食品是否受人欢迎……
③ 自己亲身体验一下,学习包粽子和制作香囊。
④ 古时候人们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现在过端午又有哪些习俗?保留了哪些,为什么会这样?……端午节的习俗引申出:挂菖蒲艾草、挂钟馗像、吃粽子、端午避“五毒”、划龙舟等。
⑤ 历朝历代有哪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歌谣;谁写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生成子课题,并引导学生根据研究的内容分别取出好听的名称:
子课题一:端午由来大探秘
子课题二:端午美食大荟萃
子课题三:端午才艺大比拼
子课题四:端午活动大搜索
子课题五:端午诗词大传唱
3、建立课题小组,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89人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兼顾同组异质。
② 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重点指导选题要近而小,既贴近生活,切入口小,易于实践。)
4、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a、各小组组长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教师指导评价
d、小组修改、完善,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5、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① 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安全;
② 准备好一些必要的设备;
③ 调查、采访或拍摄时要注意提前预约时间,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同时需提前设计好采访提纲;
④ 各小组需依据制定的计划,团结合作,共创佳果。
附1:小课题研究方案兼结题报告,方案设计只填写前半部分
略
第二阶段 活动实施阶段
一、活动时间:课外2周
二、活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参与相关
的实践活动、采访调查有关人员、或亲身体验实践。
三、活动过程:
1、实践过程的指导
上网查找资料、去图书馆翻阅图书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学生基本掌握,教师只需提出一些活动要求。本次实践活动的指导重点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访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明确采访的目的,按照预定的方案采访有关人员,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a确定采访内容,设计好采访问题;
b确定采访记录形式;
c提前与被采访的人预约时间;
d小组内分工合作,有需要地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参加。
2、学生实践活动具体情况:
⑴ 5月6日 学生到办公室采访学校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卞老师:
采访的主要提纲:(端午节由来大探秘组)
①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听说端午节是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怎么和屈原有关系呢?除了屈原说之外还有其他的传说吗?
② 端午节有重五节,端阳节之称,还有其他的别称吗?
⑵5月6日 学生到办公室上网搜查关于端午节的传说、相关视频及端午节的别称 (陈宇交其他学生怎样上网查找资料)
⑶ 5月7日 一组学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校部分学生关于端午节的知识,然后去学校图书馆翻阅图书,查找关于端午节的美食,了解粽子的品种、形状等。
⑷ 5月10日 在学生家采访学生戴超群的奶奶
采访的主要提纲:(端午节活动大搜索组)
① 奶奶,您知道端午节的习俗吗?您小时候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啊?
② 奶奶,您说的这些习俗,现在怎么不见呢?大家也只是在端午节的时候
会吃粽子而已 ,以前的习俗难道人们忘记了不成?
⑸ 5月11日 一组学生来到学生的邻居家,学习包粽子,认识苇叶,了解包粽子的方法与步骤,亲手学包粽子。
⑹5月13日 一组学生先去图书馆查找端午节的诗词童谣,后回到教室内举行童谣赛,并制作端午节的手抄报。
⑺ 5月14日 学生邀请美术老师在教师内指导学做香囊,了解香囊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材料,亲手制作并在小组内展览。
第三阶段 阶段小结
一、活动时间:2周
二、活动目标:整理并完善资料,做好成果展示前的准备工作。
三、活动过程:
1、各小组组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结论。
2、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
3、进一步完善好子课题研究的活动方案。
4、各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5、做好展示汇报时的人员分工,并认真做好汇报展示的准备工作。
第四阶段 成果汇报阶段
一、活动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协调精神,以及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等。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时间:
一课时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明确标准
同学们,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我们共同进行了《粽情飘香话端午》的研究性学习,今天是我们展示汇报的日子了。
下面我宣布:《粽情飘香话端午》实践活动展示会现在开始!有请主持人!
(二)小组汇报 展示成果
各组选出一名组长,组织汇报
第一小组:端午由来大探秘
1、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汇报:端午节的别称
端午节的传说
走近屈原
2、学生评价
第二小组:端午美食大荟萃
1、学生汇报:说明调查结果 了解五黄餐
了解粽子的发展变化及其形态、品种、营养
粽子赞
2、学生评价
第三小组:端午才艺大比拼
1、学生汇报:认识苇叶 打苇叶
包粽子 品粽子
交流活动日记
送祝福
2、学生评价
第四小组:端午诗词大传唱
1、学生汇报:诗词朗诵
童谣传唱
手抄报欣赏
2、学生评价
第五小组:端午活动大搜索
1、学生汇报:采访了解端午习俗
认识艾叶和菖蒲
赛龙舟
2、学生评价
(三)收获感言 点评小结
1、同学们在今天的展示汇报课接近尾声的时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收获吗?
2、师总结谈话:
同学们,看到你们出色的表现,老师真为你们而感到自豪!因为我们参与了,体验了,从而提高了,成长了。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所以,这节课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端午文化已经带领我们迈入了中国节日文化的大门,里面还有更精彩的内容等着我们继续去探究,让我们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得更为出色吧!
(四)作业设置 课外延伸
继续进行其他传统节日的研究。
(五)板书设计
粽情飘香话端午
四 活动评价
1、综合评议活动的实施情况,评选各类先进个人。反思活动的得与失,提出改进意见。
2、评价的主体:学生、教师、家长
完成评价表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19篇
教学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节日。
2、初步了解一些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初步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提前了解学生对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认知状况。
(2)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活动等相关资料和情境图片。
(3)认真阅读、了解有关屈原的故事,思考和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屈原的故事,敬佩屈原的爱国精神。
2、学生准备
(1)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或特色活动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一项端午节的特色活动或者品尝一下粽子。
(3)准备制作工艺小粽子的原材料和简单工具。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俗民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时间:
xx
教学过程:
一、端午节的故事
1、夏天天气炎热,但植物茂盛、瓜果飘香、蛙唱蝉鸣。在这美丽的季节里,还有一个传统节日呢。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2、你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吗?请你和同学们说一说吧。
3、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讲故事。
A出示屈原图像介绍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战国时楚国政治家,我国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写下了许多诗,遗留下来的只有二十多篇,其中《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最为著名……
B出示有关屈原故事的连环画。
C讲故事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二、端午节的活动
1你还了解端午节里的特色活动吗?赶快介绍给大家吧。
A播放赛龙舟的情景,若有学生了解有关内容可让学生自己介绍。
西湖的龙舟分为两种。其一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小孩装扮各种历史、神仙人物,下层载有鼓吹手,敲锣打鼓,两傍坐著划船的水手,这种龙舟较具表演色彩。竞赛用的龙舟则绕著大龙舟周围打转,待大龙舟上抛下物件,小龙舟上的水手便下水争抢。其中以钱、鸭两物最难抢得,因为钱币入水即沈,鸭子则会四处游窜躲避。
B挂蒲草和艾叶。
民间古来有门前悬艾、菖蒲之俗。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两者皆可入中药。艾叶可制灸条,是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燃点艾条可灸治多种病症。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其实,真正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两草的香气。中国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C做香包
D挂彩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
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E吃粽子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棕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简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棕叶包米代替竹筒。
F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G写符念咒
中国古代将五月视为“恶月”,所以端午驱“鬼”在民间非常盛行。驱“鬼”的方法有许多,常见的一种,是在节前五月初一晚上插桃树枝。当时,人们认为桃木能辟邪,所以日落之前折些桃树枝,插在门前、窗上,以达驱邪的作用。另一种重要的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
H挂钟馗像 在陕西南部与四川交界的一些地方,端午这天,流传挂钟馗像的习俗。挂钟馗像,主要是为了消灾避难。
I迎鬼船 江西南部的部分地方,流传着迎鬼船的习俗。因为这一带水浅,不能进行龙舟赛,故在五月初五这天,用纸扎成旱船,带着去登高、游街,谓之“迎鬼船”。
J滚鸡蛋 在东北,端午节这天清晨,长者要将熟透了的鸡蛋,在小孩肚皮上来回不断滚动,尔后去壳让小孩吃下,据说这样可以免肚子痛。冠军,雅琪队和沙冈美林队分别获得男女标准龙舟赛冠军。
2如今社会进步了,我们可以怎样继承这些传统文化呢?
A还向江河里投食物吗?为什么?
B你愿意参加龙舟赛吗?
三、作业回家学包粽子,下节课将自己的作品带来。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20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2、教学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手段、方法:
朗读、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21篇
主题:
端午节即将来临,为了让同学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屈原,学校开展了一次纪念屈原的主题班会。
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能够使同学们对屈原有更好的了解。
召开时间:
x月12日下午
主持开场白:
我们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大家品尝着荷叶扑香的粽子,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赛着龙舟时,我们的心里不禁想起当年那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天就让我们大家来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吧。吊屈原,迎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过程中主要预定串词:
许:首先请看屈原的生平简介(幻灯片1)
戴:紧接着让我们继续看一下屈原的作品以及屈原与端午节。(幻灯片2,3)
许:想必大家都有所说过屈原是跳河自杀的吧,那其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大家有请许诗旸同学为我们大家讲一个关于屈原的故事。
戴:听过许诗旸同学讲的故事,我们是时候该放松一下了,接下来我们大家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接歌比赛”,总共分成四组,每一组中的成员站起来要唱两句,其中歌词或歌名中要有一个“爱”字,如果超过10秒未能唱出则要接受惩罚。
穿插节目名称:接歌比赛
班主任小结:
今天,我们二(5)班聚在一起,认真学习了屈原的一些历史,对他的生平和品格有了更多的了解。每个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交换了各种意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此次班会让我发现了我们班的同学对屈原的掌握挺深入的,并不属于那种“一问三不知”的类型。此次班会的目的能够让同学对屈原有更好的了解,我相信我们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
主持人结束语:
时间不知不觉的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就这样度过了,相信大家对屈原多少都有所了解了吧。希望大家在今后端午节时,都能想起我们这位伟大的诗人!今天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22篇
一、选题背景
群龙飞渡,百舸争流,万粽飘香……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再次向我们走来,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端午并不是非常了解,对端午习俗中的文化现象更是知之甚少,想要了解的问题提了一大堆,多数学生提到端午节立刻想起了那美味的粽子,所以适时组织这次“粽情飘香话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思路
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安排
整个活动从2014年4月开始到5月结束,历时6周。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一周)
2、活动实施阶段(两周)
3、活动阶段小结(两周)
4、成果展示阶段(一周)
四、活动目标
(一)活动总目标:
端午节快要到了,开展关于“端午”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端午的各种小知识,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在端午的欢乐气氛中,亦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孩子们形成乐观合群的心理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具体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由来、美食、习俗、庆祝活动、以及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2)通过活动,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有进一步的了解。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及古琴乐曲,了解端午节与屈原的关联,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与不屈的性格。
2、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时无穷的。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
教具准备:
1.有关屈原的故事或图片资料。
2.龙舟的图片资料。
3.剪刀、彩色纸等手工工具。
学具准备:
剪刀、彩色纸等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织纪律,检查学具。
2、听一听:
师:讲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学生了解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读一读:
朗诵屈原的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加深屈原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同时也加深对端午节的深刻理解。
4、提出作业要求:
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
5、老师示范制作一个大龙船的部件折法。
6、放背景音乐,学生制作大龙船部件,老师巡回指导。
7、集体完成大龙船拼接。
8、教师小结:展示学生完成的大龙船作品。
1、静息。
2、听一听:
讲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学生了解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读一读:
朗诵屈原的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学生认真听老师布置作业要求。
5、跟老师学习折大龙船部件。
6、学生制作大龙船部件。
7、集体完成大龙船拼接。
8、展示作品。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23篇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举行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体验我国传统的佳节,让同学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
6.3教室
四、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
五、活动前准备: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由三名来自浙江、江西、黑龙江学生介绍。)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1)《端午》唐文秀
(2)《五月五日》梅尧臣
(3)《端午节的怀念》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24篇
设计思路:
一年一度的暑假即将来临,在漫长的暑假里,孩子们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安全、愉快的暑假,特此设计此活动。
考虑到孩子未真正懂得暑假的含义,于是,在活动的前端,便设计了让孩子了解“暑假”这个词语的含义。以便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让孩子对暑假这个词汇容易理解和接受。由于孩子大多是在家里过暑假,这便需要家长对安全知识有深刻的认识,需要家长认真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于是,我便设计了让家长填写一份《暑假安全知识调查表》,借助家长的力量帮助加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活动目标:
1、 使孩子了解暑假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2、 通过讨论,激发孩子向往过暑假的情感,教育孩子愉快、合理地过暑假。
3、 培养孩子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暑假安全知识调查表》40份(附后);《暑假俱乐部》手册40本(摘取手工制作、数学操作、智力开发等书本装订而成);安全图片每人一套;蜡笔每人一盒; 活动过程:
一、 使孩子了解暑假的含义,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激发孩子过暑假的兴趣。
1、 教师:“小朋友们,再过几天我们孩子园就要放假了,这个假期叫做暑假。知道为什么吗?启发孩子动脑筋想问题。
2、 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想法。
3、 教师总结暑假的含义:这个假期是在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放的,我们叫它暑假,暑:就是热的意思。
二、 组织孩子讨论怎样安全、愉快、合理地过暑假,培养孩子完整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判断能力。
1、 教师引导孩子:“暑假里你们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2、 孩子互相说出自己想做的`或是喜欢做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想像能力。
3、 那么在暑假里,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呢?引导孩子说出有关安全知识的内容。同时也锻炼孩子的判断能力。
4、 出示各个家长填写的《暑假安全知识调查表》,挑选几个家长所写的暑假安全知识,提问孩子:可以这样做吗?不可以做这些事情吗?运用家长的话语来帮助提高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更加认真、投入地参与活动。
三、教师总结暑假里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1) 如果回老家的小朋友,不能一个人或和小伙伴到河里去游泳。
(2) 不能玩火、玩电、玩尖锐的物体。
(3) 夏天的太阳毒辣,不能到太阳底下长时间地玩,要保护自己的皮肤。
(4) 吃冷饮时,不能一下子吃得太多,否则,会引起肚子痛,影响身体健康。
(5) 吃西瓜时,要把瓜洗干净,请爸爸妈妈切好西瓜,吃的时候不讲话,以免瓜子呛人,还要防止西瓜汗流到衣服上,另外,不可乱扔西瓜皮。
(6) 独自在家时不要让陌生人进来,不要告诉陌生人只有你一个人在家。
(7) 出外与家人走散了,要懂得打电话110报警,不要跟陌生人走等。
四、请孩子看安全图片操作。
每个孩子一套安全图片,请孩子在正确的图片上打上对号,错的图片打上错号。
五、延伸活动:
发给每个孩子一本《暑假俱乐部》手册,要求家长在假期中合理安排孩子的一日活动,安排孩子做手册中的作业,并带领孩子去游泳、旅游等,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
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第25篇
一、相关资料: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
吴越民族图腾祭说;
起于三代夏至节说;
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
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
2、开展端午节赛诗会活动,让队员了解屈原的故事,培养他们爱国进取的精神。
3、开展“与妈妈共同包粽子”等活动,体验父母持家的辛劳。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明端午历史”端午节知识竞赛(5月8日——16日)
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有其独特的由来传说和习俗活动,因此了解端午节蕴含的相关知识,这是端午节主题活动的首要内容。全体队员要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去认识和了解端午节,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来源、传说故事、习俗活动都能了如指掌,争取更多的队员成为端午节知识的“小专家”。
具体安排:
第一步:活动准备阶段(5月8日——5月15日)
各中队有效利用这一段时间之内的晨会课、班队课,通过有效的形式组织队员主动了解端午节的来源、习俗活动等相关知识,同时认真部署好本中队开展现场知识竞赛准备工作。
第二步:三到六年级开展各年级段端午节知识竞赛活动(每个中队由2名队员参加比赛)
时间安排:5月15日下午第三节课
奖项设置:
中年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高年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二)活动二:开展端午节赛诗会活动(5月8日—5月25日)
各中队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搜集有关诗篇,先在本中队进行诗歌朗诵会,然后选派一名代表参加学校的赛诗会。
比赛时间:5月25日下午第三节课
比赛地点:四楼多媒体教室
奖项设置:
低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
中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
高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三)活动三:开展“与妈妈共同包粽子”活动
在临近端午节期间,各辅导员布置学生在家与妈妈共同包粽子,并写一篇日记,在班队课上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
活动四长命缕
目标:
1、知道我国有在端午节给儿童戴长命缕的习俗,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
2、学习搓线的技巧。
幼儿反映:
显然,孩子们非常的喜欢搓长命缕,每天我都要给孩子准备一批制作的毛线。区域活动或课间休息时,都爱到美工区去搓长命缕玩,有些孩子一连搓了好几条戴在手上、脚上,有的甚至连脖子上也戴了一条。女孩子还戴着跳起了舞。
活动五做龙舟
目标:
1、通过观察、集体讨论,分工合作,运用捏泥、建构、绘画等手段创作龙舟。
2、增强合作性、创造性、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