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篇【精选推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7-22 14:12:01 教案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感受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2.仿照例句,学会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写情景。3.读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照样子写一句话。4.了解颜真卿书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篇,供大家参考。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篇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1.感受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2.仿照例句,学会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写情景。

3.读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照样子写一句话。

4.了解颜真卿书法的艺术风格,临摹《勤礼碑》。

5.背诵积累5个和品德有关的名言警句。

【重点难点】

重点:

仿照例句,学会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写情景。

难点:

背诵积累5个和品德有关的名言警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本学期最后一个语文园地,下面请大家先浏览交流平台版块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1.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小组交流:说一说本单元课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

3.教师总结:本单元课文的语言都很有特点。《杨氏之子》这篇课文中孔君平故意用杨梅与孩子同姓逗孩子,很幽默,也很有趣,更有趣的是,开玩笑的人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语言礼貌得体,机智幽默。《手指》这篇课文是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的,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同时语言风趣幽默,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童年的发现》中费奥多罗夫被老师误会的时候,用自我调侃的语言安慰自己,令人忍俊不禁。这三篇课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了故事,既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也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词句段运用

(一)体会下面句子表达的特点,再选择一种情景说一说。

1.学生读句子,说一说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师讲解:第一句作者把中指比作关公,把无名指和食指比作关平和周仓,说明中指位置独特,得到保护。

第二句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体操运动员动作的灵巧、敏捷。

3.课件出示三个情景,让学生选择一种情景,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呈现出情景的特点。

(二)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1.课件出示例句,学生读句子,说一说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2.这句话运用排比的手法,合理运用动词,写出了大拇指做事的动作,表现了大拇指吃苦耐劳的特点。

3.学生仿照句子写一段话,写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比一比谁写的好。

四、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颜真卿《勤礼碑》图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体会颜真卿楷书“恢弘雄壮、大气磅礴的特点”,让学生了解“颜筋柳骨”中的“颜筋”就是形容颜真卿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脉络,会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研讨作者对各拉丹冬环境的描写技巧。

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

1、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各拉丹冬独特的环境。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长江已经奔腾呼啸了几千万年,几千万年是何等漫长而悠久的历史啊!正是这有着悠久而漫长历史的长江,与古老的黄河一起,共同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长江,从青藏高原的涓涓细流,出千峡、纳万川,汇集成波涛滚滚的大江,横贯中华大地,万千姿态、雄伟壮观。那么长江的源头在哪里?今天,让我们走进马丽华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领略长江源头的魅力。

二、资料助读

1、各拉丹冬介绍:各拉丹冬峰位于中国青海格尔木市与西藏安多县交会处,为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唐古拉山脉最高一组雪山群,为典型之角峰。唐古拉山脉属地槽皱褶,因喜马拉雅运动使山脉与青藏高原同时大幅度隆起。各拉丹冬雪峰为其组成部分。除主峰外,雪山共有6000米以上之山峰20座,南北长50余公里,东西宽达20公里。冰雪覆盖面积几近600平方公里,大小现代冰川合计105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坡5800米;
冰川末端高度:北坡5200米,南坡5300米。

2、马丽华,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章

1、范读课文,学生勾画生字新词,并运用工具书查找读音和解释词义。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杠(gàng)棱角(léng)虔诚(qián)恭顺(gōng)

蠕动(rú)豁然(huò)凄凉(qī)懈怠(xièdài)

敦实(dūn)蜿蜒(wānyán)演绎(yì)安营扎寨(yíng)

风云变幻(huàn)接踵而至(zhǒng)历历在目(lì)

川流不息(chuān)漫不经心(jīng)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恭顺:恭敬顺从。

懈怠:松懈懒惰。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安营扎寨:原指军队搭起帐篷、修起栅栏住下,现泛指军队或其他团体建立临时驻地。

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2.学生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从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各拉丹冬的美丽的景色和人类对其的探险。

第二部分(2~11自然段):详细介绍在各拉丹冬探险受挫和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12~14自然段):离开各拉丹冬。

3.跳读课文,小组合作,从内容的角度整体把握课文。

(1)查找资料,了解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想一想,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长江的源头?

各拉丹冬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30公里,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公里,有冰川130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坡侧各有一条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长12。8公里,宽1。6公里,尾部有5公里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
北支冰川长10。1公里,宽1。3公里,尾部有2公里长的冰塔林,冰桥、冰草、冰针、冰蘑菇、冰湖、冰钟乳等构成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世界。

各拉丹冬冰川地段是青藏铁路全线气候最恶劣、地质条件最差、施工难度最大的区段。斜坡湿地广布,高地温、高含冰量冻土地段较长,冻胀、融沉作用强烈;
安多以南分布有岛状冻土和深季节冻土。冬春季节气温很低,寒风凛冽,七八月份天气稍微转暖时,雨水丰富,飘过一片云彩来,不是雨雪就是冰雹。

各拉丹冬峰周围自然景观奇特壮观。冬季,这里是冰雪的世界,山上山下,银装素裹,夏秋季节,烈日炎炎,冰消雪融,山下天然草原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草原上点缀着成群的牛羊。

自从有史记载以来的几千年,长江就一直在流淌,或许已经流淌了几千万年。长江来源于冰雪融水,而青藏高原上寒冷,冰雪消融后又会有新的冰雪形成,所以现在还没有枯竭。

(2)感受文中描写的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壮美景色:

①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②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③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④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⑤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

⑥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⑦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⑧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跪拜大礼,虔诚而愚蠢→裂骨之痛随之袭来→“我要死了。”→我似乎已经衰竭

四、深入研读课文

1.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在各拉丹冬的经历。理清文章的脉络,复述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2.本文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奇美令人眩晕;
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
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五、品味句子,探究文章内涵

1.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运用拟人的修辞,刻画了各拉丹冬的美景。

(2)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

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各拉丹冬的风大。

(3)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各拉丹冬的阳光和风的独特的魅力。

2.文章结尾写道:“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这句话具有怎样的内涵?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

从内容的角度点明主旨,表达了对各拉丹冬的赞美之情。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三种不同的句式。

2、分辨同音字,读、背名言警句。

3、通过口语交际和展示台,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身边的科学发现,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发现的热情。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这一部分由意思完全相同,表达方式迥异的三个句子组成。标点和句式的不同,体现了汉语表达灵活多样的特点,启发学生写作与口语表达应采用灵活的正确的方式。

1、课件出示三个句子,学生自读体会,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

2、组内交流发现,教师巡视点拨。

3、启发:像这样的句子,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二、日积月累

这部分含有“选选认认”、“我会读”“读读背背”三项内容组成。“选选认认”安排了四组同音形近字,包含九个生字的认读任务。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拼读。通过填写,读词认真领会它们的不同含义。“我会读”中安排了四个比喻句,通过朗读,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比喻句的好处,体会语言的生动性,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读读背背”安排的是名言警句的积累。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句子的意思,在读中感悟,进而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1、读读认认

课件出示四组同音形近字,引导学生观察,理解题意。

自主完成题目填写。

组内交流,互相检查,重点交流识字方法。

利用字卡,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识记,引导学生通过读词和分析字形结构,巩固生字的识字。

2、我会读

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句子的共同特点。

组内交流读后的发现,教师点拨认识句子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句子中“把什么比成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类似这样的句子,你还知道吗?说给大家听,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读读背背

课件出示名言,学生自读,读通顺,读流利。

组内交流:这几句名言有什么含义?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采用自己的方式背诵,积累这些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以一个短文的形式,揭示了“生活当中处处有科学”的道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身边的科学发现,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发现的热情。在本组教材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搜集身边的科学。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交际准备:

1、课前布置同学搜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反映身边科学现象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图片或演示多媒体资料,组织学生观察发现。引导学生阅读短文,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活动内容。

二、组内交流:根据提示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科学现象,讲述给同组的同学们听。推选出本组表现最佳的同学,向全班汇报。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这些身边科学的奥秘。

三、启发拓展:课下把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办一期“科学奥秘在身边”的小报。同学间互相介绍有关科学常识的书报,把学生的活动热情引向课外,提高阅读探究的兴趣。

四、写一写

这次练习提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自己这学期的收获;
二是写假期的打算。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理解好学习伙伴的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动笔练习。

1、课件出示学习伙伴的提示,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

2、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3、自主练笔,教师巡视点拨。

4、互读展示,师生简评。

第三课时

展示台

这次的展示台是展示学生借到的科普读物和小组创办的“身边的科学”的手抄报。课前可安排学生进行有目的搜集和创办报纸活动。教学时,要拓宽展示内容,丰富展示的形式,增加展示的范围,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活动当中,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和热情。这一项内容也可以与前面的口语交际和后面的宽带网结合起来进行。

教学过程:

一、教师启发谈话,引导学生借助学习伙伴的提示,认识本次活动的内容。

二、小组合作,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课外搜集的科普图书,和小组创办的“身边的科学”的手抄报。选出优秀书籍和作品,准备在全班展示。

三、全班展示,教师适时鼓励评价,启发学生投入到课外的读书和探索当中。

宽带网

本级宽带网給出了我国古今科学家和科学成就的一些资料,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课外搜集和查找资料,了解科学家和科学知识和发明成就。本次练习融阅读训练、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培养、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教学中要充分理解题目的含义,组织有效地学习活动。为使活动进行得深入到位,课前教师可针对题目内容进行适当布置。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短文,学生自读,了解短文介绍的内容。

二、谈话:你们还了解哪些我国古今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和他们的成就?试着在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适当整理,向全班汇报。

三、启发:我们还能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和科学成就呢?交流搜集的方法和途径。

四、学生读书,搜集。(可以延伸到课外)适当时机,组织学生进行搜集的展示。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4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各拉丹冬,体会作者在描写壮美景观中所融入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学习文中写景的顺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积极关注环保,为保护美好生态做出自己的努力。

重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重点,有序地描写景物特征。

难点:

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教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有关各拉丹冬的挂图和多媒体课件。

1课时

长江如黄河一样是我们的母亲河,她也横贯中华大地,用她的甘醇(江水)哺育着中华儿女。这条美丽而神奇的江河是多么让人亲近啊!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江发源于什么地方呢?她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祖国西部的雪域高原上,去领略那里奇异的风光吧。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各拉丹东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30千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千米,有冰川130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北坡侧各有一条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长12.8千米,宽1.6千米,尾部有5千米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
北支冰川长10.1千米,宽1.3千米,尾部有2千米长的冰塔林,冰桥、冰草、冰针、冰蘑菇、冰湖、冰钟乳、冰塔等构成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世界。

各拉丹冬地区不仅水资源丰富,还蕴藏着大量的黄铜、黄铁、水晶等珍贵矿物。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高山草原上仍然牧草丰盛,为优良的天然草场,是白唇鹿、野驴、雪豹、高峰雪鸡等20多种野生动物天然庇护所。除此之外,还有野牛、野驴、藏羚羊等国家保护动物。

1.读课文第1自然段,各拉丹东的地貌特征是什么样的?

各拉丹东西北阴坡尽是冰雪;
东南阳坡是形态多样高峻的大山。

2.从第2自然段可知这里的气候特征怎样?

多严寒,总是云遮雾障的。

3.作者在各拉丹东考察时遇到哪些困难?

高山反应,缺氧,地震,寒冰,最大的困难是摔了一跤,以至尾椎骨折断不能很好出行了。

4.作者在文中描写最主要的景观是什么?

冰塔林。

5.文中哪一句可看出各拉丹东是长江的源头?

最后一自然段: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找出文中有关描写冰塔林的语段,朗读并体会。

1.文中几次描写了冰塔林?

三次

2.前面两次描写冰塔林有什么不同?填写下面表格,欣赏作者笔下的冰塔林。

角度句段特点

第一次描写远望

(总写)5、6自然段

晶莹连绵的冰峰,

平坦辽阔的冰河,

冰山像屏风,雕刻着各种图案;

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奇美,令人眩晕,自成一天地

第二次描写近观(细致描绘)10、11自然段

风声呼啸,冰河光滑难行、阳光和风如刻刀,冰体奇形怪状,冰塔、冰柱……像长发披肩;
阳光下,冰世界熠熠烁烁;
冰纹如岁月的年轮。琼瑶仙境,晶莹洁白,冰体多样,光彩夺目,时光永恒

从作者描写冰塔林的语句中,我们可欣赏到藏北高原所特有的奇异壮美景色,感受到作者由心底涌出的惊叹和自豪之情。

3.作者第二天再去冰塔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对冰塔林的景观不再着笔,只是在砾石滩上寻找贝壳、植物之类的化石,或者古人类活动的痕迹。目的是想进一步探寻冰塔林(也包括各拉丹东)的真面目,也想和那些事物一样,融入冰塔林,成为各拉丹东的一组成部分。

4.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描写各拉丹东景观的时候,也融进了自己的情感。结合语境,体会下面句子中表达的情感。

(1)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表达了作者被眼前各拉丹东壮美的景色所震撼,也慨叹于大自然创造的伟力。

(2)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徐徐垂挂的冰的流苏”比作“长发披肩”,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流苏的美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潺潺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水以人的能量和情感,生动地写出了各拉丹东的冰化成水之后,翻越千山、流经万里,汇成浩浩荡荡的长江,抒写跌宕起伏、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表达了作者的敬佩和自豪感。

5.文章写了许多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感受,下面便是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请说说其作用。

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

作用:写感受是为了反衬后文观瞻此壮景之不易,使文章有波澜。同时也为下文“似乎已经衰竭……长眠于此吧”作铺垫。

6.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在心中生发怎样的情感?

生甲:和作者一样为各拉丹东的奇异壮美景色折服,为祖国有如此的大好河山而骄傲。

生乙:长江之所以波浪滔滔,长流不息,就是因为有各拉丹东这些巨大的冰体。它们是长江水之源,也是长江两岸生命之源。

生丙:各拉丹东是长江的源头,景色壮美,人迹罕至,生态完好,要想使长江中下游水势高涨,水质清澈,我们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大力建设对长江的保护设施,使长江这条母亲河能永葆青春的容颜。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各拉丹东的地貌和气候特征。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作者陪摄制组去考察各拉丹东,主要描绘了奇异壮美的冰塔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部分(第12~15自然段):写作者再次去冰塔林所见,揭示这里是长江的源头。

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东游览的经历,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展现了大自然伟大的神奇,表达了作者观瞻如此壮景由衷涌出的豪情。

1.以时间和地位转换为序,组织材料。

如文章开头和第12自然段第一句话既有表时间,还有交代作者行踪的语句;
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慢慢从砾石滩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交代作者行踪也很明显。

2.写景优美,融情于景。

作者观察细致,尤其是对冰塔林的描绘,运用比喻等修辞,再渗入自己的情感,让人如临其境。如“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一句,就是很好的体现。

在长江的源头各拉丹东总写:气候严寒,地貌高峻,冰体多端。描绘冰塔林远望(总写),奇美近观琼瑶仙境,晶莹洁白冰体多样,光彩夺目时光永恒

教后反思

学习与祖国河山有关的文章,同学们的兴致总是很高,所以我就通过多种形式去引导,如挂图,演示多媒体课件,让同学互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又很好地让同学们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学习这篇课文,在掌握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都能达到设想的目的。实践证明,这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同学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应用“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听说能力。

3、通过引导同学发现人类文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同学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使同学乐于展示自身的作品以和收集到的资料,并善于学习他人好的地方。

【教学重点】

发现“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语文乐园”里玩,大家觉得怎么样?好!首先我们来“逛迷宫”。

二、“逛迷宫”

1、寻找“燕子”和“剪刀”的相似之处:

用课件打出“燕子”以和其它的事物,并依次标上序号。让同学自身观察说出“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并把“燕子”和“剪刀”用线连结起来。

2、寻找其它事物的相似之处:

⑴ 让同学把对应事物的序号写在纸上,比一比谁找的又对又快。

⑵ 指名说出对应的事物。教师用电脑把对应的事物连起来。

⑶ 同学互相检查结果,全做对的奖给一张“小燕子”模型。

三、“过字桥”

同学们,“迷宫”逛好了吗?下面我们过“字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下面我们就开始“过字桥”。

1、课件出示所有要认识的生字,请同学们读认。

2、鼓励能认识其中生字的同学让其说说自身是如何认识这个字的。

3、同学自读课本,看一看自身发现了什么?

4、同学展示自身的学习所得。

5、分男女生读一读。

6、以组进行活动:

一人写原字,一人加偏旁,一人加拼音,一人组词。完成后与其他组交换检查,看哪一个组做的又快又对,获胜的组可以优先进行下一个游戏。

四、“练嘴皮”

同学们,“过字桥”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下面我们要练一练嘴皮,看一看你会不会说。

1、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以和填空练习题。

2、请同学们看图填空,可以说出不同的答案,只要前后搭配合适就能得到鼓励,说得好的要奖给课文中的对联(上联或下联)。

五、“赏对联”

同学们,大家的口才都不错。为了褒扬同学们,我请大家欣赏对联,好吗?

1、自读、同桌读、分男女生读、指名读。

2、说一说自身知道的对联知识。

3、教师小结对联知识。

4、做“找朋友”游戏:

5、请大家说一说欣赏对联的感受,趁机请同学们去搜集对联,并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写下来,准备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春游前奏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去春游了,去发现春天了。请大家睁大双眼,把你看到的写下来。休息时,我们要进行交流,看谁发现的多,看谁的发现新。返回时,我们就要请这些同学来做“导游”,给我们介绍美丽的春天。

二、游中交际

1、教师边走边指导同学观察的方法。

2、以组进行,交流自身观察到的春天。

3、各组评选出优胜者,参与全班的交流。

4、评选“小导游”,返回时有几名“小导游”轮流介绍沿途的景色。

三、游后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智慧的双眼又发现了许许多多春天里美好的事物。课后,请同学们利用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查寻,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收集起来,准备参与展示会。

第三课时

〖设计理念

本课时主要是通过办“展示台”,开“展示会”的形式,鼓励同学从不同方面展示自身的身手和学习收获,使其发生成绩感。

〖教学流程

一、上宽带网

同学们,宽带网是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通过宽带网,我们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今天,宽带网给我们送来了什么礼物呢?请同学们看一看吧!

1、自读宽带网,指名分段读,大家齐读。

2、说一说自身从宽带网上获得的信息。

3、说一说自身还知道春天有哪些花。

4、展示自身上网查到的花的资料(假如同学没有查到,教师给予补充)。

二、展示自我

1、以同学的课桌为“展示台”,展示同学的作品。

2、愿意当“导游”的同学介绍自身的作品。

3、愿意当“游客”的同学观赏他人的作品。

4、把同学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台”里,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6篇

教学要求:

1、扩展识字量,反义词练习,朗读、识记成语,能写话,口语交际,才艺展示。

2、通过认、读、识、记、说、做完成练习。

3、培养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1、利用部件区分形近字,扩大识字量。能看图说反义词。

2、能在具体语境中区分意思相近的词语。

3、培养学生朗读、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具准备:

形近字卡片,找反义词的画面,几种熟悉的动物、植物画面。

课时划分: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这个活动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二是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发现由图中的事物可以构成许多反义词。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让他们去主动发现,自主归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读小泡中的话,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这一汉字特点。

2、让学生展开想象认记这些字。如:第三组的四个字可以这样记,衣被是一家,用手来披挂,土坡一口缸,砸破石头上。

3、“看看说说”让学生自己发现,不必引导。指名说。如:黑、白,大、小,长、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单、双。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本部分安排四项内容:读记四字词语;
选词填空;
写话;
读短文。“读读记记”重点是指导学生读熟、记住,通过创设语言情境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我会写”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对于内容和语言方面不必提出过多限制。“读短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读读记记

1、自己读词语,一起读。

创设情境帮助理解:如,太阳一出来——金光闪闪,黄山的风景——秀丽神奇,小兔子跑进树林——无影无踪,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

2、自己想办法记住这些词语。(也可以让学生的把这些词语写在自己的积累笔记上。)

二、我会选

引导学生自读词语和两个句子,想像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自己选词填空,请同桌检查,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三、我会写

1、启发谈话:平时你们有很多悄悄话在心里藏着没有说,你想说说吗?

2、组内同学互相说自己想说的话。(内容不限,长短不限。)

3、你可以说更可以把他写下来。这样自己以后看了还能想起来呢。

4、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了解。

也可以组织组内同学互相读读一读,评一评。

四、我会读

1、自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同学比赛读,读给老师听。

3、组织学生说说韩愈聪明在什么地方。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本组教材主题的一个延伸,融科学自然教育于口语交际活动之中。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交流活动,丰富学生的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解生物,保护生物的意识。活动中教师应该按照教材安排,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准备,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评价,以达到此次活动的多重目的。

交际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动物、植物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等)。

2、相关的动物头饰、写有动物名字的标牌等。

3、动物自我介绍的录音。

4、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

教学过程:

1、小组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同学间互相阅读。

(2)互相推荐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3)用简单的话想全班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2、召开“动物,植物介绍会”

3、分小组准备讲稿。

4、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解,讲解的同学要戴好相应的头饰,挂上相应的动物标牌。(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

5、各组推选最佳讲解员参加全班比赛。

6、师生共同评议。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7篇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事物可以构成许多反义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把词语填在适当的句子中。

4、引导学生产生写话的欲望,鼓励学生写真心话。

5、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观察、调查或查阅资料的能力。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一)

1、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学生反复读生字,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小泡中的话,小组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交流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这一汉字特点。

5、让学生展开想象认记这些字。如:第一组的四个字可以这样记,“呀!”乌鸦说“小芽上长蚜虫呢!”

(二)看看说说

学生自己观察,指名说反义词。如:黑——白、大——小、长——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单——双。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

1、自己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读准字音)

2、各自选择词语造句,全班交流。

(二)我会选

1、引导学生自读词语和两个句子。

2、自己选词填空,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3、交流检查

(三)我会写

1、激趣谈话:

(1)你有什么高兴的事,想告诉大家吗?

(2)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吃的食物吗?

(3)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游戏吗?这个游戏是怎样玩的?

(4)你最喜欢去的是什么地方,你看见了什么?

(5)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长得什么样?

2、指名说话,老师相机指导。

3、同座同学互相说自己想说的话。

4、把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

5、学生写话,教师巡视,帮助写话有困难的同学完成写话。

(四)我会读

1、学生小声读故事。

2、同座互读,看谁读得准、读得流利。

3、 全班交流。

4、你认为韩愈聪明在什么地方。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课前准备

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分头搜集动物、植物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等)。学生自由准备讲稿。

二、有趣的动物、植物

1 、激趣谈话:课余时间大家通过观察、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了许多动植物方面的知识。今天就请大家介绍有趣的动物、植物。

2、示范引导:位于宜昌市夷陵区的中华鲟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一家保护中华鲟的专业科研机构,有许多同学到那里参观过。今天我们就请中华鲟做一个自我介绍。

我叫中华鲟,被人们称为水中大熊猫、活化石。我是江海洄游性鱼类,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一般可以活30余年。我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酷似披甲武士,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一张大嘴又尖又长,身上有五行银白色的菱形骨板,背部一行,身体两侧和腹部两行。

3、 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练习讲解,互相推荐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4、各组推选最佳解说员在全班进行交流。

三、展示台

(一)日记

将自己的日记本,或打印成册的日记在班级、年级进行展示。

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篇读给大家听一听。

(二)中华鲟等资料

收集到中华鲟研究所参观的照片及其他资料、图片进行展示。

(三)到市内鸟语林、爬行动物展览馆、动物园、植物园等地参观,并收集相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8篇

《语文园地八》分设五个板块。“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认识汉字及组词,了解汉字的规律。“字词句运用”让学生积累近义词,并能选择词语说句子;
读句子,想象画面,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我的发现”继续引导学生通过偏旁发现汉字规律。“日积月累”为学生安排了一首古诗《舟夜书所见》。“我爱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短文,学习李时珍在重编《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学情分析

“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都是通过汉字的偏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巧妙识字,易于学生接受。“字词句运用”中仿照例句写一写略有难度,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了解加点词语的特点,再根据特点仿写。

教学建议

1.识字部分要注重引导,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完成。

2.对句子的仿写,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思考,找到仿写的规律,正确仿写。

3.“日积月累”的教学可结合图画读诗,便于学生背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能发现汉字的规律。

2.积累几组近义词。能想象画面,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3.背诵《舟夜书所见》。

【过程与方法】

在发现中识字,在想象中仿写句子,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感悟李时珍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

3.学习李时珍在重编《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发现汉字规律。

2.积累几组近义词。

3.背诵《舟夜书所见》。

难点

1.读句子,想象画面,仿写句子。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

3.引导学生学习李时珍在重编《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字卡。

学生:搜集李时珍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发现汉字规律。

2.积累六组近义词,选择词语说句子。

3.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发现汉字规律。

2.积累六组近义词,选择词语说句子。

难点

仿写句子。

三、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汉字“金、木、水、火、土”。

2.课件出示偏旁“钅、 、氵、 、 ”。

3.请学生指出这两行字的关系。

(下面一行是上面一行汉字变成偏旁后的写法。)

4.出示含有这些偏旁的生字及组词。

(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自主交流识字方法。

(4)“开火车”读词语。

(5)随机出示字卡,指名读字再口头组词。

四、字词句运用

(一)读一读下面的词语,选择一两个说句子。

1.出示六组近义词:

忽然—突然 立刻—马上 一瞬间—一眨眼

逐渐—渐渐 慢慢—徐徐 慢吞吞—慢悠悠

2.学生读一读。

3.小组交流:这些词语有什么关系?

(词语之间意思相近。)

4.说说词语的意思。

5.男女生分读词语。

6.选择词语说句子。

(1)教师示范。

(2)小组内说一说,要保证每个词语都有人说。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二)读句子,想象画面,再仿照例句写一写。

1.读例句,想想加点词语的意思。

最后一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2.思考讨论。

3.点名回答。

4.全班交流。

“害怕极了”的表现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慌慌张张”一词充分表现了太阳害怕时的样子。

5.学生填写例句,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学生仿写的句子予以评价。

出示:李明杰________,________跑进了教室。

6.出示句子,学生练习。

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在花儿上。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躺在沙发上。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汉字偏旁发现汉字规律。

2.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并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

3.学习李时珍在重编《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汉字偏旁发现汉字规律。

2.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难点

1.读古诗,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

2.学习李时珍在重编《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三、我的发现

1.出示四组汉字,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讨论:这四组字有什么特点?

3.全班交流。

“神、祖、礼、福”与神有关。

“冰、冷、冻、凉”表示寒冷。

“补、袜、衫、被”与衣物有关。

“海、流、洒、滴”与水有关。

4.同桌互认汉字。

四、日积月累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美丽夜景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查慎行。

(教师指导“查、慎”的读音。)

2.解诗题。

(1)逐字理解。

舟:船。书:记。所见:见到的东西。

(2)请学生补上诗的主人公,再说说题目的意思。

(诗人查慎行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

(三)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明确以下字的读音。

“散作”的“散”读作“sàn”,不要读作“sǎn”。

3.齐读《舟夜书所见》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指名读第1、2句。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2)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

月黑——没有月亮,一片漆黑。见——现。

渔灯——渔船上的灯光。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萤——萤火虫。

(3)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漆黑的夜晚看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光。

(4)指名读第3、4句。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5)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

簇——拥起,这里是吹起的意思。

散——散开。

作——变作,变成。

(6)让学生将这些词的解释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撒落了无数的星星。

(7)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

五、我爱阅读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就是李时珍,那么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学了这篇短文,你会更清楚。(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自学要求。

(1)读短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短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想一想短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情况,点拨指导。

(1)男女生分读第2、3自然段。思考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新的药物书?

李时珍发现旧药物书有什么缺点?

(引导学生归纳出“不全”“不详”“不对”三点。)

(2)学习第4自然段。

①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事?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第1句话)

③李时珍亲自采药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指名说)

④李时珍为什么要亲自品尝药材?这样做有什么危险?(分组交流)

⑤李时珍为什么要请教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指名说)

⑥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终于”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分组交流)

6.李时珍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学生自由发言)

(李时珍不怕困难、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六、教学感悟

教学“识字加油站”时,我借助课件出示汉字与偏旁,请学生观察发现,指出两行字的关系,就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学“我的发现”时,我启发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让学生变成语文学习的主人。仿写例句时,我依旧让学生发现仿写内容的关系,再让学生动笔写,然后拓展两个类似练习题,丰富学生的语言。

总之,在本学期最后一个《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教学效果很不错。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9篇

[教学目标]

1.体会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

2.体会句子的表达特点,并进行仿写。

3.初步了解颜真卿的楷书特点,通过对其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的欣赏,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4.学习并背诵关于“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颜真卿的楷书特点;
学习并背诵关于“仁义廉耻”的名人名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

语言是我们互相交流的工具,是我们搭建心灵桥梁的快捷方式。语言艺术,是我们情感交集的抒发模式。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说明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

(二)学习交流平台

1.本单元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有的对话很巧妙,有的叙述很风趣,发人深思。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的课文,选出你最喜欢的部分,并和同学们交流喜欢的理由。

预设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杨氏之子》一课中,杨氏之子和孔君平的对话,利用姓氏的特点做文章,你来我往,真是巧。

预设二:《手指》一文,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各有特色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

预设三:费奥多罗夫被老师误会的时候,用自我调侃的语言来安慰自己,令人忍俊不禁。

2.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人或者事情。

3.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4.课外拓展,体会语言的魅力。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作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这位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是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道:“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师点评:面对美国记者多次不怀好意地追问,周恩来总理都能机智巧妙地应对,并且不失中国的颜面。

二、词句段的运用

(一)学习第1小题

1.(教师出示课文例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中的例句,读准确、通顺,并自主交流体会句子的表达特点。

2.同桌讨论后,点名回答。

3.师生共同明确答案。

句子一:把“无名指”比作“关平”,把“食指”比作“周仓”,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这一场景生动地呈现出来。

句子二:把“体操运动员”比作“猴子”,体操运动员在做动作时就仿佛是猴子在攀援、穿行,而我们知道猴子的动作是很灵敏的,想象这一个场景时就能体会出“这个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真灵巧”的画面了。

小结:两个例句的表达特点是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要呈现的整个情景更加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想表达的特点。

4.请同学们以“游子回到家乡”“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远处传来一声巨响”中任意情形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预设:

(1)游子回到家乡:十几年过去了,当他回到久违的家乡时,特别兴奋,他像只猴子,一路活蹦乱跳,东张西望。

(2)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滴答,滴答……那声音真悦耳,仿佛钢琴师敲出的美妙音符。

(3)远处传来一声巨响:远处传来一声巨响,好像闷雷滚动。

(二)学习第2小题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

预设:从四个并列的分句中,我体会到了拇指具有吃苦耐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体会这段话的写法,再照样子仿写一段话。

3.小组讨论后,每组派出一个代表分享答案。

预设:螺丝是最不起眼的,但它的用途却是广泛的。例如二胡、小提琴要靠它固定琴弦;
钟表要靠他连接其他零件;
电视、空调、电视叫它锁稳固;
几块木板靠着螺丝也能装成一把椅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书写提示”

1.了解书法的历史和演变过程,导入新课:我国书法历史源远流长,在各种书体中,我们目前最常用的是楷书。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颜真卿的楷书。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初步认识书法家颜真卿,并感受其楷书特点。

3.借助《勤礼碑》(局部)书法作品,再次感受颜真卿的楷书特点。

(1)让学生自主阅读“书写提示”,圈画出描写颜真卿的楷书特点的词句。

(2)教师示范讲解一个楷书汉字,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楷书的特点。

(3)让学生尝试借助“书写提示”和教师的示范,交流对楷体书法的感受。

4.视频播放颜真卿的楷书,欣赏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图片,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5.教师小结:书法是中国最具传统文化色彩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一撇一捺也早已浸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二、日积月累

1.让学生自读“日积月累”中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教师相机纠正字音,提醒正确停顿。

3.引导学生理解大意。

(1)学生自读句子,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先尝试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然后同桌交流。

(2)全班共同交流难以难解的词句。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翻译: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翻译: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

③恻隐之心,人之端也。——《孟子》

翻译: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

④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翻译:坏事干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

⑤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

翻译: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4.熟读成诵,内化积累。

(1)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创设情境,检查背诵情况。

5.小结:“仁义廉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美德。

三、作业

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课外积累更多这样“仁义廉耻”的名言。

[教学反思]

本次“语文语文园地”中设置的感受作者写法的题目比较多,我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同桌讨论,然后师生共同明确答案,最后,通过具体的范例进一步巩固、深化理解。总体来说,学生掌握较好。

在学习“日积月累”版块,除了常规的教法以外,我还融入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更易于且乐于接受,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0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区别四组同音形近字,认识9个生字。

2、读句子,感受比喻句的特点,积累比喻句。

3、积累名言警句,并能用这些名言警句指导自己的学习。

4、查找资料,了解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与成就。

过程与方式

1、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发现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

2、展示科普读物,通过上网、看书等多种途径完成“展示台”和“宽带网”部分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习兴趣和方法,激发爱科学、钻研科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1、识别问号、句号、感叹号的不同表达效果。

2、学新字、新词、好句。

3、进行口语交际。

4、练习写话。

教法与学法

点拨法、情境创设法、谈话法、读记法、发现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激趣导入。

2、课件演示:夜空群星闪烁。

3、读句子赏句子。

(1)有三位小朋友在月夜下,脑海中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2)分别点击人物。(出示文中的三个句子)

那么多星星,你怎么能数得清呢?那么多星星,你是数不清的。那么多星星,你是数不清呀!

(3)学生自己读句子,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4)集体汇报,教师总结。

4、扩展延伸。

二、日积月累。

1、选选认认。

(1)读有音节的词语。

①自己先读几遍。

②找伙伴读,读给伙伴听,互相正音。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想想应该怎样连线。

(3)分组讨论连线。

(4)各组汇报学习情况,老师订正。

(5)课件出示:俞、苗、止、长,提示“俞”读yú。指名读。

(6)换偏旁变成生字。课件出示愉—榆、描——瞄、址——趾、帐——账

(7)学生认读,讨论。

(8)出示词语,认读。(愉快、榆树、描图、瞄准、地址、脚趾、帐篷、算账)

(9)用多种方法认读生字。

2、我会读。

(1)学生自读句子,发现句子的共同特点。

(2)投影出示句子。

(3)读其他句子,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4)从学过的课文中,找比喻句,也可自己说比喻句。

3、学习“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名言,想想其中的含义。

(2)交流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说说对自己的启发。

(3)自由读背名言。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教师讲解文中给出的身边科学的例子,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多媒体展示身边科学的图片。

3、小组交流。

(1)小组交流自己了解的身边的科学。

(2)小组推荐科学博士,向大家介绍身边的科学。

4、推荐新书,交换旧书。

(1)向同学推荐自己带的科普读物,简单介绍书的内容和特点。

(2)把自己已看过的书和同学交换。

二、写话。

1、启发学生回忆本学期做过的事。

2、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3、谈谈自己在暑假里的打算。

4、教师归纳要点。

写收获:

(1)写做了什么事。

(2)写做的过程。

(3)写做了以后,懂得了什么。

写打算:

(1)打算暑假中做什么。

(2)打算怎么做。

5、学生自由写话。

三、宽带网。

1、学生汇报自己了解的著名科学家、发明家。

2、学生自主读科普读物,搜集科学家和他们取得的科学成就。

3、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集体评议。

四、总结拓展: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世界进入一个高度发展的时代,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狼、猩”等11个生字,正确认读“狼、猩猩”等10个词语,能根据动物的不同特点,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点)

2.借助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猜读拟声词的读音。能结合语境,准确运用拟声词。

3.了解左右宽窄大致相等的字的书写要点。养成先观察,后落笔,减少修改次数的好习惯。(重点)

4.正确认读9个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发现成语特点,熟读积累。(重点)

5.阅读《称赞》,感受称赞带来的美好与快乐,在生活中学着去发现别人的优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小刺猬、小獾的头饰。

学生准备:字卡、词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播放小火车的鸣笛声)同学们,我们的“快乐号”小火车要出发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这列火车,去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情境引入,识字加油站

1.课件依次出示“狼、猩猩、海龟、白鹤、鸽子、羚羊、蚯蚓、螃蟹、虾、蚕”等动物的图片,指名认一认。

2.课件依次出示与图片对应的词语,引导学生识记,学生每认识一个动物,在相应位置出示这个动物的名称。

3.引导学生先在组内说一说这些动物的习性,再指名在班上说,然后集体评议。

4.小组合作练习分类,并说说理由。

5.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把同类的动物名称的词卡放在一起,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类,如按动物种类分:鸟类、爬行类、昆虫类等。按生存环境分:空中、陆地、水上等。还可以按活动方式分,按饮食习惯分,按脚的数量分等。

三、情感体验,字词句运用

1.课件出示表示声音的词语,每出现一个词语,就配以相应的音效:叭、唰、吱呀、叮当、嘟嘟嘟、哗啦哗啦、叽叽喳喳。

2.课件播放声音,引导学生猜一猜: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

3.小结: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词语,都是为模拟自然界的声响而造的词语,都是表示声音的,我们称它们为拟声词。这些拟声词除了“叮当”的“当”以外,其他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左边的“口”提示字义,右边的声符提示字音。

4.认读词语。

(1)借助形声字的字形特点,引导猜读。

(2)出示拼音,反馈猜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

(3)自由读一读书中的拟声词。

(4)同桌互读。

(5)开火车读。

5.选择合适的词语,放在下面的句子里读一读。

6.拓展练习:你还能用上其他拟声词说个句子吗?

四、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领、群、船、朗。

2.认读生字。

3.仔细观察这些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找一找一些字在作偏旁时发生的变化。

4.小结:在书写时,我们要先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注意有的字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等,还要观察每个生字中的重要笔画所在的位置。

5.教师逐一范写,讲解书写要领。

6.教师进行书写提示:同学们在写字时,一定要先看后写,看清笔画所在的位置,看清生字的结构安排,特别注意有些字在作偏旁时发生的变化。同时,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保持页面整洁。

7.学生先描红,再练习写两个。

8.投影展示,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快乐号”小火车今天的目的地是森林动物乐园。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让我们出发吧!(课件出示动物的图片)第一站到了,看看有哪些动物出来欢迎我们。

二、日积月累,收获感悟

1.自由读一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圈出成语中出现的动物。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5.师生对读:如教师读“狼吞”,学生读“虎咽”;
教师读“狼”,学生读“吞”,教师读“虎”,学生读“咽”。

6.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理解的意思,教师相机点拨:第一列每个成语中都含有两个动物名称。“吞”“咽”和吃有关;
“飞”“舞”和姿态有关;
“鸣”“吠”和叫声有关。第二列每个成语中都含有“之”字。第三列每个成语中都含有“如”字。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7.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猜出成语。

8.课件出示成语填空,指导学生说出括号中应填入的动物的名称。

三、阅读理解,感悟寓意

1.过渡:同学们,我们的“快乐号”小火车已到达“语文园地八”的最后一站了,让我们走进“我爱阅读”园林里,快去看看小刺猬和小獾他们都在干什么。

2.课件出示课题《称赞》及课文插图,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猜一猜他们在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5.朗读课文,说一说:你是否喜欢小刺猬和小獾?为什么?

6.看插图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提炼出相关的句子。

7.图文对照,说说从小刺猬和小獾的表情和动作中,感受到的内容:他们互相欣赏、互相称赞,心情很愉快,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8.朗读全文,想一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9.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

四、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1.自己选择一位同学,夸夸他。注意选择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

2.回家后选择合适的机会,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赞你的家人。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2篇

[教学目标]

1、体会童话的奇妙之处,引起阅读童话的兴趣。

2、体会近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
能用不同的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季节。

3、掌握书签的书写格式,制作自己喜欢的书签。

4、积累关于珍惜时间、勤奋好学的名言。

[教学重难点]

培养阅读童话的兴趣,积累勤奋学习的名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童话,说说有哪些奇妙的地方。(讨论后全班交流)

2、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进一步体会童话的奇妙。

(1)学生交流童话的特点;

(2)教师归纳:

①童话是具有幻想成分的虚构的故事。童话中的主人公的行为,可以不依照自然的法则和科学的规律,但是它又能曲折地反映着现实生活的本质。

②童话大都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童话往往让动物、植物等披上人的外衣,赋予他们人的思想和意识,能够像人一样生活、活动。

③童话的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而且富有浓厚的趣味性,以便少年儿童能在阅读后受到有益的教育。

通过感受童话的奇妙,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二、词句段运用

(一)近义词

1、学生自由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慰藉:是自我心理的情感填补。安慰:是语言上的,安慰不一定起到慰藉的作用。

忘记:是不记得。忘怀:是不介意,多用于否定句。

2、指名说一说将两个词语对调行不行,为什么?

3、师点拨:近义词意思相近,但在不同的句子中应该用不同的词语,才能使句子意思表达得更明确。

(二)描写环境的方法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冬天的?

2、师生共同明确。

3、课件出示例句,怎样用环境描写的方法来描写其他季节。

4、生仿写自己喜欢的季节。

5、师小结:环境描写可以更具体地描绘出季节的特征,让人身临其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书写提示

1、师提问:你们有自己喜欢的格言吗?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

2、你们平时是怎样记录自己喜欢的格言的呢?(记在笔记本上、记在课本上等)

师点拨引入主题:我们可以制作书签,记录自己喜欢的格言。

3、观察课本中的两个书签,和我们平时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1)字是竖写的;

(2)标明了作者;

(3)从右往左写的。

4、师总结书写书签的要求:

(1)自右向左竖写;

(2)字距要均匀;

(3)上下字要对齐;

(4)注意作者名字的位置,使格式更美观。

5、根据要求,制作自己喜欢的书签。(制作书签的方法见达标检测第4题)

(1)介绍自己的书签,说一说自己的书签的特点。

(2)同学评议,说说别人的书签好在哪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同学们,现在是我们勤奋读书的大好时光,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吗?(生积极发言,师鼓励学生背诵)

2、学生自由朗读日积月累中的名人名言,试猜测含义。

3、小组讨论,理解名言。

(1)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年轻的时候不勤学苦读,等老的时候再想读书就晚了。

(2)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读一天书就有一天的收获,但如果有一天没读书就会丢失十天读书的收获。读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天天都要学习。

(3)学习不怕根底深,只要迈步总不迟:学习不怕基础差,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贵在勤奋刻苦,没有止境地学习,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

4、想一想:你从这几句名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5、同桌间练习朗读,并熟读成诵。

6、拓展关于劝学的名言。(见达标检测第5题)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八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重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交流平台”中讲述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奇妙,到“日积月累”中劝人勤奋学习的名言,都在告诉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我特意在讲解童话的时候,注重让学生体会阅读童话的乐趣,让他们可以从阅读童话中获得乐趣,再用“日积月累”中的名言告诉他们学习是学生应该做的事,提高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学习是快乐的,有趣的,同时也是重要的。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3篇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教学用具:

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去过黄山吗?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下黄山的四绝之一,板书:黄山奇石。请齐读一遍课题。

二、运用课件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生观察图说像什么?

三、观察完图,初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四、认读生字词。

五、接读课文,生评价。

六、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七、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配乐读出情。

八、小组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记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黄山上有哪些奇石,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新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生答。

老师用“奇特、有趣”两个词来概括大家的发言,好不好?(板书:奇特、有趣)

2、那么你觉得哪块黄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块奇石,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画下来。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起解决,好吗?

3、生画。然后问:你有哪些词不理解?请提出来!

4、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画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讲;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画。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5、下面谁先来介绍?(顺序依学生回答的为准。)

(1)仙桃石:生说自己的理解。谁愿意来读读?(一生读)老师把其中一个句子改写成这样,你看看哪句好?为什么?(这说明作者用词非常准确。)好,谁还想来读读?别看就一句话,想读好也不太容易。谁再试试?(生读)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2)猴子观海: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下面,谁能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一生读)谁认为自己能比他读得还好,读得更有趣?试一试(一生读)老师帮你一把,给你配上音乐来读,一定会更棒,谁想来试试?(一生读)齐读。试背一遍。

(3)仙人指路:生说。多么奇特、有趣呀!谁能读好?试一试!找个同学比一比。配乐读。试背一遍。

(4)金鸡叫天都:生说。课文没有插图,谁能想象出他的样子?它好象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谁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读出来?找生读。配乐读。齐读一遍。

6、课文是不是就写了这几块奇石?在哪一自然段还写了?找生读最后一段。

7、又写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的?

8、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黄山上的石头可真奇特有趣呀!并且还有许多石头等着咱们去给它起名字呢!现在,你心里在想什么?

9、你喜欢黄山吗?那老师现在就带你去游览一下黄山好吗?这次咱们就不单单看奇石了,还记得老师上节课讲的黄山四绝吗?除了“怪石”,还有什么?(生答)好,同学们等不及了吧!请看录象。

10、美不美?请你们带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11、下面用你喜欢的方式选两段你认为的课文背诵一下。

12、检查背诵。

13、同学们,黄山石奇特、有趣,黄山更美!其实,祖国大地上还有许多这么的风景区,课下同学们可以读读有关的课外书。另外,告诉大家,下一单元就有一篇介绍宝岛台湾风景秀丽迷人的日月潭的文章,课下同学们可以先睹为快!

好!这节课就学到这儿,下课!

第三课时(简案)

一、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三、处理课后题。

四、出示一幅怪石图训练学生想象力,先说话,再写话。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4篇

教学目标

1、理解游记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3、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4、领会文章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的伟力,民族精神的源头。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纪录片《再说长江》第二集《重上江源》。“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听着这熟悉的旋律,令人浮想联翩,歌词中的“雪山”就是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它位于东经91度07分,北纬33度29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观看的纪录片,说一说各拉丹冬为什么会成为长江的源头呢。

今天我们学习马丽华的游记散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揭开各拉丹冬神秘的面纱,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理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请同学通读全文,从文中找出关于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

1、第1自然段写到“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你认为“我”游览的是哪里呢?

明确:“我”游览的是东南阳坡。从第3自然段“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可知游览的是东南阳坡。

2、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明确: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也是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叙述了“我”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词语有:草坝子——冰河砾石堆上——走下砾石堆,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感受雪山壮美

请同学们品读第5—6自然段。

1、从文中找出描写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语句。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远处全景: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作者是按由远至近的顺序来描绘的。感受: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

请同学们品读第10—11自然段。

2、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触觉:写冰窟。特点:温暖。

让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及对作者的情感的把握。听觉:写风。特点:声音大(呼啸);不停息(川流不息);威力大(扫荡)。

视觉:冰体。特点:晶莹洁白;漂亮,千姿百态(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感受:是琼瑶仙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3、作者分两次集中描写雪山,这两次描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雪山的感受?

明确:第5—6自然段是从低处观赏描写,第10—11自然段是从高处观赏描写,这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韵。两次写观赏雪山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雪山认识逐渐加深,对雪山的情感步步增强。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请同学们品读第12—14自然段。

4、这几段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从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描写了砾石堆和坚冰之下的流水。感悟:一刻不停,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异壮美,我们也感受到了造物主的伟力,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篇文章语言的魅力,以及作者面对如此的美景,内心所生发出的怎样的情感震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赏析句子,感受语言魅力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的语句的妙处。

(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_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白雪覆盖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赋予雪山以生命,“变化多端”一词,又写出了这里自然环境严酷,天气恶劣。

(2)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身体不适应高山气候比作“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比作小震,“连夜高烧”比作大震;把“动作的缓慢”比作“太空步”,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海拔高,气候条件的严酷。

(3)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

明确:“行了跪拜大礼”这一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我”的虔诚及对各拉丹冬雪山的崇敬。

(4)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明确:“白色金字塔”,暗示雪山犹如帝王一般,“统领”一词又赋予雪山以帝王的行为,表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的高大威严,令人敬畏。

目标导学二:品味写景,体会作者情感

作者在写景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联想想象,让学生品读课文,标画联想想象的句子。

1、作者在观赏雪山时,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想象?

明确:(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2)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3)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2、这些联想和想象中分别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第(1)句,“眩晕”的意思是“感到本身或周围的东西旋转”,这里是被眼前的奇伟的景象所折服。赞美造物主的伟大神奇的创造力,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雪山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第(2)句,由冰山的裂纹和波状皱褶联想到树的年轮,赋予各拉丹冬雪山以生命,赞颂雪山的神奇,历史久远,如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

第(3)句,“演绎”是“铺陈,发挥”的意思,这里是说坚冰之下的流水,是圣洁的,是长江的生命源头,从这里开启了长江的生命之旅,长江从此开启了孕育生命,造福人类之旅,这流水,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同长江一样源远流长。

小结: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奇美丽,并赋予雪山以生命,写景中蕴含着作者对雪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作者又通过联想和想象,抒发了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赞美。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马丽华,山东济南人。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报告文学《青藏苍茫》,散文集《终极风景》《追你到高原》,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二、故事背景

1996年,马丽华从遥远的山东来到西藏,正如三毛痴迷于撒哈拉大沙漠一样,马丽华深情地眷恋着藏北高原的雪山草地。西藏这种自然和人文“秘境”,让马丽华产生了“审美眩晕”。马丽华的足迹几乎走遍了西藏的每一个角落。她曾自豪地写道:我所能谈及的西藏已被自己的目光注视过,已被自己的双脚接触过,已被自己的心灵感知过。多年的西藏游历,让马丽华有机会对自己的所到之处进行观察、欣赏、体验、记录,这段经历不经意间构成了她个人生命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马丽华说:从中提取的关键词,全都响亮而光彩。

三、理解词义

1、酝酿:比喻做准备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相互协调等。

2、恭顺:恭敬顺从。

3、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

4、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5、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6、历历在目:(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在眼前。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总写各拉丹冬的特点,交代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②—?):描写“我”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发现流水,抒发情感。

五、问题归纳

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富有雕塑感。”一句运用什么修辞?这句话有何作用?

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棱角多、层次分明,富有雕塑感的特点。

2、第①段的结尾句,有什么必要?

交代长江考察热及有探险者牺牲在这项事业里,说明“认识长江”是一项既危险又伟大的事业。这次“我”随摄制组接近各拉丹东也是一件危险而又伟大的事情,为下文描写各拉丹东作铺垫,引起读者的关注。

3、第②段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了各拉丹冬严寒气候停留的时间之久。增强了各拉丹冬的神秘感。为下文描写作者爬各拉丹冬山的艰难埋下伏笔。

4、写安托师傅“力大如牛”,而此时却“气喘吁吁”,有什么作用?

“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都“气喘吁吁”,侧面衬托出各拉丹东环境的恶劣。

5、作者把走路,比作劈雳舞的太空步,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比喻效果分析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幽默风趣的笔调把活动时缓慢的动作比作霹雳舞的“太空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高原反应带给作者的痛苦。

6、“蠕动”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蠕动”一词传神地写出了人在冰谷里行走时身影的渺小,侧面表现了冰谷的宽阔巨大。

7、“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请从词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本题运用赏析句子三步法。“卖弄”本是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的意思,这里是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峰、冰河、冰谷等景物令人目不暇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冰塔林奇美景色的赞美之情。

8、“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大口喘着气,扛着摄影器材,翻过一面冰墙,不见了。”从对伙伴们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我”怎样的心情?

本题运用对比作用分析法。“我”正遭受着缺氧反应与新伤的剧痛,无法行动,而伙伴们却兴致高昂继续工作,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我”郁闷的心情及对伙伴们的羡慕之情。

9、“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运用短句,富有节奏感,具有音律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改变冰体形态的惊讶、赞美之情。

10、第?段中“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此处的想象有什么作用?

由冰川的裂纹和皱褶想象到漫长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并通过对“是否就是年轮”的疑问,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力的赞美。

11、结尾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作用?

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交代了作者在各拉丹冬发现流水声,暗示各拉丹冬是长江的源头,寓情于景,赞美各拉丹冬作为长江源头哺育了西藏,哺育了中华文明。

六、课文主题

本文记述了“我”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绘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及自然景物给“我”带来的震撼,表达了“我”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