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7篇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专章四大措施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第21章从四方面提出加强乡 村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专章四大措施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第21章从四方面提出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一是实施重耍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
治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大力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建设三北、长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稳定扩大退牧还草实施范围,继续推进草原防灾减灾、严重退化沙化草原治理等工程。保护和恢复乡村河湖、湿地生态系统,积极开展农村水生态修复,连通河湖水系,恢复河塘行蓄能力,推进退田还湖还湿、退可退垸还湖。大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绿色小水电改造。加快国土综合整治,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大行动,推进农用地和低效建设用地整理以及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加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地区特别是重有色金属矿区地质环境和生态修复,以及损毁山体、矿山废弃地修复。加快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自然岸线修复。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升各类重要保护地保护管理能力。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开展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气象保障服务,探索实施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工程。
二是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完善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制度,进一步细化各类森林和林地的管控措施或经营制度。完善草原生态监管和定期调查制度,严格实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全而落实草原经营者生态保护主体责任。完善荒漠生态保护制度,加强沙区天然植被和绿洲保护。全面
1
推行河长制湖长制,鼓励将河长湖长体系延伸至村一级。推进河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立界工作,加强对水源涵养区、蓄洪滞涝区、滨河滨湖带的保护。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等各类保护地保护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探索对居住在核心区域的农牧民实施生态搬迁试点。
三是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省以下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投入机制。完善重点领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探索通过赎买、租赁、置换、协议、混合所有制等方式加强重点区位森林保护,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鼓励各地建立流域上下游等横向补偿机制。推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建立健全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形成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参与碳汇交易的有效途径,探索实物补偿、服务补偿、设施补偿、对口支援、干部支持、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方式,提高补偿的针对性。
四是发挥自然资源多重效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产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进一步盘活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允许集体经济组织灵活利用现有生产服务设施用地开展相关经营活动。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扩大商品林经营自主权,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
2
开展林权收储担保服务。完善生态资源管护机制,设立生态管护员工作岗位,鼓励当地群众参与生态管护和管理服务。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并开展试点。
3
篇二: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工作方案一、调研内容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重点调研以下方面内容:1.精准扶贫工作情况;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情况;4.我县大中型农业项目建设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情况;5.有关三农领域改革情况(农村土地流转、确权颁证、三变改革、退宅还地等);6.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情况;7.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品牌创建、营销情况(乡村电商发展);8.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9.生态文明建设,小城镇建设、特色小镇建设;10.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11.其他涉及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二、调研工作机构
为确保调研活动顺利开展,特成立调研工作小组:组长:x
具体调研时间由各组自行决定。4.赴外地学习考察。5.召开调研组座谈会,各课题组汇报。四、调研要求1.x镇、x乡、x乡按照调研内容安排好调研点,组织好本
乡镇的调研座谈会。调研座谈会参加人员:辖区内县人大代表2-3名、政协委员、相关镇直单位负责人、部分村负责人。x镇、x镇、x乡做好园区调研安排,准备好园区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2.调研人员要积极主动、克服困难,合理安排好本职工作,严守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确保本次调研工作圆满成功。
3.县广播电视台、通讯社做好调研的宣传报道工作。
篇三: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地方乡村振兴年度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实现构建美丽幸福村,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总体目标
在现有产业优势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收入上下功夫,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立筑牢防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发展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围绕产业兴旺,全面发展到户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发展以柴胡、猪苓、天麻等中药材为主导产业,以干杂果、食用菌、养殖业为骨干项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着力培育长中短结合、可持续增收的到户产业。引导农户发展种植柴胡1000亩,天麻60000窝,养殖生猪1200头,累计发展核桃600亩、板栗320亩,猪苓18000窝,养殖中蜂1500箱,实现农户收入稳中有升;二是建成的新型经营主体徐香猕猴桃示范园300亩,今年已挂果,预计产量近6000斤,积极协调帮参扶单位,待猕猴桃成熟后帮助销售,发挥帮扶干部消费扶贫的作用,实现猕猴桃种植农户稳步增收。三是扩大高山坪中药材种植项目规模,稳步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发挥支部书记带头发展产业的模范作用,落实支部书记种植柴胡10亩。
(二)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农户厕所改造提升为整治内容,扎实推进“八清一改”,广泛动员群众清理“三堆”、治理“三乱”、实施“三改”和美化“三口”。全力实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黑山沟示范点,并有效带动周围村庄提升干净整洁度;加快安置点污水处理站施工进度,使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常态化开展垃圾治理和清洁行动,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制定《村规民约》和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不断强化村民环保意识,倡导良好生活习惯,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量。持续开展各项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村庄和庭院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激励和引导农民群众主动爱护环境卫生,培养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我村无害化厕所改造。
(三)改善和提升村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争取项目资金,统筹推进村域内道路项目建设,力争本年度实施大路口至大块地7公里通组水泥路建设。二是加强村
域内设施管护,落实公益岗位、村民小组长管护责任,加强对村域内砂石道路、水泥路、路灯、水利设施、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公厕、垃圾处理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建立、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四)加大帮扶力度,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力量,建立全村预警监测体系,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了以联村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村主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为成员,中心护长、网格员、信息员直接参与的防返贫动态监测体制,按照省、市、县防返贫动态监测“2531”工作要求,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形成互为补充、互相协同的.方式,通过日常排查、重点排查、集中排查的工作机制,对排查的问题、风险隐患每周召开会议研究,建立台账,对“三类人群”按要求启动监测识别认定程序,并根据风险点,针对性的落实帮扶措施开展帮扶工作。
(五)持续推进“两业”增收项目,落实后续保障政策。实行“农村基层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骨干项目和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同步推进贫困人口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贫困户家庭劳动力至少1人实现稳定就业;在引导群众做大做强柴胡、天麻、猪苓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以中蜂、猕猴桃、嫁接板栗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引导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转移就业500人以上,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稳步增收。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组织上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了镇村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实施巩固衔接期内工作。
篇四: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市2。21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1.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按照省有关规定将符合条件
的家庭纳入防止返贫监测范围,确保守住防止返贫底线。(牵头单位:市乡村振兴局)
2.建立返贫致贫帮扶机制。建立防贫工作机制,通过发展
产业、实现就业、组织劳务输出、开发临时性乡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开展针对性帮扶。对符合救助条件的脱贫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产生临时性生活困难的家庭及时给予临时救助。(牵头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
(二)加大精准帮扶力度
3.实施重点帮扶工程。将东郭街道、石新镇、羊圈子镇确
定为重点帮扶镇街,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服务业。(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4.实施精准帮扶工程。落实好产业、就业、教育、健康、
兜底等帮扶措施,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低收入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牵头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市工商联)
(三)做好工作衔接
5.完善体制机制。按照国家及省乡村振兴局“三定”方案
要求,做好市、县(区)乡村振兴局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牵
头单位:市委编办、市乡村振兴局)(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
6.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推动构建资产家底清晰、产权权属明晰、类型界定科学、
管护主体职责明确、运行管理规范的扶贫资产管理制度。(牵
头单位:市乡村振兴局)
7.明晰经营性资产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
资
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按照规定处置扶贫资产,及时盘活长期闲置、效益差扶贫资产。(牵头单位:市乡村振兴局)
二、着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五)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8.稳定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2021年全
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1.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23.4亿斤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9.落实好相关政策。积极争取产粮大县支持政策,扎实
推进粮油作物各项保险,贯彻落实好国家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生产者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政策。(牵头单位:市
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
10.遏制耕地“非农化”。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
功能空间,科学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11.防止耕地“非粮化”。全市耕地面积稳定在213万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稳定在169万亩以上。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
12.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高建设标准和建设质量,健全管护机制,2021年新建高标准农田9.96万亩。(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3.加强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新增耕地数量认定、质量评定,加强耕地保护执法监督。(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七)大力发展现代种业
14.保护农业种质资源。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落实好全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任务。(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5.研发推广优质水稻新品种。支持**大米产业联盟企业、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陈温福院士团队、省盐碱地研究所、**北
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育种单位合作,研发推广优质水稻品种。推进我市育种企业与沈阳农业大学、省盐碱地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建设,研发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
16.开展河蟹养殖技术攻关。建设国家河蟹种质资源场和
国家河蟹种质基因库项目,支持**河蟹产业联盟企业开展河蟹新品种选育、病害防控联合攻关。(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八)加大技术集成推广服务
17.制定主导产业标准。抓好**大米、**河蟹两大主导产业标准制定实施工作,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
18.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开展亚美柯水稻钵苗移栽技术推广,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2021年实施保护性耕作作业面积3万亩。(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9.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加大粮食和生猪等重要农产品全程机械化生产所需机具补贴
力度,2021年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20.加强粮食储备。优化地方储备粮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
2021年口粮品种数量比例达到70%,持续实施“优质粮食工
程”。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提高储粮技术水平,减少粮食损耗浪费。(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三、加快乡村产业振兴
(九)推进农业高质高效
21.做大做强产业联盟。推动“产业联盟+新型农业经营
主体+基地+农户”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取得更大实效,加大土地资
源整合力度,推广优质稻蟹品种,打造“十大庄,品,牌,2021年联盟企业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80万亩以上,优质水稻品种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22.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肉蛋奶、果菜鱼等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给安全,2021年设施蔬菜产量稳定在**万吨以上,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2万吨,**产量达到*万吨以上,稻蟹综合种养面积达到85万亩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2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认
证,加大**大米、**河蟹、**碱地柿子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假冒侵权行为打击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对农产品全链条全过程监测,依法打击损害农产品、食品安全行为。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24.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围绕粮油、畜禽、
水产、果蔬、饲料等五大农产品产业链,推进农副产品加工项
目投资,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到2021年底,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2%o(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5.加快东北粮食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做
大粮食精深加工及中转规模,提高粮食加工能力、储备应急能力和物流效率,打造“北粮南运”重要枢纽。(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26.加快高升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向集聚区集中,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十一)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27.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县、**区农村一二
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引领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28.向上争取政策项目支持。积极争取全国“一村一品”
示范村、乡村产业强镇项目,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29.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好“红海滩+”“生态+”
等模式,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创建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乡镇、特色村。(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广电局、市商务局)
30.发挥乡村振兴产业园作用。推进展示区棚户区改造征
收工作,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产业区项目承载能力和展示区整体形象。举办各类展会及活动,开展招引资工作,引进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牵头单位:**区政府)
31.做好乡博会筹备工作。对博览会场馆进行整修,整治
周边环境,高标准完成第三届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招展布展等各项筹备工作,搭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牵头单位:**区政府、市农业农村局)
(十二)加强品牌和市场建设
32.宣传推介农产品品牌。聚焦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
大湾区市场,组织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交会、第十二届**国际农业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宣传推介**大米、**品牌。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33.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农产
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支持发展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34.做好**大米、**河蟹市场营销。加强产业联盟企业与
首农集团、北京新发地市场、中石油销售公司合作,发挥“神州沃粮・**大米”“蟹稻家”**河蟹冠名高铁经济效应,开展**大米、**河蟹中高端市场营销。(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35.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放大**大米《中欧地理标
志协定》产品的品牌效应,组织开展广告营销、展会营销、线上营销,提高**大米、**河蟹品牌影响力。(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十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36.提升农业主导产业技术水平。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创新研究稳定支持机制,组织实施农业领域科技计划项目。2021
年,重点支持水稻种植、水产养殖、设施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
科技示范项目5个以上。(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37.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强星创天地建设,发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作用。2021年,推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应用10个以上。(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38.发挥科技支农作用。开展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遴选培育,加大农业主推技术推广力度,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牵头单
位:市科技局)39.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对接省级科技特派
团,争取更多的省级特派团来盘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攻关、产
品研发、成果推广、技能培训等工作。2021年,争取来盘省级特派团3个以上。(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四、全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十四)开展村庄规划和规范村庄撤并
40.编制村庄规划。优化村庄布局,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41.加强乡村文化保护。持续加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传
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42.严格规范村庄撤并。落实《**省关于严格规范村庄撤
并具体工作措施》精神,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工作,坚决防止盲目撤并村庄等现象发生。(牵头单位:市委农办)
(十五)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43.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管理。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2021年,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工程159公里,建设一事一议村内道路151公里。推行“路长制”,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力度。(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
44.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推进农村饮水水源替代工程,加强水质检测能力。2021年,加强农村饮水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供水**应急支线输水工程建设。(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市水务集团)45.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动农田水利设施提档升级,
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节水改造。2021年,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年度任务,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46.提升农村供电保障能力。加强农村电网建设,2021年
农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847%o(牵头单位:国网**供电公司)
47.保障农村燃气安全。加强农村燃气安全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十六)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
48.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推进应用于设施农业生产、
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物联网建设,促进大田农业生产和农业全产业链应用的农业大数据发展,着力推动发展精准农业及智慧农业,与联通公司合作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49.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创建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完善
县镇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开展农村电商培训,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十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50.巩固农村“厕所革命”成果。推进农村改厕工程收尾工作,全面完成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51.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垃圾就地分类处理,抓好**市固废综合处理园区建设,2021年全市行政村垃圾分类体系实现全覆盖。(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52.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农村小污设施工程验收,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5%以上,农村黑臭水体做到及时排查、及时治理。(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53.建全运维管护机制。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
和农村户厕等运维管护机制,提高村内道路、边沟、路灯等基
础设施管理养护专业化水平。(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54.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和美丽庭院创建,2021年建设美丽宜居村101个、园林新村24个、农村植树23万株。(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林湿局、市妇联)55.提升农村房屋建设质量。推广农村建筑图集,开展农村房屋建设试点示范,支持新建一批宜居型示范农房。(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十八)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56.夯实农村教育发展。多渠道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继续加强镇街寄宿制学校建设,积极推动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努力实现集团(联盟)成员学校数量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数量的80%。(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57.培育乡村专业人才。加大涉农专业、养老服务、乡村
旅游等职业教育建设力度,组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及人才状况调研。(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58.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快医联体和县域紧密型医
体建设,强化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镇街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医院建设,提升县级疾控机构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59.建全就业帮扶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地区就业帮扶长效
机制,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乡村地区延伸。(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60.完善城乡保险制度。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
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
61.提高社会救助标准。2021年全市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幅度不低于4%,提高特困人员供养、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62.强化社会保障服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
年人、残疾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大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一批示范性村级公益性公墓。(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妇联'市残联)
(十九)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63.加强水土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地
下水保护与超采治理。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强
化河湖长制。(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体建设,强化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镇街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医院建设,提升县级疾控机构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59.建全就业帮扶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地区就业帮扶长效机制,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乡村地区延伸。(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60.完善城乡保险制度。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
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
61.提高社会救助标准。2021年全市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幅度不低于4%,提高特困人员供养、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62.强化社会保障服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
年人、残疾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大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一批示范性村级公益性公墓。(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妇联'市残联)
(十九)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63.加强水土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地
下水保护与超采治理。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强化河湖长制。(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
70.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推广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
典型经验,开展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专项整治。抵制土葬“回潮”,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
71.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
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二十一)强化和改进乡村治理
72.推动农村共享共治。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
丰富基层民主协商实现形式,推动形成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新格局。建立农村社区协商事项清单制度,围绕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确定协商议题,通过村民协商维护群众利益。(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
73.加强农村智慧治理。贯彻落实“党建引领、智慧治理”1+N系列方案,开展好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牵
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委组织部、市营商局)
74.有效化解信访案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完善信访制度和调解联动机制,有效化解一批重点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牵头单位:市委市政府信访局)
75.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加强各级社会
治理综合服务规范化建设和乡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充分利用
“村民评理说事点”工作平台和网格员、调解员、辅警等力量,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加强矛盾纠纷预警排查力度,有效预防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公安局)
76.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继续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
活动,推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不断提升村民法律素质。(牵头单位:市司法局)
77.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
化机制,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各种涉农违法犯罪活动,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农村地区非法宗教活动。进一步完善“一村一辅警”配备机制,加强乡村消防安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民宗局)
五、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二十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78.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
切入点,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通道,培育支柱产业,承接适宜产业转移。(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79.加大特色小镇发展。以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为重点,促
进产城融合,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80.加大刚需住房保障。推动在县域就业的农民工就地市
民化,统筹住房建设、用地供应等条件,增加适应进城农民刚性需求的住房供给。(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81,加快**县西部镇街振兴发展。努力破解**县西部镇街
区域发展难题,推动生态融合、产业融合、城乡融合、油地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市委农办)
(二十三)强化县镇为农服务功能
82.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加快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公共服
务设施提标扩面、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把镇街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83.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扎实开展**县羊圈
子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以全域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84.实施“一网通办”。推进“一网通办”工作,优化农村营商环境。(牵头单位:市营商局)
(二十四)全面促进农村消费
85.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
合示范,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田头小型仓储保鲜等冷链设施建设,不断健全县镇村三级乡村物流体系。(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商
贸物流服务中心)
86.加快发展镇街生活服务。支持和引导建设立足乡村、
贴近农民的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提供购物、餐饮、休闲、旧物回收等各种服务。(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二十五)强化发展要素投入保障
87.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把农业农村作
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十四五”末期全市土地
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委农办)
88.强化金融支农服务。加大对农业产业信贷的担保支持
力度,鼓励银行机构围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放中长期信贷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个人涉农创业担保贷款投放,优化对农民创业活动金融服务。(牵头单位:市金融发展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
89.加快金融支农改革创新。深化农信机构改革,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加强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牵头单位:市金融发展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
90.保障乡村发展用地。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
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优先保证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用地。
探索规划“留白”机制,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用于乡村文旅设施及新产业、新业态等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91.创新农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组建“清华学子下基层”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队,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引导各县区围绕乡村发展需求组建“专家服务团”,解决基层技术难题。(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92.加强农村人才培育。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培育高
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实施新一轮“三支一扶”计划。(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
六、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二十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93.加强宅基地管理。按照“查缺补漏”的原则,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统计调查。(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94.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落实好国家及省关于实施农
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各项制度,扩大国有农场居民点住房用地改革试点范围,盘活闲置住房和存量建设用地。(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二十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95.提高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改革“回头看”,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制度建设基础。(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96.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资源资
产必须通过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公开流转交易,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行为。(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97.发展壮大村级经济。深化扶持壮大村集体(分场)经济,积极向上争取2021年扶持壮大村级集体(分场)经济奖补资金,加强对2019年以来全省扶持村(分场)集体经济项目跟踪指导。(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
(二十八)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98.发挥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动作用。继续开展市、县示
范家庭农场评选工作,争创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加强市级示范
家庭农场监测,2021年新增认定家庭农场25家。(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99.开展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推进**县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省级试点工作,2021年新增市级示范合作社5家。(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二十九)统筹农村其他改革
100.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深化农垦改革,加强国有农场土
地管理。继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林湿局'市供销社)
101.依法严格渔船管控。按规定对全市渔船全部安装船载
终端设备,将渔业重点镇村和重点渔港纳入全省渔港监控管理系统。(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02.强化农业防灾减灾防疫工作。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和动物防疫工作,确保防灾减灾防疫成效。(牵头单位: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农业农村局)
(三十)完善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
103.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产业联盟企业和各类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专业化生产,促进增效增收。(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04.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
造具有健全标准体系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七'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三十一)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
105.完善乡村振兴工作制度。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
市、县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都要确定联系点,由市联系镇、县联系村,制定方案并抓好落实。(牵头单位:市乡村振兴局)
106.加强乡村振兴培训。综合运用集中授课、专题研讨、
现场教学、典型示范、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方法,开展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培训,提升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能力。(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三十二)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设
107.强化乡村振兴统筹协调。围绕“五大振兴”任务设立
由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领导的乡村振兴专项小组或工作专班,推动形成乡村振兴工作合力。(牵头单位:市委农办)
108.加强党委农办机构建设。加强全市各级党委农村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牵头单位:市委农办'市委编办)
(三十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09.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有序开展乡镇、村集中换
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同步推选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
110.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开展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
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推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以点带面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in.推进村务公开。加强村务公开建设,健全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全面实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村级监督委员会,确保村级公共权力阳光规范运行。(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112.落实基层基础保障政策。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严
格执行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两项合计每村每
年不低于11万元标准,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不低于我市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倍。(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
(三十四)实施乡村振兴考核评价
113.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对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
导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把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参考,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
兴考核。(牵头单位:市委农办、市委组织部)
114.强化乡村振兴督查。按照市委工作部署,对各县区
开展乡村振兴督查,推动政策举措落实落地。(牵头单位:市委
农办)115.营造乡村振兴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乡村振
兴宣传,营造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牵头单位:市
委宣传部)
篇五: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以构建学习型社会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科学系统地做好农村学校含幼儿园成人学校或站点布局规划使乡村各类教育有场所有阵地尤其要及早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指导标准优化和稳定农村义务教育布局2022年乡村振兴推进实施方案范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要振兴乡村教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我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振兴乡村教育,乡村教育的落后面貌不改变,乡村振兴战略就无法全面落实。”民进___省委副主委、___省政府教育总督学潘惠丽委员说。潘惠丽委员表示,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正在逐步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但是,乡村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最大的短板,教育发展中最大的不平衡仍然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仍然是乡村教育发展的不充分。“现在农村教育体系不健全,幼儿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都有待完善,还没有形成全链条推进的有效机制。同时,农村各层级段教育呈现出来的突出矛盾也十分复杂,农村劳动力培训、职业农民培养的主体、职责、机制不完善。”潘惠丽委员摆出了自己在调研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对此,潘惠丽委员建议制定乡村教育振兴发展规划,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中统筹部署、统筹推进。她说:“以构建学习型社会、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科学、系统地做好农村学校(含幼儿园,成人学校或站点)布局规划,使乡村各类教育有场所、有阵地,尤其要及早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指导标准,优化和稳定农村义务教育布局。”除了做好顶层设计,潘惠丽委员还建议研究制定支持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流动的制度措施。
2022年乡村振兴推进实施方案范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追赶超越步伐___省委书记胡和平原标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党的___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这是以___为核心的___立足中国特色___新时代、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出的战略性抉择,为我们推动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___新时代中国特色___思想和党的___大精神,全面落实___对___提出的“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重要指示,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气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为新时代___追赶超越奠定坚实基础。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必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总结“三农”工作规律,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___现代化国家全局出发确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充分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邃的理论逻辑。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消灭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党的___大以来,___就“三农”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在党的___大报告中确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与我们党长期以来对“三农”工作的认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集中彰
显了以___为核心的___对新的历史时期城乡关系变迁一般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了我们党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党的___大以来,以___为核心的___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追根溯源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既汲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农耕文明的丰厚养分,又总结了我国百年来乡村建设的不懈探索,更立足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___大以来农业农村工作的伟大实践,对我们实现强农兴农梦想、实现___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坚实的实践逻辑。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___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尽管这些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___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根植于我国大地,直指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不足和问题,必将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为确保“三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___现代化国家征程中不掉队提供坚实支撑。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五者统一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我们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持之以恒做好各项
工作,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___的美丽家园。
围绕产业兴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意味着农业发展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从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型经营、从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从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的重大转变。要坚持质量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特色牌、走好融合路、下好先手棋。打好特色牌,就是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农产品品牌塑造行动,特别在果业、畜牧业、设施蔬菜上做好文章;走好融合路,就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特别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做强乡村旅游品牌,努力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下好先手棋,用好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加强重点品种良种培育等科技攻关和农技推广,让科技成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的主引擎。
聚焦生态宜居,搞好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在生产方面,坚持绿色发展,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在生活方面,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严格村庄规划建设许可管理,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机制,推进“厕所革___”。同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四好农村路”“气化农村”建设,发展集中供水,推进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实现所有行政村光纤全覆盖。在生态方面,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树植绿,加强农村突___问题综合治理,形成自我循环的乡村自然生态系统。
紧扣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___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梁家河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作用,深化___新时代中国特色___思想和___宣传教育。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作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乡村舞台、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作用,广泛开展充满浓郁乡村特色、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引导农民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着眼治理有效,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___建设,开展“___、___”主题教育,深化“评星晋级、追赶超越”等活动,壮大基层干部、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选强配优村“两委”班子,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___,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___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__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村务公开,坚持“村里的事村民商量着办”,创新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村级___议事决策程序,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加快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大力推行代办协办帮办制度,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推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经验,深入开展___专项斗争,引导农民依法
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突出生活富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住增收这个重点,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努力让农民群众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以鼓励创业促增收,认真落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促进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发展,充分放大创业促增收的倍增效应。以支持就业促增收,完善农民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劳务输出___化程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务工权益,从严查处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让农民依靠劳动获得更多收入。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增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方式,发展农民合作经济___,鼓励产业链各环节通过股份合作进行利益联结、农工商进行多向多元合作,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走向富裕。
整合各方力量实施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___追赶超越大局,事关广大农民福祉。要强化___领导,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坚决打好乡村振兴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完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切实把党的领导体现到农业农村工作各方面。健全责任体系,完善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市县___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形成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投入机制,建立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省级层面统筹
整合长效机制,推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加强人才建设,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让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让回报农村的人更有信心。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这是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着力加强深度贫困攻坚,既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贯彻“六个精准”要求、扎实落实“五个一批”举措,又突出深度贫困地区,拿出超常举措,坚决攻克坚中之坚、贫中之贫。着力激发内生动力,既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力度,落实好各项帮扶措施,又高度重视扶志、扶智,特别是强化产业和就业扶贫,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切实提高脱贫质量、确保稳定脱贫。着力形成大扶贫的格局,既认真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___负总责的责任制,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积极性,纵深推进苏陕扶贫协作,巩固和发展大扶贫格局。
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重点在三个维度上下功夫:扩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扩大农村___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___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等覆盖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制度性供给。提速,加快推进已经部署的改革,鼓励各地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实践,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推___安市___区农村土地征收、___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经验和榆林市榆阳区___峁村、西安市蓝田县董岭村等“三变”改革做法,释放更多改革红利。集成各项改革措
施,打出“组合拳”,形成整体“打法套路”,同时注意总结先进典型,发挥其对推动乡村振兴的示范作用。
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篇六: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5建筑风貌改造设计技术标准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纹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3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19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Word可编辑版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方案
1、规划工作流程
Word可编辑版
XX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规划深度《规划》既要符合国家及省乡村振兴政策导向,与国家和省规划相衔接,又要符合当地实际,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振兴基础、目标定位、主要任务等。保证通过采购人一次性验收合格。(3)规划成果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图集组成,成果形式包括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最终成果为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图集,A3幅面文本;清晰表达设计意图的主要彩色大图4套,展示图纸幅面;文件U盘资料和多媒体演示文档。3、规划理念(1)创新。特色乡村是创新的载体,它通过小空间大投资推动各地集聚资源要素、推进项目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彰显乡村的“特色”。(2)协调。特色乡村协调发展理念在于对“和”字的把握。一是协调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二是协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间的矛盾。(3)绿色。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致力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特色乡村的建设无论在项目引进,生产经营和创新方向等方面都应当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4)开放。特色乡村以开放理念为引领,打造吸引投资者、创新者、旅游者的新平台,关键在于乡村的包容度。以包容开放的心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平衡短期利益和中长期利益的关系,公开公平公正地去规划乡村的建设,才能吸引国内外的高端要素和人才,形成特色乡村的创新创业平台。(5)共享。共享理念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乡村规划建设的全部工作和整个过程中都坚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坚持人是发展的主体和财富的主人翁地位。4、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Word可编辑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
通知》国办发〔2020〕3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5、规划策略
(1)功能构成策略:复合聚集,提升产业能级;(2)配套保障策略:构建配套体系,提升服务质量;(3)景观绿化策略:梳理景观体系,提升环境品质;(4)道路交通策略:发展低碳交通,强化区域联系;(5)花卉观光策略:以农为本,突出特色,打造花旅品牌;(6)产镇融合策略:坚持城乡统筹,提高公共服务水平;(7)市政支持策略:完善市政设施,集约利用能源;(8)开发建设策略:创新开发模式,合理利用土地;
6、战略研判
(1)围绕1个思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决策部署,紧扣“一大两新”要求,创新引领,数字赋能,促进产业
Word可编辑版转型升级。
(2)落实6大策略
7、功能分区规划分为五大功能片区休闲居住区:乡村居住小区统一规划,构成居住组团。商业街区:以现有主要商业街道为基础,重新规划布局,提升景观质量,赋予地方文化特色,体现乡村特色,形成独特商业街。文化体验区:以现有核心文化广场为基础,通过景观提升改造,定期体验式节目设计,打造核心文化活动体验区。公共服务区:以现有公共服务区为基础,新建文创中心、双创中心、国际物流电商中心等,形成乡村的产业园。8、建筑风貌的规划设计总体思路8.1设计理念在总体设计体现出魅力、传承、民俗、活力。以“文化”为纽带,以“特色”为驱动;聚合乡镇资源,传承地域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将特色旅游乡村街道塑造成为安全、绿色、活力、智慧的高品质公共空间,复兴街道生活。
Word可编辑版
8.2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是“以街道为轴、整合资源、提升特色乡村商业、增加内涵、完善配套、节能环保”。(1)以街道为轴道路本身就承担着分流交通、连接乡村东西、南北方向的作用,因此道路是一条重要东西及南北向轴线。建筑风貌整治规划应合并精简道路标识、标牌,进一步改善市民出行条件,适应知名特色旅游乡村要求。(2)整合资源沿街建筑风貌提升改造不能仅以主要街道及轴线为中心,应结合中主要街道周边次干道、支路等道路增加具有特色的商业内街,将商业及步行交通引导至商业内街。通过改造,形成轴线,通过轴线向两侧发散带动特色乡村旅游商业。(3)提升特色商业通过增加特色商业内街,同时修理遮挡绿化、植入特色绿化,完善标识系统,结合重要商业空间出入口合理布置公共交通换乘系统等,通过这些手段达到提升特色乡村旅游商业花街的目的。(4)增加内涵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展现乡镇内涵与形象的建筑被遮挡。通过此次主要轴线的提升改造应将标志性建筑前敞开,道路与公共通廊交接口等重要空间节点上设置小广场与街头绿地;另外通过添加艺术雕塑、街道家具等弘扬地域文化。8.4设计原则(1)提升沿街风貌品质
Word可编辑版
通过对建筑外立面及重要节点实施改造,提升沿街风貌品质。(2)打造特色商业街区主要道路两侧沿街商铺的形式的布置应结合街道慢性系统设置,带动次级道路的发展,打造特色旅游商业街区还应从优化次级道路商业结构和商业界面,使商业界面综合的,立体的发展。(3)突出历史文化内涵针对沿线历史文物众多、厚重的特点,在整治过程中,整治历史建筑的周边环境,让历史建筑更加醒目的展现出来,突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4)注重景观提升体现旅游特色乡村的特色,以绿化景观作为载体,通过构建多彩的绿地系统,丰富街道、广场,节点等花卉植物的配置,形成“一路一景”,提升乡村的形象,从而达到打造特色乡村的目的。(5)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配套完善市政设施,解决市政配套设施凌乱、缺失、形象不佳等问题,同步完善无障碍设施。(6)完善地下设施服务功能根据乡镇建设和经济发展需求,结合道路整治配套完善地下管线资源。(7)彰显生态性的原则适当调整道路断面、标高和材质,努力实现40%生态目标的要求,系统建设慢行系统,在保障商业氛围的基础上,引导和倡导绿色理念。(8)坚持“经济性”原则沿街建筑立面整治内容取舍结合,结合现有实际情况,能保留的设施尽量保留,形象较差的设施采用维修和更新的手段,适应立面空间整治提升的效果。8.5建筑风貌改造设计技术标准(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纹》(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3)《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Word可编辑版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19)《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修订本)(20)《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21)《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程》GB50348-2004(22)《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2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8.6建筑立面改造原则(1)连续的建筑立面建筑外立面具有外显性,在物质文化实体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外显和内在的有机结合体(2)现代主义体现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建筑外立面是人们表达自己文化观念、传承文化意识的重要符号,通过了解建筑特色文化,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3)充分利用原有建筑材料许多外墙装饰材料岁月痕迹斑驳,改造中应灵活利用现代材料和本土地方性原有材料,合理的表达出文脉的延续性,通过改变饰面材料、材质、颜色等方式,
Word可编辑版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建筑立面的视觉形象,改变原有建筑的立面视觉效果。
(4)改造后立面与保留立面风格统一协调改造立面保留原有建筑的形态,从立面上突出竖向线条,对窗户,颜色,雨篷等建筑元素统一样式,改善了原来单调的立面,使立面干净清爽,风格明显。(5)节点空间结合景观、绿化等要素一体化统一考虑建筑立面节点空间、景观的优劣作为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对于提高人们的整体居住环境、品质和形象都具有关键和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拥有较高舒适度的居住环境,就应该将景观与建筑立面进行一体化的设计,营造出更加优秀的空间。8.7建筑立面特色整治建筑被誉为“凝固的音乐”。作为物质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他在民族文化系统中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地位。建筑队人们的意义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地方,更是人们精神交流、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通过特色街巷整治,整理、发掘地方历史、文化精粹。参照传统建筑风格,对特色街巷外立面进行改造整治。根据“6米线”原理,仅对地平以上6米(行人正常视线范围)之间的建筑外墙改造,减少工作量,节约工程投资。
Word可编辑版8.8建筑立面元素控制
8.9沿街建筑灯光亮化设计(1)目标定位建设具有突出特色和代表性的照明发展轴线、生态景观轴线、主要空间区域和标志性节点,初步搭建特色乡村功能照明系统及景观照明架构,并重点建设服务于重点景区的联系道路及周边地区,满足特色旅游及节日庆典的需求。生态:在照明手法与技术手段上,倡导绿色及环保节能新技术的合理利用,严格控制照明规模,防止光污染和光侵扰。宜居:增加夜间户外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引导新的夜生活模式,塑造舒适、便利、宜人的人居环境。旅游名片:照明充分体现乡村的优势特色,通过完善、强化景点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照明,增强对外吸引力,从而促进夜间乡村晚休闲娱乐、购物消费,推动夜间经济发展。(2)创新理念整体构图。采用中国山水画,传统艺术表现手法“三远”,即:“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手法表现手法。运用传统中国画留白的艺术表现手法。“点睛式”的重点勾勒色彩控制。在夜景照明规划中,建筑的照明色彩应统一协调,整体色调控制以黄白色为主调,以形成节制、高雅的夜景画面。节能控制。严格选择灯具、科学控制亮度b.减少泛光灯的使用,采用新
Word可编辑版
型的LED光源等。生态学原理。限制大功率霓虹灯的使用,减少光污染,节约能源,减少对生
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9、配套设施规划9.1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行政管理用地规划规划利用现有街道办事处,派出所,街道总工会,工商所,村委会等公共服
务设施,对沿街立面进行景观提升改造,为特色乡村打造添光增彩。(2)教育设施规划保留现状幼儿园,保留现状中小学。(3)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保留现状卫生院,对大门等沿街立面进行景观提升改造。(4)文化设施规划规划利用现有街道,提升改造民族文化广场景观效果和民俗活动展示功能。(5)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延续现有主道路,农资销售,商品零售,商业服务,美食店等沿街布置,打
造商业主街。10、给排水规划(1)规划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保证给水工程规划与经
济社会协调发展。2)给水管网规划以环网布置为主,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及水量水压的保证
程度。3)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城镇功能,补齐特色乡村道路、供水、供电、污水、
生活垃圾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短板,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提升特色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规划目标1)特色乡村建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为特色乡村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Word可编辑版2)合理配置区域供水设施,优化供水成本、降低供水能耗。(3)规划采用的主要规范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Word可编辑版
11、排水工程规划(1)规划原则1)按照国家现行规范、规定和技术标准,借鉴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片区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制定先进、经济、合理的规划方案。2)充分掌握和分析规划区的现状资料,根据地形、水文气象、水源和水环境情况、城市性质和规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建筑状况等,尽量利用系统工程的原理进行排水系统的优化分析,确定合理、有效、经济的排水系统。3)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城镇功能,补齐乡村道路、供水、供电、污水、生活垃圾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短板,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提升特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规划目标1)完善片区排水系统,因地制宜确定污水治理方案,污水处理率达100%,保护环境。2)在阐明现状排水情况、调查现状排水设施及管网情况的基础上,排水工程规划将预测排水量,确定排水规模,对片区的排水管网系统进行规划。(3)排水工程相关规范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Word可编辑版
1)排水与海绵城市统一协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认识排水系统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统一性,统筹规划排水系统和海绵城市系统。2)因地制宜确定排水目标深入研究水的相关问题和水对发展布局的影响因素,因地制宜的确定排水工程的建设目标,应用新技术、新方法,科学布局排水工程设施,提高规划的合理性、经济性、可行性。(5)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6)污水量预测1)折减系数城市给水厂供出水中包括漏失水量、自然蒸发、绿化及浇洒道路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等,这些水量不产生污水量,不进入污水系统,一般占供水量的10%~20%,所以折减系数一般取0.8~0.9;本规划取0.85。2)地下水渗入量及部分未预见水量考虑到管道及管道接口材料、施工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地下水渗入现象,再加上存在部分未预见水量,所以设计水量时应考虑10%~15%的增加量。本规划取10%。3)生活污水量片区最高日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给水量的85%计,生活污水量根据给水量计算。(7)雨水量计算设计流量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Q=q·Ψ·F其中:Q—设计雨水流量(L/s);Ψ-综合径流系数,取Ψ=0.6;F—汇水面积,hm²。q—暴雨强度,L/(s.hm²)。暴雨强度公式:
2411(10.877lgP)q(t10.1)0.81
Word可编辑版
其中:P—暴雨重现期,取P=5年;t为雨水径流时间:t=t1+t2;
t1为地面雨水径流时间:t1取10min;t2为管(沟)径流时间;(8)污水系统规划污水排放系统依据地形布置,污水顺坡排放,污水经管网收集后向北排放,接入附近市政污水管,经转输后进入北侧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污水管网基本沿道路敷设,管道坡度尽量与道路坡度保持一致,以减少埋深,较少土方工程量。污水管道每隔约30米应设检查井或沉砂(检查)井,在道路坡度较大区段应设跌水消能,管径不小于DN400。为避免污水干管与雨水干管交叉,污水干管敷设于雨水干管之下,并且污水干管便于周边支管的接入,规划污水干管覆土暂按2.0m考虑。(9)雨水系统规划雨水系统依据地形布置,雨水顺坡排放,就近排入片区现况水系内。雨水管网基本沿道路敷设,管道坡度尽量与道路坡度保持一致,以减少埋深,较少土方工程量。雨水管道每隔约30米应设检查井或沉砂(检查)井,在道路坡度较大区段应设跌水消能,管径不小于DN500。为便于周边支次管网的接入,规划雨水干管覆土暂按1.5m考虑。(10)管材污雨水管道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环刚度不小于8kN/㎡,管材必须符合《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
Word可编辑版
3)公共厕所公共厕所的规划与设计应按部标《城市公共厕所的规划与设计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建并重、卫生适用、方便群众、水厕为主、有利排运”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规划按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个进行设置。人口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市区道路,公厕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间距为800米以内。公厕规划为水冲式,一、二类公厕所占比重不低于30%,公厕的粪便应排入污水管道。4)垃圾收集站供居民直接倾倒垃圾的小型垃圾收集转运站,其收集服务半径不大于200米,占地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5)垃圾转运站规划按照规范合理配置垃圾转运站,小型转运站每0.7~1.0平方公里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与周围建筑间距不小于5米;大中型垃圾转运站的垃圾转运量大于200t/d,服务半径一般为3~5公里。根据以上对生活垃圾量的预测,生活垃圾量的转运主要通过小型转运站解决,而大中型垃圾转运站主要用于工业垃圾的转运。13、电力电信设施规划一、电力工程规划(1)负荷预测及计算;该次规划通过用地负荷密度法进行负荷预测,负荷密度根据规范中相应指标同时结合区域特殊性和实际情况确定,最终确定规划区预测用电负荷。(2)10kV中压配电网络规划:1)10kV配电线路组网方式:规划区中压配电网采用10kV电压等级,10kV主干线电缆网络宜按单环或双环组网,组成环网的电源应分别来自不同的变电站或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2)10kV中压配电网线路规划:根据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电缆化的要求,结合规划区负荷的不确定性,沿规划区主、次干道非机动车道下预留10kV电力线电缆沟,40m及以上道路沿道路两侧敷设电缆沟,40m以下单侧敷设电缆沟(与电信电缆异侧敷设),在穿越公
Word可编辑版
路时采用电力排管敷设。3)10kV变配电所设置:新建变电站位置应接近负荷中心,变电站宜按“小容量、密布点”的原则设
置。10kV配电网应能接受电源侧的全部容量,并能满足规划区的全部用电负荷,10kV配电网设计应根据负荷密度、供电容量、允许压降以及供电可靠性等要求进行合理的优化计算。
变电站宜采用室内站或箱式变。室内站宜采用两台变压器设计,两路进线,并根据负荷确定变压器容量;每台变压器出线4~6回;低压采用单母分段联络接线方式,装设分段断路器;低压进线柜宜装设综合配电测试仪。箱式变宜采用欧式箱变或美式箱变,低压侧4~6回出线。
变压器容量选择: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油浸式,630KVA,干式,800KVA。4)10kV开闭所设置:当变电站的10kV出线走廊受到限制、10kV配电装置间隔不足且无扩建余地时,宜建设开闭所。开闭所应配合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同时进行,可单独建设也可与配电站配套建设;开闭所宜根据负荷分布均匀布置,其位置应交通运输方便,具有充足的进出线通道,满足消防、通风、防潮、防尘等技术要求;开闭所电气接线应简单可靠,宜采用单母分段,两路进线、6-10路出线;开闭所按无人值班及综合自动化要求设计。(3)道路照明系统规划:1)规划区域设计照度:主干路和立交桥的平均照度为15~25LX,次干路为10~15LX。2)光源选择及灯具布置:在确保照度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发光效率高,损耗低及寿命长的高压钠灯,主干道采用内外热镀锌钢杆灯具,立交桥采用高杆灯,大交叉路口采用中杆灯。灯具及灯杆选型应根据当地周围建筑风格和景观合理配置,与环境协调。3)敷设方式及路灯控制:照明电源由设置于绿化带内的专用箱变或附近变配电所供电。在绿化带和人行道下照明线路通常穿PE50塑料管埋地敷设,埋深不小于0.5米。穿越道路改
Word可编辑版
穿DN50热镀锌钢管埋地敷设,埋深不小于0.7米.照明控制采用光控,时控及手控三种控制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控
制方式,并采用分散电容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使功率因数大于0.9。二、电信工程规划(1)电信规模预测电信用户预测主要预测电话业务。电话主要包括业务电话、住宅电话和公用
电话三部分。根据相关规划提出的经济分析、用地功能及相关预测指标,参考人口发展预测规模等因素,采用单位用地面积指标法,对规划区内电话用户进行预测。
(2)通信网络规划为保障通信畅通,结合规划区内工业企业较多,其数据通信需求大的特点,确定规划区内应形成用户层—主干层的完备的通信网络以确保规划区内的各类通信需求。随着电信业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因其通信容量大,信号衰减小,保密性及抗电磁干扰性强,成本不断下降等优越性,逐步取代同轴电缆而实现全光缆化网络已成为必然趋势,规划确定主干层网络应以光缆为主,铜芯电缆仅入户时使用。(3)通信局所规划根据本规划所确定的通信网络结构,在一期规划范围内新建电信模块局1座,远期程控容量为4万门。增加交换和汇接设备,通过中继光缆管道与规划区所有端局相互连接,形成环网。(4)移动通信规划规划确定规划区内各移动通信网络应实现无间隙全覆盖。各移动通信网络BTS系统间距控制在600~800米间。(5)邮政局所规划规划区内与通信模块局同地点设置一邮政支局以保证实现信函基本次日投递。(6)有线电视规划规划与通信模块局同地点设置有线电视网络前端中心机房。进线光缆由乡村基地广电卫星地面接收站引入。规划区内有线电视网络采用光缆传输,铜芯电缆
Word可编辑版
仅入户时使用。(7)电信管网规划:规划区通信管道的建设与道路的建设应同步进行,使市话管道网化,实现规
划区通信主干电缆埋地化。电信主干管道中敷设主干线路、中继线路、长途线路、专用线路。一般采用
树枝型和环型结构,局向用户辐射方式,规格逐渐递减;新设局所主干线路长度一般不超过2km,超过2km以上采用光缆为优。
逐步实现光纤到户,为用户提供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能力,实现固定电话接入网的数字化、宽带化。按照“光进铜退”的网络发展策略。
电信线宜设在道路的一侧,即电力线走向的另一侧。建成区内的信号传输通道统一规划,与电力线路分侧布置。工业、高压电力线等产生的电磁辐射,必须符合国家规定,不得对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重点保护好居民集中区的空域环境。13、智慧乡村规划(1)智慧乡村概念智慧乡村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乡村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乡村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乡村的和谐、可持续成长。(2)智慧乡村总体框架规划以智慧乡村运营管理应用、智慧乡村民生服务应用、智慧乡村产业服务应用三大应用体系为基础,建设“两大体系、两重网络”。“两大体系”为: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和统一保障的城市级信息安全体系。“两重网络”为:无所不在的高速网络及全面覆盖的感知网络。(3)智慧乡村五大平台体系
Word可编辑版
(4)智慧乡村总体目标更有效率的资源利用模式更为灵活的敏捷运营机制更加便捷的民生服务手段更具潜力的产业发展环境(5)智慧乡村建设内容1)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及智能处理基础平台2)创建智慧城市决策展示系统,打造服务民生工程的用户体验系统3)建设智能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应急决策、能源与资源管理等示范应用工程4)突破智能感知、泛在互联、数据活化、安全可信和服务发布等关键技术
Word可编辑版(6)智慧乡村产业链——智慧溯源溯源系统是根据相关部门对于产品追溯的相关制度和应急预案等要求,通过
电子标签、标签的状态标识(数据库系统),以及各类信息化管理平台之间的协作,来实现对产品(进货物资、生产过程、成品)、环境设施、服务人员的可追溯管理。
政府的主管部门和生产型企业有对追溯系统有迫切的需求,可分为:1)以对产品个体信息管理为基础,很容易实现生产型企业内容ERP和CRM等管理功能。2)追溯系统的建设,对产品生产和流通整个过程,进行了工业化的“流程再造”和管理系统的“信息化”。3)通过溯源系统提供的查询界面,查询产品生产信息,做到放心消费。4)以追溯系统的建立为基础,将为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大流通、大循环创造自己出条件。
14、产业发展规划抓住国家、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和XX省特色小镇建设的机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宽视野”规划要求,规划建设特色乡村,实现“产、城、人、文、
Word可编辑版旅”的高度融合目标。依托优良景观资源与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规划、导入和构建旅服务体系,辐射周边、吸引游客,打造旅游产业。形成游览消费的一种新型经营形态。主要围绕“产业打底、旅游增收”的思路,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篇七: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曲靖市供销合作社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制定机关公布日期施行日期
文号主题类别效力等级时效性
2019.04.152019.04.15
村镇建设地方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
正文:
----------------------------------------------------------------------------------------------------------------------------------------------------
曲靖市供销合作社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根据全国供销总社和省供销合作社的实施意见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提高认知,明确目标任务全市供销合作社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供销合作社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努力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质量兴农、乡村绿色发展、乡村文化兴盛、乡村善治和精准脱贫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对照《中共曲靖市委、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曲发〔2016〕30号文件提出的改革任务,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举供销全力,将曲靖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作出更大贡献。到2020年把曲靖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加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加完备、市场化运行更加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切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实现经营总额225亿元,社有资产达到20亿元以上,社有企业达到150户以上,社有企业利润达到1.4亿元以上,建成10个投融资平台,恢复重建40个基层社,领办创办3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改造提升400个村级综合服务社,标准化建设500个农村电子商务站点。到2035年,供销合作社建成更加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更加便捷高效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与农民利益联结更加紧密
的产业融合新体系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绿色生态服务体系,为实现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到2050年,供销合作社全面建成与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的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伟大实践的重要力量。
二、狠抓落实,聚焦重点工作(一)巩固提升农村日用消费品服务体系。培育壮大一批日用消费品连锁骨干企业,进一步提升经营网络运营水平,加快形成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服务新格局。拓展基层网点服务内容,强化综合服务功能,为城乡居民提供日用消费品、农资、电子商务、小额支付、文体娱乐、养老幼教、网上购销、商品配送等多样性便利化服务。整合资源,创新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推进建设和改造一批乡镇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中心,提升沟通城乡、服务“三农”的辐射带动和引导农村消费的能力。积极参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培育农村社区公益性和市场化服务组织,大力发展生态养生、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和农村生态环保等新兴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加大供销合作社经营管理的农贸市场的改造力度,增强市场服务功能,积极参与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创造条件,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鲜活农产品直接进入城市社区销售。引导供销社农产品流通和加工企业品牌创建和销售网络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扶持社有企业农产品公益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营运好淘宝网“特色中国?曲靖馆”和线下体验馆。推动农村新型商业模式创新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农产品新型营销模式。(三)加快推进基层社的改造。通过直接投资、资产回购、开放办社、设立中心社等方式逐步恢复30个已消亡的基层社,改造提升贫困乡镇基层社。顺应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需要,在新增设的乡镇或街道成立基层社,实现基层社全覆盖。加大基层社日用消费品和农资配送中心、农贸市场、商贸服务中心等基层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基层社实力,提升基层社形象。探索乡镇供销社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会计、咨询、信息等综合服务。提升基层社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内容,把基层社打造成为面向农村,服务农业,为农村提供农资、农机、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加工销售、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引导基层社领办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共服务合作社,更好地承担公共服务功能。坚持和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属性,鼓励和支持基层社与各类合作社、农村经营能人、农业企业、基层组织相互参股,建立与农民利益关系更加紧密的合作社联合社。推进基层社民主管理,按照章程按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完善基层社治理结构。(四)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围绕发展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等高原特色农产品和农村公共服务需求,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创办300个以上由供销社参股控股,管理民主、制度健全、产权清晰、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合作社、公共管理合作社等。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市场和农产品龙头企业加工需求组织农产品生产,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
可靠原材料基地。鼓励和支持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基层组织牵头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有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冷链设施,开展农产品深加工。适应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需要,探索成立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村公共管理合作社,承接农村公共服务。
(五)提升村级综合服务社功能。改造提升村级综合服务社,优先恢复贫困村综合服务社。在巩固农资经营服务、日用消费品服务的基础上,拓展文化体育服务、环卫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农产品信息发布、农产品仓储购销等服务功能,为农村提供多样化服务。采取供销合作社投资建设,村集体投资建设等多种方式恢复400个左右村级综合服务网店,实现村级综合服务社全覆盖。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信息化建设和综合服务社标准化建设,采用现代流通技术和管理方式提升农村综合服务社服务水平,培育农村商业品牌。提高村级综合服务社农资、日用消费品配送能力,力争农资配送率保持80%以上,日用消费品配送率达到50%以上。加强村级综合服务社商品安全监督管理,为农民提供安全合格的商品,把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成为农民群众信得过的“放心店”。
三、顺应三农需求,拓展服务方式(六)提升农业生产服务质效。巩固提升以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流通企业为骨干、区域农资流通配送中心为依托、村级农资经营网点为基础的农资现代流通经营服务网络。加大农资仓储设施、县乡农资配送中心建设改造力度,完善农资配送体系。做大做强供销合作社参股控股的农资企业,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确保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保障农产品安全需要,创新农资服务方式,组织好高效、有机、低毒、低残留农资供应,积极推广有机肥料,提供高效农化服务。主动适应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形势,采取大田托管、代耕代种、股份合作、以销定产等方式,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农产品收储、加工营销等综合服务。(七)积极探索土地托管服务。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积极探索土地托管服务,立足耕、种、管、收、加、贮、销产业链,延伸土地托管服务链条,丰富服务内容和手段,提升服务层次和水平,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服务需求。重点建设为农服务中心,加快发展庄稼医院、“三位一体”综合服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积极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规范托管服务流程,建立健全土地托管全过程档案和科学的评价程序,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的服务品牌。统筹社有企业、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资源,形成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规模优势,积极整合系统外服务资源,着力打造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八)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积极引导小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解决小农生产因规模不足而导致的交易成本过高和生产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升市场竞争能力。针对小农户生产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平台作用,积极探索更多适应小农户生产特点的社会化服务形式,为小农户生产生活提供更多个性化、精准化、便利化服务,重点解决
好小农户生产需要的农产品销售、技术、储运、加工、信贷、保险等服务。统筹用好供销合作社涉农企业、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等经营服务资源,建立分级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服务小农生产的合力。引导社有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小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承接有关政府购买服务,为小农户提供相关公益性服务。
(九)提高农业社会化科技含量。整合科技信息资源,构建供销合作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科技含量和水平。打造供销社系统公共品牌,开展品牌授权、质量担保和联合营销,推进农产品产业链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在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中发挥积极作用。发挥电商对农产品标准化的引导作用,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带动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完善农产品加工、流通标准体系,实施农产品加工质量提升行动,支持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强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检验检测、质量追溯等功能,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
(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施“互联网+供销社”行动计划,打造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营运平台,支持县级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设,建好1000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使之成为提供商品代购服务、农产品网上营销、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小额融资服务的电子商务服务节点,成为“工业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通道。抓好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推进曲靖市供销社系统电子商务企业与供销总社“供销e家”、省供销社“云品惠”和“农一网”等农村电商平台有效对接,实现总社、省社和市县电子商务平台和服务内容融合发展。推进供销社系统物流体系建设,形成覆盖市、县、乡、村的电子商务平台、配送中心、销售终端一体化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
(十一)稳步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好曲靖市食用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加强服务引导、制定曲靖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加强规划引导,推动食用菌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特色化、经营产业化。力争到2020年全市食用菌产量达到20万吨,产值达到20亿元。加强食用菌栽培技术研发、技术推广、人员培训、野生食用菌保护与扩繁等食用菌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流通体系建设,推进食用菌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加工设施、冷链和物流配送建设,完善营销网络,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
(十二)积极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有条件的供销合作社按照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力争到2020年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达100个以上。鼓励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面向现代农业和农民生产生活,投资创办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参股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为农民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服务。供销社系统要利用社有资产建立投融资平台,争取金融部门对供销合作社融资的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和农村互助合作保险组织,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和互助保险业务。发挥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优势,积极承接
社会保险业务,扩大农业、农村保险覆盖率,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对接和承担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相关业务。四、理顺组织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十三)明确职责,构建行业指导体系。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加快深化体制改革,理顺
社企关系,密切层级联系,加快构建供销合作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市供销合作社负责全市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规划、行业管理、政策协调、业务指导、教育培训和市本级社有资产资产监督管理等职能。县级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发挥联合社职能作用,创新体制机制,抓好社有企业经营管理,促进行业发展;组织实施好基层社建设改造和合作社建设,强化市场运营主体责任;搞好直接面向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网点建设;坚持服务“三农”宗旨,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发展绿色农业,引导、指导农民创办专业合作社。
(十四)建章立制,完善联合社治理结构。构建供销合作社、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双线运行”机制。按照建设合作经济联合组织的要求,优化市县联合社机关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全面恢复完善各级联合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更好地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推进工作,切实履行加强行业指导、落实为农服务职责、对成员社有资产进行监管等职责。县级供销合作社要加民主办社、开发办社力度,广泛吸纳各类经济组织参与合作组织。创新县级联合社运行机制,按照市场机制原则整合资产、人才、品牌、等资源,打造县域服务“三农”平台。
(十五)政企分开,理顺社企关系。市、县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发挥行业指导职能,把握好社有企业经营方向,理顺供销合作社机关与社有企业的关系。供销合作社主要通过理事会履行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责,建立以资本管理为主的企业管理模式。市县两级供销合作社要成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按照理事会授权,建立社有资产监管、社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等制度,依法管好社有资产,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联合社要坚持对优势骨干企业和重要农资企业的控股地位,并由同级理事会委派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行使管理权。探索采取特殊股权管理、组建集团公司或社有资产管理公司等多种管理方式规范社有资产管理行为。
(十六)把握市场,做大做强社有企业。社有企业要以不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目标,坚持市场化取向,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用工制度和分配激励约束机制等改革,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加大社有企业改革力度,坚持公开透明、规范操作的基本原则,建立“防火墙”、“隔离带”,防止社有资产流失。有效运用资产整合、系统内联合重组等手段化解债务,盘活存量资产。着力加强各层级社有企业间的上下联合、行业整合及内外联合,培育30户以上骨干社有企业。建立完善以绩效为核心的企业薪酬制度,鼓励社有企业经营人员持有企业股份。鼓励供销合作社机关参公管理人员按照干管权限经过批准到社有企业任职,但不得领取薪酬,对到企业任职的机关干部在任职期间业绩突出的经批准可以给予一定奖励。到2020年全市供销社力争实现经营总额240亿元,社有资产达14亿元,实现利润1.6亿元;力争社有企业总户数达到150户以上,年销售总额上5000万元的社有企业达20户以上。
(十七)主动作为,努力发展集体经济。主动加强与村“两委”合作,积极推广“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经验做法,在促进乡村善治中发挥更大作用。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等,从共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生产生活服务平台、共上发展项目、共抓精准脱贫、共育干部队伍着手,与村级党组织一道打造为农服务新载体。应用市场手段,探索以合作经济形式推进强村富民新路,推动在农村形成共建共享共赢机制,通过村集体、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开展生产经营服务,使党的组织资源、组织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资源、发展优势、发展活力,实现村集体、农民“双增收”和基层社可持续发展。
(十八)融入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发挥供销社行业优势,认真落实《曲靖市供销社行业扶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曲靖市供销社食用菌产业扶贫方案》,主动融入农业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力做好挂钩村的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上,立足贫困村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壮大扶贫龙头企业,积极吸纳贫困户入社入企,在组织上、经济上与贫困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有条件的基层社可向建档立卡贫困户赊销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帮助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到供销社经营管理的农贸市场开展经营,针对贫困户适时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技能。总结推广师宗县、会泽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的“供销社+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两委+基地联贫困户”的供销社产业扶贫模式,让更多贫困户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合作社发展中助农增收。
五、夯实基础,完善保障措施(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供销合作社要高度重视,把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主动与当地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相衔接,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将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年度综合业绩考核。(二十)争取政策支持。加强与发改、财政、农业、商务等部门和农发行、农行、国开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国家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项目、资金和信贷支持。积极争取供销总社“新网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省供销合作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等项目资金,加大供销合作社乡村振兴项目的支持力度。(二十一)注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拓宽人才交流渠道,注重把大学生村官、农村能人、返乡创业青年等,吸收到基层供销合作社队伍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热爱供销合作事业的工作队伍。加大干部人才教育培训力度,注重培养干部人才队伍的专业思维、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要求的工作能力。
——结束——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