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摘要:今年,我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难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脱贫事业已经结束。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摘
要:今年,我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难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脱贫事业已经结束。绝对贫困虽然得到了解决,但随之而来的还有相对贫困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致力于守住脱贫攻坚的果实,进一步推动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可以解释为“在振兴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基础上依靠科技做强农业,富裕务农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留得住乡愁”。但乡村振兴存在着“缺乏人力资本、发展规划不合理、农村生活居住条件差”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改善农村生活居住条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制约因素;对策
一、制约因素
(一)缺乏人力资本
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大、生活居住条件差距大的问题突出。为了寻求高收入的工作以及享受城市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许多人从农村流向城市。而农村落后的生活环境严重阻碍城市的人流向农村。这意味着,农村的人力资本呈现“大出小进”的趋势,最后导致农村严重缺乏人力资本。农村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本在农村推进和应用科学技术,那么农村农业将很难享受到科技的成果,从而影响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二)发展规划不合理
一方面,村民大多是缺乏科学的规划观念的,他们常常依据自己固有的经验,忽略了科学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一些乡镇政府对乡村的规划也没有明确、科学的方案,没有起良好的引领作用。所以乡村发展中常出现乱搭乱建、粗放利用土地的现象[1]。乡村幅员辽阔,但如果不能科学规划村庄的建设,那么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很难建设起来,因为过于分散的村庄导致建设费用昂贵,且难以实现规模经济。
(三)农村生活居住条件差
农村的生活居住条件,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交通运力不足、道路状况较差、医疗资源缺乏、教育质量不优、环境污染严重。所以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许多农村人流向城市。尽管政府给出许多优惠措施促使城市的人力资本向农村流动,倡导返乡创业,但是农村生活条件这一本质不变,人力资本就很难持续稳定的流向农村。人力资本的单向流动将导致一个问题,便是城市人口趋于饱和。那么城市的各种福利水平会下降,城市的发展受到阻碍,进一步影响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阻碍乡村振兴。
(四)乡村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加速工业化的发展,许多城市的化工企业建在乡村。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乡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人们环保意识的欠缺,乡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资源得到损耗。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工作
人力资本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要加强乡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乡村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前期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农业的哺育。农村不仅为城市化、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还提供了农地。而现在城市化、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便需要反哺农村和农业。且反哺的方式急需从收入
反哺转向要素反哺,畅通人力资本从城市向农村流动的途径,解决农村地区人才匮乏的问题[2]。调查发现,很多在乡村就业工作的年轻人,都有回到城市的愿望。所以即使政府依靠行政力量推动人力资本流向乡村,但如果缺乏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大多数人都不愿意长期服务乡村。因此,在引进人才后,更要留得住人才。应当构建系统的奖励激励机制,保障乡村人才的工资及待遇水平,加强人文关怀,同时还要注重解决好乡村人才住房、家属随迁、子女上学等问题。在留住人才后,还要培养人才。促进城市人才向乡村的流动还只是一部分,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培养人才在乡村的适应性、创造性,培养更多接地气的乡村人才。
(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20世纪80年代的城镇化是农民为了寻求高收入工作而自发进行的,这样的城镇化过于分散,难以达到规模经济,形成规模效应。现在推行的新型城镇化就要求政府要提前做好发展规划,走集约型道路。这不仅是要合理地规划城镇的功能,更要注重城镇的空间规划,即突出城镇的集约、集中。乡村振兴的规模经济途径在于村庄集中化。村庄集中形成新的城镇,空间有效配置空出来的土地可以用来发展农业。相比分散的村庄,在集中的城镇进行基础设施以及公共设施的建设能够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节约成本,推动周边配套产业的发展。并且通过城市辐射城镇,城镇再辐射周边乡村的途径,实现农村现代化。其次,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结合乡村自身的特色发展农耕和旅游业相结合;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对村民“双违”政策的宣传等。
(三)改善农村生活居住条件
改善农村生活居住条件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要改善农村生活居住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首先要解决不同区域的财政能力。每一个
地区的财政能力都是不同的,有的甚至差距很大。但完全依靠当地政府自身的财政能力来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那么贫困地区可能很难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从而导致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扩大。所以政府应当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使得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能够大致享受相等的生活水平以及公共服务。
其次要解决好农民享用公共服务的支付能力问题。教育、交通、医疗等并不属于纯公共物品,这意味着政府需要承担一部分费用,同时消费者也要支付一部分费用[3]。这就意味着收入的多少决定了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尽管每个地区都建设了同一水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但如果人们对其不具备支付能力,那么人们仍然享受不到优质的公共服务。所以应当通过公共财政的支持,使贫困家庭和低收入者也能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人们的生活居住水平。
(四)推动乡村绿色发展
国外一些国家走的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但现阶段的情形是世界上的环境以及资源已经受到严重损害,我们不能再走以前的发展道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处理生态日益恶化的问题。所以乡村振兴走的发展道路应当是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洪银兴,任保平.新时代发展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73-178.
[2]杨晓莉.对乡村振兴目标的发展经济学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36):10-11.
[3]王文强.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几点思考[J].农村经济,2019(10):22-29.
推荐访问:关于乡村发展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振兴 对策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