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2篇)党史教育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的个人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5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史教育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2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党史教育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的个人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5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村振兴的个人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乡村振兴的个人心得体会篇1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
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乡村振兴的个人心得体会篇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
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乡村振兴的个人心得体会篇3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
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
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乡村振兴的个人心得体会篇4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乡村振兴的个人心得体会篇5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生活富裕为根本,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在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发挥我省“三农”优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好乡村发展中的诸多短板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及农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从总体上看,我国乡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严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损坏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电力、通讯、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质量差、标准低,重建设轻管护,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此为抓手,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农村
基础设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给予大力倾斜支持,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实施的原则,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订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其次,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建设好乡村道路、水电、网络、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项目。要把农村饮水安全摆在优先位置,统筹规划农村饮水工程和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保证饮用水质量;要重点解决农村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等用电方面的问题,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和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全面提升农村用电服务水平;要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时,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向家门口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尽快实现互联网在农村的全覆盖,提升农村地区网络服务质量,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和数字乡村战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力。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城市和工业的环境污染治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和农业的环境问题,在思想重视程度、人财物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当前,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还很普遍,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垃圾乱倒乱放、污水横流、厕所脏臭等现象没有根本改观,“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成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农业生产中,农膜、农药、化肥超量使用,面源污染严重,导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超标。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脆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现象突出。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的短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没有生态宜居的农村,就会失去对人才、产业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要聚焦农村环境顽症,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面改善乡村整体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保护好农村清新的田
园风光、独特的乡土风情,打造绿水青山、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美丽乡村,让美丽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一是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农村各类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如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污水处理设施、环保卫生厕所等,奠定农村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的硬件基础。二是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普遍建立村级保洁员制度,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速生物农药、绿色饲料推广运用,积极开展畜禽粪便还田、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处理等,全程无死角推进清洁生产和加强污染防治,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四是加快特色乡村建设,注重文化传承,塑造乡村风貌,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打造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田园,让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目前,我国农村的中青年劳动力绝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妇女,以及来回奔波的农民工,他们多数缺乏文化知识和现代农业技能,靠体力和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缺少科技含量。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也比较薄弱,存在人员严重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本领恐慌等问题,尤其是农技人员数量少,能力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新一代农民更多的是选择到城市打工,不愿回家务农,更加剧了乡村劳动力和人才的匮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实现乡村人才的振兴。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农村人口回流,通过人才流入促进农村发展,并创造条件鼓励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让农村的产业、环境、机会吸引人、留住人,用源源不断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城市的科技人员下乡等,鼓励他们到农村去创业,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二要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工程,大力扶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文化能人等。三要创新乡村人才引进使用机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人才到乡村挂职兼职制度,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机制,以及城市科技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四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口素质,加强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乡村振兴的个人心得体会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
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乡村振兴的个人心得体会篇7
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
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
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
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二.强化一个带头:干部的引领和表率“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三.突出一个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当前,三洲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造成部分农田丢荒,即使有耕作的也是一家一户分散劳动居多,只能基本满足自家日常生活,村庄空心化程度严重。乡村要振兴,必须引进和培育一批
龙头企业,成立各种各样的农村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模式,将零散、分块租赁给散户的土地集中回收,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投入、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进来,鼓励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探索村委会以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直接有效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引进旅游开发公司依托村内山水自然资源、人文民俗风貌条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充分发挥乡村节庆、创意纪念品、文创民俗等吸引游客的特点,进一步整合业态、做大规模,使乡村旅游真正具有地方特色;要注重促销,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影响,吸引客源,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地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户发展农家乐,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给予全力帮助与指导,发展一家,巩固一家。乡村振兴的个人心得体会篇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鄂州正值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建设江南美丽田园城市的历史时刻,结合赴浙江的所学、所看、所想,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坚定信心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气魄和胸怀,往实处干,往实效处干。要坚决贯彻“两山”理论,焦点不散,靶心不变,久久为功。在确保农业农村绿色基调的基础上,推进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振兴,用一张蓝图统领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一是建议每年全市高规格召开一次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科学统筹,细致谋划,分段推进,一环紧扣一环,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在全市上下形成大抓、真抓、用心抓的工作局面。二是各地各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按照“条块结合,高效对接,科学规划,有序建设”的要求,形成全市乡村振兴“1+N”方案,在思想上同频,行动上共振。三是完善市区乡村四级乡村振兴考核机制,定期组织项目拉练,公布正反典型案例,形成工作“闭环”和责任“倒逼”,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把全市乡村振兴的“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二)顺应大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发韧于农村的这场变革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四十年来农业农村现代进程的历史轮廓,以及乡村改革发展各项议程,充分说明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和拐点条件是城镇化的充足发展,浙江经验印证了这一发展脉络和相应规律,鄂州乡村振兴之路也须遵循相关规律和内在逻辑。在大格局、大趋势、大逻辑下做好城乡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首先,要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打通阻碍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梗阻,使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进而在资本下乡与农民进城之间形成置换机制,再向资本下乡与农民返乡的阶段转化,形成劳动、资本、技术和土地的优化组合。其次,在农村内部要大力实施价值提升工程,不断挖掘农业农村新的价值和功能,既注重新型经营主体,也尊重小农自然发展路径。围绕生态农业、农村电商、农村新业态和农旅结合等方面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要在产品供给、要素供给、制度供给上全面协同发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综合提升,以鄂州城市发展基础和临空经济转型发展的独特条件,助力“互联网+农业”异军突起。(三)紧盯关键以“独具匠心”的项目和设计,将文创规划设计贯穿乡村振兴始终。无中生有发展都市景观旅居农业,是补齐历史文化欠账,实现农业农村价值提升的重要抓手之一,这方面策划水平有多高实践效果才有多好。我市有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得天独厚的好山好水好区位的资源禀赋,襟江抱湖枕名山,自然资源条件不比浙江差。但酒香还怕巷子深。在高质量完成《鄂州市乡村振兴战略暨城乡融合发展规划》编制的同时,如何确保各项规划能高标准落地?差的就是“包装”和文创策划,当务之急,要抓紧引进一批懂农村、有活力、有创意的农村文创策划运营团队,加强对我市重点村的项目化设计、包装和运营。目前此类人才相当稀缺,且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我市应加快出台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政策,加速引进高水平、专业化
的文创团队,担任美丽乡村的设计大师、创作大师和“吹鼓手”,让鄂州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统筹力量以“凝聚多方合力”的方法和路径,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乡村振兴是一项需要打持久战、统筹战、技术战的系统工程,要善于借势借力科学推进。一要巧借外力。全面收集全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汇编成册,滚动刊播,并结合鄂州实际归纳分析,借智借力,分类推广,不搞“千村一样”。同时,要在武鄂黄黄协同发展中借力发力,营造自我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和环境条件。二要善聚内力。成立“全市乡村振兴指导委员会”,从统筹、农林、旅游、文化、科技、金融等相关领域,聘请专家组建参谋团、智囊团,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跟踪指导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三要形成合力。各相关单位有针对性出台相关支持政策、规划方案,重点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打通资金链、产业链、信息链、政策链和利益链,激活多元主体,激活多种要素,激活多级市场,共筑城乡命运共同体和企村利益共同体,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新格局。(五)创新思路以“超常规”的思路和举措,将鄂州率先打造成“两个示范市”。当前,全国各地正使出“浑身解数”大力开展乡村振兴,鄂州要走在前列,作出标杆,必须用创新的理念,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形成竞争优势。一是以超常规标准选配“领头雁”。以今年村“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扩大范围,不拘一格选准一批有情怀、有思路、有魄力、有带头致富能力的村支部书记,对于优秀的村支部书记,每年拿出一定比例享受乡镇副职经济待遇,完善激励机制。二是以超常规政策引育人才。尽快研究出台“一揽子”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作用发挥的“鄂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政策”,建强一支回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三是以超常规举措强化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百塆示范、千塆整治”工程和“四个三”重点生态工程,注重地域特色,集中优势资源和资本,精心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创建
一批示范性特色小镇和美丽宜居村庄,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四是以超常规力度加大扶持。抓紧出台支持农业农民金融扶持政策,设立“农村发展基金”,充分遵循市场规律,让更多实力雄厚的市场主体投入现代农业产业、旅游产业,让更多的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五是以超常规阵容打造“鄂州品牌”。集中宣传、创作优势力量深度挖掘鄂州历史文化,大力挖掘、讲好“鄂州故事”,按照“有故事、有LOGO、有创意、有特色、有品牌”的“五有”标准,将更多鄂州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景点、景观带建设及旅游产品开发之中,为美丽乡村注入文化之魂,这样的美丽经济才能更持久,更有魅力。乡村振兴的个人心得体会篇9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由温江区委组织部组织外出学习培训班。在此期间,实地参观了学习了xx村、余村、xx村、xx镇、南湖红船等点位。通过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浅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弘扬”红船精神”此次培训让我们踏入南湖革命纪念馆,通过影像照片和实物资料,睹物、思人、品史。在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最紧迫、最危险的时刻,为国家的自由民主、民族进步和繁荣富强,做出重大努力、牺牲和贡献的历史物证。我们更要以此次参观为契机,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锤炼自我党性,严格按照党的要求开展工作实践。二、学习先进xx村xx村嵌在奉化与溪口之间的xx生态旅游区,它以”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碧水、蓝天”绿化工程,形成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区,在国内外颇享盛名。xx村根据”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这一总体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确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旅游业景点开发,把生态环境和村庄建设紧密相结合,实现村庄环境的持续优化。三、学习先进余村实地参观学习余村,感受“绿水青山”发展之路。xx年8月15
日,主席到余村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十多年来,余村作为“中国美丽乡村”的首批建设村,通过修编“村庄建设、村庄环境、产业提升”三项规划,坚持把“经营村庄”理念贯穿始终,突出规划引领、基础夯实、特色彰显,积极打造休闲产业的核心区。通过对中心村沿线立面改造,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等举措,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深切感受到余村的发展变化——如何从一个尘沙漫天的靠采矿为生的自然村发展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的新兴旅游村庄。
四、结合先进促发展通过学习,感受到我们村和他们的差距很大,结合本村实际,我们那些资源,条件,但是我们要发展村域经济,就要做好几点。一是,发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个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要看是否有一个团结、办事效率高、愿意帮助群众集体致富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团结就是力量,即使个人的力量是那么的微小,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凝聚起来那是惊人的。一村的干部只要齐心向上、积极为群众谋实事、办好事,没有干不成的难事。二是,一个农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看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我是一个村的带头人,要带领村域坚持绿色发展,将我村现有60余个林盘进行保护,林盘资源进行摸底核实,做好招商引资,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总支书记,积极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称职的书记。乡村振兴的个人心得体会篇10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擘画了发展愿景,描绘了宏伟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反复研读、深学细思我受益匪浅。现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以下个人学习体会:一、全面推进产业振兴,激活乡村振兴的“发展引擎”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产业兴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围绕全面推动农村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
展,以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开发农业旅游、文化、康养等多重功能,促进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主体,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统筹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
二、全面推进文化振兴,留下乡村振兴的“浓浓乡愁”主席强调,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坚持文化振兴,弘扬优秀文化、文明乡风。优秀文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塑形”,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组织群众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文明乡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铸魂”。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塑农民对于本土文化的信心与价值追求,通过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重乡村底色的保持,保护好乡村这一传统文化的“栖息地”,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乡村社会良性有序发展。三、全面推进生态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水光山色与人亲”,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实现生态宜居、乡村美丽。生态宜居,规划先行。探索乡村绿色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统筹作用,按照自然环境、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人脉文化资源等特点,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乡村美丽,保护为要。绿水青山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引导群众改变落后生产生活
方式,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一名民建会员、基层干部,我要把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好、领会好,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将全会精神切实转化为学习、工作的强大动力,立足本职,勤勉尽责,务实创新,在学习、工作上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新的成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乡村振兴的个人心得体会篇11
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总结和肯定一年来工作的基础上,也提出了我国面临的新的挑战和要求。这一年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任务繁重,同时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之余,重点工作应当放在经济建设上来。
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是二〇三五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将经济建设的要求落实到乡镇工作,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创新培育现代化产业为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现代化产业革命。富村镇在xx年持续强化“项目为王”的理念,按照“1+5+N”的现代化产业发展定位,先后对接洽谈了物流港智能化、智能港汽车、建陶产业转型升级和清洁能源建设等项目。同时,在今年1-9月份新增科技型中小企型企业30家。在“十四五”期间,富村镇需要持续不断发力,一方面加大力度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传统建陶产业向新兴陶瓷功能材料、工业陶瓷高端化领域进军。另一方面,需要提前、主动跟进项目建设,按照“主动介入、靠前协调”的工作思路,确保手中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加速形成富村镇的新发展格局。二、充分扩大政府职能优势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
定性作用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今年富村镇乡镇改革圆满完成,基础设施布局更加合理、机构职责安排完善到位、工作人员素质迅速提升,更进一步完成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同时,在疫情期间积极指导各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接下来,富村镇政府应在提供更加专业化的职能服务的同时,持续关注优势产业的市场发展状况,督促和强化市场供给侧改革,实现各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统筹推进富村镇政务服务新常态和经济发展新业态。
三、扎实推进农村经济建设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农村经济协调跟进,才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xx年富村镇的空心村治理完成率达到了100%,将空心村改造成为小菜园、小果园、中草药种植地、运动场地等,同时还积极推进了设施农业建设,农业资源利用率得以提升。为实现二〇三五年农业现代化以及“十四五”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总目标,富村镇应从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上做文章。第一,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第二,培育新型农业产业,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园、庄园旅游景区等特色产业;第三,积极延伸农业产业链,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的新型途径,实现农产品专业化的仓储、物流和营销模式。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经济建设是基础。富村镇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始终与党的各项事业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又发掘特色、坚持真我。相信我们在“十四五”开局时期能够依然保持奋勇前进,在经济建设上乘风破浪,同富村镇人民一起坚毅前行。乡村振兴的个人心得体会篇12首先县委给我们这次机会,也要感谢华北科技涫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让我又一次重温了一次回到学校的学习经历。此次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便是学校周到的服务,优良的教学环境,高素质的教学给了我很深的震撼。通过这次培训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
展了思路,如沐春风般地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于下一步如何做好乡村振兴有了更加地自信。
一、深刻理解和认识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通过仔细聆听了6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解和实例讲解,对于十九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什么搞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做为基层组织如何做,该怎么做,乡村振兴的主题是什么,乡村振兴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做好中国的事情,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会面小康社会,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没有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没有全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没有美丽乡村,就不会有美丽中国。因此,乡村振兴是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农村发展有了新要求,是顺应时代发展地趋势表现。二、提振信心,搞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本地实际做好乡村振兴。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斗乡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特别乡村道路,危房改造工程,生活垃圾与污水处理等,今年我们将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提升工程和乡村环境大整治工作,做好全乡进村道路的改造和硬化,同时完成10个村的危房改造工程,完成两个村的脱贫和全乡780名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做好两个示范村和五个重点村的提升工程。二是发挥好三支队伍,为三农发展驻入新的活力。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利用现有的乡村三支队伍,发挥三支队伍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引导三支队伍在乡村振兴中积极发挥作用。同时引进一批肯干事,能干事的优秀人才,还有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训,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必要的人力保障。三是打造特色文化,提升农村群众素质。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村的群众,提升农村农民群众的素质,让农民真正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利用各村现有的广播,宣传画,公众微信号、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广场舞蹈队等开展各种活动,让农民真正参与进来。提升文化道德素质,做好今年的孝德文化宣传活动,通过树立优秀典型,引领农民走出不想干,等靠要的不良生活习惯解放出来。
三、发挥好政府职能,为老百姓服务好做为乡镇,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是我们不忘的宗旨,带领老百姓走进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做好基层民生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民富县强裕美安康宜居的新广灵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继续一往如前带领全乡老百姓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同时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和民生工作,特别是做好各项政策的落地和实施,真正地为老百姓服务好,维护好一方平安。乡村振兴的个人心得体会篇13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破解,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
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在加大政策倾斜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人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下力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把各项政策学懂弄透,在做实上下功夫,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为我省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乡村振兴的个人心得体会篇14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主席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大任务,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现如今,各个乡村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角度,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推动乡村振兴思路更明、干劲十足。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学习十九大精神重在领会重在实践重在落实要做到知行统一,把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一要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决胜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中。领导干部要把脱贫攻坚当做当前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和最紧迫、最坚决的任务,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脱贫攻坚中,全面抓好脱贫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此次国家级考核任务工作。二要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好实践好发挥好。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县委也制定了贯彻落实方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系统性、长远性和近期目标,要坚定不移把生态保护摆在核心位置,像对待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三要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从严管党治党各项举措中。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方略第一条是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后一条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做好党和国家事业前提在于党的领导,保障在党的建设,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关键的理念,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全面压实“两个责任”,坚决维护好主席的核心地位,要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动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择不扣贯彻落实,要强化干部管理,持之以恒整风肃纪高压反腐,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四要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中。脱贫摘帽需要各乡镇各部门互相配合,一定要早部署早谋划,要趁着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东风,全力以赴、全面动员,亲临一线督促指导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全力抓好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确保各项目标圆满完成。乡村振兴的个人心得体会篇15“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
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主席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篇二:党史教育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
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
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
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生活富裕为根本,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在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发挥我省“三农”优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好乡村发展中的诸多短板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及农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从总体上看,我国乡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严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损坏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电力、通讯、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质量差、标准低,重建设轻管护,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此为抓手,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给予大力倾斜支持,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实施的原则,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订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其次,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建设好乡村道路、水电、网络、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项目。要把农村饮水安全摆在优先位置,统筹规划农村饮水工程和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保证饮用水质量;要重点解决农村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等用电方面的问题,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和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全面提升农村用电服务水平;要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时,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向家门口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尽快实现互联网在农村的全覆盖,提升农村地区网络服务质量,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和数字乡村战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城市和工业的环境污染治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和农业的环境问题,在思想重视程度、人财物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当前,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还很普遍,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垃圾乱倒乱放、污水横流、厕所脏臭等现象没有根本改观,“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成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农业生产中,农膜、农药、化肥超量使用,面源污染严重,导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超标。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脆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现象突出。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的短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没有生态宜居的农村,就会失去对人才、产业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要聚焦农村环境顽症,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面改善乡村整体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保护好农村清新的田园风光、独特的乡土风情,打造绿水青山、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美丽乡村,让美丽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一是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农村各类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如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污水处理设施、环保卫生厕所等,奠定农村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的硬件基础。二是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普遍建立村级保洁员制度,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速生物农药、绿色饲料推广运用,积极开展畜禽粪便还田、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处理等,全程无死角推进清洁生产和加强污染防治,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四是加快特色乡村建设,注重文化传承,塑造乡村风貌,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打造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田园,让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
生态乐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目前,我国农村的中青年劳动力绝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妇
女,以及来回奔波的农民工,他们多数缺乏文化知识和现代农业技能,靠体力和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缺少科技含量。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也比较薄弱,存在人员严重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本领恐慌等问题,尤其是农技人员数量少,能力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新一代农民更多的是选择到城市打工,不愿回家务农,更加剧了乡村劳动力和人才的匮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实现乡村人才的振兴。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农村人口回流,通过人才流入促进农村发展,并创造条件鼓励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让农村的产业、环境、机会吸引人、留住人,用源源不断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城市的科技人员下乡等,鼓励他们到农村去创业,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二要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扶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文化能人等。三要创新乡村人才引进使用机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人才到乡村挂职兼职制度,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机制,以及城市科技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四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口素质,加强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篇三:党史教育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
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
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农民不再珍惜传统文化:无论是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念扭曲,还是不良风气的传播赌博、天价礼金等恶习的侵染……现实的乡村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振兴乡村文化需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当下,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滞后,“好山好水好无聊”,是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在感慨农村春节“千家万户搓麻声”时,其实更应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间,无论是传统庙会节庆活动,鼓励开展秧歌、社火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还是各乡各镇自导自演新潮“村晚”,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
振兴乡村文化需丰富文化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呈现显著差异。当下,大多数农村地区老年文化活动比较红火,却忽视了青年文化活动。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留在农村,不仅是因为城里收入高,而且是因为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对他们有着巨大吸引力。如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搞“大锅饭”,只有区分不同群体,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才能使优秀文化内化于农民心中,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实践。
振兴乡村文化需建设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文化发展载体,是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的依。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思潮中愈发凸显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建设仍然十分滞后。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图书、报刊来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书籍内容陈旧,书籍的种类比较单一,特别是贴近农民实际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较少,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农家书屋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数不多的亮点所在。文化场所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动开展的依托。故而,应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筑牢根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愿景,不仅仅是好山好水,乡愁之中更应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用文化振兴,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家园。
基层干部要像不知火一样提高环境适应性,顺应新时代发展形势和工作要求,积极实现工作新定位,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不断培养自己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专业素质,真正做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希望的田野上展现新作为。不求人夸颜色好,重实绩、抓实效,追求内在成色实现真发展。不知火果实呈倒卵形,果面粗糙,多有突起短颈,是名副其实的“丑柑”;
但果汁糖度在13%以上,最高达17%,维生素c含量也远高于同类水果。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基层干部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初衷有清醒的认识,要像不知火一样
“不求人夸颜色好”,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深挖农村群众的实际需求,要一村一地有针对性地推进产业振兴,一
家一户有实效性地帮助村民发展,让希望的田野实现真发展。久积尺寸之功,用心一、积跬步,让乡村振兴事业的薪火代代相传。不知火花果同株,别有一番景致:3到4月开花挂果,10到12月着色,次年2到3月果子成熟,两代同堂。乡村振兴战略高瞻远瞩,立足于当前谋划于长远2050年,致力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并非权宜之策,也不可能靠一代人就能实现。基层干部要认识到乡村振兴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树立坚定的阵地意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乡村振兴的长征路上守初心、记使命,久久为功;
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要蹄疾步稳、分步实施,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像不知火年年花果交替一样,让实现乡村振兴的燎原之火生生不息。
十九大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部署是十九大报告对“三农”地位的总判断,既有“重中之重”地位的再强调,又有“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新定调,也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头戏。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务之急,对此我谈几点建议。乡村振兴首要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农村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可以再延长三十年或者更久,说到底土地才是农民的铁饭碗,在土地上做文章才是农业农村的最主要的命题,把农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我所在的地域,我所包的村,最适宜,而且得到验证的就是种植苹果,将苹果做大做强才是当务之急,这之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劳力缺乏的问题,要在苹果产业上持续加大扶持政策,特别是苹果后整理项目,加大冷库建设和苹果加工政策的投入。其次要解决干部队伍,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特别是今年要进行村三委换届,借此机会,将村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信息化,将一批知识水平较高、带头作用较大、信息化程度较好的年轻人选进班子队伍,突出党的领导地位,突出干部带头示范作用,真正让农村发展起来,有活力,能聚人、能致富。最后,一项政策的实施,我觉得要贵在坚持,要持之以恒抓,不要随意更改,导致半途而废,所以乡村振兴战略既然提出来就要大刀阔斧的行动,而且要坚持不懈的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筹推进“无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2018年15期《求是》)
国家社会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一个规律:“无商不富,无工不强,无农不稳”。农业作为一个国家最基础的产业,它发展的水平高低关系到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人民幸福度和满足感的重要指标。我国农村地区老龄化严重,缺少劳动力进行生产,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依靠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道路。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人力投入过高。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打通了农村孤岛融入现代经济的通道,让偏远乡村同外部世界实现了历史性的互通。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技术手段,有效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现代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农民健康水平,新一代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的发展,为乡村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实现农村现代化,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的创新。人是高新科学技术实施的载体,只有农村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新科技才能在农村地区真正的得到应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在农村创造一个让人才发挥才能的舞台,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深化加大农村人才体制的改革,出台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支持和鼓励我们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
成功人士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创业,鼓励他们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进行创新性的工作,能有效的激发出我国农村的内生活力。同时,也要培育一批有文化、爱科学、懂技术、敢创新的新农民,为农村生产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保障人力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乡村振兴是一个伟大的课题,它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成功与否,关系到我们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发展技术,打破常规思维,树立大局观念,埋头艰苦奋斗,相信我们一定会夺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
“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花茂村还有许多功课要做。”彭龙芬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优做强乡村旅游、特色文化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努力将花茂村打造成致富田园、乡愁故园、兴业乐园。
(1月21日《人民日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已经迈进了20xx年,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予以重视。不能懈怠,集中力量,努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短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改善农村相对比较落后的经济。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乡村振兴”首先要发展经济。但是发展经济同时,更要重视环保工作。发展可持续性产业链条。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在农村,要做好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处理工作。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进行二次利用,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剩饭等容易分解的垃圾进行掩埋,让其分解发酵之后,可以当做肥料,如作为花肥等。“乡村振兴”要重视农村精神风貌建设,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定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增强乡村文明建设。例如举办文艺演出活动、跳广场舞等。这样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丰富农村精神文化业余生活。一举两得,值得推行,值得借鉴,值得发扬。“乡村振兴”要发展好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我们都知道第三产业,既服务业,利润高,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因此要想改变产业结构,就应该向第三产业,服务业靠拢,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向外界宣传本土特色景观、手工艺品。是传统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保护。保持乡村原风原貌,增强人们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使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幸福安康,国家繁荣富强。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发展,更需农民与农村的协同跟进,即所谓的“三农”,“三农”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若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无法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从事农业生产的环境恶劣,就不能使农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更无法达到所谓的高质量现代化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建立在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之上。作为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也需要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与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在新时期农村发展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明确的指出了发展农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是习总书记很关心得问题,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成为政府最关注的重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补齐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建设好美丽乡村,让农村人也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
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统筹发展更加具体;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业经营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是切中了农村人才短板的要害;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新希望,更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这艘巨轮的领航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破
浪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找准定位、持续发力,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抓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属性,突出领导核心地位,这是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之魂。扩大党组织有效覆盖。对于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做到应建尽建;对于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加强党的工作。注重创新组织设置,探索将党总支设在产业联盟上、党支部设在产业协会上、党小组设在产业联合体上,不断织密组织网络。推进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党组织要领导并支持其他各类组织依法依规行使职权,逐步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运行机制。组织党员有效聚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全面推行“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等做法,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党内关爱资金,增强广大党员荣誉感归属感。
基层党建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倾听时代声音、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历程。抓基层党建,就要奔着问题抓、按照要求抓、结合实际抓。抓实抓活党支部。强化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分类抓好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让党组织能落实、好操作,让党员想参与、有收获。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深入开展示范点创建活动,每年倒排一批软弱后进村党组织进行循环化整顿。切实提升凝聚力。党组织的凝聚力来自于联系服务群众的质效,来自于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要健全服务体系和链条,把农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要把抓发展有机融入基层党建每个环节、每个要素,落实基本制度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组织活动要结合重点任务,发挥党员作用要着眼群众需求,确定党建项目要立足破解发展难题。要加强对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要把党员、群众和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以发展成效检验党建成果。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好,把农民群众团结服务好,需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放在心上、任务抓在手上。要强化责任担当。把抓农村基层党建作为分内职责,层层建立抓农村基层党建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把基层党建和日常工作一同谋划、一同研究、一同推进。把抓农村党建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聚焦党建主责,直接部署推进。要强化务实创新。加强调查研究,把形势的变化分析透,把基层的诉求弄明白,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方向和目标理清楚,推动农村基层党建顺时应势、固本开新。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指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明确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为我们牢牢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准确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举全党全
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我们就能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篇四:党史教育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精选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2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
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3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
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
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4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5
一、乡村振兴量化指标需加强,对考核驻村干部缺少抓手。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二、乡村振兴见效较慢,对长期驻村要做具体要求。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
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方法,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缺乏专业性人才。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6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
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
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篇五:党史教育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精选14篇)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精选14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1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
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3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
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4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
曲”。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
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5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
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6
一、乡村振兴量化指标需加强,对考核驻村干部缺少抓手。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二、乡村振兴见效较慢,对长期驻村要做具体要求。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方法,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缺乏专业性人才。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
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7
湖州市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是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当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正式实施后,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结出丰硕的成果。此外,还有一点让感触很深,就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精细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化、比较优势发挥的最大化、服务群众的细微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眼界决定高度,创新决定广度,思路决定出路,勇气决定举措,担当决定成效。只有“跳出右玉看右玉,走出朔州看朔州,对照安吉看右玉,对比湖州看朔州”,才能准确客观的发现我们的不足和短板。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市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区和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纪法律范围内主动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创新松绑、为发展撑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方位反思以前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乡村振兴瓶颈的举措,把讨论活动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用讨论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想办法,不为不作为找理由的浓厚氛围,树立为干事者担当,为作为者负责的正确导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结合现场教学所去村庄,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我们的习惯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
加大对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读政策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贯彻落实政策的细则或举措,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而不是机械教条式的执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策变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三是资源上要激活。这里所说资源指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首先政策资源。五四村、鲁家村、向阳村等已经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全部流转,股权化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农民个体实际地块的界限,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纠纷,很好地处理了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经营。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政策,我们还未用足用活。其次社会资源。乡村振兴不是一部门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整合使用政府资源、统筹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引导企业资本参与。参观的乡村,村级都设有统一战线工作组,统筹调动乡贤、名人等力量助力乡村治理,这个做法真的不错,值得借鉴。第三文化资源。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礼堂,都有讲习所,都有文化长廊,都有农风家训,都有村史馆,都有农家书屋,都有老年公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兴村、耕读传家的氛围很浓。二是村级党组织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眼光和远见着实让我们佩服,可以说照此下去,下一轮的发展引领者仍然是湖州。三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极致。这次学习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馆很多,湖笔博物馆、桑基鱼塘博物馆、荻港村名人博物馆等等。国级传统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等都做到了极致。我们的传统古村落、非遗等资源相当一部分在沉睡,未能发挥文化资源在促进经济、教化乡邻、抚育文明风尚中应有的作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8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破解,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在加大政策倾斜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人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
层党建工作,下力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把各项政策学懂弄透,在做实上下功夫,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为我省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9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新农村的20字概括,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次,有四句话不一样。新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这一项,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这一重要内容。从关心厕所卫生,通过“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这样的“小事”可以看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人居环境的改变还有农民的幸福感越来越被重视。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0
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
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
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二.强化一个带头:干部的引领和表率“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
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
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强对下乡组织和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
(五)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2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
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3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要切实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我国都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政策,新时期我们实现了总体小康,但是要实现全面小康,就一定好抓好乡村发展,要充分认识关键在少数这一重要观点和论述,抓好乡村振兴工作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要借助“五条腿”齐发力才能顺利抵达全面小康的幸福“人民公社”。
乡村振兴,核心要抓产业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固本强基”在结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前提下,既要搞好平原地区的大机器生产作业,也要发挥“丘上林业,丘间塘,花田瓜谷果鱼粮”的丘陵地区农业发展,要深度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让农业产业走上产业发展之路,走“规模化、机械化、融合化、集体化、常规化、网络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让群众在大发展中凭土地和劳动力享受农产品的红利,提高群众的积极性;适时建设一批高标准、成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引领农村产业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打造汇聚生产、加工、服务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综合体,逐步建立农产品的“直销”路径,让群众既掌握生产环节也掌控销售环节,同时还明白市场需求环节,从而开展符合社会需求的农业生产活动。
乡村振兴,关键要抓人才振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鼓励大批具有农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投入基层、奉献基层,为农村一线发展注入专业技术血液;采取“授人以渔”的模式,利用夜间、午间农民空闲时间组织专家教授到农村开展巡回培训教学,着重以理论培训、现场教学、问题简答等方式丰富教学课程,全力破解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尤其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讲解,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农民掌握种植技巧、领会发展思路、开阔行业眼见,大力培育新型化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重点要抓文化振兴。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要站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展现农村淳朴的风土人情,要善于挖掘农村最本质的道德情感、社会
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家风家训等民俗民风,要提高乡村文化个体的综合素质,着力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让乡村意识形态引领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基层文化发展;乡村文化发展起来了,就能实现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让第二产业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让农村更有看头、更有想头、更有奔头。
乡村振兴,基础要抓生态振兴。随着现代农村发展,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与城市的差别也在缩小,农村废弃物随处投放、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和进行无害化处理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长期以来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这是农村的先天优势。实现乡村振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认识,不断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要在农村采取建立畜粪尿、生活垃圾、危害性垃圾分类处理的垃圾桶,对垃圾进行科学无害化处理,要把农村最美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保存好、利用好、规划好、发展好,要在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河中,把宜人、宜居、宜旅游的良好生态环境保护好。
乡村振兴,根本要抓组织振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始终是党最关心、最关切的问题。乡村振兴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员干部工作能力行不行,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好与坏。乡村振兴进程中,基层党组织必须突出问题导向,着力破除积弊、夯实基层基础,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工作方式,带领群众积极投身到农村产业发展进程中去,让农村发展有带头人、有目标、有方向、有成效。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4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
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篇六:党史教育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
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生活富裕为根本,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在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发挥我省“三农”优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好乡村发展中的诸多短板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及农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从总体上看,我国乡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严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损坏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电力、通讯、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质量差、标准低,重建设轻管护,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此为抓手,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给予大力倾斜支持,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实施的原则,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订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其次,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建设好乡村道路、水电、网络、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项目。要把农村饮水安全摆在优先位置,统筹规划农村饮水工程和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保证饮用水质量;要重点解决农村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等用电方面的问题,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和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全面提升农村用电服务水平;要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时,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向家门口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尽快实现互联网在农村的全覆盖,提升农村地区网络服务质量,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和数字乡村战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城市和工业的环境污染治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和农业的环境问题,在思想重视程度、人财物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当前,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还很普遍,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垃圾乱倒乱放、污水横流、厕所脏臭等现象没有根本改观,“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成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农业生产中,农膜、农药、化肥超量使用,面源污染严重,导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超标。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脆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现象突出。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的短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没有生态宜居的农村,就会失去对人才、产业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要聚焦农村环境顽症,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面改善乡村整体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保护好农村清新的田园风光、独特的乡土风情,打造绿水青山、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美丽乡村,让美丽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一是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农村各类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如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污水处理设施、环保卫生厕所等,奠定农村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的硬件基础。
二是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普遍建立村级保洁员制度,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
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速生物农药、绿色饲料推广运用,积极开展畜禽粪便还田、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处理等,全程无死角推进清洁生产和加强污染防治,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四是加快特色乡村建设,注重文化传承,塑造乡村风貌,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打造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田园,让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目前,我国农村的中青年劳动力绝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妇女,以及来回奔波的农民工,他们多数缺乏文化知识和现代农业技能,靠体力和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缺少科技含量。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也比较薄弱,存在人员严重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本领恐慌等问题,尤其是农技人员数量少,能力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新一代农民更多的是选择到城市打工,不愿回家务农,更加剧了乡村劳动力和人才的匮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实现乡村人才的振兴。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农村人口回流,通过人才流入促进农村发展,并创造条件鼓励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让农村的产业、环境、机会吸引人、留住人,用源源不断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城市的科技人员下乡等,鼓励他们到农村去创业,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二要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扶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文化能人等。三要创新乡村人才引进使用机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人才到乡村挂职兼职制度,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机制,以及城市科技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四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口素质,加强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篇七:党史教育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坚持党建引领实现乡村振兴3篇
心得体会:坚持党建引领实现乡村振兴1在为期三天的全市村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中,我聆听了多位专家和教授的精彩授课,学习了先进村的典型做法。三天的学习时间虽短,但是我受益匪浅,提高了认识,明确了重点,学习到了经验。本人有以下几个方面体会:做党建工作的责任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总支是带领全村人民致富的火车头。村级党支部战斗力强不强,关键看村书记。三天的学习使我深刻领悟到加强支部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和保证。今年是胡曾钰烈士诞辰一百周年,我村将充分利用举办“胡曾钰烈士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及市“秦邮红盟”轮值活动契机,强化党员队伍“党史”教育,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干部群众从身边典型、日常点滴中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了党建与乡村振兴发展相融共进。做落实政策的明白人近几年国家惠农政策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实,党在农村的每一项
方针政策,都涉及每家每户,与群众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各项政策能否在村里有效落实,主要靠村两委一班人,关键是看支部书记。政策落实的好,支部在村民中就有威望;执行不好,群众就不满意,就会引发干群矛盾,工作无法开展。作为与村民天天接触的村干部,我将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学习,弄通、学懂各项政策,并执行好政策,将上级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做乡村振兴的领路人乡村振兴是中央重要的战略部署,如何在农村开展乡村振兴,说到底,村干部是主要执行者。作为村书记,强村富民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强村梦。近年来,曾钰村先后流转农业用地亩,用于发展水产、家禽、生猪养殖及休闲农业。按照“生态兴村,生态建村”的工作理念,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引进社会化管理模式,与有花木管护能力的单位签订管护协议,明确管护责任与管理标准。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管护水平,今年初,我村对原有保洁队伍进行了改革,重新优选保洁员,配置专用保洁车辆,全天候实行保洁,真正达到农村环境常态长效管护的效果。我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带领村两委成员鼓足干劲,进一步关注民评民说、重视民诉民求、解决民困民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及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重规划,抓重点、
攻难点,实事实做,以党建为引领,努力把曾钰村打造成生态宜居、生活宜业的新农村!
心得体会:坚持党建引领实现乡村振兴2我于X年X月X日至X日参加X培训,集中听取X讲座;实地考察了x个党建示范点、产业基地,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当地党建引领等工作的详细介绍,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提升了思维。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抓实党组织建设?如何推动振兴发展?如何更好地把党建引领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这是我实地参观和集中学习以来思考最多的问题。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学习的成果必须转化。立足当下来看,就乡镇如何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我有以下四点思考:要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目前,基层党建面临新形势,许多基层干部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我镇,全镇党员平均年龄在X岁,小学及以下文化占X%,村级班子中带头发展产业的仅有X人,整体素质不高。在转型发展中,建议:探索选派乡镇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支部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要突出党建引领,找准振兴切入。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
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议: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要着力把脉定向,培育振兴示范。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要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让党员群众“早九晚九”
心得体会:坚持党建引领实现乡村振兴3今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决胜之年,也意味着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将与全国人民一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成功路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抵达终点前也难免磕磕绊绊,更重要的是,冲刺完成以后的前行方向又该何去何从。对于脱贫任务和脱贫困难相对集中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应该如何做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发挥“1+1>2”的促进作用,需要我们规划措施、具体落实双管齐下。在措施的规划上,要体现全面覆盖和精准针对的要求。对于重点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建立相应的帮扶机制,保持一定的财政投入力度,以求总体稳定。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脱贫县,可集
中力量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因地制宜地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挖掘其自身发展潜力以及巩固脱贫成果。对于返贫问题,健全防止返贫检测和配套的帮扶机制,杜绝贫困户在脱贫和返贫之间的来回挣扎。对于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推动其积极与乡村振兴同配套适应,确保广大的农村人口有应对风险、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
在具体落实上,制定的政策离不开单位个人的落实,所以乡村振兴离开不专业人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懂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深入脱贫地区了解实情,根据当地特色和优势条件,配套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引领作用。对于“三农”队伍的下乡问题,需要拓宽引才聚智的渠道,如通过现有的公务员招录制度、事业单位招聘制度等方式,将“三农”人才聚集到乡村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贡献力量、发挥作用。对于“三农”队伍的培训问题,需要注重当地人才的训练养成,通过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等提升本地青壮年人才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为乡村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人才。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者内涵都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属异曲同工之妙。广袤大地上,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民已经不再饱受饥寒之苦,如今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将会走上一条愈来愈幸福的道路。
篇八:党史教育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10篇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一宁静的清晨,浮想联翩。“我看见了整齐的街道,快步走在热闹的早餐一条
街上,和相识的人打招呼,他们笑容洋溢,邀请我一起享受这热气腾腾的早餐,我又路过村里的转盘,花坛中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脱贫攻坚,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一夜春雨梦不休。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邬树村——那里是我当初怀揣着梦开始的地方,梦想之于现实,正如远方之于家乡,追逐的路上满是留恋,安定下来却又异常思念。我曾是一名大学生村官,三年前,因为工作调动离开了我相守五年的村,我疑惑,我的梦是何时变得如此之美、如此现代化,这三年时光犹如粉刷匠光临了我的家乡。
“你说我是你的超级英雄”——回村返乡,加快脱贫步伐我的梦迁回至当初我大汗淋漓来到邬树村选聘为大学生村官时。当初还是田野遍地、村间小道泥泞不堪、屋檐下堆满了柴火,家中老幼在自家门前忙活。突然,眼前出现一群年轻人,他们扛着被褥,提着行李,脚步轻快,他们是返乡人。
我想,现身说法,广泛动员,鼓励返乡人为家乡“造血”,实施有组织的劳动就业是加快脱贫步伐的基石。政策引领,广泛宣传,营造乡村创业环境和返乡入乡就业创业政策,全力回引返乡入乡就业创业是加快脱贫步伐的“脚手架”。在建设美丽乡村之路上,政府要引导乡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为抓手,加快脱贫步伐,因地制宜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你笑起来真好看”——发展振兴,乡村美景如画梦中,我听到邻居家的孩子童真的笑,老人笑得眯缝着眼,青年人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听到一个声音,“我一定要让他们在这世外桃源般的乡村过上好日子!”这是来到我们村的第一书记在来村后许下的第一个誓言,用心扶贫,以行践诺。
我想,带头摒弃“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这是脱贫出路。带头抵制陈规陋习,讲文明、树新风,这是发展之路。带头转变工作观念,久久为功、持之以恒,这是振兴之路。第一书记、后备干部带来政策,让基层干部上接“天线”、下通“地气”,只有切实解决道路交通、网络互联,以更开放、更立体、更接近城市的形态融入现代生活,才能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位村民,让乡村美景如画。
“宝贝宝贝我是你的大树”——乡村幼儿园的蜕变在村那段时光,我久久徘徊在乡村幼儿园,看着简陋的滑梯,阴暗的小楼,想为孩子们尽自己微薄的力量。“你为什么要报考幼师资格?”梦中我大声喊出初心:“为了我们村那些孩子们的未来,为了乡村幼儿能和城市幼儿一样接受平等的教育”。
我想,扶贫扶智均衡教育,将教育平等化转化为乡村脱贫的关键要素。帮助扶助乡村孩子接收良好教育,加大政府和教育部门财政投入,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学校的建设中来。合理布局学校位置保证学生出行距离。有选择性、针对性地优先引导城市大中小学校教师到农村去,并且给予丰厚的津贴和住房补贴。规范乡村教师任职资格,拓宽乡村教师认知边界,创新乡村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真正缩小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有效利用乡村本土资源优化校园活动,让孩子们认识乡村,领略乡村的美好,培养孩子的“家乡情怀”。
青年之辈,无论在何岗位,都应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青春,坚定步伐,让乡村振兴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二“集结号”响彻着对党忠诚。衡量党员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
忠诚。回望脱贫攻坚这场可歌可泣的伟大征程,有无数值得我们铭记的瞬间,黄文秀、张小娟等1800多名同志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忠诚,毛相林、白晶莹等扶贫干部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对党忠诚,用汗水铸就了党员干部的信念与忠诚。时间坐标见证者脱贫攻坚的壮绩,更见证着忠诚的力量。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已吹响,嘹亮的号声鼓舞着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广大驻村干部要在奋进新征程上书写对党的绝对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表里如一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基层一线不断涵养忠诚品格,以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干事创业的热情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集结号”承载着使命担当。需要看到,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还需要驻村干部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更要看到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全面完善和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驻村干部去不懈攻坚克难。
为此,要鼓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扎根乡村,准确把握职责定位,既做群众的“贴心人”、乡村发展的“领路人”,更要做政策落地的“执行者”、乡村振兴的“操盘手”,切实履行好职责和使命,同时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打“攻坚战”“持久战”。这样,才能以担当作为努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集结号”蕴含着竭诚为民。“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党和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规模和投入推进脱贫攻坚战,体现了造福人民、不负人民的高度责任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驻村干部要明白驻村帮扶不能有歇一歇、停一停的思想,
唯有扎根乡村,把身子沉下去、心沉下去,矢志不渝地兑现“为人民服务”承诺,方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政绩。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既要立为民服务之志,把群众放心上,当亲人,用心用情用功去解决民生痛点、助力一域发展、回应人民的期望,让人民群众的“表情包”成为检验驻村帮扶工作的“晴雨表”。又要下大气力增强本领,自觉加强学习,不断积蓄力量,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本领,以实实在在的改变体现驻村帮扶成效。唯有如此,才能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在“集结号”中开启新生活、新奋斗,听懂“号声”背后的内涵,乡村振兴道路的“新征程”将永远充满奋斗的澎湃动力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三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
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
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
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五因地制宜“带”发展,做产业壮大的肩负者。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
擎,能够激发基层活力,带动当地村民的就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充足的动力。
目前,乡村产业在各地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起色。驻村干部要做产业壮大的肩负者,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持续改善社会民生,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村创造力。不论是成立合作社,进行蔬菜、菌菇种植和畜牧养殖,还是依照园区进行厂
房建设出租,驻村干部都要结合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对症施策”,即不与前期脱钩,又能与后期衔接;既能保障经济来源,又能切实做好长期性、持续性发展。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6多措并举“帮”提升,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
柱,不仅可以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面貌,焕发文明向上的新气象,还能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凝聚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驻村干部要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从精神状态上改变风气风貌,破除居民传统陋俗,不论是成立“艺术团”“广场舞队”,还是进行“五好家庭”“孝老敬老户”评比,都要让群众参与其中、“身临其境”,从根本上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还要建立“阅览室”“文化广场”“党群活动中心”等,进行公共文化建设,切实让文化“软实力”成为振兴乡村的“硬支撑”。
兴工作总结1今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县农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认真履职、务实运作,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进展情况(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实施党建年度综合考核,将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分类定级,采取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进一步健全农村党建工作的动力机制,着力营造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对基层党组织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加大先进村级党组织的培育和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积
极创建“五好”党组织,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结合20年换届选举工作,我局联合市组织部,深入各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巡查摸排,调查摸底,加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
(二)进一步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做好农民重特大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截止目前城乡低保包括低保兜底资金共计支出:4***万元,保障人口达15***户,37***人左右,农牧民重特大救助截止目前医疗救助2***人,支出资金763。***万元,救助限额内救助率已达到**%。1—10月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留守儿童***名、困境儿童***名、散居孤儿***名,同时进一步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1—10月对全县1***名60岁以上失能和半失能老人、80周岁高龄老人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支出资金58。8万元,我局将争取在全县4个公办养老机构建立日间照料中心,进一步为集中供养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继续对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和孤儿实现集中供养全覆盖。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1。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建立健全村务联系会议制度,构建民事名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设施网络,扩大农牧区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面,完善政府购买社区组织服务机制。2。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全面落实特困供养制度。3。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发展。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7为全面推进我县乡村振兴工作,近年来,县城管局围绕“城乡统筹、源头减
量、分类处置、系统治理”的思路和目标,精心谋划、精致组织、精准发力、精细落实,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
一、加强城镇统筹。(一)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为进一步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的出路,我县于20-年投资1***万元在垃圾填埋场西侧建设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的大型垃圾中转站,20-年1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全县生活垃圾全部转运至盱眙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现库区内全面停止填埋生活垃圾,经统计,20-年全年共外运全县城乡生活垃圾量达63810吨,降低了环境污染,减少了资源浪费,(二)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20-年11月我县环卫体制调整,将城区背街后巷、城郊结合部、城中村以及经济开发区的道路清扫保洁全部纳入了环卫规范作业,现有环卫人员***人。同时每个镇也建立了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保洁人员配备原则上按照集镇每千人配3名、每个村配4—5名的标准配备到位,并相对保证卫生保洁专业队伍的稳定。截止目前,全县农村环境保洁员已达1***名。按照省里提出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垃圾统筹处理体系建设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将“四步”变“两步”,采取县包到镇(垃圾转运、处理由县负责)、镇包到村组的两级统筹运行管理模式(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由各镇负责)。目前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达**%,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以上。20-年县财政将农村环卫方面的奖补资金提高至***万元,较20-年相比增长率达**.*%。大量资金的投
入,促进了城乡清洁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立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提供了经费保障机制。
二、推进垃圾分类。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明确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即县城“细化三类、三分法”,农村“定点投放、二分法”,全面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县城垃圾分类试点,金水湾、金采新村等试点小区开展“分类换积分”活动,引导居民自觉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推进机关单位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吕良镇率先启动农村分类试点工作,投放三分类果壳箱、垃圾桶,建成易腐垃圾处理站,所辖村垃圾分类试点实现村域全覆盖,村民参与率达**%。强化宣传教育,硬化工作措施。广泛深入宣传,以推动垃圾分类实质运作为基本目标,通过设立宣传栏、投放公益广告、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增强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力争做到将垃圾分类投放与宣传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加强垃圾治理,加快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垃圾压缩处理中心,加快推进城东、城西垃圾中转站建设,逐步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同时,统筹做好生活垃圾分流外运处理工作,力争垃圾不落地、不积压,不断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8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根据《“法治行”法治宣传平台建设
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县档案局根据本单位业务实际,大力宣传法治示范创建,
助力乡镇振兴,为全县群众提供及时、精准、普惠、高质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现将该项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领导高度重视按照相关文件精神,我局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创建法治示范创建与其他各项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促进、两不误。为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成立局长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同志任副组长,一般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办,由综合办负责全局示范单位创建,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协调,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解决机构、人员、经费和设备设施等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我局通过微信、微博、展览馆电子屏等多种形式宣传法治示范创建工作。二、具体措施(一)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意识,增强档案服务大局的积极性。提升档案人的服务能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动力。(二)发挥档案部门职能作用,主动作为,有效指导农业农村档案工作。8月21日,我局深入县进党委、镇进行工作指导,重点加强农村土地确权档案、精准扶贫档案、村级档案管理业务指导,最大限度地提供档案查阅利用服务。(三)全面落实政策,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局驻村工作队积极落实政策,开展入户调查和精准识别,指导精准扶贫专卷更加有效规范。(四)坚持“档案姓党”,确保档案服务农业农村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记“为党管党,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机关干部职工作风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档案服务,为档案更好服务农业农村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在享受党的为民惠民政策时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助推乡村振兴,打好脱贫攻坚战做出应有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乡村管档人员大多是村干部担任,流动性较强,人员不具稳定性,影响了部分档案的交接工作,且参加档案管理培训人员流动性也较大,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力度上不去,加大了助推乡村振兴宣传难度。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9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
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
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0-位于邹城市东部,距市区-公里,辖-个行政村、*.*万人,总面积-*平方公
里,*市最高峰—凤凰山坐落于此。境内山地丘陵约占*/*,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良好,乡村振兴建设工作有基础,群众有需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资源优势,按照“全域行动、整体规划,示范带动、分类实施”的工作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的原则,大力发展“乡村连片治理”工程,走出了一条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一、“乡村连片治理”凤栖桐花片区试点项目
乡村连片治理凤栖桐花片区试点项目是整建制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的有效载体,是着力实现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的重要途径。
一是突出科学设计,坚持规划先行。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乡村连片治理工程”,-聘请*远见规划设计院,总投资约--万元,按照独特区位优势、良好生态环境,围绕“一环、九村、多点”的规划布局,全方位对桐花秧、朱石、黑港、徐岭、桑南、桑北、东王庄、老崖村、高山庄等*个村,行政区域面积--.-公顷,总耕地面积--亩,进行整建制打造,为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新-增添“新拼图”。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群众需求。实际聚焦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坚持因村制宜,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四通五化”工程建设。截至目前,该片区*个村共硬化道路-平方米,道路铺油*.*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盏,绿化苗木--株,布置色带*.*万平方米,打造文化广场*处,主街道立面改造-万平方米,美化墙面-幅,各村都有自己的独特景观,项目完成后将惠及约--人。
三是突出目标责任,强化管理监督。充分严格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专项资金,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各村的治理工程验收合格之后才拨付。成立乡村连片治理工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工程推进、经费落实等事宜。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细化分解责任,并将责任落实到村、落实到人。
二、凤凰山美丽乡村示范片区项目美丽乡村建设中,在实现村庄街巷绿化全覆盖的基础上,-坚持统筹谋划、拉高标杆、精准布局,选取*最高峰——凤凰山脚下的上磨、辛寺、虎窝等*个村庄,
整体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的工作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三生三美”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
一是推行“美丽乡村示范区+旅游度假区”联动建设模式。以总投资-亿元的凤凰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为龙头,深度融合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和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通过统筹设计、一体建设,借力社会资本推进美丽乡村提档升级。
二是以“望山见水、记忆乡愁”为主题,打造精品节点。挖掘各村资源禀赋和乡土文化内涵,融入精美墙体彩绘,按照古色古香“-村”、娴适田园“故乡”的定位,打造禅意百花谷、水韵和棋广场、竹深荷静、村小记忆等精品景观节点。秉承“一个区域就是一个故事,一个节点就是一个景点”的理念,保留山村特有的石头民居风格,突出乡土气息*园风格,形成“圣山圣水圣人醉,楸树花开思一回”的意境,让美丽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是广泛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充分利用“孟子讲堂”、“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四德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提升群众的文化修养,用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
四是实行“美丽乡村+党建”的发展模式。把党建示范片区融入其中,对片区内组织场所全部修缮提升,开展党支部星级评定、党员示范户挂牌等活动,督促党员带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带动群众共创美丽经济。
五是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开发引进休闲、体验式农业项目。引进*七月书院投资的悠游骑士营地---户外运动基地和集国学基础教育、能力拓展培训和文化休闲创意为一体的开元书院文化体验项目。建设豆腐坊、煎饼坊、草编房等众多民俗风情体验设施,大力发展樱桃、柿子、板栗等生态采摘游。引导示范片区发展农家乐。目前已累计发展上磨味道、凤鸣山庄、凤凰山印象农
家乐-余家,上磨石村、小彦村成为省级旅游特色村。六是建设精品民宿,发展民宿经济。以上磨石岭民俗村为试点,投资-*余万
元,收购闲置的农户旧宅基地-余间,建设高端精品民宿。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运营,满足休闲度假市场的新需求。
七是着眼特色农产品产销。开发辛寺牛心柿、吉玉庄香椿酱、辛寺印象等系列农产品,发展乡土创客等-余家电商,让-大樱桃、板栗、柿子等更多的特色农产品,依托“快递+电商”平台走出-,销往全国各地。
虎沃村作为凤凰山美丽乡村示范片区项目重要区域,该村以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为目标,注重彰显乡村田园的诗情画意,以古朴之风为主题,深入挖掘民俗文化,依托村内的古民居、井窖、自然山水林田资源,打造薯香藏地、民俗院落、石碾游园等精品节点,让美丽乡愁“望的见山,看的见水,记的住乡愁”。一是启动墙面立面改造工程。建设入口景墙节点*处,沿街墙面粉刷--平方,镶贴片石-*平方,墙面彩绘-余幅。完善公共设施及节点提升、绿化工程,安装仿古路灯-盏。二是实施村内水库治理工程。治理村东北水库*处,实施水库清淤、加固、防渗、生态护坡等工程。三是实施民俗院落改造工程。改造古朴特色的旧房屋-余间,分别改造为“乡村画室”“艾灸馆”“煎饼豆腐作坊”“民俗展馆”等,垒砌具有古朴特色的毛石挡土墙,铺装板岩碎拼地面及园路、溪流铺河岸石及卵石。四是打造精品建设工程。在红薯井窖处种植各类绿化苗木花卉、铺设碎石拼路的基础上,安装轱辘*个、民俗图案盖板-块、宣传栏、小型停车场、观景平台各*处。
篇九:党史教育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有关于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
1
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
2
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
3
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4
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
5
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有关于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6
篇十:党史教育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从总体上看我国乡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严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损坏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电力通讯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质量差标准低重建设轻管护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1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
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
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3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
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4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
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
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5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生活富裕为根本,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在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发挥我省“三农”优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好乡村发展中的诸多短板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及农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从总体上看,我国乡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严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损坏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电力、通讯、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质量差、标准低,重建设轻管护,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此为抓手,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给予大力倾斜支持,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实施的原则,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订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其次,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建设好乡村道路、水电、网络、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项目。要把农村饮水安全摆在优先位置,统筹规划农村饮水工程和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保证饮用水质量;要重点解决农村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等用电方面的问题,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和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全面提升农村用电服务水平;要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时,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向家门口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尽快实现互联网在农村的全覆盖,提升农村地区网络服务质量,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和数字乡村战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力。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城市和工业的环境污染治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和农业的环境问题,在思想重视程度、人财物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当前,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还很普遍,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垃圾乱倒乱放、污水横流、厕所脏臭等现象没有根本改观,“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成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农业生产中,农膜、农药、化肥超量使用,面源污染严重,导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超标。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脆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现象突出。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的短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没有生态宜居的农村,就会失去对人才、产业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要聚焦农村环境顽症,集中力量攻坚
克难,全面改善乡村整体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保护好农村清新的田园风光、独特的乡土风情,打造绿水青山、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美丽乡村,让美丽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一是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农村各类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如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污水处理设施、环保卫生厕所等,奠定农村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的硬件基础。二是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普遍建立村级保洁员制度,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速生物农药、绿色饲料推广运用,积极开展畜禽粪便还田、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处理等,全程无死角推进清洁生产和加强污染防治,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四是加快特色乡村建设,注重文化传承,塑造乡村风貌,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打造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田园,让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目前,我国农村的中青年劳动力绝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妇女,以及来回奔波的农民工,他们多数缺乏文化知识和现代农业技能,靠体力和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缺少科技含量。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也比较薄弱,存在人员严重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本领恐慌等问题,尤其是农技人员数量少,能力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新一代农民更多的是选择到城市打工,不愿回家务农,更加剧了乡村劳动力和人才的匮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实现乡村人才的振兴。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农村人口回流,通过人才流入促进农村发展,并创造条件鼓励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让农村的产业、环境、机会吸引人、留住人,用源源不断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城市的科技人员下乡等,鼓励他们到农村去创业,发展现代农业、乡
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二要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扶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文化能人等。三要创新乡村人才引进使用机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人才到乡村挂职兼职制度,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机制,以及城市科技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四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口素质,加强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
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强对下乡组织和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五)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7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新农村的20字概括,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次,有四句话不一样。新
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这一项,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这一重要内容。从关心厕所卫生,通过“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这样的“小事”可以看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人居环境的改变还有农民的幸福感越来越被重视。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8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
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
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9
走生态宜居之道,跑上“绿色发展”高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要把乡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实施垃圾、污水、河湖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是绿色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经济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
基层干部要抓住绿色生态这个关键,在科学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中,构建绿色发展格局,着力打造符合本地特点的生态旅游产业,从而实现和增加乡村旅游经济收入。同时要继续用好国家在土地和信贷方面给予扶持政策,继续在招商引资中探索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参股经营方式,激活更多内生动力,以“原山原水原乡人”来盘活“原生态”,高质效推进农村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走产业兴旺之道,跑上“质量兴农”高速。农村产业发展是城乡融合创新发展,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发
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两年来,农村农副产品数量已经达到极大规模,市场销售也实现了多线多点。当前,产品质量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也是赢得消费者的关键因素。农村群众要实现持续致富,做好质量文章是关键。
基层干部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农副产品质量提升上来,指导群众把好田间地头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高质量方能赢得市场认可,从而使产业长久兴旺。“十四五”规划强调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层干部在推进产业兴旺中,务必将粮食生产融入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建设智慧农业。
走治理有效之道,跑上“乡村善治”高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十四五”规划要求深化农村改革,从土地要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土地征收、“三权”分置等方面,以改革治理的实效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基层干部务必将农村社会治理和经济治理有效融合,更好地实现乡村高水平的有效善治。目前,乡村治理水平已经得到较大提升,但还需要完善乡村经济社会治理一系列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制度。同时,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施行治理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只有把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的效能,才能为全面小康的农村社会提供高水平法治保障,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走乡风文明之道,跑上“文化兴盛”高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了“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基层干部要抓好两者的有效融合,要充分认识中华文化根植于农耕文化的历史渊源,要认识乡村是中华文化最广阔的地域载体。乡村文化振兴,乡风文明是重点。
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要一边挖掘一边普及宣传。同时要结合时代要
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乡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气象,并由此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是经济上的富裕,也是文化上的充实。只有物质和文化都得到振兴,农村乡风文明、文化兴盛才能更好体现。
走生活富裕之道,跑上“安居乐业”高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目标。当前,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广大农村群众来到了“十四五”新征程的起点,将开启乡村富裕的新生活,新的奋斗将是乡村振兴的奋斗。
基层干部要适时把握宣传和教育时机,教育广大农村群众善享富裕的同时要心存感念,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看得清光明的发展前景,自觉维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积极主动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宏伟事业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应有的力量。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10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检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在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脱贫攻坚工作增加了一道“附加题”,疫情发生后,上级领导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心做好考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9个月过去了,时间得到了答案,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精准的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当前,许多村干部带动着村民搞产业发展,而产业
做强做大做成规模,要逐步实现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同时,注重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在抓典型示范上下功夫,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地理优势,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头,稳定集体经济来源。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现如今大量的农民离开农村,涌入城市,造成农村的劳动力缺乏,能够带领农民实施乡村振兴的人才非常缺乏。所有要注重培养、选拔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和后备力量,从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致富带头能人中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干部和选拔村干部,建立起数量稳定、政治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有一技之长的后备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后备力量。注重把外出务工的青年党员、能人吸引回来,大力发展回归经济带动更多要素向农村聚集。要强化村民的集体意识,打好低收入群体返贫的阻击战,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建立巩固脱贫成效长效机制。
总之,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挥洒汗水,并在实现乡村振兴之梦的道路上脚踏实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不仅让贫穷的人过上小康生活,更要从思想上、精神上脱贫,让全国贫困人口真正脱贫。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11
乡村振兴战略是发展范式的转换。即由过去单一重视农业现代化范式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范式转换,由注重生产效率的一元发展范式向更加注重乡村居民的福利、生活和生态的多元发展范式转换,由过去城市偏向的范式向农村优先、城乡融合发展的范式转换,由农村单一发展向农村综合发展转换。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多层次、多主体、多方面协同发展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要从全球化层次、城市层次、农村和农业部门层次、乡村层次、农户层次等相关层次,从政府、农业企业、农户、非政府组织、城镇居民等多元主体,从政治、经济、文化、自然资源、自然景观等多方面内容协同发展。乡村振兴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性的。乡村振兴必须既有农村内部资源也有外部资源的双重资源集合,关键路径是城乡融合。城乡融合不是原有意义上的城乡统筹的资源分配过程,不是乡对城的被动式的接受,更不是强势
的城市对弱势的乡村新一轮的剥夺。城乡融合是城乡资源平等的交换,是城乡产业融合性的一体化发展,是城乡空间差异化条件下的互利性共赢。城乡融合要有更多元的目标,不是以城市元素替代乡村风格,也不是以城市文明代替农村文明,是二者的融合、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遵循。乡村振兴战略蕴含着党对当前我国“三农”形势的重大判断和对“三农”工作方略的重大创新,是今后“三农”工作的总揽和“牛鼻子”,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强化乡村社会和环境治理。一是强化乡村社会治理。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村级治理架构,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组织健全、自治有效、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村民自治制度,深化乡村法治,创新乡村德治,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二是强化乡村环境治理。通过大力推行农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制机制等路径,让乡村成为城乡群众向往的美丽乡村。
其次要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振兴乡村关键是缺乏懂经营、能干又会干的人才,新型农民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因此,要着力打造好几支队伍:一是打造好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队伍。坚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支新时代的有特色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科研队伍,充分发挥基层科技农业服务队伍作为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传播者和农业生产一线指导者的作用。二是打造好乡村基层管理队伍。创新乡村工作队伍管理机制,让更多年轻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担任乡村领导职务,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通过多种方式鼓励优秀人才担任村支“两委”干部。三是打造好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培育农业创业创新的优秀骨干人才,坚持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青年农场主、返乡创业人员作为打造“三农”工作队伍、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政策和扶持政策,想方设法留住年轻人,吸引年
轻人务农。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1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鄂州正值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建设江南美丽田园城市的历史时刻,结合赴浙江的所学、所看、所想,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坚定信心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气魄和胸怀,往实处干,往实效处干。要坚决贯彻“两山”理论,焦点不散,靶心不变,久久为功。在确保农业农村绿色基调的基础上,推进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振兴,用一张蓝图统领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一是建议每年全市高规格召开一次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科学统筹,细致谋划,分段推进,一环紧扣一环,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在全市上下形成大抓、真抓、用心抓的工作局面。二是各地各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按照“条块结合,高效对接,科学规划,有序建设”的要求,形成全市乡村振兴“1+N”方案,在思想上同频,行动上共振。三是完善市区乡村四级乡村振兴考核机制,定期组织项目拉练,公布正反典型案例,形成工作“闭环”和责任“倒逼”,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把全市乡村振兴的“规划图”变为“实景图”。(二)顺应大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发韧于农村的这场变革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四十年来农业农村现代进程的历史轮廓,以及乡村改革发展各项议程,充分说明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和拐点条件是城镇化的充足发展,浙江经验印证了这一发展脉络和相应规律,鄂州乡村振兴之路也须遵循相关规律和内在逻辑。在大格局、大趋势、大逻辑下做好城乡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首先,要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打通阻碍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梗阻,使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进而在资本下乡与农民进城之间形成置换机制,再向资本下乡与农民返乡的阶段转化,形成劳动、资本、技术和土地的优化组合。其次,在农村内部要大力
实施价值提升工程,不断挖掘农业农村新的价值和功能,既注重新型经营主体,也尊重小农自然发展路径。围绕生态农业、农村电商、农村新业态和农旅结合等方面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要在产品供给、要素供给、制度供给上全面协同发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综合提升,以鄂州城市发展基础和临空经济转型发展的独特条件,助力“互联网+农业”异军突起。
(三)紧盯关键以“独具匠心”的项目和设计,将文创规划设计贯穿乡村振兴始终。无中生有发展都市景观旅居农业,是补齐历史文化欠账,实现农业农村价值提升的重要抓手之一,这方面策划水平有多高实践效果才有多好。我市有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得天独厚的好山好水好区位的资源禀赋,襟江抱湖枕名山,自然资源条件不比浙江差。但酒香还怕巷子深。在高质量完成《鄂州市乡村振兴战略暨城乡融合发展规划》编制的同时,如何确保各项规划能高标准落地?差的就是“包装”和文创策划,当务之急,要抓紧引进一批懂农村、有活力、有创意的农村文创策划运营团队,加强对我市重点村的项目化设计、包装和运营。目前此类人才相当稀缺,且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我市应加快出台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政策,加速引进高水平、专业化的文创团队,担任美丽乡村的设计大师、创作大师和“吹鼓手”,让鄂州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四)统筹力量以“凝聚多方合力”的方法和路径,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乡村振兴是一项需要打持久战、统筹战、技术战的系统工程,要善于借势借力科学推进。一要巧借外力。全面收集全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汇编成册,滚动刊播,并结合鄂州实际归纳分析,借智借力,分类推广,不搞“千村一样”。同时,要在武鄂黄黄协同发展中借力发力,营造自我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和环境条件。二要善聚内力。成立“全市乡村振兴指导委员会”,从统筹、农林、旅游、文化、科技、金融等相关领域,聘请专家组建参谋团、智囊团,为全市
乡村振兴提供跟踪指导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三要形成合力。各相关单位有针对性出台相关支持政策、规划方案,重点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打通资金链、产业链、信息链、政策链和利益链,激活多元主体,激活多种要素,激活多级市场,共筑城乡命运共同体和企村利益共同体,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五)创新思路以“超常规”的思路和举措,将鄂州率先打造成“两个示范市”。当前,全国各地正使出“浑身解数”大力开展乡村振兴,鄂州要走在前列,作出标杆,必须用创新的理念,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形成竞争优势。一是以超常规标准选配“领头雁”。以今年村“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扩大范围,不拘一格选准一批有情怀、有思路、有魄力、有带头致富能力的村支部书记,对于优秀的村支部书记,每年拿出一定比例享受乡镇副职经济待遇,完善激励机制。二是以超常规政策引育人才。尽快研究出台“一揽子”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作用发挥的“鄂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政策”,建强一支回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三是以超常规举措强化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百塆示范、千塆整治”工程和“四个三”重点生态工程,注重地域特色,集中优势资源和资本,精心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创建一批示范性特色小镇和美丽宜居村庄,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四是以超常规力度加大扶持。抓紧出台支持农业农民金融扶持政策,设立“农村发展基金”,充分遵循市场规律,让更多实力雄厚的市场主体投入现代农业产业、旅游产业,让更多的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五是以超常规阵容打造“鄂州品牌”。集中宣传、创作优势力量深度挖掘鄂州历史文化,大力挖掘、讲好“鄂州故事”,按照“有故事、有LOGO、有创意、有特色、有品牌”的“五有”标准,将更多鄂州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景点、景观带建设及旅游产品开发之中,为美丽乡村注入文化之魂,这样的美丽经济才能更持久,更有魅力。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13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
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
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集结号”响彻着对党忠诚。衡量党员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回望脱贫攻坚这场可歌可泣的伟大征程,有无数值得我们铭记的瞬间,黄文秀、张小娟等1800多名同志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忠诚,毛相林、白晶莹等扶贫干部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对党忠诚,用汗水铸就了党员干部的信念与忠诚。时间坐标见证者脱贫攻坚的壮绩,更见证着忠诚的力量。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已吹响,嘹亮的号声鼓舞着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广大驻村干部要在奋进新征程上书写对党的绝对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表里如一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基层一线不断涵养忠诚品格,以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干事创业的热情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集结号”承载着使命担当。需要看到,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还需要驻村干
部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更要看到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全面完善和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驻村干部去不懈攻坚克难。为此,要鼓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扎根乡村,准确把握职责定位,既做群众的“贴心人”、乡村发展的“领路人”,更要做政策落地的“执行者”、乡村振兴的“操盘手”,切实履行好职责和使命,同时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打“攻坚战”“持久战”。这样,才能以担当作为努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集结号”蕴含着竭诚为民。“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党和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规模和投入推进脱贫攻坚战,体现了造福人民、不负人民的高度责任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驻村干部要明白驻村帮扶不能有歇一歇、停一停的思想,唯有扎根乡村,把身子沉下去、心沉下去,矢志不渝地兑现“为人民服务”承诺,方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政绩。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既要立为民服务之志,把群众放心上,当亲人,用心用情用功去解决民生痛点、助力一域发展、回应人民的期望,让人民群众的“表情包”成为检验驻村帮扶工作的“晴雨表”。又要下大气力增强本领,自觉加强学习,不断积蓄力量,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本领,以实实在在的改变体现驻村帮扶成效。唯有如此,才能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在“集结号”中开启新生活、新奋斗,听懂“号声”背后的内涵,乡村振兴道路的“新征程”将永远充满奋斗的澎湃动力。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14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的决策,更是广大农民的期盼!是亿万农民共同的奋斗。是每个行政村全体农民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使命!
而中国农村的现实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即单干!实行包产到户以来,农民的生产全靠自己,村委会、乡政府从不过问,收农业税、农林特产税、村提留、乡统筹、计划生育罚款是基层政府的首要任务。层层加码,农民与村干部的关系非常紧张。国家取消农村税费后,干群关系才和谐了。收合疗、收养老保险、果树保险成为新时期农村干部的任务。农民生产过程中的一切问题,必须自己解决。有的问题,
农民可以解决。有的问题,农民根本不能解决。当农民的农产品、水果滞销,当农民的苹果每斤仅有几分钱时,多年来,无人过问!
乡村振兴提出已经几年了,在部分农村依然涛声依旧,没有一点动静。
因此,草民认为,乡村振兴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真真正正解决好乡村振兴与单干的矛盾!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县乡政府、村委会、村官必须彻底放弃以前的工作理念,把党中央一系列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真真正正落实到实处。
众所周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乡村振兴就是实现全体农民的长期共同富裕。三农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共同富裕这个根本主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每个行政村,应真真正正建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乡镇,应建立乡镇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每个县,应建立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把每户农民,真正融入到乡村振兴的洪流中。
关键是中国农村缺乏这样的带头人。造就千千万万吴仁宝式的带头人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在中国的村官队伍中,有的人个人致富有方,有的人捞才有方。如何把致富有方的村官,造就成能够振兴乡村的领头雁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败。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为农村派遣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诸多途径,增强村官队伍的全面乡村振兴能力!
综上所述,真真正正解决好乡村振兴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各级政府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任重道远。必须真真正正化大气力去完成!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15
实践出真知,为响应国家鼓励青年到实践中去,xx于x年8月5日抵达xx市xxx县xxx镇进行社会实践。在深入了解当地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对乡村振兴颁发的政策后,实践队开始了对xxx镇的实践活动。
受疫情影响实践活动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开始,xxx成员来到了xxx镇政府,在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了解到了xxx镇近十年所发生的变化,副镇长朱吉文接待了我们实践队成员,通过更深入的了解,实践队成员发现现在的xxx镇村民的经济收
入不仅仅依靠传统的方式,在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被运用,食品也会通过电商,网红促销等方式进行更全面的推广。我们更深的感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以及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下午我们走进了xxx镇集市,通过对xxx镇当地的地摊,农业以及食品的调研,实践队成员对国家政策在乡村振兴方面有了新的认知,也感受到了在国家的扶持下乡村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接触到了一些当地的公司企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xxx公司,作为一个天然植物有限公司,质量是排在第一位的。该公司生产的即食燕麦原材料就取自xxx县黄河小麦,不仅保证了食品的质量,更节省了运费等一系列的花销。同时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直播带货的兴起,xxx公司也非常重视电商的发展,经公司经理介绍疫情期间曾与快手网红合作进行直播带货,正因为该公司主动适应网络新环境才使得该公司食品的销售走在当地其它公司之前。只有优质的食品和新科技才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该企业才会办得越来越好。
我们还进行了线上的调研,就xxx县本地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展开调研,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都是想要返乡就业但当地的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成了这些青壮年在家乡就业的一大困扰。在这次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当地的青壮年真的不多,大部分都是带着孩子的老年人,因此要想助力当地的发展就要留住人才,留住那些青壮年。“劳动是财富的源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乡村发展的越来越好。
这次的实践活动短短几天就过去了,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本不熟悉的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变得熟络起来,让我们掌握了多种调查调研的方法,剪辑视频、写新闻的能力,我们也学会了团结一心分工合作将原本繁重的工作在短时间内优质优良的完成。除此之外也让我们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的看到了社会最真实的一面,也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本身应有的责任和使命和进行这次社会实践真正的意义所在。
实践的过程很累但也很快乐很充实,这应该会成为我们整个大学生活中最值得怀念的经历,实践完成后会让自己收获满满的成就感,社会实践就像是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搭起的一座桥梁,引导我们认识社
会接触社会从校园走向社会,当我们真正完成学业走向社会时也不会不知所措。社会实践可以说是一个加油站,能让我们以更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接下来的学习,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身为一名大学生,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就应该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国家做贡献,为乡村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助力乡村发展。乡村富裕,国家强盛!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16
时间一天天过去,暑期社会实践结束也有十天了,想到当初我们顶着炎炎烈日东奔西走去了解乡村振兴的发展与进程,在我的记忆里有着许多关于“三下乡”活动的片段,在那里有贫困落后的小村庄里热情的爷爷奶奶;有认真为我们讲解乡村振兴知识的村干部;有刀子嘴豆腐心的政府职员……还有很多人情冷暖,以及我们对乡村现状的认识。
想起我们团队刚刚成立时候的场景,那时我们团队队员之间还不是很熟悉,各自带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梦想聚在一起。记得当时我们在一起商量了很多个社会实践主题,但最后我们选择了乡村振兴这个主题。我们好奇农村的经济文化和发展现状,因此想要了解农村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探究农村的发展奥秘和建设改革。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社会实践,每个人都会因为未知的将来而感到一丝丝紧张,但也被未知的事情所吸引,我们每个人都很努力怕被别人甩远。也许有些最初的队员因为有些原因而退出,但是团队每次在一起开会在一起做事大家都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断完善团队的基础。记得当初每次开会时间都很难定,我们来自不同专业,我们各有各的事情,但是大家都会为团队着想挤出自己的时间,因为我们是一个团结的团体。
为此,以青春的名义,以时代的号召,我们将成立主题为“改革开放之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调研团。创造一个挑战自己的机会,促进十堰地区农村的发展。并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让广大农民朋友学习更多的先进思想与理念,建设一个农业强、生态美、农民富的全面发展的乡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与改革同行,与振兴为伍,与发展为伴,与复兴为友!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17裴斯泰洛齐曾说:“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
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这说明智慧与实践永远是分不开的,在实践中可以检验真理,也能培养能力,弥补不足。这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使我有了一个验证自我的机会,使我无论在能力上或是在心灵上有了一次大的飞跃,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
说起我们这些大学生,仅仅有点书本知识,到基层锻炼的机会是非常少的,但是基层的确可以锻炼人,能将人的优秀品质充分展现。基层是苦,条件是差,可谁都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况且基层是那么需要那些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去贡献力量。能参加这次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感荣幸。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基层需要大学生,大学生也需要到基层去,基层的锻炼,可以不断地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此次我们三下乡队伍由xx老师带队,39名学生。大家既明确分工,又必须紧密协作。没有人在团队里当南郭先生,每一个人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能够在这样的一支队中,我感到非常的开心,同时又有些许压力。我们希望“成功”完成这次的实践活动。不光是说活动开展的怎么怎么好,而是每位同学都多少知道了些现在的社会没有知识、没有社交主动权,是不能够适应这个社会的。每位同学都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懂得了怎样与人相处,切身体会到了十八大重要性和其现实意义。参加三下乡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所以我们这个团队非常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在这几天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自己学到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东西。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自我的成长,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陆游曾说过: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书本与现实相差多少我们无以丈量,但通过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我们确信拉近了二者之间的距离。“三下乡”,即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其内涵丰富。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
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月十一号,为了准备实践活动的素材,也为了增进我们实践团的凝聚力,我们拍了一些创意合照,摆了各种花样姿势。拍完照后大家便进行着出发前的最后准备工作,收拾行装出征兰考,社会实践就此拉开了序幕,在忐忑与激动的心情下我们到达了兰考。
七月十二日,就开始了活动,我们这次实践活动针对两个主题分设两个团队,我选择了廉政建设团队。上午,廉政团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实践团在一定范围内,以随机调查方式,通过对不同年龄、职业的群众进行了关于廉政建设的问卷调查,了解不同人群对廉政建设的理解和对廉政的了解程度。下午,我们前往焦裕禄干部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建成于xx年7月,是中组部确定的全国13所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之一。在这里我们实践团全体听了关于焦裕禄同志精神的报告。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盐碱、风沙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严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下决心改变兰考面貌。虽然他身患肝癌,却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因此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焦裕禄同志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他用自身的行动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是我们大学生学习的对象。
七月十三日,上午,我们廉政建设调查团队针对前一天进行的问卷调查做了详细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出,不同年龄以及不同职业的人
对廉政建设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对政治或者廉政建设还是颇有自己的见解,一部分人对此并没有关注在意,然而还有一部分人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因此对廉政建设以及廉政文化并没有什么了解。详细地分析得出结论以后,我们把结论记录在案。下午,廉政建设调查团队还发放了关于廉政建设宣传单,其中是一些关于廉政方面的基本知识,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廉政建设与廉政文化,与我们的问卷调查的问形成良好的问答实践模式,提高实践效率。
七月十四日上午,我们廉政建设基层普法团在xx广场进行了模拟法庭表演,通过法庭审理案件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这个模拟法庭的表演不仅给群众普及了法律知识,而且也给我自己带来了收获,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也在排练过程中也对法庭审理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司法工作人员以及律师这些与法学有关的职业也有所了解。整个表演在炎炎烈日下进行,参演人员被太阳晒得近乎中暑,但是表演结束后群众热烈的掌声还是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而后,我们还设立了法律咨询点专供群众们就廉政问题进行咨询,耐心地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
第七月十五日上午,我们再次去焦裕禄干部学院进行参观学习,在焦桐广场照了合影,在这个神圣的场合,每个人都怀着对焦裕禄同志的钦佩与敬意。焦桐广场最突出的是焦裕禄当年亲自种的一棵桐树,在这里,寄托了人们对焦裕禄的深深的思念。下午,我们继续在法律咨询点为群众解答法律疑问,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我们所掌握的基本法律知识,通过我们的解释普及给人民群众。
五天下来,实践活动内容大体已经完成,第六天,我们全体志愿者对这几天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查漏补缺,每个人总结了自己在这几天活动进行中的不足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收获,也对这几天的活动进行了总体评价,总的来说,我们的活动进行的是很顺利的,任务也完成的很好。就这样,在兰考的社会实践就算结束了,我们也回到了开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圆满结束了。
参加此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民众对法律的理解。基于现实的状况,很多群众对校园法律安全的不
了解,农民对法律知识的匮乏,以及农村法律意识的不健全,导致人们对法律的概念模糊,对校园安全知识更是了解甚少。通过此次活动,我走出大学这个象牙之塔,走进群众的法律生活,贴近他们的心,从他们那感悟,才会真切感受到不懂法律、用不起法律的悲哀,为在将来真正努力把法治的根深深植入人心获得无穷的动力。此次活动,也有利于增长我们的才干。真正去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锻炼自己的能力。到社会需要的地方,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为成为优秀的法律人增添一份力量。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从无数活生生的案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对法制和法律的认识。
短短几天,白驹过隙,我们留下了汗水,收获了欢笑与喜悦。今天,我们留下希望,带上祝福,踏上新的征途。这次活动中我们做得可能还是有所欠缺的,但是有经验有教训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实践,不论如何,这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活动,使我们在学校要更加学好理论知识将来应用于实践之中去,使我们将来能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
篇十一:党史教育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P> 2021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2篇2021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篇,2021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在2021年我们要开展乡村振兴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要做的还有许多。乡村振兴'要重视农村精神风貌建设,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定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增添乡村文明建设。我给大家整理了2021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篇,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假如想要获取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查字典。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近日,中央组织部召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稳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是新生活、新奋斗的新起点。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连接,定要抓牢乡村振兴"主心骨',打牢乡村振兴"奠基石',握牢乡村振兴"经济源',大兴"敢想敢干'之风,带着乡村振兴进展。
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抓牢乡村振兴"主心骨'。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专业技术人才是基层最紧缺、最急需的人才,引进并培育一批适应地方"土壤'的"三农'队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基层专技人才如何"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需多举措并举。一要引进来。发布"招贤榜',放宽专技人才招录的标准,加强空岗补员,依托"互联网+',扩宽服务渠道,简化服务流程,为基层人才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二要留得住。严格服务年限,优化岗位结构,实施特设岗位管理,完善职称倾斜政策,加强基层人才培育,营造关怀支持基层人才的良好气氛,确保乡村能留住人才。三则要因地制宜地引进、培育人才。以"需'为纲,查缺补漏,厘定人才范围,避开盲目从众心理,因地制宜地引进、培育人才。
优化基层干部队伍,打牢乡村振兴"奠基石'。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基层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基层干部则是"排头兵'。选用、管理、培训多角度,深度优化基层干部队伍。要严守住"德才兼备'选才标准,确保基层干部质量,坚持科学精准用人导向,准时优化调整队伍结构,擅长汲取新奇"血液',从村优秀党员、村应往届优秀大学生、"土专家'"田秀才'、退役军人、大学生村官中"选'出核心人才。要树立起"严是爱,松是害'的管理理念,优化奖惩结合的考核标准,党员干部要常常、仔细、严厉地开展批判和自我批判。要把握好"紧跟时代,创新模式'的培训方向,聚焦市场与需求,不断提升基层干部核心竞争力,注重培育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提升基层干部学习培训质量。
挖掘地方特产特色,握牢乡村振兴"经济源'。"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因地制宜查找特色亮点,抓住主要矛盾,深刻分析,着力打造乡村品牌,大力进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村电商等秀丽经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进展,由"先富'带动"后富',主动探究产业可持续进展之路。擅长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尤其是红色文化,依托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着力讲好文化故事,打造红色故里。唯有握牢乡村振兴"经济源'才能激发村民参加乡村治理的原动力,带动全域村民投身到乡村振兴的浪潮之中。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在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事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通过夯实"源头活水'、突破"思想瓶颈'、形成"良性机制',确保"三力齐发',才能锻造一支乡村振兴"尖兵队伍'。
夯实"源头活水',以"支撑力'强队伍。人才兴则农业兴,人才强则农村强,引得"源头活水',方能"固其根本'。坚持种好"梧桐树',引进"年轻化、学问化'的"新兵',留住"有阅历、有声威'的"老将',以人才为"支撑力',建强振兴队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振兴动力缺乏、
活力不够的难题。各基层党组织要严摸细选有能力、有担当、有水平的青年人才,并落实党员、村民代表推举,党委实地考察、侧面了解等措施,从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出发,引进青年人才,做到"有备无患'。做好"引'的基础,也要把握"留'的原则,用好激励保障政策,将一批阅历丰富、熟识状况的"老将'留住,发挥"传帮带'作用,才能实现乡村振兴事业"薪火相传'。
突破"思想瓶颈',以"创新力'鼓干劲。"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突破干部队伍选、育、管、留"思想瓶颈',才能解决能者上、庸者下不够有力,容错纠错界限不明晰等问题,彻底打破"不犯错也不干事'的侥幸心理,以"创新力'为干部队伍鼓足干劲,真正实现"有为者有位'。要打破"唯学历'"论资格'的惯性思维,对一些看准了的、有后劲的年轻干部,创新工作举措,突破乡村振兴干部选用壁垒,大胆实施"跨村任职'打算、"能人回来'工程等,为干部成长提供激励平台。也要创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严格落实日常评议、访谈群众、互学互促、培训指导等举措,确保形成人才梯队,真正实现干部成长和乡村振兴的"双赢'。
形成"良性机制',以"保障力'稳人心。"砥柱江山承重任,善加惜爱待真心。'乡村振兴的大舞台离不开人才的"驻扎',"用'好人才,实现精神鼓舞与物质嘉奖并重,更要"留'住人才,以更加健全的制度、更加有力的保障稳定人心,真正解决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确保人才大施所能、大展才华。要科学制定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管理方法和保障措施,并通过改善乡村硬件设施、完善办公配套、优化办公环境,提高乡村岗位"吸引力';也要制定干部监督关心机制,主动关怀爱惜,充分调到主动性、创造力,准时培育锻炼,切实实现用准、用好,常态跟踪管理,准时"敲打',确保以"良性机制'鼓舞干部大胆作为,在壮大、稳定队伍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激发干部内生动力和工作热情。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2021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篇的全部内容,阅读了这么多,我想你肯定收获了许多。查字典始终关注范文共享,为大家提供优质文章,更多内容请各位同学持续关注查字典。
篇十二:党史教育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P>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三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一我于20**年**月**日至**日参加*培训,集中听取*讲座;实地考察了*个党建示范点、产业基地,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当地党建引领等工作的详细介绍,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提升了思维。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抓实党组织建设?如何推动振兴发展?如何更好地把党建引领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这是我实地参观和集中学习以来思考最多的问题。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学习的成果必须转化。立足当下来看,就乡镇如何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我有以下四点思考:要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目前,基层党建面临新形势,许多基层干部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我镇,全镇党员平均年龄在**岁,小学及以下文化占**%,村级班子中带头发展产业的仅有**人,整体素质不高。在转型发展中,建议:探索选派乡镇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支部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要突出党建引领,找准振兴切入。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议: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要着力把脉定向,培育振兴示范。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要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让党员群众“早九晚九”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二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党建引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优势,着力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需积极探索构建“党建红”振兴模式,走出一条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之路,进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红色文化振兴的同频共振,全面奏响富民强村新乐章。以“党建红”激活“动力源”,选优配强“中流砥柱”。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除人才瓶颈制约,其根本就是要让更多人才愿意来、能干事、干出彩、留得住,打造一支人才发展结构与乡村实际发展需求相适配的人才队伍,以高质量、多类别、有潜力、敢革新的专精人才队伍托起乡村振兴大业。实现乡村振兴美好蓝图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支撑,要打造最优人才生态,把最优人才生态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党建工作凝魂聚力作用,突出“关键少数”在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同时,切实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头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更多特色产业,靠创新实现更好发展。传承好老一辈党员的红色基因,以其奋斗历程和伟大功绩明确方向、启迪智慧,为乡村振兴精准赋能添动力。以“党建红”助推“乡村美”,助推乡村“美丽蜕变”。在乡村,有很多“红色足迹”,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为基层党建主题教育提供鲜活的教材。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新风貌,应以红色建筑改造为抓手提升人居环境,通过挖掘乡村的红色历史和红色记忆,打造美丽乡村街,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借助串点成线发挥集聚效应,让游客变顾客,做强做大美丽经济产业。积极推动党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党建+提升人居环境”行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逐步形成人人讲卫生、家家重清洁的美好社会风尚。努力构建以“爱党爱国、无私奉献”为特点的美丽乡村红色文化,在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沉浸式体验,点燃党建“红色引擎”,以“党建红”引领“乡村美”。
以“党建红”带动“产业兴”,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行“党建+服务”模式,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提升村干部服务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保障。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党建联盟,引领基层群众发展高效现代农业,邀请农业技术专家为基层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同时深化产业融合,创新产业发展新模式,为产业托管装上红色引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擦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逐步实现“一村一品一主题”,挖掘乡村自然禀赋,持续推动红色文化乡村休闲旅游。坚持数字赋能引领,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搭建农产品展销平台,利用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落实“以红促农”政策,把农业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打通。创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思路,坚持“造血”与“输血”并举并重、“内力”与“外力”同频共振,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打通“任督二脉”。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三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
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推荐访问:党史教育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党史 心得体会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