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案例教学(7篇)

乡村振兴案例教学(7篇)

时间:2022-11-21 13:42:02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振兴案例教学(7篇)乡村振兴案例教学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案例,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希望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案例教学(7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案例教学(7篇)

篇一:乡村振兴案例教学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案例,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别代表了某一类型乡村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center></center>有资源不代表有产品;有产品不代表有产业;有产业不代表能产生效益。因此,把资源转成经济需要经历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特色产品再逐渐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再转化成可观的经济效益等多重环节。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让我国广大乡村的“美丽资源”变身“美丽经济”成为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美丽乡村发展建设,国家农业部发布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分别为: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

  <center></center>十大模式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环境背景下的乡村发展提供范本和示范。1、产业发展型模式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center></center>典型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

  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现如今,高家堂村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支柱。高家堂村把发展重点放在做好改造和提升笋竹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布局,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从98年开始,对3000余亩的山林实施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3、城郊集约型模式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center></center>典型案例: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松江区泖港镇地处上海市松江区南部、黄浦江南岸,是松江浦南地区三镇的中心,东北距上海市中心50公里,北距松

  江区中心10公里。该镇的发展不倚仗工业,而是依托"气净、水净、土净"的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环保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成为上海的"菜篮子"、"后花园",服务于以上海为主的周边大中城市。

  4、社会综治型模式主要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其特点是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典型案例:天津大寺镇王村天津市西青区大寺王村镇北邻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邻天津微电子城。该村距天津港10公里,距天津国际机场15公里,距市中心15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全村580户,人口1862人,占有土地4000余亩。王村是天津东南方新农村发展的一颗耀眼的明星。王村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示范村",2012年,荣获"美丽乡村"称号。王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城市化。村里生活环境和谐有序,基础设施完善,家家户户住进新楼房,电脑、电话、汽车走进农家,村民过着"干有所为,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其乐融融的城市化生活。5、文化传承型模式

  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典型案例: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平乐村地处汉魏故城遗址,文化积淀深厚,因公元62年东汉明帝为迎接大汉图腾筑"平乐观"而得名。该村以农民牡丹画而闻名全国,农民画家已发展到800多人。"一幅画、一亩粮、小牡丹、大产业",这是流传在河南省孟津县平乐村村民口中的一句新民谣。近年来,平乐村按照"有名气、有特色、有依托、有基础"的"四有"标准,以牡丹画产业发展为龙头,扩大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依靠文化传承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6、渔业开发型模式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其特点是产业以渔业为主,通过发展渔业促进就业,增加渔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center></center>典型案例:甘肃天水市武山县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端的渭河上游。目前,该县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10%。2012年末,全县

  养鱼水面达464亩,其中冷水鱼12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00吨,其中冷水鱼超过40吨,渔业总产值达770余万元。

  7、草原牧场型模式主要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其特点是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典型案例:内蒙古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苏木道海嘎查道海嘎查是太旗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典型。道海嘎查的主要就是草原,因此,对草原牧区来讲,保护好草原生态环境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道海嘎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促进草原畜牧业由天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发展特色家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独具草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发展模式。8、环境整治型模式主要在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的地区,其特点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问题,当地农民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呼声高、反应强烈。典型案例: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红岩村位于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距桂林市108公里,共103户407人,是一个集山水风光游览、田园农耕体验、住宿、餐饮、休闲和会议商务观光等为一体的生态特

  色旅游新村。红岩新村成功地建起80多栋独立别墅,共拥有客房300多间,餐馆近40家,建成了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环形村道、灯光篮球场、游泳池、旅游登山小道等公共设施。

  9、休闲旅游型模式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模式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center></center>典型案例: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国家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江湾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云集了梦里江湾5A级旅游景区、古埠名祠汪口4A级旅游景区、生态家园晓起和5A级标准的梯云人家篁岭四个品牌景区。依托丰富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着力建设梨园古镇景区、莲花谷度假区,使之成为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试验区"的典范。中国美,看乡村,一个天蓝水净地绿的美丽江湾,正成为"美丽中国"在乡村的鲜活样本,并以旅游转型升级为拓展空间加快成为中国旅游

  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其特点是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

  <center></center>典型案例: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三坪村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三坪风景区所在地,该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086人,2012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125元。三坪村全村共有山地60360亩,毛竹18000亩,种植蜜柚12500亩,耕地2190亩。该村在创建美丽乡村过程中充分发挥森林、竹林等林地资源优势,采用"林药模式"打造金线莲、铁皮石斛、蕨菜种植基地,以玫瑰园建设带动花卉产业发展,壮大兰花种植基地,做大做强现代高效农业。同时整合资源,建立千亩柚园、万亩竹海、玫瑰花海等特色观光旅游,构建观光旅游示范点,提高吸纳、转移、承载三平景区游客的能力。

篇二:乡村振兴案例教学

  新媒体乡村振兴成功案例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者政治素质、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徐州广播电视传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不断增强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者政治素质、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广播中心坚持深入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结合觉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联合徐州市农业主管部门,策划推出大型兴农项目“同心富民乡村振兴进行时”,把镜头和话筒对准乡村。创新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推介农村的特色产业、生态环境,文明乡风、乡村治理、扶贫攻坚等,助力全市乡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体现了“四力”教育实践在新闻媒体改革创新中的新理念、新作为。

  1.坚持深入基层,在增强脚力上下功夫深人基层、转变作风,才能帮助农村发展.赢得群众欢迎。“同心富民-乡村振兴进行时”系列活动开展以来,编辑、记者、主持人走进徐州五县两区80多个乡镇,深人到群众中去,沉到乡村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调查发展现状,跑好联系群众的“最后--百米”。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实地采访,有的放矢,帮助农村企业做好产品宣传策划,协调开展休闲观光、文化旅游等活动,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让企业活起来.农民富起来。“同心富民-乡村

  振兴进行时”活动组要求团队记者、主持人重点关注贫困县和贫困村,聚焦脱贫攻坚.努力将他们的产品宣传推介出去,让他们早日脱贫奔小康。唯宁县和丰县是省定贫困县,活动组多次前往这两个县进行实地宣传报道。将“话简镜头时段”对准群众,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节目,让广大受众喜欢听愿意看、听得懂看得进。为做好农产品宣传推介,策划设计大量的宣传推介活动,组织近百场乡村自驾游,举办两场农产品展销会。如2019年9月,广播中心依托“同心富民-乡村振兴进行时”项目组,举办徐州市农产品展销会,100多家参展商和4万多名市民参与。引爆活动现场。展销两旺。两年来,“同心富民"活动帮助全市农民、农企增加销售1000.多万元。活动组还通过媒体宣传,让魏集镇的“稻蟹米”、王集镇的“小花生”“黄皮西瓜”、岚山镇的紫薯、师寨镇的食用菌、梁寨的苹果等,不仅渐渐在徐州市场.上叫响了品牌,还端上了北京、上海等地市民的餐桌,鼓了当地百姓的钱袋子。新沂市草桥镇的沂岸金丝菊花茶、睢宁县双沟镇的鲜食玉米等,通过徐州广播的平台打开了徐州的销售市场。节目助力当地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美圣泉湖》《黄集花海》《大美高党》等节目,推荐各地依托自然风光,全力打造旅游新名片,《蒲公英小镇》《莓好田园》《葡萄小镇》等节目集中推介各地特色小镇,展现了农旅结合的新样态。

  2.坚持正确导向,在增强眼力上花力气增强眼力,坚持正确方向,才能坚持正确舆论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并强调要“切实强化社会合力”来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2017年12月12日,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调研,就来到徐州的马庄村,他视察马庄时说:“人的这种风貌,这个要好,这个才是最最本质的东西。”正是基于这些政策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活动组

  把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作为使命担当,坚持既要产业发展,又要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建设强、富、美、高的新农村。新农村发展需要新技术,更需要新理念和新思路。“同心富民-乡村振兴进行时”活动改变以往农业节目多介绍种养殖技术的思路,实现从说教式到“兴农”服务的转变。依托广播媒体在徐州城区的影响力,立足于“带市民玩帮农民富”的理念,吸引越来越多的徐州市民到农村休闲。购物、娱乐,努力形成多点发力、多极增长的农民增收新格局。此外,在宣传内容上.还全程贯穿农险政策宣传。帮助农民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推出扶贫专场公益行动,开发徐州广电农产品电商销售模式,策划运作多场乡村自驾游活动,促进城乡之间双向互动,实现了“呵听,可看。可玩、可交互、在节日的策划中,不只是宜传推介农产品,介绍农业生产、农民致富新经验,而且重视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容,真正做到正确理解、积极引领新农村建设。如介绍丰县梁寨镇的乡贤文化、沛县杨屯镇的广场文化、睢宁县王集镇的农民纳凉晚会。铜山区汉王镇的党建文化主题广场等,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引领作用,可以说既富了百姓的口袋,也富了百姓的脑袋。《沙庄人的环保经》介绍的足现代化新农村铜山区沙庄村,在全市率先采取境圾分类积分银行的办法,达到积分要求的村民给予实物兑换,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桥北村的美丽经济》.关注的是个被公共空间治理改变的村庄邳州市桥北村,讲述了该村如何从“问题村”到“文明村”再到“富格村”的历程。通过宣传推介,越来越多的媒体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徐州的乡村,让徐州新农村建设得到广泛宜传和肯定。睢宁县高党社区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国家旅游》乡村振兴旅游目的地,这是江苏唯---个,且铜山区棠张镇也被评为“江苏十佳休闲宜居小镇”。

  3.坚持媒体创新,在增强脑力上用心增强脑力,堅持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前最广阔。没有媒体融合的理念,就没有“同心富民-乡村振兴进行时"的突出效果。保持学习创新的态度,依托于网络技术发展,进行抖音视频直播,建立起农产晶电商销售模式,策划运作乡村自驾游活动。发起头脑风暴,坚持理念革新,实施科技创新,方能为媒体开辟新路径,为新农村建设开拓新天地。为了做好“同心富民-乡村振兴进行时”的宣传报道。团队创新传播手段,进行隐媒体传播。既有创意微广播剧、直播节日融入.新闻采访、画册印制,又有新媒体的微博、微信、音频、视频百播、抖音等。每个镇的宣传周期为-周,在一周的时间里,推出一个(音)视频直播、一系列微信推送(抖音)、一档节日融人。一个创意微广播剧、场自驾采摘、一次团购。活动的全方位立体宣传成效显署,每次的视频直播观看量都达到三万多人,每档广播直播节目都有近干人通过微信、开吧等各种方式参与互动。推介的每个乡镇农旅最点火爆了、农副产品畅销了、农民腰包歧了.笑容绽放.-...创新是不竭的动力,广播媒体不仅可以宣传各种展销活动,而且可以依托媒体优势,联合多部门、多单位,举办展销活动。活动组2019年就举办了本地农产品展销会,不仅相对降低了活动成本,而且本地的许多产品更符合当地百姓的口味,需求量很大。在本地农产品展销会上,不少参服商第一天上午就脱销断货,又赶紧调货补充货源。很多参展商纷纷表示:以后广播电台再举办这样的活动,他们还要参加;市民们在家门口就买到了徐州新鲜优质的农产品,也很满意,很多人说:”没想到现在徐州的农产品也这么高大上了!以后可以买徐州.自产的农产品了!”4坚持改进文凤,在增强笔力上下足功非凡笔力出眼力,勤想多思著华章。项目实施团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真帝,

  锤炼品质作风,增长才干本领,推出了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的精品力作。在节目中减少结论概念。多做事,实分析:减少空还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减少抽象道理,多讲鲜活事例。既保证节目质量,确保宣传效果,还要善于总结经验,推广好的做法。新闻工作者的笔力,既表现在优美生动的文字、清晰的脉络思路,也表现在深邃的思想、正确的方向和积极的价值观。这看似是其才华的显现,其实更是其勤奋敬业、乐于学习钻研的结果。“同心富民,乡村振兴进行时”报道组每次采访报道-一个村镇、一个项目、一个任务,都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形成详细可行的文案。直播中呈现给观众听众的关于乡村美丽的传说引人人胜。展现的农产品鲜活可感.惹人喜爱,生动科普让人知其价值。活动的每次视频直播观看量都达到10万+.每档广播直播节日都有近万人通过开吧APP.微信等各种方式参与互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生动、深刻、优美、真挚的语言文字带来的良好感受和体验。以“同心富民-乡村振兴进行时"为题材撰写的多篇论文被国内知名刊物采用,多篇作品获奖。论文《变“对农广播”为“兴农广播”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荣获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论文著作评选二等奖,在《中国地市报人》杂志刊登.还被收录在《广播创新发展》一书中:《媒体解读“马庄现象”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刊登,被中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委员会主办的《广电党建》评为优秀稿件,荣获全省好新闻(新闻论文类)三等奖:r播专题《用生命书写的帮扶手记》荣获江苏广播社教节目奖公众性节目二等奖。可以说。“同心富民行动”是徐州广播媒体践行“四力”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彰显了新时代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和创新实践。

篇三:乡村振兴案例教学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____年为乡村振兴元年,全国各乡镇掀起了乡村振兴的热潮,其中以桐乡、丽水、沂蒙山和杨凌四个城市的案例最具有代表性,且各有特色。桐乡以顶层设计为指引,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启动农业经济开发区促进产业融合,以桐乡模式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的模板。丽水在保护原生态村落的基础上,创新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重新定义田园生活。沂蒙山白石村围绕沂蒙小调IP,打造红色革命旅游区,以红色旅游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杨凌新集村依托自身葡萄产业基础,以产业振兴+京东电商平台,打造醉美葡萄小镇,助力全村脱贫致富。以下对这四个成功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桐乡做精顶层设计,实现乡村振兴桐乡路径桐乡进行乡村振兴时,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条件和资源,找到优势与短板,绘制顶层蓝图,并基于前期调研出台《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形成了桐乡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同时,桐乡积极搭建产业平台,积极与嘉兴市农业规划进行对接,引入__农科院进行合作,搭建智慧农业平台,创造1+1+N的智慧农业的桐乡模式。桐乡以顶层蓝图为指引,以农业发展为核心,带动蚕桑、畜牧等其他产业发展,并结合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做活桐乡旅游业。此外,桐乡启动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计划在石门省级综合区和石门省级农业特色强镇的基础上,重点布局一心二带五区,即一个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白马塘水乡风情带、江南田园景观带二带,和精品水果生产区、杭白菊生产示范区、糖桑菌循环示范区、产村融合示范区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区等五区。以此推动

  桐乡三产融合加快,实现桐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河东区

  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指示精神,以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本中走在前列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乡村振兴三步走工作部署,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推动河东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河东区供销农场:念活土地经走好振兴路》近年来,河东区围绕破解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生活半径与生产半径矛盾突出;农村老龄化不断加快,良田无人耕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业种植效率低下;村集体无收入,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等问题,创新工作思路举措,深化服务机制改革,开展供销农场试点,探索了一条盘活土地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一、主要做法及成效积极推动河东区供销社与山东省供销社在农业规模化经营领域开展跨层级合作,组建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探索开创1+4+N土地经营模式,即:以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为主体,打造现代农业的服务平台、培训基地、科研中心、城市菜园,采取自己种、合伙种、替人种、帮人种、教人种等多种合作模式,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强化三个保障,聚发展合力。将供销农场作为中心工作,多方整合资源,科学谋划布局,形成推进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合力。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安排,组织开展调研,确定发展方向

  和思路,分管领导具体牵头实施,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农业农村、财政、自然资源、水务、农机、金融、供销社等部门、各镇街齐抓共管,在全区形成推进供销农场试点工作合力。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优化村庄布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开展供销农场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供销农场建设。三是强化经营保障。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对供销农场地块种植的农作物,在购买政策保险的基础上,另外配套购买商业补充保险。8月份,受暴雨天气的影响,临沂多地爆发洪涝灾害,多地农田被淹,庄稼的长势和收成受到严重影响。洪涝灾害发生时,郑旺镇刘官庄村供销农场基地的玉米正值灌浆期,八成植株死亡或减产。这个时候,农业保险发挥了重要作用,政策保险3.6元/亩的保费最高保障400元/亩的理赔额度,商业保险21.5元/亩的保费最高保障500元/亩的理赔额度。即使在受灾绝产的情况下,两项保险的保障额度,依然能够保障社员保底收入。

  创新两种模式,差异化运营。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发挥服务平台作用,整合农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地块不同性质,进行差异化运营。一是自主经营。由村集体+农户(大田地)或村集体+供销农场(复垦地)联合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合作社整体托管给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经营,实行保底收益+盈余分红的利益分配机制。保底收益根据地块条件、结合当地土地流转市场价格,与村集体、农户协商确定,由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垫资,提前兑付,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全部转嫁到合作社。合作社年底盈余部分在提取公积金、风险金后,按照农民5:村集体3:供销农场公司

  2的比例进行分配,农户可另外享受占比高达50%的合作社盈余收益,最大程度让利于民。目前,已托管经营和正在办理的土地股份合作社7家,托管经营地块8块,面积地1967.5亩,涉及农户2462户。二是合作经营。对接自主经营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大户、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由山东供销农场公司提供耕种植保、田间管理、收割收获、秸秆回收(还田)、烘干贮存、加工销售等部分环节或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目前,公司已与梅埠干沟渊、太平徐太平、太平沙岭官庄、相公洪岭埠等11个村居(社区)的14个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经营地块22处,合作经营面积8000余亩。

  坚持三管齐下,为农业增效。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基础、扩规模、提品质,三管齐下,促进农业持续增效。一是夯基础,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工作的重点,完善农田水网、路网、电网等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郑旺镇东张岭村过去连年内涝,耕地十种九不收,土地弃荒现象严重。该村组建土地股份以合作社后,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对托管经营的179.5亩土地,配套完善了水、路、渠等农田基础设施,解决了困扰农户多年的内涝问题,当季种植青储玉米,长势喜人。二是扩规模,增强市场议价能力。采用规模化经营的模式,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统一购置农业生产资料、组织农业生产活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产品统一销售,具有更强的市场议价能力。八湖镇新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集中经营后,公司统一托管服务,集中采购农业生产资料、统一耕种作业,亩均可以降低成本50元,与合作企业签订采购订单,比一家一户农民自己经营一斤多卖0.2元,不算科学种植增产,这一增一减算

  下来,一亩地可增收200多元。三是提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坚持因地制宜,优选优种,重点培育高产、多抗、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品种。在八湖镇新庄村供销农场基地,与青岛天地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日本越光水稻品种63.69亩。目前,越光水稻市场单价超过50元/市斤,种植收益比传统大米翻几番。另外,规划水稻工厂化育苗中心20.72亩,水稻新品种研发展示区144.59亩,争取打造山东省最大的越光水稻繁育基地。

  突出三化融合,为农业赋能。转变农业发展思路,从数字化、品牌化、特色化着手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一是数字化,用科技为农业赋能。联合北京万盛华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子丑丁卯公司合作开发数据云平台,平台一期投资150万元。通过数据方法,结合物联网采集地面信息,综合作物模式、气象方面的算法,用于解决农场土地管理和农事运营问题,实现田块测算、耕地历史、作物识别、长势监控、农业气象、土肥概况、灾害预报、产量预估等全产业链数据服务。为公司开展农机作业调度、农产品质量追溯、物联网建设等工作提供底层技术支撑。二是品牌化,用口碑为农业赋能。注册鲁供优享(拟定)农业品牌,专做天然、无公害、优质农产品,让全国人民吃上最放心食物。主动嫁接河东稻米、八湖莲藕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供销农场品牌农产品基地,助力河东从农业大区到农业品牌强区转变。三是特色化,用服务为农业赋能。围绕城市圈,整合土地,建设蔬菜基地、水果基地、肉蛋奶基地等,发展城市小菜园、农产品采摘园、城市一分地休闲体验区等项目,打造中心城区30公里休闲旅游服务圈。

  聚焦三个领域,助民生改善。供销农场集公益性与经营性于一体,不单

  纯以盈利为目的。一是聚焦村集体经济增收。合作社将土地集中起来后,通过整地,打掉田埂、沟渠等实现的增益土地归村集体所有。临沂河东区郑旺刘官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一期发动146户农户、252人,将139.3亩农田入股合作社。土地集中连片经营后,增溢土地19.2亩,增溢率达12.1%。保底收益800元/亩/年,村集体每年增加保底收益15元(不含分红),另外,年底村集体还可以获得合作社盈余部分30%的分红。村集体轻轻松松在供销农场获得两份收益。二是聚焦农村老人、相对贫困人员两类特殊群体生活改善。针对老年人出行难、就医难、生活难的问题,对大田地整村托管建设供销农场的村居(社区),由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研究制定专项养老保障措施,从托管的土地合作社中拿出部分收益,解决农村老人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探索普遍适合农村社区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另外,重点关注全面脱贫后相对贫困群体脱贫问题,村集体从供销农场获得的收益优先用于保障相对贫困群体生产生活。三是聚焦农村宅基地复垦利用。在当前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大背景下,供销农场以打通耕地与宅基地之间转换途径为目标,主动对接新型农村社区,瞄准农村宅基地复垦利用,助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目前,已对接有关村居发展复垦项目2个。其中,汤头前林子村复垦地320亩作为特优果菜种植展示园,开发高价值的果园60亩,用于种植猕猴桃、榛子和大樱桃等经济作物;汤头陈家堰村复垦地270亩作为特优农作物种植示范园,开发小米、高粱等杂粮80亩,黑小麦种植190亩,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为乡村振兴和生态宜居奠定重要基础。

  二、经验启示河东区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基础,将农民手中的闲散土地集中起来经营,

  建设供销农场的做法,探索了一条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乡村振兴路,为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支部领办。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能不能把农民的地集中起来规模化经营,基础是农民,关键在支部。河东区在推进供销农场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党支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托管经营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全部由党支部领创办,实现了基层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紧密结合。

  必须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河东区在推进供销农场工作过程中坚持以引导为主,多次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到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良好的周边市、县(区)现场观摩学习,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群众算清成本账、增产账、误工账、政策账,将个人耕种、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的各项数据对比、优点缺点都讲清楚、讲明白,让群众自己去对比、去权衡、去选择。不盲目追求全村100%的农户入社成熟一个、推进一个,不搞一刀切。对个别现阶段不愿意参与土地股份合作的农户,在条件允许范围内给予地块调整,以保障入社的土地连片成块,真正做到了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必须坚持人才第一、选优配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河东区在推进供销农场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才第一、选优配强,不仅聘请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民讲师团成员、原临沂河东金丰公社理事长、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农民农艺师韩祥军为业务经理,特邀临沂市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李辉为种植技术总顾问,组建起了专业化人才队伍。同时,也积极与山东农业大学、临沂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

  家团队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另外,还充分整合了全省供销系统三农人才平台资源,锻造了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为供销农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必须坚持以农为本、持续增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看收入。农民增收既是千家万户的小钱袋,更是国计民生的大体现、发展水平的硬指标。供销农场变个体户流转土地经营的传统模式为土地股份合作,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经营权的前提下,推动规模化经营,保障农民离地不失地,守护农民土地情怀。以发展订单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智慧农业为主攻方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最后,通过向农民、村集体倾斜型的盈余分配机制,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几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新时代影响力的乡村振兴明星级村庄,这些成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全国乡村振兴建立了一个范本,本次主要精选浙江达人村、陕西袁家村、四川战旗村、浙江鲁家村、四川明月村、上海吴房村六个案例值得分享和学习。

  浙江达人村复兴乡村文明达人村位于江北区甬江街道畈里塘,整个项目占地40余公顷。以乡村为基础,以复兴乡村文明使命,融合了集市文化、节庆庙会、田园风光、美食小吃、民俗演艺、童话世界等项目,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浙江首个田园综合体。整个项目将重点突出田园夜色,弥补宁波市中心以乡村特色的商业空白,也弥补了宁波乡村夜游市场空白。是城市中心区不再有的田园,城

  市中心无法再生、无可复制。区核心内容紧紧围绕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俗演艺、农家美食、农趣

  玩乐进行开展。达人村每年还定期举行六到七场农俗文化类主题活动,包含农俗风情嘉年华、春耕花痴秀、乡村童趣节、冰雪纳凉节、灯光艺术节、丰收农趣节、聊斋鬼节等,其中农俗风情嘉年华被评为全国____年__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

篇四:乡村振兴案例教学

  2022乡村振兴怎么干?十大成功案例值得借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外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较好的经典案例,总结出乡村产业振兴的十种模式。

  以下十大案例作为国内著名的乡村振兴成功案例,他们究竟赢在哪儿?

  1、以“三瓜公社”为代表的“电商特色产业模式”三瓜公社位于合肥合巢经济开发区,距离合肥市中心约50公里,半径150公里内辐射人口近2600万,是合肥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按照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理念,融入“互联网+三农”发展理念,构建集一、二、三产业与农旅相结合的“美丽乡村”发展系统,推动三瓜村的全面振兴发展。在建设过程中保护乡村原有的田林农湖系统,对荒地、山地、林地进行修整保护,修复水系,把乡村田野打造成诗意栖居、宜游宜业的家园。2、以“袁家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袁家村是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下辖村。回顾和总结袁家村的创业历程、发展思路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以组建合作社为切入点,实现三变;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3、以“泰山村”为代表的“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撬动模式”

  泰山村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西南6公里,与新密搭界。结合黄帝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林业立村、生态富村、旅游活村、文化强村”思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2007年,在外经商多年的乔宗旺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利用紧靠郑州市区的区位优势和黄帝文化的品牌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产业”方案打造泰山村特色旅游村。确立了“以孝治村、生态富村、文化强村、旅游活村、实干兴村”的发展思路。

  4、以“中郝峪”为代表的“综合发展模式”中郝峪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博山大山深处,距城区40多公里。该村践行的“三变”模式得到全国各地乡村的认可,即资源变资产,现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实施“公司+项目+村民入股”的综合性发展模式,全村人人是股东、户户当老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体发展。5、以“竹泉村”为代表的“外部资金撬动模式”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在开发之初,竹泉村秉承“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确定了建设新村,腾空古村的“一古一新”理念:古是指最大限度保留古村原有风貌系统,打造旅游接待服务吸引核;新是指按照乡村振兴的标准并结合居民现代生活需求建设新村,安置村民。竹泉村围绕“山、竹、泉”做文章,以沂蒙原生态古村和沂蒙山乡民俗为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沂蒙特色、泉乡个性、竹乡

  景区、农家风情兼备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以“竹泉模式”奏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进行曲。

  6、以“乌村”为代表的“一价全包精品民宿度假模式”乌村位于乌镇西栅历史街区北侧500米,紧依京杭大运河而立。借鉴了ClubMed的“一价全包”国际度假理念,按照“体验式的精品农庄”定位进行开发,强调在对乡村原有肌理进行系统保护的基础上,营造具有典型江南水乡农耕文化传统生活氛围、适应现代人休闲度假的“乌托邦”。围绕江南农耕村特点,导入酒店、餐饮、娱乐、休闲、亲子、农耕活动等配套服务设施,乌村定位为高端乡村旅游度假区,与西栅历史街区联袂互补。7、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民宿发展模式”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有“清凉世界”、“江南第一山”的美誉。十多年来,莫干山镇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发展民宿和旅游产业。全镇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的发展战略,创建了全国美丽宜居小镇。近年来,莫干山不仅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国内外的游客,许多曾经走出大山的当地村民也纷纷返乡,参与到建设家乡的大潮当中。8、以“鲁家村”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模式”2011年以前,浙江省安吉县的鲁家村还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如今已蜕变为“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的中国美丽乡村新样板。鲁家村以“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启动了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有农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独特魅力呈现给世人。村集体通过财政项目

  资金转化为股本金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理念,把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家庭经营的积极性紧密结合到了一起。改造后的鲁家村对追求自然耕种的城市人群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带来乡村旅游的繁荣,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9、以“舍烹村”为代表的“三变模式”普古乡舍烹村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普古乡东部,立足“1+6=1”的发展战略,即立足旅游资源,实施产业富村、商贸活村、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科技强村,建成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发展示范区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将农业产业当作旅游来做,种植作物除注重其本身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还充分挖掘科普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在果园农田中建设休闲栈道、观景平台、休息设施、农业乐等设施;建设农耕文化园、百草园和百花园、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提升农业产业观赏性、体验性、科普性,实现了旅游与农业的深度融合。10、以“合掌村”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复兴模式”日本的合掌村包含民居保护、民俗观光、民宿生态体验等完整的观光产业链。(1)观光旅游:白川乡内共有5个合掌村落,其中最出名的是拥有114栋“合掌造”的荻町,还有一条长1公里左右的庄川河,以及寺庙、美术馆、博物馆等,利用这些旅游资源开发了乡村观光产业。

  (2)民宿与特产:合掌村民宿以合掌造建筑见长,是日本传统民宿的典范。整个村落以不破坏村民生活为前提,改造了其中的一些合掌屋为民宿、餐饮以及特产商店,来满足日益增加的观光客的需求。民宿内体验项目以特定农作业或地方生活文化为主题,包括农耕体验、牧业体验、渔业体验、加工体验(做豆腐、捏寿司)、工艺体验(押花、捏陶)、民俗体验(地方祭典、民俗传说、风筝制作)等。可以感受农村朴实与温馨的生活环境,聆听主人讲述当地的风土人情,体会久违的宁静和安逸。

  合掌村商品主推本地特产,如浊酒、飞弹牛肉、柿饼、飞弹牛乳制的冰淇淋等,利用村内独有的原生态食材进行生产。

  (3)节庆活动:为让“合掌村”一年四季都有游客,深度挖掘了当地文化,打造了“浊酒节”“亮灯节”以及“消防演习日”等节庆活动。

篇五:乡村振兴案例教学

  上纪落村乡村振兴具体案例

  有资源不代表有产品;有产品不代表有产业;有产业不代表能产生效益。因此,把资源转成经济需要经历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特色产品再逐渐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再转化成可观的经济效益等多重环节。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让我国广大乡村的“美丽资源”变身“美丽经济”成为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美丽乡村发展建设,国家农业部发布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分别为: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

  十大模式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环境背景下的乡村发展提供范本和示范。

  1、产业发展型模式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典型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2、生态保护型模式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典型案例: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高家堂村位于全国首个环境优美乡——山川乡境内,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是一个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的浙北山区村。高家堂是安吉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以生态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提升了环境品位。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现如今,高家堂村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高效竹林基地、竹

  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支柱。高家堂村把发展重点放在做好改造和提升笋竹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布局,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从98年开始,对3000余亩的山林实施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3、城郊集约型模式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典型案例: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松江区泖港镇地处上海市松江区南部、黄浦江南岸,是松江浦南地区三镇的中心,东北距上海市中心50公里,北距松江区中心10公里。该镇的发展不倚仗工业,而是依托"气净、水净、土净"的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环保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成为上海的"菜篮子"、"后花园",服务于以上海为主的周边大中城市。4、社会综治型模式主要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其特点是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典型案例:天津大寺镇王村天津市西青区大寺王村镇北邻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邻天津微电子城。该村距天津港10公里,距天津国际机场15公里,距市

  中心15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全村580户,人口1862人,占有土地4000余亩。

  王村是天津东南方新农村发展的一颗耀眼的明星。王村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示范村",2012年,荣获"美丽乡村"称号。王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城市化。村里生活环境和谐有序,基础设施完善,家家户户住进新楼房,电脑、电话、汽车走进农家,村民过着"干有所为,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其乐融融的城市化生活。

  5、文化传承型模式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典型案例: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平乐村地处汉魏故城遗址,文化积淀深厚,因公元62年东汉明帝为迎接大汉图腾筑"平乐观"而得名。该村以农民牡丹画而闻名全国,农民画家已发展到800多人。"一幅画、一亩粮、小牡丹、大产业",这是流传在河南省孟津县平乐村村民口中的一句新民谣。近年来,平乐村按照"有名气、有特色、有依托、有基础"的"四有"标准,以牡丹画产业发展为龙头,扩大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依靠文化传承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6、渔业开发型模式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其特点是产业以渔业为

  主,通过发展渔业促进就业,增加渔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典型案例:甘肃天水市武山县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端的渭河上游。目前,该县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10%。2012年末,全县养鱼水面达464亩,其中冷水鱼12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00吨,其中冷水鱼超过40吨,渔业总产值达770余万元。7、草原牧场型模式主要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其特点是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典型案例:内蒙古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苏木道海嘎查道海嘎查是太旗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典型。道海嘎查的主要就是草原,因此,对草原牧区来讲,保护好草原生态环境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道海嘎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促进草原畜牧业由天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发展特色家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独具草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发展模式。8、环境整治型模式主要在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的地区,其特点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问题,当地农民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呼声高、反应强烈。

  典型案例: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红岩村位于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距桂林市108公里,共103户407人,是一个集山水风光游览、田园农耕体验、住宿、餐饮、休闲和会议商务观光等为一体的生态特色旅游新村。红岩新村成功地建起80多栋独立别墅,共拥有客房300多间,餐馆近40家,建成了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环形村道、灯光篮球场、游泳池、旅游登山小道等公共设施。9、休闲旅游型模式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模式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典型案例: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国家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江湾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云集了梦里江湾5A级旅游景区、古埠名祠汪口4A级旅游景区、生态家园晓起和5A级标准的梯云人家篁岭四个品牌景区。依托丰富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着力建设梨园古镇景区、莲花谷度假区,使之成为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试验区"的典范。中国美,看乡村,一个天蓝水净地绿的美丽江湾,正成为"美丽中国"在乡村的鲜活样本,并以旅游转型升级为拓展空间加快成为中国旅游第一镇。10、高效农业型模式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其特点是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

  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典型案例: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三坪村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三坪风景区所在地,该村共有

  8个村民小组2086人,2012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125元。三坪村全村共有山地60360亩,毛竹18000亩,种植蜜柚12500亩,耕地2190亩。该村在创建美丽乡村过程中充分发挥森林、竹林等林地资源优势,采用"林药模式"打造金线莲、铁皮石斛、蕨菜种植基地,以玫瑰园建设带动花卉产业发展,壮大兰花种植基地,做大做强现代高效农业。同时整合资源,建立千亩柚园、万亩竹海、玫瑰花海等特色观光旅游,构建观光旅游示范点,提高吸纳、转移、承载三平景区游客的能力。

篇六:乡村振兴案例教学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六个经典案例

  1.“民宿发展模式”—莫干山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有“清凉世界”、“江南第一山”的美誉。十多年来,莫干山镇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发展民宿和旅游产业。全镇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的发展战略,创建了全国美丽宜居小镇。2.“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袁家村袁家村是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下辖村。回顾和总结袁家村的创业历程、发展思路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以组建合作社为切入点,实现三变;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3.“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撬动模式”—泰山村泰山村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西南6公里,与新密搭界。结合黄帝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林业立村、生态富村、旅游活村、文化强村”思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2007年,在外经商多年的乔宗旺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利用紧靠郑州市区的区位优势和黄帝文化的品牌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产业”方案打造泰山村特色旅游村。确立了“以孝治村、生态富村、文化强村、旅游活村、实干兴村”的发展思路。

  4.“综合发展模式”—中郝峪中郝峪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博山大山深处,距城区40多公里。该村践行的“三变”模式得到全国各地乡村的认可,即资源变资产,现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实施“公司+项目+村民入股”的综合性发展模式,全村人人是股东、户户当老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体发展。5.“外部资金撬动模式”—竹泉村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在开发之初,竹泉村秉承“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确定了建设新村,腾空古村的“一古一新”理念:古是指最大限度保留古村原有风貌系统,打造旅游接待服务吸引核;新是指按照乡村振兴的标准并结合居民现代生活需求建设新村,安置村民。竹泉村围绕“山、竹、泉”做文章,以沂蒙原生态古村和沂蒙山乡民俗为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沂蒙特色、泉乡个性、竹乡景区、农家风情兼备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以“竹泉模式”奏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进行曲。6.“一价全包精品民宿度假模式”——乌村乌村位于乌镇西栅历史街区北侧500米,紧依京杭大运河而立。借鉴了ClubMed的“一价全包”国际度假理念,按照“体验式的精品农庄”定位进行开发,强调在对乡村原有肌理进行系统保护的基础上,营造具有典型江南水乡农耕文化传统生活氛围、适应现代人休闲

  度假的“乌托邦”。围绕江南农耕村特点,导入酒店、餐饮、娱乐、休闲、亲子、农

  耕活动等配套服务设施,乌村定位为高端乡村旅游度假区,与西栅历史街区联袂互补。

篇七:乡村振兴案例教学

  这60个中国最美乡村改造案例,告诉你乡村振兴怎么

  搞

  安仁华侨城南岸美村老酒坊改造,四川华侨城南岸美村乡村客厅位于大邑县清源村,建筑原为废弃的酒坊。设计团队提出“轻介入·在地化”的设计思路,通过老酒坊改造重塑乡村公共空间,探索安仁特色乡村振兴路径。设计将项目定位为乡村客厅,如何通过设计在原有建筑中引入展陈、会议、接待、办公等功能,成为改造关注的重点。对酒厂的衰败外壳进行集中整治并优化了室内空间,将原有的生产区域改造为会展大厅、文化展区、休闲吧馆、创客学院,并新增了丛林餐厅,打造了一处建筑、田园、游客可以同步进行“多维呼吸”的公共空间。宋家沟乡村改造项目,山西以植入和空间换置等手法进行移民搬迁的工作,通过公共空间的秩序恢复和散点的分布规划来化解新旧隔阂,恢复乡土文化的自信。沿河岸吸纳周边空余场地形成开放的活动空间,同时植入庙宇、浴室等公共建筑,将原来起单一带状的分割线,变成了有机多元的链接带。对宋家沟村历史文脉及本地宋长城文化进行糅合提炼。利用向村民旧砖瓦材料的收集过程,使村标的设计自然而然的从村庄内部渗出,与整个地域互相回应。挚舍南禅观水酒店,无锡清名桥古运河之滨,故取名为“南禅观水”。原址是典型的传统三进式院落,前低后高,较为保守。旧建筑四周封闭,室内光感不强,楼道狭窄,藏匿了许多安全隐患。改造后的建筑,依旧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保留了这座江南小院古朴典雅的气息,增加了更多的开放空

  间。房间“溯、泛、泊、泽、瀚、澔、润、漾、湛、泓、渡、湉、漪、澹、澈、澄”,皆以水字旁的字命名。干净利落的线条,裸露的原色墙面和金属,传达克制冷艳的美感,几何性和构成性创造出中性、纯粹的空间体验,粗犷别致之中不乏细腻的笔触。铁锈板、简约的落地玻璃及独特的导向系统等现代设计元素,赋予了老宅新的活力。

  d-u渡咖文集,无锡在满足保持整体风格一致的需求下,又要体现其作为独立美学空间的多样性。老街南下塘仍旧保留着当初枕河人家、小桥流水的古镇风貌。更新后的入口处,细木格栅窗替代了原有的密闭花格窗,更加轻简有温度;外凸原木落地玻璃窗的运用让室内外空间更加敞亮通透。咖啡厅侧面开辟出进入室内的通道,褐色砂石中青石板路曲折迂回,营造出温婉江南的意境。推开主入口实木大门,是一个艺术展示区,兼具接待、艺术沙龙、展厅的功能。作为展厅时,空间内部的接待台和休闲长椅可瞬间变为吧台和展台。艺术空间和咖啡区由落地大玻璃窗隔开,两个空间纵深相互延展。百美村宿·拉毫石屋,湖南坐落在山坡之上,场地北高南低,高差约为30米。村落周边古树参天,群山怀抱。青石板路蜿蜒伸展,加上周围树木森森,烟雨濛濛之际,炊烟袅袅之势,呈现出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和闲置景象。田园东方二期,无锡相对于一期作为完整的乡村发展模型示范,二期的建设,更关注对基础设施的建设配合,与商业发展协同。按照现代文旅与商业空间

  组织动线,构建出包含两个田野乐园和一条主题商业街的娱乐体验与休闲消费融合的新形态田园文旅小镇中心。

  小伍份村文化礼堂,浙江文化礼堂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核心载体,承载着村落文化标签和精神符号。但在实际建设中往往因时间关系,缺乏对村落文化特征的充分挖掘。同时建设的复杂性也使得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建筑或景观的营造,更像是对村落文化的挖掘和特征的重塑。马家垄村民活动室,江苏

  设计的对象选定为村西口一栋普通却又有些特别的房子。普通是因为它就是江浙地区近现代乡村最基本常见的单元建筑类型,而特别则是因为它处于小聚落的“村口”,它区分了村落和田野的边界,并从场所特性上应具备作为“村口”空间所独有的指示性和公共性。应村委的要求,决定把这个基本沦为仓库的小房子改成可多功能使用的活动室。

  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吴房村吴房村位于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是上海第一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是上海南郊的桃花源。吴房村的整体风貌设计,源于中国画家吴山明老师与吴扬老师联袂创作的“桃源吴房十景图”,后续的整体规划、建筑、景观、风貌设计都源于这幅“桃源吴房十景图”。花海一粟,江苏因借“渺沧海之一粟”的意境,于梨树、梨花、清风、光影中成

  就天地之纯粹。小屋散于果园阡陌纵横中,于梨枝之巅,览花果之盛,互不相望,各具风景。淡季作为果农劳作休憩之用,花季则幻作野奢农舍,最大程度满足游人与农民的不同需求。单元之间可以互相组合形成游人所需要的聚落,使人们领略“花海一粟”的魅力。

  蕉岭棚屋,广东蕉岭棚屋落座在粤北地区的田野之间。作为一间乡村客厅,它完全开放,提供村民闲聚、暂留的可能,又具备一定的对外展示功能。在设计起始之前,原场地东侧已有一组相对完好的老祠堂。我们将其与门前的池塘保留,作为轴心,其余的破败房屋需拆除重建。让新建筑在南、西、北三侧建立围合,西南角入,西北角出,新老建筑间的过渡区域形成内院。大邑农科基地展示中心,成都位于成都大邑东部天府田园度假区,在国家乡村振兴,打破二元结构,城乡向乡村存根溯源这一大背景下,打造以田园酒店(民宿)为核心,以科普亲子,主题乐园,康养文化体验为活动内容的川西林盘田园综合体。农科基地展示中心作为整个项目的农业技术的研发与展示中心,也是一种传统川西民居田园生活的一种标志。竹篷乡堂–尚村,安徽项目基址位于尚村前街的高家老屋。因年久失修,老屋主体已坍塌,仅留有部分外墙与老屋室内及天井的台基地面。本项目是将高家老宅废弃坍塌院落激活并加以利用,变废为宝,用6把竹伞撑起的拱顶覆盖的空间,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休憩聊天,娱乐聚会的公共空间,

  兼备村民集会活动、村庄历史文化展厅的功能。前洋农夫集市,福建位于前洋村入口,紧邻国道,是前洋与外界沟通的门户,也是村

  里人走出乡村的第一站。这里规划的农夫集市是一座集宣传展示、电商平台、农业教育、土特产线上线下交易、乡村物产田园体验与一体的现代化农村公共服务建筑。

  华腾猪舍里展厅,浙江业主华腾牧业希望用这栋建筑来展示猪肉的加工过程和猪肉产品展示,并以此作为整个牧场发展观光业的起点。以靠建筑用了复合乡下施工的红砖、混凝土、水洗石、自然光、水、工人的意外的“自由发挥”共同设计了这个猪场。设计完成后,这栋建筑成为一栋介于产品销售大厅、美术馆或者展览馆之间的建筑。码头书屋,安徽铜陵本项目是利用江边的一座废弃码头,建造一个全公益性市民书屋。毛石和混凝土砌筑的码头长宽约40米*14米,设计中32*14米的书屋主体钢结构框架被6根钢筋混凝土柱子支撑在码头上,架空建筑形体的底层为原有码头空间,中层是书屋的阅览空间;顶层是观江平台。元和观村党群服务中心,湖北通过对村落整体调研、综合考量,建议将紧临干道、弃建已久的一处宅地征用做新村委会,室内以共享、开放为原则,打破村委会常规以封闭式房间为主的布局,除了必要的会议区、财务间封闭外,只加设了两间封闭备用房间,其它区域都设为开放式,结合设置了很多

  便利的休息坐区、阅读区、交流区空间。大坊创意村,江西大坊荷兰创意村是由NEXTarchitects所负责的一个中国乡村振

  兴项目,旨在通过中荷文化的融合碰撞,在都市化潮流盛行的当下,打造一个独特的中国艺术村。其中,NEXTarchitects主要负责了总园区的设计规划,以及相应建筑单体及其室内空间的设计。同时,这个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紧随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号召与潮流。

  大槐树下的场院,山西本项目是山西省沁源县韩洪沟老村整体复兴计划一部分,基地是一个三合院,位于韩洪沟老村中部,地势较高。院落中有一个处空置的三孔窑洞,现状保持较好,但厢房、倒座、围墙和院门已经坍塌,只剩下基础的石块。场地中最为重要的元素是院外的大槐树。它已经有数百年的树龄,但仍然枝繁叶茂,如同神灵般守护着村庄。听村里老人介绍,大槐树下一直是村民集会的地方,以前是韩洪沟老村重要的公共空间,也是村庄的精神之地。先锋厦地水田书店,福建屏南先锋厦地水田书店位于福建屏南厦地古村村落北侧,被一片水田环绕。建筑的前身是一座荒废已久的当地民居,在建筑师到来时仅保留着三面完整的夯土老墙和残破的院墙。基于对场地历史以及村落整体景观的尊重,新建部分基本隐匿于老墙之内,从外面看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残存的老墙被视为容器,包裹了混凝土和钢结构建造的新建筑,形成当代与传统的对话。

  青龙坞言几又乡村胶囊旅社书店,浙江桐庐青龙坞是一片古村,隐匿在浙江桐庐的山林深处,Ateliertao+c西涛设计工作室应业主之邀改造这座老宅,在占地仅232平米、高7.2米的双层空间中,置入一个可容纳20人的胶囊旅社、一个乡村社区书店和阅览室。如何在一个紧凑空间里保证住宿区的私密性,又要同时满足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和整体空间的连续性,是这个项目带来的最大挑战。石窝剧场,山东威海石窝(露天)剧场的前身是一座小型采石坑,位于威海市环翠区嵩山街道五家疃村。露天剧场作为一种公共性场域,也会给所在的区域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它可以作为广场使用,为当地人提供公共集会的场所,也可举办音乐节、戏剧节等活动,形成公共交流。建筑师认为这样的处理在单纯美化景观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和产业功能。小石村建筑设计实践-四川彭州小石村是四川一个急需灾后重建的空心化村落,设计团队根据四川当地传统的建筑形式,营造了一个“包容一切活动的瓦屋顶”,以连接传统与未来社区。屋顶的四坡分别打开四处天井,修茂的竹子从天井中生长出来,为各层空间提供了景观和与自然的亲密度。景德镇丙丁柴窑-江西丙丁柴窑位于景德镇浮梁县前程村,基地环境清幽。柴窑又称作景德镇窑或镇窑,正遭遇现代技术和新的烧制方式的冲击,面临消亡威胁。希望借助柴窑的复兴,带来更多对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关心关注,

  带来乡村技艺传承和经济发展新的契机。竹溪县龙坝镇菜市场-湖北龙坝镇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政府划地兴建了一座2500平方米左

  右的菜市场,场地北高南低、边界参差。对此,设计师采取了由内向外的设计方法,从场地中心开始布置平面,再逐步向外推敲功能,慢慢渗入到周围不规则的边边角角中去。

  发昌村文化活动中心-广东发昌村位于河源市紫金县东北侧,是广东客家人聚居的地区。村里大多壮年都已外出城里务工,设计师以木、砖为主材。以一种融入“自然”的方式介入对场地的改造,为留守的老人、儿童创造一个温暖的庇护所。云上西棠田园度假综合体-广东本项目位于江门市蓬江区大雁山脚下一个僻静的村子旁。设计开展之初,设计师就确立了利用场地中丰富的水体及原生植被资源,大面积采取轻度维护的原则和理念,从山林、河塘、湿地、路径等四个方面着笔,体现对原生态的延续。徐家大院-南京徐家大院是特色田园乡村中一组产业办公综合服务建筑。位置在乡村边缘,是密集的乡村与空旷田园之间的过渡。布局延续村庄肌理特征,顺应道路与周围房屋布置。渔乡茶舍-浙江渔乡茶舍位于浙江省杭州建德市,建德政府提出“全域旅游发展

  战略”,计划投资打造一个江南秘境主题景区,渔乡茶舍属于其中最先启动的公共建筑,承载着接待和休闲的功能要求。

  剪纸艺坊&伴湖书吧-浙江步路乡是一个正在经历规划与整改的村子,结合场地现状与财政预算,选择了两栋具有典型性的建筑进行改建。也希望修建后的房子能融入村民的生活,成为梅湖沿岸的标识与规划环湖主路上的两个特色建筑。油坊坪村-陕西油坊坪村地处秦岭北麓,村落地处山区,每年盛夏时节,在此聚集了大量周边市县前来避暑的人群,常日却鲜有问津。村内以留守人群为主,劳动力流失严重。为响应国家扶贫攻坚工作,以技术扶贫的方式,尝试探讨景观这一手法对于大秦岭地区乡土景观的传承与新解。陈家铺-平民书局-浙江项目位于中国东南内陆的丘陵山地,独特的文化与地理条件,孕育了项目所在“陈家铺”的崖居聚落形态。改造项目的起点,是村民礼堂旧址,其在整个聚落中已经是体量庞大的公共中心之一,是村落中大半个世纪之前建造的新建筑,将改造成为村里的图书馆。福建土楼改造当地政府已经将这个土楼改建为一个儿童学校,并且对其进行了一些个体层面的改造,例如加入了新建的厕所。我们的这个原型将现有的一扇小窗转变为一个新的入口空间,从而将一个新的公共图书馆引入了这所土楼学校。

  神山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位于信阳市光山县殷棚乡,属于大别山潜山丘陵地区。区域内山水相依,风景优美。建筑作为神山岭生态观光园项目的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游客在园区内的接待、饮食、休闲及住宿等服务。建筑共三层,设计团队选取“层叠退台”作为建筑的基本形式:下一层的顶部成为上一层房间的户外活动空间,每个客房都有独立的“空中小院”。泰山九女峰书房九女峰书房位于泰安市岱岳区东西门村,毗邻神龙大峡谷,东临五岳之首——泰山。基地四面环山,满山乱石如群羊,拥有俯瞰峡谷沟堑、远望山峦诸峰的广阔视野。在北方多岩石裸露的厚重山峦之上,反差性地留一片空灵的白,成为设计最初的设想。设计希望在此建造“一朵悬停于山间的飘浮云絮”,回应泰山云海的波澜壮阔。九峰乡村会客厅九峰村位于福州的“后花园”北峰之上,四面环山,中有溪流,环境优美,风景如画。村中有很多老房子,于是,经过沟通和协商,他们愿意把不好住的老宅出租,利用这间已经多处变形的老宅子为九峰村建设一座乡村客厅。整个改造的核心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大体量的“会客厅”,能够接待来客、开会、培训或者喝茶小聚。太行村公共生活空间太行村位于秦巴山脉,风景宜人。随着游客数量的增长,当地政府希望建设一处可供本地村民和外地游客共同使用的公共空间。为增强场地的公共性,基于聚会、用餐、住宿等业态,进行如下操作:保

  留民居主要起居空间;拆除多余构筑物;增加多功能空间;组织新的路径连接几处院落,将几处民居整合为一簇半围合的聚落。

  油茶工坊-浙江松阳横樟村位于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村庄历史悠久,村口闲置的油茶工坊位于路边下沉场地,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且已荒废多年。项目保留主体建筑和室内的木制设备,空间向外扩张,在侧面形成厨房和产品包装空间,室外的休闲凉亭提供了面向山涧的观景平台。计家墩-村民中心改造-江苏计家墩村位于富饶的江苏昆山,是个八十年代盖起来的村子,四周都是稻田,有两三条水道穿村而过,行走其间是江南水乡的秀丽风景。设计任务是位于村口的村委大楼的改造和加建,让它成为未来“村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前洋农夫集市-福建前洋村农夫集市位于前洋村入口,紧邻国道,是前洋与外界沟通的门户,也是村里人走出乡村的第一站。建筑利用山边两座废旧的老宅改造而成,两栋老房子修旧如旧,木梁青瓦,完全保持了这里原有的风貌。陈溪乡邻中心-浙江浙江的小村庄暨家寨,其入口有一片开阔的石头广场,后面的屋檐轻轻地浮现在群山和广场之间。设计从周围的群山出发,把建筑和更大的村落结构和自然结构联系了起来。开平塘口镇祖宅村景观厕所-广东

  开平塘口镇祖宅村景观厕所位于著名的华侨之乡,碉楼之乡开平市中部,设计选址在祖宅村旧公厕原址,将旧公厕拆除后的旧材料进行重新利用,完成了旧公厕和旧材料的双重新生。

  贵州桐梓官仓村民活动中心-贵州官仓地处贵州境内大娄山、仙人山生态圈之中,山脉层峦叠嶂、民居绿瓦连绵。根据地域特色,项目采用“大屋檐、灰空间”等黔地建筑元素,同基地周围场所保持连续性,打造一个可以自由渗透景观、感知文化精神的真实流动空间体系,赋予村落建筑新风貌。川西林盘-成都“天府新兴·和盛田园东方”是一次基于田园场景中的新田园主义哲学的空间实验。川西林盘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乡村人居聚落,规划后的项目,不仅带给村民崭新的生活方式和发展可能,还给村民整理出了更多的生活、生产使用空间和面积。鄂州市徐家桥武昌鱼小镇游船码头游船码头主要是游客集散、休息、土特产展示等功能,一般设计容量约为200人以内。因为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的发展,在梁子湖沿岸会有一定数量的相似规模体量的游船码头建设。基于这一点考虑,设计尝试建筑模块组合和一定程度的装配式建造。基本模块为大厅、一个连廊和码头平台。可以适应不同的位置和周边环境进行组合。南院,南宁三甲屯南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三甲屯,顾名思义南方的院子。南院的诞生始于三甲屯的美丽乡村改造工程,这

  座老房原是一栋私人住宅,土砖墙斑驳不堪,局部已经坍塌,内部空间逼仄而且幽暗。设计策略上建筑师采用一老一新的模式:将老房子完整改造,并在边上的空地上建造一个新的开放式建筑。

  雷励贵州大项目活动营地项目坐落于县道与村路交接处的狭长台地上,远景群山连绵。这是一个驻点乡村的青少年公益营地,旨在探索青少年活动营地与乡村建设的结合模式。本项目以设计方案吸引企业捐助,由公益伙伴与本地工匠共同建造。建成后定期举办青少年公益活动,为青少年成长和乡村发展持续赋能。唐堡书院-村民公共活动中心项目坐落于陈堡镇唐庄村,地处江苏省兴化市,古称昭阳又名楚水。设计师为重新诠释这一中国田园山水画般诗意的诉求,实现让建筑真正意义上的融入自然,保持村庄特有标志与肌理,将唐堡村内“村落”与“水田”两种物质空间形态被提炼、置入到村民生活之中。乡邻交流、活动、学习、休闲等社区活动在此发生。高步书屋高步书屋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河流域的高步村。这座小型图书馆,称它为高步书屋,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场所。希望高步村里这群热爱自由又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能在书屋里玩耍、学习。书屋的设计由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从远古保存至今的“干栏式”建筑为起点,应不同空间、功能和形态的需要重新组织结构。云阳四方井服务建筑

  云阳,作为一个因三峡建设而重新选址重建的移民新城,城市与水岸的关系,是长久讨论的话题。2015年云阳市政府开展了云阳县城库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四方井服务建筑采用传统建筑的梁柱体系,并因循现代结构力学对梁柱的比例关系进行了调整。在建筑的材料选择上,设计以传统的木材和青砖为主,局部采用金属,玻璃及陶瓦等现代材料。

  武隆·懒坝美术馆懒坝美术馆是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设计的主展示场馆。作为整个展览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建筑,其本身即是一件大地艺术作品。为了回应大地艺术的主旨,建筑师设计了一个椭圆环形主展厅,由入口接待、员工办公、商店和特别展示等4个功能体块将其托起,并利用山势消解掉首层的体量感。安吉县小学警务室山川乡,群山环抱,位于中国湖州市安吉县的最南端。设计团队在当地中心小学门口设计了一个警务室,同时作为其温泉景区的入口节点。从材料上寻求色彩对比成为实现这一意图的契机。红色是具有感染力的色彩,红色陶砖作为屋面,红色钢制幕墙体系作为表皮,红色水磨石作为地面,这一系列差异的红,让红色超越色彩,与远处的青山呼应。陕北窑洞村枣园驿站随着近代黄河水运交通的没落,陕北曾经辉煌的窑洞村落沦为偏远之境,凋敝落寞。沿路“驿站”的设计不仅为道路交通提供便利,

  更将成为老村对外的“触角”以及城乡生活的“聚集地”。从政府层面看,沿路“驿站”的建设初衷为沿黄公路村落的交通旅游服务配套,包含停车场、店铺、公共卫生间三种基本功能。

  安仁华侨城南岸美村老酒坊改造华侨城南岸美村乡村客厅位于大邑县清源村,建筑原为废弃的酒坊。设计团队提出“轻介入·在地化”的设计思路,通过老酒坊改造重塑乡村公共空间,探索安仁特色乡村振兴路径。设计将项目定位为乡村客厅,如何通过设计在原有建筑中引入展陈、会议、接待、办公等功能,成为改造关注的重点。张家界星之营地服务中心星之营地服务中心项目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琵琶溪片区内一处山坡丘陵地带内,功能是一处帐篷宿营,野外拓展、户外活动的基地,服务中心就是为此基地的各项活动提供基本的服务和配套功能。诸如帐篷营地的洗浴,简餐茶点,户外活动的培训以及户外设施的贮藏等,功能要求十分简单。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案例教学 振兴 乡村 案例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