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2024年度驻镇帮镇扶村乡村振兴重要举措和制度创新经验交流材料

2024年度驻镇帮镇扶村乡村振兴重要举措和制度创新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24-01-06 09:24:01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驻镇帮镇扶村乡村振兴重要举措和制度创新经验交流材料,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驻镇帮镇扶村乡村振兴重要举措和制度创新经验交流材料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补短板。*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为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年*月,*省启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特别在强镇扩权、乡镇街道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对比全国各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省驻镇帮镇扶村紧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更高层面、更大力度、更广范围推动镇村一体谋划,强镇兴村,融合发展。

工作举措与成效

驻镇帮镇扶村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和重要抓手。

*年以来,全省动员*多个组团单位、*多个工作队、*.*万多名干部人才积极投身其中,大大激发了帮镇扶村新活力,各级政府在帮扶范围、内容、力量、形式、地域和资源等方面都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深化整体布局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从顶层设计到组织实施均体现整体化统筹推进的发展理念。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召开专题座谈会、开展专题电视电话学习会、下乡入户政策宣讲、新媒体多平台推广等方式,帮助当地镇党委政府、各驻镇干部、村民群众等系统理解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内涵,全面强化一体化发展思路。

在空间布局上,为防止县镇村

三者碎片化发展,*省强化多镇连片规划以拓展发展空间,各驻镇帮扶工作队对帮扶镇村深入开展镇情村况调研,全面掌握当地政治、经济、民生、资源资产等发展状况后,按照市、县(市、区)“一盘棋”规划和主体功能定位要求,结合县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合理规划镇村建设空间布局,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推动联县强镇兴村一体发展。

在资源整合上,土地是农村最珍贵的资源宝库。由于丘陵多耕地少、经营方式传统、耕地碎片化等原因,致使*省部分农村出现土地撂荒、土地流转难等问题。为此,*省各驻镇扶村工作队全力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提升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协调土地承包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推进“三权分置”,加快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为乡村产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支撑。

在资金投入上,*年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驻镇帮镇扶村资金达*.*亿元。与此同时,还积极发动社会帮扶,当前主动加入驻镇帮镇扶村的民营企业达*多家,引导*家企业到帮扶地区投资,投资总额达*.*亿元,带动*.*万低收入人口致富增收,同时动员社会各界向受扶地区捐款捐物(折算)超过*亿元。为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发挥应有效果,*省专门制定《*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筹集使用监管办法》,在明确各地帮扶资金筹集任务,按照每年每镇*万元标准以“大专项+任务清单+绩效目标”模式下达的同时,要求各帮扶市足额安排,及时拨付到位,解决资金拨付慢、使用不清晰、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在发展思路上,用整体性、一体化思维谋划镇村组织党建、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生态保护、文化挖掘等,科学编制镇域乡村振兴规划,注重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提高可操作性,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强各类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优化资金管控保障项目效益

当前,受自然灾害、发展条件、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农业生产普遍存在投入大、效益低、风险高等问题。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省通过全面优化帮扶资金管控,着力提升资金使用效能,以增强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

强化项目入库指导。编制和完善项目入库指南,进一步明确项目入库范围、申报原则、基本流程、责任分工、入库项目基本信息等,规范项目入库要素,不断提高项目库建设质量。

健全资金监管机制。实施常态化资金使用“周报、月报、季报”制度,每季度对衔接资金开展一次专项督导和检查,定期调度衔接资金使用管理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深入镇村开展调研,跟踪了解资金支出和项目建设状况,及时对镇村在资金使用、管理、效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

压实资金使用责任。省市级审计、纪检部门定期对各地衔接资金使用和项目库建设情况进行审计和巡查,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会同其他相关部门采取定期通报、集中约谈、分片督导等方式,推进帮扶资金的预算执行进度,每年组织开展帮扶资金使用绩效评价。

加强资产后续管理。积极开展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回头看”行动,组织各地驻镇工作队全面摸清项目资产底数,全面完成原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并建起“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扶贫项目资产、扶贫项目资产处置”三本台账,指导各地建立健全资产清晰、产权明晰、责任明确、分配合理、管理规范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并作为资金绩效管理的硬性指标予以跟踪检查和考核评估。

强化人才下沉实现专业帮扶

*省进一步优化组团驻镇帮镇扶村人才格局,有组织、规模化地选派*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多名农村科技特派员,*多名“三支一扶”人员、*名高校毕业生志愿者、近*名金融助理等多元帮扶主体,统一纳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团队管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力量支撑。各地注重激发专业性人才优势,推动工作走深走实。金融助理通过入户走访等形式大力宣传惠农金融政策,为群众量身定制“一对一”金融服务方案,帮助农村企业、农村能人解决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同时,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三农领域,其中*年县域贷款、涉农贷款较上一年分别增加了*亿元与*亿元。农村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自身农林科技优势,引导农民增强先进农业理念,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全省*个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累计为*万户农户带来优质农业科技服务,为当地引进*个新品种,推广*项新技术。

工作经验与价值

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是*省促进乡村振兴、协调解决区域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抓手和具体实践。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实现了由单一帮扶向组团帮扶转变、由解决贫困问题向乡村全面发展转变、由帮助村级脱贫向镇村融合发展转变,这对探索推动镇村两级共同治理建设、培育壮大乡村特色富民产业、多元投入帮扶资金、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等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

以“组团式”格局凝聚多元主体合力

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按照“党+政+企+社”的组团模式构建。其中,党政机关单位是牵头单位,企事业单位为主力成员单位,同时由*省科技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团省委、金融机构等部门分别调配农村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人员、志愿者、金融助理,共同组成*人左右的专业型帮扶队伍,纳入统一管理体系。配置驻镇工作队成员需要充分考虑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性,构建综合素质高、能干事、善干事的帮扶队伍。通过多元化力量嵌入乡村全面振兴场域,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多方面与当地政府协商、协调和协作,统筹推进镇村双域综合治理,实现用政府力量推动三农工作、用市场思维发展农村产业、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用金融杠杆撬动农村资本。这种组团帮扶模式,打破了原有单位性质、工作场域和科技体制壁垒,使多元化主体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业务和技术等优势,达成正向集体行动,有效为基层引入外部力量,汇聚发展资源,助推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

以“嵌入式”帮扶激发当地内生动力

通过多层级网络化的有效协调,实现外部与内部关系的双重嵌入。第一,有效协调上级关系网络。工作队队长及成员是从省直单位、中直驻粤单位、地方市县(市、区)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选派而来的,以原单位作为后台和依靠,整合原单位给予的政策体系、资金支持、物资保障等“政治嫁妆”。第二,协调好中级关系网络。驻镇工作队成为与当地镇政府互动最为频繁的外部力量,双方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则可共同努力提升镇域整体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第三,协调好下级关系网络。驻镇工作队可以充分整合利用从上层带来的帮扶资源,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协助村干部高效推进村庄自治,深入解决村民难题。

通过多元化行业人才的深度参与,实现人才嵌入。驻镇帮镇扶村重视吸引不同行业领域的优秀人才深度参与帮扶,如鼓励金融机构选派优秀的经济管理员工,为基层提供金融培训活动;
高校、科研机构挑选优秀教师组成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下沉镇村,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以科技推动镇村发展;
通过考研加分、考编享受优惠政策等鼓励高校毕业生以志愿者、“三支一扶”人员身份积极投身乡村事业,在乡村规划、产业发展、农技推广、电子商务、教育帮扶等方面发挥自身的才能和作用。

通过外部经济力量诱发内生发展动力,实现经济嵌入。第一,建立帮扶资金保障体系。以“专项项目+任务清单+绩效目标”的方式,确保每年每镇*万元的财政保障性帮扶资金拨付到位,同时强化资金使用审批和监管制度,做到专项资金专项使用。第二,强化驻镇帮镇扶村的金融支持。推动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入镇进村,提高普惠性金融服务对镇村和涉农主体的覆盖面。第三,鼓励城市优质社会资本下乡。以税收优惠、政策保障等积极手段鼓励各种优质城市资本通过投资、参股等方式支持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并且向优质资本提供长期性、个性化、专业化政务与金融服务支持。

以“项目式”运作推动当地发展质量

“项目化”为落后镇村争取和整合资源提供便利。*省创新性将项目制融入驻镇扶村工作中,将诸如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资源统筹整合,以“项目”作为具体承载物向下级政府“发包”,驻镇工作队则在项目申报、落地、实施、监管和评估等工作中为当地提供资源链接、智力支持与政策保障等方面的便利,帮助落后地区基层政府及乡村争取到更多发展资源,推动当地发展提质增效。

“项目化”为多方主体提供帮扶参与空间。帮扶项目包含了项目的制定、申报、审核、执行、监管、运营等一系列环节,不同的环节所需人员、技能、资源各不相同,这为不同主体依靠自身不同优势参与到帮扶行动中提供了空间,并且有利于建立多层级的动员体系,让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村民等多元主体能以更高的积极性投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为推动乡村治理有效、产业发展有力等注入多元力量。

“项目化”嵌入市场特性增添帮扶灵活度。项目化赋予各类帮扶主体更高的自主性和发展空间,杜绝了以往政府“保姆式”“兜底式”帮扶,政府只需主导完成产业项目引入、资金保障、硬件建设等前期工作,将项目的运营权转交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由其完成后期的项目运营、技术支撑、产品营销等市场性任务,政府或帮扶工作队则在后期负责项目成效评估、收益分配督导、信息渠道畅通等工作。

以“多维式”制度保障帮扶有效运行

多维度政策体系的科学制定为帮扶工作提供制度基础。首先,系统谋划、科学编制镇村双域协同发展规划,规划注重“国家所倡、政府所求、队员所能、村庄所需”的有机结合,有效助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体系的健全。其次,健全全省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帮扶方式、工作内容、工作机制与保障体系。再次,建立帮扶资金使用与监管体系,明确资金分配方式、使用方法、资金用途与资金监管等系列政策内容。最后,围绕产业、生态、健康、人才等相继出台行动方案与政策文件,这些方案与文件是顶层设计的细化与深化,能够支撑并保障帮扶工作的开展。

工作优化与展望

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是*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全新探索,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不过也存在一些需完善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县镇党委政府发挥主体作用、履行主体责任的主动性还不够,存在等靠思想,没有充分发挥帮扶团队的作用。二是部分地市和帮扶组团单位、工作队仍停留在脱贫攻坚期间的思维套路,对新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研究不够,存在不懂干、不会干,打不开局面的现象。三是镇村推进土地流转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普遍存在土地碎片化,特别是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导致用地指标紧缺,严重制约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四是地方财政困难,存在部分县(区)挤占财政专项帮扶资金,影响项目实施和工作推进效果。

下一步,*应聚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深化拓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更好地发挥乡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中的重要作用,助力推进县乡村统筹发展,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和区域收益共享,为缓解相对贫困、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持续有力的制度保障。具体而言:一是进一步优化组团帮扶体系,健全工作措施,拓展帮扶领域,建立县镇村工作联动机制,充分释放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高校毕业生志愿者的优势力量,进一步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二是加强帮扶干部能力提升。建立健全帮扶工作长效培训机制,加强对各地乡村振兴帮扶培训工作的指导,创新培训方式,关注帮扶队员的个人成长和加强能力素质培训,释放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等专业人才和大学志愿者的帮扶潜力。三是制定精细化的制度规范。各镇村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科学编制镇村协同发展规划,出台具体可执行的驻镇工作细则和工作指南。建立健全帮扶工作队配套保障机制,加强对工作队生活保障、工作保障和心理保障的支持力度。建立明确的权责清单机制,划清权力边界,严格规范职责事项。四是完善资金“发管用”机制。在资金发放上,以“专项+任务清单+绩效目标”的方式完善资金拨付机制;
在资金管理上,强化资金使用审批制度,确保专项资金专项使用。

同时,还应努力实现四方面的新突破。一是在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提升规划水平。规划是发展的蓝图,是建设的科学指南。用整体性、一体化思维,合理规划城乡建设空间布局,科学确定城乡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分层次、分时段做好县镇村的建设规划,注重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提高可操作性,一体化改善镇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二是努力在产业优化升级上实现新突破。通过“百千万*”进一步创新思路、挖掘潜力、提升水平,一要做大农业主导产业,推进农村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集约化、现代化经营;
二要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三要培育镇域经济,着力提升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做好城乡产业对接,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配置,实现城乡产业融合。三是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上实现新突破,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进强镇兴村。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城乡融合发展,从镇层面进行统筹整合、强化力量配置、调配资金资源,提升镇域整体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覆盖,着力形成城乡相互融合、互为促进、联动发展的局面,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四是在数字经济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以数字化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等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数字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借助数字经济优势,加快推进乡村信息化建设,缩小“数字鸿沟”。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赋能农业生产,提高农业资源使用效率,推动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未来,借助驻镇帮镇扶村这一组团帮扶机制,能够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对重点镇进行帮扶,可以发挥集成优势,扎实推进城乡面貌改善提升,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扭转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县镇村内生动力不足的局面,对推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访问:经验交流 振兴 重要举措 驻镇帮镇扶村乡村振兴重要举措和制度创新经验交流材料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