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经验做法:“三力同发”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全文)

经验做法:“三力同发”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全文)

时间:2024-01-17 13:36:01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验做法:“三力同发”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全文),供大家参考。

经验做法:“三力同发”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全文)

县是全省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丘区面积占全县90%左右,贫困人口占全市37%,尤其是南部深丘腹地,远离城市、基础较差,贫困发生率高达1.8%,发展整体滞后于全市全县。2023年1月,市委决定以县南部100平方公里深丘腹地为范围设立“市丘区农村乡村振兴示范区(综改区)”,旨在通过改革创新、集中攻坚,探索丘陵地区乡村振兴、农村改革发展新路,确保共同富裕不落下一户一人。2月正式启动以来短短一年时间,示范区完成投资3.7亿元,重点区域率先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发展活力加速迸发,呈现出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融合互动的良好态势。《“三产融合、产村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探索》和《探索“产业内核、三位一体”模式,推动农村综合改革—以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规划为例》调研报告,被第五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刊载。近日,中央电视台刊发专稿——《四川绵阳:“脱贫试验田”探索生态致富路》。

一、市上支持、县上主体,“五级联动”聚合强大推动力

针对县脱贫任务面宽量大且不属于国省重点扶贫区域、县本级财力十分有限的实际,精心研究建立领导机构和运行机制,变“县镇单打独斗”为“市县乡村社五级联动”。

一是市上高位推动、集中支持。市上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30余个市级部门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一年内,累计24名市以上领导到综改区调研指导,得到了各方广泛支持。市财政每年安排2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市上每年初专门制定目标绩效考评指标和市、县部门任务清单,严督实考,倒逼工作落实。

二是县级主责主建、靠前指挥。县以及7个镇乡、村严格履行主体主建职责,将其作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工程”,设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指挥长的前线指挥部,落实2名县级领导任副指挥长常驻前线指挥部一线指挥,同时选派17名干部到指挥部工作,县、镇、村各级累计召开1000余次会议研究部署综改区建设工作。

三是各方统筹联动、齐帮共扶。省、市、县安排5个部门定点帮扶5个村。市、县选派72名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副书记)和镇乡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并专门制定出台《挂职干部管理办法》,实施挂职工作“日记实”制度。一年来,市县挂职干部累计争取170余万元落实到村到户,为综改区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

二、全域规划、分步实施,“三个率先”增强造血源动力

综改区基础欠账多、贫困程度深,定位不清是首要问题,道路不畅、水利薄弱是最大瓶颈,产业发展滞后是关键症结。针对这些问题,坚持“三个率先”,以必要且有效的“输血”逐步缓解了造血能力严重不足的“病症”。

一是率先制定全域规划引领区域协调发展。聘请清华大学、中国农大、省农科院等规划机构,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综改区总体规划和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产业、乡村旅游等4个专项规划及11个镇乡的总规和控规,明确了“两纵两横”的交通发展体系及主导产业和空间布局。美好的发展蓝图有效凝聚区域干部群众建设家乡的激情,30余名长期在外务工的群众主动回乡创业。

二是率先配套交通路网和农田水系。针对发展急需、群众热盼的基础设施问题,打破行业界限、部门分割,统筹整合74个涉农项目1.5亿元,启动建设县乡道路96.7公里,其中与绵投集团融资4亿元,开工建设45.8公里的中涪路,加速打通综改区南向通道;
完成161公里村社道路建设,基本实现了区域内村通水泥路全覆盖;
完成6000余亩土地整理、田土条型,新建近百公里田间作业路和水利沟渠,为开发开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率先推进示范带动性强的重点区域。坚持优先选择“干部有激情、产业有基础、群众有愿望”的地方率先突破,辐射带动区域整体发展。2023年,集中支持“1+5+4”(1个重点镇、5个幸福美丽新村、2个新村聚居点和2个产业示范园)重点区域,累计新建聚居点2个,改造土坯房335户;
投入2500万元实施景福场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设、河道整治及街道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场镇面貌焕然一新;
2000亩甜橙基地、1000亩油用牡丹基地基本建成。

三、政策引导、社会主体,“四大转变”激发创新驱动力

针对综改区干部群众思想观念闭塞、产业发展落后、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坚持政策引导、改革创新,加速推进“四大转变”,群众和社会的参与热情高涨,区域发展活力加速迸发。

一是政府大包大揽加速向社会参与群众主体转变。着力增强群众主体意识和致富能力。发放《致核心区群众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2.5万余份,累计组织100余名基层干部、种养殖户到省内外20余个地方考察学习,争取省科技大篷车首次开进综改区。与清华大学等6所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培训基地,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000余人次。通过系列措施,群众主体意识显著增强,在道路设施建设中,群众筹资达1200余万元,农户自建入户道路25.6公里,筹资达过去8年的总和。加速推进开放合作,吸引社会投资。制定《项目推进办法》,明确招商项目、村民自建奖补政策,打造区域投资“洼地”。瞄准市场有需求、发展前景好、综合效益高的产业策划包装项目30余个,累计邀请30余家企业实地考察,开展宣传报道60余次。去年8月集中签约总投资3.5亿元的4个农业产业项目。

二是传统低效产业加速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确立“粮油下田、经作上山、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品牌引领、三产互动”的产业发展思路和“互联网+生态立体农业+乡村旅游”主导方向,连片发展甜橙2000亩、油用牡丹1000亩、双低油菜10万亩,协和乡红花园村1800亩生态农业及康养旅游项目正加快建设。以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契机,探索丘区“互联网+订制农业”新模式,建成运营景福镇综改区电商创业孵化中心和105个电商网点,开通“梓州购”“云端363”电商平台,建成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村和电子商务农产品生产基地1个。

三是粗放低效经营加速向新型合作生产转变。同步推进“七权同确”,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引进培育5家龙头企业、39个家庭农场、7家农业专合社,累计流转土地6000余亩。探索实行可士可公司“代建代管”、红花园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户自建公司回收模式等新型合作模式,其中双乐乡甜橙产业园采取“政府引导、合作社牵头、农户入股、企业建设”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专合社,专合社委托公司代建代管(三年),每年给予农户300元/亩的保底分红,三年后基地由专合社经营管理,公司按照1元/斤保底价回收,收益按入社农户、专合社、集体经济、公司7:1:1:1分成,深受群众欢迎。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购买9800亩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治服务,平均综合损失率下降3%。

四是大水漫灌扶贫加速向精准滴灌脱贫转变。围绕实施“五个一批”,对综改区1742户4923名困难群众建档立卡,实行“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1+3”(1个贫困村,1名县领导、1个县级部门、N个帮扶干部)全覆盖对口扶贫模式,安排县、镇、村党员干部1742人定点帮扶,分户落实帮扶措施。在双乐乡王家堰村率先建成全县首个“贫困村”乡村振兴作战指挥室,一系列图表全部上墙,真正实现“挂图作战”。建立3个扶贫资金互助合作社和1个农村资金互助协会,互助资金总额达到78万元。在16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免费午餐计划。加快实施538人异地搬迁。建立“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和先天性心脏病远程会诊平台,与中国心志愿者团队合作开展“互联网+扶贫”试点。2022年,实现2481人脱贫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