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工作总结1 我们响水县黄圩镇地处三市五县交界处,全镇共有10个村(居),60个村民小组,31512口人,其中老年人口3462人,占全镇总人口数的10.9%。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努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年教育工作总结,菁选2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老年教育工作总结1
我们响水县黄圩镇地处三市五县交界处,全镇共有10个村(居),60个村民小组,31512口人,其中老年人口3462人,占全镇总人口数的10.9%。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努力营造健康的养老环境,全面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我镇于1993年10月在全县率先创办了第一所老年学校,1998年更名为“老年大学”。10多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老年法》、《教育法》以及中央、盛市下发的有关老年教育的文件精神,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增加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学为结合,以学促为”的施教方针,结合老同志的兴趣爱好,以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先后开设了书画、卫生保舰文艺、体育等6个学科,通过不断的探索、改革、创新,逐步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老年教育的路子,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至目前为止,全校共有40多名学员先后受到盛市、县表彰奖励。
一、更新观念,增强老年教育的活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旧的办学模式已暴露出许多问题,特别是生源问题,由于我们过去抱着“老年学校,老年大学是为离退休老干部服务”的观念,人为地使学校与社会隔离,致使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徘徊于校门之外,造成了重复招生,生源枯竭的危机,由于退离休干部人数有限,两届学员的结业导致重复教学内容,年年老一套,失去了吸引力,严竣的现实使我们认识到,要求得老年教育的生存发展,必须从更新观念入手,勇于打破禁锢我们办学思想、阻碍我们办学步子的条条框框,选准老年教育的立足点,准确把握老年教育的发展方向,树立起新的教育观。
一是树立“大教育”的观点。把整个社会老年人纳入老年教育的视野,打破只面向离退休干部办学的旧体制,发展壮大老年教育队伍,把老年大学办成社会老年人的"“家”,使老年教育由“无源之水”转入“源远流长”的新境地。
二是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立足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三高”特点,把提高老年人自身素质,增强自我服务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把老年教育真正办成适应老年人特点和需求的特色教育。
三是树立“时代教育”的观念。立足于时代,服务于时代,以时代的发展为导向,不断拓宽老年教育的新领域,增添老年教育的新内容,开拓老年教育的新思路,把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特征的新型老年人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教育目标,使老年教育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我们通过*思想,更新观念,改革了旧的招生制度,把校门向全社会老年人敞开,并在龙马、双套、大兴等村设立了三个分校,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老年人的求学愿望,使老年教育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镇、村二级网络结构,增强了老年教育队伍的活力。
二、求实创新,增强老年教育的吸引力。
一是围绕“学用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实践性。老年人在生理变化上共同特征是记忆力、视力、听力等相对较差,在接受新事物上的突出特点是重经验、实用而轻理性,加之他们接受老年教育又具有“短时性”,而不适宜于从事高深持久的脑力劳动,难以接受注入式的理论教育,这就决定了我校老年教育必须突出实践性。首先,在学科内容方面我们注重贴近并直接服务于老年人的生活。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注重讲授与示范、课本与现实、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真正使学员学有所得。特别是近几年来,为突出实践性办学,我们把专业实践课作为教学的重头戏,同时,我们还大胆改革完善教育内容,赋予教育内容以更加鲜明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我们根据老年人生活实际和需要,先后开设了种植养殖、家电维修及保养使用,老年养生保舰烹饪、“老年人社会问题和政策”、“识别假币与假冒伪劣产品”、“老年人购物消费指南”等学科,由于内容贴近老年人生活,注重培养和提高老年人生活技能,增强自我服务能力,有很强的实用性、指导性、现实性,因此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二是围绕“学乐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娱乐性。我们围绕“寓教于乐”做文章,努力为老同志改善和优化学习软环境。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了文体课,内容涉及歌舞、游艺、卫生保舰书画等,并将专业课、理论课同文体课穿插安排,同时适当缩短理论学习时间,相对延长文体课时间,使学员学习生活有声有色、有张有驰、劳逸结合,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其次,在教学形式上,突出故事性、趣味性,如经常搞答辩、评比、研讨等,使课堂教学始终充满情趣和生机,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感染力。
三是围绕“学为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服务性。老年人参加学习的动机,已从求知、求乐、求健开始向奉献、实现人生价值方面转变。“学以致用,以学促为”已成为广大老年人参加学习的追求目标。实践证明,广大老年学员通过学习,所发挥作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为地方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三、学有所为,老年教育硕果累累。
老年大学的学员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拓宽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增长了知识和技能,增强“老有所为”的本领。为家乡的三个文明建设尽心尽责作贡献。现在校的180多名学员中,有80%成为乡、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骨干。仇堆村学员于九年,带头学习多种经营知识,在全村带头发展苗木,栽植果树,年均获利3000多元,自己富有了他没有忘记身边的群众,95年以来,他每年为周围的特困户免费提供苗木,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近40%的贫困户先后走上了致富路,他本人也先后五次受镇党委、*的表彰;今年73岁的离休干部王加其充分发挥自己以前当干部的优势,把在老年大学里学到的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民事调解等知识结合农村工作现状,1996年请人编写小剧本,和本村的几位文艺爱好者组成响水县第一支老年业余文艺宣传队,采用跑“旱船”、快板书、表演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顾年老体弱,带队走村串庄,宣传计划生育,破除封建迷信、反对赌博等。几年来,为乡亲们田头送戏100多场,近几年他组织的文艺宣传队还被邀请到涟水、灌南等县的部分乡镇演出,深受群众的喜爱;学员杨章元同志1997年自费去外地为纪圩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筹资4万多元;1999年,离休干部穆飞见大拐小学校舍破漏,主动捐出300元,修建校舍;黄圩居委会老年学员吴安江、高庄村学员陈东初、大兴村学员崔如林等老同志连续多年担任当地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了余热。1995年以来,我们围绕学为结合,组织了十几名离休老干部、老退休教师、老党员,搜集整理黄圩籍烈士事迹材料,撰写革命历史回忆录,总结挖掘老年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我们还组织学员成立了“宣讲团”、“关心下一代协会”、“老年文艺队”等组织,组织他们围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党的方针政策,深入田间村头、学校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政治宣传教育和慰问活动,发挥政治优势,巩固和扩大了老年教育成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我镇创办老年大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市兄弟乡镇相比,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先进为榜样,扬长避短,真抓实干,努力把全镇老年大学的创办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为黄圩镇的“三个文明”建设发挥应有的贡献。
老年教育工作总结2
我们响水县黄圩镇地处三市五县交界处,全镇共有10个村(居),60个村民小组,31512口人,其中老年人口3462人,占全镇总人口数的10.9%。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努力营造健康的养老环境,全面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我镇于1993年10月在全县率先创办了第一所老年学校,1998年更名为“老年大学”。10多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老年法》、《教育法》以及中央、盛市下发的有关老年教育的文件精神,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增加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学为结合,以学促为”的施教方针,结合老同志的兴趣爱好,以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先后开设了书画、卫生保舰文艺、体育等6个学科,通过不断的探索、改革、创新,逐步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老年教育的路子,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至目前为止,全校共有40多名学员先后受到盛市、县表彰奖励。
一、更新观念,增强老年教育的活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旧的办学模式已暴露出许多问题,特别是生源问题,由于我们过去抱着“老年学校,老年大学是为离退休老干部服务”的观念,人为地使学校与社会隔离,致使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徘徊于校门之外,造成了重复招生,生源枯竭的危机,由于退离休干部人数有限,两届学员的结业导致重复教学内容,年年老一套,失去了吸引力,严竣的现实使我们认识到,要求得老年教育的生存发展,必须从更新观念入手,勇于打破禁锢我们办学思想、阻碍我们办学步子的条条框框,选准老年教育的立足点,准确把握老年教育的发展方向,树立起新的教育观。
一是树立“大教育”的观点。把整个社会老年人纳入老年教育的视野,打破只面向离退休干部办学的旧体制,发展壮大老年教育队伍,把老年大学办成社会老年人的“家”,使老年教育由“无源之水”转入“源远流长”的新境地。
二是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立足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三高”特点,把提高老年人自身素质,增强自我服务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把老年教育真正办成适应老年人特点和需求的特色教育。
三是树立“时代教育”的观念。立足于时代,服务于时代,以时代的发展为导向,不断拓宽老年教育的新领域,增添老年教育的新内容,开拓老年教育的`新思路,把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特征的新型老年人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教育目标,使老年教育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我们通过*思想,更新观念,改革了旧的招生制度,把校门向全社会老年人敞开,并在龙马、双套、大兴等村设立了三个分校,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老年人的求学愿望,使老年教育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镇、村二级网络结构,增强了老年教育队伍的活力。
二、求实创新,增强老年教育的吸引力
一是围绕“学用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实践性。老年人在生理变化上共同特征是记忆力、视力、听力等相对较差,在接受新事物上的突出特点是重经验、实用而轻理性,加之他们接受老年教育又具有“短时性”,而不适宜于从事高深持久的脑力劳动,难以接受注入式的理论教育,这就决定了我校老年教育必须突出实践性。首先,在学科内容方面我们注重贴近并直接服务于老年人的生活。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注重讲授与示范、课本与现实、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真正使学员学有所得。特别是近几年来,为突出实践性办学,我们把专业实践课作为教学的重头戏,同时,我们还大胆改革完善教育内容,赋予教育内容以更加鲜明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我们根据老年人生活实际和需要,先后开设了种植养殖、家电维修及保养使用,老年养生保舰烹饪、“老年人社会问题和政策”、“识别假币与假冒伪劣产品”、“老年人购物消费指南”等学科,由于内容贴近老年人生活,注重培养和提高老年人生活技能,增强自我服务能力,有很强的实用性、指导性、现实性,因此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二是围绕“学乐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娱乐性。我们围绕“寓教于乐”做文章,努力为老同志改善和优化学习软环境。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了文体课,内容涉及歌舞、游艺、卫生保舰书画等,并将专业课、理论课同文体课穿插安排,同时适当缩短理论学习时间,相对延长文体课时间,使学员学习生活有声有色、有张有驰、劳逸结合,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其次,在教学形式上,突出故事性、趣味性,如经常搞答辩、评比、研讨等,使课堂教学始终充满情趣和生机,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感染力。
三是围绕“学为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服务性。老年人参加学习的动机,已从求知、求乐、求健开始向奉献、实现人生价值方面转变。“学以致用,以学促为”已成为广大老年人参加学习的追求目标。实践证明,广大老年学员通过学习,所发挥作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为地方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三、学有所为,老年教育硕果累累
老年大学的学员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拓宽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增长了知识和技能,增强“老有所为”的本领。为家乡的三个文明建设尽心尽责作贡献。现在校的180多名学员中,有80%成为乡、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骨干。仇堆村学员于九年,带头学习多种经营知识,在全村带头发展苗木,栽植果树,年均获利3000多元,自己富有了他没有忘记身边的群众,95年以来,他每年为周围的特困户免费提供苗木,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近40%的贫困户先后走上了致富路,他本人也先后五次受镇党委、*的表彰;今年73岁的离休干部王加其充分发挥自己以前当干部的优势,把在老年大学里学到的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民事调解等知识结合农村工作现状,1996年请人编写小剧本,和本村的几位文艺爱好者组成响水县第一支老年业余文艺宣传队,采用跑“旱船”、快板书、表演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顾年老体弱,带队走村串庄,宣传计划生育,破除封建迷信、反对赌博等。几年来,为乡亲们田头送戏100多场,近几年他组织的文艺宣传队还被邀请到涟水、灌南等县的部分乡镇演出,深受群众的喜爱;学员杨章元同志1997年自费去外地为纪圩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筹资4万多元;1999年,离休干部穆飞见大拐小学校舍破漏,主动捐出300元,修建校舍;黄圩居委会老年学员吴安江、高庄村学员陈东初、大兴村学员崔如林等老同志连续多年担任当地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了余热。1995年以来,我们围绕学为结合,组织了十几名离休老干部、老退休教师、老党员,搜集整理黄圩籍烈士事迹材料,撰写革命历史回忆录,挖掘老年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我们还组织学员成立了“宣讲团”、“关心下一代协会”、“老年文艺队”等组织,组织他们围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党的方针政策,深入田间村头、学校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政治宣传教育和慰问活动,发挥政治优势,巩固和扩大了老年教育成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我镇创办老年大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市兄弟乡镇相比,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先进为榜样,扬长避短,真抓实干,努力把全镇老年大学的创办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为黄圩镇的“三个文明”建设发挥应有的贡献。
推荐访问:工作总结 老年 教育 老年教育工作总结 菁选2篇 老年教育工作总结1 老年教育工作总结100字 老年教育工作总结1000字 老年教育工作总结150字